什么是内部控制缺陷

2024-05-15

1. 什么是内部控制缺陷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第四章 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所述
 
第十六条内部控制缺陷包括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企业对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应当以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为基础,结合年度内部控制评价,由内部控制评价部门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认定意见,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审核后予以最终认定。 
第十七条企业在日常监督、专项监督和年度评价工作中,应当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的作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现场测试获取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并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重大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导致企业严重偏离控制目标。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和经济后果低于重大缺陷,但仍有可能导致企业偏离控制目标。
 一般缺陷,是指除重大缺陷、重要缺陷之外的其他缺陷。
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具体认定标准,由企业根据上述要求自行确定。

什么是内部控制缺陷

2. 内部控制缺陷不包括?

  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公司内部控制的设计或运行无法合理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1、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本质分类
  (1)设计缺陷
  设计缺陷是指企业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的必需控制,或现存的控制并不合理及未能满足控制目标。分为系统的缺陷和手工的缺陷。
  (2)运行缺陷
  运行缺陷是指设计合理及有效的内部控制,但在运作上没有被正确地执行。包括不恰当的人员执行,未按设计的方式运行,如频率不当等。例如:“物资采购申请金额已超其采购权限,却未向上级公司申请安排大宗物品采购”(这存在权限管理规定,却未在实际操作中妥善执行)。
  2、按照内部控制严重程度分类
  (1)重大缺陷
  重大缺陷也称实质性漏洞,是指一个或多个控制缺陷的组合,可能严重影响内部整体控制的有效性,进而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情形。
  (2)重要缺陷
  重要缺陷是指一个或多个一般缺陷的组合,其严重程度低于重大缺陷,但导致企业无法及时防范或发现严重偏离整体控制目标的严重程度依然重大,需引起管理层关注。例如,有关缺陷造成的负面影响在部分区域流传,为公司声誉带来损害。
  (3)一般缺陷
  是指除重要缺陷、重大缺陷外的其他缺陷。

3. 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

内部控制缺陷按其成因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按其影响程度分为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

内部控制缺陷的概念

4. 什么是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实现内部有效控制而指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有助于管理层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内部控制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它们首先是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经营方针和目标而设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渗透于一个单位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单位内存在经营活动和经营管理的环节,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2.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保护资产一般指对本单位的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商品、产品以及其他重要实物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进行保护。
  3.保证业务经营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对一个单位的管理层来说,要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报告及时地占有准确的资料和信息,以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一个单位要实行内部控制,重点应当在组织结构及职责分工、授权批准、会计记录、资产保护、职工素质、预算管理和报告制度等重要环节组织实施。

  授权批准控制
  授权批准是指单位在处理经济业务的过程中必须经授权批准以进行控制。企业每一层的管理人员既是上级管理人员的授权客体,又是对下级管理人员授权的主体。
  授权标准的形式通常有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之分。一般授权是办理常规性的经济业务的权力、条件和有关责任者作出的规定,这些规定在管理部门中采用文件形式或在经济业务中规定一般性交易办理的条件、范围和对该项交易的责任关系。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可以按照规定的权限范围和有关职责自行办理。特别授权指受权处理非常规性业务,比如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股票发行等。
  内部控制要求明确一般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责任和权限,以及每笔经济业务的授权批准程序。

  组织结构控制
  实行和完善内部控制,首先要从本单位的组织结构开始,主要包括:确定单位的组织形式,明确相关的管理职能和报告关系,以及为每个组织单位内部划分责任权限。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均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会计记录控制
  会计记录控制的要求是保证会计信息反映及时、完整、准确、合法。一个单位的会计机构实行会计记录控制,要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进行科学的分工,使之形成相互分离和制约的关系。经济业务一经发生,就应对记载经济业务的所有凭证进行连续编号,通过复式记账,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帐户中进行登记,以防止经济业务的遗漏、重复,揭示某些弊端问题。

  资产保护控制
  资产保护控制主要包括接近控制、盘点控制,广义上说,资产保护控制,可以包括对实物的采购、保管、发货及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接近控制主要是指严格控制无关人员对资产的接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的人同才能够接触资产。一般情况下,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和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强的资产必须限制无关人员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可通过保管、批准、记录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和授权批准控制来达到。
  盘点控制是指对实物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进行比较,盘点结果与会计记录如不一致,可能说明资产管理上出现错误、浪费、损失或其他不正常现象。

  职工素质控制
  职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使用、培养、奖惩等方面对职工素质进行控制。招聘是保证单位的职工应有素质的重要环节。单位的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应共同对应聘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等有关情况进行全面的测试、调查、试用,以确保受聘人员能够适应工作要求。
  如果管理层重视对单位内职工的投资、管理和使用,合理配置组织内的人力资源,职工所创造的价值必然会增加;反之,就会造成人力资源价值的不充分发挥,甚至损失和浪费。

  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批准的预算就是单位的法令,单位内部的各部门都必须严格履行,完不成预算,将要受到处罚。预算控制也是一个系统,该系统的组织由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等构成。预算控制的内容可以涵盖单位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诸多方面,也可以就某些方面实行预算控制。
  预算的执行层由各预算单位组织实施,并辅之以对等的权、责、利关系,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执行,通过预算的编制和实施,检查预算的执行情况,比较分析内部各单位未完成预算的原因,并对未完成预算的不良后果采取改进措施。

  风险控制
  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按形成的原因一般可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两大类。
  经营风险是指因生产经营方面的原因给企业盈利带来的不确定性。比如,由于原材料供应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变化等带来的供应方面的风险,新产品、新技术开发试验不成功,生产组织不合理等因素带来的生产方面的风险,销售决策失误等带来的销售方面的风险,此外还有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自然环境变化,税收调整以及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等方面等因素,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经营风险多数情况来源于企业外部,尽管如此,企业仍应采取有效的内控措施加以防范。
  财务风险又称筹资风险,是指由于举债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对财务风险的控制,关键是要保证有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维持适当的负债水平,既要充分利用举债经营这一手段获取财务杠杆的收益,提高自有资金盈利能力,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举债而引起的财务风险的加大,避免陷入财务困境。

  编制业绩报告
  业绩报告也称责任报告,是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掌握信息,加强内部控制的报告性文件,也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业绩报告是为单位内部控制服务的,属于管理会计的范畴,因此,编制业绩报告必须与单位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其他控制方式相结合,明确反映各级管理层负责人的责任。业绩报告可以有日报、周报、月报、季报、年报等,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予以规定。

5. 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包括什么

一般应具有以下特征:
  1、全面性。即内部控制是对企业组织一切业务活动的全面控制,而不是局部性控制。它不仅要控制考核财务、会计、资产、人事等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还要进行各种工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并及时提出改善措施。
  2、经常性。即内部控制不是阶段性和突击性工作,它涉及各种业务的日常作业与各种管理职能的经常性检查考核。
  3、潜在性。即内部控制行为与日常业务与管理活动并不是明显的割裂开来,而是隐藏与融汇在其中。不论采取何种管理方式,执行何种业务,均有潜在的控制意识与控制行为。
  4、关联性。即企业的任何内部控制,彼此之间都是相互管联的,一种控制行为成功与否均会影响到另一种控制行为。一种控制行为的建立,均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控制的加强、减弱或取消。

内部控制制度的特征包括什么

6. 企业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是什么

其实每一个细节未能及时受控,都会产生重大缺陷,只是几率不同而已。
常见的有这么几个环节:
1、潜在的风险点未被识别;
2、发现风险点的控制方法不当;
3、控制方法得当,但执行不到位;
4、管理层的集体舞弊;
5、审计师的舞弊。

7.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
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
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特点不同,
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
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
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也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极其广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例如:
为了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及时、
正确地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而制定的记账程序和账账核对制度;
为了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而建立永续盘存制度和定期财产清查制度,
以及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质量控制制度、
计划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操作规程等等,均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
内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围和控制的手段,
可以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内部会计控制,
另一类称为内部管理控制。上面列举的三种情况中,
前两种情况属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后一种情况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运用会计的手段以及其它与会计有关的方法对财务
会计系统所进行的控制;
采用会计以外的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的控制,便是内部管理控制。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更为关心内部会计控制,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审计学中所指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只有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
例如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管理审计时,会涉及到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8.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
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采用的一种管理手段,是企业、
事业单位有效的管理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单位,尽管规模大小不一,企业性质特点不同,
都应该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建立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所谓内部控制制度即指各级管理部门在本单位、
本部门内部因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基础上,
采取一系列具有控制作用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并即时以规范化、
系统化、制度化,由此所形成的一整套严密的控制机制,
也称为内部控制系统。
内部控制制度的范围极其广泛,控制的手段也多种多样。例如:
为了保证企业的会计系统能够及时、
正确地提供财务会计信息而制定的记账程序和账账核对制度;
为了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而建立永续盘存制度和定期财产清查制度,
以及为了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质量控制制度、
计划控制制度,以及业务操作规程等等,均属于内部控制的范畴。
内部控制制度按其控制的范围和控制的手段,
可以基本上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内部会计控制,
另一类称为内部管理控制。上面列举的三种情况中,
前两种情况属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后一种情况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主要运用会计的手段以及其它与会计有关的方法对财务
会计系统所进行的控制;
采用会计以外的方法对管理系统进行的控制,便是内部管理控制。
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往往更为关心内部会计控制,
因此在一般情况下,
审计学中所指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指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只有在一些较为特殊的情况下,
例如对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进行管理审计时,会涉及到内部管理控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