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航空有限公司的历史

2024-05-14

1. 北欧航空有限公司的历史

北欧航空在1946年8月1日创办,当时丹麦、瑞典及挪威的国家航空公司组成伙伴处理飞往北欧的洲际航线。1946年9月17日开始运作。1948年,3家国家航空公司开始协调它们在欧洲的运作,最终在1951年合并组成今日的SAS联盟。在组成时,股权分布是SAS丹麦 (28.6%)、SAS挪威 (28.6%) 及SAS瑞典 (42.8%),全部一半股权由私人投资者持有,另外一半则由各自的政府持有。1954年,北欧航空公司成为第一家在世界上开办跨极地航线的航空公司。是从哥本哈根到洛杉矶,在格陵兰停留,由于飞行时间短,好莱坞明星和制作人到欧洲旅行时非常喜欢乘坐。这条航线为航空公司带来革命,使自由过境到他欧洲目的利用这条航线价格会很低廉,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非常受欢迎的。稍后就有运行跨极地航路到东亚,当时西伯利亚和中国是不允许在其领空飞行的。在1957年,北欧航空公司是首家提供“北极环球服务”的航空公司,从哥本哈根到东京。SAS在1959年引入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快帆”。在1971年,北欧航空公司将其首架波音747喷气式客机投入服务。在1989年SAS形成一个全球性的联盟。SAS还买了英国米德兰航空20 %的股份。SAS购买西班牙第二大航空公司95 %的股份。2004年,斯堪的纳维亚航空公司(SAS)的被分为4个不同的公司,北欧航空公司,瑞典AB公司,SAS Braathens AS和北欧国际。更名的SAS Braathens是北欧航空公司总部在诺尔格。SAS逐渐部份或全面收购多家国内航空公司,以控制3个国家的内陆市场。1997年5月,SAS与加拿大航空,德国汉莎航空,泰国国际航空及联合航空合组成星空联盟。2001年6月,北欧航空的股权结构出现变化,由一家控股公司持有,政府持有的股份则改为瑞典 (21.4%)、 挪威 (14.3%)及丹麦 (14.3%),余下50%则由公众持有,并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现时北欧航空雇员超过9100人。

北欧航空有限公司的历史

2. 航空的历史

人类的航空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甚至连古人用的石头和矛、到古希腊阿尔希塔斯所制造的机械鸽、远至澳大利亚的飞去来器、中国的孔明灯和风筝都有关系。至于真正的飞,早在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是一个能够飞的人、中国的元黄头、欧洲的降落伞和一名穆斯林阿巴斯·卡希姆·伊本·弗纳斯的滑翔飞行,都是人类想飞的表现。到了15世纪,达·芬奇的仆人曾用模仿鸟的翅膀制成扑翼机做飞行试验,但不但飞不起来,还摔断了一条腿。(英语:Aviation)狭义上则指的是载人或非载人的飞行器在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广义上航空一词也指进行航空活动所必须的科学,同时也泛指研究开发航空器所涉及的各种技术[1][2]。人类自古以来便有像鸟儿一样翱翔天空的愿望,但直到18世纪后期载人热气球在欧洲升空后才首度实现。20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技进步,人类的航空事业得以迅速发展。1903年12月17日美国人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人类第一架重于空气、带有动力、受控并可持续滞空的飞机[3],开启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航空是21世纪最活跃和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要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及科学技术的水平。近代航空史的开端是在1783年11月21日,法国孟格菲兄弟所设计的热气球进行了第一次载人飞行实验。但当时的热气球的实用性很低,因为它只能够顺风飞行,受到风向的限制,于是便需要一款能够操控的飞艇。让-皮埃尔·布兰乍得在1784年将一个手动螺旋桨安装到了气球上,在1785年成功利用气球横渡英吉利海峡。后来更发展出不同类型的飞艇,如1852年的亨利·吉法尔制造了首架由动力驱动的飞艇,1896年大卫·舒瓦兹所设计的飞艇以及1901年阿尔贝特.桑托斯.杜蒙特驾驶飞艇完成环绕埃菲尔铁塔一周。纵使当时有众多飞行器能够飞行,但普遍认为1903年12月17日莱特兄弟所制造并成功飞行的飞行器是现代飞机的先驱者,不过他们的飞行器仍有许多问题留下来。飞机经过11年的改良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使飞机的用途改变了,主要负责侦察、轰炸甚至进行地面攻击。飞机变得更大更可靠,有些更用来商业载客。至于飞艇方面,大型的硬式飞艇成为了当时高载客量及载货量的空中交通工具,它能够载乘客及货物进行长途飞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德国的齐柏林公司。齐柏林公司最成功的飞艇是齐柏林伯爵号。它总共飞行超过一百万英里,包括1929年8月的环球飞行。不过,齐柏林公司的“黄金时代”在1937年6月6日终结,飞艇被航程只有数百英里的飞机所取代,这是基于兴登堡号的坠毁,造成36人死亡。纵使飞艇仍有顾客光顾,但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终结了。1920至30年代是航空史上的一大进步,例如1927年查尔斯·林德伯格成功横渡大西洋。而当时最成功的飞机便是道格拉斯公司的DC-3,它的高载客量令航空公司有利可图,为航空史写下新一页。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少城市都兴建了机场。战争令航空科技进步,而世界上首枚火箭和喷射机也是在战争时期开发的。战后,航空界出现了巨大转变,不少飞机用作商业或私人用途,大量退役战机机师和军机投入民航服务,这情况在北美洲最为明显。飞机制造商如塞斯纳等都扩大其生产规模,生产更多中小型飞机。在50年代,德·哈维兰公司所制造的彗星飞机成为了首架民航喷射机,而波音707则成为首款被广泛使用的民航喷射机,而螺旋桨飞机的角色能转为服务一些低客量的航线。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成为首个能够飞上太空的人,而在1969年7月21日,尼尔·阿姆斯特朗则成为首个登陆月球的人。而在60年代开始,人们发现用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比传统的更宁静、更具燃油效益和更适合,但更富进步性的是飞机仪器及飞控技术的改良,出现了GPS、晶体管、通信卫星、电脑和LED显示器,这些科技使驾驶舱里的仪器得以减少,节省空间,对较小型的飞机有极大帮助,飞行员除了能够准确地驾驶飞机,还能够准确地观察地形和飞机周围的环境。在1969年首款大量投入服务的超音速和谐式客机首航,它的飞行速度高达2马赫,比一般民航机快一倍,成为当时最快的空中交通具之一。2004年6月21日,太空船1号成为首架能飞上太空的私人飞机,为航空业界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同时,飞机燃料亦可由其它新能源取代,如电、乙醇、甚至太阳能,这些新燃料将会被广泛采用在小型飞机。

3. 世界航空发展史

  升空飞行是人类最古老、最美好的愿望之一。千百年来,中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流传着许许多多有关飞行的美妙神话和动人传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限制,飞行的探索直到近代一直处于盲目的冒险和无尽的幻想阶段。在人们认识到简单模仿鸟类的扑翼飞行方式并不能使人升空之后,在近乎偶然的发现的情况下,人们开始转向轻于空气的航空器的研制。
  人类在探索航空的过程是很漫长的:
  1.1783.11.21 法国的罗齐尔和达尔朗德乘蒙特哥菲兄弟发明的热气球第一次升上天空,开创了人类航空的新时代。
  2.1783.12.01 法国的查尔斯和罗伯特首次乘氢气球升空。
  3.1785.06.15 法国的罗齐尔和罗曼乘氢气和热气的混合气球在飞越英吉利海峡时,气球着火爆炸,二人成为第一次航空事故的牺牲者。
  4.1852.09.24 法国的季裴制成第一艘软式飞艇。
  5.1900.07.02 德国的齐伯林“LZ-1号”硬式飞艇首次在博登湖上空试飞成功。
  6.1903.12.17 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的带动力装置的飞机第一次试飞成功,在五十九秒内飞行了二百六十米。
  7.1908.09.17 美国的塞普里金乘坐威尔伯.莱特驾驶的飞机坠落,成为第一次飞机事故的牺牲者,威尔伯.莱特身负重伤。
  8.1910.10.31 法国的费勃成功地解决了水上飞机的起降问题,制成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飞机。
  9.1911.02.08 世界第一次运载航空邮件。法制“索默”双翼飞机携带6500封信由印度的阿拉哈巴特到达五英里外的奈尼。
  10.1915.05.31 德国的齐伯林“LZ-38号”飞艇首次夜袭伦敦,是世界上第一次空袭。
  11.1919.08.25 第一条由英国伦敦到法国巴黎的民用航线通航,所用的DH-16双翼机可载四名旅客。
  12.1923.06.26 美国的史密斯和里比德各驾驶一架DH-4B双翼机,用输油胶管进行了世界上的第一次空中加油。
  13.1929.08.08-08.29 德国的“齐伯林伯爵号”飞艇环球飞行成功,航程
  31400公里,历时21天7小时26分钟。
  14.1937.05.06 世界上最大的飞艇,德国的“兴登堡号”着火爆炸,36人牺牲,从而导致了飞艇的衰落。
  15.1939.08.27 世界上第一架喷气式飞机,德国的亨克尔公司制造的He178试飞成功。
  16.1947.10.14 由B-29母机投放的X-1火箭飞机首次突破音速飞行,驾驶员为美国的查尔斯.耶格。
  17.1949.02.26-03.02 第一次不着陆环球飞行成功,美国的盖莱合尔等人驾驶B-50轰炸机历时94小时零1分钟,航程37734公里,途中进行了四次空中加油。
  18.1954.08.01 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雅克-18初级教练机试制成功。
  19.1961.11.09 英国的“SUMPAC号”(塞桑普顿大学号)人力飞机首次实现了自力飞行,飞行距离64米。
  20.1973.12.06 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超音速旅客机“协和”客机试飞成功,最大速度为2333公里/小时。
  21.1999.03.01-03.21 第一次不着陆气球环球飞行由瑞士探险家贝特朗.皮卡尔和英国的布赖恩.珍斯驾驶“布雷特林轨道器3号”气球完成。他们一共飞行了19天21小时55分,飞行距离为42810公里。
  人类在航空事业的发展中,又对航天科学进行了不懈努力。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航空发展史

4. 世界航空发展史的简介

卫星发展史

  第一章 世界航天发展简史

  探索浩瀚的宇宙,是人类千百年来的美好梦想。我国在远古时就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公元前1700年,我国有"顺风飞车,日行万里"之说,还绘制了飞车腾云驾雾的想像图。外国也有许多有关月亮的美好传说。
    自从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以来,到1990年12月底,前苏联、美国、法国、中国、日本、印度、以色列和英国等国家以及欧洲航天局先后研制出约80种运载火箭,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发射场,建立了完善的地球测控网,世界各国和地区先后发射成功4127个航天器。其中包括3875个各类卫星,141个载人航天器,111个空间探测器,几十个应用卫星系统投入运行。目前航天员在太空的持续飞行时间长达438天,有12名航天员踏上月球。空间探测器的探测活动大大更新了有关空间物理和空间天文方面的知识。到上世纪末,已有5000多个航天器上天。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航天活动,利用航天技术成果,或制定了本国航天活动计划。航天活动成为国民经济和军事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

  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它以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为基础,汇集了20世纪许多工程技术的新成就。力学、热力学、材料学、医学、电子技术、光电技术、自动控制、喷气推进、计算机、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学等对航天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科学技术在航天应用中互相交叉和渗透,产生了一些新学科,使航天科学技术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航天技术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一、 火箭技术

  火箭技术推动了人类航天发展的历史。 

  火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火箭是在火药发明之后中国人发明的。早在公元1000年宋朝唐福献应用火箭原理制成了战争武器,13世纪初传到外国。传说在14世纪末,中国有个学者万户在坐椅背后安装47支当时最大的火箭,两手各持大风筝,试图借助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但是一声爆炸之后,只见烟雾弥漫,碎片纷飞,人也找不见了。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试验火箭飞行的勇士,月球表面东方海附近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命名。18世纪,印度军队在抗击英国和法国军队的多次战争中曾大量使用火箭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由此推动了欧洲火箭技术的发展。曾在印度作战的英国人康格雷对印度火箭作了改进。他确定了黑火药的多种配方,改善了制造方法并使火箭系列化,射程达3公里。这些初期火箭的原理成了近代火箭技术的基础。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发展起来,先驱者的代表人物有前苏联的齐奥尔科夫斯基,美国人戈达德和德国奥伯特。

  齐奥尔科夫斯基毕生从事火箭技术和航天飞行的研究。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对火箭飞行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论证,最早从理论上证明用多级火箭可以克服地心引力进入太空。他建立了火箭运动的基本数学方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首先提出了使用液体推进剂火箭的倡议,经过了短短的30年就实现了。他预想到现代火箭的真实结构,并论述了关于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用于火箭的可靠性,设想用新的燃料(原子核分解的能量)来作火箭的动力。他具体地阐明了用火箭进行航天飞行的条件,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人造地球卫星及实现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设置中间站的设想。他还提出过许多的技术建议,如建议用燃气舵控制火箭,用泵来强制输送推进剂,以及用仪器自动控制火箭等,都对现代火箭和航天飞行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

  戈达德博士在1010年开始进行近代火箭的研究工作。他在1919年的论文中提出了火箭飞行的数学原理,指出火箭必须具有7.9km/s的速度才能克服地球的引力。他认识到液体推进剂火箭具有极大的潜力,1926年3月他成功在研制和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液体推进剂火箭,飞行速度103km/h,上升高度12.5米,飞行距离56米。
奥伯特教授在他1923年出版的书中不仅确立了火箭在宇宙空间真空中工作的基本原理,而且还说明火箭只要能产生足够的推力,便能绕地球轨道飞行。同齐奥尔科夫斯基和戈达德一样,他也对许多种推进剂的组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真正的近代火箭的出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法西斯德国。早在1932年德国就发射A2火箭,飞行高度达3公里。1942年10月发射成功V-2火箭(A4型),飞行高度85公里,飞行距离190公里。V-2火箭的发射成功,把航天先驱者的理论变成现实,是现代火箭技术发展史的重要一页。

  1945年5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前苏联俘虏部分德国火箭技术人员,缴获了几枚V-2火箭和有关技术资料。在此基础上,1947年前苏联仿制V-2火箭成功。1948年自行设计了P-1 火箭,射程达300公里。1950年和1955年又先后研制成P-2和P-3火箭,射程分别达到500公里和1750公里。1957年8月,成功发射两级液体洲际导弹P-7,射程8000公里,经过改装的P-7于1957年10月4日,发射成功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quot;人造地球卫星1号",从而揭开了现代火箭技术新的一页。前苏联由于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东方"号、"联盟"号、"宇宙"号、"质子"号、"能源"号等多种型号的运载火箭,可将100多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二战后,美国俘虏了以冯·布劳恩为首的德国火箭专家,缴获了100余枚V-2火箭。美国陆军在布劳恩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人造卫星计划,1958年2月1日"丘辟特"C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为发射多种航天器的需要,先后研制成功"先锋"号、"丘诺"号?quot;红石"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和"土星"号等运载火箭。

  中国于1960年11月5日第一枚近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我国有"长征"号(CZ)系列运载火箭,主要有CZ-1、CZ-2、CZ-3、CZ-4四种基本型运载火箭和CZ-1D、C(CZ-2C)、CZ-2C/SD、CZ-2D、CZ-2E、CZ-2F、CZ-3A、CZ-3B、CZ-4B等几种改进型。

  1990年4月7日,中国CZ-3 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长征火箭成功地进入了国际商业发射卫星的行列,至今已将27颗外国卫星发射上天。
法国从50年代开始自行研制探空火箭和导弹,并在此基础上研制"钻石"号运载火箭。1965年11月至1967年2月,法国"钻石"号火箭将A-1、D-1人造卫星送入太空。法国积极推动西欧国家联合发展欧洲航天事业,它是欧洲空间局的主要成员国,并承担"阿里安"号运载火箭的大部份研制工作。

  欧空局正式成员国有比利时、丹麦、法国、联邦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和英国;非正式成员国有奥地利和挪威;加拿大为观察员国。由欧空局研制的"阿里安"1号运载火箭于1979年12月24日首次发射成功。迄今已研制有"阿里安"1-5号五种基本型和多种改进型火箭。"阿里安"4号为欧空局主要运载工具,至今已发射80余次,失败7次,成功率在世界商用卫星运载工具中名列前茅。

  日本自1963年开始研制"谬"系列固体运载火箭,共有4代。1970年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决定引进美国"德尔它"号运载火箭技术,以发展本国的N号运载火箭。1975年9月,日本首次用N-1火箭成功地发射了"菊花"1号技术试验卫星。1994年试验成功带有氢氧燃料装置的N-2火箭。印度自行研制成功运载火箭系列SLV,ASLV,PSLV和GSLV。2001年4月同步轨道卫星运载火箭GSLV发射成功。

  此外,还有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印度、巴西、以色列、韩国、朝鲜等国均有利用本国制造或租用他国运载火箭来发射人造卫星的能力。

  二、卫星时代

  人造地球卫星的计划设想早在1945年就在美国出现,美海军航空局已着手研究一种把科学仪器送入太空的卫星,次年美国陆军航空局在审?quot;兰德计划"的一项类似的研究报告中,就有"实验性环球空间飞行器"的初步设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一系列大功率运载火箭的发展,为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和发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用"卫星"号运载火箭把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卫星呈球形,外径0.58米,外伸4根条形天线,重83.6公斤,卫星在天上正常工作了三个月。同年11月3日,前苏联发射了第二颗卫星,卫星呈圆锥形,重508.3公斤,这是一颗生物卫星,除了利用小狗"莱伊卡"作生物试验外,还有于探测太阳紫外线,X射线和宇宙线。按照今天的标准衡量,前苏联的第一颗卫星只不过是一个伸展开发射机天线的圆球,但它却是世界第一个人造天体,把人类几千年的梦想变成现实,为人类开创了航天新纪元。
 

  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后,60年代前苏联和美国发射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卫星、技术实验卫星和各类应用卫星。70年代军、民用卫星全面进入应用阶段,并向侦察、通信、导航、预警、气象、测地、海洋和地球资源等专门化方向发展。同时各类卫星亦向多用途、长寿命、高可靠性和低成本方向发展。80年代后期新起的单一功能的微型化、小型化卫星是卫星发展上的新动向,这类重量轻、成本低、研制周期短、见效快的小型卫星将是未来卫星的一支生力军。除美、苏外,中国、欧洲航天局、日本、印度、加拿大、巴西、印尼、巴基斯坦等国都拥有自己研制的卫星。
 

  为什么经过短短的三十多年,航天活动取得了如此迅速的发展呢?除了美、苏搞空间军备竞赛发射了大量的军事应用卫星外,主要是人类一开始就非常重视航天技术的应用。航天活动大大扩大了人类知识宝库和物质资源、给人类日常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和巨大的经济效益。航天活动大大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农业的向前发展。
 

  三、空间探测

  空间探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太阳系的起源、演变和现状;通过对太阳系内的各主要行星及其卫星的比较研究进一步认识地球环境的形成和演变;了解太阳系的变化历史;探索生命的起源和演变。空间探测器实现了对月球和行星的逼近观测和直接取样探测,开创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内天体的新阶段。
 

  月球探测: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自然成为空间探测的第一个目标。直接考察月球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地-月系统的起源,月球是未来航天飞行理想的中间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

  美国和前苏联自1958年至1976年8月共发射过83个无人月球探测器,其中美国36个,前苏联47个。此后,美、苏再也没有发射过无人月球探测器。1990年1月日本发射了一颗月球探测器,成为第三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探测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182公斤)进入大椭圆轨道,在地-月系统中飞行,另一部分(11公斤)在月球轨道上飞行。日本还计划在1996年2月发射一颗重550公斤(含推进剂190公斤)的月球-A探测器。

  月球探测已经实现的主要方式有:(1)在月球近旁飞过或在其表面硬着陆,利用这个过程的短暂时间探测月球周围环境和拍摄月球照片;(2)以月球卫星的方式获取信息,其特点是探测时间长并能获取较全面的资料;(3)在月球软着陆,可拍摄局部地区的高分辨率照片和进行月面土壤分析。 

  1999年7月31日,为了确证月球上到底有没有冰,美国"月球"勘探者号进行了飞行器撞击月球实验。

  行星和行星际探测 人类长期借助于天文望远镜观测行星表面的细节,发现了土星光环、木星卫星和天王星;运用万有引力定律陆续发现了海王星和冥王星;借助于近代照相术、分光术和光度测量技术对行星表面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然而人们在地面隔着大气层观测行星,已经不能满足对行星的深入研究。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为行星和行星际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自1960年至1978年美、苏和西德共发射了63个行星和行星际探测器,其中美国23个,前苏联38个,西德2个。采用的探测方式有:(1)从行星附近飞过拍摄照片,测定它们的辐射和磁场;(2)在行星表面硬着陆,直接探测行星大气;(3)绕行星飞行,成为行星的人造卫星;(4)在行星上软着陆,对行星表面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探测。1960年3月发射了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先驱者"5号,进入了一条0.8~1.0天文单位的椭圆日心轨道,测量了行星际磁场、行星际粒子和太阳风,探测表明太阳风像喷水池螺旋形喷水图形;发现地球磁场在向着太阳的一面被太阳风压缩,另一面至少延伸到500万公里远。1962年8月发射的"水手"2号成功地飞过金星,发现金星没有磁场和辐射带。1970年8月发射的"金星"7号第一次降落金星表面,探测表明金星表面温度为475℃,压力为90±15个大气压。多次探测表明金星有稠密的大气层和厚厚的云层和频繁的闪电,发现金星大气中二氧化碳占97%,氮气占1%~3%,,水气占0.1%~0.4%。1964年11月发射的"水手"4号飞过火星,探测表明火星没有辐射带和磁场,测量到火星电离层的特性和大气密度垂直分布,火星表面大气压不到海平面大气压的百分之一,照片表明火星上的环形山与月球相似。1975年8月发射的"海盗"1号第一次在火星上着陆成功,探测表面火星大气中尘土含量很高,火星大气本身二氧化碳占95%,氮占2.7%,还有微量的氩、氧和水汽;对火星土壤分析表明,硅占15%~20%,铁占4%,还有少量的钙、铝、硫、钛、镁、铯和钾。1973年11月发射的"水手"10号,同水星相会的探测表明,水星有极稀薄的含有微量氩、氖和氦的大气,只有地球大气的一万亿分之一;水星表面温度在510℃~-210℃之间;水星有磁场,强度是地球磁场强度的百分之一,照片表明水星有密密麻麻环形山。1972年2月和1973年4月发射的"先驱者"10号和11号发现木星的辐射带强度是地球辐射带强度的10000倍,而且它的脉动磁场延伸到土星附近,发回了木星和土星云量的图像,有关土星主外光环很有价值的资料,它们通过小行星带时没有受到损害,它们最终将飞出太阳系进入恒星际空间,它们带有会被地外文明世界理解的信息牌。 

  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美欧联合研制的"哈勃空间望远镜"于1990年4月发射升空,这项计划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十年间进行了10多万次的天文观测,观测了大约13670个天体,向地球发回了黑洞、衰亡中的恒星、宇宙诞生早期的"原始星系"、慧星撞击木星以及遥远星系等许多壮观图像,为近2600篇科学论文提供了依据。这是人类空间天文观测工作的一个里程碑。

  1997年7月4日,美国"探路者"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安全着陆,并释放出一辆火星?quot;漫游者"号,第一次拍摄到火星的彩色三维立体图像,传回地球大量的火星表面的照片。

  四、载人航天

  载人航天在航天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尽管航天器携带装置精确、灵敏度高、能自动观察、操作、储存、处理数据,但它们不能代替人的思维。初期载人航天器一方面研究航天技术,另一方面进行生物学和医学试验,研究航天员在长期失重条件下的反应,航天员在密闭舱中的工作能力,航天器对接时和走出航天器时的人的生理反应。
前苏联自1961年4月到1970年9月共发射了17艘载人飞船("东方"号6艘、"上升"号2艘?quot;联盟"号9艘)。1965年3月航天员在"上升"号上第一次走出飞船,1966年1月两艘"联盟"号飞船第一次在轨道上交会对接,并实现两个航天员从一艘飞船向另一艘飞船转移。1971年到1982年发射了7艘重量为18~20吨的"礼炮"号空间站,截至1985年还发射了27艘载人飞船("联盟"T号、TM号)和25艘无人飞船("进步"号)用作天地往返运输系统。1986年发射了"和平"号空间站,这是未来永久性空间站的核心舱,将于90年代建成由7个舱组成的大型空间站。俄罗斯计划21世纪前期发射无人和载人火星飞船以及建立载人月球基地。设计寿命为五年的"和平号"空间站运行了十五年,于2001年3月23日13时59分安全地坠落在南太平洋海域。

  美国自1961年5月至1966年11月发射了16艘载人飞船("水星"和"双子星座")。"水星"和"双子星座"计划是载人登月飞行目标"阿波罗"计划的头两个阶段。1965年6月"双子星座"飞船上的航天员第一次步入太空,1966年3月"双子星座"-8号和"阿金纳"飞行器在轨道上第一次成功地实现对接,此后,"双子星座"飞船系统进行过多次交会和对接。1967年至1972年共发射了14次"阿波罗"飞船(其中3次无人飞行,3次载人绕月飞行,6次载人登月飞行,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并和"阿波罗"飞船进行过对接。1969年尼克松政府宣布70年代研制载人航天飞机,1984年里根政府宣布90年代建立永久性载人空间站。
1993年9月美俄二国达成协议,合作建造一个有16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2006年完成。2001年5月,美国宇航发烧友蒂托进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舱遨游8天,成为地球旅客航天游第一人。

  另一方面,美国和俄罗斯关于载人火星飞行的计划正在悄悄进行之中。二、三十年以后,人类就可能登上红色的行星--火星。
    1999年11月20日,长征二号乙火箭发射"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上天,11月21日飞船顺利回收,我国航天技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航天员遨游宇宙的日子已经不远了。

5. 法国航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1933年10月7日法国航空公司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灭殆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8年6月16日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成立新的法国航空公司,法国政府拥有70%的股权,成为法国国营航空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航空公司总部移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
1945年6月26日,所有的法国航空运输公司国有化。在1945年12月29日颁布的一项法令,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航空公司管理整个法国的航空运输网络。
1946年法航开始增设乘务员。同年在巴黎市中心开设了第一家航空站。当时,法航航线总长度达10万公里。当时法国航空公司政府占有70%的股份。在以后的几年中,法国国家的直接和间接持股的几乎达到100%。 而至2002年国家占有的股份只有54%。
法国航空公司在突尼斯增加新的航点。到那时,航线网络已进一步扩大,达到25万公里。 随后在1953年9月26日政府建立新的私营航空公司,开始分享法国航空公司的长途路线,而且一些航线开始向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

在1963年2月1日正式政府发布航线规定,作为限制法国航空公司和私营航空公司法规。法国航空公司将撤回服务西非(除塞内加尔) ,中部非洲(除布隆迪和卢旺达) ,南部非洲(包括南非) ,在北非的利比亚,在中东巴林和阿曼,在南亚斯里兰卡(当时称为锡兰),在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喀里多尼亚和塔希提岛。这些航线分配给新联(合并后的UAT ) 。还获得日本,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南非和留尼汪岛,以及洛杉矶和塔希提岛的专营权。
法国航空公司从1974年开始使用新的戴高乐机场,并且作为枢纽机场。
法国航空公司超音速协和客机在1976年1月21日开航。由巴黎戴高乐到里约(通过达喀尔)路线,而之后开始超音速航班服务,从巴黎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直至协会退役才结束),以及从巴黎戴高乐华盛顿。巴黎到纽约只需要3个小时23分钟,约两倍音速。

1983年法国航空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4万人,约100架飞机(包括33架波音747 )和其63.44万公里航线网络服务73个国家150个目的地。当时法国航空公司是世界上客运排第四,货运排第二的大型航空公司。
1990年1月12日法国政府拥有法国航空公司,并且半公开的国内航空公司和全私营联并入扩大法国航空公司。 法国航空公司收购联和空军间的一部分,是法国政府用于应对欧洲天空一体化的战略计划。
1994年8月31日法航购买波音777客机,并且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法国航空集团。1994年9月1日法国航空集团开始运作。获得了法国航空集团的多数股权的法国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后更名为法国欧洲航空)。
在1999年2月10日政府批准法航公司的部分股权私有化。其股票在1999年2月22日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
1999年6月,法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成立了一个双边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2000年6月22日扩大到全球航空联盟——天合联盟。

法国航空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6. 世界航空发展史的目录

第1章 中国古代航空概论第2章 西方航空学发端的基础第3章 气球时代210年第4章 飞艇技术的兴衰第5章 英国重于空气飞行器的研究第6章 前赴后继的飞行探索者第7章 空气动力学的早期发展第8章 第一架载人飞机的诞生第9章 欧洲航空的复兴和大发展第1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航空第11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用航空第1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力量第1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战场第14章 航空喷气时代的来临和发展第15章 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

7. 法国航空公司的历史沿革

1933年10月7日法国航空公司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毁灭殆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8年6月16日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成立新的法国航空公司,法国政府拥有70%的股权,成为法国国营航空公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航空公司总部移到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1945年6月26日,所有的法国航空运输公司国有化。在1945年12月29日颁布的一项法令,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航空公司管理整个法国的航空运输网络。1946年法航开始增设乘务员。同年在巴黎市中心开设了第一家航空站。当时,法航航线总长度100600公里由DC-4活塞发动机飞机飞行,只需要20小时内即可跨过大西洋。当时法国航空公司政府占有70%的股份。在以后的几年中,法国国家的直接和间接持股的几乎达到100%。 而至2002年国家占有的股份只有54%。法国航空公司在突尼斯增加新的航点。到那时,航线网络已进一步扩大,达到25万公里。 随后在1953年9月26日政府建立新的私营航空公司,开始分享法国航空公司的长途路线,而且一些航线开始向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在1963年2月1日正式政府发布航线规定,作为限制法国航空公司和私营航空公司法规。法国航空公司将撤回服务西非(除塞内加尔) ,中部非洲(除布隆迪和卢旺达) ,南部非洲(包括南非) ,在北非的利比亚,在中东巴林和阿曼,在南亚斯里兰卡(当时称为锡兰),在东南亚印尼,马来西亚和新加坡,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新喀里多尼亚和塔希提岛。这些航线分配给新联(合并后的UAT ) 。还获得日本,新喀里多尼亚,新西兰,南非和留尼汪岛,以及洛杉矶和塔希提岛的专营权。法国航空公司从1974年开始使用新的戴高乐机场,并且作为枢纽机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只剩下到科西嘉岛,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岛法国航空公司超音速协和客机在1976年1月21日开航。由巴黎戴高乐到里约(通过达喀尔)路线,而之后开始超音速航班服务,从巴黎到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直至协会退役才结束),以及从巴黎戴高乐华盛顿。巴黎到纽约只需要3个小时23分钟,约两倍音速。1983年法国航空公司员工人数超过34000 ,约100架飞机(包括33架波音747 )和其63.44万公里航线网络服务73个国家150个目的地。当时法国航空公司是世界上客运排第四,货运排第二的大型航空公司。1990年1月12日法国政府拥有法国航空公司,并且半公开的国内航空公司和全私营联并入扩大法国航空公司。 法国航空公司收购联和空军间的一部分,是法国政府用于应对欧洲天空一体化的战略计划。1994年8月31日法航购买波音777客机。并且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法国航空集团。1994年9月1日法国航空集团开始运作。获得了法国航空集团的多数股权的法国航空公司和国内航空公司(后更名为法国欧洲航空)。在1999年2月10日政府批准法航公司的部分股权私有化。其股票在1999年2月22日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6月,法国航空公司和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成立了一个双边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2000年6月22日扩大到全球航空联盟——天合联盟。2004年法国航空收购荷兰皇家航空,组成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集团。2007年,Skytrax评估为四星级航空公司。  世上最大的国际长程航运网络法航荷航集团一共拥有168架长程飞机,是从欧洲出航的最大的国际长程航运网络。有着超过3万种长程/中程航班互转的可能性,本集团提供从巴黎戴高乐及阿姆斯特丹史基浦两个国际枢纽机场转往其他欧洲城市的最佳转机选择。三大经营事业旅客运输2011年,共有5950万人次的旅客搭乘法航荷航班机,其中446万人次来自亚洲航线网络。飞航业务主要围绕着两个国际枢纽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和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航空货运252 个航点9 架全货运飞机除了客机货舱可供货运使用外,法航还拥有9架全货运飞机,通行252个目的地。现代化机队380 架飞机平均机龄 9.3 年法航营运380架飞机,其中133架由其子公司使用营运区域航线。法航机队的平均机龄为9.3年(长程航线平均机龄8.7年,中程航线平均机龄9.2年),是欧洲最现代化的航空公司之一。法航机队的低机龄,让旅客搭机更感舒适,并且大幅节省燃油、限制温室效应气体排放,并减少噪音对机场附近居民的影响。使用在中程航线的飞机为:空中客车A318型客机、空中客车A319型客机、空中客车A320型客机及空中客车A321型客机。使用在长程航线的飞机为:空中客车A330-200型客机、空中客车A340-300型客机、空中客车A380-800型客机、波音B747-400型客机、波音B777-200ER延程型客机及波音B777-300ER延程型客机。法航员工法国航空公司共有59,485名员工,其中 19,257名为空勤人员。空勤人员中又包括空勤技术人员(驾驶员)以及空勤商务人员(男女乘务员)。40,228位地勤人员主要从事营运、商务及飞机维修等业务。  总部:法国巴黎  枢纽基地:巴黎戴高乐国际机场、巴黎奥利国际机场  IATA代号:AF  ICAO代号:AFR  飞行常旅客奖励计划:蓝天飞行  联盟:天合联盟   1933年10月7日法国航空公司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48年6月16日根据国民议会的法令成立新的法国航空公司,法国政府拥有70%的股权,成为法国国营航空公司。1945年6月26日,所有的法国航空运输公司国有化。在45年12月29日颁布的一项法令,法国政府授予法国航空公司管理整个法国的航空运输网络。1946年7月1日,法国航空公司成立直接预定服务巴黎和纽约航线。由DC—4活塞发动机飞机飞行,只需要20小时内即可跨过大西洋。在1946年和1948年分别批准了法国政府设立了两个私营航空公司:航空运输Internationaux 和SATI。法国航空公司于1948年开始创办世界上最大的机队,拥用130架飞机。而在2002年年中国家占有的股份只有54%。1953年9月26日法国政府开始分享法国航空公司的长途路线,建立新的私营航空公司。而且一些航线开始向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转移。1963年2月1日正式政府发布航线规定,作为限制法国航空公司和私营航空公司法规。法国航空波音777-300ER1974年开始使用新的戴高乐机场,并且作为枢纽机场。到20世纪80年代初只剩下到科西嘉岛、马提尼克、瓜德罗普岛,大多数服务的法属圭亚那,留尼汪,马格里布地区,东欧(除苏联),南欧(除希腊和意大利)和一个每日航班前往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仍然使用奥利机场。1990年1月12号法国政府拥有法国航空公司1994年8月31日法航购买波音777客机,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前总裁被任命为顾问。并且成立一家新的控股公司。1999年2月10日政府批准法航公司的部分股权私有化。其股票在1999年2月22日巴黎证券交易所上市。1999年6月,法国航空公司和德尔塔航空公司成立了一个双边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2000年6月22日,法国航空与达美航空、墨西哥航空及大韩航空,共同成立‘天合联盟’,之后捷克航空以及意大利航空陆续加入。在2004年法国航空收购荷兰皇家航空,组成法国航空-荷兰皇家航空集团,对两家航空公司完全控股的方式,法航与荷航维持双品牌的独立经营。

法国航空公司的历史沿革

8. 世界航空发展史的目录

第1章
中国古代航空概论
第2章
西方航空学发端的基础
第3章
气球时代210年
第4章
飞艇技术的兴衰
第5章
英国重于空气飞行器的研究
第6章
前赴后继的飞行探索者
第7章
空气动力学的早期发展
第8章
第一架载人飞机的诞生
第9章
欧洲航空的复兴和大发展
第10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航空
第11章
两次世界大战间的民用航空
第1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力量
第1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空中战场
第14章
航空喷气时代的来临和发展
第15章
航空相关技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