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电商里,品牌商家和开发商在O2O模式里是如何获得双方需求的

2024-05-15

1. 商业地产电商里,品牌商家和开发商在O2O模式里是如何获得双方需求的

开发商O2O服务流程:将开发商的商业项目招商需求通过百度品牌专区、新浪商业地产招商中心、EJU房地产电商门户在线上发布,在招商中心项目详情页一站式显示项目的详细信息(服务包二的客户亦可将项目信息同时导入CRIC专业商业地产数据库),通过400呼叫中心进行项目招商咨询服务,随时解答项目情况和招商信息,有选择性地将招商信息进行定向释放,帮助商业项目寻找合适的品牌商家。找到合适的商家后,在线下通过商业地产平台各种活动和峰会等形式,组织开发商与品牌商家进行需求对接,促成谈判签约。
品牌商家O2O服务流程:将品牌商家的选址需求在三大线上平台投放,通过商业地产专业数据库提供消费市场调研信息、商业地产项目诊断提供商业竞争环境分析寻找合适的商业项目;亦可在开发商投放的商业项目需求订单中寻找与符合品牌商家选址条件的项目;或者品牌商家在网上看到合适的商业项目,通过400热线等途径与我们联系,进行咨询,预约专车看铺。找到合适的项目后,组织开发商与品牌商家进行需求对接,促成谈判签约。
这个在sina商业地产招商中心网就有。你可以自己去看看。

商业地产电商里,品牌商家和开发商在O2O模式里是如何获得双方需求的

2. 商业地产O2O该怎么玩?

飙马商业地产提醒:去年下半年,阿里宣布和银泰合资成立电商公司,从而进军线下。王府井、天虹商场等纷纷宣布试水微信二维码支付,尽管小试牛刀,然而在资本市场获得空前热炒。商业地产O2O这一新型商业模式逐渐成为热门词汇。 

  但是,如何真正实现全渠道的打通,商业地产的运营者以及各个零售品牌商家仍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行业普遍还处于探索的初期阶段。从目前行业的实践经验看,O2O的模块搭建,基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硬件设备层:为购物中心O2O化提供必须的硬件支持,首先是构建商业WiFi,在这里,WiFi除了为消费者提供基础服务外,也是营
销及采集消费者位置信息的工具;其次是智能POS,安装此类POS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集消费数据,同时打通数据接口,方便实现会员积分等服务。  

  第二,软性服务层:为购物中心的商业管理公司、各经营商户提供营销、数据分析、交易的通用平台。主要包括统一会员系统,多渠道获取会员,通
用的会员权益和成长体系;数据平台,是指结合顾客的行为轨迹、交易数据和网上行为的数据分析平台;营销后台,主要是主管活动与各类优惠券的发布审核;交易
平台,通常指支付与代金券的交易系统;而财务后台,是指管理个人余额账户和各类积分代金券。 

  第三,消费用户层:为购物中心消费者提供便捷、有趣、个性化的产品应用。根据不同购物中心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成为会员并维系他们。这其中可以是服务为主,如地图导航,反向寻车等,也可以是营销为主,如现金券、优惠券的发放与核销等。  

  搭建好基本的O2O架构之后,O2O的运营环节又该如何做,才能实现线上线下交互渠道的畅通和共赢? 

  首先用户是第一位的。业内人士认为,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周边一定区域内的所有潜在消费者都是用户,购物中心应该通过线上和线下,与他们建立
有意义的联系。线上入口,即WiFi、微信、APP和手机网页,通过这些入口可以吸引用户,线下即商场活动、POS机和逛店行为。  

  第二,大数据为基础。主要指注重线下行为数据的收集、数据清洗、梳理线下行为数据和交易,网络数据的关联,最后形成指导运营的模型。比如消
费模型、营销模型、招商模型等等,以此给每个用户打标签,将其个体化。而后针对不同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最终达到精准营销的目的。  

  第三,运营是关键。这种运营由数据进行驱动。例如一些关键指标通过数据进行制定:注册用户数,线下/线上活跃度,O2O对最后消费的影响。
在具体运营实践中,商业地产必须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累积用户,再利用每个用户的个体分析,针对他们做营销,循环获取用户和数据。  

  第四,商场的O2O要勇于开拓超越零售的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要实现以上四点,传统购物中心将面临巨大挑战。  

3. O2O电子商务模式成功的案例。

O2O电子商务模式是将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上细分引流+推广,线下进行物流、供应链、仓储的准备以及门店等为用户提供优质标准的服务和商品。这方面的商业模式可以去咨询一下方维O2O系统,方维有提供商业咨询和配套解决方案,也是业内专业的O2O系统软件开发商,八年历史,技术团队上百人。

O2O电子商务模式成功的案例。

4. 中国电商给零售业的未来带来了哪些启示?

如今中国的电子商务活动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活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消费者在2016年总共花费了7500亿美元,超过美国和英国的综合。 
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据,但更有趣的是中国的数字市场、技术平台和在线形式都和西方市场有着巨大的差异性。这些差异给我们提供了一窥「未来购物」的机会,并为全球零售企业变革提供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 


数字革命走向移动:当亚马逊和电子商务在20世纪90年代重塑美国购物时,零售商和消费者都不得不重新思考他们根深蒂固的习惯。相比之下,中国的实体零售则没有那么发达,随着数字革命与可支配收入和消费增长,电子商务迅速在中国成为常态,其发展速度也达到了领先西方的地步。 
中国很大程度上也是移动电商的先驱,许多消费者完全跳过PC,直接走向了智能手机时代。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三星大屏幕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要远比西方高。而据行业估计,到2020年,手机网购将占到中国电子商务总量的74%,而在美国这一比例只有46%。 
在中国的未来五年,电子商务的步伐似乎不会放缓,该行业预计每年将会增长20%,这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倍。这种增长不只是因为个人消费水平提升的推动,还主要得益于数亿新兴消费者的涌入,在中国许多来自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尚未上网。 
作为增长的一部分,我们预计电子商务在中国的渗透率将会更高,这可能会令西方感到惊讶。如今,中国消费者在网上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从有机食品到豪华汽车。在未来五年内,在线购物人群将会因为品类的增加不断拓宽。根据预测,在美国只有诸如书籍和服装等五个品类捕获了超过40%的购物者,而在中国则是从小吃到金融服务的15个类别。 


中国电子商务的优势:中国独特的零售历史造就了这个国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市场之一。借助于成熟的消费者、庞大的交易量、供应链的快速创新,以及社交媒体、多媒体和其他渠道的整合,中国的网络环境让我们对未来零售有了更多了解。中国的在线市场中,消费者、品牌和购物平台有几个明显区分于西方在线市场的关键特征。 
1、中国消费者渴望花钱,他们也愿意花大量的时间购物。在中国,购物不仅仅是一笔交易,这还是一种会受到朋友、名人和网红影响的社交和发现行为。平均而言,中国消费者每天在阿里巴巴的淘宝网上花费近30分钟的时间,这比美国消费者在亚马逊上花的时间要长三倍。 
2、中国的消费者还具有很强的品牌意识,例如,典型的中国年轻消费者大概知道至少20个化妆品品牌,而美国却普遍只能认识14个。中国的年轻人也是世界最会花钱的群体,他们之间42%的人都认为需要购买更多的东西,而在英国和美国这个比例只有36%。 
3、强烈的品牌竞争也会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老牌的公司和新晋的玩家都在不断地创造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以尽可能的保持竞争优势。在化妆品、乳制品和糖果等高度竞争的行业中,处于市场领导地位的企业总在不断的变化着。中国的网络商家不怕测试新产品,也不怕失败了重头再来,他们不会坚持严格的产品发布时间表。 
4、他们使用多媒体和多渠道来触达和吸引消费者,如今这种形式也变得越来越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们站在使用数据、分析和消费者洞察的前沿,这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客户,并朝着真正消费者驱动的产品开发。 
5、无缝集成的综合平台让购物变得简单而充满乐趣。在中国新闻网站、游戏、视频和电商网站构成了主要的网络中心,他们互相契合,各类平台都能植入广告进而直接抵达产品购买入口。而与其他国家的网络购物者不同,中国消费者很少访问公司或品牌官网。相反,他们更愿意通过淘宝、爱奇艺以及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平台微信去发现自己想要的产品。 
6、淘宝和微信是中国最大的五款应用之一,它们已经演变成一体式的超级应用。淘宝最初只是一个电子商务网站,现在却能提供各种社交和娱乐功能。而作为社交平台开始的微信,现在则允许用户购买和销售产品。这些超级应用程序还提供各种在线和离线服务。你可以向其他人汇款、订购食品、打电话叫出租车、预约医生、支付账单和获得电影票,在美国和英国,消费者需要为每项活动下载一个不同的应用程序。


阿里巴巴和亚马逊:另一种更好地了解东西方差异的方法是考察两个市场的关键参与者:阿里巴巴和亚马逊。从表面上看,它们似乎非常相似。两家公司都提供在线市场,每一家都占据着领先的市场份额,而且每一家都在不断扩张,并进入新的风险投资领域。但尽管两家公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它们的商业模式却截然不同。 
亚马逊在一个典型的在线零售商,它拥有自己的库存,几乎完全专注于消费者。大多数购物者来到亚马逊都是为了寻找一个特定的商品,该网站拥有几乎无限的选择、优秀的搜索引擎、低廉的价格、用户评论、产品推荐、便捷的支付、快速的配送和一流的服务,这些帮助亚马逊建立了非常忠诚的客户基础。多年来,亚马逊已经扩展到许多不同的业务和服务领域,如Kind电子书阅读器、视频流、原创电视节目、食品外卖以及企业服务。 
相比之下,阿里巴巴不携带任何库存或买卖商品。该公司像虚拟商场一样运作,为批发商和零售商提供连接买家和卖家的平台。在这个电子市场模式中,品牌自己拥有客户关系,创造出适合自己品牌的在线体验。阿里巴巴提供工具和服务,帮助品牌和小型企业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并通过游戏、新闻、视频、直播脱口秀、名人活动和在线社区直接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消费者到这些网站去娱乐,去探索新的潮流,去购物。这些基础服务依赖于阿里巴巴的技术,技术使淘宝和天猫这样的电商平台与数字营销、支付、物流、社交媒体、娱乐网站和新闻门户联结起来。 
数据和分析对亚马逊和阿里巴巴都至关重要,但它们的使用方式却各不相同。亚马逊使用数据主要是根据消费者的购买模式来完善其产品和服务。该公司还与商家分享数据,帮助他们列出正确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并管理库存。阿里巴巴提供了有关消费者行为的广泛数据集,从而帮助商家提高提高它们的营销推广ROI(投资回报率),提升其数字门店的转化率。比如,数据显示商家下班以后的时间,顾客的访问率会大大增加,因此推广活动在晚上的效果可能要好于白天。 
阿里巴巴还使用这些数据为消费者提供真正的个性化购物体验,这在西方尚未见到。因此,当亚马逊根据消费者的搜索或购买历史提供产品建议时,阿里巴巴可能会推荐消费者他们甚至不知道存在的新品牌、促销活动或内容。这些推荐往往很精准,所以推动了非常高的点击率和追踪率。在美国或欧洲,很少有公司能在数据分析上做到如此程度的智能化。
中国市场的新零售:如今,中国和西方的零售商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如何实现持续的、有利可图的增长。许多昂贵的线下大卖场和购物中心的顾客和利润正在流失到线上零售店。在中国,许多本土品牌只存在于网上,想要实现增长,就必须将他们的触角伸到线下。 
中国和西方零售商的解决方案是开发一个全渠道销售模型,利用线上和线下的优势,提供了一个无缝和引人注目的用户体验,并最终实现提高库存管理、产品选择和物流的效率。 
在这个新世界里,在线和线下商业的区别消失了,消费者在所有渠道上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决定了商家经营业务的方式。玩家专注于通过个性化的内容吸引客户。他们在市场、创新和物流方面发展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阿里巴巴称这是一种新的零售。这些就是中西方电商市场的主要差异性,这些将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市场。
部分内容引自 36氪

5. 购物中心的新零售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到新零售,很多人会自然地想到百盛优客、盒马鲜生、苏州诚品、正大优鲜、生鲜传奇、厨鲜生以及银泰工厂店、中百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等新店,会想到O2O、全渠道、会员店等零售新形态。这些当然都是有益的、值得鼓励和期待的创新和探索,但更主流的新零售,应该是百货、超市、购物中心等传统零售的现代化改造、提升,只有这些主流零售形态顺应经济新常态、市场新变化、消费新变局,实现互联网化、体验化、个性化、家庭化、年轻化转型,能够满足日趋多元化的消费需求,零售才能真正称之曰“新”。
不久前看过一篇报道,说北京的友谊商店50年如一日,缺少变化创新,虽处身闹市却门可罗雀,营业员坐等退休,门店直接从过去的“神坛”走进了“博物馆”,令人唏嘘感慨。零售业服务于生活,服务于群众,而生活是鲜活的、富于变化的,缺乏变化创新的零售无异于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甚至是缘木求鱼。
零售业决不能随着一代人的老去而老化,新零售的“新”应该体现在哪里?以下九个方面或不能少。
一、组织新商品
不管“去零售化”的调子喊得多高,那也只能是一种倾向,既叫“零售业”,就不可能真正跟商品绝缘,商品永远是零售业的主要“内容”,商品力永远是零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跟新消费热点总是动态变化一样,热销的商品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前几年奢侈品非常受关注,增速极快,后来是轻奢受宠,一路领跑,再后来是快时尚唱主角,而现在则是运动大热,但现在的运动也并非“昨日重现”,而是时尚化、智能化后的运动。
即使只是生活必需品,人们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风行的膨化食品、果冻、碳酸饮料、反季节蔬菜等越来越不招人待见,人们越来越青睐果汁、酸奶等健康食品,那些看相不太好、保质期不太长、但自然生长、新鲜无添加的食品、食材无疑更受欢迎。
过去,人们消费更看重物美价廉高性价比;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注重品质、个性、服务以及由此带来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新奇特商品,如无人机、机器人等科技智能产品以及文创品牌、原创产品、手工艺品等等。
现在的零售企业不怎么提售卖商品,而热衷于强调提供服务、引领新生活方式,但无论是提供服务还是引领生活方式,都离不开商品的支撑,而服务的高下、生活方式的新旧,更与商品创新有极大关系。
因此,新零售的首要就是要有源源不断的新商品,既要能体现出新时期的消费趋势、变革方向,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引领性,也要与主流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变化相吻合,做到亲民接地气。
二、发展新业态
现如今,体验业态被零售业寄予厚望,购物中心聚焦吃喝玩乐、社交文艺,百货店布局餐饮、儿童游乐,超市发力生鲜、即食、现场加工等等,都是希望籍此聚客引流、扩销增收,化解电商冲击。事实证明,这也是实体零售化解危机、脱围解困的不多的途径之一。
近几年,购物中心逐步取代百货店成为最主流的零售形态,百货下滑、购物中心向好的势头至今延续,特别是在餐饮、儿童、运动、娱乐等业态上,购物中心把百货店甩开了几要大街。在随机性购物趋势明显,商业从购物目的地转向体验目的地的时下,业态的魅力已无可替代。
但业态的引进决非一劳永逸的,也需要持续创新,与时俱进。业态的创新主要有两点:
一是引进新的业态。如,过去只有餐饮、影院、儿童游乐等体验业态,现在引进儿童医院、月子中心、宠物乐园等。购物中心、百货店、超市大卖场持续缩减商品经营面积,布局更多的体验业态应属大趋势,也是业态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是对既有业态的改造升级。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店发展餐饮,同质化越来越普遍,如果不进行差异化调整,就只能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于是,餐饮的零食化、甜点化、小吃化盛行,餐饮市场的细分大幕开启。同样是儿童游乐,但发展的路径也越来越垂直、细分,有的重点服务学龄前儿童,有的则以小学生、青少年为主要群体,特色化、差异化、专业性越来越明显,这无疑也是业态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是业态创新的重要原则,唯有如此,才能将业态的话题性、聚客力、连带力发挥到极致。
三、打造新环境
零售业其实也是看“脸”的行业,那些高人气、高销售的实体店,无不是颜值高、逼格高的好店,供销社式的环境,几十年不变的老面孔,很难在时下的市场环境中胜出。没有创新的环境、氛围,就没有所谓的“新零售”。
环境的创新有三个维度,分别是装修改造、创新陈列和氛围营造。
装修改造是零售业创新的一项重要的同时也是相对容易的内容,近几年为相当多的企业所采用,如沃尔玛、国美电器等,都进行了大规模了门店改造提升,并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国美上半年一度因此重陷亏损。装修改造的投入当然是必要的,笔者观察发现,那些无奈选择闭店的门店,大多数都是长期不变的老面孔,这也是丧失对消费者的吸引力的一个原因。
创新陈列既包括零售道具的提档升级,如柜台、货架等装备的更新换代,也包含品类搭配、品种组合、商品展示的创新与变化,一般与经营的调整结合进行。
氛围营造相当于门店化妆,是一项长期的、经常的功课,主要从“五觉”体验出发,提升门店的颜值与气质。
环境不创新或创新不及时,顾客易审美疲劳;但如投入太大,又会加重企业负担,一定要把握好度,量力而行。听说某知名超市超装备投入过大,一家1000多平的标超投入超2000万,清一色的进口设备,十足的高大上,却并未带来客流的增长、销售的提升,徒然加重企业盈利负担而已,相当部分沦为无效投入。
其实,环境的提升特别是氛围的营造并非投入越大越好,有时候也可以使使“巧实力”,比如有的购物中心、百货店别出心裁,引油菜花、栀子花、麦田、枫叶等进店,投入并不大,却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四、应用新技术
有人说新零售不唯新技术,这当然是对的,但新技术对新零售的重要性却不言而喻,没有新技术作支撑,新零售就无从附着。
零售业的新技术大致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便捷服务、提升消费体验层面的技术,如移动支付、智能停车、电子价签、在线订单、智能试衣、AR\VR体验等等,这些技术不可或缺,没有或者滞后都会影响消费体验;二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助力供应链升级、精细化管理层面的技术,如移动办公、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没有这些,企业就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竞争。
零售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正在成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对零售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国美、苏宁等传统企业的转型始于技术升级,盒马鲜生、顺丰嘿客等零售创新尝试也自新技术开始。
所以,零售企业应该高度关注、密切追踪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为“技术控”的零售企业赢面可能会更高。
五、尝试新模式
近几年,不少零售企业陷入困境,生存空间越来越逼仄,百货、超市更是其中的重灾区。这是过度发展商业地产带来的恶果,市场需求的增长,远远落后于商业面积的无节制供应,造成商业领域的“产能过剩”。
但从内因来看,以联营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的局限性可能是主因,当然联营本身并不是一种落后的经营模式,但大多数企业的联营是一种变异的联营,是一种推卸责任、抢占成果的联营,是远离市场、疏远顾客、不碰商品的联营,是过分侧重于收费、保底的联营。这种异化的联营,使零售企业背离了商业本质:既不熟悉商品,也不了解顾客,在剧烈的市场变局之下,自然应变不及、无所适从。相比之下,像信誉楼、胖东来、银泰仙商、永辉超市等自营做得比较出色的企业震荡就小得多,回旋的余地也更大。
创新模式,一是要对当下主导的联营模式进行改革优化,使其更贴近市场、贴近需求、贴近变化,使零售企业承担起来更多的经营责任、分担更多的经营风险,真正在市场的“大海”中搏击风浪;二是要积极探索尝试直采自营、自有品牌、联合采购、订制包销等新模式。
当前,各种新经营模式层出不穷,如买手制、工厂店、大联采、跨境采等等,都值得关注、学习、借鉴;安徽乐城超市、河南金好来超市等,正满世界寻找优质商品,发展自营、自有,无疑是向正确的方向迈进;武汉中百的全球商品直销中心,相传结合了好市多、阿尔迪之所长,上海的百盛优客首创差异化直营模式,据说客流增长8倍销售增长3倍……种种努力,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零售市场,也为更多零售企业创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六、建立新管理
零售业当前的困境,很大程度上缘于管理的粗放、低效。
在过去的“黄金时代”,太多的企业热衷于跑马圈地,习惯于规模驱动,过去不屑于精细管理,因为躺着就把钱赚了;现在则是不知如何实施精细管理,所以危机一来,很多企业的利润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经济是在下行,零售市场是不景气,但是,我国经济仍在中速增长,市场需求的蛋糕也依然在变大,按常理推测,零售企业也依然应该处于增长通道,而非呈现出全局性、全行业的下滑。时下不少企业客流、销售下降,盈利直线下跌,面临生死考验,这说明管理的短板异常突出。
精细管理、成本控制,应该是零售企业的基本功,如果这些功课做得到位,很多企业不应像现在这样无所适从、焦躁忧虑。如果都能让成本、费用低一点,让商品周转速度快一点,让员工劳效高一点,让各类损失损耗小一点,企业受到的影响可能就是增速下降,而不是业绩下滑,更不会是亏损。
精细管理、成本控制不是片面地缩减开支、压缩成本,如给员工降薪,以牺牲环境、服务为代价减少开支等等,那都是杀鸡取卵、饮鸩止渴。人工成本贵是不争的事实,但企业要做的不是减薪,而是激发员工潜能、提高人效,“工资最高的时候成本最低”非常有道理;同样,也不能牺牲品质、体验来减少开支,而是要杜绝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这些都需要通过管理来实现,建立高效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从体制机制、流程体系、机构设置等方面入手,非有大决心、大动作难以实现。
七、玩转新营销
零售业的营销正变得越来越难,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不是有了好环境、好商品、好价格就有成功的营销,你还得会玩,能跟顾客“打成一片”,产生共鸣,总之要讲点故事,玩点情怀,抓住新消费热点,紧扣时下流行话题,才能吸引年轻人关注。
据我观察,上半年,少数企业的营销做得别出心裁、效果显著,但大多数还是传统套路、老腔老调:打折、送礼、买减、抽奖等等,一点也不新鲜,既牺牲了毛利和利润,对消费者的拉拢和吸引作用也非常有限。
零售企业的营销离不开价格因素,但怎么打好“价格牌”却大有学问,配以恰当的活动、氛围和包装宣传十分重要,常言说得好,“性感并不是无底线的暴露,而是若隐若现恰到好地处的显露”,活动设计、氛围营造、宣传推广就是“若隐若现”,就是“恰到好处”,它会把价格的“性感”放大到无可抗拒的诱惑。如天猫打造直播平台、京东联手头条搞的“京条计划”,注重的都是一种软渗透,而不是“硬广”。
好的营销或不宜过多过滥,那样会产生“审美疲劳”,造成资源投入的低效,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淘宝“双11”若不是一年一度而是每月一次,效果恐怕要差得多。玩转新营销,需要组建一支“城会玩”的年轻团队,营销需要年轻的心态、激情,出来消费,没有谁希望看到正襟危坐的一本正经。
八、确立新合作
新零售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新合作,过去零售商作为“甲方”很强势、很牛逼,供应商长期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利益也得不到应有保障,所以十年前商务部等五部委联合起来搞了个《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进行调节,但效果似乎有限。
如今,门店与品牌的强弱之势已然易位,品牌商有更多的渠道选择,零售商的增长几陷停滞,单个零售商对品牌商的重要性已大不如前,所以我们看到,很新商业项目招商难、招商贵,不少零售企业急需调整,却难以筹集到足够的、合适的品牌资源。
当然,不管是过去零售商的强势,还是现如今品牌商的抢手,都无所谓对错,只是市场供需失衡的一种正常表现而已。所以我认为,零售商收取“通道费”、“保底”也好,品牌商索要“装补费”、“反保底”也罢,在当时的市场条件下,都无可指责。关键是要认清形势,顺应变化。
建立新型合作关系,对零售商来说,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充分尊重、照顾供应商利益,逐步减轻对“通道费”的依赖,不把对供应商的收费作为主要盈利来源;二是零售就是服务,前端服务于消费者,后端服务于供应商,要变坐收渔利的联营为深度合作的联营,帮助供应商提升业绩,走出困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供应商亏损面;三是跳出现有格局,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寻找和发现新合作伙伴,为零供关系注入新活力、新内涵,激发“鲶鱼效应”。
零售商需要正视的是,今天的零供关系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去的相处之道难以为继,如果不主动构建新型零供关系,还像过去一样“强势”、“霸道”,与供应商的“友谊的小船”可能随时倾覆。
九、拓展新领域
线下零售已然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竞争空前惨烈,分流日益严重,增长十分困难,而房租、人工等成本看不到下降的希望,盈利空间越来越逼仄,盈利越来越艰难。
也因此,越来越多的零售开始拓展新领域,化解经营风险,如雅戈尔大力发展房地产、投资理财等业务,万达弱化百货,重点倾向文化旅游、互联网金融等,还有不少商业零售企业收缩零售业务,加大在健康、医药、养老、旅游、运动等产业的投资,也有服装企业投资化妆的,鞋履企业发展服饰业务的,就连沃尔玛也搞起了商业地产,武汉中百加快发展便利店和全球商品直销中心。
尽管并非所有的尝试都能获得成功,但在艰困的时下,通过拓展新领域化解经营风险,为零售业务的转型调整积蓄力量、筹备资金,不把所有的鸡蛋放进同一个篮子,却是零售企业的应有姿态。
新零售不是凭空而来的怪物,它是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既有坚持、又有发展,既具前瞻性、又须接地气的行业。能不能称为“新零售”,关键可能不在于是否“颠覆”、“革命”——这些恐怕更多的是观念、理念上的,零售之“新”,最根本的可能在于适应变化,贴近需求,真正让消费者喜欢,感到快乐。而不是炮制新“概念”、新“理论”。零售应该每天都是新的,零售的“新”应该能够很直观地观察到、体验到,未来存活下去的每一家零售企业都应成为“新零售”。

购物中心的新零售表现在哪些方面

6. O2O的例子

苏宁云商
所属行业:店商+平台电商+零售服务商
苏宁的O2O模式是以互联网零售为主体的“一体两翼”的互联网转型路径。苏宁利用自己的线下门店,以及线上平台,实现了全产品全渠道的线上线下同价,帮助苏宁打破了实体零售在转型发展中与自身电商渠道左右互搏的现状。
京东
所属行业:综合自营+平台电商
京东与15余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合作,布局京东小店O2O,京东提供数据支持,便利店作为其末端实现落地;京东与獐子岛集团拓展生鲜020,为獐子岛开放端口,獐子岛提供高效的生鲜供应链体系。
另外,京东还与服装、鞋帽、箱包、家居家装等品牌专卖连锁店达成优势整合,借此扩充产品线、渠道全面下沉,各连锁门店借助京东精准营销最终实现“零库存”。
万达
所属行业:商业地产  
万达联合百度、腾讯,共同出资成立万达电子商务公司,万达打通账号与会员体系、打造支付与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大数据融合、WiFi共享、产品整合、流量引入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联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账号及会员体系;探索创新性互联网金融产品;建立通用积分联盟及平台;同时,万达、百度、腾讯三方还将建立大数据联盟,实现优势资源大数据融合。

扩展资料:
O2O模式的好处:
1、O2O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跨地域、无边界、海量信息、海量用户的优势,同时充分挖掘线下资源,进而促成线上用户与线下商品与服务的交易,团购就是O2O的典型代表。
2、O2O模式可以对商家的营销效果进行直观的统计和追踪评估,规避了传统营销模式的推广效果不可预测性,O2O将线上订单和线下消费结合,所有的消费行为均可以准确统计,进而吸引更多的商家进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3、O2O在服务业中具有优势,价格便宜,购买方便,且折扣信息等能及时获知。
4、将拓宽电子商务的发展方向,由规模化走向多元化。
5、O2O模式打通了线上线下的信息和体验环节,让线下消费者避免了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的“价格蒙蔽”,同时实现线上消费者“售前体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O2O

7. 请列举5家社区电商o2o平台,分析其经营模式,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你说的这个是有

请列举5家社区电商o2o平台,分析其经营模式,各自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8. 如何将互联网思维和商业地产运营结合

商业地产开发运营要对互联网思维给予战略层面和执行层面的双重重视: 
   战略角度,战略上高度重视互联网思维,将互联网变成房地产的交易平台,如进行房地产电商、移动互联网营销等。 
   执行角度,应用伴随互联网产生的大数据实现精准营销,将互联网变成房地产的信息平台,开发商通过发展会员,可以收集大量的数据。通过大数据驱动,实现精准营销,如北京朝阳大悦城的大数据精准营销。 
1.战略层面:开发全程与互联网结合 
   战略上高度重视的开发企业,代表性的如万科、万达。万科的互联网学习之旅是战略上重视的典范。万达的“万汇”是互联网思维典型应用。 
   这个重视,并不是口号,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类似于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一个标准,在保持传统中前进,由使用互联网以及针对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为起始,在开发项目前期、招拍挂、项目规划、营销定位、开工建设、项目预热、蓄水、强销、持续销售、尾盘、交付等各个环节,用互联网的方式去换位思考和运营。 
   落实到具体层面,作为开发商,可以通过成立互联网部门、进行社会化营销等方式运用互联网思维。 
  (1)成立互联网部门  
  除了战略和体系的建设,现有的营销体系,应该加入或者单独开辟针对互联网的营销公司,而不仅仅是交给代理公司,或者外包,只有企业自身才是最了解自己产品的,而互联网营销部门,正是为互联网而生的。 
  这个全新的部门,应该围绕结果确定全新的规范、以及流程。有强大的执行力和管理能力,对于互联网的认识,应该更加的接地气,能够根据时事热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 
  (2)进行社会化营销 
  社会化营销方式主要通过以下四种方式: 
线上社会化营销产品的应用 
利用线上社会化营销产品的应用,比如微博、微信、区域性网站的论坛、QQ群等。通过这些营销产品对产品、品牌进行营销传播 
线上社会化营销产品的互动 
时刻保持有效的互动,切忌外包网络公司维护,而是开发商负责把关,注重社会化口碑效应的传播。培养种子客户,善用自身老客户及品牌粉丝客户进行口碑传播 
线下营销道场植入互联网元素 
线下营销道场的整合包装,植入互联网元素。如添加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开发企业或项目页面,了解相关信息,甚至实现交易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 
定期组织线下活动对潜在客户多的城市或区域组织,定期组织线下活动,仅针对互联网客户,但绝非常规暖场活动,而是在互联网上有良好的互动与传播 
2.执行层面:充分运用大数据更好地经营项目 
  随着销售终端、物业管理等环节变换到互联网,还有更多的环节可能被互联网颠覆。与互联网思维伴随的是大数据,不是说有了互联网才有数据分析,而是互联网让数据的搜集和获取更加便捷。而数据分析预测对于提升用户体验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那么商业地产到底如何应用大数据思维来更好地经营项目,从而把客户身上产生的数据进行变成购买力? 
  (1)大数据搜集 
  从与客户的第一次接触开始,便要开始重视重要数据的搜集。挖掘行业上游数据、精准数据。与不同的平台进行资源互换,如阿里、腾讯的支付宝、微信,通过支付工具收集更有价值的数据。 
  开发商还可以发掘自身平台数据优势,如万达的“万汇”及广场WIFI,大面积的线上数据采集,线下数据收集,活动现场、客户营销现场所产生的数据,如车流、人流、POS系统等数据。 
  尽可能多地发展会员。利用各种手段积累用户,培育购物中心的会员体系。在为消费者服务的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采集会员数据,既包括线上数据也包括线下数据,不只是交易数据还有行为数据。其中线下数据被大多数人低估,仍有待深入挖掘。通过互联网发展会员,如北京华润五彩城。 
  案例:北京华润
2013年年底,华润五彩城实现微信会员卡与实体卡打通、消费提醒、微信自定义菜单、移动客服、微信支付等众多功能。这是商业地产与互联网思维碰撞的很好案例。 
  事实上,早在2012年下半年,华润五彩城就开始与微生活会员卡合作,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五彩城店铺的各项优惠。通过一年来微信推广营销活动,五彩城的微生活会员数量已经达到8万人。 
  (2)大数据整合分析 
  本地平台数据,通过分类、组合再分类,如购物中心不同业态的匹配所产生的数据,餐饮与服装的数据关系、主力店与餐饮、主力店与服装的数据关系等。收集到的数据内容要善于整合,并进行多次利用。 
  对于非本平台的数据,要善于将陌生数据进行转化。如通过地图以及LBS应用,获取关于项目的数据信息,以便于进行更精准的数据营销推广活动。但不仅仅限于推广活动,基于平台的资讯、论坛、专题等等,都可以变为数据过滤的重要通路。 
  (3)大数据营销驱动 
  所谓的大数据驱动是指商家不再仅仅看到眼前的利益,而是通过一些免费或是其他的一些有利于客户的活动来搜集客户信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了解客户的需求,利用会员大数据进行盈利模式创新,进而实现营销的目的。例如,为品牌进行精准推广,为商家提供精准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 
通过数据分析,提供给客户服务基于客户需求的整合营销服务。如组织团购,单品牌的精准营销推荐,提供商家资讯、广场活动、商品导购、优惠折扣、券包管理、积分兑换、积分查询及广场内多种智能服务,将数据转化成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