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2024-05-15

1.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犹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星知计划#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2.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

据 说,犹太父亲教育孩子,有一种很特殊的方法:父亲把三岁的孩子放在窗台上叫他往下跳,父亲在下面接。孩子跳到父亲的怀中,感到非常安全,因而玩得十分高 兴。可到了第三次,孩子往下跳时,父亲却突然抽回了手,孩子跌落到地上,痛得哇哇大哭。父亲则站在一旁,冷眼旁观。当孩子问父亲为什么欺骗他时,父亲说: “你为什么以为我接了你一次二次,第三次就一定会再接你?你为什么以为我是你父亲,就一定会帮你?”连父亲都欺骗自己,孩子以后自然就很难信任别人了。

可爱的孩子,坚硬的父亲,是一种鲜明的对照。
如此教育,未免残酷。为什么在孩子那么小的时候,就在他天真的心灵上刻下如此深沉的怀疑呢?也许,这与犹太民族的历史有关系。因为,这是一个世世辈辈逃离家园、遭受迫害、深味世态炎凉的民族,而怀疑——怀疑任何人,便是这个民族在长期流亡中形成的民族性格。

上面的例子略显极端,但如果把它当成是众多犹太教育方法中的一个,也未尝不可。因为在犹太教育中,方法的多样性是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

犹太教育有一般教育的功能,但犹太教育本身具有的六个特色,却是一般教育很难拥有的。这六个特色是:独立意识教育,尊敬师长教育,社会教育,学以致用(或知行合一)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强调独立获取知识(或自学)教育。下面,我们一一阐述之。

一、独立意识教育

这发生在家庭教育里。
犹 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便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和父母相处,他们对父母直呼其名。他们要想得到零用钱,就必须帮家里干活,除草十元,买牛奶一元,洗衣服五元,孩子 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同工同酬。正是这种平等和独立思想,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要想生活得舒适,必须靠自己的劳动去奋斗、去争取。所以,他们成年之后,就 开始独立生活、自食其力。正因为这种从小就开始的稍显不近情理的教育方法,使犹太青少年很早就能适应社会,找到解决生计的好方法,在自己的事业领域里纵横 捭阖。

一般的父母,总希望孩子拥有更多自己年轻时未曾拥有的物质条件(比如他们给孩子很多零花钱),但是,犹太民族却并不这样——他们更注重精神上的延续。

“我希望将父亲以前所遗留给我的东西,同样留给我的孩子。”
这些东西是什么呢?是亲情、勤勉、尊严、谦虚和节约的精神。在犹太人心目中,这是比金钱宝贵得多的财富,是世时代代享之不尽、薪火相传的财富。所以,合格的父母,不见得就是最肯花钱的父母,而是那些教给孩子做人尊严的父母。

二、尊敬师长教育

这不仅是要给孩子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同时还含有更深层的意思,那就是不断督促作为师长的人自我努力,给学生和子女做出表率。犹太人有许多种勉励个人提高修养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让成人在晚辈面前保持自己的尊严。

可见,这种尊敬师长的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教育。孩子们以师长为榜样,从中吸取人格的营养;师长则为小孩子提供一种人格的榜样,而“榜样”这个词无疑是对师长的一种督促、完善。

三、社会教育

犹太人不但重视家庭教育,还很重视社会教育。
在古代,社会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两种:首先,在犹太会堂等场所,反复宣扬某些圣贤之士的言行、反复讲授律法知识及上帝的教诫。这一活动要求并要求男女老幼都参加,为的是给人们树立一种道德楷模,并在人们心目中唤起一种道德感染力、凝聚力。

其次,通过宗教节日进行社会教育。
犹太民族的宗教节日繁多,每个节日几乎都与民族历史息息相关。每当宗教节日来临之际,犹太人都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很注意启发性地引导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通过长者的解答与阐释,使孩子了解更多的知识。

在犹太教育中,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方面紧密结合,使犹太青年从不同的层面感受民族传统,从而对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在很多犹太名人的回忆里,表现了出来。

海涅在谈及斯宾诺萨的成长历程时说过:“这位哲学家教育成材的功劳不能仅仅归于学校,而要归于社会,归于犹太人特有的生活,这一点也许正是他与其他哲学家的区别之所在。”

爱因斯坦的成就,也与他童年时代受到良好教育有关。他自己说,他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母亲的音乐熏陶,得益于叔父的数学启蒙,得益于父亲在他做出了蹩脚的小板凳后仍加以孤立的情感教育。

四、学以致用教育

我们不禁要问:对犹太人而言,学习的目的又是什么呢?犹太智慧书《阿伯特》说的很清楚:“学以致教,学以致用”、“亦学亦行,是虔诚者;既不学又不行,是恶棍”。可见,在犹太人看来,“知”“行”必须“合一”,学习也不是空学,学习必须联系到用。

五、职业技能教育

正 因为有了学以致用的精神,所以,在犹太人看来,不管掌握了多少书本上的知识,都必须掌握一套生存技能。正如《塔木德》上说:“凡不教育子女学习职业的人, 便是教育子女从事盗窃”。这是一句真理。一个人,连生存的技能都不具备,除了去做一些“盗窃”等不劳而获的勾当之外,还能做些什么呢?

在“技能教育”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之下,从古代起,犹太人就强调,儿童无论贫富贵贱,到成年时都必须掌握一门技艺。这也为儿童在成人之后的自力更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犹太人的技能教育,以及犹太人的成就里,我们可以做出这种结论:没有职业技能的教育,是高高在上、无可企及的教育,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教育,是走火入魔的教育。

六、强调独立获取知识的教育(即自学)

犹太人认为,学校教育并非万能,许多需要掌握的知识,在学校中学不到。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每个人无论其年龄大小都应该有自学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

诺 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犹太人赫伯特·布朗说:“我的祖父常告诉我,为什么今天与其他日子不同呢?他总是让我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找出理由,然后让我自己知道为 什么。我的整个童年时代,父母都鼓励我提出疑问,从不教育我依靠信仰去接受一件事情,而是一切都求之于理。我以为,这一点是犹太人的教育比其他人略胜一筹 的地方。”布郎的这句话,可谓一针见雪的描述出了“犹太教育”的优越性。

当代德国犹太问题专家沃尔特·拉克,在他的《犹太复国主义史》一书中,对“犹太人”做了一段概括:

“比 当代出现在政治舞台上意义更为重大的是他们在文化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大量犹太人进入中学和大学学习,几年之后犹太人在这些学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远远超 过了他们在总人口所占的比例。在一百个信基督教德国男孩中只有三人读大学预科;中等学校是上大学的晋身之阶,在一百个犹太教子中却有二十六人在这些学校求 学。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大批犹太青年毕业后从事自由职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普鲁士每四个律师、六个内科医生中就有一个犹太人;在大的中心区像柏林和维也纳 百分比更高。1850年以前几乎没有犹太人在科学上获得什么名望和地位。这时从那些叫卖小贩和街头零售商的子孙中出现了众多光彩夺目的人物。他们是化学家 和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医生。他们的名字用金色的字母印在科学编年史上。有些人,例如细菌学家保罗·埃尔利希,几乎很快就取得了成功。其他人,像弗洛伊德和 爱因斯坦,他们的成就意味着在科学思想上的一大革命,它的意义需要在许多年以后方能为人所认识。即使是反犹主义者在不心甘情愿的情况下也不得不承认,犹太 人在居民中所占的比例虽小,但他们所作的贡献是极大的。从19世纪开始,他们以表现出对新闻事业和戏剧艺术的特殊喜爱,后来他们又出现在以前被认为是绝对 的“非犹太人所有”的职业领域内。埃米尔·拉特瑙成了德国电器工业的先驱之一;埃尔贝特·巴林是德国最伟大的画家;而德国音乐如果没有犹太人的作用简直是 难以想象”。

拉克的这段话,是迄今为止对犹太人的最好的概括。

犹太,一个伟大的民族;犹太教育,一种伟大的教育!

3.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犹太民族饱经磨难,但在智力领域中,却常能处于优势。一位作家写道:“在犹太人家庭里,学问受到高度评价,这常使其他家庭相形见绌。就是这一个因素,构成了其他一切差异的基础。” 书是甜的: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古时候犹太人的墓园常常放有书本,说是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当然,它还象征着生命有结束的时刻,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犹太人不焚书,即使是一本攻击犹太人的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 知识即智慧:犹太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财物,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别的民族将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的时期,犹太人却认为学者比国王伟大。有一条犹太格言是这么说的:“即使变卖一切家当,使女儿能嫁给学者也是值得的;为娶学者的女儿为妻,纵然付出所有的财产也在所不惜。” 重视才能: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的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犹太人家庭由此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纠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

犹太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4. 犹太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 犹太人一直以来都被公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民族,他们凭着聪明勤劳而在世界的很多地方拥有着出色的成绩。无论是在金钱方面还是智慧方面,都是富有的。犹太人有他们自己的家教秘方。书本是甜的在犹太人家里,小孩子稍微懂事,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叫孩子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是,书本是甜的。犹太人家庭还有一个世代相传的传统,那就是书橱要放在床头。要是放在床尾,就会被认为是对书的不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8年的一次调查表明,在以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均每月读一本书;在人均拥有图书和出版社以及每年人均读书的比例上,以色列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为世界之最。知识即智慧犹太人家庭的孩子,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谜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的是钱或财物,母亲将进一步问:“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回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财物,而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重视才能犹太人重视知识,更重视才能。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种模仿,而没有任何的创新。学习应该以思考为基础,而思考是由怀疑和问题所组成的。学习便是经常怀疑,随时发问,怀疑是智慧的大门,知道得越多,就越会发生怀疑,而问题也就随之增加,所以发问使人进步。犹太人家庭由此特别注重与孩子的思想交流。孩子们可以同成人谈话和讨论问题,偶尔成人还会同孩子们缠个没完,意在引导他们投入到学习与研究上去。
从以上几点可以管窥犹太人“教育为本”的兴邦谋略,其独特的家庭教育理念颇值得我们去探究。
------------------------------------------------------------------------------------好孩子育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1)凡本网署名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好孩子育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5. 犹太人怎么教育孩子的

犹太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星知计划#

犹太人怎么教育孩子的

6. 犹太人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7. 犹太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我们都知道,犹太民族中培养出很多杰出的人物,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诺贝尔奖得主,其实还有很多。犹太人也被世人公认为最聪明的种族。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犹太民族这么出色呢?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优秀的杰出人物?其实,这和他们的家庭教育有极大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看几位伟大的故事,了解犹太人是怎么进行家庭教育的。
犹太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只需3点
1、善待孩子的兴趣,尊重孩子的选择
以色列女作家戈迪默是一名诺奖得主,她在谈到犹太民族的家庭教育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的家庭教育是开明的、民主的,在教育上,父母首先是尊重孩子的选择,而不强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去学习。这位女作家说的非常正确,尤其是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的选择是非常民主和开明的。毕加索非常厌恶老师在课堂上教的那些枯燥乏味的知识,他经常把眼神盯在闹钟上,希望时间可以走得再快一点。
“先生,我想上厕所。”
“不是刚刚上课坐下吗?”老师被打断了,有些不耐烦,“去!去吧!”
他出去教室后,左顾右盼,发现无处立身,就重新回到了教室,坐下没多久,又不能坐住了。
“先生,我能画一下你的画像吗?”他随口说。
“What?给我画像?”老师气急败坏地说,“去吧,还上你的厕所去吧。”
父亲听闻此事,并没有对他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说一些,让他听老师话,好好学习,不许搞乱之类的话。
父亲只是淡淡地说,“孩子,你真的想要画像吗?”
“是的,爸爸,我讨厌上课,只想画像!”
父亲答应了他的要求,“可以,我送你去学画像!但是有一个条件,你要答应爸爸,除了学习画像,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也不要拒绝去学习。”
毕加索的父亲把他送到当地著名的美术院校。毕加索的表现,并没有让父亲失望。他在美术上表现出的勤奋和天赋是惊人的,可以连续几个小时不停地画画,与之前在课堂喊着上厕所的表现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父亲看到孩子对美术的热爱,决心让他在这条道路上学下去,不再把他送到那个天天想着旷课的学校去。
毕加索择校的故事可以很好地说明一点,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对一项事物表现出深厚的兴趣和热爱,孩子所表现出来的天性,说明他在某方面具有潜力等待挖掘。身为家长,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应该去鼓励和支持他去学习、探索和研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绝不是粗暴地进行干涉和阻止。孩子对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你就不要让他去学习体育;孩子喜欢舞蹈,而你认为学会会计更有前途,强迫他去按照你的意愿去发展,父母如果不会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孩子提不起兴趣,不想学,情绪糟糕,半途而废,孩子的潜力也尘封起来。一般出国留学的孩子,学习能力和成绩都是一流的,为什么我们没有创新精神,还活得那么累。其实,道理也很简单,我们缺少的并不是毕加索,而是缺少像毕加索父亲那样懂得尊重孩子选择的父母。而我们是怎么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呢?孩子放暑假,好不容易可以放松放松,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各种艺术班,这样真的好吗?父母的想法是好的,内心也是焦虑的,我们似乎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的学习上。总担心,孩子会落后别人家的孩子。这些是孩子喜欢的吗?
2、所有优秀品质的基石是独立精神
个人的独立精神是犹太人所推崇的。他们认为,一切优秀品质的基石就是独立精神。因此,在犹太民族,家庭教育的核心中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年幼时期患上骨结核病的巴拉尼,家境并不算富裕,没法治好他的病,导致膝关节永久性僵硬。即使这样,巴拉尼的父母也没有因为这个原因对他多加疼爱。只要他自己能办到的事,父母就在甩手让他自己去做,偶尔会说出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话。在他15岁庆生之际,父母意味深长地说,“孩子,我们从来没有把你当一个残疾的孩子对待,爸妈不会给你特殊的照顾,因为我们做父母的知道,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陪你一辈子。你只有养成良好的自理习惯,才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未来的命运只掌握在你自己手里。孩子,父母希望你能够明白,我们也是爱你的。”巴拉尼内心铭记住了父亲的话,虽然他还未成年,只有15岁,但是他已经能够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了。18岁时,巴拉尼的父母就和他在经济上断了联系,让他真正独立打拼。父母只是幕后默默给予关注。巴拉此一生充满坎坷,他却没有因此失去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立志从医的他,在探索的路上遇到无数惨败。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丧失信心。巴拉尼这种独立的精神,让他在后来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在1914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和生理学奖。巴拉尼的父母的家庭教育方式看似残酷,但是也是非常理智的。
对犹太人来说,独立是掌握自己未来的第一步,只有自立才可以自强。而自强不息是一个人最应该拥有的优秀精神品质。所以,他们从小就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
犹太民族出现过许多世界著名的富豪,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巨子摩根、新闻大五普利策……,他们都有巨量的财富。但是他们的财富又回馈给了社会,而不是作为遗产留给子女享用不尽的财富。他们这样做,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一切,而不是坐享其成,否则会最终毁了他们的一生。
我们回望下中国的父母,即使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溺爱孩子是一种错误的育儿方式,但是,对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还相差甚远。
3、培养健全的人格,比培养一个大学生更重要
犹太人对教育重视的程度,把投资教育看成是父母义不容辞的义为责任。这并不是意味着,把教育中的知识提升的唯我独尊的地位。犹太教育学家巴维说,“培养一个人格完善的人比培养一个高材生更重要。”这也正是犹太人的一种教育理念。
1945年,弗莱明因发明了青霉素而荣获诺贝尔医学奖。他的获奖感感言有这么一句:我是怀着为人类减少痛苦的心愿来进行自己的研究的,特别是为了那些看不起病的穷人。
而这种享誉世界的诺奖得主的父母,只是一位农夫,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这位父亲和其他犹太人一样,希望孩子有一个完善的人格。在送给弗莱明的笔记本上记录着这样几个词:感恩、诚信、乐观、忍耐、博爱。在最后记录却是“知识”。其实,父亲用意不言而喻。犹太家庭的父母不会逼迫孩子必须上大学,他们认为最好的大学是社会。在社会上学到的东西,远远比上大学要多且丰富,对完善人格非常有利。在他们中间,极少有“高分低能”的人,其原因应归功于家庭教育把人格完善放在教育的首位。
教育失误输掉孩子将来
而我们身边的父母的心态正好相反,想尽一切办法期望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你只要好好念书,我们即使砸锅卖铁也要供你念书。”是不是很熟悉。细思极恐,如果孩子没有完善的人格,学识再怎么丰富,又有何意义?
总之,作为父母,我们是不是应该反躬自问,是否因为自身眼界狭窄在耽误孩子的教育?是否会因现在的失误而输掉孩子的将来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给大家。可馨育儿,一个有温度的自媒体。喜欢我们的内容,记得收藏关注分享哦,你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创作的动力!图片来源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犹太人是怎么样教育孩子的?

8. 犹太人教育孩子方式?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古老的民族之一,这个人口总数仅占人类总人口的0.2%的民族孕育出许多杰出的人才。下面我收集了一些关于犹太人教育孩子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犹太人教育孩子三种绝招  
    一、熟读经典 
 
    犹太人从小就培养孩子诵读乃至背诵经典的好习惯,而且已成为世代不变的教育法则,他们认为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给他们灌输代表了民族最高智慧的经典,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文基础。 
 
    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犹太人认为,创造力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这种创造力自幼就应得到精心的呵护,家长应不断对孩子进行赏识与鼓励。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 
 
    犹太人认为,好习惯必须从幼小就开始培养。 
     犹太人面对孩子说谎时所采取的原则  
    1、父母对孩子应以理服人并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做错了事,在进行教育时,必须“晓之以理”,使孩子明白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对。并且孩子做错了事应及时进行教育,今天的事今天办完。事过境迁再进行教育,会使子失去真实感。 
 
    2、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应前后、内外一致,教育必须保持一贯性 
 
    切忌在自己心情好的时候,见孩子做了错事也不进行教育,心情不好时则进行责备、训斥。教育又必须保持一致性。如果对一种行为表现,母亲说对,父亲说错;今天说错,明天又说对,这会使孩子无所适从,只有看父母的脸色行事。 
 
    3、父母应查清孩子不诚实的原因并注意为孩子保密 
 
    先了解孩子说谎的原因到底是为什么?是为自我保护、赢得大人注意,还是孩子分不清故事与现实生活有段距离。通常要到五岁左右,孩子对现实与幻想之间才有一定的认知区别。另外,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能在家里进行教育的,不必拿到外面对。有的父母常吓唬孩子说:“明天我到学校去告诉你的老师。”这样使孩子产生恐惧或不信任感,其结果并不理想。 
 
    4、父母对孩子的批评不应重复 
 
    孩子做错了事,应当避免多次重复的教育。如父亲说过了,母亲又接着说;今天说过了,明天又接着说,这样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感受性比较敏感的孩子应当特别注意。 
 
    5、父母以身作则,适时给予鼓励 
 
    “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常是孩子学习、模仿的依据,因此父母须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榜样。可以告诉孩子,即使他这一次犯错,只要他能有勇气承认,父母相信他下一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可以将自己小时候类似的经验与他分享,让孩子知道这不是最糟糕的情况。此外,当孩子愿意承认错误时,要给予适时的鼓励,让他能继续朝着正向行为发展。 
 
    6、就事论事,不要盲目责备孩子 
 
    家长必须持针对问题点来解决的态度,而不能一味批评孩子做错事情,让孩子失去自尊心。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如可以这样与孩子讨论:“你刚才说的话,似乎不是真正发生的事,你愿意再想一想,想得更清楚一点吗?”可以预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将能够给他更多的帮助,同时稳住自己的情绪。如果大声责备或是贸然发火,孩子会受到惊吓,这样就无法清楚知道孩子说谎的目的和动机。要营造一个客观平静的气氛,亲子之间的互动关系才有正向的发展。 
     犹太人教育孩子选择朋友的技巧  
    一以自我为中心阶段***0~7岁***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该设计一些活动,邀请有共同兴趣或性格相近的孩子参加。活动中,孩子们如何相处并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有机会在一起。这些共同的经历为他们日后的社交技能打下了基础。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更愿意和同龄伙伴相处。如果父母这时仍然不断的出现在孩子的左右对他们是有害的。 
 
    二满足需要阶段***4~9岁*** 
 
    孩子一旦喜欢和同伴相处,你就应该对他们强化朋友的价值,鼓励他们交往。看中孩子们之间的友谊,如果你的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表示出正面的积极情感。即使你对对方表示怀疑担忧也千万不要否定和诋毁。并且,如果孩子被他人取笑或侮辱后。还有一些负面低情绪也绝不能火上焦油。不要鼓励孩子抱怨同学,否则就会强化他的孤僻,你只要当个好听众就可以了。 
 
    孩子应当起到表率和带头作用,经常和孩子谈谈自己的朋友,谈你们一起做过的事。为什么朋友对你很重要等等?让孩子参加你和朋友的活动,让他们亲眼看到你们如何相处。以及有意对你们的重要性等等。 
 
    三互惠互利阶段***6~12岁*** 
 
    这个阶段父母的支援和参与会给孩子以安全感和满足感。当孩子们在交友相处的过程中体会到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的感受时。你的知识和经验就会使孩子大大受益。孩子与朋友的相处出现危机时,为人父母者过去或现在的经历。会给孩子提供一些教义。但请不要给他们任何劝告。因为让他们养成容忍他人的品格, *** 亲密朋友的不可避免的伤害。由自己决定如何处理这些负面感情和精力。不管他们如何决定是保持还是放弃这份友谊或是寻找新朋友都是正确的。只要不是就此避开同半就可以。 
 
    四亲密相处阶段***8~15岁*** 
 
    当孩子有了亲密的朋友以后,父母的作用便是指导。这个时候,家长就要给孩子灌输适当的价值观,确定与孩子年龄适当的限制,鼓励孩子个人的成长和人际关系的发展。这时孩子对你的依赖日益减少,你一方面觉得解脱,而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失落,这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