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024-05-15

1.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以真实的案例分析中国中、老年人再婚的利与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不管两人吵架的具体原因,但是结果可能直接刺激到了作为丈夫在家庭中的“地位”或夫妻情感中的自尊心,最后的发展,丈夫并非是真的为事生气,而是要夺回做丈夫的尊严,而这也是他最想告知女王的底线。
所以在女王敲门后回答丈夫提问时,丈夫的问题不变,但是女王在回答中却认识到了问题所在,所以才有女王~维多利亚~你的妻子这样的改变,每次改变代表着女王自己的冷静和放下高高在上的身份,还给丈夫的是尊严和愿意共同解决矛盾的决心

3. 我的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李克富 || 作业=读懂+联想+书写 -    https://www.jianshu.com/p/bc2d500e635c 
    我的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作业:   一、请您确保“读懂”以上案例,之后再根据案例咨询的十个步骤,即:(1)一般资料,(2)案情介绍,(3)观察了解到的情况,(4)生理-心理-社会功能评估,(5)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6)初步诊断、鉴别诊断和诊断依据,(7)咨询过程简述,(8)效果评估,(9)对本案例咨询的反思与感想,(10)追踪随访,展开“联想”,将自己置于咨询室内,在进一步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完成案例的“书写”。
   二、黄侃先生从您的咨询室离开后回家,当晚(10 月8日)因饮酒过量而死,一肚子学问也带进了棺材。对此您会作何感想?您觉得自己该对他的死负有责任吗?如何规避这种责任呢?
   三、半年后,如果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而悔痛不已,又来找您咨询,您会如何对待?
   咨询时间:1935年10月8日9:00-10:50AM 咨询师:
    一、一般资料 
   黄侃,男,50岁,祖籍湖北省蕲春县,生于成都。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师事章太炎,受小学、经学,为章氏门下大弟子。大学教授,已婚。
    二、 案情介绍    求助者学生陈述:黄侃,为章太炎门下大弟子。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任教授,人称“国学大师”。
   黄老师博闻强记,讲课从不带书和讲稿。学生们对其讲述的经典翻检对照,一字不漏,一字不错。
   黄老师立誓50岁前不著书。今年3月23日是黄老师的50岁生日,师公送他一副寿联:“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
   黄老师接到联语后,见其中含“绝”“命”二字,很不快乐,认为是不祥之兆。近来终日喝酒,郁郁寡欢,似有轻生念头。
    三、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得体,但不修边幅、体型适中、进入咨询室后一直沉默。
    四、  对来访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功能状态评估 
   1生理:近来终日喝酒。
   2心理:郁郁寡欢。
   3社会功能:能照常工作。
    五、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1生物原因:男性,年龄50岁,无器质性病变。
   2心理原因:对寿联中有 “绝”“命”二字的理解,认为是不祥之兆,会应验。
   3社会原因:老师送的寿联中含有“绝”“命”二字。
    六、  (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诊断依据 
   正常-不健康-严重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1、由现实事件引起;2、不良情绪持续6个月;3、社会功能轻微受损。
    七、  咨询过程简述 
   和求助者共同制定咨询目标:改变对寿联看法,改变消沉生活方式,做好著书准备。
   使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其看对寿联的看法,看到太炎先生对他学问的认可以及催促他写书的目的。
    八、  效果评估 
   求助者自评:改变了对寿联的看法,能够看到老师的发心。逐渐减少饮酒次数,并做好写书准备。
   咨询师观察:求助者郁郁寡欢情绪有所改善,并对每天饮酒量及次数达成一致意见。列了写书计划。
   达到预期咨询目标。
    九、咨询师的反思 
   求助者作为国学大师,仍会被一幅寿联所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求助者担忧自己的寿命,却日日饮酒,不爱惜生命。
   珍惜生命,从健康生活方式开始。
    十、追踪随访    黄侃先生当晚(10 月8日)和家人饮酒,因饮酒过量而死。
   二、黄侃先生从您的咨询室离开后回家,当晚(10 月8日)因饮酒过量而死,一肚子学问也带进了棺材。对此您会作何感想?您觉得自己该对他的死负有责任吗?如何规避这种责任呢?
   对于想做的事情,想到就做。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与意外哪个先来,过好当下的每一时刻。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黄侃先生的死不负责任。
   严格按规范做心理咨询,严格按规范做咨询记录。
   三、半年后,如果章太炎因联语成谶语而悔痛不已,又来找您咨询,您会如何对待?
   严格按心理咨询操作规范进行咨询,并做好咨询记录。

我的第一篇心理咨询案例记录

4.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咨询案例报告一例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杨某某,男,45岁,已婚,大学文化,某部委公务员。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
  个人陈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属下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属下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就相对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属下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还喝酒,肝能好的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检查来检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如今医生的水平也太差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还说没事,我想谁有事谁知道。我现在经常想当时为什么会捶打右腹部,还不是因为不舒服吗?都不舒服了,还能没事?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苦闷,明明有病就是没人能看出来,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小心眼,我也承认是有些小心眼,但有病总不能说没病吧!想想就烦,弄得我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不思饭不想的,什么也不想干,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部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入睡很困难,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医生给开了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己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由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属下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小事与家人或属下争吵,每日忧心仲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一、该求助者有哪些主要症状?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和哪些诊断相鉴别?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六、怎样选择与该求助者进行的摄人性谈话的切人点?
  七、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八、在本案例中,应如何选择咨询方法? 
参考答案:
  一、该求助者在心理方面的主要症状是:痛苦、焦虑、恐惧、情绪低落、意向下降。
  在躯体方面的主要症状是:右腹部不适,睡眠障碍,食欲下降,全身乏力;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
  二、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疑病性神经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达两年,内容充分泛化,心里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评分标准,该求助者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及病程上的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
  3.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是高度敏感、偏执,在多家医院均不能确诊的情况下,仍确认自己患了肝癌,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有持久的内心痛苦不能自己解决。根据这些症状诊断为疑病性神经症。
  三、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应与如下诊断相鉴别: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焦虑症相鉴别:根据CCMD一2的标准,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疑病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疑病症状的伴发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焦虑症。
  3.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对肝癌有恐惧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且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4.与肝癌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自述右腹部不适,但经北京各家大医院的诊断,均未做出明确的诊断,由此推断肝癌的诊断不成立,因此可以排除肝癌。
  四、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男性,45岁。
  2.社会原因:(1)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两年前自己的属下死于肝癌,这是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诱因。(2)家庭教育的原因,父母非常看重他的身体健康状态,该求助者受父母影响,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很关心。(3)该求助者是有一定职位的领导,与人交流较少。(4)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理解和关注,缺乏正确的指导。
  3.心理原因:(1)存在明显认知错误:将属下患肝癌去世和自己错误地联系起来,认为自己也患了肝癌,这是错误的联想;认为自己喝酒,右腹部不适,就一定患肝癌,这是错误的观念。(2)情绪方面的原因,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等负性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有反反复复就医的行为,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心胸狭小,偏执,对多家大医院的诊断持否定态度。
  五、对该求助者可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对该求助者可选用MMPl测验,用来了解其病理人格特征,也可以作为鉴别精神病的依据。
  2.对该求助者可选用EPQ测验,用来了解其人格特征。
  3.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CL一90测验,用来了解其在躯体方面的自我评价以及程度。
  4.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AS测验,用来了解其焦虑情绪及程度。
  5.对该求助者可选用SDS测验,用来了解其抑郁情绪及程度。
  六、与该求助者进行摄人性谈话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选择切人点: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七、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在本案例中,阻抗产生的原因是:
  1.阻抗来自于成长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与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于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调的行为弥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该求助者从中获益,也来自于该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掩盖更深层次的心理矛盾与冲突。
  3.阻抗来自于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其一,该求助者只具有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其二,该求助者具有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无能为力的动机。其三,该求助者并不具有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八、在本案例中,该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是: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5. 求心理学案例报告一份

【摘 要】本文是一例考试焦虑来访者咨询报告。首先了解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并且对这些得到的资料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和分析,对来访者做出了评估和鉴别诊断,确定来访者属于一般心理问题:考试焦虑。确定了咨询目标和具体的咨询方法(认知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经过8次咨询之后,来访者很好地改善了面对化学考试焦虑的状态,取得了预期效果。 
【关键词】焦虑 认知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 

来访者:夏某,女,16岁,高一学生,与父母同住。父为技术人员,母为来访者所在中学教师,父母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家族无精神病史。父母对其期望较高,所以在学习上的要求比较严格。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关系好,其好胜心强,从小活泼开朗,性格外向,自尊心强,凡事追求完美。主诉因“害怕化学考试,出现紧张情绪”而就诊。选择SCL-90、SDS、SAS心理测试,结果发现躯体化、抑郁、焦虑因子分高于常模,有轻度抑郁和中度焦虑。 
原因分析:(1)生物学原因。来访者16岁,处在高一第一学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再加上处于发育期的青春期女孩,自尊心强,心灵易受伤害,一次考试的失败情绪容易泛化到每次考试;医院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2)社会原因。夏某由于经历了一次刺激较强的负性生活事件,自信心受挫;在夏某的成长环境中,家长、老师一直都很呵护、关注她,使她对自己要求严格,尽善尽美,认为自己不能也不会失败。(3)心理原因。个性因素:自我要求高,好胜心强;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评价:担心化学考试失败,影响自己的总成绩,害怕失败;错误观念:认为自己不应该失败,一旦失败,便会情绪低落;持久性负性记忆:一次考试失败一直困扰自己。 
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消除夏某担心、焦虑。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积极地自我暗示与放松技术,降低其焦虑水平,增强其自信心。(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使来访者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提高受挫和处理挫折的能力,促进其完善个性,心理健康正常发展。 
第一次咨询:目的在于同来访者建立良好的信任的咨询关系,收集资料,进行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方法:初次与夏某见面时,应该让夏某能够放松,接纳咨询师,正确看待此次咨询的目的,避免产生心理压力。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让夏某能够放松、完全的倾诉自己的情况,收集详细的资料并完成心理测验。 
第二次咨询:分析问题和治疗的实施。目的在于:(1)让夏某认识到自身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其不良的认知引起的,树立正确、积极的认知;(2)学会放松。方法:会谈、认知重建法、行为放松训练法、积极自我暗示法。认知重建:咨询师同夏某一起讨论害怕化学考试的不良认知以及出现的时间、场所,帮助夏某制止这些消极思维,建立正确的或积极的思维。 
如“只要我像以前一样好好准备,化学考试就肯定没问题”,“老师会帮助我的”,“我相信我能行”,“我还是一个优秀生”等。行为放松训练:在咨询师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如坐在椅子上,按手臂、头部、躯干、腿部的顺序,先紧张,后放松,通过了解紧张与放松的不同,最终体会全身放松的状态。 
布置家庭作业:(1)反思前几次化学考试没有考好的原因,分别从自己的内心想法、身体和情绪的变化情况进行反思,越细越好。(2)按照咨询师所教的放松方法,每天训练1~2次,以达到15~20分钟内放松全身的目的。

求心理学案例报告一份

6. 谁能给我提供一个心理咨询的案例?

心理咨询的案例------某女,31岁,大学文化,某机关国家公务员,未婚。
自述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没有什么过错让父母担心。但父母要求较严格,特别是上中学后,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经常告诫她不要与男孩子来往,偶尔有男同学找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假期里的活动如果有男同学参加,一般上不会让她去的。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会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有些手足无措。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英语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眼神接触,后来英语成绩也下降了很多。在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恐惧而不敢与他们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里的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的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不愿意与人交往,下班后就在宿舍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自己也对自己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对见心理咨询师很害怕,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山东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道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的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的打了她的屁股。后来她就忘了这件事,初中讲生理卫生课时,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自己很坏。并且从此经常想起此事,怕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她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所以特别害怕与他人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根据以上案例,请你回答以下问题: 
1、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行为:对异性(继而对同性)而退缩、回避。
内心体验:青春期性焦虑;成人期道德冲突被唤起,焦虑、抑郁情绪体验
社会功能:对学习、工作、人际关系、恋爱受影响。
2、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
1)有无性幻想。
2)是否确认男英语老师也爱上自己,并且他的言谈举止都含有向自己表达爱情的意思;一人独处时,能否听到该老师呼唤自己。
3)自己是否曾经努力改变自己的现状,效果如何?
4)家人或朋友劝解、帮助下,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5)人格测评
3、本案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关于心理冲突性质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最可能的诊断是:(性道德冲突导致的)异性交往心理与行为障碍,属于心理障碍。
按许又新教授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维度诊断法,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怖症。
4、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按许又新教授心理冲突与神经症诊断的理论,求助者冲突为道德性冲突,属于“常性冲突”不属于神经症性冲突。故可诊断为心理障碍;
从病程、精神痛苦程度、社会功能三方面诊断神经症的要求,该案例病程超过10年(从读大学开始),其精神痛苦程度,由于性道德冲突,使自己陷入焦虑、自责之中,以致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其社会功能受到损害,自认为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多次调动工作,领导和同事都很有意见,多次受批评,为此感到非常苦恼。年过30,仍无法进行恋爱。因此可诊断为神经症,异性恐惧症,进而出现恐人症症状。
两种可能的诊断,按轻加重时从重原则,可选后者。

7. 心理咨询的问题。 请帮我分析一下下面的案例。

形成这种情况是有一个长期的原因。我猜测是由于这个妇女在原生家庭,也就是在她小时候她的母亲对她可能很不好,但是她当时还小还需要依赖母亲,所以不得不跟母亲处于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现在她长大了,把她当时的成长经历复制到现在的家庭当中。她会讨厌她的养女,但是如果她真的送走养女,她现在的丈夫肯定是不同意的,会怪她,她在现在的家庭中的地位就不稳。但是她又很在乎现在好不容易成立的新家。所以只要养女不在她就会担心,养女不在丈夫会怪是她把女儿弄丢的。(ps:我怀疑这个妇女小时候父母的关系问题),
如果你要帮她,首先她要有这个意愿去寻求帮助,如果她自己不感到痛苦那这样你会很累!如果真的要帮她,就劝劝她去看看心理医生吧!

心理咨询的问题。 请帮我分析一下下面的案例。

8. 心理咨询案例

 心理咨询案例
                         都说心理咨询好,那么有什么心理咨询案例能让我们了解一下呢?心理咨询案例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婚姻里,很多人说“我们太不一样了,我们合不来”,以至于以甜美的婚姻开始,以残忍的离婚收场。那么,个性差异真的就是导致夫妻不和的原因吗?
          心理咨询案例: 
         我和老公性格不合,生活方式差异太大,没有思想交流,没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的爱好。和他沟通好多次了,他好两天就又不行了,一直反反复复,我是真的感觉很累了。如果性格真的不能改变,这样下去,我真的想离婚了。我们还有孩子,我现在也顾及不了那么多了,我不想让自己就这样一辈子不幸福。这样的婚姻,还有挽回的可能吗?
          心理咨询师分析: 
         在夫妻是否相合的问题上,我们存在一个错误的认识:双方的“个性”相合, 婚姻才会成功。事实上,一对夫妻必须“觉得”相合、亲近, 他们的婚姻才会成功。比如,先生不吃瘦肉,太太不碰肥肉,太太可以说:“我们合不来, 我们甚至连买哪块肉的看法都不一样。”也可以说:“我们很合得来, 任何肉都可以同时满足我们两个人。”“互补”和“不合”其实只是对相同情况的不同诠释, 以尊重的态度来看彼此的不同之处, 双方就变成了互补;以不满的心态来看,同样的相异处也会使双方看起来不适合对方, 所以是“心态”造成事物发展方向的不同。
         在夫妻关系中相信彼此是相合的.,保持尊重,增加亲和感, 可以使个性上的差异转化成夫妻关系中的财富, 因为以尊重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对方,才可以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双方都会从对方身上学习到东西, 而不会尝试想要把对方改变成自己的影子,双方都会感激对方为了维系婚姻关系所做的一切。而不合的想法,则是关系中的尊重和亲和力开始走样的警讯。只要感情上的联系存在, 即使有不同的价值观, 或经济条件不相配, 其实也没什么关系, 温暖的感觉会使人积极地展望未来,彼此会认为这些差异“很有趣”或是“有意思”。只有当爱意消失的时候, 我们所认为配偶应具有的条件才会变得重要,我们不再欣赏对方,开始对对方苛刻。所以,对对方条件的多寡和要求的强弱, 正可作为考量关系中幸福感的指标。
         如果认为某种个性是不相合的, 我们就会从那个想法中得到负面的感觉。但假如我们能够改变心态, 开始感觉这些个性是正面的, 或是无关紧要的, 我们就又会觉得彼此十分合得来了。所以,相合性只是我们思想的一个产物,是主观的,而非客观事实。由此得出:个性的差异,并不是婚姻不幸的关键因素。
          结婚后却发现不合适该怎么办? 
         1、有的婚后发现不合适的夫妻是需要磨合的。比如,你们有感情,对彼此也有那么一点点的爱,可就是因为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合适,这一类的夫妻是需要磨合的。感情不合可以适当的培养一下,如果真的坚持不下去,再选择离婚也不迟。性格和生活习惯不合适,这个真的是需要磨合一下的。别为了性格不合,放弃一段美好的姻缘。
         2、如果是感情不合的话,可以适当的磨合一下,如果真的很难坚持,并且磨合不好,那就再选择离婚。其实结婚并不是人生的小事,尤其在当下离婚率那么高,能够走到一起也是一种缘分,何不好好珍惜一下呢?
         俗话说: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希望婚后发现不合适的新婚夫妻,能够坚持一段磨合时间,如果到最后实在坚持不下去,再选择离婚。这样至少不会让你在将来后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