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介绍

2024-05-14

1.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介绍

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5月,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是以出版金融类图书、期刊、音像电子制品为主的专业出版社。50多年来,我社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坚持“扎根金融沃土、突出金融品牌、出版精品书刊”的办社理念,坚持走金融专业特色的强社之路,出版了一大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金融类图书、期刊和音像电子制品,为服务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普及全民金融知识、促进国际经济金融交流、弘扬先进金融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介绍

2.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组织机构

中国金融出版社成立于1956年5月,直属中国人民银行管理,是以出版金融类书刊、电子音像制品为主的专业出版社。金融出版社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在职职工114人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80%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40%。金融出版社还拥有一支由中国知名金融专家学者、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作者队伍和特约编审队伍,他们是金融出版社选题策划的智慧宝库,也是金融出版社植根金融土壤、保持金融特色的不竭源泉。我社现设25个部室及直属单位北京金融书店,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现有正式在册职工12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达85%以上,硕士以上学历人员达40%。此外,我社还拥有一支由我国金融界高级管理人员、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组成的作者队伍和特约编审队伍。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社已成为专业素质高、产品质量精、竞争能力强、发展速度快的专业出版社,并 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佳图书出版单位”。在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金融出版社将不断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全力打造金融出版物品牌,持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立足金融系统,面向社会大众,逐步走向世界”的金融专业强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为传播和繁荣先进金融文化、促进和推动金融新闻出版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3.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社办期刊

《中国金融》《中国金融》杂志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全国性金融政策指导类刊物,按照“权威性、政策性、实践性”的办刊方针,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宣传党和国家金融方针政策,探讨现实金融政策,研究实际金融问题”为主要任务,坚持“相伴金融职场,滋养从业能力”的办刊理念,服务金融改革发展、服务金融中心工作,是广大金融从业人员的日常职业读物。2008年《中国金融》半月刊每月1日、16日出版,全彩色印刷,按国际流行的开本设计,纸质优良,印装精美。《中国金融》杂志1998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被中国期刊协会经济期刊分会评为“首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200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一直被北京大学等中国重点高等院校列为中文核心期刊。《金融博览》《金融博览》杂志是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出版的金融类期刊。以“关注金融人、博览天下事”为办刊宗旨,是金融从业人员拓宽金融知识、交流工作心得、叙述职场感悟的文化园地。2008年《金融博览》杂志在坚持刊物内容丰富、文章精练、阅读轻松的基础上,关注金融工作的难点热点;扫描社会领域的大事要情;透视经济问题的观点看法;博览环球范围的五彩缤纷;交流基层一线的经验体会;叙述金融职场的酸甜苦辣;分享金融人物的喜怒哀乐;介绍生活学习的百科知识。每期80页,每月1日出版全彩色印刷,印装精美。《金融博览·财富》《金融博览.财富》杂志,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市场、面向大众的金融理财期刊。2007年7月,《金融博览·银行客户》杂志正式出刊。出刊以来,刊物内容的权威、丰富,热点分析的深度、广度,文风的轻松、流畅,都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刊物的宗旨是:搭建银行与客户沟通平台,成为金融知识的学堂、投资理财的助手。2008年,刊物将本着“专业性、通俗化、有特色”的办刊原则,多角度提供国家宏观调控、金融政策权威导读;深度报道、分析金融热点、大事;及时传递有价值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资讯;全方位展现投资、财富增长案例、机会;长鸣投资风险的信息和警示。本刊每期80页,每月16日出版,全彩色印刷,纸质优良,印装精美。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社办期刊

4.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历史沿革

金融出版社所属金融电子音像出版社成立于1994年。1998年被新闻出版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2002年被新闻出版总署列入“中国期刊方阵”,长期以来被北京大学等重点高校列为全国社科核心期刊。《金融博览》杂志以“关注金融事,贴近金融人,放眼天地间”为主旨,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国家的金融方针政策,传递国内外最新的金融信息,反映金融从业人员职场感受,交流金融人生的心得体会。另外,金融出版社还出版《中国人民银行文告》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文告》。多年来,依靠国内一流的专业采编制作设备、技术和人才,策划出版了包括《金融博士》(CD-ROM)、《真假人民币识别》、《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CD-ROM)、《国际金融与结算》(多媒体课件)等在内的一大批经济金融类优秀音像电子制品。先后有20多种音像电子制品获国家电子出版物奖、金融科技进步奖、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奖等权威奖项。

5.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实力秘籍

2007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全年实现销售码洋2.03亿元,同比增长22.46%;实现销售实洋1.66亿元,同比增长15.08%,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也大幅增长,继续保持金融专业出版排头兵地位。据悉,2008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完成转企改制,从而实现新的跃进。中国金融出版社快跑和领先的秘诀何在?该社社长林铁钢表示,植根金融土壤、服务金融事业的专业出版方略是其中的关键。品牌战略提升实力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金融活动与人民生活的联系日益加深,学习金融知识、增强理财技能成为迫切需要。围绕这一变化,2007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大力实施金融出版品牌战略,在专业、权威、通俗方面下工夫,扩大服务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促进金融文化软实力的提升。2007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出版了一大批精品图书。全年共出版图书597种,新书334种。从产品结构上看,既有适应积极建设先进金融文化、普及金融知识的《金融知识国民读本》,也有反映金融市场热点、引导大众金融理念的《明明白白“炒”基金》;既有学术经典《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等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系列丛书,也有紧贴金融实务的《中国金融稳定丛书》;既有围绕金融中心工作的金融报告系列图书、中国银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认证考试辅导教材,也有面向广大金融院校的《21世纪高等学校金融学系列教材》。其中,《金融知识国民读本》入选第一届“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黄达书集》获首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提名奖,《中国金融安全论》获孙冶方经济学图书奖。此外,38种教材列入“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系列,《明明白白“炒”基金》连续数个月进入畅销书排行榜,成为近年少有的金融类畅销书。与此同时,该社还专门成立质量管理部,实行印前质检制度,组织编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图著编审校手册》,修改了图书编辑质量的相关制度和运转流程,加强对印装质量的检查,图书质量得到提升。合力打造专业渠道在拓展营销渠道方面,中国金融出版社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该社以人民银行举办的中国金融知识巡展为依托,开拓性地在中国13个省市开展了点对点式的宣传工作,全年参加各类展会15次,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出版社的产品和形象。与此同时,该社深入院校推荐教材,培育和挖掘专业发行渠道,推进金融贵宾读者俱乐部会员发展,延伸网上书店服务职能,收到良好效果。该社的电子音像部门为适应金融宣传和金融教育的需要,策划出版了《票据防伪专业教程》、《货币反假专业教程》、《实用柜台英语》等市场紧缺的金融专业音像制品。依托业已建立的专业化渠道,走势良好。该社图书数字化出版在2007年也取得开创性突破,与北大方正阿帕比、北京书生两家公司合作制作数字化图书319种,实现了169种数字化图书的在线销售。中国金融出版社将进一步挖掘已有出版资源,适应数字化、网络化需要,逐步实现图书资源数字化与纸质图书出版同步,并积极探索适应专业出版社线上线下结合的图书发行新机制。转企改制再添动力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引进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已成为出版社发展的当务之急。由于进行了认真的准备,目前金融社的转企改制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清产核资工作基本完成,正在进入实施方案的制定过程中。2008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完成转企改制工作,将出版社建设成产权明晰、治理规范、运转有效、充满活力的现代金融出版企业,同时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绩效挂钩的企业分配制度,妥善解决老职工身份转化后的退休养老问题,形成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和持续发展的机制、体制,为积淀、传播金融文化和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制度保证。中国金融出版社将从战略高度出发,全方位打造金融出版品牌,确立金融专业出版、金融教育出版、金融大众出版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图书选题结构,着力巩固和提高金融专业出版市场的服务能力,切实扩大和增强金融教育出版市场的影响能力,积极培育和提升金融大众出版市场的开拓能力,更好地发挥金融出版主力军作用。2008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将以转企改制工作为契机,继续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专业强社之路,全面增强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和金融出版品牌的影响力,为提升全民族金融文化软实力作出积极贡献,继续保持金融专业出版领域的领先地位。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实力秘籍

6. 中国金融出版社的荣誉

每年出版音像电子制品50余种,先后有20余种分别获得“国家电子出版物奖”“金融科技进步奖”等权威奖项。目前,我社已实现图书数字化网络出版,并实现数字化图书在线销售。截至2010年末,我社累计出版图书6000余种,目前每年出版新书400余种,已形成理论类、实务类、教材类、引进类等多种类别、特色鲜明的图书体系,有百余种图书分别获得“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等各级各类奖项。出版期刊4种,其中创刊于1950年的《中国金融》杂志是金融业第一大刊,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被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列为“全国中文社科核心期刊”。

7. 中国金融的图书目录

第1章 社会资金的基本概念和文献综述第2章 金融转型期社会资金格局变迁的实证分析第3章 我国不同金融机构在社会资金配置方面的作用变迁第4章 金融转期中国资本配置失衡参考文献后记

中国金融的图书目录

8. 中国金融的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是由我担任课题组组长,课题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国家开发银行高坚副行长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王兆星副主席担任,副主任由罗林和邓红国同志担任,孙隆新、刘孝红、王劲松同志担任课题组副组长,由巴曙松、刘孝红、王劲松、张旭、朱元倩、王琳磷、方磊、谢国良等共同完成,王新华、华中炜、牛播坤、宣宁、郝婕等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搜集整理资料、提出修订建议等方面为本书的顺利完成提出了许多帮助。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流动性形成巨大冲击。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10月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全球资本流动格局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如何寻求增加流动性阻止经济衰退和防范经济复苏后新一轮的流动性过剩间的平衡是各国政府下一阶段的宏观政策中面临的关键问题。这为我们研究社会资金格局变迁又提供了新的课题。对于中国来说,未来资金格局的变化仍然需要从国民经济结构、分配格局的变化趋势来把握,那就是从逐步提高消费率,降低投资率,降低出口的顺差和扩大内需这样一个背景展开,这对国内资金供求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同时中国开放程度的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等也会对这个格局产生显著的影响。目前中国正面临国际金融格局调整下国内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机遇,希望中国金融机构通过正确分析金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其对包括金融资产在内的各种资源的配置能力和整合能力,促进中国金融的转型。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