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之光的评价

2024-05-12

1. 杨之光的评价

被孩子们称为“杨爷爷”的他,有人说他高不可攀,有人说他挺严肃,其实,这些都是外延表象,不是内涵本质,只要你跟他有缘认识了,他就更是一位可与你推心置腹平易近人的老朋友。与时下一幽“半瓶晃荡、叮当作响”的小画匠们不知天高地厚的动不动就以大师自居从而居高临下的鄙视训斥别人相比,作为一个24k的真正艺术大师,作为举世公认的一个书画大家名家,杨之光不管是与圈中交往的任何一位新老朋友,他都是为人谦逊,平易近人,就算与他学生的学生交往,他也是官兵一致,以诚待人。对晚辈的肯定勉励溢于言表,一点也没有大师的傲气。自然,与无数人写杨之光老师画法技巧笔墨了得的侧重点不同,侧重点是重点写了画外的杨之光,专写别人尚未涉及的领域,让人们感受到一个也食人间烟火、生活当中爱憎特别分明的他,一个厚道诚实的他!自然,说起杨老师的为人厚道,以与全国各地书画名家也算认识一些的笔者来说,每当谈起杨之光和他的作品时,几乎每个人都像谈起一个老朋友似的,对他赞扬评论几句,这不仅在岭南书画界,就是在中外绘画史上也是罕见的。 自然,也有老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壮。杨之光名气这么大,书画又是这样好,每天来自全国各地通过各种途径的“求”字信与一天数十个电话的“问候”以及每天收到的诚邀他参加各种艺术活动的邀请函,这是任何惜时如金的人都颇感心力疲惫的事,而对一个年近八十的老人家来说,那就更是如此。但他一点也没有大师的架子,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予答复!他总是这样,如同一个普通住家的慈祥老人……这就是杨之光,一个真实可信的书画大师,一个人品艺品俱佳的美术界楷模!茫茫人世,多少风云际会;而历史长河,兴衰更替,如梅谢桃开,春去冬来,水寒水暖,潮起潮落,在一个世纪当中,属于真正艺术家,在画坛成就大业并在青史留名的能有几人?但我敢勿需置疑的说,杨之光老师以其自己的卓越艺术成就和桃李满天下的杰出教育硕果,彻底奠定了他在广东在岭南画坛、乃至整个中国画坛独特之可望不可及的位置。如今的杨之光,恰似深秋后艳若红霞的秋枫,他心中那团执著追求人生真善美和追求艺术造诣不断提高的执著火焰,仍在激情燃烧……

杨之光的评价

2. 杨之光的代表作品

代表作有《石鲁像》《浴日图》《矿山新兵》《儿子》等。著有《杨之光画集》《中国画人物画法》《荣宝斋杨之光肖像画谱》《杨之光书法集》《杨之光花鸟动物、山水书法作品选》《当代杰出画家——杨之光》等。

3. 杨之光的相关评价

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画,以革新为主潮,这一主潮又以新人物画为“火车头”。带动这个“火车头”的,是同行中出类拔萃的人物——如本画册的主人公杨之光。了解20世纪绘画不能不研究这些出众的人物,而研究他们也必须连及作为整体的20世纪绘画。本文试从艺术历程和艺术探索两个方面考察杨之光的新人物画,并试图谈及与新人物画相关的历史经验。艺术历程与分期迄今为止,杨之光的艺术活动,可概括为三大时段,即奠基时期、创业时期和扩展时期。一、奠基时期 (1943一1953年)杨之光小时兴趣很广,凡诗词、音乐、表演、书画、篆刻都喜欢,最痴迷的是书法篆刻和绘画。启蒙老师曹铭曾指导他临摹石涛、八大、吴昌硕和齐白石的作品。后经曹铭介绍,正式拜李健为师习书法。李健(1881一1956年),字伸乾,别署鹤然居士,江西临川人,是清道人李瑞清之侄,著名书法家。早年毕业于南京两江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是姜丹书、吕凤子、凌直支的同窗,官至内阁中书。民国后从事教育,曾游居南亚,任槟榔屿师范校长。美术史家俞剑华说他:“于学无所不窥,真、草、篆、籀无不工。偶以书法作画,花卉、人物饶有佳趣……亦工治印,谦和纯正,蔼然长者。”(1),杨之光课余至其家,磨墨理纸,研习笔法,历时六年。他后来回忆说,李老师要求很严,使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即倒锁房门练习李老师布置的书法作业,雷打不动。将 “散氏盘”、“毛公鼎”、“石门铭”、“石门颂”、“张迁碑”、“十七帖”'、“圣教序”等苦苦临了多遍(2)。在40年代的上海,一个年轻人经受这样的书法训练,并不稀罕,但对后来兼融中西艺术的杨之光来说,却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1948年冬,临近中学毕业的杨之光只身转回原籍广东,经李健介绍投师高剑父学中国画,又循高氏旨意入广州市美校习素描、水彩。高剑父晚年向传统回归,以“新文人画”自称。在南中美术院的阁楼上,高氏以“折中中西、改革中国画”的观念教导这个小弟子,并要他整本勾临《景年花鸟画谱》和 《梅岭画谱》(3)。半年后,因时局动荡,杨之光和几个同学弃学自谋生路,最初想当流浪画家,向敦煌进发。但战火阻断了北去的交通,他们就乘五等舱渡诲,转赴台湾。那时的台湾证一片混乱,他借宿车库、打临时工维持了五个月,画了一些画,终因前途茫茫,返回广州。台湾之行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一次独立生活的锻炼。

杨之光的相关评价

4. 杨光的主要作品

专著:《东亚国际格局视角下的美日关系》,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3年。论文:《多向度视角下的东北亚国际体系及其强势建构》,《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复合安全视角下的东北亚安全》,《亚太发展研究》(第3卷),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早期纳粹宣传及其群体心理学分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海洋亚太观与中国的海洋发展取向》,《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研究成果:1)“早期纳粹宣传及其群体心理学分析”,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2期;2)“巨野教案中的山东巡抚李秉衡”,载《山东大学学报》(哲社版)1998年第1期。3)“1861年中德建交始末”,载《德国研究》1997年第1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