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梁雅慧这名字好吗

2024-05-14

1. 何梁雅慧这名字好吗

尊姓大名:何梁雅慧,各字笔画7、11、12、15。

    何梁  天格:18(金)
    雅    人格:23(火)
    慧    地格:27(金)
    总格:45(土)    外格:22(木)

【何】7画,字意:字库中没有此字的姓名学解释。(木)
【梁】11画,字意:一生清雅,多才口快性刚,中年奔波,劳苦,晚年吉祥。(火)
【雅】12画,字意:英俊多才,秀气贤淑,中年吉祥,晚年隆昌,出国之格。(木)
【慧】15画,字意:聪明伶俐,清雅温和,中年劳,晚年吉祥。(水)

姓名综合得分:77分
★天格18数理含义:(铁镜重磨):有志竟成的内外吉数。(吉)
    含义:铁石心发达运具备,有权力、智谋。志向一立, 必破诸难,博得名利。但自我心强,乏包涵力。要戒坚刚,诱发非难。宜养柔德,且惧险勿临,则目的贯彻,功名成就。

★人格23数理含义:(壮丽):旭日东升发育旺盛数。(吉)
    含义:伟大昌隆之运。威势冲天之象,微贱出身,逐渐长大,终至首领。有如凯旋之将,猛虎添翼之势。权力旺盛,致胜事业,功名荣达,大志大业可成。但平常气血强旺,临事恐过度而为憾。然而感情锐利,壮丽可爱, 实属贵重的运数。 但女性有此则不及此,其理由同于二十一数, 妇女凡主运以及他格有此数者,难免转成零落而绣榻悲寒也。

★地格27数理含义:(增长):欲望天上境,宜静待时数。(凶)
    含义:自我心强,多会诽谤攻击,而易致失败。所谓难运,大多为半路中折之象,始以其智谋,努力奋斗博得名利待过中年,势惭趋大,内外酿出不和,难以发达到老。假使自身温顺富有也不会避开背后是非不息,也因其它运的并系或刑罚,死于逆难等。

★总格45数理含义:(顽风)新生泰和万事如意数。(吉)
     含义:顺风扬帆之象,经纬深,智谋大,可遂大志大业,克破万难而成功,富贵繁荣至极,但若与运的凶数结合,即如浪里失舵船,易遭灾难。

★外格22数理含义:(秋草):秋草逢霜的斗争数。(凶)
    含义:百事不如意,志向半途而废,多属懦弱, 正职秋草逢霜之象,困难,病弱无气力,陷孤独,逆境不平常, 但也有伟人,豪杰有此数者,不过其人生多波折。

三才配置[金火金],对人命的诱导和影响:
成功运被压抑,不能成功,易生心身过劳及病难,有患肺病之虑。(凶)
    总论:个性好胜好强,雄心勃勃,终致到处碰壁,尝尽失败的滋味,但有时也有出人意料的绝招,可闯出一番成就,得到财利者,慎防意外灾病,中年有失败灾厄之兆,慎防。
    事业:早年劳苦,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但绝不可自暴自弃,误入歧途,回顾过去名人哪个不是多灾多难。
    家庭:家内不和多争执,夫妻常争吵,子女易反感。须注意色情之灾。
    婚姻:男娶容忍寡和之妻,婚后不和睦;女嫁懦弱固执之夫,婚后不圆满。
    子女:女孩多于男孩,个性较顽强,容易和父母顶嘴,独立心较重。其中有身体较差者。
    财运:中年后财运尚佳,但须戒风流成性,浪费时间和金钱。
    健康:易患神经衰弱、头痛、呼吸系统、妇人病、难产等。

【基础运】(人格-地格)火 金 一见安稳内实不然,家庭部下易生纠纷,精神过劳,有呼吸器病症。 凶
【成功运】(天格-人格)金 火 上伸艰难身心过劳,易患神经衰弱、肺病等症,甚至发狂变死。 凶
【社交运】(人格-外格)火 木 外表乐观,内里劳苦,易与异性接近,喜出风头,然乏其实力行为。数吉者可以逢凶化吉,贵人之助也。 半吉

何梁雅慧这名字好吗

2. 怒火街头中的何利侦叫什么名字?

陈敏之(Sharon Chan 1979年01月17日),腿很美啊。

中国香港女演员及歌手,籍贯是中国广东省中山市,中学就读于东华三院冯黄凤亭中学。拥有高挑身材的陈敏之,有着令所有女生都为之羡慕的43吋美腿。这双美腿,为她捱过不少岁月。她永远不会忘记,当年父母失业,她靠这双美腿拍广告、行天桥。父亲离世,她靠这双美腿继续行未完的路。1994年当模特儿入行,2000年成为小室哲哉在香港的五名徒弟之一,2001年加入香港无线,因拍摄电视剧《下一站彩虹》《美丽高解像》《胭脂水粉》等剧,为观众所熟知和喜欢,现为香港无线电视旗下女艺员。

http://baike.baidu.com/view/370959.htm

3. 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最高奖奖金是多少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章程
(2007年5月15日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会议通过)
一、总 则
第一条 何梁何利基金(以下称本基金)由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于1994年3月30日捐款成立。2005年10月12日经香港高等法院批准。基金捐款人,除了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及利国伟博士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外,梁銶琚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和何添基金有限公司各自分别为已故梁銶琚博士及已故何添博士之遗产承办人指定之慈善机构,以便根据本基金信托契约之条款行使有关权力或给予所须批准。
第二条本基金的宗旨是:
(一)促进中国的科学与技术发展;
(二)奖励取得杰出成就和重大创新的科学技术工作者。
二、评奖条件
第三条 本基金奖励和资助致力于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取得成就及进步与创新的个人。
第四条 本基金奖励和资助具备下列条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一)对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有杰出贡献;
(二)热爱祖国,积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有高尚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三)在我国科学技术研究院(所)、大专院校、企业以及信托委员会认为适当的其他机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技术工作已满5年。
第五条 获奖候选人须由评选委员会选定的提名人以书面形式推荐。
提名人由科学技术领域具有一定资格的专家包括海外学者组成。
三、奖 项
第六条 本基金设“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每年评奖一次。
第七条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授予下列杰出科学技术工作者:
(一)长期致力于推进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贡献卓着,历史上取得国际高水准学术成就者;
(二)在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科技突破,攀登当今科技高峰,领先世界先进水平者;
(三)推进技术创新,建立强大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其产业居于当今世界前列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100万港元。
第八条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授予在特定学科领域取得重大发明、发现和科技成果者,尤其是在近年内有突出贡献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按学科领域分设下列奖项:
(一)数学力学奖
(二)物理学奖
(三)化学奖
(四)天文学奖
(五)气象学奖
(六)地球科学奖
(七)生命科学奖
(八)农学奖
(九)医学、药学奖
(十)古生物学、考古学奖
(十一)机械电力技术奖
(十二)电子信息技术奖
(十三)交通运输技术奖
(十四)冶金材料技术奖
(十五)化学工程技术奖
(十六)资源环保技术奖
(十七)工程建设技术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获奖人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20万港元。
第九条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授予具有高水平科技成就而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创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和着名品牌,创造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杰出贡献者。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分设下列奖项:
(一) 青年创新奖
(二) 产业创新奖
(三) 区域创新奖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获奖人每人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20万港元。
第十条:本基金每年各奖项名额如下: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不超过5名;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总数不超过65名(原则上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名额的比例为3比1至2比1)。而奖金总额不超过该年度信托委员会审议通过的奖金总额。
具体名额根据年度资金运作情况和评选情况确定。
四、评选委员会
第十一条 本基金成立由各相关领域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精深学术造诣、热心科技奖励事业的专家组成的评选委员会。  评选委员会委员经过信托委员会批准、颁发聘任书后,独立行使职能,负责评选工作。
第十二条 评选委员会委员最多不超过20人,其中主任一人、副主任二人、秘书长一人,由内地学者和海外学者出任。  评选委员会委员内地学者和海外学者的比例,原则上每四名委员中,内地学者为三人,海外学者为一人。  评选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基金信托契约补充条款规定的信托委员兼任。其中主任由补充契约所指明的与科技部有关的信托委员兼任,副主任二人分别由补充契约所指明的与教育部有关的信托委员和补充契约所指明的国际学者信托委员兼任。评选委员会秘书长由信托委员会任命、并征得捐款人同意的人选担任。
评选委员会委员每三年更换四分之一(不包括主任、副主任及秘书长)
此外,评选委员会委员的聘任,贯彻相对稳定和适度更新的原则。其办法由评选委员会制定。
评选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北京,挂靠科学技术部。
第十三条 评选委员会根据评选工作需要,可组织若干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根据提名人的提名推荐材料对被提名人进行初评,产生获奖候选人,提交评选委员会终评。
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的评委由评选委员会任命。
第十四条 本基金各奖项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会议评定。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根据专业评审组、奖项评审组的评选结果,评选审定。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获奖人,由评选委员会全体会议,根据评选委员提名评选产生。评选委员会设立预审小组,必要时对候选人进行考察和听证。
第十五条 评选委员会会议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实行一人一票制,以无记名形式表决确定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候选人,获半数赞成票为获奖人。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候选人,获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票为获奖人。
第十六条 评选委员会在评定获奖人名额时,应适当考虑奖种、学科和区域之间的平衡。
五、授 奖
第十七条 评选委员会评选结果揭晓前须征求获奖人本人意愿,并通知捐款人及信托委员会。遵照捐款人意愿,获奖人应承诺于获奖后,继续在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工作不少于三年。
第十八条 本基金每年适当时候举行颁奖仪式,由评选委员会安排向何梁何利基金各奖项获得者颁发证书和奖金,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获奖人员名单及其主要贡献。
六、出版物和学术会议
第十九条 本基金每年出版介绍获奖人及其主要科学技术成就的出版物。
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工作由评选委员会负责。
第二十条 本基金每年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由评选委员会委员、获奖人代表介绍其学术成就及相关学科领域的进展。
根据基金财政状况,本基金各专业领域专题学术讨论会可在海外举办。
本基金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由评选委员会负责组织。
七、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本基金评选委员会每年例会一次,总结当年工作,部署下一年度工作,研究和决定重大事宜。
第二十二条 本章程由本基金评选委员会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章程自2007年5月15日施行。

何梁何利基金2015年最高奖奖金是多少

4. 利国伟的主要成就

 伟伦基金会:由利国伟及妻子利易海伦创立,名称以两人的名字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何梁何利基金:由何善衡、梁𨱇琚、何添和利国伟四人于1994年成立,名称以四人的姓氏组成,从事慈善公益。  伟伦堂:位于香港薄扶林沙宣道,香港大学学生宿舍。  伟伦楼:位于北京清华大学经管学院,1995年奠基,1997年落成启用。  利国伟爵士金融研究生奖(Sir Quo-wei Lee Postgraduate Prize in Finance):1997年设于英国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  利国伟法律图书馆:位于香港中文大学,2007年启用冠名。  利国伟日间复康护理中心:隶属于香港复康会,2010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中文大学善衡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堂:位于香港李宝椿联合世界书院,2011年启用。  利国伟心血管治疗中心:位于香港沙田威尔士亲王医院,2012年4月揭幕。  利国伟厅:位于亚洲协会香港中心,2012年启用。  利国伟中大金禧奖学基金:2012年设于香港中文大学。  圣约翰学院利国伟爵士奖学金(St. John's College Sir Quo-wei Lee Fellowship):设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圣约翰学院。

5. 何梁何利基金的评审程序

基金评选委员会按照下列程序开展评选工作:      (一)提名。每年年初,评选委员会向国内外2000多位提名人发去提名表,由其提名推荐获奖人选,并于3月31日前将提名表返回评选委员会。评选办公室将对提名材料进行形式审查、整理、分组、印刷成册。      (二)初评。每年7月中旬,评选委员会召开当年专业评审会,进行“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初评。其中,“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初评,按照学科设立若干专业评审组进行;“科学与技术创新奖”成立一个由不同行业和领域专家组成的评审组进行初评。经过初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一定差额比例的候选人,提交评选委员会会议终评。      (三)预审。根据《评选章程》,“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由评选委员会委员在初评结束后提名。每年8月,评选委员会成立预审小组进行协调、评议,必要时进行考察和听证,产生“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候选人,并形成预审报告,提交评选委员会会议终评。      (四)终评。每年9月中旬评选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进行终评。对候选人逐一评议,最后,根据基金信托委员会确定的当年获奖名额,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的候选人,获半数以上赞成票为获奖人。“科学与技术成就奖”的候选人,获三分之二多数赞成票为获奖人。       (五)授奖。每年10月份的适当时候,何梁何利基金举行颁奖大会,向获奖人颁发奖牌、奖金。


简介:何梁何利基金是香港爱国金融实业家,本着爱祖国、爱科学、爱人才的高尚情操,胸怀“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中国的奖励基金,奖励中国的杰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愿景,共同创建的香港社会公益基金。由何善衡慈善基金会有限公司、梁銶琚博士、何添博士、利国伟先生之伟伦基金有限公司出于崇尚科学、振兴中华的热忱,各捐资1亿港元于1994年3月30日在香港注册成立的社会公益性慈善基金,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民间科技奖励基金。
参考资料:http://www.hlhl.org.cn/default.aspx

何梁何利基金的评审程序

6.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什么级别


7. 梁启超九子姓名?

粱启超有9个子女,人人成才,各有所长:     大姨思顺(令娴)(1893-1966),是梁启超的长女,生于广东新会,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梁启超就在家中教她读书,曾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二舅思成(1901-1972)著名建筑学家,梁启超的长子,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1924年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回国后他选择了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去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 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他到学社后改变了学社过去只注重文献考证的研究方法,组织调查队,从1931-1937年走遍了华北地区,到偏僻的乡村去探寻古代建筑。对所发现的古建筑,诸如五台山佛光寺(唐)、太原晋祠(宋)等,进行测绘、摄影、分析、研究鉴定,写出了有科学价值的调查报告。他是第一个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建筑进行分析研究的学者,从此开拓了中国建筑史的研究道路。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     就在这个时期,他还用英文为外国读者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史图录》,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他除了本人的学术成就外,还培养了许多研究古建筑的人才。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缺乏建筑人才,因而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于1946年赴美讲学及考察建筑教育。1947年被推荐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同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这时不少朋友劝说,共产党就要来了,建议他在美国工作,但他还是毅然回到了祖国, 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解放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去,并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亲自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1952年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1955年他曾因提倡建筑的民族形式而受到批判,但他并未因此疏远共产党,他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先后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他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十年动乱中他受尽屈辱和折磨含冤去世。     三舅思永(1904-1954)著名考古学家,梁启超的次子,生于澳门,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随后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并研究东亚考古。其间,曾一度回国在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1931年春参加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秋季参加山东历城(今章邱)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1934年出版了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出的论文中,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直至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仍导源于梁思永半个世纪以前的创见。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 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他躺在病床上主持着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指导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热心培养青年一代。由于工作辛劳,体力更加衰弱,终于不支。于1954年春心脏病发作,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未满50岁。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梁思永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 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也说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     四舅思忠(l907-l932),梁启超的三子,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回国,后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患腹膜炎,因贻误治疗而去世,年仅 25岁。     妈妈思庄(1908-1986)梁启超的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26-1930年间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30-1931年就读于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重返燕京大学,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长、主任和图书馆主任等职。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文革”中她作为 “保皇党梁启超的女儿、反动学术权威”遭到批斗,并被毒打得遍体鳞伤。1976年被勒令退休,1978年复职。1980年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她为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被公认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的目录都经她亲自编制或指导编制而成。这套目录是她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的高质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她一生为校内外的教师、学者、青年学生、各行各业人员所解决的疑难问题真是不计其数。她一生留下个人署名的文章不多,但许多专家、教授们的著作和学生们的论文中,都包含了她的大量心血和辛勤劳动。     1980年,梁思庄以古稀之年,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     1981年她积劳成疾,于4月患脑栓塞,卧床五年,久治不愈,于 1986年5月20日去世。她的骨灰安放在北京卧佛寺梁启超墓地。     五舅思达(1912-)梁启超的四子,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生于日本,1913年随父母从日本回国。193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作研究生,于1937年毕业。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任职,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他曾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1965年主编《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1972年退休,现住北京。     五姨思懿(1914-1988)梁启超的三女,主要从事社会活动,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初念医预班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为了参加革命转入历史系。她曾参加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族解放先锋队”,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后参加学生流亡队伍。1941年到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她在太平洋彼岸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立即回国。她先后在山东医学院、山东省妇联工作,后调到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六姨思宁(1916-)梁启超的四女,生于上海,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五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她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八舅思礼(1924-)梁启超的五子,也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生于北京,1941年当他17岁时随五姨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获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1949年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运载火箭的长远规则。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他为祖国从无到有的导弹控制系统事业贡献自己的才智,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三十多年来,八舅亲自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1964年实验成功的、我国自行设计第一个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使我国导弹控制系统的设计完全脱离了仿制苏联的“框框”。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国国土上进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这次实验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梁思礼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负责控制系统工作。在他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获得了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他是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代人,也是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7年他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作为全国十名有突出贡献的老教授之一,获 “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     
    梁启超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成就,成为本行业的专家。他们都十分用功刻苦学习;他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学贯中西,善于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的先进知识技术运用在祖国所需要的研究上;他们都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默默无闻的奉献。他们都不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而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他们又都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一颗爱国的心。     梁启超有3个儿子是中国院士。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俩同时于1948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人文组)。梁氏一家真可谓“满门俊秀”,外公梁启超真可以含笑九泉了。

梁启超九子姓名?

8. 2011年度何梁何利奖名单

2011年度何梁何利奖名单  网上怎么没有名单呀,谢谢提供者   我想要名单呀,怎么没有详细的名单呀 谢谢  着急找呀 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序号
 姓名
 奖项类别
 工作单位
 
1
 武向平
 天文学奖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2
 王 斌
 气象学奖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3
 李献华
 地球科学奖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4
 康 乐
 生命科学奖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5
 金红光
 机械电力技术奖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6
 李树深
 电子信息技术奖
 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
 
7
 吴一戎
 电子信息技术奖
 中科院电子学研究所
 
8
 杨 锐
 冶金材料技术奖
 中科院金属研究所
 
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9
 高立志
 青年创新奖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10
 张 偲
 区域创新奖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怎么就这几个呀,还想找其他的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