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可一世”的华谊王氏兄弟,如今负债累累,还能“翻身”吗?

2024-05-13

1. 曾“不可一世”的华谊王氏兄弟,如今负债累累,还能“翻身”吗?

 曾经的华谊公司是 娱乐 行业的领头羊,一度霸占了国内的电影行业,凭一己之力改变了整个 娱乐 圈的氛围,  周迅、黄晓明、邓超、王宝强、李冰冰、任泉、林心如、苏有朋、陈道明、徐帆、井柏然、杨立新、胡可、胡静、冯远征  等等,几乎半个 娱乐 圈的明星都签在他的名下。
      “华谊兄弟”背后的老板,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花起钱来那叫一个阔气。
      一出手就是占地7亩,装修奢华的豪宅,价值几亿的名画说买就买,数不胜数的古董硬生生把办公室堆成了博物馆。
      然而这些都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如今的王氏两兄弟已经没有了疯狂的资本。
      曾经不可一世,挥金如土的他们已经到了变卖资产,被银行追债的地步,“缺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
      为何曾经的人人向往“ 娱乐 帝国大厦”会轰然倒塌?
   王氏兄弟二人又是如何从挥金如土走到如今负债累累的地步的?我们接着往下看。
      王中军王军磊两兄弟出生于北京的一个军人世家,身为北京大院子弟的他们从小衣食无忧,在富足的环境下长大。
   哥哥王中军出生于1960年,在他还没到17岁时就在父母的安排下进入军营,接受部队的历练,
   这一段当兵的经历锻炼了他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让他养成了闲不下来的性格。
      1980年,我国高考制度恢复,许多学子有了求学的机会,王中军乘着东风进入了夜大学习绘画,从此和绘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2年,王中军从学校毕业,在家里的安排下进入了国家物资总局工作,
   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是一份梦寐以求的好工作,可王中军却嫌弃它太清闲,生活太过无聊。
   不久后,王中军辞掉了工作,开始自己当老板创业,办过杂志,做过广告,可惜都没激起太大的水花,
   于是他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深造,到纽约州立大学读大众专业硕士。
      1994年,王中军学成归来,不少大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却被他一一婉拒,他知道,自己注定不是打工的料,而是创业当老板。
   恰逢当时,比他小10岁的弟弟向他发出了邀约,打算一起创立一家广告公司。
   相比于哥哥,弟弟王中磊的人生多了很多随性,受尽父母宠爱的他从小就能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
   在读书期间,王中磊无法自拔的热爱上了电影行业,并产生了创立一家电影公司的想法。
      毕业后,王中磊带着自己勤工俭学得来的10万元与王中军创立了一家广告公司,也就是最初的华谊公司。
   新公司初期并不好过,经验和积累的缺乏使得他们碰了不少壁,
   可王家的实力不容小觑,凭借着家里的人脉和实力,王中军王中磊两兄弟很快就开出了一条路,公司收益不断扩大。
      得益于家族实力,王中军两兄弟先后拿下了中国银行,中石化这样的大客户,让他们的影响力直线飙升。
   此时的华谊公司已经在广告界有了些许名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们果断放弃已有的积累,转而进军影视行业。
   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偶然间遇到了自己的前同事刘晓玲,寒暄过后,两人聊起了现状,
   刘晓玲表示自己目前正在从事影视行业,她滔滔不绝地讲述着影视行业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就可以获得极高的报酬,收入非常可贵。
      王中军听得心痒痒,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影视行业分一杯羹。
   不久后,王中军梁兄弟筹资拍摄了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
   由于是第一次投资电视剧,王氏两兄弟经验有限,电视剧的制作并不算精良,质量一般,
   可即便如此,在两兄弟的宣传下,这部电视剧还是获得了不菲的利润。
   第一次投资就获得了如此大的成功,王中军两兄弟嗅到了商机,下定决心把重点从广告转到影视行业。
      但没有基础的他们终究还是两眼一抓瞎,此时距离他们成为影视行业大拿,还差一个人,他就是冯小刚。
   王中军王中磊俩兄弟初入影视圈之时,冯小刚已经凭借一部斩获三千万高票房的电影《甲方乙方》成了业内小有名气的导演,被许多专业人士所看好。
   王中军看中了冯小刚的能力,与王中磊一合计,便决定用钱把他挖过来,
   他们知道,像冯小刚这样有才能的人,钱太少肯定无法说动,于是他们一狠心,直接开出了一年400万的薪资,并给予他们公司的分红。
      冯小刚一听果然心动了,但此时的华谊公司在影视行业上可以说是“一穷二白”,他不敢贸然把自己的前程压在这上面。
   与华谊兄弟聊完后,他转身来到了老板 高军 的办公室,并将华谊公司出高价聘请自己的事情说了出来,他向高军承诺:“只要你给我200万一年,我这辈子都在这里干。”
   高军没有选择让步,而是直接让他前去投奔华谊公司。
   在利益面前,冯小刚最终选择妥协,加入了华谊公司,华谊公司正式注入了灵魂,开始一发不可收拾。
      华谊公司虽然没有经验支持,没有人脉支撑,但是他们财大气粗,舍得花钱,
   没过多久,他们便为冯小刚投资了电影《没完没了》,冯小刚也没有令公司失望,电影一上映就斩获了5000万的票房。
      首战告捷,华谊兄弟十分高兴,接下来又投资了一系列影视作品,《大碗》、《天下无贼》、《集结号》、《唐山大地震》等电影票房一部比一部高,华谊公司和冯小刚的名气彻底打响了。
      冯小刚就是华谊公司的一张王牌,一出手便指定成功。
   在当时,华谊公司的电影几乎占据了整个电影市场,每年春节档最火的电影都出自他的手,一些不懂行的观众甚至误以为影视圈只有华谊一家公司。
      随着华谊公司的强盛,越来越多的演员、经纪人慕名而来,使得华谊的实力不断壮大,其中不乏周迅,黄晓明,邓超这样的实力派演员。
      随后,有着 娱乐 圈第一经纪人之称的王京花带着李冰冰,范冰冰,陈道明,胡军等当时超高人气的明星加入了华谊公司,
   一时间,华谊公司聚集了半个 娱乐 圈的当红明星,其影响力可想而知。
      有了“最强”导演,又有了大批明星,对于此时的华谊公司而言,名和利的获取就如同探囊取物一样简单。
   当影响力大到一定程度,便可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华谊公司没有意识到,接下来他们的举动,将会使整个 娱乐 圈变得乌烟瘴气,混乱不堪。
      身为生意人的王中军两兄弟不同于老一辈艺术家,会为了好的作品绞尽脑汁,他们在乎的是利益与回报,
   华谊公司签约了上百位艺人,把资源给谁,谁能火都是他们说了算。
      在这样的背景下,艺人们纷纷讨好老板,希望能够得到老板的赏识,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就连当时正当红的“四旦双冰”,赵薇、章子怡、周迅、徐静蕾、范冰冰、李冰冰也没能逃脱这个定律,
   当时有关他们争夺资源的绯闻满天飞,各种炒作,黑料也不停歇,这种“黑红”的方式一直让她们保持超高的话题度。
      2006年,华谊公司靠着电影赚得盆满钵满,王中军找到了马云,劝说他入股华谊公司,
   经过一番考察,马云认为这家公司很有前景,于是大手一挥买下 10.7%的股权 。
   有了马云带头,各大明星纷纷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华谊中去,成了华谊的股东,躺着赚了几千万,
      一时间,明星们陷入了追名逐利之中,浮躁之风越来越盛行。
   不可否认,在这个阶段中,我国影视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留下了不少经典的影视作品,可当时的 娱乐 圈却陷入了一场由华谊公司掀起的混乱之中。
      对于这样的乱象,王中军,王中磊满不在乎,而是心安理得地享受起荣华富贵的生活。
   暴富之后的王中军王中磊各自为自己置办起了豪宅,据悉,两人的豪宅占地7亩,装修更是奢华无比,
      王中军表示:“只有花钱才能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
   于是他花十万元买了一棵树,在自己的办公室摆满了古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走进了一个博物馆。
      此外,王中军还耗资3000万建造了一座个人美术博物馆,取名为“松美术馆”,原因是去日本 旅游 时看见了成排的松树。
   有了美术馆,自然要买画来填充它,王中军先后花费3.77亿元,2.01亿万元的价格拍下了一幅梵高,一幅毕加索的真迹,
      此外,他还创立了自己的画室作画,曾有不少人为了讨好他而购买过他的画作。
   王中军的生活奢靡,他的家人亦是如此,据悉,王中军的女儿一直过着公主般的生活,穿戴都是各种奢侈品,充满了优越感。
   而王中磊的生活同样不差,每隔一段时间便传出一个和女明星的绯闻,创造了许多 娱乐 圈“名场面”。
      当时不可一世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华谊公司的盛况会被接下来的变故给一步步瓦解,他们将会沦落到变卖资产还债的地步。
   2005年,经纪人王京花不满华谊公司的管理,认为公司无法给予艺人应有的咖位,于是带着手下的众多当红明星投奔对手公司橙天 娱乐 ,
      大批艺人的出走杀了华谊公司一个措手不及,要知道,他的公司重度依赖明星,众多大咖纷纷出走,无疑让他们大出血。
      即便如此,华谊公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还嘴硬地表示:“没走几个人,华谊公司没了谁都可以。”
   但他没料到,在他说完这句话之后,越来越多的明星离开华谊,开始自立门户,李冰冰,黄晓明,周迅,葛优等重量级明星也相继离开。
      真正让华谊兄弟感到危机的,是冯小刚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打算“单飞”,
   华谊公司能有如今的成就离不开冯小刚的功劳,如今他要离开,王氏两兄弟自然不肯,于是花重金10亿将冯小刚的公司收入麾下。
      为了缓解华谊公司的危机,王氏兄弟想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拿钱砸,他们花费了7.56亿购买了浩瀚影视70%的股份,并高价收购了张国立的公司,
   而如此高昂价格的背后,是冯小刚等三个公司需要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超高的净利润,以至于他们在那一段时间里疯狂创作,导演疯狂拍戏,演员们疯狂演戏,华谊公司又回到了表面上欣欣向荣的局面。
   可惜的是,冯小刚这次不“灵”了,他导演的苦情剧《1942》并没有得到观众的喜爱,票房惨淡,那一年春节贺岁档最受欢迎的作品变成了徐峥的《泰囧》,
      这次失败让所有人都始料不及,《1942》投资巨大,最终票房不足4亿元,减去影院等各种支出,华谊公司亏损了将近上亿元。
   《1942》上映仅仅两个交易日,华谊公司的市值就蒸发了13亿元,让人瞠目结舌。
   如果把这一次失败归咎于冯小刚的失误,那么接下来上映的电影则证明了他确实已经走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
      继《1942》之后,冯小刚又拍摄了《我不是潘金莲》,《手机2》,《芳华》,《只有芸知道》等电影,
   然而除了《芳华》以外,其他电影并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一度面临亏钱的局面。
      此外,冯小刚还导演了电视剧《南辕北辙》,不料电视剧还没播出便引来了一阵嘲讽,结果不言而喻。
      自进入影视行业起,华谊公司便重度依赖冯小刚,如今冯小刚失利,华谊公司的处境同样十分堪忧,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的华谊公司靠着各种各样的投资存活着,虽然实力不如从前,但依旧不容小觑。
   直到2018年,冯小刚,范冰冰使用“阴阳合同”的事件被曝光,震惊了整个 娱乐 圈,华谊公司也因此被查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之中,
      至此之后,华谊公司彻底走向了下坡路。
   2018年,华谊公司出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直接亏损9.09亿元,2019年亏损4.41亿元。
      就连一向骄傲自大的冯小刚也开始发文感慨:“英雄老矣。”
   2020年,华谊公司终于再度创作出了一部优秀电影《八佰》,虽然这部电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但在疫情冲击的背景下,公司依旧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2021年,在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影视行业一直处于“寒冬”状态,摇摇欲坠的华谊公司想要找机会突破都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公司市值大幅度缩水。
   2021年,华谊公司的负债已经高达68.5亿元,这是平常人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为了还债,华谊兄弟开始变卖藏品,卖房,甚至不得不向朋友借钱。
   在辉煌的时候,很多人前来巴结华谊兄弟,可如今谁还记得他们呢?
      曾经的王是挥金如土,一出手就是上亿元,如今的他们却不得不面临巨额的负债,消费上限也遭到了限制,
     曾经的 娱乐 帝国轰然倒塌,“不可一世”的华谊兄弟终于尝到了缺钱的滋味,不免让人唏嘘。
      再看如今这些顶流明星艺人,  蔡徐坤、肖战、易烊千玺、王一博、张艺兴、赵丽颖、迪丽热巴、刘雨昕、杨幂、杨超越  ,似乎没有一个是华谊的。
   想要再度翻身,恐怕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曾“不可一世”的华谊王氏兄弟,如今负债累累,还能“翻身”吗?

2. 华谊王氏兄弟的娱乐圈幻灭史,曾经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魄

 曾经的华谊兄弟是何等的风光!
      华谊兄弟最盛的时候,由于拥有 娱乐 圈众多头部资源,几乎大半个 娱乐 圈的明星都是他旗下的艺人。
   我们看的很多电影,出品方都写着:华谊兄弟。
   有网友感慨说:“有一段时间,我以为 娱乐 圈只有一家大公司,就是华谊。”
      守着这样一家大公司,王氏兄弟自然是赚得盆满钵满。
   曾经的王中军和王中磊挥金如土到什么程度?
   2005年,王中军花418万买下陈逸飞的《娟娟》,并为此沾沾自喜,觉得“捡了个大便宜”。
   梵高生前的最后画作《雏菊与罂粟花》,王中军眼睛眨都不眨一下,大手一挥拿出3.775亿元收入囊中。
      毕加索的真迹《盘发髻女子坐像》,王中军豪掷2.01亿元......
   北京著名的建筑松美术馆,主人正是王中军。美术馆内,有无数王中军从世界各地高价买来的藏品。
       娱乐 圈很多女明星的名场面,王中磊就是其中的男主角。
         王中磊的女儿出国留学,从小出入各种高端场所,出入皆是豪车,优越感爆棚。
      所以称分了手的男朋友“生来就没这好运气”。
      讽刺和自己抢男人的女人是“农民”。
      不过,华谊以及王氏兄弟的那些辉煌已经成为了过往。
   随着 娱乐 圈和资本圈的风云变幻,王氏兄弟如今面临巨额债务,惨到被银行逼债。现在的他们,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世态炎凉和无常。
    01 
   王中军和王中磊,两人出生在北京,标准的京圈大院子弟。
      1994年,从国外镀了一层金回来的王中磊,拿着“勤工俭学”赚来的10万美金,和弟弟两人一拍即合,办了一家广告公司。
   就这样,一家名叫华谊兄弟的广告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短短3年时间,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广告公司,服务的对象竟然有中国银行、中石化等这样的大客户,让人不由得震惊。
   能拿下这些公司,可见王氏兄弟背后的资源和人脉不可小觑。
   在王氏兄弟还在广告界混的时候,冯小刚在影视圈已经声名鹊起。
   彼时的他不仅是爆款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还跑去美国拍了一部《北京人在纽约》,冯小刚在导演上的才华初见端倪。
   1997年,冯小刚拍了国内第一部贺岁片《甲方乙方》。
      在地铁上的王中磊,当看到地铁上张贴的《甲方乙方》的海报时,对冯小刚心生崇拜之情。
   此外,他还暗暗做了一个决定:找冯小刚一起合作拍电影。
   这个决定得到了弟弟王中磊的支持,两人暗暗谋划如何说服冯小刚。
   经过一番商量,觉得能打动冯小刚的只有钱了。
   那时候,冯小刚的电影《甲方乙方》虽然获得了高达3千万的高票房,但是冯小刚也只是国有企业紫禁城影业的打工仔,票房多少和他关系不大,因为他只是拿一个死工资。
   所以兄弟两人找到冯小刚后,直接跟他讲,给他一年400万薪资,此外还有股份分红。
   这边刚聊完,冯小刚转身就去了紫禁城影业高军的办公室,并向高军表忠心,称只要紫禁城影业给他一年200万,他这辈子就在这里干了。
      谁知道高军在冯小刚说完后,便让他直接去投奔王氏兄弟。
   高军不是不想留冯小刚,而是他无法满足冯小刚的条件。
   最终,在金钱的诱惑下,冯小刚投奔了王中军。
      高军曾这样形容冯小刚和王中军的关系:“他们是利字相连,走到一起的。”
   就这样,利益牵扯之下,王中军、王中磊、冯小刚所组成的华谊铁三角成立了。
       02 
   有了冯小刚的加入,华谊兄弟很快在影视圈崭露头角。
   1998年,华谊兄弟拿钱出来投资拍摄电影《没完没了》。没想到电影上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并斩获5000万票房。
   《没完没了》的成功,让华谊兄弟对电影投资信心大增,于是更舍得往里面砸钱。
   也是这一年,华谊兄弟事业遍地开花,投资的电影《大腕》《天地英雄》等大卖,让他们大赚特赚,也开启了属于华谊和冯小刚的电影时代。
      可以说,这些年冯小刚成为了华谊的一张“王牌”。
   下面是这些年冯小刚为华谊所做的贡献:
   2001年,《大腕》票房4300万,在当年内地票房的第二名;
   2003年,《手机》票房5600万,是当年内地的票房冠军;
   2004年,《天下无贼》狂揽票房1.2亿;
   2006年,《夜宴》票房1.3亿;
   2007年,《集结号》票房2.6亿;
   2009年,《非诚勿扰》票房高达3.25亿;
   2010年,《唐山大地震》票房6.65亿;
   同年《非诚勿扰2》票房超过4.2亿元......
   可以说华谊和冯小刚很懂得市场,更懂得观众。
   这些年,冯小刚在电影上的成功,为华谊奠定了在影视圈的 娱乐 霸主地位。
   所以,连王中磊在公众场合也要忍不住说上一句:“ 华谊的天下,有一半是冯小刚打下的 ”。
      华谊兄弟的辉煌,当年和王长田所创办的光线传媒两家独大,压得其他影视公司只能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风光无限的华谊,自然是“酒深不怕巷子深”。他的名气和手中握着的资源,快速吸引了诸如黄晓明、周迅、邓超等明星前来签约。
   风头正盛的时候, 娱乐 圈第一经纪人王京花,带着“双冰”李冰冰、范冰冰,以及陈道明、任泉、胡军等明星加入。
      2009年,华谊上市,李冰冰、黄晓明、邓超等,直接买入华谊的股票,让他们身价大涨,轻轻松松就有成千上亿的银子进账。
      所以,华谊加速了 娱乐 圈的资本化。
   这让身处 娱乐 圈这个名利场的各路明星,越来越浮躁。
      正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
   那时候,华谊还带头弄了一个赵薇、章子怡、周迅、徐静蕾、范冰冰、李冰冰所组成的“四旦双冰”。
   她们为了争抢资源进行着各种炒作,绯闻也是满天飞,上演“恩怨情仇”。
   黑红也是红,只要能出名就行。
   华谊最巅峰的时候,手头上有上百位明星的经纪合约,他们的命运和前程全掌握在华谊手中。
   只要华谊想推谁,给资源谁,就能够让谁红。
   于是,各路明星为了讨好老板,也是各出奇招。
   袁立这么刚的女明星,就曾在社交平台承认,为了讨老板喜欢,还花钱购买过某件艺术品。
      而王中磊,更是和女明星频频传出绯闻。
   华谊时代,虽然给大家奉献了不少好看的电影,养活了一大批电影人,让内地 娱乐 圈快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让 娱乐 圈更加混乱,更乌烟瘴气。
       03 
   虽然华谊表面风光,但不能忽视他的经营管理上有很大的问题。
   对于华谊而言,当年经营的主要模式就是“大导演+广告”。
   华谊不是不知道这样的模式有很多的风险。
   因为冯小刚不是常胜将军,他也有失手的时候。
   更大的风险是,只要冯小刚有二心,华谊将马上陷入困局。
   所以,有一段时间,华谊还在内部搞了一个以导演为主的考核制度。
   这个考核制度就是定期末位淘汰,想以此选出最能为公司赚钱的新生代导演。
   只是,效果不大。
   多年来,冯小刚仍然是华谊最能拿得出手的导演。
   另外,当年华谊还高度依赖王京花的艺人经纪。
      这些都让华谊在发展的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2005年,华谊经历了第一次重大的危机。
   这一年,王京花带着陈道明、关之琳、夏雨、梁家辉、刘嘉玲、杨紫琼、袁咏仪、吴君如等一众大咖明星出走华谊,并去了对手橙天 娱乐 那里。
      对于高度依赖明星的 娱乐 公司来说,这意味着华谊只剩下了一个空壳。
   屋漏偏逢连夜雨,冯小刚成立了自己的 娱乐 公司东阳美拉公司。
   为了挽回冯小刚,尽管这家公司资产为负,华谊还是拿出10亿进行购买。
   为此,华谊和冯小刚签下对赌协议。
   对赌内容是: 2016-2020年,东阳美拉每年净利润最低不低于1亿,若失败,需要补偿华谊兄弟1.68亿元。 
   彼时,大量的热钱开始涌入影视行业。华谊和冯小刚抓住机遇,让华谊不断创造佳绩。
   2015年,华谊的市值一度高达900多亿,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影视公司。
   离王中磊千亿市值的梦想,已经很接近。
      此后,华谊更热衷于这种对赌 游戏 。
   2015年,华谊又把目光对准了浩瀚影视。
      此时浩瀚影视的艺人有杨颖、陈赫、郑恺、冯绍峰、李晨等。
   华谊财大气粗地拿出7.56亿购买浩瀚影视70%的股权,并要求对方2015年的净利润需要达到9000万,此后4年每年利润上浮15%。
      此外,华谊还把目光投向了电视行业,并高价收购张国立的公司。
      和之前一样,华谊和张国立也玩起了对赌。
   所以这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为了完成合约,不断穿梭于各大片场中,熬夜拍戏,为华谊打工。
   在这些对赌协议中,明星们被华谊弄得苦不堪言。
   说白了,对赌协议就是资本家和明星玩的金钱 游戏 。但这样的 游戏 ,显然对资本家更加有利。
   对赌协议对华谊这样的资方来说,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对方赢了,那相对应的华谊购买的股份价值直线上涨。对方完不成,也只好自掏腰包来买回股份。
   正是在这种疯狂的对赌 游戏 下,很多明星为了完成合约,不管什么戏,先接了再说。
   于是 娱乐 圈烂剧频出,最后苦的是观众。
   回到华谊和冯小刚的对赌中,在对赌协议执行的5年内,冯小刚分别拍摄了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芳华》、《手机2》、《只有芸知道》,电视《北辙南辕》。
   在这些电影中,只有《我不是潘金莲》、《芳华》赚钱了。
   《北辙南辕》不久前开播,但显然观众嘲讽声一片,并不买单。
      毫无疑问,冯小刚这次对赌输了,为此赔给华谊1.68亿。
   虽然在对赌协议中,华谊赢多输少。但这种运作明星资本,而不是和他们进行深度合作,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
   华谊估计做梦也想不到,惯会做资本 游戏 的他们,有一天也会被资本反噬。
       04 
   2016年,华谊的财报显示业绩下滑,已经出现了败相。
   没想到,华谊还没喘口气,就遭遇了滑铁卢。
   2018年,崔永元质疑冯小刚、范冰冰使用“阴阳合同”,华谊被查账,给了华谊重重的一击。
   这件事,震惊了整个 娱乐 圈,华谊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
   从这一年开始,华谊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第一次亏损,巨亏9.09亿。
      2019年,本来想仗着《只有芸知道》打一个翻身仗,但是没想到,这部电影的最终票房还不到两亿。
   冯小刚发文感慨:“ 英雄老矣 ”。
      并且,冯小刚还回忆起当年《天下无贼》时的辉煌和豪情万丈。
   面对亏损,王中军宣布回到一线加强对电影业务的管控。
   这一年,华谊亏损4.41亿。
   2020年,由于疫情原因,全球影视业受到重创。虽然《八佰》获得了31亿的票房,但是对于资金链断裂的华谊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填补已经裂开的大窟窿。
   2020年,华谊亏损高达10.48亿。
   目前为止,华谊负债十几亿,被强制执行的有3亿元。
   而华谊的市值,也由当初的最高峰的900多亿,只剩下100多亿。股价从32块多,跌倒如今不到4块。不客气讲,华谊已经被资本抛弃。
      如今的王中军为了还债,卖房、卖收藏品,还向身边的朋友求助。
   王中军说:“ 为了公司的安全,我什么都可以卖。 ”
      语气中有无奈,有心酸。
   曾经的 娱乐 帝国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不免让人唏嘘。
   只是人只有在经历低谷的时候,才会回过头来反思自己曾经的种种作为。
   今天的华谊还能不能度过此次难关,并重回往日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

3. 华谊兄弟的“毁灭”史,成也冯小刚,败也冯小刚

我个人觉得,把毁灭这个词用在冯导的身上,就算是打了个引号,也不怎么合适。我们不应该伤害,曾经为我们带来了笑声的艺术家。
  
 2022年6月8日下午的时候,华谊兄弟的股价在2.5元左右徘徊。当日的新闻报道了,华谊兄弟的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因未按照规定减持,被浙江证监会出具了警示函;并记入了证券期货市场的诚信档案。
  
 据第三方 财经 机构分析发现,支撑华谊兄弟业绩一路
  
 飙升的,并不是其影视票房和版权收入,而是投资业务。
  
 华谊兄弟,1994年成立。2009年,在深圳上市。是中国影视 娱乐 第一股。
  
 1997年,冯小刚凭借着贺岁片《甲方乙方》,收获了高票房。但是,并没有给冯导带来多大的好处。
  
 当时,他是紫禁城影业的员工,吃得是死工资。
  
 王忠军和王忠磊,就开出了400万的年薪,把冯小刚给请了过来。
  
 1998年,冯导的《不见不散》,以4300万的票房成绩,登上了票房冠军的宝座,让华谊兄弟着实大赚了一把。
  
 同时,也开启了,华语电影的新时代。
  
 从“没完没了”的“大腕”用“手机”说,“天下无贼”,到“夜宴”里吹“集结号”,“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的后代。
  
 这些个,可都是老冯同志辛辛苦苦地打造出来的。
  
 冯导只是华谊兄弟的一个股东,公司出事了,不能把责任往他一个人
     
 
  
     
 
  
     
 身上推。
  
 地主家出事了,你们自己去看看,是不是,在别的投资方面出了问题。
  
 我老冯是搞艺术的,你们别把什么事都往我身上,使劲扣!
  
 这些话,不是人家冯小刚导演说的。
  
 是我个人的观点,你要骂人的话,你就朝我来。
  
 做人要厚道!

华谊兄弟的“毁灭”史,成也冯小刚,败也冯小刚

4. 华谊兄弟遭受抵制,商誉受损,冯小刚和王中军谁才应该是真正的背锅人?

我觉得这件事冯小刚与王中军都脱不开责任,其一是因为在商誉受损方面即使当时没有出现崔永元对于《手机2》曝光涉嫌偷税漏税的事情,在公司的一些运营中因为一些操作,也就是那个业绩对赌协议,最终造成了商誉的流失;其二其因为在出事情以后,因为冯小刚近些年来的舆论并不是很好,因此在去年也出现了冯小刚角色被砍掉的事情,因此也对这个实行“去电影化”之后过度依靠着冯小刚的华谊兄弟造成比较大的打击。

其实华谊兄弟的商誉看起来也没多少,只有30.5亿元,占总资产的15.12%,净资产的28.87%,是净利润的将近3倍左右。华谊2017年的年报显示,给公司带来最多商誉的2家公司分别是:东阳美拉、东阳浩瀚。两家公司都是什么来路呢?我们先来看看商誉最大的东阳美拉。翻出2015年11月份的一则公告,我发现,东阳美拉原来是著名导演冯小刚的公司!该公司于2015年9月成立,冯小刚持有99%的股权。

而在仅仅两个月后,华谊兄弟就宣布以10.5亿元的价格收购东阳美拉70%的股权,收购时东阳美拉的净资产只有-0.55万元。当时,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下了长达5年的利润对赌协议,承诺到2016年的完成至少1亿元的净利润,未来4年,每年递增15%。也就是说,5年累计为6.74亿元。

华谊兄弟敢于收购一家刚成立两个月的空壳公司,冯导敢于做出长达5年,将近7亿元的利润承诺,底气何在呢?底气就在于冯导能拍电影,而且拍出的电影能赚钱啊。因此就造成了对于冯小刚的依靠越来越深,而在2016与2017冯小刚也完成了他的业绩,但是近年来在经过崔永元那件事过后,股价接连不断的跌,冯小刚声誉也下降,才造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