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股市大跌,从07年十月的6124点到最低1664点,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

2024-05-16

1. 2008年股市大跌,从07年十月的6124点到最低1664点,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

首先,应明确一点,市值缩水并不等于真实财富的缩水。从起点开始算,假设某公司10元发行1千股,它市值当时是1万元。大家都看好它,都不卖,一直等到有人出价20元一股时,有一个人卖出了一股,这时,除上市公司的原始募集资金外。真正赚钱的人只有一个,他只赚了10元。但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从1万元涨到了2万元。下跌也是同样的道理。只有真实成交的部分才反映真实的盈利和亏损。市值很大一部分都是虚拟值。

2008年股市大跌,从07年十月的6124点到最低1664点,下跌幅度超过72%,市值...

2. 当年大盘在6124点和1664点发生反转的时候,股市有没有什么大事

6124点时的各项紧缩政策,停发基金,中石油高价上市,A股全球最贵等;1664时印花税单边征收,4万亿投资,10大振兴计划等。

3.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2010年的股市行情?

其实中国股市正处在阶段性大熊市中
市场始自4月15日3181点以来的下跌,  其实丝毫用不着大惊小怪,  因为实质上它就是6124点以来的熊市延续.

6124点到1664点是下跌A浪,   1664点到3478点是B浪反弹,    3478点到目前就是下跌C浪的过程.  至于下跌大致目标点位,  留待以后讨论.


一,   从上证月线图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  在上证历史走势图上,  2007年5月的成交额是截止当时沪市市场历史上的最大成交额3.97万亿元,  该月收盘点位是4109点;   到了2009年这个月成交额被历史性突破.   在2009年7月,  该月成交额达到4.8万亿元,  收盘点位是3412点.   到了2009年11月,  月度成交额再次达到了3.9万亿,  但11月的收盘点位却仅为接近3200点.   我们都知道股市有一个谚语:  量在价之先.   但是在2009年11月后,  月度成交额再也没有突破过3.9万亿,   这样在月K线的量价关系上,  我们清晰的看到了:  "双头量"对应着的"双头价".

月K线上的量价关系被活生生的摆在了大家的面前.

要知道这样的月度成交额天量是在这样的供求关系下实现的.   1,   是全流通条件下,  大小非不断减持,  及新股扩容,  流通市值较07年成倍增长;   2,   是4万亿国家投资,  十万亿银行新增贷款的投放.

所以,  在市场上,  尽管有了09年7月份的4.8万亿的成交额,  也仅仅是让上证综指摸到了3478点(收盘为3412点),  较07年5月仅用3.9万亿元就达到4100点尚有20%的差距.   说明:   现在市场的规模已经和07年无法相比了.

现在给出一组以上证综指为基准的沪深两地流通市值的大致数据:

2007年10月底,  沪市收盘点位大致6000点,   此时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约为8.9万亿元;   2009年7月底,  沪市收盘大致在3400点,   沪深两市流通市值约为11.6万亿;   令人深思的是,  2010年4月21日,  沪市收盘在3000点附近,  而此日,  沪深两市流通市值已高达15.2万亿;   2010年5月14日,  沪市因下跌尽管收盘点位接近2700点,  但沪深两市流通市值仍高达13.8万亿.

上述数据告诉我们,  由于大小非的解禁和全流通的到来,  市场规模急剧膨胀,   原来3.97万亿的历史最大月成交额可以让大盘上攻至4100点,  而现在却只能上涨到3200点.  可以设想,  当2010年年底,  沪深两市真正意义上的全流通到来后(预计流通市值将达20万亿),  资金能够支撑的点位在哪里?   5月14日,  沪市收盘点位接近2700点,   但此时的流通市值却比6000点时高出55%.    换句话说,  若按市值折算点位,  目前沪市大盘点位相当于9300点.

换句话说,   当市场再不能获得银行十万亿的巨额新增贷款的货币投放条件下,  市场只能向下.


二,   从长期均线系统下,  我们依然能够清楚的看到大熊市的延续.

我设定的长期均线为:  120天(半年线),   180天,   250天(年线).   我先说一个均线大空头排列的概念:   1,   满足这三根长期均线全部向下行走;   2,   满足三根均线依天数有序向下排列(年线最上,  180天线次之,  半年线最下).

在沪市历史近20年的走势中,  我发现共有4次出现大空头排列的市场大熊市走势.  其延续时间(至下一次大牛市起点)为:   93年12月23日至94年8月1日(所谓"三大政策行情");    99年1月25日至99年5月19日(所谓"5.19行情");   01年10月18日至05年6月6日(所谓"股改行情");   08年6月18日至08年10月28日(所谓"金融危机救市行情").   依次是约7个月,  4个月,  42个月,  4个月.   特别强调的是,   当长期均线呈粘合式大空头发散时(指:三条均线几乎相交然后呈空头排列),   股市的调整时间最长.  如:  2001年10月至2005年6月.

遗憾的是,   本次股市的大调整在长期均线系统上即将出现长期均线粘合式大空头发散及排列的特征.   截止5月21日,  120天均线为3056点(但以每天5点的速率下行), 180天均线为3040点(但每天以3点的速率下行),  250天均线为3029点(但以每天0.5点的速率下行).  以此测算,  大致在6月1 日,  三条长期均线将呈现大空头粘合.  沪市大盘将再次呈现出长期均线大空头排列状.

从历史上看,  当均线大空头排列出现后,  至下**牛市起步最少也得4个月时间.  这是最乐观的自6月起算起的调整时间的预测.   最悲观的调整时间将延续至2013年下半年.  (  当然,  股市每年都会有反弹行情出现,   但仅仅是反弹 )

如果在我所说的长期均线系统刚刚呈现大空头排列的条件下,  中国股市就能走出一些人叫喊的"大牛市",   那将真是一件中国股市历史上具有"颠覆性'的事件.  我将试目以待.

请大家来分析一下2010年的股市行情?

4. 记得07到08年那段时间所有股票都在涨,大概是08年下半年的时候股票跌得很猛,想问一下

07年的暴涨和08年的暴跌是股市泡沫破灭的一个真实的体现。07年全民炒股,居民储蓄远远不断的进入股市,进入到全民炒股的行列。但是资金总有断裂的时候,一旦资金的流入不能供应股市的上涨,泡沫破灭在所难免。
那时,正赶上美国债务危机,外资疯狂撤离中国股市。中国股市不到一年的时间从6000多点跌到1664点。
从股市来讲,中石油上市是导火索。超级大盘股中石油上市第一天最高级48元,然后带领股市一路下跌。现在中石油股价仅仅是48元的零头。很多股票跌了80%以上。
很多股民被套的绝望后甚至有自杀,也有基金经理自杀的。
从经济上说,是债务危机的必然结果。美国房地产泡沫破灭。从雷曼兄弟倒闭开始。
到现在为止,债务危机继续运行,后期演变成欧债危机。

5. 股票为什么这样?记得3年前就已经超过这个点了。

回顾2001年7月至2005年7月这4年的时间,股市从2260点跌到998点,然后到2007年10月一年多的时间,上证指数翻了6倍多。目前大盘已经连续下跌了将近4年,符合历史规律,点数也和2001年时的大盘点数相同,原因在于新增上市的企业需要不停吸收融资,会分散市场上的资金,但是现在各个公司的估值已经重回2001年、2008年的历史低点,一旦新股上市趋缓,目前的点位很可能会重现惊人的翻番行情。历史上5年一牛市,不妨拭目以待。

股票为什么这样?记得3年前就已经超过这个点了。

6. 好多年前股票大跌是哪一年?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7.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从1992年到2015年中国股市经历了8次熊市,其中第二次也就是1993年的这一轮熊市跌幅最大。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

扩展资料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5·19"行情过后,市场最关注的就是股权分置的问题。投资者普遍认为这是利空因素,解决股权分置也成为股市下跌的理由,股指也从2245点一路下跌到998点。经过这轮历史上最长时间的大调整,A股市场的市盈率降至合理水平,新一轮行情也在悄然酝酿当中。
第七次大熊市:2007年10月16日至2008年10月28日
全国制造业和地产等支柱产业泡沫显现,危机四伏,在投资者普遍对行情盲目乐观之际,股指则开始一路下跌。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指数随之一泻千里,仅一年时间,股指便从6124点狂跌至1664点。从此,进入几个月的震荡调整之中。很多制造业的老板,发现搞制造业赚不到钱了,所以投身于股市。
参考资料:腾讯财经-中国股市七次熊市

历史上股票跌得最惨的是哪一年啊

8. 看来网上一句话党的股市就要下跌

A股屡现暴涨暴跌 透视三大深层原因

经过前期实现翻番的暴涨后,上证综指最近迅速调头持续暴跌。截至昨日,仅十个交易日,沪指最大跌幅近600点,三千点关口被轻松洞穿,并且下跌速率仍没有收敛的迹象,A股惯有的“暴涨暴跌”特征再次凸显。 

回顾历史,无论是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上证综指从2245.44点一路下跌至998.23点,跌幅达到55.54%,四年大熊市不堪回首,还是2005年6月到2007年10月,上证指数从千点起步,一路飙升,创造了6124.06点的历史性辉煌,两年间暴涨513.49%,当数世界第一涨幅!更富有戏剧性的是,从2007年10月到2008年10月,短短一年时间,上证综指从6124.06点再次回归至1664.93点,以暴跌72.81%的幅度,完成了“六千一”到“一千六”的轮回,堪称全球第一跌幅!这种“跌过头”对“涨过头”的非理性对称,赋予了中国式A股运行的典型特征。 

由此,人们不禁要问:为何A股无法展现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与中国经济一起持续增长?为何中国股市涨起来雄风无限,跌起来也一泻千里,甚至多次被打回原形? 

单边交易暴露机制不健全 

综观A股的“暴涨”或“暴跌”,实际上是单边式一步到位的涨或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来自“做空机制”的缺乏。 

众所周知,一个只有单边做多的市场,除了一味做多外,没有与之匹配的涨跌稳定机制,这样势必会带来物极必反的后果。股市上涨时大家都可以赚钱,形成巨大的财富效应和不断的跟风效应,导致股市出现长期持续上涨而无法抑制,当股市涨无可涨,或是涨过头后,又容易形成疯狂的“杀跌”,直到跌出足够的上涨空间,才有可能形成新一轮的反弹或反转。这种频繁暴涨暴跌,尤其是“打回原形”之后的反弹或反转,将更具有一步到位涨或一步到位跌的力量,股指的大起大落,就会成为市场的不二选择。 

如果说证券市场的核心功能就是价值发现或准确定价,那么做空机制的推出,对证券市场本身的意义就是让这个市场的“生命”能够畅通的“呼吸”,有“呼吸”才能有生命力,才能有活力,才能追寻证券市场的价值和意义。 

不成熟理念导致非理性涨跌 

中登公司发布的统计年报显示,截至去年末,各类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已上市A股流通市值占比为54.62%,这也是有统计以来机构投资者持有量首次超过五成。然而,在机构投资者主导下,A股重陷暴涨暴跌的怪圈,充分暴露出市场投资理念的稚嫩或不成熟。 

不要说6124点到1664点的大熊市,就对最近盘面的观察来说,无论是上证50指数,还是上证180指数,乃至沪深300指数,十个交易日禁收出9根大小不等的阴线,恶劣的技术形态更甚两市大盘。进一步盘中个股表现,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交通银行(601328)、中国人寿(601628)、宝钢股份(600019)、武钢股份(600005)、马钢股份(600808)、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神华(601088)、中国中铁(601390)、国电电力(600795)等机构重仓的权重股无不是阴雨绵绵,哀鸿遍野。由此不难发现:机构投资买卖存在相当严重的短线思维,涨时追涨,跌时杀跌的现象突出。这与管理层对机构稳定大市的要求相距甚远。 

另外,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大小非作为后股改时期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持股意愿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市场的投资信心。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披露的数据显示,6月底累计解禁的“大小非”数量已经占到了累计产生的“大小非”数量的47.5%。可见,随着股指的上升,意味着限售股(特别是小非)的解禁意愿越来越大,势必给市场带来资金面和信心面的双重压力。 

政策依赖症强化股指暴涨暴跌 

从过去十几年的市场演绎看,投资者对政策的过分依赖,强化了股指的暴涨暴跌。特别是,每当牛市“涨过头”时,只要政府不干预,投资者就会错觉“市场还没到顶”;相反,每当熊市“跌过头”时,只要政府不表态,投资者就会错觉“市场还没跌到底”。 

当然,政策依赖症也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中国股市处在政策法规及执行不完善的阶段,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出台,而老的政策法规又在不断调整之中,每一项新政策法规出台和执行难免会使市场产生阶段性的波动。 

总之,影响市场涨跌的因素非常复杂,除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引起的资产溢价等诸多外部因素外,市场制度不健全因素是本轮股市先暴涨而后又暴跌的主要的内在原因。因此,深入分析A股市场本轮暴涨暴跌的内在性原因,对A股市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