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2024-04-29

1.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八股取士的意思是: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取士”,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扩展资料1.八股文取士,虽主要考《五经》、《四书》,以至专重《四书》,但却不采用要求考生死记硬背之法,而是规定必须撰写文章,阐述经义,以“代圣贤立言”。
2.八股取士种做法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强调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容易产生死记硬背之弊,而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发挥,又容易陷入“妄作主张”的境地。
3.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2.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3. 什么叫“八股取士”?

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废除。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破题,开首用二句设破题意。承题,用三四句或五六句承接破题的意义加以说明。起讲,用数句或十数作为议论的开始,只写题大意,宜虚不宜实。入手一二句或三四句,为起讲后入手之处。以下起股至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中心。这四股中,每股又都必须有两股排比对偶的语句,一般是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一浅一深,亦有联属者,共合八股,故名八股文。全篇总字数, 顺治时定为550字,康熙时增为650字,最后改作700字。八股文的试题出自四书,应试者必须按四书五经的代圣贤立言,依格式填写,因而具很大的局限性,弊病尤大。然而明清取士,却以科举为重,而科举又以八股文为主,于是教育重心当然就完全放在如何教八股文与如何做八股文上了,严重束缚了学子的思想与才华。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有真才实学的

什么叫“八股取士”?

4. 什么是八股取士?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所采用的一种专门文体.又叫制艺、制义、时艺、时文(相对于古文而言)、八比文等.它要求文章必须有四段对偶排比的文字,总共包括八股,所以称八股文.“股”或“比”,都是对偶的意思.
  八股文滥觞于北宋.王安石变法,认为唐代以诗赋取士,浮华不切实用,于是并多科为进士一科,一律改试经义,文体并无规格,不一定要求对仗排偶.但有的考生不自觉地运用排比笔法,写成与八股文类似的文章.元代科举考试,基本沿袭宋代.明代洪武元年(1368),诏开科举,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要求.成化年间,经王鏊、谢迁、章懋等人提倡,八股文更为兴盛,并逐渐形成比较严格的程式.此后,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戊戌变法后,才随着科举考试的停止而废除.
  八股文的基本特点,大致为以下几方面:1.题目一律用《五经》、《四书》中的原文.2.内容必须以程朱学派的注释为准.3.体裁结构有一套固定的格式.全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大结等部分组成.
  八股文的字数也有限定.明初制度:乡试、会试,用《五经》义一道,500字.《四书》义一道,300字.清康熙时要求550字,乾隆以后一律以700字为准.书写亦有格式.
  明清两代,八股文是几乎所有官私学校的必修课.从童试到乡试、会试都要用它.不会写八股文,就无法通过科举考试,就难以做官.而八股文的惟一用途,即在于应付科举,此外毫无实用价值.明清时期许多有识之士,均对八股文深恶痛绝.它最后终于被废弃,应该说是历史的必然.
  菜鸟一只 [举人] 
  2006-03-22 11:02:27 [检举] 
  八股文 从秦始皇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后,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想方设法加强这种制度.到了明朝,统治者已经不满足于统治经济、政治、军事、连人们的思想也要加以严格控制.八股文就产生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之下,并为后来的清朝所沿用.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文章格式,是一种非常严格的注重格式的文体.每篇文章的格式非常标准,分为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等组成部分.在起股、中股、后股、束股4个部分,各有两股互相对应的文字,共有八股,所以称八股文.八股也称八比,比是对偶的意思.在这8个部分中,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都要相对成文,字体也有明确规定.对于文章的内容,八股文要求立言必须用古人的语气,题目主要从四书里出,议论的内容也必须根据宋代理学家朱熹写的《四书章句集注》,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字数也有限制.这种文体极大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采用八股文考试后,学校教育的重心就是教学生读八股、写八股,史学、算学、天文学等科根本无人问津.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曾说,八股的害处等于秦始皇焚书,而它对人才的摧残比坑儒还要严重.

5.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八股取士的意思是:明代成化年间,科举考试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取士”,亦称“时文”、“制义”或“制艺”。以后便承袭下来,格式愈益严格,文章越发空虚,直至清末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变法时才废除,光绪三十一年科举制被废除。
所谓八股文,每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出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落下十个部分组成。

扩展资料1.八股文取士,虽主要考《五经》、《四书》,以至专重《四书》,但却不采用要求考生死记硬背之法,而是规定必须撰写文章,阐述经义,以“代圣贤立言”。
2.八股取士种做法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强调对儒家经典的记诵,容易产生死记硬背之弊,而强调对儒家经典的理解发挥,又容易陷入“妄作主张”的境地。
3.八股取士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八股取士
 

八股取士是什么意思

6. 八股取士是什么?

八股取士 明清朝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 
  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明朝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
  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
  明朝的科举考试分三级进行.省级考试叫乡试,及格者称为举人;举人到京参加会试,合格者称 
  为贡士;贡士再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考中者称为进士.进士的前三名分别称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中举的知识分子,都能享受一些特权,可以免除差役和税粮,进士都有官做.但是,这些人很多是没

7. 八股取士有什么影响


八股取士有什么影响

8. 八股取士。

八股文(英译:Stereotyped Writing;Eight-Legged Essay),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
八股文就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八股文的主要文义在于诠释经书的义理,并要求据题立论,所以很少有作者自由阐发的空间,而它的重要体裁特征便是对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