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在讲武堂前经历

2024-05-16

1. 朱德在讲武堂前经历

  朱德在讲武堂前经历:
  1886年
  12月1日,出生在四川省仪陇县马鞍场一个佃农家庭。
  1892年
  入药铺垭私塾读书,取名代珍。后改读于地主丁家私塾。
  1896年
  迁居大湾后入席家碥私塾,取字玉阶。
  1905年
  参加县试、府试,改名朱建德。秋,清政府诏令自丙午(1906)年停止科举考试。
  1906年
  先后进入南充县高等小学堂、顺庆府(今南充市)中学堂学习。次年考入四川省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
  1908年
  毕业后到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体育教习。
  1909年
  到昆明,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改名朱德。冬,加入同盟会。次年夏,因学习成绩优秀,被选送特别班。

朱德在讲武堂前经历

2. 朱德和谁一起去考讲武堂

1909年春,朱德23岁,他离开家乡,步行到成都找到了秦昆。二人乘船南下至宜宾,再一起登山步行向云南进发,历时70余天到达昆明。
  不久,秦昆和朱德投考讲武堂,两人成绩都超过录取分数线,而秦昆被录取,朱却榜上无名。究其原因,秦昆报名时填了假籍贯,用云南某地主家庭的身份报名,而用仪陇县籍贯报名。讲武堂创办之初,录取学员以云南籍为主,所以朱德未被录取。

3. 朱德起义之后讲武堂还有没?

朱德起义之后,讲武堂已经停办了!
中国清代末期、民国初期培养陆军军官教育机构。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政府编练新军,在全国广设军事学堂。1906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天津韩家墅创立北洋陆军讲武堂,学员定额180名,为现代兵者研究武学之所。后各地督抚经奏准,陆续建立了南洋(设于南京)、江西、云南、东三省、湖南、广东等陆军讲武堂。1911年辛亥革命后继续保留,1928年停办。
朱德两次报考讲武堂终被录取
 李根源的出名是从主持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而朱德的军事生涯是从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的。
  李根源和朱德的交往,长达半个多世纪,他们是师生关系、朋友关系、同志关系。在中国20世纪前半叶,他们共同推翻满清,打倒帝制、抗击倭寇、建立新中国,结下了终身的情谊,让后人敬佩。
  朱德首次考讲武堂因籍贯落榜
  李根源和朱德的关系是从1909年朱德进陆军讲武堂开始的。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其父给他取名“代珍”,四川仪陇人,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他早年离开家乡求学,随后又考入四川高等学堂附设体育学堂,毕业后回到仪陇任体育教师。不久后他就感到教育救国之路不通。此时,他在成都的学友秦昆给他来信,劝他投笔从戎,到昆明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
  1909年春,朱德23岁,他离开家乡,步行到成都找到了秦昆。二人乘船南下至宜宾,再一起登山步行向云南进发,历时70余天到达昆明。
  不久,秦昆和朱德投考讲武堂,两人成绩都超过录取分数线,而秦昆被录取,朱德却榜上无名。究其原因,秦昆报名时填了假籍贯,用云南某地主家庭的身份报名,而朱德用仪陇县籍贯报名。讲武堂创办之初,录取学员以云南籍为主,所以朱德未被录取。
  这时,朱德经费已用完,只好去当兵,并做些苦工维持生计。由于朱德在士兵中文化较高,在兵营中被选为司书生(相当于文书)。不久后,讲武堂第二次招生,朱德又报名参考,报名时他用的姓名是“朱玉阶”,籍贯是“云南临安府蒙自县”。由于成绩好,又是“云南籍”,自然被录取了。
  朱德曾顶撞教官顾品珍
  入学后,朱德一口四川话让假填籍贯之事很快暴露。关于此事,学校当局发生争执,有的说应严格执行学校规定,开除学籍;有的认为朱德不远千里而来,一心想学军事,主张变通处理。主持讲武堂校务的李根源也为朱德的精神所动,最后表示:“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不要为了这个问题,把一个跋涉千里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门外。”
  对此,朱德非常感动,他非常感激当时讲武堂的一把手李根源把他留下来。多年后,朱德回忆说:“我一心一意投入到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
  朱德军在讲武堂期间参加了同盟会以及同盟会领导的革命斗争,这又成为他参加革命的起点。讲武堂是朱德军事生涯和革命生涯中的关键一步。
  讲武堂的纪律非常严格,按时作息是不能违规的。1938年,朱德回忆,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他所在的学生队队长教官是顾品珍。部分教官和教师不时有随意打骂学员的情况,朱德曾对这种情况提出批评,为此引起了顾品珍的不满。一次,朱德外出有事回校晚了,点名时未到,顾品珍以此严厉训斥朱德,还不准解释,朱德便和他顶撞起来。
  盛怒之下,顾找到李根源,要求开除朱德。李根源听了顾品珍的申述后,心平气和地说:“我们办讲武堂的目的你很清楚,我们不需要培养唯唯喏喏、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像朱德这样朝气蓬勃、跅弛不羁之才。”顾听了李根源的劝说,怒气平息下来,也改变了对朱德的态度。朱德在随后十多年的滇军军旅中,与顾品珍保持了很好的关系。

朱德起义之后讲武堂还有没?

4. 1911年朱德讲武堂毕业后参与组织了哪些起义斗争?

1911年在讲武堂毕业后,被派到云南新编陆军当副目(副班长)、司务长。在此期间,秘密向士兵宣传同盟会的纲领和同盟会在各地组织起义反对清王朝的情况。同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时任队官(连长),参加攻打总督衙门的战斗。

5. 朱德与云南陆军讲武堂

   在云南近代上,有两所一文一武的学校非常有名,一文是西南联合大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一武是云南陆军讲武堂,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军事家、革命家,两者都在中国近代上,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享有盛誉。
     云南陆军讲武堂是适应清末军制改革,建立新式陆军,需要大批新武军官而创办的。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于1909年9月,讲武堂最初的总办(校长)为云南兵备处总办高尔登兼,云南留日士官学校毕业生、同盟会员李根源为监督,不久高尔登辞去 *** ,李根源继任总办,主持校务。加上大批留日回国学生、同盟会员被聘为讲武堂教官,从而使当时的革命派掌握了讲武堂的大权。这样,清末的云南陆军讲武堂不仅规模较大,课程较完善,教育质量较高,而且充满着革命的气氛。正如朱德回忆说,“谁人都知道,云南是辛亥起义后首先响应的省份之一,但大家还不知道,那里有一批人不声不响,埋头培养革命力量的艰苦工作。”(《辛亥回忆》,《解放日报》1942年10月10日)   1909年,朱德离开四川仪陇家乡,与其好友秦昆,经过70多天的长途跋涉,来到云南省城昆明,目的就是要投考云南陆军讲武堂,以寻找救国的道路。第一次入学考试,两人成绩都比较好,达到了录取要求。然而出乎意料之外的是,秦昆被录取了,朱德却榜上无名。究其原因,秦昆填的是云南籍,朱德填的是四川籍,所以一个录取,一个未录取。因为云南陆军讲武堂创办之初,当局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培养为当局所需要的军事人才,另一个是为对付英法对云南的侵略。为了后一个目的,开始时对云南省外的考生,讲武堂暂不考虑录取。
     又过两三周,讲武堂第二次补行招生,朱德接受了教训,遂假填籍贯为“云南临安府蒙自县”,姓名也用的是朱玉阶。由于成绩考得好,又是“云南籍”考生,自然顺利过了关录取了。
     但是,入学以后却遇到了很大的麻烦,假填籍贯的问题很快地就暴露了。按当时的规定,是要开除学籍的。由于朱德成绩优秀,精神可佳,于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讲武堂领导发生了争执。有的说,应当严格执行现有的规定,主张开除学籍,否则以后讲武堂很难管理。有的则为朱德的精神所感动,主张便通处理,不必开除学籍。主持校务的李根源最后表示:“籍贯错了改回来就可以了,不要为这样一个问题把一个不辞千里跋涉来投考讲武堂的有志青年拒于校门之外。” 朱德这才留了下来。
      朱德对于能够录取入云南陆军讲武堂,非常感动。据朱德的女儿朱敏回忆,朱德曾激动地说:“这是我寻找多年的地方!”又说: “我一心一意投入讲武堂的工作和生活,从来没有这样拼命干过。我知道我终于踏上了可以拯救中国于水火的道路。”(朱敏:《我的父亲朱德》第53页,辽宁出版社1996年版)云南陆军讲武堂是朱德军事生涯的起点;朱德在讲武堂学习期间又参加了中国同盟会,这又是他参加民主革命的起点。朱德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显赫的军事生涯和革命生涯。 
   
     在讲武堂学习期间,李根源还曾在朱德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再次为朱德解危。朱德所在的学生队队官是教官顾品珍。那时,部分教官存在随意打骂学员的情况,朱德曾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批评,引起顾品珍的不满。一次,顾品珍找到朱德一点过失,遂把不满情绪发泄了出来。因为朱德放假外出,因事回校晚了几分钟,点名时未到。顾品珍在朱德到后进行了严厉的训斥,还不准他解释。朱德和顾品珍顶撞了起来。顾在盛怒之下,找到李根源,要求开除朱德的学籍。李根源在听了顾品珍的申述后,心平气和地对顾说:“我们创办讲武堂的目的,便是一清二楚的。我们不需要培养唯唯诺诺、循规蹈矩的学生,而是要培养像朱德这样朝气蓬勃,驰不羁之才。”顾听了李根源的劝告,恍然大悟,怒气逐渐平息下来。从此,顾品珍改变了对朱德的态度,朱德在随后10多年的滇军军旅生涯中,与顾品珍保持了较好的关系,而且成为顾品珍一直信赖的部属。
     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李根源与朱德建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难忘的终生师生情谊。也是从云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朱德迈出了自己辉煌一生的重要一步。 
  
   

朱德与云南陆军讲武堂

6. 朱德在什么地方会过师

主要是红军时期参加领导的四次会师:
一是1928年的井冈山朱毛会师。
二是长征路上领导的三次会师:四川懋功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四川甘孜红二、四方面军;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