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为什么不出动画了

2024-05-14

1.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为什么不出动画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至今仍在继续运作,至今仍在制作动画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是中国规模最大,同时也是最老牌的美术电影工厂,年均产出约为10-15部动画片。由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属于国家企业,因此其作品一般比较中规中矩,缺乏一定的开放性。主要消费人群面向0-12岁少年儿童。

著名动画
《大闹天宫》
影片上集于1961年12月摄制完成,下集于1964年9月摄制完成。问世后,受到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扬。
英国《电影与摄影》杂志发表文章称赞该片是“1978年在伦敦电影节上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电影”;芬兰报界评论:“动画技术在国际动画界是第一流的,它把动画技术最杰出的特点和传统的东方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
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放映一个月,观众近10万人次。法国《人道报》指出:“万籁鸣导演的《大闹天宫》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简直就象一组美妙的画面交响乐。”
《世界报》评论:“《大闹天宫》不但是有一般美国迪斯尼作品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又是迪斯尼式艺术所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为什么不出动画了

2. 为什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不复曾经的辉煌?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真正没落原因,就是在九十年代历经市场经济的强大冲击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品了一些质量低下的动画,久而久之,很难再制作出优秀的动画影片。
这样的经历一直延续到2000年后,几乎看不到该厂做的优秀作品,从此以后,该厂才真正走上了没落,无声无息的消沉下去了。
该厂如今动画的质量开始走下坡路了,在近20年的时间里,很难再制作出像当年经典的美术动画影片来。令人对此遗憾不已。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成立于1957年4月,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是中国历史悠久、片库量丰富、知识产权众多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
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500多部,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宝莲灯》等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获得了400多项国内外大奖,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

3. 呜呜呜不知为何上海美术制片厂消失曾经堪比迪斯尼的上海美术制片厂复活了吗快点复活吧?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没有消失啊,今年还说要出《我为歌狂2》。

另外上美从来没有到达过迪斯尼的高度。
你光看上海的迪斯尼乐园你让上美造一座试试。

呜呜呜不知为何上海美术制片厂消失曾经堪比迪斯尼的上海美术制片厂复活了吗快点复活吧?

4.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的状况如何?

我感觉九十年代是传统电影制片厂最艰难的岁月,美术电影的不景气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而那个时代美术电影和其它电影相比情况则更糟。
首先正如电影制片厂这个名称所暗示的,他们当时的经营方式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国家拨款模式过渡到市场化的投资——电影——周边的资金循环。除了极少数比如《大决战》那种面子工程之外,大部分自谋出路的电影人都面临揭不开锅的境地。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九十年代以后的《魔方大厦》和80年代后半的《邋遢大王奇遇记》,相比之下《魔方大厦》大片大片的空白背景让人觉得就是个半成品。


其次无可否认的是,动画片在国内传统上并不被认为是为成人设计的形式,我认为这与九十年代主流人群(大体上六零后)童年的特征有关:他们的童年最重要的生活、娱乐、工作是什么?斗争,斗争,斗争。以斗争为业的人,哪里有兴趣欣赏动画片这种与“现实生活脱节”的艺术形式。

尤其是九十年代思潮的主流是“伤痕”,是怀念文革前后的所谓光辉岁月。所以人们宁可给《红高粱》大把投钱,也不愿给《大闹天宫》留点残羹剩饭。基于同样的理由,美术片作为电影形式的灵魂部分,即剧本,实际上在九十年代中以后就已经断档。


第三,个人观点,我认为九十年代开始“一切为了孩子”在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不能触碰的道德禁地。这个变化的产生和发展本身已经可以复杂到可以写本书,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我的看法是九十年代是很多传统道德(包括建国前和建国后)急速萎缩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主流人群将很多本该由他们承担的道德标准强加到孩子身上。从某种角度上说,我认为这是一种群体性的心理补偿作用。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九十年代以来国内对儿童向影视作品的审查和条条框框一直呈现加强的趋势,至今未有逆转。



在这个框架下,战斗和死亡被禁止了(《黑猫警长》1985、《邋遢大王奇遇记》1987)、欺骗和背叛消失了(《葫芦兄弟》1986),甚至稍尖锐点的想象最终都不被允许(《魔方大厦》1994)。当整个世界被圈养在一个温室里的花园里时,这个世界离死亡就不远了。九十年代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变化,基本上也就是这个规律一个现实的证明而已。

5.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我感觉有多少80后,90后,曾坐在电视前苦苦的等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行字的出现,这个代表了中国、甚至亚洲动画希望的一行字,在今天成为了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巅峰。
而提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巅峰之作,相信《大闹天宫》绝对是很多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作品。这部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动画电影,凭借出色的美术风格和跃然于纸上的齐天大圣,满足了几乎全世界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所有想象。


影片《大闹天宫》,分为上下两集,由万籁鸣和唐澄联合指导,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61年-1964年推出的动画长片。作为中国动画的总统山作品,它的两位主创人员,是当时中国动画界大名鼎鼎的人物万籁鸣和张光宇。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品牌故事视频版
1920年,上海闸北路的某条弄堂,总是彻夜灯火通明。这里,就是万氏四兄弟进行卡通试验的基地。
1941年,万氏四兄弟制作了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兄弟中为首的,就是万籁鸣。他原名万嘉综,是中国剪纸艺术第一人,动画电影创始人,被称为中国动画之父。
1988年时,日本一位动画大师曾来到中国拜访古稀之年的万籁鸣先生,他说自己深受《铁扇公主》的影响,对先生的中国动画慕名已久。后来,他回到日本,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我的孙悟空》,也完成了作为后辈与万籁鸣先生的告别。这个人,就是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作者。


1954年,在香港生活了几年的万籁鸣回到上海,正式担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而他将《西游记》制作成动画片的梦想,也从此开始得以排上日程。
最终,他们用手中的一支笔和整整两年时间,绘制了《大闹天宫》的原画。

在视听语言上,万籁鸣把电影镜头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比如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第一次见到玉皇大帝时,采用了仰拍镜头,让观众感受到玉皇大帝的威严。
但是在电影最后,悟空捣毁天庭,玉皇大帝在齐天大圣的面前,显得无比渺小。一前一后的对比,形成强烈的反差。
除了剧本,当时,家喻户晓的孙悟空形象该如何设计,也令人感到棘手。在中国现代艺术奠基人、中国装饰艺术之父张光宇的第一稿中,沿用了《西游漫记》中的人物形象,但是这种戏剧舞台上丑角扮猴子的感觉,让他们马上做出了改变。


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张光宇只画了三个版本的孙悟空,然后放下大师的身份,表示万籁鸣可以根据需要,做出修改。最后,美猴王的形象经严定宪指导定稿,而他参与过《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的制作,被称为美猴王之父。
最终,《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身穿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下,配一双黑靴。
看到定稿形象后,万籁鸣用“神采奕奕、勇猛矫健”表达了激动之情。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场人员以及特邀美术设计张光宇先生的通力协作下,1964年,《大闹天宫》全本首映,因政策原因,于1978年全本公映,为美影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6.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怎么样了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在挺好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上美影或美影),成立于1957年4月,前身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是中国历史悠久、片库量丰富、知识产权众多的美术电影制片基地。
建厂后共摄制美术片500多部,创作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假如我是武松》《黑猫警长》《小蝌蚪找妈妈》《葫芦兄弟》《草原英雄小姐妹》《曹冲称象》《宝莲灯》等伴随了几代中国人成长的经典作品。
并在2022年出品了大型电影《我们的冬奥》。获得了400多项国内外大奖,以动画“中国学派”享誉国际。

中国美术电影始于二十年代初,万氏兄弟在上海拍摄了中国最早一批动画片。1949年专门摄制美术片的机构--美术片组在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成立,漫画家特伟和画家靳夕为主要领导人。
1950年,美术片组主要成员:特伟、靳夕、段孝萱、矫野松、刘凤展、何玉门、尚世顺、王树忱、何郁文、关枫、王玉兰、梁力克、游涌、金进、安平等二十余名人员南迁上海,成为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一部分。

随着人员的不断扩大,1957年建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任厂长。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钱家骏、虞哲光、章超群、雷雨、金近、马国良、包蕾、吴应炬等一批著名艺术家、文学家先后参与这一工作。从此,美术电影就以上海为基地,迅速繁荣发展。
五十年代前期是上美影的成长阶段。1953年拍摄了第一部彩色木偶片《小小英雄》,1954年完成的木偶片《小梅的梦》,是首次采用真人和木偶合成的技术,1955年拍摄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也获得成功。从此,美术片进入了彩色片时期。

7. 为什么90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水准大不如前?

我的童年岁月里,大多动画片在主题曲后都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字体浮现在眼前,那时最爱看的就是《阿凡提》和《大闹天宫》。
以前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还有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为什么现在很多年后销声匿迹了呢?
因为高层对电影的计件酬费高,成本高,制作没法完成。以前上海美术厂的老艺术家基本都不在人世了,接替的人都急功近利,一心向钱看齐,再也拍不出当年的风采。想当年日本的动画工作室都是学习借鉴中国动画的制作。

而现在中国动画却不如日本,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当年老艺术家们对电影幕后色彩的处理都是制作的很经典到位,而现在运营制度改变了方针,以前的老艺术家只管动画不管运营,无论是亏损还是盈利都是国家管理,那时候制作出来的电影都很精美。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改制,自此后自负盈亏,然后就一年不如一年,即使一年也短短出几部动画,换谁都会吃不消。老艺术家们不是辞职就是转行,换的制片人又是不如从前,就没有好电影了。

我印象中从《宝莲灯》后中国再无经典动画片,比较可惜。朝钱看的艺术就不是艺术了,中国动画的本身是艺术,不是用钱能够衡量的。
悲哀的是中国人对本土文化的认知深度发掘和扩展没有日本民族做得好,所以到现在中国的艺术失传许久,显而易见。

为什么90年代开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制作水准大不如前?

8. 如何评价“上海美影厂”?中国动漫的崛起能靠它吗?

我觉得“上海美影厂”是不错的,中国动漫的崛起可以靠它。2017年4月13日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60周年。 事实上,如果不是最近在上海举办的美国电影节60周年庆祝活动“六十年不要忘记你的首创精神,一个孩子的前进和未来”,也许更多的人会忘记这样一个难忘的日子!
你知道,从4月13日到现在的近两个月里,主要媒体几乎没有看到像样的报道或纪念活动,更不用说对其60年历史的系统梳理和艺术研究了,这些本应该早些进行。 人们真的会完全忘记上海美影厂吗? 在中国动画产业近年来最热的发展时期,上海美影厂几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这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偶尔会有动画电影,但还是无法摆脱“吃老本”的尴尬!
事实上,作为新中国最大、最古老的上海美术电影厂,它拥有太多辉煌的时刻,也创造了中国动画史上无数的第一:第一个纸夹、第一部水墨动画、第一张折叠纸、第一部彩色动画故事片、第一部彩色宽屏动画故事片...现在回想起来,这似乎是一个神话。
走过了一甲子,上海美影厂已经制作了600多部动画作品,在动画行业赢得了“中国学校”的美誉。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影视市场竞争,几代中国动画师始终在不忘自己的首创精神,发扬过去,开拓未来。 从繁荣到衰落,梅英厂历经60年风雨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中国最大的美术电影制片厂,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动画制片厂之一。原名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部,1949年成立艺术电影集团,次年迁至上海,隶属上海电影制片厂。所以我觉得“上海美影厂”是不错的,中国动漫的崛起可以靠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