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2024-05-13

1. 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1.加快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是农产品流通体系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决定着流通的质量。因此,首先迫切需要加快农村道路建设,尽快形成连接居民点、生产地和市场的道路网络;其次,应特别加强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冷藏、保鲜、运销设施建设,尽量减少鲜活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中的腐烂和损耗;其三,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设,特别是加快名优特农产品主产区批发市场建设,在产地建设批发市场,可以降低农民的信息搜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最后,完善农产品检验检测设施建设,确保农产品流通质量与食品安全。2.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市场主体(1)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有效衔接的制度安排,而我国农户组织化程度低,不利于发展现代农产品流通。为此,首先要加快传统供销合作社的市场化改造,充分发挥其在长期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才、设备与遍布全国范围的销售网络优势,提高经营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的农产品流通。其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4.6万个,入社农户达3000万户,约占全国农户总数的12%。与美国、德国等几乎全部农民都参加了合作社相比,我国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仍然很低。因此,要大力培育并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使农产品能够批量销售以实现规模效益。(2)加快培育、壮大农产品经纪人队伍。农产品经纪人一手连着市场,一手连着农民,在搞活流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但目前就整体而言,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整体规模仍然偏小,实力较弱,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成长壮大。例如,应举办农产品经纪人培训班,加强法制纪律教育,加强商品流通理论、市场营销等知识的培训,提高经纪人的经营素质与开拓市场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农民经纪人走联合之路,提高其组织化程度。(3)发展壮大贸工农一体化组织。贸工农一体化组织一般由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联合而成,实行一体化经营。通过联合,不仅能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可靠的原料来源,而且能保证农民所生产的农产品有稳定的销路,可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政府应通过采取信贷支持、财政税收支持等政策措施,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发展。3.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工程建设,加快建立具有权威性、快速、准确、高效的农副产品信息网络,建立健全信息收集发布制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每天向社会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价格信息等:其次,建立信息中介组织,从事农副产品短期、中期、长期市场信息分析预测工作,适时向农民发布准确、实用的信息,以便指导生产,促进流通;再次,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等现代交易方式,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网上销售,积极推动种植养殖大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利用网络,将自己生产的农副产品供应信息上网发布,寻求消费者或经销商联系销售签约,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节约流通成本,探索信用交易、委托交易、电话交易等农产品流通新方式,逐步推动农产品市场由以即期交易为主向以远期交易为主转变,以降低交易成本。4.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就是要不断培育和发展包括初级形态的农贸市场、较高级形态的批发市场、高级形态的期货市场等在内的“三位一体”、相互配套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形成以初级农贸市场为基础、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期货市场为方向的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市场网络。(1)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在农产品市场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当前要加快实施县乡农贸市场的标准化建设与改造,完善交易设施,改善交易环境。(2)建设功能齐全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的主要集散地,是形成和引导市场价格的中心,必须将之作为市场体系建设的重点。因此,一要根据农业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化布局,建立并不断完善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注重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和辐射力;二要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水平,稳妥推进市场的企业化经营与集团化发展;三要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国际竞争力,依托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把更多名优特农副产品推向国际市场。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始建于1984年,现占地面积600亩,累计投资总额2亿元,年交易蔬菜15亿公斤,成交额28亿元。该市场设施完善,配套机构健全,辐射范围广,带动能力强,其信息系统与全国二十多个城市联网,常年上市蔬菜有120多个品种,辐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韩、俄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3)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期货交易具有价格发现和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两大功能。近年来,我国大豆、小麦、绿豆、玉米、棉花等农产品期货品种较好地发挥了经济功能,今后应逐步推出新的交易品种,同时充分发挥期货市场在引导生产、规避风险方面的积极作用。5.加快发展“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农超对接”是指农户和商家签订意向性协议书,由农户向超市直接供应农产品的流通方式。“农超对接”的优势在于,将鲜活、优质的农产品由田间直接供应超市,农产品借助超市遍布各地的经营网点和发达的配送体系,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这种流通方式构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销一体化链条,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最大限度地保持农产品的新鲜度,实现商家、农民、消费者共赢。在我国,随着大型连锁超市与产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经具备了发展“农超对接”流通方式的基本条件。6.加强和完善对农产品流通的宏观调控发展农产品流通,离不开政府的公共服务与宏观调控。政府为农产品流通提供的公共服务和宏观调控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法制建设。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健全农产品流通方面的法律法规,调整规范流通环节各主体的经济行为。政府应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对农产品流通系统的监管,为发展农产品流通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以达到促进农产品流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目的。二是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三是建立并完善对农产品流通的调控制度,特别是建立市场运行监测制度、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等,以保障农产品流通顺利运行。

农产品流通的我国发展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2. 农产品流通的行业发展现状

2015年4月3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2015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要点》特别提出要“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电子商务应用”。农村电商恰恰是“互联网+”和“新农村发展”这两个火热概念的交会点。《要点》要求,地方商务主管部门要着力完善农村、农产品电子商务应用环境,研究制定促进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规范有序发展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普及应用。数据显示,2014年以来,农村县域电子商务成为新兴热点,电子商务园区成为县市领导最常见的抓手。阿里研究院4月1日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园区发展报告(2014~2015)》显示,截至2015年3月底,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园区超过100个。

3.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流通渠道

农产品流通特点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具有较大的分散性,具有复杂的技术性。农产品流通渠道是指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衔接消费的渠道,即农产品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经过的途径。农产品流通渠道可划分为:直接、间接流通渠道;专营、兼营商业渠道和产销结合渠道;计划调节性和市场调节性流通渠道。一、农村流通渠道的特点农业生产受自然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农业生产是农民随着季节和当地的地形地貌来形成的一种生产方式,春耕秋收,什么样的地形适合种什么样的作物,都不是以农民的意志而改变的,所以农业生产受自然制约,生产的季节性,区域性明显。农产品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农产品是我们一日三餐所必须的,每天都不可缺少的维持生命特征的必需品,农产品的消费是常年的、普遍的。农产品具有易腐,易损,不耐存储的特点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都要保鲜,海产品、肉类也是具有易腐的特点,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也需要特殊的大包以免在运输途中损坏,买回家的食物,我们一般会放入冰箱,所以农产品还具有不耐存储的特点。由过去的单一化流通向多元化流通转变以前的农场流通模式是单一化的,从菜地到到菜市场 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线下模式逐步发展为线下和线上相结合,小程序社区团购,超市配送到家等,各种各样创新的、人性化设计,个性化服务的,多元化的流通模式。直销成为主要模式以前的农民是通过批发商和零售商这两层中介卖给消费者和大众的。现在农民越来越多的直接跟大型零售商和超市签售合同,也可以送到分级包装商那里进行包装再出口,或者直接销售给当地的加工企业。新兴零售方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超级大型超市和大型连锁生鲜公司的崛起,越来越的传统商店被淘汰,在改革中小零售店不断的思变,和各种线上的机构合作,比如美团,各种生鲜配送到家软件,跟社区超市合作,建立自己的客户微信群,建立自己稳定的客户群。差异包装形成特色所谓人靠衣装,产品要靠包装。在懒人经济的影响下,产品再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酒香也怕巷子深。可以说产品的包装问题是发展个性化特色农产品的一个首要解决的问题,特色的农产品也可以利用个性化的包装和广告来营销。如一个潮的,或者“时髦话” 来吸引现在年轻人的目光,从而确保自己的潮流领先地位。生产流程创造特色农产品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我们注意到同一类的家禽由于喂养方式不一样,卖出来的价格就不一样,所以实中就有很多人开始利用特色的喂养方式来饲养动物。有人用山泉水来喂养猪,先选用优良品种,然后从猪仔开始就每天使用山泉水一直持续到长大成“山泉猪”,这样的方法生产出来的猪肉在市场上每斤能卖到6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同样的方法,一户养鸡的农户将养鸡场设在山上,任鸡漫山遍野的疯跑,喂五谷杂粮,让鸡在野生的环境中长大,利用这种方式喂养出来的鸡价格也比饲料喂出来的鸡肉高很多。广大中小生产企业使用创新的方法,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从而达到增收的目的。

农产品流通的特点与流通渠道

4.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特点

1.明显的季节性(农产品消费具有常年性——需要储备和均衡上市)2.较大的分散性(生产地域性、需求普遍性)3.复杂的技术性(易腐、易损、体积大,经营风险较大)4.较强的政府干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

5. 农产品商品流通的特点

农村物流泛指农村地域上包含有三次产业在内的有关对其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等环节所涉及所有“物”空间位移的总称。它既涵盖了农村经济活动中所有物质要素的合理流动,也包括农村物流资源在地域空间、技术信息、基础设施、供需市场及产业组织等所构成的产业体系。总之,为农村生产、生活和其他经济活动提供物流支持和服务的产业组织所构成的服务体系,内含有物流要素、要素功能和物流体系结构,且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服务体系中一个基础性和关键性板块。因而,农村物流作为地域物流涵盖了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及工业品物流和城市物流在其结合部区域范围的活动,农村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区域物流的重要执行载体和 “后勤保障系统”,更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加速器。 
    一、城乡物流一体化的互动关系 
    孤立地谈农村物流的发展显然是片面的,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进程中,农村物流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将其与城市物流一并纳入物流业整体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当中。首先,需正确处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两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回答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目标及其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毫无疑问,农村物流发展的重点是围绕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协调与整合农村物流资源,实现其技术的现代化,信息综合系统化,资源要素整合化;目标是实现城乡物流一体化,即包括城乡物流互动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信息共享一体化、业务流程一体化、规划设计一体化、工农业产品流动一体化、要素职能一体化等。其次,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农村物流的同步发展和齐头并进,是“城市包围农村”,抑或是“农村包围城市”呢?显然都不是最佳对策,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的关系协调上,需实现“双管齐下、协同跟进”的战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现实状况,农村物流长期以来粗放型发展及投入不足,不仅影响城乡联动发展,而且影响物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效益。 
    因此,我们需倡导城乡物流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在物流业的调整与振兴规划实施中,如果没有农村物流,城市物流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是不完整的;反之,农村物流必须保持与城市物流的互动谋求发展,即借此以缩小城乡物流的差距,消除城乡物流协调发展的瓶颈,降低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的总体物流费用和成本,实施城乡物流互动发展,加快城乡物流一体化进程。 
    二、农村物流与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的关系 
    农村物流、农业物流、农产品物流是不同层面的概念和问题,它们既是“三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在内涵上特有的范畴。其概念和内涵依次排序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农产品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商贸物流或销售物流;农业物流有涵盖了农产品在产前、产中及产后所有的物流活动,换言之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的子集;农产品物流又是农业物流的子集。但是它们三者各自发展的重点不完全一致,农产品物流可理解为农产品的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且需要根据产品特点而建立起农产品的冷链物流系统,以提高其附加值和增值体系;农业物流是围绕农业经济活动中发生的有关农业生产资料及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物流理性空间移动,并伴随着农业产业化进中的所有物流活动;而农村物流则是囊括了农村所有经济活动所涉及的物流职能,具体说来既包括农村第一产业的农业物流,也包括农村的乡镇制造加工、建筑等行业所需要的物流活动,甚至也涵盖了农村第三产业所需的物流服务活动。三者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有利于我们透视其关系。这就是为什么“规划”只提到了农村物流,而没有直接提到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 
    科学发展农村物流,实际上涵盖了加快发展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前者是从农村经济社会的全局出发,建立农村区域经济发展的物流大系统及综合物流体系,而后两者则是考虑局部的优先发展。农村物流涉及的面更广,从长远来看农村物流的整体布局,既要避免由于各地方及其物流产业组织无序规划而导致的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应将三者置于农村经济社会整体效益最大化的背景下,实施统筹规划建设,还需考虑与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效率效益而进行协作与分工的设计,也要兼顾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在其各自领域运作特点和流程再造及升级等问题。以农村物流统领全局,农业物流和农产品物流整体要素资源须服从农村物流的整体规划,还需在物流职能上体现其服务范围的特点和要求。总之,既要做好三者的协作与分工,还要构建农村、农业和农产品物流的一体化发展整体框架,更要将农村物流与城市物流融为一体以实现无缝对接。

农产品商品流通的特点

6. 简述我国农产品流通政策的主要目标

法律分析: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法律依据:《国务院关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情况的报告》 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7.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意义

1.实现农产品的价值,为农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条件2.满足城乡人民的农产品需要3.调节产销矛盾,导向农业生产4.维持农业和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产品供需关系5.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农产品损耗

农产品流通的农产品流通的意义

8. 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发展

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11年4月20日,商务部、财务部联合印发的《关于2011 年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在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四川和陕西等省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通知明确工作的市场化运作,鼓励地方在规划、用地、用水、用电、税收、资金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对纳入试点的项目,中央财政将提供不超过项目总投资额50%的资金支持。据统计,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919、19109 元,2000-2010年间,其复合增速分别为10.1%、11.8%。《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目标为,截止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至8310元以上,“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在7%以上。农产品流通产业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活跃的产业之一。据统计,2010年中国生产的农产品商品量约为16亿吨(不计木材),较2005年增长29.6%,高出同期总产量增速12.3个百分点。而2010年中国进入流通领域的实体农产品的价值总额为2.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物流总额的1.78%;亿元以上的农产品交易市场1672个,成交总额1.61万亿元,其中以批发为主的市场有979个,成交额1.39万亿元;以零售为主的市场有693个,成交额0.22万亿元。同年,中国农贸市场数量稳定在2.5万家左右,与农产品零售相关的超市连锁总店(含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和仓储会员店)568家,门店数量4.0113万家,商品销售总额5893.96亿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