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2024-05-13

1.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这本书主要通过一些讽刺的小故事来引发读者对管理学的深入思考。
                                          
 印象最深是开篇第一个小故事
  
 美国东方航空的CEO在最后一分钟冲进一架航班。当时,头等舱已经满客了。我猜这位CEO习惯坐在某个座位上,机组人员就让已经坐在那个座位上的付费旅客把座位让给这位CEO,并请这位旅客到后面的经济舱去坐。据说由于感到羞愧,这位CEO走到经济舱(没提及他是否需要问经济舱在哪里)跟那位旅客道歉,并介绍自己是这家航空公司的CEO。那位旅客回答道:“哦,我是IBM的CEO。”
  
 看到东方航空的故事,我脑海蹦出三体的一句话“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傲慢源于目前的成功,源于所处的位置。但这不代表未来。我把书中的几个问题,通过自己的理解表达一下。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
  
 1、什么是管理者?
  
 我们大部分人并不是天生的管理者,我们需要学习,从实践中学习。管理者像什么呢?管理者就像彩排中的交响乐队的指挥家,努力指挥出优美的乐章……但乐团成员有着自己的各种困难——舞台工作人员会搬动乐谱架;忽冷忽热的场地温度会让观众不舒服,也会影响乐器的演奏效果;赞助商会毫无理由地坚持改变节目单。我们面对的是真实的问题。它们杂乱无章。像一团乱麻。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关键目标。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陪着把任务顺利完成。管理者就是音乐指挥家,为了让音乐表演正常。需要带领团队成员在台下不断的练习配合。而真正上台表演那就真的是“表演”了。而别人看的到是台上优美表演。看不到的是台下的困难。这个困难只有管理者自己知道。
  
 2、领导者与管理者有什么区别吗?
  
 领导指引目标方向,管理是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两者缺一不可。所以,我们不要理睬那些领导与管理是分离的说法,而要认识到领导与管理是一项工作的两个方面。我们难道被那种除了讲“大格局”之外什么都不管的遥控式领导害得还不够惨吗?实际上,再大的格局也要脚踏实地从小处着手,一笔一笔地去描绘。
  
 3、如何做好一个管理者?
  
 管理者需要用心去管理,那些心胸狭窄、恃强欺弱的人会挑拨人们进行争斗。
  
 1. 我们如何对待下属? 你是否有每天与下属进行过有效沟通? 如果你下属都离婚了你还不知道。那真的是做的不合格。如果可以的话,每天找不同的下属一起吃饭,是个很好的沟通方式。
  
 2. 不仅要关注变化,也要关注什么是不变的。请尽量看看所有那些没变的东西,因为不管理延续,只管理变化就会导致混乱。
  
 3. 当你不确定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先行动后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后行动。你先进行小幅度的尝试性行动,看看是否奏效,如果没效果,就换另一种方式,直到找到有效的方式,再放开手去做。也就是摸石头过河。只有先动起来才能发现问题,只是要做好成本控制。用MVP去验证想法。
  
 4. 管理不仅仅只是自上而下战略,也要关注自下而上想法。发现公司(花园)自下而上出现的战略(杂草),有些会破坏公司组织就需要拔掉,有些可能会开花结果,我们就需要培养,有些会自然消亡。所以战略是管理出来的,而不是计划的。这让我想起一些案例,微信红包并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一个程序员自己先做出来玩,再推广到整个公司。阿里的双十一也是。
  
 5. 学会授权、分权。让听见炮火的人做决策。
  
 6. 尽信数据不如无数据,数据具有滞后效应。同时数据的汇总会掩盖系统性的问题,只通过硬数据也无法观察到软数据流动而引发的新的机会。
  
 7. 对自我要诚实,看不懂的数据/现象就应该去核实。衡量那些可以衡量的,认真对待那些无法衡量的,并用心去管理这两方面的内容。
  
 8. 任何思维都要警惕变成机器思维。当你把所学当成一种机器式的思维时,很容易出现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情况。
  
 总之,这本书值得一读。4星推荐,微信读书搜书名即可阅读。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

2. 管理者必读的10个故事

   管理者需要充电、需要更多管理技巧提升自己。下面是管理者必读的10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管理心得】: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 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管理心得】: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三、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心得】: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四、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六、自在=放下 
    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管理心得】: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心胸宽广,思想开朗,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永远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
     七、挡得住诱惑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二公尺。"第一位说。"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管理心得】: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八、鱼王的儿子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于是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们为什么这么差?我从他们懂事起就传授捕鱼技术给他们,从最基本的东西教起,告诉他们怎样织网最容易捕捉到鱼,怎样划船最不会惊动鱼,怎样下网最容易请鱼入瓮。他们长大了,我又教他们怎样识潮汐,辨鱼汛。凡是我长年辛辛苦苦总结出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可他们的捕鱼技术竟然赶不上技术比我差的渔民的儿子!" 一位路人听了他的诉说后,问:"你一直手把手地教他们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得到一流的捕鱼技术,我教得很仔细很耐心。" "他们一直跟随着你吗?" "是的,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我一直让他们跟着我学。" 路人说:"这样说来,你的错误就很明显了。
    你只传授给了他们技术,却没传授给他们教训,对于才能来说,没有教训与没有经验一样,都不能使人成大器!"
     九、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管理心得】: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十、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当有人念出:熟悉的或不熟悉的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3.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亨利·明茨伯格

第一章 管理的故事
  
  
 >> 松下幸之助 松下公司创始人
  
 我的工作是只管大事和小事,而将中间层的管理授权给他人。
  
 管理与领导
  
 >> 一些最好的领导总是能身体力行地参与管理工作。
  
 >> 我们不乏高高在上的领导方式,却缺乏足够的参与式管理。
  
 选择有缺点的管理者
  
 >> 人无完人,成功的管理者都有缺点,不过他们每个人的缺点在工作上都不是什么特别严重的问题。通情达理的人们会以各种方式宽容彼此那些说得过去的缺点。
  
 网络时代的管理
  
 >> 从本质上说,管理没有变化:它是根植于艺术和手艺的实践,而不是基于分析的科学或职业。
  
  决策:与你的想法不同
  
 >> 我们是怎么做决策的?很简单。首先诊断,接下来设计(可能的解决方案),然后决定,最后执行(把选择付诸行动)。换句话说,我们是先思考后行动,我把这个叫作思考先行。
  
 >> 作为一种决策模式,我称之为视觉先行。如果你知道有多少重要的决策是这么来的,可能会大吃一惊
  
 >> 还有另外一种更明智的决策方式,我称之为行动先行。
  
 >> 不管是做大决策还是小决策,当你不确定该怎么做的时候,你可能需要先行动后思考,而不是先思考后行动。你先进行小幅度的尝试性行动,看看是否奏效,如果没效果,就换另一种方式,直到找到有效的方式,再放开手去做
  
 战略就像花园中的种子那样生长
  
 >> 战略就像花园中的种子那样生长
  
 >> 管理这个战略制定过程,就是细心地播种下战略,照看它,让它按时令生长。
  
 组织像一头牛
  
 >> 在印度要像‘牛那样走路’,即所有人都要聚集在一起走,此外他警告我们一定要小心。
  
  是自上而下的转变,还是脚踏实地工作
  
 >> 开放的文化有助于变革,而自上而下的转变是无法与之相比的。
  
 所以,与其采用自上而下的转变模式,何不采用脚踏实地的工作过程呢?
  
 >> 战略在学习中形成,而非规划而成。战略不需要完美的构思。竞争性分析有一定帮助,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群认真投入工作的人一同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意想不到的战略。21
  
 组织的种类
  
 >> 四个基本组织种类的框架
  
 >> 程序化机器
  
 >> 专业化组合。
  
 >> 比起效率,它们更看重熟练程度。
  
 >> 个人化企业
  
 >> 项目开拓者
  
 >> 每种组织都需要自己的结构和管理方式。
  
 >> 它们不只有不同的文化而已——它们本身就是不同的文化。走进不同的组织,你肯定会感受到它们的差异。
  
 为什么我们只说“高层管理者”,而从不提“基层管理者”
  
 >> 用核心管理层(central management)来代替。
  
 >> 整个组织中,我们把面向外部世界的管理者放在圆圈的最外层。他们是与顾客、产品和服务接触最密切的人。我们称他们为运营管理者(operating managers)。在他们和核心管理者之间是联结管理者(conn-ecting managers)。他们起着上传下达的作用,会把运营层最好的想法传达给组织的核心管理层
  
 >> 这些联结管理者中的佼佼者既能看清大局,又非常了解基层情况,可以在推动组织整体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受够了竖井?换成平板怎么样
  
 >> 管理培训课程的一条核心原则是绝不让不同级别的管理者混在一个班里。
  
 蜜蜂般的董事会
  
 >> 董事会的实际治理角色是在三个方面监督高层管理的活动。
  
 第一个方面是任命负责人
  
 >> 第二个方面是评估这位负责人的绩效。第三个方面是在必要时把负责人换掉
  
 >> 董事会不控制组织:它任命一个负责人来管理组织,然后适当地退出。
  
 分析师:分析您自己吧
  
 >> 不衡量,无以谈管理,这是众所周知的原则。
  
 >> 对显而易见的事物进行分析,需要非同寻常的思维
  
  “效率”还会有问题?很多
  
 >> 由于成本通常比利益更容易衡量,效率往往会只顾经济指标
  
 >> 由于经济成本通常比社会成本更容易衡量,效率可能会导致社会成本上升
  
 >> 由于经济利益通常比社会利益更容易衡量,因此效率让我们趋向经济道德(economic morality),从而导致社会道德堕落(social immorality)
  
  棘手的任务:衡量管理
  
 >> 1)管理的有效性并非来自管理者,而来自良好的匹配。
  
 >> 2)没有人在任何领域都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这也就意味着没有一个管理者可以管理任何事情
  
 >> 3)要评估管理者的绩效,我们也必须同时评估其所管理的部门的绩效。
  
 >> (4)我们同时也要评估管理者为部门绩效做出的贡献。
  
 >> 5)管理绩效必须在本部门甚至组织之外进行评估。
  
 >> 6)评估管理的有效性需要的是判断,而不是评测。
  
 管理、医学等领域的证据和体验
  
 >> 证据是外界告诉我们的,而体验是我们的感受
  
 >> 医学和管理一样,需要在证据和体验之间取得某种平衡。
  
 >> 传统的管理教育(即MBA课程)却偏离了体验,严重倾向于使用分析,即证据。
  
 国民幸福如何变成总值
  
 >> 国民幸福总值基于4个“支柱”:良好治理、可持续发展、文化保护和发展、环境保护。
  
 >> 检验一个人是不是拥有一流的智力,是看他是否能够在大脑中同时持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想法时,还依然能清晰地思考。
  
 第四章 发展的故事
  
 >> 如果人人都想的一样,那就说明没有人在思考。
  
 超越工商行政管理的管理者(“EMBA”)
  
 >> 他们学习的重点不在企业职能,而是关注管理的思维模式:
  
 ·反思——管理自己
  
 ·分析——管理组织
  
 ·练达——管理环境
  
 ·合作——管理关系
  
 ·行动——管理变化
  
 管理家族企业
  
 >> 第一代创造企业,第二代维持企业,第三代毁掉企业。
  
 >> 一个充满活力的经济是由创业者而不是守业者发展起来的;一个民主社会的巩固有赖于那些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取得成功的人,而不是生来即享有财富或权力的人
  
  谁有能力管理医院
  
 >> 管理必须作为一门手艺来实践——它植根于经验,是一种艺术,依赖于洞察力。对其而言,内心的理解比大脑的知识更重要。
  
  生产率与破坏性的生产率
  
 >> 有两种生产率,一种是生产率,另一种是破坏性的生产率。

《写给管理者的睡前故事》亨利·明茨伯格

4. 管理的故事

 有关管理的四则故事
                      有关管理的四则故事1      从襄阳进入武汉市场后,短短6年时间,就从一个地方性的银饰小店发展成了拥有4家分公司、300多家连锁店的著名品牌公司。扩张如此迅速,这在中国银饰行业可谓独此一家。那么,草根出身的熊福章到底有何管理秘诀?或许,从熊银匠发家之地——湖北襄阳的熊银匠分公司营销总监孙俊辉身上,可以看到这家公司的管理经。
    
    孙俊辉,一个年轻瘦小的弱女子,熊银匠掌门人熊福章带领大部队开辟新市场后,她驻守襄阳,担任襄阳分公司的营销总监一职。上任伊始,熊福章就对她说:以后襄阳这边的事业就交给你了,你大胆地放手去干吧!
    分公司没有总经理,孙俊辉作为营销总监,既负责销售业务,又负责员工管理。如何把销售业绩的提高和员工的日常管理统一起来呢?孙俊辉从老总熊福章对自己充分授权这一管理方式上得到启示,由此制定了一条方针:让下属遇事做主,让员工当主人。
    所谓让员工当主人,就是给予各店销售人员最大的尊重和授权,让他们成为现场的决策者,在销售过程发挥自己的才智,凭借自己的判断做出决定;而孙俊辉本人,则坐守后方负责员工的监督、考核和计划、政策的推进。在这种管理制度下,每一名基层销售员都感受到了公司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于是自然而然地将自身的最大优势发挥了出来。所以,孙俊辉手下的销售人员,个个都是公司的主人,具有享受权利和承担责任的主人翁意识。
    孙俊辉的管理理念,得到了老总熊福章的充分认可。如今,熊福章对公司全国各地中层干部也是采取这种“让员工当主人”的管理方法。那些中层管理者,都像孙俊辉手下的销售员一样,拥有独当一面的权力,在业务拓展中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灵活采取措施。所以,熊银匠能在短短几年内将连锁店开遍全国。
    熊福章放手让自己手下的每一个管理者都成为独当一面的老板,而这些管理者又把他这招活学活用,让自己手下的每一位员工都当主人。管理者把自己的身段放到最低,这看似谦卑,实则是无为而治,就像金庸《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独孤九剑,无招胜有招,这里面有着管理的大学问!
  有关管理的四则故事2      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李秉喆,小时候家境不好,为了生计,很小就得去卖报纸挣钱。
    “你一天要跟我订多少份报纸去卖?”报亭老板问这个衣衫褴褛的.男孩。“别的孩子能卖多少?”他羞涩地问。老板笑道:“这可没法说,少的卖几十份,多的能卖几百份,但拿得太多剩在手里,是要赔钱的。”李秉喆想想说:“那要100份吧!”老板有点吃惊,但还是给了他。
    第二天一早,李秉喆空着手来到报亭。老板纳闷地问:“昨天剩下的报纸呢?”“卖完了,我今天想要200份。”李秉喆答。老板很吃惊,但还是给了他。第三天一早,李秉喆又空着手来了,张口要300份。老板十分惊讶,决定跟着他,看看他是怎么卖报的。李秉喆到了车站后,没像别的孩子那样四处叫卖,而是不停地往候车乘客手中塞报纸,等一个区域的乘客发完了,这才回来收钱。然后再到另一个地方如法炮制。
    老板疑惑地问:“会不会有人不给钱跑了?”“有,但特别少,因为他们看了我的报纸,就不好意思坑一个孩子的报纸钱了。跟那些把报纸砸在手里的报童比,算总账还是我卖得最多!”李秉喆自信地回答。老板立即对他刮目相看。
    故事的哲理:
    企业的第一使命就是获取客户,赢利是之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两者绝对不能错位。否则就只能先甜后苦做一锤子买卖,欲取先予绝对不是什么策略,而是一种态度乃至一种智慧。
  有关管理的四则故事3      威尔逊是假日酒店的创始人。一次,威尔逊和员工聚餐,有个员工拿起一个橘子直接就啃了下去。原来,那个员工高度近视,错把橘子当苹果了。为了掩饰尴尬,他只好装作不在意,强忍着咽了下去,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第二天,威尔逊又邀请员工聚餐,而且菜肴和水果都和昨天一样。看到人都来齐了,威尔逊拿起一个橘子,像昨天那个员工一样,大口咬下去。众人看了看,也跟着威尔逊一起吃起来。结果,大家发现这次的橘子和昨天的完全不同,是用其他食材做成的仿真橘子,味道又香又甜!大家正吃得高兴时,威尔逊忽然宣布:“从明天开始,安拉来当我的助理!”所有人都惊呆,觉得老板的决定很突兀。
    这时,威尔逊说:“昨天,大家看到有人误吃了橘子皮,安拉是唯一一个没有嘲笑他,反而送上一杯果汁的人。今天,看到我又在重复昨天的错误,他也是唯一没有跟着模仿的人。像这样对同事不落井下石,也不会盲目追随领导的人,不正是最好的助理人选吗?”
    故事的哲理:
    领导力关键体现在善于“识人”,特别是在一些自然流露的细节中,能否细致观察每个人并发现真正的“人才”。
  有关管理的四则故事4      教授带了两个学生,一个叫甲,另一个叫乙。甲沉稳而好学,乙外向而张扬。教授很喜欢甲,逢人便夸奖他的优秀;教授也很想改变乙,但始终没找到一个好机会。
    乙对教授平日表现出来的偏心很有意见,于是决定去找教授谈谈。一天,乙看到教授心情很好,便走到教授跟前,问教授说:“老师,您经常夸奖甲,甲到底优秀在什么地方?”教授其实早就在等待乙找他的这一天,他认为这是教育乙的最好机会。他听完乙的话,微笑着对乙说:“优秀不优秀,我说了不算。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你们两个人比试一下。”乙当即同意了。
    第二天,教授把甲和乙都叫到一起,开始主持二人的比赛。教授说:“我这里有两只桶,那边有两只一样大的水缸,你们两个人用这两只水桶从这边水池里打水。谁先把水缸装满,谁就是获胜者!”
    甲、乙两人看着教授身后一大、一小两只水桶,谁也没说话。教授说:“乙可以先挑选水桶!”乙听到教授说他可以先挑选水桶,便二话没说,拿起那只大桶向水池跑去,甲拿起小桶跟着跑了过去。当乙把桶从水池里提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水桶底部有个大洞。等他提着一桶水跑到水缸跟前的时候,桶里的水已所剩无几了。等甲把水缸装满的时候,乙才装了不到半缸。
    教授宣布甲获得了胜利。他对二人说:“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仔细观察,如果观察不到位,即使获得了先机也可能失败!”
    乙对比赛结果很不服气,于是教授决定再比一次,这次是由甲先挑选水桶。甲仔细地看了看两个桶,拿起了那只大桶。乙偷偷地笑了笑,提起小桶朝水池跑去。甲则从旁边顺手拿了一块毛巾,把水桶底部的洞堵上了,然后才去水池提水。大桶装的水比小桶两桶还多。等甲装满水缸时,乙刚装了一半多一点。
    比赛结果又是甲取得了胜利。教授说:“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然不会失去优势。”
    乙依然不服气,教授决定第二天再比。
    回去以后,甲好像没发生什么事情一样,依然读他的书,写他的文章,而乙则找了一块软木,刻了一个木塞准备第二天使用。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来到了水池边。教授说:“今天你们谁也不能先挑选水桶,要抢!抢到大桶,用大桶;抢到小桶,用小桶!”乙眼疾手快,不等教授说完就把大桶抢到了手,甲拿到了小桶。等乙把大桶拿到手里的时候,傻眼了!这只大桶根本就没底!自然又是甲获胜了。
    教授说:“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光靠经验去处理问题往往会导致失败!”
    乙这次彻底服气了。之后也变得沉稳、踏实起来了。

5. 管理中的故事

      导语:员工管理和激励是一个复杂的事情,有时让管理者摸不着头脑,甚至感到头疼。销售管理往往并非现场管理,遥控管理无形之中增加了管理的难度。轻松一下,看看以下的十个经典故事,也许你会领略到管理的另一种意境。
                管理中的故事范文          一、 分工 
         [故事]
         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在操练中,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纹丝不动。经过询问,得到的答案是: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原来,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
         [分析]
         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科学分工。只有每个员工都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才不会产生推委、扯皮等不良现象。如果公司象一个庞大的机器,那么每个员工就是一个个零件,只有他们爱岗敬业,公司的机器才能得以良性运转。公司是发展的,管理者应当根据实际动态情况对人员数量和分工及时做出相应调整。否则,队伍中就会出现“不拉马的士兵”。如果队伍中有人滥竽充数,给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工资的损失,而且会导致其他人员的心理不平衡,最终导致公司工作效率整体下降。
          二、 标准 
         [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担任撞钟一职,半年下来,觉得无聊之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有一天,主持宣布调他到后院劈柴挑水,原因是他不能胜任撞钟一职。小和尚很不服气地问:“我撞的钟难道不准时、不响亮?”老主持耐心地告诉他:“你撞的钟虽然很准时、也很响亮,但钟声空泛、疲软,没有感召力。钟声是要唤醒沉迷的众生,因此,撞出的钟声不仅要洪亮,而且要圆润、浑厚、深沉、 [分析]
         本故事中的主持犯了一个常识性管理错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是由于主持没有提前公布工作标准造成的。如果小和尚进入寺院的当天就明白撞钟的标准和重要性,我想他也不会因怠工而被撤职。工作标准是员工的行为指南和考核依据。缺乏工作标准,往往导致员工的努力方向与公司整体发展方向不统一,造成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浪费。因为缺乏参照物,时间久了员工容易形成自满情绪,导致工作懈怠。制定工作标准尽量做到数字化,要与考核联系起来,注意可操作性。
          三、 体制 
         [故事]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障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分析]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象“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悠远。”
          四、 表率 
         [故事]
         春秋晋国有一名叫李离的狱官,他在审理一件案子时,由于听从了下属的一面之辞,致使一个人冤死。真相大白后,李离准备以死赎罪,晋文公说:官有贵贱,罚有轻重,况且这件案子主要错在下面的办事人员,又不是你的罪过。李离说:“我平常没有跟下面的人说我们一起来当这个官,拿的俸禄也没有与下面的人一起分享。现在犯了错误,如果将责任推到下面的办事人员身上,我又怎么做得出来”。他拒绝听从晋文公的劝说,伏剑而死。
         [分析]
         正人先正己,做事先做人。管理者要想管好下属必须以身作则。示范的力量是惊人的。不但要象先人李离那样勇于替下属承担责任,而且要事事为先、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旦通过表率树立起在员工中的威望,将会上下同心,大大提高团队的整体战斗力。得人心者得天下,做下属敬佩的领导将使管理事半功倍。
          五、 竞争 
         [故事]
         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竟然出现了负增长。后来他们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它鹿的`体质日益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着。
         [分析]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人天生有种惰性,没有竞争就会固步自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竞争对手就是追赶梅花鹿的狼,时刻让梅花鹿清楚狼的位置和同伴的位置。跑在前面的梅花鹿可以得到更好的食物,跑在最后的梅花鹿就成了狼的食物。按照市场规则,给予“头鹿”奖励,让“末鹿”被市场淘汰。
          六、 沟通 
         [故事]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一天访问一名小朋友,问他说:“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的回答:“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说:“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我的降落伞跳出去。”当在现场的观众笑的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著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这才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问他说:“为甚么要这么做?”小孩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分析]
         你真的听懂了手下的话了吗?你是不是也习惯性地用自己的权威打断手下的语言?我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在手下还没有来得及讲完自己的事情前,就按照我们的经验大加评论和指挥。反过头来想一下,如果你不是领导,你还会这么做吗?打断手下的语言,一方面容易做出片面的决策,另一方面使员工缺乏被尊重的感觉。时间久了,手下将再也没有兴趣向上级反馈真实的信息。反馈信息系统被切断,领导就成了“孤家寡人”,在决策上就成了“睁眼瞎”。与手下保持畅通的信息交流,将会使你的管理如鱼得水,以便及时纠正管理中的错误,制定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制度。
          七、 指导 
         [故事]
         有一回,日本歌舞伎大师勘弥扮演古代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他要上场之前故意解开自己的鞋带,试图表现这个百姓长途旅行的疲态。正巧那天有位记者到后台采访,看见了这一幕。等演完戏后,记者问勘弥:“你为什么不当时指教学生呢,他们并没有松散自己的鞋带呀。”勘弥回答说:“要教导学生演戏的技能,机会多的是,在今天的场合,最重要的是不要让他们保持热情。”
         [分析]
         提高员工素质和能力是提高管理水准的有效方式。学习有利于提高团队执行力,便于增强团队凝聚力。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指导必须注重技巧,就象勘弥大师那样要保护员工的热情。管理者必须避免教训式指导,应当语重心长的激励员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除了现场指导外,还可以综合运用培训、交流会、内部刊物、业务竞赛等多种形式,激发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型团队。
          八、 锻炼 
         [故事]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分析]
         每个人都希望用自己的能力来证明自身价值,手下也不例外。给他们更大的空间去施展自己的才华,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和支持。不要害怕他们失败,给予适当的扶持和指点,放开你手中的“雄鹰”,让他们翱翔于更宽阔的天空。是个猴子就给他们座山折腾折腾,是条龙就给他们条大江大河扑腾扑腾。他们的成长,将为你的工作带来更大的贡献。他们的成长,将促使你更进一步。
          九、 发挥 
         [故事]
         一位著名企业家在做报告。当听众咨询他最成功的做法时,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只是并没有画圆满,留下一个缺口。 他反问道:“这是什么?”“零”、“圈” 、“未完成的事业”、“成功”,台下的听众七嘴八舌地答道。他对这些回答未置可否:“其实,这只是一个未画完整的句号。你们问我为什么会取得辉煌的业绩,道理很简单:我不会把事情做得很圆满,就像画个句号,一定要留个缺口,让我的下属去填满它。”
         [分析]
         事必躬亲,是对员工智慧的扼杀,往往事与愿违。长此以往,员工容易形成惰性,责任心大大降低,把责任全推给管理者。情况严重者,会导致员工产生腻烦心理,即便工作出现错误也不情愿向管理者提出。何况人无完人,个人的智慧毕竟是有限而且片面的。为员工画好蓝图,给员工留下空间,发挥他们的智慧,他们会画的更好。多让员工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务,是对他们的肯定,也是满足员工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需要。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和权利,他们会取得让你意想不到的成绩。
          十、 鞭策 
         [故事]
         拿破仑一次打猎的时候,看到一个落水男孩,一边拼命挣扎,一边高呼救命。这河面并不宽,拿破仑不但没有跳水救人,反而端起猎枪,对准落水者,大声喊到:你若不自己爬上来,我就把你打死在水中。那男孩见求救无用,反而增添了一层危险,便更加拼命地奋力自救,终于游上岸。
         [分析]
         对待自觉性比较差的员工,一味的为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去帮助他,并不一定让他感受到“萝卜”的重要,有时还离不开“大棒”的威胁。偶尔利用你的权威对他们进行威胁,会及时制止他们消极散漫的心态,激发他们发挥出自身的潜力。自觉性强的员工也有满足。

管理中的故事

6. 管理故事的介绍

责任感是维系一个团队的最重要因素。许多老板都觉得自己的员工对公司没有责任感。然而,造成这一切困局的原因就在于老板没有真正赋予员工真正的责任。而有责任的员工才会从全局考虑,甚至可能会有惊人的责任感。

7.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要熟悉各种事件的处理  方法  ,这些可以从一些管理小  故事  中学到。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管理者必看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一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二   
      如何将企业治理好,一直是管理者的一个“研究课题”。有的研究有素,也就治理有方;有的研究无得,也就治理失败。要治理好企业,必须网罗人才,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人才是事业的根本。杰出的领导者应善于识别和运用人才。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现实生活中,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筑“黄金台”,但是,我们难道不可以借用报刊一角,筑起“招贤台”,招聘贤才么?
   
      人才就是效率,人才就是财富。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篇三   
      在一次宴会上,唐太宗对王珐说:“你善于鉴别人才,尤其善于评论。你不妨从房玄龄等人开始,都一一做些评论,评一下他们的优缺点,同时和他们互相比较一下,你在哪些方面比他们优秀?”
   
      王珐回答说:“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向皇上  报告  国家公务,详细明了,宣布皇上的命令或者转达下属官员的汇报,能坚持做到公平公正,在这方面我不如温彦博。处理繁重的事务,解决难题,办事井井有条,这方面我也比不上戴胄。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署,疾恶如仇,好善喜乐,这方面比起其他几位能人来说,我也有一日之长。”唐太宗非常赞同他的话,而大臣们也认为王珐完全道出了他们的心声,都说这些评论是正确的。
   
      从王珐的评论可以看出唐太宗的团队中,每个人各有所长;但更重要的是唐太宗能将这些人依其专长运用到最适当的职位,使其能够发挥自己所长,进而让整个国家繁荣强盛。
   
      未来企业的发展是不可能只依靠一种固定组织的型态而运作,必须视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而有不同的团队。所以,每一个领导者必须学会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掌握及管理团队。企业组织领导应以每个员工的专长为思考点,安排适当的位置,并依照员工的优缺点,做机动性调整,让团队发挥最大的效能。
   
      经理人员的任务在于知人善任,提供企业一个平衡、密合的工作组织。

管理者必看小故事

8. 经典管理故事

  经典管理故事 
   一、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
  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著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
   二、鹦鹉 
  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
   三、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
  ”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管理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励志名言 sun)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先分析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认清事情的“本末”、“轻重”、“缓急”,然后从重要的方面下手。
   四、 扁鹊的医术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管理心得: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而往往是即使请来了名气很大的“空降兵”,结果于事无补。
   五、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管理心得: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