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最高境界

2024-05-13

1. 工作的最高境界

 工作的最高境界
                         导语: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的大小。
          兴趣与职业匹配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的人对研究自然知识感兴趣,有的人兴趣倾向于情感世界,活跃于人际关系领域;有的人对智力操作感兴趣……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让他把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工作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反之,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工作,对精力、才能都是一种浪费。兴趣引导爱因斯坦走进科学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贝多芬迷恋神奇的音乐世界,终成流芳百世的音乐家。
         个人的兴趣爱好有很多,一般说来,兴趣爱好广泛的人,选择职业时的自由度就大一些,他们更能适应各种不同岗位的工作。广泛的兴趣可以促使人们注意和接触多方面的事物,为自己选择职业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特长与职业匹配 
         在职业选择时,还要特别注意特长与职业的匹配,因为不少人往往将兴趣误认为是特长,这一点一定要搞清楚,否则,你将进入误区,事业难以成功。所以,要想获得事业成功,还要注意发现你的特长,并将你的特长与职业相匹配。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一个人的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的组合体,人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言语——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两种基本智力以外,还有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自我认识智力等等。因此,我们完全应该静下来衡量一下自己,细细找一找个人的特长。能力特征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是活动顺利完成的个心理特征。
         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对工作者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对会计、出纳、统计等职业,工作者必须有较强的计算能力,对于工程、建筑及服装设计等职业的工作者要具备空间判断能力;对于飞行员、外科医生、运动员、舞蹈演员等职业的工作者则要具备眼与手的协调能力。如同盖房用的木料,粗者为梁,细者为椽,直者为柱,曲者为拱,整者为门,碎者为窗,硬者为面,软者为里,各有所用,各得其所。在选择职业时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爱好出发,要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识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
          气质与职业匹配 
         气质类型心理学家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多血质的人活泼、好动,反应灵敏,喜欢与外人交往,兴趣和情趣容易变换。胆汁质的人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心境变换剧烈。粘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显得庄重、情绪不易外露。抑郁质的人孤僻、行动迟缓,善于观察他人不易觉察的细节,具有内向性。气质本身并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比较适合一些要求做出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粘液质、抑郁质的人比较适合做要求细致的工作。气质是制约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职业对人的气质有特定的要求,如医务人员要求耐心、细致,飞行员要求机智灵敏、注意力集中等特点。气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后天也可以锻炼改造,况且纯粹属于某一气质类型的人很少,大多数人都是几种气质类型兼具的混合体。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扬长避短。
          性格与职业匹配 
         性格是由各种特征所组成的有机统一体。性格与气质不同,其社会评价有明显的好坏之分。
         许多工作对性格品质有着特定的要求,要选择某一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一职业所要求的性格特征。传统型的人在事务性的职业中最为常见。这一类人容易组织起来,喜欢和数据型及数字型的事打交道,喜欢明确的目标,不能接受模棱两可的状态。艺术型的人喜欢选择音乐、艺术、文学、戏剧等方面的职业。他们认为自己富有想象力,直觉强,易冲动,好内省,有主见。
         现实主义型的人真诚坦率,较稳定,讲求实利,害羞,缺乏洞察力,容易服从。他们一般具有机械方面的能力,乐于从事半技术性的或手工性的职业(如管道工、装配线工人等),这类职业的特点是有连续性的任务需要,却很少有社会性的需求,如谈判和说服他人等。
         社会型的人喜欢为他人提供信息,帮助他人,喜欢在秩序井然、制度化的工作环境中发展人际关系和工作。社会型的人适于从事护理、教学、市场营销、销售、培训与开发等工作。创新型的人喜欢领导和控制他人(而不是去帮助他人),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这种类型的人自信,有雄心,精力充沛,健谈。调查研究型的人为了知识的开发与理解而乐于从事现象的观察与分析工作。生物学家、社会学家、数学家多属于这种类型。
    ;

工作的最高境界

2. 你认为工作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生命的升华

人活一世,除了自己过着体面、幸福的生活之外,我们也想让自己的工作给予自我价值实现的机会,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己的抱负。

河南省商丘市劳动模范刘鹏,是河南省帕谛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近年来,他所在的企业完成经营产值超60亿元,上交国税近10亿元。

在引领企业发展的同时,刘鹏热心公益事业,他组织员工成立公益团队,先后到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学校开展慰问许多次,累计捐款捐物价值100多万元。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组织员工捐款,并带领员工抗击疫情。

2021年郑州特大暴雨期间,刘鹏紧急动员组织救援队伍,出动机械设备,捐款捐物,帮助灾后的郑州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刘鹏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初心和使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考虑国家、社会与工作的关系。让自己的专业和智慧在所从事的岗位上发挥最大价值,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带领团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武汉疫情时京东冲锋在前,承担了巨大的医疗物资运送压力。上海疫情严重时刻,京东再次开始自杀式支援。


西藏地区是“不包邮区”,收寄快递非常不便。刘强东和京东投入大量资金修建物流仓库,终于将京东速度带到了青藏高原,让西藏地区的人们也能享受到快递所带来的便捷购物体验。

达则兼济天下,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奉献爱心,让生命得到升华,人生追求也就到了最高层次。



4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要么辞职不干,要么闭嘴不言。

面对目前所干的工作,我们要对自己想要的生活有清醒的认知,你的人生达到那个阶段了?是第一阶段需要解决温饱,还是第二阶段需要追求精神充实?抑或是到了第三阶段,可以承担社会责任,追求人生意义的最高境界?

稻盛和夫曾说:

“工作能够陶冶人格、磨砺心志,让灵魂变得更崇高、更美好。而人生就是一场提升心性、磨练灵魂的旅程,只要我们在死亡的时候拥有比出生时更加高贵的灵魂,人生就达到了目的。”

工作是人生中的一场修行,我们无论从事哪种工作,都要尽力而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 上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1.喜欢上自己的工作,达到一种痴的境界,而不是看着别人上班,拿别人的工资。
2.把工作看作是自己的生意一样,而不是拿一分钱工资做一分钱的事;
3.能够完成自己工作的责务,而且还能帮助同事分担一些工作:
4.能够解决上司分配的工作的同时还可以为上司一些工作的压力:
5.用心工作,绝对忠心于公司,而不是单单为了钱而工作:
6.有创意,能够在工作上有创新,使公司生意的更上一层楼;
7.团结一心,有团队的精神:
8.上班的最高境界是,到了下班时间还沉浸在工作的成就感中不想下班。
9.在上班的过程中寻找快乐把上班当一种享受。
10激情和活力
11.把工作转化为你的爱好
12.把工作运用为你我的基石也就是生命
13.高效,在工作时间内完成工作
14.开心快乐并乐于其中
15.最高境界是,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工作,发挥优势长处创造价值,为团队,或者公司企业,或者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把工作目标当成生活的理想,并快乐的实现它。
16.工作中感觉不到时间的飞逝,不知不觉一天过去了
17.上班的最高境界就是痛苦与快乐并存着18.秉承诚信
,务实的理念,在工作中国彰显你的人格魅力。
19.把她当做自己的爱人一样来热爱,工作着也就恋爱着。用心来爱,用心来工作。
20.有危机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能够越来越胜任工作得心应手。
21.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业
22.通过工作我又成长了很多,收获了很多
23.在上班时间,专心工作,不去想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24.一杯清茶,电话邮件接不停。
25,直到下班吃饭了都还觉得刚刚上班,时间在痴心做事中飞过。
26. 做到享受工作的本身,融入其中,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上班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4. 工作的境界都有什么?


5. 工作有什么境界?


工作有什么境界?

6. 工作有哪些境界?


7.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休闲

“每天一语”:工作是为了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为了得到我们可以消费的物品,我们必须做的事。休闲是人们可以在道德、智力和精神上获得成长的所有那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履行其道德和政治义务。(美国哲学家艾德勒)
  
  
 休息、玩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是生活的必须。
  
 一张一弛,也是生活之道。不懂得休息的人也不懂得工作,只有休息好,才能以充足的精力、饱满的情绪投入工作之中。而玩耍,从本质上来说也和睡眠等休息一样,通过转换思维,放松心情,达到一种精力的复原。
  
 除了必要的家务劳动,人情应酬,大多数职场之人生活的主要内容就在工作与休息(玩耍)之间循环,工作之后休息,休息充足投入工作。
  
 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虽然也有滋有味,但总觉得距离幸福的味道还缺一种调料。
  
 缺什么呢?
  
 休闲。
  
 休闲和休息(玩耍)不同。
  
 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大部分时间为求生存而奔波劳作,除了睡眠等休息,生活基本没有闲暇时间。到了奴隶社会,社会出现了阶级分化,奴隶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劳动,而奴隶主由于脱离了生产劳动,所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那时候,劳动是奴隶的职业,而休闲是贵族的特权。在闲暇时间,大多数贵族的生活是玩耍——喝酒、打猎、赏景等;而一少部分人则开始在艺术和科学上有所作为——书法、绘画、音乐、历法等。亚里士多德说:“艺术和科学既不以世人的快乐为目的,也并非生活所需,他们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之所以最先出现在埃及,就因为那里的僧侣阶级有闲暇。”
  
 从这个角度讲,闲暇产生智慧。
  
 休息和休闲同样发生在工作之余,而且是自愿为之,可做可不作。但以消磨时间、摆脱烦恼为目的的活动是休息(玩耍),以提高道德、精神水平,增加知识为目的的活动是休闲。
  
 一个人幸福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休闲时间在生活中所占的比例。一个主要为生存而上下求索、四处奔波的人是没有多少幸福可言的,而对于一个生活基本被工作填塞满的人,也很难说有较高的幸福指数。许多教师之所以产生职业倦怠,主要原因在于:由于缺乏真正的休闲,所以生命之树缺乏滋养,从而慢慢干枯,本应是生机勃勃教育工作就变成日复一日机械、枯燥的漫长劳役。
  
 教师与教师的主要区别形成于于八小时之外。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大多是相同的,备课、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而八小时之外,有的被琐碎的家务、人情杂务等缠绕,有的消磨于电视、电脑、打牌等玩耍中,而有的沉浸在阅读、书法、摄影等休闲活动中。久而久之,人与人的差别就显现了。前两者生命被限制容易沦为教书匠,而后者逐渐走向自由,在教育中享受人生的乐趣。
  
 是不是休闲,并不单纯取决做什么,同样是旅游,大多数人仅仅是感官的享受——饱览美景,赏心悦目,忘记烦忧,而余秋雨却览今思古,思绪飞扬,写出了《文化苦旅》。
  
 是不是休闲,主要取决于是否能促进心智的成长。大多数现代人混淆了休息(玩耍)与休闲的差别,误认为休闲就是娱乐,娱乐就是休闲。这和市场经济社会有一定关系,在工业革命之前,社会主要分为劳动阶层和有闲阶层,大部分劳动者忙于生产而没有休闲的概念。而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大量出现,许多原本由人来完成的工作被其替代完成,加之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大多数人拥有了更多的空暇时间,另一方面,人们把物质的增加片面地理解为生活的全部目的。大多数人在紧张的工作之后,主要把空暇时间用来消遣和娱乐,以便更好地投入工作。其实,攫取物质只是生活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某种程度说,休闲才是生活的主要目的,休闲就是享受生活,就是做那些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休闲绝不是无所事事,而恰是有所创造。虽然工作也能进行创造,但休闲是自由创造。正因为人从繁重的劳作中摆脱出来,有了休闲,才能仰望星空,朝向自由,走得更远!
  
 亚里士多德说:“娱乐是为了严肃地工作,娱乐似乎是一种休息,因为人们不能持续不断地工作,所以需要休息。反过来,正如战争是为了和平一样,工作是为了休闲,幸福基于休闲胜于其他事务。”
  
 许多人误解了休闲和工作的本质区别。
  
 有的人认为八小时之内的事就是工作,八小时之外的事就是休闲,但对一个痴迷于绘画的艺术家来说,可能上班时的创作就是休闲,而下班后的家务活就是工作了。
  
 有人认为工作是辛苦的,而休闲是轻松的,但对于一个业余登山爱好者来说,冒着生命危险艰难地征服一座座大山,这对他来说却是休闲。许多人整天无所事事,躺在看电视,漫无目的地玩手机也是相当疲乏的。
  
 有的人认为打球、跳舞、四处旅游就是休闲,而公文、会议就是工作,但对科比、姚明等职业球员来说,打球等就是他们的工作。对于导游来说,穿梭于各大旅游景点恰是他们的工作。
  
 有人认为工作有报酬,而休闲没有报酬。但诸如李镇西等名师,他们休闲时的创作收入可能比工资要多得多。而有些工作,如家务活,你必须做但还没有报酬。
  
 有人认为工作有强制性而休闲没有强制性。但对于一个虔诚基督徒来说,定期参加宗教仪式对他来说也是有强制性的。
  
 工作和休闲的区别,不取决什么时候做,做什么,以及有没有报酬。而取决于你在做的时候是否有自由,以及怀有怎样的心态。同样是参与慈善事业,对于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就是工作,因为他必须做,而且是抱着完成工作的心态,而对于发起“乡村教师计划”的崔永元来说,就是休闲,因为他可做可不做,是抱着体现个人价值,回报社会,播散爱心的心态来做。同样是养花,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休闲,可养可不养,是抱着欣赏、享受的心态,而对于种植花卉的商家来说,这就是他谋生的手段,是以盈利为目的。
  
 工作和休闲是可以转化的。在年少求学时,学习对于我而言就是工作,苦不堪言,而随着年龄的增加,现在学习就转化成了休闲,自主选择,乐此不疲。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原是体制内的公务员,休闲时醉心于钢笔字,随着书法造诣的日渐精深,名气逐渐增加,硬笔书法后来就成为了他的主要工作。
  
 美国哲学家艾德勒给工作和休闲进行了这样的区分:“工作是为了得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资,为了得到我们可以消费的物品,我们必须做的事。休闲是人们可以在道德、智力和精神上获得成长的所有那些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人们能实现人格的完善,履行其道德和政治义务。”
  
 由此可知,大多数人之所以从事的是工作而不是休闲,是因为你得依靠它来养家糊口、谋生度日,不想做也得做,没有选择。同样大多数人只有休息(玩耍)而没有休闲,是因为在活动的过程中,只有身体、情绪的放松与调整,而没有心智的成长。
  
 但,假如做一项工作,不是以获得薪酬,不以谋生为目的,而是自愿主动参与,在做的过程中,不仅身心愉悦,而且自身能获得成长。
  
 你说,这是工作还是休闲呢?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休闲。
  
 工作是不是成为休闲,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检测:
  
 第一、如果你不以此来谋生,是不是还乐意主动去做。如果你还乐此不疲,那么,这项工作就成为你的休闲了。
  
 第二、你的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是否有界限。如果做一件事时你时刻惦记着下班和放假,那么你做的就是工作;如果在你的生活中,工作日与休闲时间已经几乎没有界限,那么你的工作基本就是休闲了。
  
 从这个角度讲,要想免除工作的劳役而终生生活在休闲中,有两种选择:一是以自己的兴趣爱好为职业;二是真正爱上你的工作,为之牵肠挂肚、魂牵梦绕。
  
 如果工作恰是兴趣和擅长之所在,如果能从工作中找寻到内在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薪酬,如果从工作中能得到心智的成长而不仅仅是消耗生命,那么,工作就和休闲融为一体了。
  
 抱着工作的心态做事,你只能做一个合格的职业人;抱着休闲的心态做事,方能成为一名卓越者。
  
 上一堂课,是工作;上好一堂课,可能就是休闲;做一名教师,是职业,但当一名卓越的教师,可能就是休闲。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休闲比工作重要。
  
 高质量的休闲和工作是水乳交融,融为一体的。
  
 记得在海南的那段岁月里,往往经过一整天艰涩的啃读,就选择欣赏一部电影来调节大脑,放松心情,但看电影时,又对阅读内容有许多启发、感悟,看完后,还能随性写一些观后感。这时,你就难以分清,这是休闲还是工作。
  
 一些教师一开始对许多卓越的新教育人不理解:
  
 周末、节假日也工作,他们不需要休息吗?他们不购物、访亲、做家务吗?既没有上级的硬性规定,也不能赚取更多的工资,为什么要如此辛苦呢?
  
 如果理解了这一点,答案就迎刃而解:他们看似每天在工作中,实则在休闲中。他们已经超越了为薪酬而做事的境界,而从做事中寻找到人生价值之所在,在做事中自身得到真正的成长。
  
 工作时,身心忙碌,无暇顾及灵魂;休息时,又忙着把身体交付给各种聚会、郊游、棋牌各种娱乐、玩耍中,不愿直面灵魂。
  
  
 现代人因此而失去了自我。
  
  
 何不在闲暇之中,给休闲也留出一点时间:
  
  
 阅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聆听一曲音乐,培植一下阳台的花卉,书写几张毛笔字;或者是在静静的山林里,凝视一朵花,沐足山泉水;或者一杯清茶,三五知音,清谈历史、哲学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

工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休闲

8. 工作的三种境界分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