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024-04-27

1.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究竟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酝酿(niàng) 枯涸(hè) 应和(hè)
   
      霎那(shà)
   
      B.满载(zài) 济南(jǐ) 水藻(zǎo)
   
      竦峙(sǒng)
   
      C.栖息(xī) 着落(zhuó) 蜷曲(juǎn)
   
      模样(mú)
   
      D.梦寐(mèi) 寥廓(liáo) 粗糙(cāo)
   
      黄晕(yū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贮蓄 偌大 朗润 绿草如茵
   
      B.震落 苍海 炫耀 花技招展
   
      C.烘托 芦篷 清冽 梦寐以求
   
      D.耸峙 松驰 急躁 山清水秀
   
      3.下列  句子  中加点的成 语运用有误的项是( )(2分)
   
      A.墙边一排一排的板凳上,坐着粉白黛绿,花枝招展的妇女们,笑语盈盈的不休。
   
      B.近几年来,菲律宾在黄岩岛问题上所表现出的狭隘认知和低劣手段,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的甜蜜来。
   
      4.(2013,南京市六合区中考模拟)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 为避免中小学校园不再发生 踩踏事故,  教育  局要求学校经常性地开展  安全教育  。
   
      B. 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C.我们必须及时应对并随时发现日本某些右翼分子对钓鱼岛的挑衅举动。
   
      D.只有紧紧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我们才能真正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5.下面句 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 )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莫言领诺贝尔奖,身着一身燕尾服;成龙参加今年两会时,一身定制的中式唐装,得体、很有韵味。”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说。
   
      C.“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李阳说:“我一定要把它拍摄下来!”
   
      D.作为笑艺术的研究者和传播者,马三立认为:笑是促进精神健康的良药和营养素。
   
      6.下列各项中的有关内容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济南的冬天》——老舍——舒庆春——现代作家
   
      B.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东坡居士——宋朝
   
      C.潮平两岸阔——王湾——《次北固山下》——唐朝
   
      D.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乐府诗集》——曹操
   
      ——东汉末年政治家、诗人
   
      7.默写填空。(6分)
   
      ①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
   
      ②几处早莺争暖树, 。
   
      ③乡书何处达? 。
   
      ④《题破山寺后禅院》中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的句子是 , 。
   
      ⑤《夜雨寄北中》抒发作者盼望团聚共叙别情的美好心愿的句子是 , 。
   
      ⑥《泊秦淮》中作者讽刺当朝统治者不顾国家艰难,
   
      只顾自己享乐的句子是 ,
   
      。
   
      8.语言运用。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6分)
   
      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溪水淙淙,都是宇宙的精灵,是大自然富予人们最美妙的  文章  和乐章。但是这些文章和乐章却不是每个人都能读懂的。有的人,泉水叮咚,在他听来是大自然奏出的美妙和偕的音乐;天上的白云,在他看来是大自然铺就的最美最好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有的人,面对大自然的美景,听到的只是声音、颜色,这样的人是无法领略大自然的情趣的。
   
      (1)这段话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②错别字: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
   
      (2)在这段话中有一个病句,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并把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文中画线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组成排比句。(2分)
   
      9.阅读下面文字,概括北京市延庆和怀柔两个区县平原造林的三个主要特点。(2分)
   
      延庆蔡家河经过半年的春季造林,植树2.3万亩,栽种乔灌木91种、125万株,形成了严密的防护屏障。一排排新栽培的树苗整齐划一,有白蜡、国槐、华山松等乔灌木,还有银杏、枫叶等彩色树种。潮白河流域怀柔段通过植树造林建设河岸绿道,增加潮白河两岸林木覆盖率,沿路  种植  柏树、银杏、桑树、玉兰等兼顾四季变化的阔叶、彩叶树木,使潮白河两岸呈现出色彩斑斓的景观。
   
      特点是: 、 、。
   
      二、阅读(34分)
   
      (一)现代诗歌阅读(5分)
   
      阅读《露》并完成题目。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松睡眼的花心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10.  说说  诗中的“露”具有什么特点?(1分)
   
      11.全诗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  ?(1分)
   
      12.读了这首诗,你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2分)
   
      13.写出这首诗的韵脚。(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2012,浙江丽水)(4分)
   
      过湖
   
      俞桂
   
      舟移别岸水纹开,日 暖风香正落梅。
   
      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14.诗中有画。(2分)
   
      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
   
      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
   
      15.景中有情。(2分)
   
      古人云:“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

2.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随着语文考试的口号打响,你做好应战的准备了吗?这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将会有效的去检测出你的学习情况。以下是由我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菜畦(wā) 酝酿 忍俊不禁(jīn) 原弛蜡象
   
      B.澄清(chénɡ) 迸溅 惟妙惟肖(xiāo) 怨天忧人
   
      C.地壳(ké) 缀学 中流砥柱(dǐ) 水波粼粼
   
      D.招徕(lái) 琐屑 销声匿迹(nì) 津津有味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地开始了,顿时,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
   
      B.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心急如焚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C.2009年11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圆满收场。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复杂,而井然有序。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为了纪念建党九十周年,全国上下掀起了高唱红歌的热潮。
   
      B.今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进一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C.童话《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
   
      D.为了避免道路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4.下列句子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种种迹象都在警告人类,碳排放量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
   
      ②遏止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
   
      ③这绝非危言耸听。
   
      ④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臭氧层受到严重破坏、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
   
      ⑤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 A.④①⑤③② B.④①③⑤② c.①③④⑤② D.①②④⑤③
   
      5.下列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 ) (2分)
   
      A.这件事十分清楚。(变反问句:这件事不是十分清楚吗?)
   
      B.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容易解决的。(变否定句:经过努力,这些问题是不容易解决的。)
   
      C.证券期货监管中产生的信用信息将被有关部门纳入征信平台系统。(改主动句:有关部门将证券期货监管中产生的信用信息纳入征信平台系统。)
   
      D.多么委婉清丽啊,这琴声!(改常式句:这琴声是多么委婉清丽啊!)
   
      6.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新华社报道:中国“神舟十号”飞船于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升空;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及太空授课活动。完成组合体飞行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天宫一号转至长期运营轨道。
   
      A. 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定于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
   
      B. 神舟十号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
   
      C. 神舟十号将验证交会对接等技术并开展相关试验和太空授课活动。
   
      D. 神舟十号于6月11日发射升空,完成任务后,将撤离并返回着陆场。
   
      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对下列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封侯”指通过建立战功,而获得皇上的提拔重用。
   
      B. “关河”在词中是指险要的关塞。
   
      C. “胡未灭”中,“胡”是为什么的意思。
   
      D. “鬓先秋” 指双鬓都像秋天的落叶一样凋零了,此处引申为年老衰残。
   
      8.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上片开头两句,词人再现了往日壮志凌云,奔赴抗敌前线的勃勃英姿。“
   
      B.上片三四两句,写陆游就被调离,一个“暗”字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之暗淡画面,心情饱含惆怅。。
   
      C.下片头三句:残虏未扫,两鬓已苍;沉思往事,流露出壮志难酬沉痛的感情。
   
      D.下片末两句:先抑后扬,抒发了词人虽有雄心壮志,却只能闲居家乡的无奈之情。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①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②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③也!”崇宁、大观④间,海外诗⑤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是时朝廷虽尝禁止,赏钱增至八十万,禁愈严而传愈多,往往以多相夸。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⑥,而人或谓之不韵⑦。(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笔记卷》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③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④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⑤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⑥气索:气短。⑦不韵:不雅。]
   
      9. 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落笔辄为人/ 所传诵
   
      B.落笔/ 辄为人所传诵
   
      C.落笔辄/ 为人所传诵
   
      D.落笔辄为人所/ 传诵
   
      10.解释文中加点词。 (2分)
   
      (1)类( ) (2)是( )
   
      11.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
   
      士大夫不能诵坡诗,便自觉气索。
   
      12.你怎样理解“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这句话的含义。(2分)
   
      13.文段表现苏轼诗文的成就,在写法上有怎样的特点? (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
   
      (1)鸡声茅店月,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背灼炎天光。
   
      (3)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
   
      (5)《沁园春 雪》中由写景过渡到议论抒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的是卖炭老人为衣食所迫而产生的矛盾心理。《观刈麦》中的同样描写劳动人民这种心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7分)
   
      萧萧池塘暮
   
      最早知道“池塘”二字为何含义,源于一副残对:烟锁池塘柳。在老家陈坊,池塘都叫塘,每一口塘都有一个朗朗上口的名字:锅底塘、门口塘、养鱼塘、莲花塘、青山塘……A它就像是村里人共有的孩子,每一声对塘的呼唤,经风吹都能传到塘的耳朵里。B水草轻摇,青蛙鸣叫,蜻蜓风舞,燕子贴水,波光荡漾,都是池塘的应答。
   
      和故乡的其他风物一样,池塘是极通人性的,年年岁岁见证着村人的喜忧。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一阵村风暖,池塘岸边各色水草倒挂而长,一根根亲水而去,犹如一串串清脆玉润的珠帘,将蓄满春水的池塘装饰得如梦如幻。蓄积了一冬的力气,妇女们挽起衣袖,在抽枝长叶的青柳下,浣纱洗衣。池塘中央,开始脱毛的水鸭在和煦的阳光下畅游,荡起层层涟漪。鸭儿不时地“呱呱”乱叫,声音在池塘上空回荡。远处聆听,像是柳树深处发出来似的,訇訇然,如乐一般美妙。“春江水暖鸭先知”,那一声声呱啼,应是报春的讯息吧!最热闹的要数夜里,无数青蛙齐鸣,叫醒暗夜,那是临产前的阵痛,更是即将身为父母的幸福欢唱。青蛙鸣春,是江南池塘不朽的胜景。
   
      夏日的池塘是孩子们的世界。太阳还在半山腰,孩子们就在池塘里玩耍了。在岸上一个猛扎,静静的池塘便溅起灿烂的水花。孩子们排成队列,挨个儿跳水,珠圆白嫩的颗颗水滴飞入浓密的柳荫里,打得青叶脆响,像是一场急雨。孩子们玩腻了,就在厚厚的泥层里摸螺蛳,在水草里抓鱼。夜幕降临,他们用旧衣服一裹,满载而归。
   
      农人在月满中天时分才收工,钻入池塘,洗去一天的尘与汗,洗去一天的疲劳。人在水里,话农桑,谈天气,是再惬意不过的事了。池塘在一拨又一拨人的折腾下,泥沙翻涌,浑黄浊黑。经过一夜的沉淀,它一早又澄澈清冽,一眼就看得见水里的游鱼,厚软的肥泥,以及泥上的走蚌和挪动的螺蛳。池塘静默、博大,容纳故乡人身上所有的灰土污垢,而它自己永远是碧澄如镜。
   
      秋来水瘦,池塘花容失色,只剩寥寥一些残水,像是哭干了眼泪的小妇人的杏眼。但它依然接纳万物,吐故纳新,洁净如初。农人依然来塘里洗澡,一天胜过一天地喊:“啊,水好凉呀!”故乡的秋天,在这一声声水凉的叫喊中,悄悄地不为人知地到来。水凉好个秋。
   
      冬天,村里以鱼闹年,以祈年年有余。每到年终,我们村前村后的池塘都要抽放积蓄了一年的水。一群人赤足在冰冷的泥中捉鱼,笑声在空旷辽远的上空久久回荡。他们不怕冷,俗话说,鱼头上藏了三点火!见了冒火的鱼,还有谁怕寒冷呢?一筐又一筐的肥鱼小虾壮螺蛳从塘里往岸上挑,笑声随之在岸上塘里一阵一阵炸响。
   
      池塘鲜活了四季,更鲜活在所有子民的记忆里。而今,再寻如此池塘,也许只有在梦里吧!岁月在风里萧萧如秋木,池塘在现代的作用下,萧萧至迟暮。
   
      回到陈坊,池塘触目惊心:锅底塘已被人填平,在上面盖了两层楼房,粗粝的土砖和硬冷的水泥在绿树旁狰狞着;门口塘已被淤泥壅塞,深处没不了8岁小孩,跳水已是不可能了,及至深秋,不用抽放,水就只剩一线了;养鱼塘里没有鱼也没有水,长满肥美杂草,牛可以在上面行走了;莲花塘深居田畈①一侧,早已没有了莲花,还算清澈的残水里,漂浮着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农药瓶,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青山塘已不存在,被房子取代了……
   
      我固执地认为,故乡年年难逃的水患与池塘迟暮有关。如果每年有人罱塘②,如果池塘还鲜活劲道,雨水可以蓄积在里面,何以在地上泛滥成灾?池塘消退,洗澡成了村人的难题,干旱已是农田的家常便饭,青蛙不再,垂柳作古,水鸭隐退……
   
      与此一起消失的还有田园牧歌,以及让人无法释怀的古典乡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下一代再来读这首古诗,必得花半天时间来查阅关于“池塘”的注释。“烟锁池塘柳”的残对,也许真的成了空前绝后、无人能对的绝联了。
   
      今天已没有几个人见过池塘的真面目,不久的将来,池塘可能就只存活于词典里,在纸间寂寞地度过它荒凉的来世今生。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除了记忆和梦,我们还能到哪儿与池塘见上一面呢?
   
      (陈志宏/文,有删改。)
   
      【注释】①田畈(fàn):田地。②罱(lǎn)塘:意思是用农具将塘里的淤泥、杂草等清理出来。
   
      15.本文作者按照____ _的顺序写出了多年以前故乡池塘 __ __ _的特点。(4分)
   
      16. 作者曾说“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6分)
   
      17. 本文语言形象优美,试对A、B两处画线句子加以赏析。 (4分)
   
      A句
   
      B句
   
      18.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 (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2题。(13分)
   
      微 藻一一可循环的“绿色油田”
   
      ①由于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乃至最终枯竭,全世界将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能够替代石油产品的可再生能源,其中,生物柴油就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能源。提起生物柴油的原料,我们可能会想到油菜和大豆,用它们“体内”的油脂加工而成的生物柴油,能有效降低碳排放。然而,这两种作物的培育周期较长,占用农田较多,会产生“与人争粮,与粮争地”问题,从而导致“解决了能源危机,却出现粮食危机”的尴尬结果。此时,微藻进入了科学家们的视线。
   
      ②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③与大豆、油菜和麻风树等油料植物相比,微藻的生长周期短,从初生到可以制油仅需一个星期左右,而大豆等油料植物一般需要几个月。此外,微藻的含油量高,油脂产率高,单位面积产油量是大豆的数百倍,每公顷可年产几万升生物柴油。微藻还不会占用耕地,利用滩涂、盐碱地、荒漠等,以及海水、荒漠地区的地下水等,就可以大规模地开发“微藻油田”,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
   
      ④微藻在培养过程中还可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因此,利用微藻制造生物柴油能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据计算,每培养1吨微藻,需要消耗约2吨二氧化碳。此外,微藻在光自养培养过程中可利用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成分,从而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微藻还能用于净化工厂排放的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
   
      ⑤现在,我国已启动了微藻能源方面的首个973项目“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该项目有望在5年时间内开发出一个“微藻资源库”,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今后,各地在建设“徵藻油田”时,就可在资源库中挑选合适的微藻品种。该项目还将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力争提高微藻产油的效率,降低它的成本。此外,该项目还将通过对光生物反应器、培养工艺、采收、油脂加工及藻细胞综合利用的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全面评估微藻产油的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环境指标,大力推动我国微藻能源的产业化进程。
   
      19.第②段除了指出微藻是古老的低等植物外,还介绍了微藻哪四个特点? (2分)
   
      20.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分别有什么好处? (4分)
   
      21.我国“微藻能源规模化制备的科学基础”研究项目,要解决哪些问题? (3分)
   
      22.从全文看,为什么说微藻能源是“可循环”的、“绿色”的? (4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3.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回答问题。(共6分)
   
      (1)用说明性语言简要介绍画图的内容。(2分)
   
      (2)请谈谈你对“一本好书,一生财富”的认识。(2分)
   
      (3)请你向你的同学推荐一本你读过的好书,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2分)
   
      24.作文(50分)
   
      “蛟龙”探海的喜悦是否唤醒了你沉睡的梦想?“天宫”精彩的课堂是否激起了你内心的渴望?是是非非的生活带给你的是失落还是自豪?起起落落的名次带给你的是沉痛还是坚强?平平淡淡的日子连缀起心中的守望?风风雨雨的心思编织着同一个梦想?让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用笔去表达感悟吧。
   
      请以“为了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并将题目抄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答案   
      1. D 2.A 3.A 4. B 5. B 6. C 7.C 8.D 9.B
   
      10.(1)像 (2)这 (意思准确的其它答案均给分)
   
      11.士大夫没(熟)读过苏东坡诗文的,便觉得没面子(气短)。(视意思和语言酌情给分)
   
      12.表现欧阳修对苏东坡的赏识,认为苏东坡的文学成就和名声将超过自己。
   
      13.文段主要从侧面来表现苏东坡的成就。(答对意思即可给分。)
   
      14.(1)人迹板桥霜
   
      (2)足蒸暑土气
   
      (3)虫声新透绿窗纱
   
      (4)零落成泥碾作尘,
   
      (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15.第一空:季节(或时间,或四季,或春夏秋冬)(2分)
   
      第二空:鲜活(或充满活力,或充满快乐)(2分)
   
      16.答案要点:(每点2分)
   
      (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
   
      (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
   
      (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17. A句: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池塘具有灵性、充满活力的特点,表明了池塘与故人生活密切相关,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2分)
   
      B句: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了池塘的动态美,突出它鲜活而有灵性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池塘的喜爱之情。(2分)
   
      18.答案要点:(每点1分)
   
      (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
   
      (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
   
      (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19.分布广泛,种类繁多,生长快速,富含油脂。 (2分)
   
      20.作比较,列数字。作比较使微藻的优点更突出,列数字使说明更准确,增强了文章的科学性。 (4分)
   
      21.① 提供适合在我国不同地方、不同气候条件下生长的藻株;② 深入研究微藻产品的机理,提高产油的效率,降低成本;③ 综合利用研究,建立一套中试系统。(3分)
   
      22. ① 微藻的生长周期短,油脂产率高,不会与农作物争地、争水。② 培养微藻可以固定大量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水体的富营养化,还可以净化废水和污水。 (4分)
   
      23. (6分)
   
      (1)示例:画面的主体是一本打开的书,书的封面写有“一本好书”字样,封底写有“一生财富”字样。书的下面露出三双脚,分别代表成年男子、成年女子和一个孩子,他们共同阅读这本书。(2分)(用说明性语言,内容全面,顺序合理,即可得分)
   
      (2)示例:一本好书能给人有益的知识,拥有知识就拥有了一生享用不尽的财富。(2分)(能点明“好书”与“财富”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
   
      (3)略(2分)
   
      24.按中考要求。(50分)
     
     
     看了人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的人还看:
   
    1. 初中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2.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 
   
    3. 2016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4. 初一语文阅读理解试题及答案

3.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惘然(wǎng) 嗤笑(chī) 阴晦(huì)
     B.恣睢(zì suī) 胆怯(qiè) 给予(jǐ)
     C.狗吠(fèi) 戳穿(cuō) 妒忌(dù jì)
     D.诧异(chà) 过瘾(yǐn) 拮据(jié)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依次将正确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分)
     辛苦姿睢 生活拮据 脸色霎白
     相题并论 细脚伶仃 阴侮潮湿
     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针对100万套保障房土地的供应问题,徐绍史昨天斩钉截铁地说:“一定能保证。”
     B.沈阳超市的“人参果”,不到一天就被一扫而空。
     C.列夫托尔斯泰的妻子索菲亚一直背负着贪婪、敏感、自私、歇斯底里的恶名,但从她的日记中,我们能看到她的苦衷。
     D.在我们关注现实后,才有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收视率与日俱增。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他问我为什么没有参加这次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中小学学生‘中国梦’”书法赛。
     B.群众的好干部陈家顺,以农民工身份应聘到企业打工,被称为“卧底局长”。
     C.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D.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为《中学生阅读》题词:阅读不仅改变人的命运,也改变人类的命运。
     5. (绵阳中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包括“太阳下的风景”“比我老的老头”“罐斋二重唱”三部分组成。
     B.欧洲的债务危机以及相伴随的经济社会危机提醒人们只强调当代人早退休的福利而不顾后代的福利。
     C.新东方总裁俞敏洪观察到一个现象:飞机上,老外基本上人手一书,中国人要么看电视,要么玩游戏。
     D.现在孩子的生活在未来或许成为月球居民,所以,质疑航天事业的意义就如同质疑生物走上陆地的意义。
     6.填空。(4分)
     (1)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
     , 。
     (2)《商山早行》中,通过自然景物既点明季节,又巧妙点出客行之早的千古名句是: , 。
     (3)陆游《咏梅》诗中,表达自己虽遭不幸,但仍保持“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风亮节的句子是: , 。
     (4)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 。
     7.(2013东莞)从下面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话,描写端午节或中秋节的情境。(80字之内)(3分)
     A组:洋溢热闹张灯结彩兴高采烈齐心协力欢声笑语
     B组:不仅……而且……一边……一边……
     8.综合性学习。(7分)
     九年级某班开展“我的青春我亮丽”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青春赞歌】班上准备开展“青春赞歌”为主题的班会,预设四个环节,现已设计了两个,请补充设计另外两个。(2分)
     ①青春的心愿 ②
     ③ ④青春的颂歌
     (2)【秀我文采】请你为本次 活动写一段开场白。(80字以内)(3分)
     (3)【青春唯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分)
     5年前的汶川地震,她失去了一岁的女儿和一直引以为傲的双腿。昨日记者从《舞出我人生》剧组获悉,选手廖智和防震减灾救援团已带队奔赴在灾区当志愿者。谈起地震灾害她不再伤心,而是用坚强的意志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选自2013年4月24日《长江日报》)
     如果你是学校派去采访雅安地震的小记者,看到廖智,你会设计怎样的采访问题?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安徽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4分)
     红书包
     秦文君
     20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
     有一回,同班的汪丽娜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得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
     那天,我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我甚至感到,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放学时,汪丽娜就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不觉有点儿生她的气。在此同时,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
     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走上大街,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 )看,一会儿( )看,过一会儿( ),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
     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给我买吧,妈妈。”
     “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
     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①了。
     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汪丽娜,我就想: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你的那只毫无差别!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
     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爸爸骑车时同一部黄鱼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
     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爸爸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
     爸爸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你跟在别人后面,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汪丽娜,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
     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②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 骄躁不安了。能懂得美,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
     后来,那个红书包用旧了,而我一直珍藏着它。不为别的,就为它成了我生活的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改动)
     9. 为什么“我”会产生一定要有红书包的念头?(2分)
     10. 依次在文中括号里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捂着眼 凑近着 退远点 B.凑近着 捂着眼 退远点
     C.凑近着 退远点 捂着眼 D.退远点 捂着眼 凑近着
     11. 依据文章思路和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语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找到卖红书包的文具店→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得到了心爱的红书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文中画线句子是作者修改后的,将它与修改前的句子作比较,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具体分析修改后的好处。(3分)
     修改前:晚上,妈妈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修改后:晚上,爸爸一手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
     13. 从全文看,篇末的“启示录”包含了那些内容?(答出三点即可)(3分)
     (二) (莱芜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3分)
     乡土的篱笆
     钱国宏
     ①几十年的城市生活,让我早已习惯了喧嚣与浮躁。前几日回老家,看到村南有一段篱笆,拱着身后的家园,悠闲恬静。于是,关于篱笆的记忆便倏地返青了……
     ②小时候,走在村里,随处可见簇新晶亮、泛着金光的篱笆……农家为了阻挡春日的大风、夏日的飞沙、秋日的寒霜和冬日的冰雪,以及村中闲游的畜禽,便用秫秆沿着院子四周夹成一圈“障子”。在乡下,篱笆通常被称作“障子”。
     ③夹“障子”大都就地取材。高粱收割后,选出粗壮、笔挺的高粱秆,晒干,搡去叶子,再用柔软的柳条缀上“腰”,秫秆们就连成一片篱笆了。沿院落四周刨一溜半尺深的沟,将秫秆下坑埋好、踩实,篱笆就算是夹成了。篱笆虽比不上土墙、砖墙结实,但也有它的好处:透光、通风。有了阳光,小院便有了生气,有了清风,小院便添了人气。早晨,刚出窝的芦花鸡们任凭主人呵斥追撵,就是不肯离院,一个个悠闲地在篱笆边踱着方步。中午,火辣辣的太阳早把大门外疯长的青麻绿草晒卷了叶,而篱笆上的倭瓜花、芸豆花和葫芦花, 却在阴影里开得正盛,吸引着一批又一批蜂蝶纷至沓来———它们把灼热的日子剪成一行行五彩斑斓的诗!大人孩子将饭桌摆在倭瓜架下,沐浴着障间吹进的一丝丝凉风,嘴里再嚼些黄瓜蘸鸡蛋酱,耳畔再听着脍炙人口的评书,那真叫一个“爽”,真叫一个“静”,有声胜无声,心静胜境静!农家人醉心的就是这种安谧祥和的田园情境!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④篱笆不挑地不挑人,在哪儿安家,就在哪儿站成长城。篱笆邀来阳光和清风,也邀来了各种青葱的植物。因为有了可攀援之处,牵牛花、露水豆都早早地赶了来,在夏日里将稚嫩的枝蔓偷偷地攀上篱笆;家庭主妇们喜欢在篱笆边种些季季草、细粉莲、芍药、美人蕉等花卉。花开时节,篱笆内外花香如浪,潮起潮涌,姹紫嫣红,缤纷绚丽,令人留连忘返。各种鲜艳欲滴的喇叭花,朝着四面八方吹着欢快的民乐,像娶亲的队伍一样浩浩荡荡,沿着乡间的小路绵延不绝地蜂拥而来……一户人家、一方篱笆、一畦菜地、一缕炊烟、一片红白蓝相间的芸豆花,构成了丹青妙手灵性的水彩,把庄户人的日子渲染成一首清香四溢的田园诗。目睹那一片千红万紫,油然让人觉得大自然中充满了蓬勃而旺盛的生命,那洋溢着缤纷色彩的生命简直天下无敌、无可阻挡!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⑤“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尘草木春。”乡村篱笆朴素而高雅,她似一位闲适的遁世者,旷达拙朴,晨迎朝霞,暮送斜阳,应验了郑板桥“一片绿荫如洗,护竹何劳荆棘,仍将竹作笆篱,求人不如求己”的浑然忘我情怀和傲骨。乡村篱笆没有高山大川之雄奇,却有馥郁淳厚、醉人心脾的温暖和亲切,她以诗意的笔调和散文的形式,凸现了农人的本真淳厚、平淡超然,极 富人生智慧和审美智慧的生命存在。我有这样的感觉:每次欣赏篱笆上植物们的绿芽萌动,都会有一种纯净的欢欣和原始的激动在胸襟里脉动、奔涌、狂舞;每次走近篱笆,都是对心灵的一次慰藉,更是一次精神上的立体按摩 ……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4. 阅读全文,概括“乡土的篱笆”的特点。(3分)
     15. 简析文章第①段的作用。(3分)
     16. 本文语言生动,按照要求完成下面题目。(4分)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晚上,四面蛙声鼎沸,习习微风中飘来了障边花草的幽香,如一曲莫扎特的小夜曲,又像情人在柳丝下喁喁絮语,轻轻的、柔柔的、甜甜的,醉了篱笆边静坐吸烟的汉子……
     (2)说说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人们徜徉于这风景秀丽的田园里,沉醉的乡心,浓酽的乡思,融化在这枝疏叶柔的婵娟风姿里。
     17. 联系实际,谈谈对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三) (百色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13分)
     孩子的爱
     花倦
     ①多年后,他一直记得那一幕——
     ②有一天,他和妻因为一点家庭小事闹起了矛盾,妻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跟他吵,也不同他一起吃饭,带着女儿就出门。
     ③他自尊心强,不主动向她示好,妻出门后,他在家里喝闷酒。当妻牵着女儿回来时,他己经喝了大半瓶,桌上只剩一小碟凉莱和几个馒头,妻看都不看他一眼,径直进了卧室。他又气又怒,火气发不出来,拿起酒瓶猛灌,就在他仰头灌酒的时候,一只小小的手,用了很大的力气,拉住他的手腕,是刚4岁的女儿,站在那里,固执地拉着他的手,十分心 疼地看着他。女儿不停地说:“ 爸爸不要喝酒,爸爸不要喝酒!”
     ④他的手停在半空,看着眼前这个娇小的人儿,圆圆的脸,卷卷 的头发,水汪汪的眼睛……女儿夺下他手里的酒瓶,转身飞快地跑了出去,回来的时候,酒瓶不见了。女儿靠他怀里,伸手拿桌上的馒头递到他嘴边,说:“爸爸,吃馒头。”他咬了一口馒头,咸咸的——是他的眼泪。那一刻,为了怀里这个爱他的小人儿,他决心以后要好好爱护这个家。
     ⑤如今,他已年过六旬,每天吃晚饭都习惯喝几杯,女儿正恋爱,却每天都回家陪父母吃饭,在他喝了三两杯之后,就把他的酒瓶收起来。这时,他总是说:“你从小就抢我的酒瓶。”“你是记仇的老头儿!”全家人都笑了起来。没错,那么多年了,他始终清晰地记得一个小人儿的爱,比任何时候都强烈,都让他震撼。他姓张,是个普通的退休工人,他的女儿是幼儿教师,今年26岁,叫张慈。
     ⑥多年后,她的女儿也记得这样一幕——
     ⑦那时候,她家里经济收入不高,生活略显困难。每次买菜专挑便宜的,有一次,丈夫不在家,她和往常一样,很晚才去菜市场。看到有个摊位仅剩的一小块排骨正便宜出售,她犹豫了一下,还是把排骨买回了家。炖排骨时,锅里冒出的香味引得6岁的儿子站在厨房门口一步不肯离开。她感到有些心酸,排骨炖好后,把排骨都夹到儿子碗里。等她收拾好厨房回来,发觉儿子正在抿着嘴偷笑,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她问他笑什么,他舔舔嘴唇说:“妈,排骨真好吃。”
     ⑧她拍拍孩子的小脑袋,准备吃饭时,发现满满的一碗饭摆在饭桌上,她吃了一惊,什么也没说,扒米饭时,忽然被什么塞住了嘴巴。夹起来,是一块排骨,不大,肉多。她抬起头,儿子正低着头瞄她,边瞄边偷笑。她把排骨放入口中慢慢咀嚼,微笑着落下泪来。
     ⑨那以后,生活再怎么艰难她都能微笑着面对,再不曾皱起眉头。儿子长大了,依然喜欢吃她做的排骨米饭。每次她都会说起那块被儿子偷偷放入碗底的排骨,她说:“真是想不到,你那么小,却已经懂得疼我。”
     ⑩前不久,他们祖孙三代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一档亲情节目。那档节目的名称叫:孩子,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了爱。
     (摘自《经典小小说》2014年4月,有删改)
     18.第①~⑨段主要描述了“学会爱”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________
     ________
     19.第⑧段画线句中的“微笑”与“落下泪”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
     __
     __
     20.文中“他”的女儿是个怎样的人?请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要的分析。(3分)
     21.请从内容和结构上简要分析第⑩段的用意。(2分)
     22.从本文中你也许学会了爱,请写一段话表达对父母的爱,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45字左右)(3分)
      三、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生活的大海变幻莫测,多姿多彩。我们学会了生活常识,为以后的人生增添奋飞的动力;我们学会了把心儿打开,让温柔的清风抚平挫折的创伤;我们学会了感悟,让心灵绽放出异样的光芒;我们学会了爱,温暖着黑暗中冰凉的心房。
     请你围绕“学会了”这个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题目自拟,感情真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600字以上,书写工整。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可用“××”或“A、B、C……”代替。
      【参考答案】 
     1.C
     2.姿—恣 霎—煞 题—提 侮—晦
     3.D
     4.C
     5.C
     6.(1)其实地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 (2)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 (3)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4)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7.示例:(端午节)粽子飘香,龙舟竞发,好不热闹!看,健儿们齐心协力挥动船桨,龙舟箭一般往前飞;观众兴高采烈地欢呼、呐喊……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8.(1)青春的座右铭青春的知识(青春的畅想、感悟、脚步等) (2)同学们,我们怀揣梦想,已经跨入青春的大门。青春的血液在奔流,青春的心儿在跃动。今天,就让我们踏着青春的脚步,一起畅想青春,随想青春,炫舞青春靓丽的风采。 (3)你在地震中已经失去了双腿和自己的女儿,却为何还要来到这危险的地方做志愿者?戴着假肢的你,在地震中肯定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你是怎样克服的?
     9. 对美的无比热爱,但又不知如何去体会美;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一定虚荣心在作怪,也想人前显贵。
     10. C
     11. 非常喜欢红书包并渴望得到它 磨父母买红书包 珍藏回忆红书包获得教益
     12. 把“妈妈”改为“爸爸”,正和前文“爸爸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的情节相照应,还和后文写红书包来之不易并受到父亲的教育相一致。这样一改不但结构上更加严谨,而且更能体现父母对“我”的疼爱。(意思对即可)
     13. ①人都应追求美好的东西。②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③追求美但不一定要得到它。
     14. 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
     15. 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作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作铺垫)。
     16. (1)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2)“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17. 篱笆的朴素高雅、旷达拙朴,代表了本真淳厚的乡村生活;作者沉浸其中,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浮躁,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动,精神上变得沉静超然,全方位净化了身心,找到了精神的归宿;在生活中,我们要追求一种随性自然、纯朴平淡的生活态度。
     18. (1)女儿心疼喝酒生闷气的父亲,抢走了他的酒瓶。
     (2)儿子心疼劳碌的母亲,偷偷往母亲的碗里放排骨。
     19. 不矛盾。“微笑”是她为儿子的懂事而高兴,“落下泪”是她为儿子对自己的疼爱而感动,都表达了孩子与母亲之间真挚的爱。
     20. 女儿是一个固执、心疼父亲的孩子,如“固执地拉着他的手,十分心疼地看着他”,恋爱时“每天都回家陪父母吃饭”;女儿疼爱儿子,是一位勇于面对生活坎坷的母亲,如“排骨炖好后,把排骨都夹到儿子碗里”,“生活再怎么艰难她都能微笑着面对,再不曾皱起眉头”。
     21. (1)内容:以节目标题“孩子,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了爱”总结概括了祖孙三代间孩子对父母的爱;
     (2)结构:收束全文,点明了小说的主旨,升华了情感,深化、收束全文。
     22. 示例:爸爸妈妈,你们是照亮我的明灯,温暖我的阳光,也许我顶撞过、抱怨过你们,但我更爱你们!
     23. 作文略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4.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对于语文的学习,除了日常的记忆之外,还要多做练习!那么,对于初三的语文究竟要怎样有效的去做题呢?别着急,接下来不妨和我一起来做份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shàn) 折腰(zhé) 栖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赣江(Gàn) 田圃(fǔ) 颤 动(chàn)
 
     C.留滞(zhì) 丝缕(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晕(yūn) 禁锢(gù) 襁褓(qiǎng)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  措施  。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  儿童  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上阕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 )(2分)
 
     A.叙述 B.描写 C.说明 D.议论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 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 D.对偶、比喻、排比
 
     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  大雪  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 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的英雄业绩。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9.《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3分)
 
     10.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11.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二)欣赏儿童诗歌,回答问题。(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 鲁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选自《十四岁的天空》)
 
     12.“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作者分别抓住了樟叶的 、幼笋的 、蘑菇的 来描写景物,把景物写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4.作者把整首诗设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这样的意境中,有什么妙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 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要想学好语文,必须多做题,本文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一、积累运用(24分) 
     1.读拼音,写汉字。(6分)
     时 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 又阴huì( )了,冷风吹进船cāng( )中,呜呜的响,从蓬xì( )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xiāo( )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2.依次填写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6分)
     长城的城墙是黑灰色的,浓重中透着一种( );故宫的宫墙是朱砂色的,深沉中显出一种( )。它们毕竟都已成为历史。我更喜欢的是近几年来并肩崛起的新楼宇和那些纵横飞扬的立交桥,它们的色彩趋于明快、( )、奔放,因而也更使人感到( )。
     A. 冷静 威力 热忱亲密 B. 冷峻 威严 热烈 亲近
     C. 冷清 威势 粗犷亲热 D. 冷寂 威风 绚丽 亲切
     3.下列成语运用不当的是( ) (3分)
     A、我一直盯着父亲,看他郑重其事地带着两个女 儿和女婿向那个人走去。
     B、当这个衣衫褴褛的老水手出现在他眼前时,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C、班会上,大家一致推选德高望众的小华担任班长。
     D、电子计算机使人们获得了事半功 倍的效果。
     4.对《故乡》中“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一句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害怕“希望”实现时,自己受到冲击。
     B、害怕实现“希望”要付出巨大、艰苦的代价。
     C、害怕闰土等人反对我的“希望”。
     D、害怕宏儿、水生不愿为“希望”奋斗。
     5.关于《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人公,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这篇小说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化来表现的,所以没有主人公。
     B、小说的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因此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
     C、“菲利普夫妇”是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反复无常的态度来揭示主题的。
     D、“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自始至终是写“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想。
     6.关于小说的知识,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小说中 塑造的典型人物一般不是真有其人,但人们通过这些艺术典型的镜子,可以看到、理解许多人的面目。
     B、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是丰富多样的,有概括介绍 ,也有形象描绘;有外貌和心理描写,也有行动和对话描写;有正面描写 ,也有侧面描写。
     C、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安排必须忠于现实生活,要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自然顺序来写,不可以省略某些部分,更不能颠倒或交错。
     D、小说中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怎样发展,必须遵循有利于塑造人物的原则。
      二、阅读理解(26分) 
     暖
     [美]朱易丝安瑞森
     初春某个假日的下午,我在储物间整理一家人的冬衣。9岁的女儿安娜饶有兴致地伏在不远的窗台上向外张望,不时地告诉我院子里又有什么花开了。
     这时,我无意中在安娜羊绒大衣两侧的口袋里各发现一副手套,两副一模一样。我有些不解地问:“安娜,这个手套要两副叠起来用才够保暖吗?”安娜扭过头来看了看手套,明媚的阳光落在她微笑的小脸蛋上,异常生动。
     “不是的,妈妈。它暖和极了。 ”“那为什么要两双呢?”我更加好奇了。她抿了抿小嘴,然后认真地说:“其实是这样的,我的同桌翠丝买不起手套,可是她宁愿长冻疮,也不愿意去救助站领那种难看的.土布大手套。平时她就敏感极了,从来不接受同学无缘无故赠送的礼物。妈妈买给我的手套又暖和又漂亮,要是翠丝也有一双就不会长冻疮了。所以,我就再买了一模一样的一副放在身边。如果装作因为糊涂而多带了一副手套,翠丝就能够欣然戴我的手套了。”
     孩子清澈的双眸像阳光下粼粼的湖水,“妈妈,今年翠丝的手上就没有冻疮。”
     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草地上一丛丛兰花安静地盛开着,又香,又暖。
     7.安娜为什么要有两副一模一样的手套?(5分)
     8.文末写兰花有什么用意?( 10分)
     9.“我欣慰地走到窗边拥抱我的小天使”,怎样理解“我”的“拥抱”动作?(5分)
     10.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能对安娜和翠丝这两个孩子分别作个评价吗?(6分)
      三、写作表达(50分) 
     1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不是所有的鸟都能飞越太平洋,而有一种小鸟,却能飞越。它需要的仅是一小截树枝。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截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饿了,它就站在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树枝上睡觉。就这样小鸟越过了太平洋。
     其实,对每个人来说,在生活中都有自己“那截树枝”。那么,什么是我们心底的“那截树枝”呢?是追求?是自信?是责任?是习惯?是信任?还是……
     请以“那截树枝”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字的文章。立 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试题所给材料,可用也可不用,但所写内容必须是话题范围内的。

初三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检测试题

6.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

  对于语文的学习,究竟有没有一份良好的模拟试卷可以比较准确的检验出你的学习成绩呢?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单于(shàn) 折腰(zhé) 栖息(qī) 喧嚷(xuān)
 
     B.蓑笠(suō) 赣江(Gàn) 田圃(fǔ) 颤 动(chàn)
 
     C.留滞(zhì) 丝缕(lǚ) 深邃(suì) 岑寂(chén)
 
     D.沉浸(jìn) 昏晕(yūn) 禁锢(gù) 襁褓(qiǎng)
 
     2.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2分)
 
     在一定的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________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________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________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3.下列  句子  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通过  社会实践  活动,让我们接触了社会,开阔了视野。
 
     B.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C.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政教处采取了很多安全  措施  。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亲爱的宝贝已在腹中8个月了,是个美丽的姑娘呢?还是个漂亮的小伙?
 
     B.“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太不了解它们了。”
 
     C.在这横跨中国南部的“户外采风”中,东方遭遇了意想不到的困难:酷暑、严寒、狂风、暴雨、沙尘等……越向西就越是人烟稀少。东方不得不经常风餐露宿。
 
     D.种菜是我在狱中少有的能自主管理的事情。播下种子、观察生长、悉心照料、然后收获。成为这一方天地主人的感觉让我体会到一丝自由的滋味。
 
     5.下列对课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郑愁予的《雨说》以新颖而鲜活的意象,灵动而多情的语言,抒发了对  儿童  浓浓的关爱之情,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真诚的祝福。
 
     B.《蝈蝈与蛐蛐》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全诗意境优美而又广大深邃,是诗人的生命情感对大自然的敏锐的心灵感应,使读者深深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 之情。
 
     C.《夜》是一首优美的小夜曲,全诗着力展示夜的静谧、美丽,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安适、宁静的心境。
 
     D.《星星变奏曲》是以“星星”为主要意象,运用夸张手法,以情景的变换来丰富“星星”
 
     的意象,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的。
 
     阅读《沁园春 雪》,回答问题。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6.上阕从表达方式上看,主要是( )(2分)
 
     A.叙述 B.描写 C.说明 D.议论
 
     7.下面的诗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A.夸张、对偶、比喻 B.对偶、比喻、拟人
 
     C.夸张、对偶、拟人 D.对偶、比喻、排比
 
     8.下面对有关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在词的上阕中,一个“望”字领起以下七句,动静结合,远近结合,不仅逼真地写出了  大雪  茫茫、天低野阔的景象,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B.“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几句设想雪晴后的美景,由写实进入想象,开拓
 
     出一层新的意境。作者表面上写雪后天 晴,实际上预示着革命成功后祖国河山一定
 
     会更加艳丽美好。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人用“惜”“输”“逊”等词
 
     对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断然否定,指出他们文学才华太低,无法跟现代人相比。
 
     D.“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是本词主旨所在。作者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
 
     只能是在无产阶级和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因为他们正在创造着前无古人
 
     的英雄业绩。
 
     二、(本大题共10小题,共34分)
 
     (一)阅读《蝈蝈与蛐蛐》,回答问题。(10分)
 
     大地 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
 
     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它争先
 
     沉醉于盛夏的豪华,它从未感到
 
     自己的喜悦消逝,一旦唱得疲劳了,
 
     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
 
     在寂寞的冬天夜晚,当严霜凝成
 
     一片宁静,从炉边就弹起了
 
     蛐蛐的歌儿,在逐渐升高的暖气,
 
     昏昏欲睡中,人们感到那声音
 
     仿佛就是蝈蝈在草茸茸的山上鸣叫。
 
     9.《蝈蝈与蛐蛐》中,诗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3分)
 
     10.分析虫鸣的象征意义。(3分)
 
     11.诗人以简约的诗句讴歌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4分)
 
     (二)欣赏儿童诗歌,回答问题。(10分)
 
     第一次的小雨
 
     徐 鲁
 
     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
 
     沙沙地落进青青的树林
 
     我独自在林子和林子之间漫步
 
     耳边充满了许多微弱的
 
     神秘而又美丽的声音
 
     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
 
     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
 
     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
 
     妈妈曾经告诉过我们
 
     它们的名字叫天鹅菌
 
     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
 
     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
 
     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
 
     露水闪亮着悄悄滑落
 
     淡淡的雾像轻柔的白纱布
 
     整个大自然像一首乐曲
 
     春天的林子是一架生命的琴
 
     它们奏出美妙的音乐和诗歌
 
     轻轻地轻轻地撞击着
 
     我的充满幻想的十四岁的心
 
     (选自《十四岁的天空》)
 
     12.“翠色的樟叶在轻轻呼吸/一支支幼笋无声地爆出地心/无数的蘑菇宛若白色的小伞”,作者分别抓住了樟叶的 、幼笋的 、蘑菇的 来描写景物,把景物写得富有特色。(3分)
 
     13.“云雀像音符一样在跳跃/从这一枝跳到那一枝/它们的歌声甜蜜又迷人”,运用了什么修辞  方法  ?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14.作者把整首诗设置在春天的第一次的小雨这样的意境中,有什么妙处?(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楚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 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 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  白露  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瞭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5.“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的赏析)(4分)
 
     (1)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为即将到来的单元检测,教师们要如何准备试题呢?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       八年级   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 (共31分)
         1. 根据拼音写汉字。(8分)
         jiān ( )默 kuī ( ) 探 shòu ( ) 猎 kāng ( ) 慨 颤wēi ( ) 任劳任yuàn ( ) pì ( ) 美 和xù ( )
         吞shì ( ) luǒ ( ) 露 狼jí ( )
         2. 解释下列 词语。(12分)
         (1)众目睽睽: (2)莫衷一是:
         (3)哂笑: (4)牟取:
         (5)沧海桑田: (6)鼠目寸光:
         3. 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8分)
         相形 鼠目 相成 目空
         睽睽 震耳 同仁 胸有
         4. 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3分)
         据《英国医学杂志》网站报道,英格兰南部伯恩茅斯糖尿病和内分泌中心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含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会使人发胖。为遏制全球日益严重的  儿童  肥胖问题,应严格限制他们对泡沫饮料饮用量。专家们鼓励儿童选择稀释过的果汁或者纯水为饮品,同时呼吁学校应采取  措施  避免儿童饮用泡沫饮料,各路明星也应停止为泡沫饮料做  广告  。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数据,在全球5岁以下的儿童中,估计有1 760万名超重。
         二、阅读理解 (共39分)
         (一) (10分)
         ①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它的普通一部分一样。 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 ,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 毕竟不是大海, ,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②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沾沾自喜,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同鲲鹏看待斥鹌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过分自傲:人类的知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③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 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1. 在第一段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2分)
         2. “鲲鹏看待斥鹌一般”出自《庄子•逍遥游》,鲲是庄子想像的一种大鱼,当它化而为鸟,就叫做鹏。鹏鸟向南海飞去,水击三千里,乘着旋风一下子就飞九万里,由此可演化为一个  成语  是: 。(2分)
         3. 从选文第②段找出一个运用修辞手法的  句子  ,并把它完整地抄写下来。(2分)
         4.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原因是什么?(2分)
         5. 人类挖掘出大自然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作者为什么担忧地说,那些矿坑有可能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2分)
         (二) (12分)
         不可忽视的土壤污染
         ①土壤、水、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四大要素。一般的污染马上就能引起大家的关注,而土壤污染引起的不良后果要在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人们常常忽视对土壤污染的整治。
         ②近年来,由于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  雨水  降落在土壤中,导致了土壤污染。
         ③土壤污染所造成的危害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对此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调查资料。仅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而减产的粮食就有1 000多万吨,被污染的粮食每年也多达1 200万吨,合计经济损失至少200亿元。第二,土壤污染导致食物品质不断下降。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壤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许多地方的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中的镉、铬、砷、铅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和接近临界值。第三, 。土壤污染会使污染物在植物体中积累,并通过食物链富集到人体和动物体中,危害人畜健康,引发多种疾病。另外,受到污染的土壤表土在风力和水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大气和水体中,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
         ④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首先要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其次是采用生物(例如蚯蚓等)降解净化土壤。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换土和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⑤近年来,世界各国的环保专家和生物学家都提出了让植物来净化土壤的新方案。他们培养出各种 转基因植物,让它们吸收土壤中的有害物质,然后集中起来焚烧处理,这样,经过植物吸收后的重金属还可以提炼出来,  变废为宝  ,不但净化了土壤,还获得了贵重的重金属。与传统的化学、物 理等除污手段相比,植物除污具有投资和维护成本低、操作简便、不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1. 本文的说明内容除了土壤污染不被重视、土壤污染的原因和危害之外,还有 。(2分)
         2. 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在句子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3. 请在下边给第③段空白处补写一句话。(3分)
         4. 第④段中列举的治理土壤污染的三种办法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2分)
         5. 为了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请你设计一条公益广告。(3分)
         (三) (17分)
         莺
         布 丰
         ①阴霾弥漫的冬天是毫无生气的季节,是自然界的休眠和沉睡时期:昆虫停止了生命,游蛇停止了运动,植物终止了生长,失去了绿色,所有的空中居民都被抛弃流放,水族生命被关在冰冻的牢狱中,大部分陆地动物被囚禁在山洞、岩洞、地洞内,这一切给我们展现出一幅幅萧条冷漠的景象。鸟类的回归带来了初春第一个信息,这些可爱的小生命唤醒了沉睡的大自然,焕发了新的活力与生命,树木吐出了新芽,小树林披上了新装,引来新主人在此嬉笑打闹,  唱歌  传情,到处生机勃勃。
         ②在森林的主人当中,莺科小鸟最多,也最惹人喜爱:它们活跃、灵巧、轻盈、好动,所有的动作看上去都富有感情,叫声中透出喜悦,玩耍中隐藏爱情。树木长叶开花时,这些小鸟来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住进我们的花园,有些更喜欢林阴大道和树丛,不少钻进了大森林,另有一些藏进了芦苇荡。莺雀布满大地各个角落,到处能听见它们欢畅的歌声,看到它们飞来飞去的欢快身影。
         ③我们不仅喜欢它们无忧无虑,还希望它们漂亮美丽;但大自然似乎只赋予了它们可爱的性情,却忽视了装扮它们。莺雀的羽毛暗淡 而缺少光彩:除两三种身上稍有斑点略能点缀外,其余的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
         ④它们居住在花园里, 树丛中,或是  种植  蚕豆、青豆等的菜田里,一般在蔬菜架子上栖息;它们在这里玩耍、搭窝,不停地出入,直到收获的季节。这时,它们迁徙的日期临近,该离开这块乐土,离开爱的家园了。观看它们叽叽喳喳相互追逐好似看一场节目,他们的打闹并不过火,争 斗也是天真无邪的,结果总是以几支歌结束。莺是轻浮爱情的象征,如同斑鸠是忠贞爱情的象征一样。莺总是快乐无忧,充满活力,它们实际上并不缺乏爱情,也不缺乏对爱情的忠诚。雌莺孵卵时,雄莺在旁边千呵万护,与它共同迎接小生命的降生,直至长大后也不分离。
         ⑤莺生性胆小,在与它同样弱小的鸟类面前都常常躲避,尤其害怕遇到最危险的敌人——伯劳。然而危险一旦过去,一切便抛至脑后,用不了一会儿,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它只在树林中最茂密处唱歌,唱时总把自己隐藏起来,尤其是在炎热的中午,只偶尔才在树丛边上露面,但很快便又回到密林中去。早晨可以看见它采集露水,在夏季短暂的雨后,它常 来到湿润的树叶上,摇晃树枝洗淋浴。
         ⑥在莺类中,黑头莺叫得最好听,声音最流畅,有些像夜莺。我们可以长时间地享受它美妙的歌声,甚至在春天的唱诗班销声匿迹之后,仍可以听到树林里黑头莺的歌声。它们的歌喉轻快纯洁,尽管音域不大宽广,但十分美妙动听,婉转而富有层次,这歌声仿佛涵养了树林的清新,描绘了恬静的生活,表达了幸福的感受,听到这些大自然的幸福鸟歌唱,谁能不为之动情呢?
         1.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莺的哪些特点? (2分)
         2.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哪些地方能看到莺的身影?(2分)
         3. 把第③段最 后一句改为“莺雀的羽毛暗淡而缺少光彩,它们浑身都是暗淡的灰白色或褐色”行吗?为什么? (3分)
         4. 读了第④段、第⑤段  文章  ,你觉得莺的哪些地方比较可爱? (3分)
         5. 第⑥段重点写黑头莺的歌声,请你就这一段内容拟—个问题,并作出解答。(4分)
         6.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莺,第①段却没有写莺,是否离题?为什么? (3分)
         三、写作 (3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  作文  。
         2002年8月10日,北京大学山鹰社的5名学生在攀登珠峰的探险活动中,突然遭遇雪崩,全部遇难。2002年12月1日,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发生志愿者冻死事件,两名热血青年的生命永远留在了那片苍茫大地上。有人说,他们坚忍不拔的毅力 和无所畏惧的精神,应该发扬光大。有人说,挑战自然和极限不能仅凭勇气和热情。这则材料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
         请以“挑战自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①立意自定;②文体不限;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500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答案: 
         一、1.缄 窥 狩 慷 巍 怨 媲 煦 噬 裸 藉 2.略 3.见绌 寸光 相辅 一切众目 欲聋 一视 成竹 4.“儿童远离泡沫饮料可防肥胖。”或“儿童饮泡沫饮料过多会发胖(超重)。”
         二、(一)1.如果 那么 虽然 但 可是 2.鹏程万里3.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4.①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②人类的认识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之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很幼稚。③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5.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 二)1.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的办法(措施)(或如何控制和治理土壤污染) 2.强调(突出)了经济损失之大。[或强调(突出)了土壤污染导致严重的直接经济损失] 3.土壤污染会危害人畜健康 4.因为原文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来说明的。5.示例:还我青山碧水,还我土地芬芳。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三)1.略(围绕“活泼好动,生性胆小,喜欢唱歌”作答。) 2.“花园、林阴大道、树丛、大森林、芦苇荡、菜田里”等。 3.不行。这样一改,就把所有的莺说成是一样的,其中还有两三种是特例,改后不符合客观事实,原文体现了   说明文  语言的准确性。 4.“叽叽喳喳相互追逐,打闹并不过火,争斗也是天真无邪;快乐无忧,充满活力,不缺乏对爱情的忠诚;危险—旦过去,它又变得欢乐愉快,又唱又跳。” 5.略(说明:拟题紧扣本段内容,答案符合题目要 求。) 6.不离题。第一段写季节的变化,春天的回归,目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或第一段虽没有写莺,但是为莺的出现造声势,使文章有波澜,富有文学性)
         三、略(提示:话题材料陈述两个事件后,摆出了两种观点——有人赞同,有人提出了善意的批评,然后在“  提示语  ”中发问:“这则材料引发你想到些什么呢?”这就明确无误地说明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规定的范围之内。在选材时,要注意围绕材料和提示展开。具体可以想到:1.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挑战自然的历史,从而歌颂那些挑战自然的勇士们。
         2.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时候,要有理性态度,不能一味凭热情,那样会造成无谓的牺牲。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8.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为了让大家期末考试取得更好成绩,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狼籍(jí) 蹒跚(pán (shān) 箸(zhù) 呼啸(xiào)
     B、停滞(zhì) 磨蹭(zèng) 吮(shǔn) 吸瞅(chǒu)
     C、病笃(dǔ) 恸(tòng) 憧憬(chōng) (jǐng) 脸颊(xiá)
     D、颓(tuí)唐 琐xiè(屑) 惦(diàn)记 背道而驰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她在追赶抢她皮包的强盗时,被迎面而来的车撞伤,真是祸不单行。
     B.他讲得娓娓动听,妹仔听得忽而笑容满面,忽而愁眉双锁。
     C.女儿今天要出嫁了,妈妈亲手为女儿乔装打扮。
     D.如果母亲生在现在,有机会成为一名教员,必定是一个循循善诱的良师。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日前,我市某区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80余位领导干部参加了该区科技创新培训会。
     B.望着移民近乎渴盼的眼神和焦急的呼吁,我总是含着泪别过脸去,朝向远处的群山。
     C.上级领导要求我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商用车之都”的战略,抢抓机遇,全力推动十堰跨越式发展。
     D.她从民间传说中汲取营养,剪纸作品不管人物和花鸟虫鱼等,都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4、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世说新语》,编者刘义庆,彭州人,他所编著的《世说新语》是一部记述汉末至东晋士大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B.《父母的心》是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浓浓的哀怨,淡淡的爱心”是他的作品的风格特征。
     C.《背影》这篇叙事散文的抒情气氛是很浓的,语言朴实,但充满着溢于言表的深挚感情。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是“初唐四杰”王勃的一首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体现出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5.将下列四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_____。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海滩。
     ①海滩上,也突然明亮起来。②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出来。
     ③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④嗬!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的人在乘凉。⑤ 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
     A.⑤④②③①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⑤② D.②⑤①③④
     6、古诗文阅读(4分)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
     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中的句子“__ _,____”与高适《别董大》诗中的句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这两句描写落花的诗句充满昂扬向上的精神,但龚自珍《己亥杂诗》中的两句诗在境界上更胜一筹,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
     7、语文实践活动。(共4分)
     同学们,生活如同大海:时而平静,时而汹涌,时而潮起,时而潮落。也正是因为有了跌宕,生命才更显精彩。但是有的同学只能面对成功,鲜花和掌声,却无法面对失败,挫折和眼泪。华英学校某班开展了“微笑面对生活”的主题活动,也请你微笑着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能排忧解难】你的班主任对工作十分负责,对同学们也十分关心,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这使部分同学对班主任有情绪。作为班长的你,该怎样委婉的请求班主任改正自己的不足?该怎样做同学们的安抚工作呢?
     你对班主任说:
     你对同学们说:
      二、现代文阅读(31分) 
     (一)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9分)
     生日
     (1)30岁生日,我点燃了53支蜡烛。
     (2)妻子边找酒边唠唠叨叨地说:“没听说谁的生日是提前两天过的,害得我啥也来不及准备。”桌上摆着生日蛋糕、啤酒、果仁、朱古力和许多带壳的炒花生,这最后一样是我母亲生前十分喜爱的食物。
     (3)屋里的电灯灭了,烛光的火苗一齐跳起了“迪斯科”,为它们伴奏的曲子,是我指定的一首由民歌改编的轻音乐曲《天女散花》。(a)我的眼睛湿润了。
     (4)母亲穿着那件深蓝色夹衣坐在藤椅中,她已经病恹恹的,说话要强打起精神,只有脸上慈爱的神色是儿子每时每刻都能从愁容中分辨出来的。她说:“明天,是你29岁生日,过不过?”
     (5)(b)我的心不禁震颤不已。母子异地生活多年,我从来就没有记住自己的生日,而她却像神圣的钟声,定时在母亲的胸怀里撞响。
     (6)然而我不忍心让妈妈劳神,她患的是晚期肝癌,千里迢迢投奔到我所在的城市,惟一需要的是治疗和休养。我说:“妈,这次不过了吧,已经没这习惯了。”
     (7)母亲的眼光停滞在我身上,良久又停滞在自己的足尖上,最后她说:“不讲究就算了。”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
     (8)我们大家对她隐瞒了病情,但是她有了预感,因此,她有遗憾,我们是理解的。在她病逝之后我才发现,母亲深感遗憾的却不仅这一点。给母亲立墓碑时,查阅她的生卒岁月,我吃惊地看到一行字:“生于1934年12月14日。”假如我们也想着给母亲祝寿的话,每年母亲的生日恰好是比我的早两天。
     (9)我懂了,可是懂得太迟了。母亲在最后的日子里惦记着儿子的生日,何尝不希望儿子关切地叫一句,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为她的生日做些表示呢!可是,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
     (10)妻子和牧牧笑咧咧地入席就座,一个为我斟酒,一个为我切蛋糕。
     (11)牧牧举起酒杯,眨眨眼睛,大声说:“爸爸,庆贺你的生日!”
     (12)(c)我百感交集,本来湿润的眼睛更无法睁开了,我把牧牧抱过来骑在膝上,和他头碰头地说:“今天不是庆贺,是纪念。来,牧牧吹蜡烛。”
     (13)牧牧吹一支数一个数,吹到20支就发现了问题,“怎么这么多啊?”
     (14)儿子和妻子都看着我,哞子里映出不同色调的烛辉。我对儿子说:“吹吧,吹完了讲个故事给你听。”
     (15)牧牧吹完了,我当真讲了一个“故事”,还告诉他别学“故事”里的那个人。他听懂没有很难说,但垂头吸泣的妻子肯定是听懂了的。
     9、(3分)第(1)、(2)段中有三处暗示了此次生日的特殊,这三处是:
     。
     10、(3分)联系全文看,标题“生日”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①
     ② 。
     11、(3分)第(7)段中说“话语里分明藏有叹息和莫名的遗憾”,第(9)段中说“儿子竟让她带着莫大的遗憾去了……”,这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能否互换?简要说明理由。
     12、(3分)联系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a)(b)(c)三处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感情?
     (a)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3分)文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从人性角度分析,都是美的。请各用一个词(两个字)概括母亲、“我”、妻子三人的性格特点。
     母亲: “我”: 妻子:
     14、(2分)读罢上文,忽然想起前不久,某校一名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家庭作业:给自己的母亲洗一次脚。此举让家长、学生感慨良多。为了避免出现文中的遗憾,我们应该在平时为自己的父母做些什么呢?想一想,列出几点你应该做的事。
     15、(2分)上文中还有不少值得我们品味的地方,请自选一处,写几句赏析的话。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里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由此给我凑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砍柴,然后次日凌晨再走二十里的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晚上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第二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已经听了不下百遍。一阵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的身上,倏忽不见了。忽然又有两片落到我的`鼻梁上,用手一摸也没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冰凉的酸。抬头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蒙。
     (3)不知不觉间,到了县城。
     (4)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5)我从门缝看见那人从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6)风裹挟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了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地上。父亲站起来,对那个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7)“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要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
     (8)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色。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参加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的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9)到了学校门口,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会飘走似的,使劲地把快餐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大不一样,“等你将来有钱了,假如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10)“什么?爹?”
     (11)“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
     16、文章第(2)、(6)、(8)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分)
     17、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并对那个买主进行简单评价。(3分)
     (1)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父亲一眼。
     (2) 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的手里抓了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里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18、第(6)段“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累,他的鼻息变得忽粗忽细”一句中,“父亲”鼻息变得“忽粗忽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分)
     19、等“我”要去捡地下的钱的时候,“父亲”为什么把“我”拉到一边,不让“我”去捡?(2分)
     20、“父亲”二十年前对“我”的叮嘱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古诗文阅读(16分) 
     (一)阅读《人琴俱亡》,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每小题3分)
     人琴俱亡 刘义庆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1、释词。(3分)
     便径入坐灵床上 ( )便索舆来奔丧 ( )弦既不调 ( )
     子敬素好琴 ( ) 语时了不悲 ( ) ( )
     22、翻译句子。(3分)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翻译:
     23、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奔丧,第二件事王子猷恸绝。
     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 是因为他自知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也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
     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
     D、王子遒“月余亦卒”的原因有生病和悲痛。
     2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每小题2分)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5、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26、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四、作文(50分) 
     27、请你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
     ①珍惜所拥有的
     ②这也是课堂
     要求:①选择题目(1)的请补写题目作文。
     ②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50字的文章,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