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2024-05-13

1. 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演化证券学(EAS)是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前沿交叉学科,综合运用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剖析股票市场所发生的资金博弈行为背后的本质与奥秘,为证券市场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以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详尽阐释股市运作的内生动力机制,提出了一个解释股市波动逻辑的全新思路和方法,是证券投资研究的一个具有生命力和丰富内涵的理论体系;与现代金融学“理性人”、“有效市场”等各种理想化的前提假设不同,演化证券学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是探索股市生存法则最有潜力的新兴研究领域。其开山之作《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颠覆了人们对于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认知,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由于其理论和方法植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研究与实践,而且以市场生态为重要研究导向,因此,对于真正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博弈策略框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作为股市运作逻辑的生物学解读、世界首创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彻底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力图应用实证分析(Empirical Analysis)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方法,拓展人们对股票市场波动本质的真正理解;长期而言,股票价格由企业的内在价值决定,但中短期而言,股价波动在本质上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由于传统证券投资理论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范式,因而也不可避免地继承了新古典分析范式的缺陷。演化证券学与传统投资理论的重要区别,除了“人性假设”和“范式框架”之外,至少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演化证券学重点研究股市运作的内在机理及相关逻辑关系(尘埃如何落定),而传统理论侧重于解释波动发生的现象及结果(尘埃落定后的世界);(2)、认为市场行为主体具有显著的异质多样性(心智模式和行为表现各异)、复杂性(理性和非理性交织演化、乐观和悲观频繁转换)、应激性(正常和过度应激、显性和隐性过度应激)和自适应性(非线性反馈机制和路径依赖);(3)、强调投资者的优先目标是“生存”,而不是“最大化”,其可持续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适应性”,而不是“完美性”。在动态演化的视角下,现实市场环境中投资者的实际行为,通常表现为“竞争和适应”,而不可能达到“最优”,片面追求盈利最大化,恰恰是投资者最致命的认知缺陷!其实,经济演化思想很早就存在于经济理论中,即使在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盛行的年代,演化思想也在经济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美国经济学巨匠、制度经济学鼻祖凡勃伦,就向人们提出了“经济学为什么不是一门进化的科学”的质问。新古典经济学派创始人马歇尔也承认,演化的概念比静态的概念更复杂,因此大量的经济基础理论研究,仍然以机械类比、均衡、稳定、决定性为主。并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宣称:经济学家的目标应当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奥地利学派对基于数学的均衡分析,持几乎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数学是功能的、侧重形式的,不能带来对基本经济联系的任何真正理解,数学化经济关系的努力是无用的。事实上,现代经济学的均衡分析试图把经济学变成纯粹逻辑学的一个分支,成为由一系列自明的命题构成的知识部门,就像数学和几何学一样,它们只受内在自恰性(Internal Consistency)这个标准的检验,而不受实际行为和外部信息的影响。由于受相应研究和表达工具的限制,演化路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于形成一个系统的分析框架,无法满足当时普遍萌发的经济学研究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在经历了持久的争论之后,经济学就逐渐把自己类比成物理学或数理科学,以静态分析为主的新古典经济学逐步取得了统治地位,以致于均衡分析被公认为主流经济分析的工具。尽管演化思想曾经在理论分析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内含的演化路径却因学术表达上的困难等原因,而逐渐被人们所遗忘。跨学科方法是解决经济和金融市场复杂性问题的最佳途径。二十世纪末期,“演化经济学”终于获得了里程碑式的发展,从事演化分析甚至被视为当今经济学家的一种范式时尚与趋势。1991年,《演化经济学》杂志正式诞生 。近年来,演化理论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学者的密切关注,尽管其力量还不足以和传统金融理论抗衡,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2002年在苏黎世瑞士证券交易所召开了“演化金融”的专题会议;2005年Journal of Mathematical Economics 推出了关于演化金融学研究进展的专刊;201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H·弗兰克(Robert H. Frank)在其最新出版的《达尔文经济学》一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论断:总有一天,人们会认为经济学的真正鼻祖是达尔文,而非亚当·斯密。相对于庞大而繁杂的经济金融系统,股票市场毫无疑问是探索证券演化分析范式“科学性”的绝佳实验室,而且是测试其理论与方法“适用性、有效性、可靠性”的天然试验场,可以使我们更加容易、更加客观对各种流行理论的真伪优劣作出正确判断和验证。创新总是从不同专业领域的边缘开始的,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的理论体系具有无可置疑的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和逻辑性,也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应用价值,但毫无疑问,它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许多人的开拓性工作和许多年的不懈努力,才能够被人们普遍理解和接受(除了顽固的线性思维定势外,西方社会一直对进化论持怀疑态度和抵触情绪)。这符合新生事物的发展规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认知神经科学、演化博弈论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金融理论多学科融合的不断深入,演化证券学的最终崛起只是时间问题;我们沿着这个方向的研究探索越深入,离股市运行的客观规律就越接近,也就越能够在股市的生存博弈中占得先机。

演化证券学的内容简介

2. 演化证券学的介绍

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是由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等人创立的一门证券投资崭新学说,其理论精髓在于突破传统的线性思维方式和理想化假设,以全新的研究范式(Paradigm)系统解析股市波动的内在机理,指出股市是一个“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其运作背后具有很强的生物进化逻辑;股市波动在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股市波动的复杂性是由其生命运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中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人类对于股市波动逻辑的认知,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世界级难题。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和方法能够令人信服并且经得起时间检验——2000年,著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在《非理性繁荣》一书中指出:“我们应当牢记,股市定价并未形成一门完美的科学”;201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授予罗伯特·席勒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指出: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也许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作为全面和系统阐述股市中短期波动逻辑的理论创新体系,演化证券学对股市波动的各种错综复杂现象,具有强大的解释力和推理力,对于揭示股市定价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 演化证券学的应用举例

人类的遗传基因由多达30亿个碱基对构成,而表达遗传基因的密码种类,只有区区数个而已。同样道理,股市博弈方法和策略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不断衍生与传承的成功秘诀,总会有某些共同之处,都应该具有某些相对稳定而不是随心所欲的核心价值观。其中主要包括投资人对于市场的时空观念,对市场趋势的理解,对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自身行为的管理四个方面。为了便于记忆,可将其归纳为4个关键词:时机、趋势、止损、耐性,并称之为股市生存的四个“成功密码”。通过对国际金融界几十位巅峰投资家和顶级基金经理成长经历与成功经验的系统研究,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成功的投资哲学,都是基于对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四个核心要素的深刻理解。尽管其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但其本质内涵没有任何差别。如同遗传密码决定生物性状一样,在股票投资中,时机、趋势、止损、耐性这4个核心要素,在投资人思维架构中的不同定位、排列组合和优先顺序,决定了投资人不同的交易理念、操作策略和行为偏好。它们是关于股市生存智慧的海量资讯中,使用频率最高、参考价值最大的4个单词,有足够的资格成为股票投资的成功密码。在这四个成功密码中,前两者主要是投资人对于市场的认识,属于“知”的领域,可通过不断学习而获得;后两者则主要是投资人对于自身的把握,属于“行”的范畴,只有通过长期修炼才能达成!在股票操作实践中,投资人如果有什么困惑,遇到什么难题,或者出现什么失误,只要从这四个方面认真探寻原因,那么基本上都可以解开种种谜团,找到正确的答案。显而易见,它们是股票操作理念最具生命力的内涵,是普通投资人通往成功彼岸的四维路径。

演化证券学的应用举例

4. 演化证券学的各种投资理论比较

 1952年,美国经济学家马科维茨(Harry M.Markowit)在他的学术论文《资产选择:有效的多样化》中,首次应用资产组合报酬的均值和方差这两个数学概念,从数学上明确地定义了投资者偏好,并以数学化的方式解释投资分散化原理,系统地阐述了资产组合和选择问题,标志着现代资产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简称MPT)的开端。该理论认为,投资组合能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一个投资组合是由组成的各证券及其权重所确定,选择不相关的证券应是构建投资组合的目标。它在传统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风险的概念,认为风险而不是回报,是整个投资过程的重心,并提出了投资组合的优化方法,马可维茨因此而获得了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金融学教授尤金·法玛(Eugene Fama),发表了一篇题为《股票市场价格行为》的论文,于1970年对该理论进行了深化,并提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s Hypothesis,简称EMH)。有效市场假说有一个颇受质疑的前提假设,即参与市场的投资者有足够的理性,并且能够迅速对所有市场信息作出合理反应。该理论认为,在法律健全、功能良好、透明度高、竞争充分的股票市场,一切有价值的信息已经及时、准确、充分地反映在股价走势当中,其中包括企业当前和未来的价值,除非存在市场操纵,否则投资者不可能通过分析以往价格获得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归纳起来,EMH对于投资者的意义是:若市场弱式有效,则技术分析是无用的;若市场半强式有效,则基本分析也是无用的;当市场完全有效时,市场组合(Market portfolio)是最优投资组合,这意味着组合的被动管理是有效的。有效市场假说提出后,便成为证券市场实证研究的热门课题,支持和反对的证据都很多,是目前最具争议的投资理论之一。尽管如此,在现代金融市场主流理论的基本框架中,该假说仍然占据重要地位。2013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席勒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研究资产市场的发展趋势采用了新方法。瑞典皇家科学院指出,三名经济学家“为资产价值的认知奠定了基础”。几乎没什么方法能准确预测未来几天或几周股市债市的走向,但可以通过研究对三年以上的价格进行预测。“这些看起来令人惊讶且矛盾的发现,正是今年诺奖得主分析作出的工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值得一提的是,尤金·法玛和罗伯特·席勒持有完全不同的学术观点,前者认为市场是有效的,而后者则坚信市场存在缺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至今为止人类对资产价格波动逻辑的认知,还是相当肤浅的,与我们真正把握其内在规律的距离,仍然非常遥远! 197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等人发表了题为《期望理论:风险状态下的决策分析》的文章,建立了人类风险决策过程的心理学理论,成为行为金融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简称BF)是金融学、心理学、人类学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理论,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该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并非只由企业的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响,即投资者心理与行为对证券市场的价格决定及其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它是和有效市场假说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主要内容可分为套利限制和心理学两部分。由于卡纳曼等人开创了“展望理论”(Prospect Theory)的分析范式,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之后行为金融学的早期开拓者,瑞典皇家科学院在2002年10月宣布,授予丹尼尔·卡纳曼等人该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综合运用经济学和心理学理论,探索投资决策行为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现今成型的行为金融学模型还不多,研究的重点还停留在对市场异常和认知偏差的定性描述和历史观察上,以及鉴别可能对金融市场行为有系统影响的行为决策属性。究其原因,也许就像指数基金教父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所说的那样:“在这个行业里摸爬滚打了55年,我依然对如何预测投资者的心理一无所知。”大致可以认为,到1980年,经典投资理论的大厦已基本完成。在此之后,世界各国学者所做的只是一些修补和改进工作。例如,对影响证券收益率的因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各种市场“异相”进行实证和理论分析,将期权定价的假设进行修改等等。 2010年,中国演化分析专家吴家俊等人在《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中,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该学说以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为基础,创新运用生物学范式(Biological Paradigm)全面和系统地阐释股市运行的内在动力机制,为解释股市波动的各种复杂现象,构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框架,实现可持续的高胜算博弈,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一套全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体系,演化证券学(Evolutionary Analysis Theory of Security,简称EAS)摒弃证券市场行为分析中普遍流行的数学和物理学范式,突破机械论的线性思维定势和各种理想化假设,重视对“生物本能”和“竞争与适应”的研究,强调人性和市场环境在股市演化中的重要地位;认为在本质意义上,股市波动是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共同作用的产物,股市波动既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线性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也不是随机漫步理论认为的“布朗运动”,而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其典型特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这就是为什么股市波动既有一定规律可循,又难以被定量描述和准确预测的最根本原因。由于演化证券学的理论体系植根于中国本土市场的长期研究与实践,而且以市场生态为重要研究导向,因此对于真正深刻理解中国特色股票市场的运行规律,构建适合中国市场环境的博弈策略框架,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较常用的演化证券学模型,主要有如下几种:MGS模型、BGS模型、AGS模型、PGS模型、IGS模型、VGS模型、RGS模型等。当前,除了学科内部的纵深发展外,金融学领域的学科交叉与创新发展的趋势非常明显。作为证券学、生物学、进化论等有机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演化证券学已成为证券投资界的前沿研究领域,对于揭示股票价格形成机制及其演变规律,推动现代金融理论的多学科融合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以上关于证券市场运行规律的理论,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市场波动的内在逻辑”这个中心命题来展开的。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和市场人士,则从股票交易的具体操作层面进行了技术性探索,主要包括道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等。 股票市场里存在着宇宙中的某种自然规则,股票价格运行趋势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甚至可以通过数学、几何学、宗教和天文学的综合运用来进行预测的。江恩理论认为,市场的波动率或内在周期性因素,来自于时间和价格的倍数关系,当其内在波动频率与外来推动力频率恰好形成倍数关系时,便会出现所谓的共振现象,从而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5.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人物

吴家俊,演化证券学理论创始人、证券演化分析奠基人。198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获硕士学位,高级工程师。1990-1992年先后赴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修学习,开始从事证券市场的研究与实践。1993年正式成为中国股市第一代投资者,股海搏击二十余年,斩获颇丰。曾任职于广东省科学院等机构,现为职业投资人、独立学者。创造性提出股票市场是“基于人性与进化法则的复杂自适应系统”理论体系,在国际上首次建立了演化证券学的基本框架和演化分析的理论内涵,并将其独创的“价值演化博弈”决策模型,实际应用于股票投资而获得巨大成功——经过近十年牛熊轮回、跌宕起伏的市场反复验证,确认其成效卓著,所管理的资产增值15.3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其代表作《股市真面目》及一系列实证研究成果,颠覆了股市运行机理的传统理论,可称为达尔文式的范式革命;由于其在证券市场演化分析领域的开创性贡献:率先将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思想,成功地运用于股市波动研究及演化博弈模型构建,为股市演化分析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并创立和发展了一个证券市场分析的新学派――演化分析学派,而被誉为“证券演化分析之父”。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人物

6. 演化证券学的内在逻辑关系

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和证券教父、被誉为“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的安德烈·科斯托拉尼,直言不讳地指出:数学逻辑不适用于股票市场,投资人不应该将一般的数学逻辑套用在股市上,股市行情不是用一把尺就能测量出来的,其未来走势也不是用数学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来的。美国华尔街顶级量化金融大师、哥伦比亚大学著名教授伊曼纽尔·德曼,在《数学建模如何诱骗了华尔街》一文中,也毫无忌讳地承认:我们根本不可能(通过数理分析方法)发明出一个能够预测股票价格将会如何变化的模型;如果我们相信人类行为可完全遵守数学法则,从而把有着诸多限制的模型与理论相混淆的话,其结果肯定会是一场灾难!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联储前主席艾伦·格林斯潘,在2009年4月发表的题为《股市将引领经济复苏》的文章中声称:在很大程度上,股价变化的推动因素是人类的天生倾向,即在兴奋和恐惧之间间歇性摇摆,这种摇摆尽管也深受经济事件的影响,但它本身也自有一定“生命力”。根据我的经验,人类情绪的这种摇摆,不仅是对未来商业活动的预测,而且还是左右未来商业活动的关键起因。行为金融学理论创始人之一、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则在《动物精神》一书中明确指出:有大量证据证明,动物精神才是人们行动的真实动机,而且无所不在。主流宏观经济学假设它们不具有任何重要作用,这真可谓荒谬!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撇开“生物本能”和“进化法则”来谈论股市运作的逻辑与规律,无疑只是隔靴搔痒。以数理思维及模型来理解、应对金融市场的复杂性问题,是近一百年金融史上最隐蔽、最合理的“骗局”,也是金融危机一再上演、投资者屡遭重创的根源所在。基于对股市运行规律的长期实证研究结果,我们发现并且坚信,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在深层结构上存在着惊人的相同之处;股市运行规律在很大程度上遵循生命科学原理和生物进化法则,它们之间存在的各种对应关系,几乎涵盖了股市运作的全部过程,其逻辑基础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这些对应关系的仔细分析,可以帮助投资人更加全面地理解股市波动的本质特性,更加准确地把握股市运行的内在逻辑。纷繁世界,大道至简,道法自然!在股票投资实践中,学习和吸收生物进化优秀成果的重要性,绝不亚于观测数理模型或者K线图表,因为前者属于大智慧,后者则只是小聪明,两者之间是“道”与“术”的关系。毫无疑问,只有认清股市波动真实逻辑的投资人,才有可能对市场的重大行情作出正确判断,才有可能在股市的长期博弈中立于不败之地。现把这些对应关系列举如下:生物系统:股票市场  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及资金类型  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及资金集群  遗传密码:决定投资理念的核心要素  基因型:股市投资理念与潜意识  表现型:市场交易行为及其特点  生存习性:股市操作习惯与偏好(行为偏好和风险偏好)  生态环境:股市运作规则/潜规则与投资文化等  生物多样性:交易主体及其理念、策略、技巧多样性  自然选择:市场多空博弈、优胜劣汰的过程  适者生存法则:投资人顺势而为的交易策略  演化/变异:市场主导性价值观、审美观或交易策略的演变  路径依赖:市场多头或空头的思维惯性  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响应和风险控制行为  过度应激反应:面对市场波动的非理性、非特异性恐慌行为  冬眠现象:市场环境恶劣时保存资金实力的策略  生物节律:牛熊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或股价涨跌循环的规律性只要对生物系统与股票市场的各种对应关系逐一地进行解析,那么我们就可以从中得到一些真正有价值的可持续生存智慧与博弈策略。 1.生物体:股市交易者及其资金  所谓生物体,通常是指由细胞、组织、器官或系统协同完成各种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生物体都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 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2) 生物体都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趋利性);  (3)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4) 生物体都有应激性;  (5) 生物体都有可塑性;  (6) 生物体都有遗传与变异的特性;  (7) 生物体都有生物节律现象;  在股票市场中,股市交易者及其拥有的资金,是股票市场运作的主体,也是完成各种交易活动的基本单位,他(它)们在股市中的行为表现,与自然界里的生物体并没有本质意义上的区别,其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代谢性、趋利性、适应性、可塑性、应激性、变异性、节律性等。  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股市波动实质上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生命运动”,而不是传统经济学认为的钟摆式的“机械运动”。2.物种:某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交易者与资金类型  物种通常是指一个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极为相似的生物群体,它们中的各个成员间可以正常交配并繁育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的繁殖单元和进化单元。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物种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飞跃,是自然选择的历史产物。  在股票市场上,也确实存在着各种操作策略主导下的市场资金类型。例如各种公募基金、私募基金、QFII、社保资金、信托资金、券商自营资金、民间游资、中小散户资金等。  可以认为,生物学上的物种与股票市场上的资金类型或属性相对应,自然选择在股票市场中的表现就是资金的分配。股市中资金流动的方向、数量及趋势,与市场中操作策略或交易模式的受欢迎程度有关,一个成功的策略自然会吸引更多的资金参与其中而成为市场中的主导性策略。当另一个新的成功策略出现时,市场中的资金就会及时重新进行分配。由于交易模式的市场化选择,最终推动股票市场的发展与演化。  从这个角度看,股市不一定是经济的晴雨表,但肯定是资金的晴雨表。  因此,股票市场中普遍存在的“跟风”现象,实际上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投资者个人不可能改变这种现象,但完全可以在制定操作策略时充分利用它。3.种群/群落: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交易者与资金集群  种群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时生活着的同种个体的集群,例如同一鱼塘内的鲤鱼或同一树林内的杨树。群落则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在自然界中,任何一个种群都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它种群通过种间关系紧密联系的。例如,在一片农田中,既有作物、杂草等植物,也有昆虫、鸟、鼠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所有这些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就组成了一个群落。  在股票市场,持有相同操作策略的投资人及其资金,也会形成某种具有类似交易行为特征的“集群”,这种“集群”对一些具有相似行业/企业特点、或者相同概念/题材的股票群体的偏好和追逐,造成了股市上经常出现五花八门的“板块联动效应”或“热点题材”轮番炒作。。。。。。。

7.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文献

1、《金融进化论》,(美)里奥M·蒂尔曼著,2009年3月第一版2、《演化经济学》,陈劲,王焕祥编著,2008年2月第一版3、这就是股市真面目吗?价值中国网,读书评论-2011-03-264、经济学诺奖缘何六次钟情博弈论?新京报-2012-10-165、演化金融学对传统金融理论范式的创新 九五论文网-2012-10-126、演化金融学最新研究进展 生产力研究,学术动态综述-2007-04-017、演化金融学的创新与展望 学习与探索,2012年07期8、索罗斯:人们仍未搞懂金融市场 中财网,2013年01月28日

演化证券学的相关文献

8. 演化证券学的延伸阅读

1、《动物精神》,(美)乔治·阿克洛夫,罗伯特·席勒著,2012年12月第二版2、《当经济学遇上生物学和心理学》,(美)迈克尔·舍默著,2009年7月第1版3、《魔鬼投资学》,(美)迈克尔·莫布森著,2007年10月第1版4、交易员心中最经典的文章:人性的缺陷,《凤凰财经》,2015年10月12日5、达尔文是经济学鼻祖,《洛杉矶时报》,2011年10月18日6、金融生态系统与生物生态系统的内相似性研究,《国际金融研究》, 2010年02期7、基于中国股市的进化金融理论与实证研究,《金融研究》,2007 年第10 期8、从均衡走向演化——经济学范式的演进,《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3期9、诺贝尔经济奖得主获奖理由:为资产价值认知奠基,《新华网》,2013年10月14日10、昔日“股神”今何在:从赵丹阳但斌到王亚伟徐翔,《股市动态分析》,2013年11月04日11、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投资高手,《腾讯网》,2106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