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竟卖“假理财” 是什么让银行“内鬼”

2024-05-15

1. 银行竟卖“假理财” 是什么让银行“内鬼”

依据目前初步掌握的线索,此案系张颖通过控制他人账户作为资金归集账户,编造虚假投资理财产品和理财转让产品。

  从投资人提供的数份投资合同看,这款“假理财”原本的预期收益率从4.2%到5.5%不等,在银行收益中表现平平。但银行工作人员告诉投资人,原始投资人急需用钱要转让没有到期的理财产品并承诺放弃部分收益,让这个理财产品摇身一变,收益率超过了8.4%,有的收益率甚至达到11%。

  原本的收益率让不少投资者以为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风险较低,而“转让”幌子下的收益率又颇为诱人。一位投资人告诉记者,“理财是在银行网点购买,又有联系多年的银行销售人员推荐,重点是合同上还印着银行的章。这使得这些颇有投资经验的私人银行客户从没有怀疑过理财产品的真实性。”

银行竟卖“假理财” 是什么让银行“内鬼”

2. 银行竟卖"假理财",是什么让银行"内鬼"有恃无恐

“监守自盗”暴露银行内控不到位
此次“假理财”案件暴露出民生银行不少内控问题。从多位投资者提供给媒体的理财产品转让协议来看,这款理财的转让人集中在10多位,巨额资金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汇入这些人的账户,并没有引起银行风险监控部门的警觉。
一款理财产品的销售绝非一两个工作人员可以完成,从产品合同的制定到产品的宣传推荐,再到资金汇转,需要多个环节、多名员工参与。在长达一年有余的时间里,未有员工向有关部门举报这个“假理财”。

3. 银行理财有什么内幕?


银行理财有什么内幕?

4. 大揭秘:“假银行理财”是怎么骗走客户30亿的

受骗的投资人不仅是民生银行私人银行高端客户,而且还是该行鲸钻高尔夫俱乐部的成员。按照会员手册,在中国民生银行北京航天桥支行金融资产日均2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标准会员,金融资产日均5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为豪华会员,金融资产日均1000万元(含)的贵宾客户,则是至尊会员。
对于普通人来说,私人银行对于客户财务管理的介入深度是远超想象的。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可以包办客户的一切生活需求,包括投资、出行、法律服务……在国内,私人银行对客户介入的没有那么深,但是他们对客户也是了若指掌的。
而且,由于长期介入客户投资和财务管理,银行工作人员和客户会形成亲密的信任关系,尤其是当客户在一个银行投资多年,收益也不错,他对这家银行的戒备心肯定会大大降低。
所以当这家银行的行长说,有一个收益比平时高一倍的理财产品,并且只卖给私人银行的高端客户,同时高尔夫俱乐部里的很多熟人也购买了,绝大多数的客户都会心动。

5. 如何避免遭遇银行“假理财”产品?

1.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
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
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
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
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双录”指“录音、录像”。银监会要求开展理财产品和代销产品销售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均应实现自有理财产品与代销产品销售过程同步录音录像。
在购买银行直销或代销的理财产品时,注意是否有“双录”,销售人员是否按程序、按规定介绍理财产品,你的权利、风险和纠纷处理方式,录音录像为证。
总之,找正规的渠道,买正规的产品,不贪高收益,这样就能尽量避免遭遇“假理财”了。

如何避免遭遇银行“假理财”产品?

6. 如何避免在银行买到在银行买到假理财

1.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不等于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风险

银行是一个“金融超市”。现在的银行除了销售自己发行的产品外,也会利用本行渠道、人员销售和推介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产品,称之为银行代销产品。目前常见的银行代销产品包括基金、保险、信托及国债等。如果你选择的是银行代销产品,那必须对该产品的发行公司进行查询和了解。

2.对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有正确的认识,不要贪婪

通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是相对安全,收益较稳定的。“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句话永远不过时,安全对应的是低收益,银行理财产品的常规收益在3.4%~4.5%之间,那些动不动就8%、10%收益保证的理财产品,难道您在购买前就没怀疑过?
 3.新技能get!识别“真理财”,告别“假理财”

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个“产品编码”,理财产品登记编码是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赋予银行理财产品的标识码,就像身份证一样,具有唯一性。可以通过登录:中国理财网,进行查询。

4.防止“飞单”,银行“双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利用银行的营业场所,私自销售非本行自主发行的、非本行授权和签订代销协议的第三方机构理财产品。

7. 银行理财易弄错的四个概念陷阱

      银行理财选购理财产品时,总是要与各种从未接触过的专业术语和金融概念打交道。通过对于理财受害的示例的分析,我了解到通常有四个概念极易被投资者混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隐蔽的银行理财产品与银保产品区别      如果是银行的理财产品,一般认购产品的名称为某某银行第某期人民币(外币)理财产品,还会有理财产品的编号;如果是银保产品,会在认购书中有保险公司的名称保险产品的名称。保险类理财产品与定存理财产品有本质区别,它主要着重的是保障性而非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性这一点,也可以解释为何保险产品在退保时本金受损较大。有的投资者粗心大意,大选购理财产品时,没有认真阅读产品认购书,忽视了理财产品性质,结果遭受了损失。  2.模糊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与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概念      银行在推销理财产品时,往往会故意让投资者混淆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和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概念。投资者自身也以为推销者口中所说的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就是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我们来辨明两者的区别。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指在理想状态下,将来可能收获的红利。而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指理财产品到期后,投资者可以得到的固定数额。很多银行竞相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某商业银行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某商行的一年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22%,但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不等于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去年某国有银行的一款人民币信托理财产品历史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为15%,而到期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率仅为这其中的差距,如果投资者事前没有弄清楚,将来极有可能蒙受巨大损失。

银行理财易弄错的四个概念陷阱

8. 买银行理财这恶坑你避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