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2024-05-14

1. 如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问题一:如何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完善  1、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 
  2、要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3、要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4、要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 
  5、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问题二:如何加强当前社会个人的道德诚信建设  个人品德建设的当前意义 
  个人品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在中国传统道德中,个人品德问题一直是历代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并且有诸多论述。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个人品德建设。党的 *** 报告提出了“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党中央明确地把个人品德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品德建设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如何加强当前社会个人的道德诚信建设 
  一是坚持科学执政。从某种意义上说,科学即诚信,科学执政即诚信执政。必须提高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按科学方式开展工作的能力与水平;坚持求实创新,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中的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实施科学决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民主执政。民主和诚信相辅相成。应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决策程序,不断提高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信任度,以民主政治建设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三是坚持依法执政。诚信是道德的底线和法治的基础。坚持依法执政与以德执政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让法律公正尽可能地贴近道德公正,依法严厉打击和惩治背信、失信者和腐败、不公正的制造者,维护 *** 诚信和社会公正,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问题三:如何搞好社会诚信建设  先提高个人信誉。 
  
   问题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一系列的不诚信行为造成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和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努力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使诚实守信者得到保护、作假失信者受到惩戒,为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保障。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诚信缺失、不讲信用,不仅危害经济社会发展,破坏市场和社会秩序,而且损害社会公正,损害群众利益,妨碍民族和社会文明进步。 
  
   问题五:如何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诚信对社会对集体对个人都是应该的,不诚会造成伤害,还会延伸至情绪,对社会诚信建设就更重要了,就拿国内矛盾来说,不是 *** 不诚信,而是严重误会了,也误伤了 
  
   问题六:从个人角度如何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建设诚实信用的社会,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这个制度建设就是使人愿意诚信待人做事,使这样的人有保障,比如一旦因为信任别人吃了亏,他能得到补偿 
  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用好社会力量。企业要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切实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 
  加快推动立法。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问题七: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什么意识,倡导  (1)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3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3分)。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3分)。④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3分)。⑤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2分答:文化作用(为什么);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或者思想道德建设,文化继承、发展、创新(怎么办)。只要涉及知识点表述完整每条4分。①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②文化自觉和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③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答出任何两点给满分) 试题分析:(1)从哲学角度,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意识”范畴,意识的作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哲学模块知识组织答案。唯物论的角度(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论角度(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上层建设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价值观角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注意要从不同的角度组织答案,要力求全面、视野广阔,不能拘泥于某一个角度,原理适当结合材料说明即可。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主题,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阐述,一是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涉及文化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塑造人生);二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涉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正确处理文化交流传播、继承、发展与创新、思想道德建设等。本题属于开放性的试题,只要围绕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个主题阐述,言之有理即可。我们既可以阐述什么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可以阐述怎样加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直接调用课本原理。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问题八:怎样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管理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 *** 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 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结合我国实际,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抓紧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 
  
   问题九:如何依法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完善信用数据征汇的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只有相关部门的文件依据,各个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形成数据信息共享的共识,有些部门认为自己部门的数据需要保密,不能把自己部门的数据汇总到社会诚信体系数据库,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就很难把数据汇总齐全。解决数据汇聚问题,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现在各地 *** 都在摸索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途径,有的地方 *** 已经取得很多很好的经验,国家顶层设计机构应该对各地 *** 已取得的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在掌握较全面事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建设成果,出台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相关法律,解决诚信体系建设没有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 
  建立法定统一的征信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公共管理数据信息丰富,信用信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在征信过程中,哪些信用信息应该列入征信的范围,并确保征信过程中信用信息的准确、公平、公正,这是建立诚信体系的基础。但现在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征信标准,各地制定的征信标准五花八门,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征信过程中责任不清,没有相关的征信救济机制。在地方,具体负责制订诚信体系建设的部门心中没底,顾虑征信过程中给企业或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引起诉讼,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些因素直接妨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 
  所以,应尽快出台信用建设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严谨的征信标准,明确标准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强制纳入征信体系,搭建全国统一的征信平台,把目前比较重要的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强制纳入统一的征信平台;对个人信用信息、社会机构信用信息等进行整合,不能互相孤立;银行系统要把所有的账户信息进行整合,借鉴国外的一个人只能有一个银行账号,一个法人也只能有一个账号的金融体制,把信用信息与账号信息捆绑,减少现金流通,鼓励刷卡消费等。相关部门要实时更新相关的信用信息,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把信用信息纳入系统,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申诉体系,错误录入的信用信息要及时予以纠正,征信标准范围外的信用信息作为诚信参考信息,这样征信平台的功能才足够强大,才能有利于征汇诚信数据,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推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进程。 
  明确法定统一的失信惩戒标准 
  国家和地方 *** 投入巨资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目的是利用诚信体系的信用资源,惩戒失信行为,逐步促使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针对当前社会上大量出现失信现象,很多职能部门出台了失信惩戒措施,制裁失信行为,但这些失信惩戒措施是零散的,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惩戒失信行为的合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法院对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失信人,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一些单位出台了一些失信惩戒制度。如《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院系统执行信息与民航、铁路联网建立失信惩戒信息机制,对失信老赖实施限制高消费的措施,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坐高铁、飞机等,从而到达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一定惩戒作用。但从全社会来看,有效的失信惩戒措施太少,全国各个系统之间诚信信息共享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有些单位执行失信惩戒具体措施时,缺乏执行信心,对不执行失信惩戒措施的主体也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要求,失信惩戒措施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此,应依法明确建立一个层级较高的专门机构承担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任成为必要选择。现在发改委牵头,三十八个部门参与的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架构层级不够高,承担诚信体系建设的难度很大,发改委协调各部门比较困难,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承担这项工作更有利于推动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 
  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结果运用机制 
  当前各地在诚信体系的建设,大多是重建设......>> 
  
   问题十:如何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 *** 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几年,一些部门和地区相继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总体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面对新的形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加强协调,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 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结合我国实际,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

如何加强社会诚信建设

2. 怎样进行社会诚信建设

问题一:如何搞好社会诚信建设  先提高个人信誉。 
  
   问题二:如何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1、 建立严格的诚信机制,实施公平合理的诚信评级机制。健立公司对内对外的现代化诚信机制,对信用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作和客户服务的诚信举措进行严格规范。 
  2、 建立统一的诚信数据库。做到有数可找、有据可查,实现内部网上查询,形成规范共享的诚信系统,完善诚信信息的披露。 
  3、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途径,为诚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依靠科技防伪是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途径。 
  4、 严格自律,以身垂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 
  
   问题三:从个人角度如何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建设诚实信用的社会,需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这个制度建设就是使人愿意诚信待人做事,使这样的人有保障,比如一旦因为信任别人吃了亏,他能得到补偿 
  全面推进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在内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 要以身作则,带头推进政务公开,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提高决策透明度,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 
  加强基础建设。制定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推动地方、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及互联互通,逐步消除“信息孤岛”,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在保护涉及公共安全、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等信用信息的基础上,依法使各类社会主体的信用状况透明、可核查,让失信行为无处藏身。 
  用好社会力量。企业要把诚信经营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切实做到重合同、守信用。发挥行业组织自律和市场机制作用,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推进信用体系建设的合力。 
  加快推动立法。把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重要基础性工作,列入立法规划尽快推进实施,使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 
  
   问题四:怎样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管理  一、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社会信用体系是市场经济体制中的重要制度安排。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国“十一五”规划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200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当前,恶意拖欠和逃废银行债务、逃骗偷税、商业欺诈、制假售假、非法集资等现象屡禁不止,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对于打击失信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保护群众权益,推进 *** 更好地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法制为基础,信用制度为核心,以健全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 *** 推动、培育市场,完善法规、严格监管,有序开放、维护安全”的原则,建立全国范围信贷征信机构与社会征信机构并存、服务各具特色的征信机构体系,最终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结合我国实际,明确长远目标、阶段性目标和工作重点,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整合信用服务资源,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要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市场,改善外部环境,促进竞争和创新。要抓紧健全法律法规,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责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促进信用服务行业发展,满足市场需要,维护国家信息安全。 
  三、完善行业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商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是社会信用关系发展的基础,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相适应。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推进行业信用建设。 
  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企业和个人自律,形成有效的市场约束,具有重要作用。要依托“金税”、“金关”等管理系统,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建立健全企业、个人偷逃骗税记录。要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探索建立合同履约信用记录,依法打击合同欺诈行为。要依托“金质”管理系统,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发布产品质量信息,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管理。要继续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和价格信用建设。要发挥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信用建设和行业守信自律。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和实际工作需要,抓紧研究建立市场主体信用记录,实行内部信用分类管理,健全负面信息披露制度和守信激励制度,提高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水平。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制度,逐步建设和完善以组织机构代码和身份证号码等为基础的实名制信息......>> 
  
   问题五:如何依法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完善信用数据征汇的法律依据 
  当前,我国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处于摸索阶段,国家层面没有出台统一的法律,只有相关部门的文件依据,各个部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形成数据信息共享的共识,有些部门认为自己部门的数据需要保密,不能把自己部门的数据汇总到社会诚信体系数据库,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牵头部门就很难把数据汇总齐全。解决数据汇聚问题,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现在各地 *** 都在摸索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途径,有的地方 *** 已经取得很多很好的经验,国家顶层设计机构应该对各地 *** 已取得的经验进行调研和总结,在掌握较全面事实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建设成果,出台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相关法律,解决诚信体系建设没有法律依据的尴尬局面。 
  建立法定统一的征信标准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公共管理数据信息丰富,信用信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在征信过程中,哪些信用信息应该列入征信的范围,并确保征信过程中信用信息的准确、公平、公正,这是建立诚信体系的基础。但现在由于没有国家层面的征信标准,各地制定的征信标准五花八门,没有严格的程序要求,征信过程中责任不清,没有相关的征信救济机制。在地方,具体负责制订诚信体系建设的部门心中没底,顾虑征信过程中给企业或个人造成重大损失,引起诉讼,责任主体不明确,这些因素直接妨碍了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进程。 
  所以,应尽快出台信用建设法律法规,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统一严谨的征信标准,明确标准范围内的信用信息强制纳入征信体系,搭建全国统一的征信平台,把目前比较重要的相关部门的信用信息强制纳入统一的征信平台;对个人信用信息、社会机构信用信息等进行整合,不能互相孤立;银行系统要把所有的账户信息进行整合,借鉴国外的一个人只能有一个银行账号,一个法人也只能有一个账号的金融体制,把信用信息与账号信息捆绑,减少现金流通,鼓励刷卡消费等。相关部门要实时更新相关的信用信息,不得以任何借口拒绝把信用信息纳入系统,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申诉体系,错误录入的信用信息要及时予以纠正,征信标准范围外的信用信息作为诚信参考信息,这样征信平台的功能才足够强大,才能有利于征汇诚信数据,建立社会诚信体系,推动我国诚信体系建设的进程。 
  明确法定统一的失信惩戒标准 
  国家和地方 *** 投入巨资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目的是利用诚信体系的信用资源,惩戒失信行为,逐步促使社会诚信环境的形成。针对当前社会上大量出现失信现象,很多职能部门出台了失信惩戒措施,制裁失信行为,但这些失信惩戒措施是零散的,还没有形成全社会惩戒失信行为的合力,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人民法院对不执行生效判决的失信人,最高人民法院会同一些单位出台了一些失信惩戒制度。如《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法院系统执行信息与民航、铁路联网建立失信惩戒信息机制,对失信老赖实施限制高消费的措施,失信被执行人不能坐高铁、飞机等,从而到达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一定惩戒作用。但从全社会来看,有效的失信惩戒措施太少,全国各个系统之间诚信信息共享执行不到位,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有些单位执行失信惩戒具体措施时,缺乏执行信心,对不执行失信惩戒措施的主体也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要求,失信惩戒措施执行的随意性比较大,不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对此,应依法明确建立一个层级较高的专门机构承担诚信体系建设的重任成为必要选择。现在发改委牵头,三十八个部门参与的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的架构层级不够高,承担诚信体系建设的难度很大,发改委协调各部门比较困难,建议由国务院办公厅牵头承担这项工作更有利于推动国家诚信体系的建设。 
  构建统一的信用信息结果运用机制 
  当前各地在诚信体系的建设,大多是重建设......>> 
  
   问题六:如何有效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诚信对社会对集体对个人都是应该的,不诚会造成伤害,还会延伸至情绪,对社会诚信建设就更重要了,就拿国内矛盾来说,不是 *** 不诚信,而是严重误会了,也误伤了 
  
   问题七:中国社会如何建设诚信?  近年来,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不用一一罗列。社会各个层面,从 *** 到企业,从学者到民众,都意识到缺乏诚信的危害,都认为应该尽快在全社会树立讲诚信的风尚。但是,当有人问:如何才能让人们尽快牢固树立诚信意识,人们往往拿不出什么办法。在我看来,积重难返,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在全社会重树诚信,并不是件简单的事。 
  诚信曾经是中国文化最重要的典型特征之一。当今中国社会诚信的丧失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西方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价值观的输入并占据上风;二是教育。我们现在的教育已经同传统文化相去甚远,重视功利超过重视道德,教育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找一个待遇高的好工作,而非培养人的基本素质。当今教育的偏差是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要改变它,也非一朝一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没有立竿见影的好办法,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从教育抓起,这是百年大计。如果我们一切以西方为榜样的观念不改变,改变教育观念和方法,恐怕还要等很长时间。 
  然而,这并不是我们不需要努力建设诚信的理由。如果说从教育开始抓诚信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那么,我们也可以有一些短期的做法。所谓短期见效的做法就是从反面开始,抓不诚信的典型,严惩那些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不诚信行为和人物,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这是一种法制的做法,用严刑峻法,狠狠打击当前各种后果严重的不诚信行为,尤其是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儒法结合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常态,因此,除了严厉的法制行为外,我们还可以有一些儒家的方式。教育是儒家最擅长的,教育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效果稳固,但是见效比较慢,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为了应对当前较为严重的诚信缺失,还有可以有一些局部的做法,尤其是一些特殊的职业,例如,教师、医生和官员等。这些职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有必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率先提高其诚信和职业素质、道德修养。 
  古希腊希波克拉底誓言是针对医生职业的,它采用宣誓的方式,清晰地彰显医生的职业道德。虽然宣誓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它是有借鉴价值的。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所谓“礼”,其实就是在道德原则下固定的行为规范。它的价值是:对于很多较少思考大道理的人来说,只要遵守“礼仪,一般来说,品行就不会有太大的差错,它是简便化的道德。我觉得,当今中国在紧急挽救诚信的时刻,针对上述特殊职业,可以将这两种方式结合一下,创造一种新模式。 
  比方说,针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神圣庄严的就职仪式。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师的就职仪式可以略有不同。就职仪式包括向孔夫子致敬,向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致敬,宣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一仪式可以在每年教师节举行,也可以在教师转换工作岗位时举行,并可以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经常性地举行,一方面可以给教师较大的荣誉感,也可以时常提醒他们教师的本分。仪式要力求庄严神圣,用仪式的气氛感染每一个人。同时,提高教师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例如,教师看病、购物等活动可以优先。总之,在给予教师崇高的荣誉感和部分便利的同时,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道德自律。同时,教师还可以有明显的职业服装,服装也是礼仪的一种方式。目的是,只要穿上这一服装,就是一种提醒。虽然这个办法未必能彻底解决教师的职业素质问题,但可定会有效。 
  中国古代的官员也有区别于平民的职业服装,它的好处是,不让官员混同于一般老百姓。穿上职业服装,既是一种行为规范的提醒,也是给百姓一个容易监督的机会。现在要恢复官员的职业服装,我觉得不是很容易,这个观念的转变难度较大,只能是一个长期的筹划。但是,另外一些办法是可以采用的。北宋初年,宋太宗亲手写了十六个字:“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十六个字称为......>> 
  
   问题八:如何构建诚信社会  你这个题目非常好,这真是当今社会所必须正视的问题。 
  这是一个涉及范围非常之大的题目,而非几句话能够表达清楚的大问题。 
  这是一个长期的,靠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扭转现实的问题,是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从上到下全民形成共识,上层人士做好表率,从我做起。。 
  归纳起来可能应该从几个大方面着手,譬如:制度、法制、法治、教育。。等等。 
  
   问题九:如何建设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诚信的重建必须依靠全社会共同努力。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 *** 等 *** 同志也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加强诚信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我们应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协调、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求、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社会诚信观。 1、加强道德教育,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共铸诚信社会,应该从每个人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要通过各种有效方式,教育和帮助全体公民牢固树立诚实信用是一种财富、信用的建立不容易而失去是很容易的观念;使人们真正认识到诚心诚意、说话算数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品格;真正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树立起真诚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把诚信的要求视为一种谋利和促进发展的手段,视为一种神圣的使命和内在的义务。要教育各类企业家认识到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强化信用伦理,这是融入世界经济、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决条件。只有守信用的企业,才能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也才有从事商业活动、提高企业效益唬良好环境。未成年人正处在思想观念形成阶段,应高度重视其品德培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牢固树立守信为荣、失信可耻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乐于助人,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的习惯。各机关单位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多种方式的道德教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和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典型人物,使人们真切感受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努力形成“人人知诚信、人人讲诚信”的良好氛围。 2、健全法制,加大惩处力度,使失信者无利可图。防范和治理失信,仅仅靠道德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对社会公民和市场主体相互关系进行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准则,把社会诚信纳入法制的轨道,形成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法制环境,维护和培育良好的市场信用秩序。要结合我国实际尽快颁布制订有关规范诚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失信惩戒机制,加大对失信的惩处力度。 *** 各部门应依据自身特点,建立健全相关失信处罚制度,例如,工商部门对制假贩假者不能只罚款了事,除了给予经济重处外,还应有失信纪录,性质恶劣或屡犯者则限制其终身不得从事商业活动;其他部门对不守诚信的人,除予以处罚外,应记入黑名单,累计多次便取消其从业资格。通过严厉的制裁措施,加大失信者的经济成本,使其无利可图,以起到震慑作用。 3.、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使失信者无处藏身。要建立各类企业、组织、个人的诚信信息的征集和公开机制,建立统一集中或 *** 、行业、信用中介机构三个层次的资信数据库,及时有效地向全社会提供和发布信用信息。大力发展社会信用中介组织,为客户提供规范的资信调查服务和信用评估服务。通过信用信息网络化,使失信者无处可躲,无机可趁。读了《》的人还读了: 1、HR如何实现企业“人才济济” 2、应届生,如何突破就业压力找工作 3、如何有效制定职业目标规划 4、在面试中如何争取失业补偿? 5、面试准备―猎头教你如何做好面试准备 6、坐班一族如何快速消除疲劳 7、求职时如何揣摩面试官心理 8、如何做好职业人生规划 9、职场上的金子如何发光? 10、求职必杀技:如何把复杂的面试简单化 
  
   问题十:如何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完善  1、要全面建立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的记录、归集和管理是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的基础。 
  2、要促进市场信用信息公开共享。 
  3、要积极培育诚信服务市场。 
  4、要严厉惩治失信市场主体。 
  5、要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3. 诚信社会如何建设

  诚信社会的建立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要条件,那就是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涵盖政府、制度、组织、社区和个人。其中,诚信政府的建设是核心。第二个是充分条件,即建立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诚信社会建设可以采用信任训练法等专业方法宣传普及,组织诚信行动和考核评比等。  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基础
  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我在《转型期的中国人》中有过如下描述: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中国人的人性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一个个灵魂,美丽的与丑陋的,神圣的与世俗的,高尚的与卑鄙的,天才的与平庸的,奋进的与堕落的,严肃的与游戏的,真诚的与伪善的,仁慈的与邪恶的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演绎着人生舞台一幕幕悲喜剧。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闹得沸沸扬扬这本身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和道德滑坡。一个关于此问题的网上小调查显示,四成以上的网友表示不扶,因为扶不起。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现在让人糊涂了;一件再简单无比的事情,现在变得复杂了。
  不诚信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从组织制度和行为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从组织制度层面而言,不诚信是因为金钱拜物教渗进了组织制度的肌体,深入到组织制度的骨髓,成为组织制度的灵魂。一旦拜金主义变成组织制度的灵魂,组织制度就变得貌不恭、言不从、视不明、听不聪、思不睿,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组织制度,哪里还有一点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忠诚,有的只是对关系的承诺和对金钱的崇拜。而且这种萎靡腐败之风在制度内部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反腐败的经验告诉人们:腐败之事往往一烂就是一窝。从行为个体层面上说,不诚信还是与金钱拜物教有关,因为贫穷而缺钱。在不涉及到金钱的地方和时候,人们还能保持起码的风度,一旦牵扯到金钱,人们马上就变脸,完全就忘掉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不是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是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彻底扭曲了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颠覆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念,使其行为退化为动物层次的刺激反应模式。
  道德重建、社会重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义从利的枷锁中、把人从财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颠倒了的义利关系、人财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让仁义主导利益,让人性统治财物。一句话,就是把人的良心找回来。道德重建的具体任务就是洗涤心灵、恢复本性。
  诚信是立身之本、感通之源、和谐之道、仁义之里。诚信稀缺说明我们的社会在仁义道德、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与调和谐合上出了问题。社会缺乏诚信就像自然缺乏空气一样,使我们的社会呼吸困难,需要增添诚信这种新鲜空气。
  诚信是个体的灵魂,社会的粘合剂。缺乏诚信的个体,不仅无法立德、立言、立功,而且也无法立身,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信,简直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缺乏诚信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缺乏向心力、内聚力,人与人之间没有亲和力。正如英国实验哲学家培根所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我们今天的城市社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际关系以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和社会连接为特征。
  诚信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制度,没有诚信就很难期望它履行信用制度。信用一词最早是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双方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当事人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道德品行。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是关于经济可信度的社会评价,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履约能力及其在社会上所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与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问题。
  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的制度保障
  新人文主义者阿尔文·巴比特曾经说过:当用任何彻底性的眼光进行研究的时候,那就会发现,经济问题会跑进政治问题之中,政治问题会跑进哲学问题之中,而哲学问题最终几乎总是不能分开的与宗教问题捆梆在一起。这就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了信仰,那他的道德义务就会受到贬损,法定权利则会无限膨胀,他就会不顾礼义廉耻,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社会规范和控制有非正式的习俗和道德,又有正式的法律。法律产生于习俗和道德,又高于习俗和道德,是最高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有些情况下,道德又需要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道德的制度保障。古人常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虽然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诚信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和古代人所讲的诚信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概括起来,其区别如下:
  第一,从性质上讲,古代人的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体道德情操;社会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安排。
  第二,从适用范围上讲,古代的诚信只是涉及到少数有恒产者的事情,因为孟子曾这样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之。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享受现代信用制度的权利,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享受它。
  第三,从使用结果上讲,古代人守诚信,就会受到夸奖,不守信诺,就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其后果只不过是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在信的基础上使用信用,其结果是越来越有信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其手中流通资金的增多和财富的增长。当然,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遭受的惩罚也是严重的,其后果不仅是道德上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和法律上的。
  诚信社会与古代理想大同社会
  谈到诚信社会建设,让我不由联想到古人对大同社会的描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诚信社会与古代社会大同社会的关键联结,就是都有一个信字。但是要达到古代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诚信社会建设还缺少许多至关重要的构件。在我看来,大同社会至关重要的构件至少包括: 天下为公的经济体系;选贤与能的政治体系;讲信修睦的社会体系;皆有所养的福利体系;不必为己的道德体系;外不闭户的安全体系。我称它们为体系而不称之为制度,旨在强调它们在古代大同社会的自然天成性而非人为建立性。与其说它们是制度,还不如说它们是习惯。这种社会习俗是一种产生于自然秩序的行为规范。按照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观点,人性中也有自然秩序的要素,它们是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类似于孟子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熟人社会,社会秩序就是靠人性中自然秩序要素来维持的。
  而在陌生人社会,人性中的自然秩序要素,诸如习俗、道德不再发挥主要作用,即非正式控制手段基本不灵了。因此,需要有像法律这样的正式社会控制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从文明的起源上讲,熟人社会即农村社会,陌生人社会即城市社会。熟人社会不存在诚信问题,因此,也不需要解决诚信问题的法律。陌生人社会存在大量的诚信问题,所以才出现解决这些诚信问题的法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社会既是道德社会,又是法律社会。
  诚信社会与古代大同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后者不仅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靠自然秩序来维持。前者既有道德,也有法律,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控制来维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陌生人社会,治理的手段既有习俗,又有道德,更有法律,是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结合。诚信是欺诈的对立面,没有欺诈就没有诚信。因此,法律要在保护诚信、打击欺诈、促进人们识善、向善、行善上发挥导向作用,绝不能让欺诈行为得逞。
  道德的堕落导致法律的堕落,法律的堕落进一步加剧道德的堕落。在法律和道德的博弈中,虽然道德是法律之母,但是法律是强者,而道德则是相对的弱者。特别是在市场交易法则无孔不入的今天,法律天平有向金钱、权势倾斜的危险。对于法律的这种异化,立法部门更应该尽快立法加以防范和惩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德和法律的博弈,只能走致中和、尚中和的道路。因为这是位天地、育万物的至善之道。
  个体缺乏诚信,个体的视、听、言、动就会失去标准;社会缺乏诚信,社会就会失去人际信任和群体情感,从而变成一片繁华的沙漠。当下社会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社会缺少了法律,而是因为人类缺少了共同灵魂,社会缺少了社区精神。在解决灵魂和精神之类的问题上,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它介入进来解决这类问题,不仅与事无补,而且只会把问题搞得一团糟。

诚信社会如何建设

4. 如何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加快推进对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建设,有利于促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决定的义务,提升司法公信力,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要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行查控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1、 建立严格的诚信机制,实施公平合理的诚信评级机制。健立公司对内对外的现代化诚信机制,对信用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运作和客户服务的诚信举措进行严格规范。
2、 建立统一的诚信数据库。做到有数可找、有据可查,实现内部网上查询,形成规范共享的诚信系统,完善诚信信息的披露。
3、 以强化宣传教育为途径,为诚信建设奠定思想基础。提高全民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依靠科技防伪是建立诚信机制的重要途径。
4、 严格自律,以身垂范。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准则,自觉维护自身诚实守信形象。

5. 为何要大力建设社会诚信?

我们对这样的新闻已不陌生:老人被撞倒在地却无人敢扶。
路人不愿扶的原因,是害怕老人反诬自己是肇事者。
我们已经习惯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三聚氰胺奶粉、瘦肉精猪肉、毒胶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目的是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却罔顾群众的生命健康。
我们的手机经常能收到五花八门的诈骗信息:“你中了大奖”、“你涉及犯罪活动”等等。
当然,这些信息都是为了骗取钱财。
此外,考试舞弊、学历造假、证件造假、虚报冒领等严重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社会诚信的缺失,表面看是“老实人吃亏,失信者获利”,但从长远看却是交往或交易的双方都将受到损失。
那些制售“毒胶囊”的商贩,难保自己有一天不会吃到劣质的药品或食品,那些骗取别人钱财的人,难保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被生活欺骗的对象。
高尔基说过:“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
而因为失信搭上的良心谴责、提心吊胆,根本无法用钱来加以衡量。
同时,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会使沟通、交往、交易的运行成本增加,人们时时刻刻都提防着对方,不可能把精力集中在劳动生产上,也不可能共同去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巨大的物质刺激,使一些人的价值观混乱,其突出的表现就是唯利是图的思想大行其道,这是导致社会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牟利本无可厚非,但必须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之内行事。
然而一些人不愿受法律和道德的约束,见利忘义,损人利己,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表现出各种唯利是图的做法。
在这些人看来,欺骗的“坏处”比不了金钱的“好处。”
这种“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是非常错误的,只顾个人私利,必然损害他人、集体、社会乃至国家的利益,到头来诚信缺失者也会自食其果。
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非一日之功,需要社会每一个成员的不懈努力。
各级政府在解决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上必须以身作则,带头讲诚信,带头遵守法律法规;全社会的诚信是一个整体,政府讲诚信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必须高度重视法律和制度在建设社会诚信中的作用。
法律和制度是对人们行为的强制性规范,它们使得任何个人或部门机构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犯别人的合法利益,制订并严格执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将会有效地制止社会失信的现象。
大力建设社会诚信,必要而迫切,因为这是在构建我们幸福生活的基础,让我们的生活能多一些信任、多一些互助、多一些温暖、多一些平静和坦然。

为何要大力建设社会诚信?

6. 怎样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管理

怎样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管理?

国家:
①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惩治不诚信行为,让失信者得不偿失。
③建立完善的社会诚信监管体系,让失信者无处藏身。
社会:
①大力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诚信氛围。
②通过新闻媒体加强监督,曝光不诚信行为。
个人:
①树立诚信意识,信守承诺。
②运用诚信智慧,尊重隐私。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大力弘扬诚信文化。
④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拓展资料:
诚信无小事。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但是承诺一经作出就应该努力兑现,注意不能说必须或一定兑现,遇到特殊情况要解释清楚,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要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的隐私。

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需要说些善意的谎言,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原则。

迟暮也在学习,要加油呀!






7. 如何建立诚信社会

  诚信社会的建立至少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必要条件,那就是建立以诚信为本的社会诚信体制,涵盖政府、制度、组织、社区和个人。其中,诚信政府的建设是核心。第二个是充分条件,即建立保证社会诚信体制灵活运转的社会诚信机制。诚信社会建设可以采用信任训练法等专业方法宣传普及,组织诚信行动和考核评比等。  诚信是社会信用制度的道德基础
  对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诚信状况,我在《转型期的中国人》中有过如下描述:在历史上的任何时期,中国人的人性都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一个个灵魂,美丽的与丑陋的,神圣的与世俗的,高尚的与卑鄙的,天才的与平庸的,奋进的与堕落的,严肃的与游戏的,真诚的与伪善的,仁慈的与邪恶的都在顽强地表现着自己,演绎着人生舞台一幕幕悲喜剧。一个时期以来,关于老人跌倒扶不扶的讨论成为网上热点,闹得沸沸扬扬这本身就折射出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和道德滑坡。一个关于此问题的网上小调查显示,四成以上的网友表示不扶,因为扶不起。尊老爱幼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件再明白不过的事情,现在让人糊涂了;一件再简单无比的事情,现在变得复杂了。
  不诚信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从组织制度和行为个体两个层面分析。从组织制度层面而言,不诚信是因为金钱拜物教渗进了组织制度的肌体,深入到组织制度的骨髓,成为组织制度的灵魂。一旦拜金主义变成组织制度的灵魂,组织制度就变得貌不恭、言不从、视不明、听不聪、思不睿,完全沦为金钱的奴隶。这样的组织制度,哪里还有一点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使命的忠诚,有的只是对关系的承诺和对金钱的崇拜。而且这种萎靡腐败之风在制度内部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反腐败的经验告诉人们:腐败之事往往一烂就是一窝。从行为个体层面上说,不诚信还是与金钱拜物教有关,因为贫穷而缺钱。在不涉及到金钱的地方和时候,人们还能保持起码的风度,一旦牵扯到金钱,人们马上就变脸,完全就忘掉仁、义、礼、智、信的古训,不是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是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彻底扭曲了是非曲直的评判标准,颠覆了真、善、美的价值观念,使其行为退化为动物层次的刺激反应模式。
  道德重建、社会重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把义从利的枷锁中、把人从财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把颠倒了的义利关系、人财关系重新颠倒过来,让仁义主导利益,让人性统治财物。一句话,就是把人的良心找回来。道德重建的具体任务就是洗涤心灵、恢复本性。
  诚信是立身之本、感通之源、和谐之道、仁义之里。诚信稀缺说明我们的社会在仁义道德、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与调和谐合上出了问题。社会缺乏诚信就像自然缺乏空气一样,使我们的社会呼吸困难,需要增添诚信这种新鲜空气。
  诚信是个体的灵魂,社会的粘合剂。缺乏诚信的个体,不仅无法立德、立言、立功,而且也无法立身,说话无人听,做事无人信,简直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缺乏诚信的社会就是一盘散沙,缺乏向心力、内聚力,人与人之间没有亲和力。正如英国实验哲学家培根所说: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我们今天的城市社会就是一片繁华的沙漠,人际关系以陌生、反感、不信任、相互独立和社会连接为特征。
  诚信是信用制度的基础,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制度,没有诚信就很难期望它履行信用制度。信用一词最早是属于道德伦理范畴,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双方应该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当事人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是一个人本身所固有的道德品行。而法律意义上的信用是关于经济可信度的社会评价,是民事主体所具有的诚实守信能力和经济履约能力及其在社会上所获得的相应信赖与评价。这就是说,在现代社会,信用不仅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且还是一个与信用制度有关的法律问题。
  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的制度保障
  新人文主义者阿尔文·巴比特曾经说过:当用任何彻底性的眼光进行研究的时候,那就会发现,经济问题会跑进政治问题之中,政治问题会跑进哲学问题之中,而哲学问题最终几乎总是不能分开的与宗教问题捆梆在一起。这就是说,假如一个人没有了信仰,那他的道德义务就会受到贬损,法定权利则会无限膨胀,他就会不顾礼义廉耻,无所不取、无所不为。
  社会规范和控制有非正式的习俗和道德,又有正式的法律。法律产生于习俗和道德,又高于习俗和道德,是最高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有些情况下,道德又需要法律的保护。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信用制度是诚信道德的制度保障。古人常说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虽然现代信用制度是在古代诚信哲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民俗、民德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但是它和古代人所讲的诚信哲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概括起来,其区别如下:
  第一,从性质上讲,古代人的诚信是一种人格操守,是由自然经济和人身依附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个体道德情操;社会信用制度则是一种契约关系,是由工商经济和相互依存关系所决定的一种互惠制度安排。
  第二,从适用范围上讲,古代的诚信只是涉及到少数有恒产者的事情,因为孟子曾这样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之。而现代信用制度则涉及到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换句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享受现代信用制度的权利,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享受它。
  第三,从使用结果上讲,古代人守诚信,就会受到夸奖,不守信诺,就会受到批评或指责,其后果只不过是道德上的益或损;而现代人在信的基础上使用信用,其结果是越来越有信用,与之相伴随的是在其手中流通资金的增多和财富的增长。当然,现代人不遵守信用制度所遭受的惩罚也是严重的,其后果不仅是道德上的,而且主要是经济上的和法律上的。
  诚信社会与古代理想大同社会
  谈到诚信社会建设,让我不由联想到古人对大同社会的描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诚信社会与古代社会大同社会的关键联结,就是都有一个信字。但是要达到古代大同社会的理想境界,诚信社会建设还缺少许多至关重要的构件。在我看来,大同社会至关重要的构件至少包括: 天下为公的经济体系;选贤与能的政治体系;讲信修睦的社会体系;皆有所养的福利体系;不必为己的道德体系;外不闭户的安全体系。我称它们为体系而不称之为制度,旨在强调它们在古代大同社会的自然天成性而非人为建立性。与其说它们是制度,还不如说它们是习惯。这种社会习俗是一种产生于自然秩序的行为规范。按照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观点,人性中也有自然秩序的要素,它们是同情心、互助性和正义感,类似于孟子的四心,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在熟人社会,社会秩序就是靠人性中自然秩序要素来维持的。
  而在陌生人社会,人性中的自然秩序要素,诸如习俗、道德不再发挥主要作用,即非正式控制手段基本不灵了。因此,需要有像法律这样的正式社会控制手段来维持社会秩序。从文明的起源上讲,熟人社会即农村社会,陌生人社会即城市社会。熟人社会不存在诚信问题,因此,也不需要解决诚信问题的法律。陌生人社会存在大量的诚信问题,所以才出现解决这些诚信问题的法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诚信社会既是道德社会,又是法律社会。
  诚信社会与古代大同社会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后者不仅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靠自然秩序来维持。前者既有道德,也有法律,社会秩序主要靠社会控制来维持。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陌生人社会,治理的手段既有习俗,又有道德,更有法律,是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的结合。诚信是欺诈的对立面,没有欺诈就没有诚信。因此,法律要在保护诚信、打击欺诈、促进人们识善、向善、行善上发挥导向作用,绝不能让欺诈行为得逞。
  道德的堕落导致法律的堕落,法律的堕落进一步加剧道德的堕落。在法律和道德的博弈中,虽然道德是法律之母,但是法律是强者,而道德则是相对的弱者。特别是在市场交易法则无孔不入的今天,法律天平有向金钱、权势倾斜的危险。对于法律的这种异化,立法部门更应该尽快立法加以防范和惩处。《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道德和法律的博弈,只能走致中和、尚中和的道路。因为这是位天地、育万物的至善之道。
  个体缺乏诚信,个体的视、听、言、动就会失去标准;社会缺乏诚信,社会就会失去人际信任和群体情感,从而变成一片繁华的沙漠。当下社会问题的产生,不是因为社会缺少了法律,而是因为人类缺少了共同灵魂,社会缺少了社区精神。在解决灵魂和精神之类的问题上,法律是无能为力的;它介入进来解决这类问题,不仅与事无补,而且只会把问题搞得一团糟。

如何建立诚信社会

8. 请从国家的角度谈谈如何建设诚信社会

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牵动着亿万人民群众的心。

  “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这是党的十六大在阐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问题时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这个新论断,既是对公民道德建设的新认识,又是对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要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实践表明,现代社会是诚信需求日益增长的社会,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法制经济。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改革将更加深入,开放将更加扩大,经济将更加发展,民主将更加健全,科教将更加进步,文化将更加繁荣,社会将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这些都迫切要求在全社会营造诚信的环境,完善诚信的制度。新世纪新阶段,加强诚信建设愈益成为一项关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