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里红龙纹仿品大罐的特征

2024-05-15

1. 釉里红龙纹仿品大罐的特征

釉里红的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元代釉里红和青花相仿,都在十四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出现。釉里红工艺要求高,品质难以控制,发展缓慢,产量远远少于元青花,故珍贵异常。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完整器不过数十件,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不亚于明清官窑瓷,因而为之奔走寻觅的大有人在,即使是残片标本也会被收藏家奉为全物而秘藏于室。
 
元代釉里红完整器被发现并见诸报端的不过数十件,其中大体可确定制年代的有两次:一次是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釉里红诗文碟,烧制时间不晚于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发现的带元至元戊寅(1338年)款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此外,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江苏吴县发现的元釉里红云龙纹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二十年来,景德镇窑间有元釉里红残片出土,为研究元代釉里红提供了依据。
 
目前发现的元代釉里红,大体可以归出这些特征:胎骨一般比同期青花粗,前期龙纹白胎为多,元末有白胎。器物见明显的旋削痕和接胎痕。釉层早期的淡青白色或灰白色属影青釉,透明度高,有玻璃质感。元末见卵白釉浅红油状青白釉,不见同期大型青花瓷上的透明白釉。呈色不稳、浅红、红和深红的夹杂灰色,有不同程度的晕散。大多见于铜红料边缘。因烧制温度过高,大多有烧飞状况。
 
元代釉里红的装饰工艺远远落后于同期青花。早期的釉里红采用涂抹的方法,有些首先在胎上刻划纹饰后再在纹饰外填红,形成红地白花,也有的在刻划的纹饰上填红,形成白地红花。至于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是后期作品,时间大约在元末。这些线描纹饰的釉里红,技法也很单一,基本上是勾勒加简单点染的方法。
 
随着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仿品大量出现。据报刊上有些藏品介绍文章看,大多不可靠。这些仿品严格来讲无论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别,但其中几个地方可特别注意。胎骨过于细腻;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为做出窑红的情况;釉层青灰、粗糙、肮脏或干枯,没有透亮滋润感,釉里红呈色暗红或铁红,过于均匀,不见灰黑或苔绿,也无烧飞情况;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剂,发色与釉里红不同;纹饰有些采用明清瓷画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画法。而目前为止可以不再定为元代釉里红的,并不见同类大型青花瓷的画法;有的题“大元某某年制”款,均属臆造。
 
元代釉里红特征性强,如能多看博物馆藏品或可靠的图录,尚易于识别。

釉里红龙纹仿品大罐的特征

2. 宝地宝“物”—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该罐采用青花和釉里红装饰,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青亮,极为滋润。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纹饰有10余层。该罐的蹲狮钮罐盖的盖面采用变形莲瓣纹和回纹装饰。罐身的颈肩部为缠枝牡丹纹、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之间饰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用连珠纹作菱花形开光4个,开光内装饰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红、蓝色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
  
  文物流传 
  
 1964年5月的一天,
  
 保定市建筑公司的工人在永华路南小学一建筑工地施工时,发现地下有一个圆形窖穴,里面排列着一批器形高大,胎体厚重、花纹繁密、色彩浓艳的青花瓷和做工精细的蓝釉描金瓷器。其中就有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两件,此外还有青花海水龙纹带盖八棱梅瓶2件、青花八棱玉壶春小瓶1件、青花八棱执壶1件,共6件元青花,还有其他种类的瓷器5件。
  
 文物特征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
  
 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圈足,砂底无釉。胎体上薄下厚,胎质细腻,青花色彩浓艳,釉里红略暗。罐盖顶堆塑坐狮钮。通体青花釉里红纹饰。罐盖绘青花 莲瓣纹 、 卷草纹 、回纹各一周。罐身近口沿处绘青花 缠枝花纹 、卷草纹各一周。肩部绘下垂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绘青花水波纹托白莲,云头纹之间绘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堆塑双菱形串珠开光,开光内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园景,以釉里红绘山石、花卉,青花绘花叶,纹饰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饰青花折枝莲花,与肩部云头纹相对应。近底处绘卷草纹及变形莲瓣纹,莲瓣纹内绘倒垂宝相花纹。罐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绘、镂、塑、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造型丰满浑厚,纹饰层次鲜明,综合了绘、镂、塑、模印、贴等多种技法。青花、釉里红在作品中互为衬托,红、蓝交相辉映,整体形成一种气度雍容而又花团锦簇的艺术效果
  
 文物价值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采用模印贴花的复杂工艺,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装饰技法多样,纹样繁缛精美,色彩蓝艳含蓄,彩装饰和胎装饰技法得到完美的结合,青花和釉里红集于一器,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相映成趣;罐腹部开光纹饰采用贴花技法,使器物的平面装饰又增添了几分镂雕艺术的立体效果,这种集多种装饰手法于一器的工艺特征,在珍贵的元代青花瓷中也极为少见,当为国之瑰宝。
  
 青花的呈色剂是氧化钴,呈色稳定;釉里红的呈色剂是氧化铜,极易挥发,因此对窑室的烧成气温要求十分严格。由于青花和釉里红是性质不同、烧成条件不同的两种釉下彩,要使青花和釉里红都呈色鲜艳,烧制工艺难度很大。元代瓷器是中国陶瓷发展当中的重大转折点,在陶瓷装饰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但因元代青花瓷器烧制时间短等原因使其存世量较少,元代青花釉里红作品更是少,存世也就更为罕见。
  
 文物研究
  
 青花瓷出现于唐代,釉里红则是元代的新品种。
  
 以氧化钴和氧化铜在白色瓷坯上绘彩,施高温釉后在窑炉中以约1200℃的还原焰烧造而成,表面呈现蓝、白、红相间的花纹的瓷器,就是青花釉里红瓷器。这一新的釉下彩品种的出现,是元代瓷器生产技术进步的重要标志。
  
 开光内花卉形似镂空,其实严格意义上应是贴塑。已发现的此类器物很少,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镂雕大罐的有几个部分是模压成型,然后组合粘贴完成,整个过程不存在镂雕过程。

3.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的介绍

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1964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元代窖藏,通高41cm,口径15.5cm,足径18.5cm。该罐采用青花和釉里红装饰,通体施青白釉,釉层凝厚,釉面青亮,极为滋润。纹饰丰富,层次清晰,主题突出,全器纹饰有10余层。该罐的蹲狮钮罐盖的盖面采用变形莲瓣纹和回纹装饰。罐身的颈肩部为缠枝牡丹纹、忍冬纹,并有下垂的如意云头纹,云头纹内饰莲池纹,云头之间饰折枝牡丹纹。腹部四面用连珠纹作菱花形开光4个,开光内装饰牡丹、石榴、菊花、四季花卉纹。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红、蓝色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1类似的元代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器物在世界仅存4件,其中两件流失到国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4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馆这件保存最为完整,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里红极品。

元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的介绍

4. 明洪武釉里红春寿龙瓶

年代:明代
规格数据:口径9.1cm;底径12.1cm;腹径20.5cm;高32.5cm。
       年代此展品为明代文物,口径9.1cm;底径12.1cm;腹径20.5cm;高32.5cm。撇口,细颈,圆腹,圈足,整器施釉里红花纹,口内沿饰卷草纹,颈部蕉叶纹,腹部满绘缠枝牡丹纹枝叶蔓卷颇具古韵,造型丰满,纹饰层次分明。为明洪武釉里红典型器精品。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