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

2024-05-15

1. 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内首家新能源车企宣布破产,事实证明,新能源“蛋糕”不好分,这件事情的出现证明,这个领域,并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美好。【摘要】
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提问】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国内首家新能源车企宣布破产,事实证明,新能源“蛋糕”不好分,这件事情的出现证明,这个领域,并不像表面上所看到的那么美好。【回答】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回答】

又一家新能源汽车倒闭

2. 一周新能源:又一家车企破产了……

时间已经来到2020年的最后一个月了,元旦假期已经可以进入倒计时了。在新能源车圈里,每个月的第一周,基本上都是各家新能源车企争相晒出成绩单的日子。当然了,愿意主动晒出成绩单的,成绩肯定都不会差。
 
似乎这几天加入到报喜行列的车企比上月更多了。在11月份,蔚来、理想和小鹏的交付量分别为5,291、4,646和4,224台,三家同时都创下了自家单月交付量的新高。其中蔚来前11个月的累计交付量达到了36,721台,理想和小鹏都分别达到了26,498台和21,341台,成绩可谓相当的喜人。但特别有意思的是,这个星期内,这三家新势力的股价都莫名其妙大幅跳水,市值跌掉了不少。

除了这三家新势力带头领跑之外,在11月,另外的三个品牌表现也相当不错。其中威马11月销量为3,018辆,零跑销量为20,32辆,哪吒则交付了2,122辆,都实现了同比的大幅增长,造车新势力的第二梯队已初步形成。

不过相比起这几家新势力的成绩单,传统车企上汽通用五菱就显得霸气许多,因为宏光MINI EV在11月的销量,竟然高达33,094台。换句话说,宏光MINI EV一个车型的销量,已经超过了上面提到的这6家造车新势力的月销量之和。此外,比亚迪汉(DM+EV)的总销量也达到了10,105辆。
 
两个字:霸气。
只可惜,并不是所有的新能源车企都能在这大好形势下存活下来。这周里,又有一个新能源车企倒下了——众泰汽车旗下的众泰新能源被正式申请破产清算。我已经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倒下的新能源品牌了,但不一样的是,众泰新能源并不是什么造车新势力了,甚至算得上是国内比较早的新能源车企业了。

可以说,众泰新能源是有过高光时刻的。早在2008年,众泰就推出了首款纯电动车,并且到2017年时,按照当时官方的说法,众泰新能源已累计销售超过9万辆,占全国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总体销量的18%。
 
此外,众泰新能源汽车当时还拥有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我翻查资料看到,当时网上报道这研究院研发队伍达500人,包含专家、博士、高级工程师等海内外高级人才100多人。

所以2017年底,福特还和众泰还成立了合资公司,目的很明显,就是冲着众泰新能源这块去的。但现在看来,福特当时真的看走眼了。
 
汰弱留强还在继续,所以现在去讨论中国品牌能不能在新能源车领域真的实现弯道超车还为时尚早,但至少在这条全新的赛道上,中国品牌目前是明显占据了上风。
但从明年开始,中国品牌新能源车就要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了。我始终认为,大众的新能源车,将会是所有品牌都不能轻视的对手。
 
在上个月发布了ID.4X和ID.4 CROZZ之后,这星期大众又有新动作了。
 
前几天,江淮汽车发布公告,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因为大众汽车通过增资,已经持有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75%股份,所以江淮大众“改旗易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套路是不是觉得有点熟悉?在华晨与宝马的合资公司里面,宝马同样也是持有75%的股份,只是宝马还没有让合资公司改名罢了。
 
先抛下江淮日后的发展不说,大众控股这家合资公司的目的,已经在公司的经营范围上说的很明显了:“其经营范围包括研发、制造纯电动汽车;研发、制造电动汽车电池等新能源汽车相关核心部件;销售整车以及其零部件、组件、配件;进口及在中国购买其开展业务活动所需要的货物及服务等。”
 
南北大众两个电动车工厂的产能,加上大众安徽公司的产能,大众真的是准备要在中国的新能源车市场上大干一场了。

虽然国产的ID.4系列车型还没上市,但大众ID.3在欧洲却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在10月份,也就是在欧洲上市后的第二个月,销量就突破了万辆,超越了雷诺Zoe排名第一,而特斯拉Model 3在欧洲的销量只有不到2000辆。
 
而最近有消息指,ID.3明年也将会由南北大众分别引入国产了。在15-25万元这个价格区间,大家觉得中国品牌新能源车能抵受住来自大众的攻势吗?
? 
新能源车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也令不少目前在燃油车市场比较弱势的外国品牌,看到了翻身的机会。

前几天,现代汽车集团在一场活动上,正式发布了全新电动汽车专用平台E-GMP,以及全新的高速电机和电池系统。按照现代集团的介绍,E-GMP平台是专为电动汽车打造,百公里加速时间最快可达3.5秒。
 
最特别的是,E-GMP平台首次搭载了“减速器隔离开关”(EV Transmission Disconnector,动力分离装置),可根据行驶情况,在2WD和4WD驱动模式下自由转换。换句话说,需要日常可以只使用后驱模式增加续航里程,需要更强性能的时候才切换为四驱模式。

??在续航能力方面,在NEDC工况下,充电一次可行驶600km。同时E-GMP平台搭载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统,采用超高速充电设施时,14分钟内电池可充至80%,意味着充电5分钟就能行驶100km。
 
按照现代集团的计划,2025年前就要推出11款纯电动汽车,所以我掐指一算,等于从2021年起就是平均每年接近3款新车的节奏了。
 
2021年起,合资品牌的新能源车就开始密集上市了,而现在离2021年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在剩下的这二十多天里,还会有什么更有意思的新鲜事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3. 30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倒闭,这个行业要凉了吗?

有车主发帖爆料称,由于经济低迷,上海新能源 汽车 展原计划有60多家参展企业,结果30多家已经倒闭,还有10多家因为参展费不够去不了,这是行业要凉的节奏吗?
  
 
  
 新事物的发展总会经历很多坎坷,新能源 汽车 从横空出世到发展至现在实属不易。活下来,是新能源车企们最要紧的事儿!
  
 
  
 当时新能源 汽车 相关的政策一出来,造车企业们一哄而上,纷纷加入电动 汽车 的产车大队,但这玩意不像外卖APP一样砸钱活下来就能可以高枕无忧了,造车是门技术活,特别是新能源 汽车 ,没有过硬的技术,都很难在市场里存活。让自身有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新能源车企可持续发展的硬道理啊!
  
 
  
 虽然很多新能源车企倒闭了,但是新能源 汽车 的这个市场一定是巨大的,无论是目前还是未来。新能源道路是强国之路,是发展的必然。怎么说呢,作为一个新能源车主还是很看好新能源 汽车 的,不是“自买自夸”,而是,环保是当今发展的重要方向,只有注重环保国家才能走得更远。
  
 
  
 回归这个上海新能源车展事件本身,很多新能源车企倒闭更大地是说明他们的技术不够硬,市场竞争,适者生存,这不是很正常嘛,落后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很多不明所以的群众就会跟风拉踩新能源 汽车 行业,行业要发展必然有牺牲的,理智看待这个事,不信的话放长双眼吧,国家支持的行业不会错的。总之一句话!车企们强大自身技术才是正经、紧要的事!

30多家新能源汽车公司倒闭,这个行业要凉了吗?

4. 新能源汽车产业还要被这些谣言坑多久

你好,
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还不成熟,现在是有很多谣言,但稍微知识多点的人就骗不到的。
《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被业界奉为“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包括核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也包括煤化工等传统能源体系的变革,规划期限是2009年至2020年。预计到2020年,中国在新能源领域的总投资将超过3万亿元。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5. 谁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王

亲,你好。新能源车企亏损王是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在2018年度实现营收1,845.2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下降97.2%,亏损率达到-0.93%,是新能源车企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摘要】
谁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王【提问】
亲,你好。新能源车企亏损王是比亚迪汽车。比亚迪汽车在2018年度实现营收1,845.2亿元,同比增长14.2%,净利润为-17.2亿元,同比下降97.2%,亏损率达到-0.93%,是新能源车企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回答】
亲,目前的新能源车企亏损王是蔚来,蔚来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26.6%,三个季度累计亏损87亿元。按照wind预测,2022年全年蔚来营收或在535亿元以上,但亏损也将再次超过百亿元。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蔚来累计亏损已超700亿元,是目前造车新势力中亏损金额最大的企业。【回答】

谁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王

6. 谁是新能源车企亏损王

新能源车目前不涨挣钱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暴涨;二是新能源在进入市场前期进行战略布局、研发、运营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新能源车也面临僧多粥少的激烈竞争阶段。
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公司公布了第二季度财报:基本上卖一辆车亏10万。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现象,没必要大惊小怪。因为财报显示亏损与企业长期投资、战略布局有关,不能以一时的成败论英雄。目前,新产品的研发跟新项目的投入使用,这些钱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效果。这三家车企从营收上看,三家企业分别实现营收200多亿元,148亿元。和182.9亿元。


新能源车赔钱首先得一个原因就是电池的价格猛涨,占据了新能源车的很大一笔开支。碳酸锂电池的价格翻了8倍。今年3月份的“妖镍”事件,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镍的价格被西方资本大鳄操控,短短一天的事件,呈几何数量增长。镍元素之所以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是因为镍是生产新能源电池的一个重要原材料。所以很多资本都盯着这块大肥肉。印度青山集团差点因为这一操作,断送了身家性命。所以目前凡是跟新能源电池有关的,镍,锂等金属的价格一直居于高位。

7. 5月新能源车企为何纷纷问题不断,或芯片在“捣乱”还是另有隐情

   
   六月将至,迎来的是一年一度的毕业季。毕业生们口头中说“一毕业即失业”的话语,还真不是泛泛而谈。
   据数据显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突破千万大关,为 1076万人 ,比2021年增加 167万人 。毕业人数创下了 历史 高峰。智联招聘《2022年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截至4月中旬,46.7%求职毕业生拿到offer,15.4%的学生已经签约。
      签约就可高枕无忧了吗?在疫情影响下,招聘方解约也不是不可能,5月份理想、小鹏 汽车 就相继出现了 解约事件 ,其中又有什么隐情呢?
          理想、小鹏陷入“解约门” 
   5月11日,有网友在某网络平台曝光了理想 汽车 在5月份毁约2022届毕业生校招的事件。据了解到的消息,其中有多名同学已经和理想 汽车 签完三方协议,等待的是准备入职的事宜。
      不料,还没毕业却收到理想 汽车 的 岗位调整通知书 。而理想 汽车 所给到的回应只是业务架构上的调整,涉及到的同学将在公司内部进行岗位的调整,对没有岗位匹配的同学将采用解约方式,并作出一个月的工资的补偿。
      5月19日,小鹏 汽车 也被曝出单方面毁约应届生的事件。广州一名即将毕业的王同学反应,去年通过校园招聘的方式,获得了小鹏 汽车  科技 有限公司发放的offer。不曾想到的是,5月份小鹏 汽车 竟以业务调整的缘由,把王同学给拒了。当然,不单单只是王同学一人面临着此问题,牵连到的学生共 二十余名 。
      在通过多方面的信息查询得知,小鹏 汽车 的回应仅称是部门岗位调整与绩效优化所致,将与涉及到解约的学生继续沟通,妥善处理。后续据部分解约同学透露,仅收到小鹏 汽车 的 5000元 违约金赔偿。
       销量跟不上只能降成本 
   针对理想、小鹏 汽车 的做法,不仅让笔者多加思考起来,究竟为何两家车企不惜以损失企业自身的信誉以及品牌形象为代价作出此类举动?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们不妨来看看两家新能源车企近半年来的销量如何。
      理想 汽车 2021年11月~2022年4月份,其销量分别为,13485、14087、12268、8414、11034、4176辆;小鹏 汽车 2021年11月~2022年4月份,其销量分别为,15613、16000、12992、6225、15414、9002辆。
      依数据看,理想、小鹏在今年4月份以前的销量还是坚挺的,4月销量都出现了下滑,其中理想 汽车 4月份的销量更为不容乐观,较于上月下滑62%。虽说单凭月销量的状况是不能体现出车企当前经营状况,但数据却实实在在反应了公司的销量大不如前。
      理想、小鹏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车企,虽然销量可观,但还未实现盈利,当面对疫情、芯片短缺等不可控因素,不得不从各方面控制成本,如此看来,二者解约的举动,可说是无奈之举。俗话说:救人先救己,而受疫情影响深陷其中的理想、小鹏 汽车 又是如何自救呢。
       车企“自救”找出路 
   4月29日,四川理想智动 科技 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 10000万元 人民币,其经营范围就包含电路芯片、 汽车 零部件,新能源 汽车 整车销售等多项业务。这很有可能意味着,理想 汽车 开始布局 汽车 芯片的设计,未来自研芯片极有可能自家的车型上。
           说完理想、小鹏 汽车 ,怎么能少得了三剑客之一的蔚来 汽车 。蔚来 汽车 则是在 电池 上动起了心思,根据上海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平台显示,蔚来 汽车 计划在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新建研发项目,其中锂离子电芯和电池包的研发项目就包含其中。
       总结 
   最后,看似单方面车企与应届毕业生解约的问题,实则也反应了新能源车企目前所面临的产能供应链问题,在海内外新冠疫情未得到完全控制的情况下, 汽车 配件、芯片、电池的供应仍是个难题。这一难题无疑也是一把双刃剑:淘汰掉弱小车企,而能 “自救 ”的、有技术创新的、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车企,何尝不是一个 新的机遇 ?

5月新能源车企为何纷纷问题不断,或芯片在“捣乱”还是另有隐情

8. 新能源车企大洗牌 谁能笑到最后

 “弯道超车”说了这么多年,真的有中国 汽车 企业对海外品牌实现完全超越了吗?没有。从21世纪初的几年到2018年,我们投入了太多的乐观情绪,中国 汽车 企业们却没有真正实现“质”和“量”上的超越,即使我们在新能源时代当中担当了全球领头羊的先锋角色。
   如今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剑拔弩张,前几年的野蛮生长造成了一系列的资源浪费、资金浪费与人才浪费。而 历史 规律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从“ 汽车 大国”变为“ 汽车 强国”必有阵痛,市场经济规律会让技术落伍的企业不断退出 历史 舞台。
   对于中国 汽车 企业而言,2019年新能源国家补贴政策的正式施行,再次吹响了这一次“大洗牌时代”的集结号。
   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境内已有486家新能源 汽车 制造商注册在案,品牌影响力、技术沉淀与实际产销量参差不齐。这么多车企,能有一半活下来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2018年首届中国新能源 汽车 高峰论坛上,中国 汽车 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工作部副主任王成预测:2025年中国新能源 汽车 的年销量将达到700万辆,约占乘用车市场份额20%。不过,市场将在这7年内自然淘汰数百家既没研发能力、更没有可观产销量的新能源 汽车 品牌。
   谁将率先被刷下来?代工品牌首当其冲。笔者首先要阐述一个关键点:代工不是罪,成本才是罪。因为选择代工模式的新能源车企,完全没办法控制成本,昂贵的电池、电机、电控三大件都要经过外采,整个制造流程和品控流程都受到代工厂商的控制,而自己手中只剩下一样东西——品牌。开玩笑了,您这么一个新品牌,知名度约等于零,市场价值极低,根本没办法学耐克、苹果玩转代工模式,又谈何品牌价值呢?
    “代工模式”前景渺茫 
   据外媒报道,中国正在制定一项新的“代工管理办法草案”,要求被代工企业须满足以下条件:
   1、过去3年内,在国内的研发投入至少达到40亿元人民币;
   2、过去2年内,全球纯电动乘用车销量至少达到1.5万辆;
   3、代工合同至少签3年,且同一地点的代工年产能至少达到5万辆;
   4、企业需有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计的实收资本;
   5、最多只能由两家车企为其代工。
   如果以上代工管理条例最终出台,将让大量暂无资质且研发投入不足的新能源造车新势力彻底无法翻身,所有投入都只能变成“PPT造车”笑话。目前,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 汽车 基本符合以上苛刻条例,而绝大多数造车新势力却无法支撑起如此庞大的支出。
   政府为什么要出台如此严厉的管理条例来管理“代工模式”呢?这与目前大量造车新势力脱离重工业基础,直接找代工厂生产不成熟产品的现状有关。代工厂无法保证其代工产品完全符合原先设计的标准,而造车新势力的零部件设计本身就不甚精良,再加上代工管理、代生产模式的高出错率,“代工模式”逐渐成为了“劣质产品”的代名词。
    “合资模式”前途光明 
   可是,乘用车生产资质如此稀缺,那些真正有技术实力的造车新势力怎么实现规模化生产呢?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博郡 汽车 与天津一汽夏利(000927)、爱驰 汽车 与江铃 汽车 (000550)的“合资模式”,就是部分造车新势力另辟蹊径提前上岸的量产化新方式。短短几个月,博郡 汽车 和爱驰 汽车 都顺利拿到了生产资质,避免成为新能源 汽车 “大洗牌时代”的牺牲品。
   博郡 汽车 与爱驰 汽车 的“转正”之路都颇为传奇,博郡 汽车 与天津一汽夏利拟成立合资公司时,前者出资约10亿元并占有主导权,后者以整车相关土地、厂房、设备等资产、负债出资,占有小部分股份。这让博郡 汽车 在日后开展研发与生产工作时,不仅保留了尽可能多的资金进行研发,还拥有了其他新势力梦寐以求的生产资质,稳定可靠的生产体系,更获得了强而有力的主动权与控制权,可谓一箭三雕。
   爱驰 汽车 以17亿增资收购江铃控股(陆风 汽车 )50%股权则是一种“迂回拿资质”的解决办法。合作双方均有江西省国资背景,此番合作多为当地政府为推动当地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而促成。借此,江铃控股上饶分公司10万辆的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顺其自然地装入了爱驰“腰包”。
   而对于更多还未拿到生产资质,研发投入不足甚至融资困难的新电动车企来说,新“代工管理办法草案”的出台,或意味着一场淘汰赛将正式来临。
   创业从来没有易事,而创办一家新能源车企,更是比蜀道还难的“地狱模式”考题。曾经的胡润百富榜第31位,曾经的胡润IT富豪榜第8位,曾经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37位,都属于个人资产总额高达420亿元的贾跃亭。只不过这位大富豪只花了短短2年时间,就成了全中国唾弃的欠债老赖,这一切都源于新能源车企初创项目的资金链断裂。
   造车新势力缺什么?缺人才,缺土地,缺技术,缺厂房,缺知名度……说到底,都是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问题是没钱怎么办呢?那谁都帮不了你。可是,2019年已成为中国经济的寒冬,冷得“热钱”都不热了,风险投资人纷纷自保,谁又肯与造车新势力们同舟共济?
   有,但困难时期的大额风投只会投向技术领先型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地方国资、央企资本、产业资本带着135亿新融资再次扑向新能源 汽车 产业。其中蔚来 汽车 拿到了最大的一笔100亿元,博郡 汽车 成功融资25亿元,爱驰 汽车 则融到了10亿元。
   在外界不断攻击蔚来 汽车 ,媒体恨不得天天发蔚来负面消息的这些日子里,100亿对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蔚来而言,不只是资金链上的坚固一环,更是业界信心重建的坚固一环。对于仍在种子期的博郡 汽车 而言,25亿元则是一笔巨额的资金,足以支撑这家技术流走向的企业继续壮实自身硬实力,而这笔投资是带有国际、国内资本(包括央企、外资、私营、地方等产业资本)支持下的企业行为,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可持续性,足以帮助博郡脱颖而出,逐渐成为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之一。
   当然,风投不是越多越好,拜腾 汽车 就曾经表示,集团很谨慎地引入每一笔风投资金,不让自己手上的股份被过早、过多地被稀释,以免将最终的奋斗成果拱手相让给资本方。可见,资金链上的这些风投,不够用时就成了“乐视模式”,必死无疑;过多时又面临股份稀释,拱手交出主导权,蔚来 汽车 即将面临这种风险。风投比例适中的博郡 汽车 与爱驰 汽车 反而显得稳健得多,“中庸之道”是也。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新政对新能源 汽车 的消费做出了新的规定:“各地不得对新能源 汽车 实行限购或限行,已实行的应当取消”。
   中信证券等分析机构认为:“《方案》的出炉,最终受益的是头部品牌。对于品牌力羸弱、产品竞争力较差的企业来讲,并无优势可言。”此等分析不无道理,因为目前限购限行城市的“拥牌一族”居民往往选择短续航、低价格的低质量“油改电”车型进行过渡使用,在续航、空间、配置、价格上真正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并未有多少出炉,大家都在观望当中。
   随着限购、限行放开,使用廉价车“占号”的消费行为会大大减少,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高品质新能源车需求释放。幸运的是,中国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欧美传统 汽车 强国,消费者希望他们买的新能源 汽车 产品能在产品力上与同价位燃油车相媲美。而即将到来的广汽新能源Aion LX、博郡iV6、爱驰U5和小鹏P7等长续航车型,正是这一波新能源 汽车 “高性价比浪潮”的中坚力量。
   不过,千万不要忘记太平洋彼岸的特斯拉 汽车 ,这条新能源界的“鲶鱼”正在高速推进国产化进程,工厂居然在半年时间内几近封顶,堪称“美国技术与中国速度的完美融合”。根据乘联会新闻报道,美国本土生产的特斯拉Model3已成为北美新能源 汽车 销量桂冠,今年1-5月累计销量高达4.6万辆,排名二/三的丰田普锐斯PHEV与雪佛兰Bolt只够得着它的尾数。未来,国产Model3将带给中国新能源车企们一股让人窒息的压力,力扛美国力量就要依靠蔚来、博郡等拥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头部车企。
   在不断加速的末位淘汰赛中,480多家中国新能源车企将有多少家得以存活?或许答案会非常让人难堪,但我们不妨将这场“竞相灭绝”的生死较量视为 汽车 产业丛林法则的真实演绎。
   对于国家而言,“大洗牌时代”并非坏事,因为只有优胜劣汰,我们才能腾出那些被误导、被荒废的人才与资源,让他们重新回归到头部车企当中,继续合力促进我们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
   丛林 游戏 的答案已经变得愈发清晰,没产品、没技术、没资质、没资金的“多无”企业,必然会成为第一批被淘汰出局的对象。长远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480多家电动车企业里面,一定会跑出中国的“大众”和“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