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rbnb"在中国推行受阻

2024-05-16

1.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推行受阻

中国版的“Uber”都已经价值百亿了,为什么分享经济的另一代表Airbnb在中国却一直不温不火呢?


Airbnb中文名空中食宿,是一个连接了旅行者和潜在的“房东”的短租平台,预计估值已达到200亿美元。对于旅游爱好者的需求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更好的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节省一定经费;对于有闲置房屋可以出租的”房东”的供应角度来说,通过Airbnb可利用闲置的房屋增加额外的收入并能结交新的朋友。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美好,一件对于双方双赢的买卖,可是为什么在中国行不通呢?一个产品的成败还是得从其用户群体来看,下面我们分别从房东和旅游爱好者两类用户来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何处吧。

供应端

对于房东来说,笔者总共总结了房源稀少、信任缺失和文化观念三类问题。

房源稀少

18至35岁是中国互联网的主要人群,该类人群中一般拥有的为2室1厅1卫的商品房,刚好适合一个小家庭居住。而国外很多房屋格局都是独栋house,可以单独分出房间给租客居住。而中国能买独栋别墅的群体一般不差钱,不需要通过该平台去赚取额外的收益。而Airbnb的平台模式还要求服务房客,那对于这群拥有别墅的大老板们来说就更不可能了,他们只需坐等房价上涨红利赚大钱即可,所以在中国能供应的房源相比欧美国家是一个相对稀缺的资源。

信任缺失

中国房东和房客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关系。房东不愿意拿出房间分享给陌生旅游的人。而欧美国家从宏观来说个人征信体系发展完善,Airbnb还通过社交账号如facebook来展现其他社交关系,优先提供彼此有某种社交联系的用户,减少相互的不信任感和距离感。但即便如此在Airbnb在美国建立的初期也要面对安全问题,公众担心不法分子借机从事盗窃、抢劫等犯罪活动。

小猪短租寄生于支付宝的芝麻信用体系的路径,也许就是为了解决在中国并没有类似facebook这样实名认证的社交平台的尴尬吧?但总的来说由于中国的征信体系并不完善,人口流动性又大,当这些因素都聚到一起促成了极低的违约成本,迫使房东只能用更谨慎的手段来保护自身的利益。

文化因素

Airbnb之所以能成功原因还包括在美国、日本、台湾的民宿文化本身就很普及,欧美线下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房东的质素也相对比较好,教育潜在房东的成本相当低。而在中国唯一满足旅行度假市场的线下短租可能只有农家乐了。

此外,中国人信仰相对保守的儒家文化,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相对私密的空间。相对于崇尚独立崇尚英雄主义的美国人而言,中国人更多以家为中心,在绝大多数的父辈们看来事业乃至个人理想的成功与家庭的和谐美满是同等重要,家代表着一种自我的归属感。而我们这一代人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下耳濡目染的长大。虽说社会在进步,但现在有多少中国人愿意在自己的房屋空闲时出租给一个陌生人来居住呢?

需求端

看完供应端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需求端的窘境,对于中国的旅游爱好者来说总共有价格问题和习惯问题两大硬伤。

价格问题

对于国外游客来说Airbnb意味着物美价廉,以纽约为例,晚上如果住纽约曼哈顿区附近,普通酒店房价至少也要100-150美元/晚,便宜酒店一般都在郊区甚至在相邻的新泽西洲,而选择Airbnb进行短期合租可以用比市区酒店便宜一半的价格,住在城中心附近,对于游客来说既可以省钱,又可以晚上出门逛一逛市中心,何乐而不为呢。

而在中国大城市市中心的经济型连锁酒店遍地都是,价格普遍在200-300元,用去哪儿、携程等app预订,100元也能住上一晚,Airbnb在中国对于游客来说并没有什么价格方面的优势。

习惯问题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上报导过一个关于旅游爱好者的市场调查,问题是“如果你要去一个城市旅游或者出差半个月或者1个月,住宿问题怎么解决?”绝大部分的中国人的回答是直接找酒店,还有一部分是住朋友亲戚家。调查表明中国大部分游客几乎没有入住短租的概念,而且在中国过低的价格反而会引起游客的反感,低价也需要意味着脏乱差与不安全。

从以上“房东”和游客供需两端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Airbnb在中国水土不服的原因。但长远来看,Airbnb的房屋共享经济的模式在中国也并非死路一条,只是不能像Uber一样直接生搬硬套忽略中美文化、经济、政治差异而已。

为什么"airbnb"在中国推行受阻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