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多少股民!香港做恒生指数期货的投资者有多少!香港做指数期权的投资者有多少!谢谢。。。

2024-05-16

1. 香港有多少股民!香港做恒生指数期货的投资者有多少!香港做指数期权的投资者有多少!谢谢。。。

反正在大陆做这个风险大,杠杆交易本身能赚到钱的都是极少极少,大部分都是给平台送钱最终.要有思想准备,偶是过来人.

香港有多少股民!香港做恒生指数期货的投资者有多少!香港做指数期权的投资者有多少!谢谢。。。

2. 亚洲金融风暴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请通俗具体地一番解答!

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太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⒈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⒉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⒊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 

二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 

发生在1997 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继三十年代世界经济大危机之后,对世界经济有深远影响的又一重大事件。这次金融危机反映了世界和各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严重缺陷,包括许多被人们认为是经过历史发展选择的比较成熟的金融体制和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次金融危机中都暴露出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进行反思。这次金融危机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提出了要建立新的金融法则和组织形式的问题。本书试图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本书研究的中心问题是如何解脱本世纪初货币制度改革以后在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条件下各国形成的货币供应体制和企业之间在新形势下形成的债务衍生机制带来的几个世纪性的经济难题,包括 :(1)企业债务重负,银行坏账丛生,金融和债务危机频繁;(2)社会货币供应过多,银行业务过重,宏观调控难度加大;(3)政府税收困难,财政危机与金融危机相拌;(4)通货膨胀缠绕着社会经济,泡沫经济时有发生,经济波动频繁,经济增长经常受阻;(5)企业资金不足带来经营困难,提高了破产和倒闭率,企业兼并活动频繁,降低了企业的稳定性,增加了失业,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6)不平等的国际货币关系给世界大多数国家带来重负并造成许许多多国际经济问题。以上问题最深层的原因,是货币制度的不完善和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之间交易活动产生的新机制未被人们充分认识。本书的思路是,建立一种权威性的企业交易结算的中介系统——国家企业交易中介结算系统,解脱企业之间的债务链,消除企业和银行坏账产生的基础,以避免债务和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少通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危害,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在这个创新过程中,还会产生国家税收和财政支出方式的创新,减少财政赤字的发生。同时,还会产生企业制度的创新,减少企业的破产倒闭和兼并现象,增强企业的稳定性。并且,还将对国际结算方式进行创新,对国际货币的使用进行改革。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问题的治理,而是对纸币制度所存在的严重缺陷的修正,是对货币供应和流通体制的创新,是金融体制的重大变革,并且,这种变革带来经济运行机制的诸多方面的调整。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尽管在各国有其具体的内在因素:经 

济持续过热,经济泡沫膨胀,引进外资的盲目性--短期外债过量,银行体系的不健 

全,银企勾结和企业的大量负债等,危机也有其外在原因:国际炒家的“恶劣”行径, 

但是人们还应进一步追根求源,找到危机生成的本质因素--现代金融经济和经济全 

球化趋势。 

刘诗白认为,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固有的内容,1929年-1933年的世界 

经济大恐慌,更是以严重的金融危机为先导。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年的东 

亚金融危机首先发生于资本主义世界。可见,金融危机有其制度根源,是资本主义危 

机。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存在于市场经济固有的自发性的货币信用机制,一旦金融活动 

失控,货币及资本借贷中的矛盾激化,金融危机就表现出来。以金融活动高度发达为 

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本身是高风险经济,包孕着金融危机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又一重大特征。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超 

国界发展的最高形式。二战后各国之间商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各国在经济上更加互 

相依存,商品、服务、资本、技术、知识国际间的频繁流动,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表现 

得更加鲜明。金融活动的全球化是当代资源在世界新配置和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跃进 

式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国际信贷、投资大爆炸式地发展,其固有矛盾深化,金融危机 

必然会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环节爆发。 

综上所述,现代市场经济不仅存在着导源于商品生产过剩、需求不足的危机,而 

且存在着金融信贷行为失控、新金融工具使用过度与资本市场投机过度而引发的金融 

危机。在资本主义世界,这种市场运行机制的危机又受到基本制度的催化和使之激化。 

金融危机不只是资本主义国家难以避免,也有可能出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 

金融体制的不健全、金融活动的失控是金融危机的内生要素。正由于此,在当前我国 

的体制转型中,人们应该高度重视和切实搞好政府调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特别 

要花大力气健全金融体制,大力增强对内生的和外生的金融危机的防范能力。 

总结: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人们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 

指出了危机爆发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原因,刘诗白则进一步指出深层次的原因,即现代 

货币信用机制导致危机的爆发。只要现代市场经济存在,市场经济所固有的货币信用 

机制就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只不过,它只是发生在那些制度不健全的、最薄弱的国家。 

这一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也不例外。虽然如此,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全金融体 

制来防范金融危机,刘诗白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防范金融危机之路。

3. 菜鸟问股市

  要想说明什么是股票,就要从根本上说起,简单说就是上市公司以每股1元的面值(就是原始股股价,现在也有0.1元的了)将他的资产折算成一定数量的股票,在股市上发行,股民们以发行价(是原始股票价值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申购,申购所得的资金被上市公司无偿的拿走,用来扩大再生产或开发新项目,而原来的公司资产原封不动,还是按部就班的正常经营,这样,等于上市公司从股市中白白的拿走了一个同等规模的公司,却不用交一分钱的税收和利息,这就是股市的融资功能,他无偿的提供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
  股票那,实际上就是一张纸,或一个符号,被放到了股市里,由股民们买来买去,而公司的生产经营盈利与否与股民们再也没有直接的厉害关系,即使赢利了,分红了,一除权,你的市值还是和没有分红一样;非要扯上关系的话就是,公司如果经营的好,业绩突出,那么会得到股市中大资金的关注,使得股价会上涨,此时我们股民如果持有这个股票就会得利,相反,公司经营一塌糊涂,股票也会下跌,持有的人就会亏损,可见,公司和股民只有间接的关系;
  中国的股市只有上涨才能得利,因此,我们买入股票之后如果上涨了我们就会盈利,下跌了我们就会亏损,所以,我们要想炒股赚钱,就必须学会分辨什么样的股票会上涨,什么样的股票会下跌,至于如何分辨,这是所有股民都在苦苦寻求的一个方法,他不是看几本书就可以弄懂的,要非常刻苦的学习,加上反反复复的实践,甚至经过一次或几次牛熊市的洗礼之后,才能慢慢的悟出其中的奥妙;这里面真是奥妙无穷啊!!!!机会多多,陷阱多多啊!!!

菜鸟问股市

4. 金融风暴是什么?

金融风暴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 
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 
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 
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 
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 
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 
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 
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 
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 
,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 

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 

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 
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 
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 

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 
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 
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 
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 

,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 
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 
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 
说。 
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 

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 
",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 
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黑色星期一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 

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 
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 
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 
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 
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 
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 
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 
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 
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 

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 
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 
素了。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 
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 
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 

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 
减到最少。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 

要量力而为。 
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 

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 
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币保卫战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 

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 
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 
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 
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 
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 
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 

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 
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 
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 
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 
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 
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 

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 
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 
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 
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 
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 

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 
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 
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 
,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 
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 
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 
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 

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 
击。

5. 怎么看一支股票的价值值多少钱

你这个想法不错,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也是侧重发现股票的价值。但中国的股票市场投机性太大,很少有股票是符合他的内在价值也就是你说的实际价值。但我们可以有一些办法给股票定价,比如引进市盈率的概念,市盈率指在一个考察期(通常为12个月的时间)内,股票的价格和每股收益的比例。投资者通常利用该比例值估量某股票的投资价值,或者用该指标在不同公司的股票之间进行比较。“P/E Ratio”表示市盈率;“Price per Share”表示每股的股价;“Earnings per Share”表示每股收益。即股票的价格与该股上一年度每股税后利润之比(P/E),该指标为衡量股票投资价值的一种动态指标。从国外的经验来看,一般20倍的市盈率是正常的。比方一直股票价格为10元,每股收益为1元,那他就被严重低估了,因为他按市盈率算的价格应该是20元(每股收益为1元*20倍的市盈率)。

怎么看一支股票的价值值多少钱

6. 谁知道炒股入门应该看什么书

理财与投资书籍视频讲座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33P3ydaZakIOzs4kUUJWgQ
?pwd=2D72 提取码:2D72 
链接内含主要内容:
投资入门:《财务自由之路》有三册《小狗钱钱》《富爸爸穷爸爸》《邻家的百万富翁》《 巴比伦最富有的人》
投资进阶:《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定投十年财务自由》
投资高阶:《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投资者和公司高管教程(原书第4版)》 - 【美】沃伦 E. 巴菲特《价值投资:从格雷厄姆到巴菲特》《 股市真规则》 - [美] 帕特·多尔西《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 - 邱国鹭
额外:《 怎样选择成长股》-费舍尔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穷理查年鉴》本杰明·富兰克林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 学以致富》《赢》-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客户的游艇在哪里》

7. 证券投资公司和基金投资公司分别是做什么的?他们怎么赚钱?

  中国股市散户投资者现在唯一能保全自己的措施只有一个:彻底远离股市!因为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国家已经拟定于近期在香港市场上市,内地投资者将不能参与交易。这一政策使香港市场的境外机构可能利用该基金作为套利工具,而对内地所有投资者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内投资者的风险。假如境外机构对在港上市的中资H股、红筹股和300ETF进行联手控制,很可能使内地市场出现单边暴涨或暴跌,也可能会为国际对冲基金间接控制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工具。内地证券市场操纵权旁落的后果及风险将不可估量。近期中国股市大盘暴跌多少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和不安。

  此外,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继银行系QDII产品对外投资额度快速放宽至215亿美元后,保险公司的QDII投资细则即将出台,初步预计额度不会少于银行和基金公司。在如今人心恐慌,熊市思维逐渐抬头的情况下,这一消息无疑会把利空作用放大。加上超级扩容密集出台、印花税提高、公布清查违规入市银行资金、打击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等一套套紧缩打压政策,它们传递出的强烈政策调控语言就是,中国证券市场不能再涨了,所有人的唯一选择就是彻底退出这个风险已经高企的市场。 据统计,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计算,印花税按0.3%计算,(一年按240天计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计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几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超过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达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 文章说,由于股市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足以弥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   目前中国内地投资者证券帐户内的保证金总额不过1万亿,也就是说,不用两年就全部收缴到国库了。所有参与者都是来无偿送钱的。这就象街边桌球场子,两个参与桌球游戏的人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赢利的,一定是摆桌球的摊主。两个人手中的银子都必将落入摊主的口袋。这哪里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市场?   管理当局人为控制股市,在储蓄存款没有出来时,扇动大家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有通过证券市场才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而现在真的出来一部分了,又担心所谓股市泡沫问题,要闭门放狗咬人,让散户投资者去买单,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资去承受管理层制造的泡沫。   文章断言,中国证券管理当局的短视,必将毁灭整个资本市场。管理当局无能,也许还是造成股市发展十几年还在3000为中轴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从来就没有与股市同步过。 附原文:反弹逃命后将迎来更恐怖的下跌 一、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国家已经拟定于近期在香港市场上市。内地投资者将不能参与交易.

  二、据行业知情人士透露,继银行系QDII产品对外投资额度快速放宽至215亿美元后,保险公司的QDII投资细则最快将于本月中旬出台,初步预计额度不会少于银行和基金公司。   现在我总算找到了大盘继续暴跌的真正原因了。很多普通投资者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政策传递出的指向性意义,对内地证券市场的中长期发展所带来的重大负面作用。下面我先就第一条消息进行分析和解读。  作为与股指期货相配套的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应该是反映内地沪深市场交易水平的一个标尺。管理层对于不开放境内投资者进场交易的原因解释是:由于目前沪深证券市场是两个完全分开独立的交易市场,资金结算存在障碍,而且,目前香港市场实行T+0交易制度能够更好地与即将推出的股指期货相配套。   有分析人士评论,这一政策对内地所有投资者客观上造成了不公平,增加了境内投资者风险,因为,香港市场的境外机构完全可能利用该基金作为套利工具,而让境内投资者处于束手无策地步。假如,境外机构对在港上市的中资H股、红筹股和300ETF进行联手控制,将很可能造成内地市场出现单边暴涨或暴跌,也可能会为国际对冲基金间接控制内地资本市场提供工具。内地证券市场操纵权旁落的后果及风险将不可估量。大盘暴跌多少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这一政策的恐惧和不安。 第二条消息是,保险系QDII细则将于中旬左右出台。如果处于牛市行情中,市场对这种政策可能敏感度低些,毕竟市场资金充沛人气旺盛,而现在人心恐慌,熊市思维逐渐抬头情况下出台这一消息会把利空作用放大。继前次公布15500亿特别国债发行事件央行负责人出面澄清后,市场反映似乎有缓和迹象,超级扩容密集出台、印花税提高、公布清查违规入市银行资金、打击违规信息披露行为等一套套紧缩打压政策,它传递出的强烈的政策调控语言就是,内场证券市场不能再涨了,而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没有做空工具套利保值,那么,所有人只能有唯一选择,就是彻底退出这个风险已经高企的市场。而近期香港股市叠创历史新高正是受到内地一系列利好政策倾斜的鼓舞。   虽然有人出来澄清特别国债不会对内地股市造成冲击,属于正常经济手段。但是,一个国家资本市场互通互连的,绝对不是割裂的两个国度,说没有影响显然难以说服所有人。大家想想,即使特别国债不向普通投资者和企业发行,但向银行发行,由于其利息水平高于储蓄,银行肯定会积极认购。该额度相当于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5%,而不是此前多次调整的0.5%,会不构成股市资金变相抽离?银行接受储蓄存款再放贷款,如果可放贷额度减少必然减少企业贷款比例,上市公司融资门槛提高,周转困难,业务必然受到冲击,对上市公司业绩持续增长构成巨大打击,另外,虽然清查银行进入股市的资金已有公布,但还有多少是没有查出的呢?查出部分或只是九牛一毛而已。到底参与市场的违规银行资金有多少,可能永远是个谜。一系列釜底抽薪做法对股市会没有影响?

  对于推出沪深300ETF指数型基金推托说由于内地两市不能结算而只能供香港市场交易更是滑稽。资本市场改革和完善,本就是管理层的第一要务,新的金融产品推出,国内资本市场没有条件,你管理层应该进行完善,创造交易环境和条件呀。难道就任由话语权旁落?把刀柄交给别人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一政策不能不令人联想到蒋介石抗战中:“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为了防止股市高企可能对银行(著名经济学家刘纪鹏称之为大儿子)造成冲击,不顾一切出台政策打压股市(刘纪鹏称之为小儿子)?前面出台提高印花税的政策再次将管理层的短视行为暴露无疑,试问,出台如此重大政策,有没有经过精确测算,有没有经过广泛征求经济学家的意见?有没有经过合法的听证和征询?以至急不可耐做半夜鸡叫?中国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才能摆脱“三拍”怪圈:一拍脑袋,就这么定,二拍胸脯,我负责;三拍大腿,又交学费了? 据统计,2006年全年上市公司利润3892亿元(对应A股流通股就更少了),如果2007年按每天成交量3000亿计算,印花税按0.3%计算,(一年按240天计算)印花税合计4320亿,券商佣金按照0.2%(法定是0.3%)计算,合计2880亿元,二者合计7200亿,几乎是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一倍。如果按每天成交量20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880亿元,券商佣金1920亿,二者合计4800亿元,仍然超过2006年上市公司利润之和。如果按每天成交量1500亿元计算,印花税合计2160亿元,券商佣金1440亿,二者合计3600亿元,就达到2006年上市公司全年利润。 从这些鲜明的数据不难看出,在"三公"原则下进行市场化博弈,这一基本的市场化条件似乎还离我们很远。由于股市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上市公司的收益,上市公司是股市的基石,而如果上市公司的收益总和不足以弥补印花税和券商的佣金,那么这个股市,就连"零和游戏"的底线都够不着,应该是"负和游戏",在"负和游戏"中理论上是每个投资者都无法分享到上市公司的利润,只能通过吹泡沫、尔虞我诈、坑害中小投资者的方式来实现"泡沫利润"。管理层一直极力倡导的价值投资基础又在哪里能够实现?   目前两地市场投资者证券帐户内的保证金总额不过1万亿,也就是说,不用两年就全部收缴到国库了。所有参与者都是来无偿送钱的。
  这就象街边桌球场子,两个参与桌球游戏的人拼个你死我活,最终赢利的,一定是摆桌球的摊主。两个人手中的银子都必将落入摊主的口袋。这是一个有投资价值的市场?这不是逼良为娼,迫使所有人去搏傻又是什么?   还有管理层一直诟病的泡沫问题,泡沫的标准是什么?无非是市盈率吧,新股上市就是30多倍,海归的H股更高达125倍,上市被机构再狂拉1倍,你让散户投资者去买单?用自己的退休金、血汗工资去承受管理层制造的泡沫?被迫参与搏傻买了你们发行的股票还要挨打,天理何在呀!

  管理当局人为控制股市,在储蓄存款没有出来时,扇动大家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只有通过证券市场才能充分分享经济成长的成果,而现在真的出来一部分又闭门放狗咬人,这不是现代版的叶公好龙是什么?   在股市真正出现大幅调整时,还在忽悠,说股市调整不会改变牛市上升格局。试问牛市存在的基础还在么?无非是继续稳住中小散户,不要走,等我的大儿子安全撤退后,市场跌得面目全非时,一个轮回后,我再忽悠散户进入这个陷井中.当狼来了的叫喊声多了,你们认为还会有人相信?管理当局的短视,必将毁灭整个资本市场,这也许就是当局无能,造成股市发展十几年还在3000为中轴晃悠的真正原因,中国经济发展其实从来就没有与股市同步过。从91年开市至今,中国经济每年以近两位数的速度高速增长,以上海为例,1991年从100点起步,相应的指数复合增长到2005年还应该在998点吗?这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
  本人:当我们现在刚刚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当我们刚刚向银行贷款买了房子,当我们在银行刚刚存了点棺材本老婆本。突然这一切就象好梦一日游似的随风飘过,一夜回到10年前.
  试问中国的平苦大众不炒股又怎么能躲的过通货膨胀这只政策老虎喃?这就是中国的特色,很茫然!

证券投资公司和基金投资公司分别是做什么的?他们怎么赚钱?

8. 举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重大金融事件,说明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急,谢谢!

  很详实的资料

  1997年7月,泰国的泰铢因为被人为高估而遭到国际投机商的攻击,泰国中央银行动用外汇储备来维系较固定的联系汇率,但随着市场信心的不断下降,联系汇率越来越难维持,1997年7月2号,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由管理的浮动汇率,致使泰铢一跌千丈,并且迅速波及到周边国家,其中包括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等,直到1999年下半年,受波及的亚洲国家才逐渐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21世纪值得说的当然是08年全面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了。
  介绍如下:全球金融系统正面临自1929年以来的最大危机。始于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癣疥之疾,如何酿成全球性的深重危机?昔日翻云覆雨的华尔街何以脆弱不堪?政府之手和市场之手在这场危机中分别应扮演什么角色,如何挽救全球经济于既倒?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也奄奄一息,无论是破产还是被施援,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
  什么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形成原因
  此次美国发生的金融危机,最根本原因是美国房价下跌引起的次级贷款对象的偿付能力下降。美国居民储蓄率却持续下降,当美国居民债台高筑难以支撑房市泡沫的时候,房市调整就在所难免,进而导致次级和优级浮动利率按揭贷款的拖欠率明显上升,无力还贷的房贷人越来越多。
  一旦这些按揭贷款被清收,便造成信贷损失。次贷危机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致使华尔街主要金融机构或者倒闭,或者被接管,华尔街辉煌的时代已经终告结束。
  9月15日,美国政府拒绝对雷曼兄弟施以援手,雷曼兄弟宣布寻求破产保护。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还将深化,全球经济景气周期下行几乎成为定局。
  迄今为止,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行中,有三家在6个月内消失,更多的金融机构在等待命运的审判。一个终极问题产生了,全球金融资本主义是否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政府应该更多地介入市场微观运作?
  贪婪与恐惧体现在次贷危机的各个环节,美国房地产抵押贷款的业内人士理查德·比特纳在《次贷危机真相》一书中揭开了可怕的真相——几乎在每个环节中都充斥了谎言与虚假的评估。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斥责,“近年相当一部分放贷是既不负责任也不谨慎的”,这在美联储主席的语言体系中,几乎是疯狂和不理性的同义语。
  但事实真相绝不如此简单,次贷危机不仅暴露出金融机构的疯狂,更暴露出美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疯狂。美国的房地产贷款是支撑贷款消费的基础,购房者通过贷款购房,通过增值的房屋获得消费贷款,通过各种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产品被证券化后,出售到全世界——以房地产为中心形成贷款、消费、生产链条,以负债或者债权的形式,全球的美元资产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美国。在房贷证券化链条中,美国政府隐性担保的房利美与房贷美起到了枢纽作用。
  不是吗?正是美国政府的插手,才让美国债券证券化市场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蓬勃发展,正是利用房贷提振消费的举措,才让克林顿时代美国经济数据花团锦簇,正是美国政府的隐性担保,才让几十万亿的次贷产品通过两房行销全世界。可见,次贷危机不仅是金融资本市场幻梦的破灭,更是美国政府主导的金融资本主义拯救美国经济、拯救消费的国家政策的破产。如果说金融市场大溃败,也是美国政府与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的共同溃败。
  美式金融市场的创新能力无可比拟,但任何一种金融市场都无法抵抗制度性的造假行为,而次贷危机恰恰显示出大面积的制度性造假行为,从评级机构到担保公司,无一幸免。
  在造假过程中,金融资产出现爆炸式增长。麦肯锡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称,全球金融资产占全球年度产出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109%飙升至316%,2005年,全球核心资产存量已达140万亿美元。同期英国的金融资产比例从278%升至359%,美国则从303%升至405%。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执行官约瑟夫-阿克曼(Josef Ackermann)说:“我不再相信市场的自我修复能力”,政府接手两房、拯救贝尔斯登,说明政府的控制能力已经达到极限。
  次贷危机之后,国际金融市场将出现深刻变化。直观表现是,金融资产体量下挫,投资者越来越趋向保守。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表示:“最终大家可能会发觉有需要回到基本去,再次认清资金融通的根本目的,而负责保障公众利益的监管机构也要意识到,最简单的方法长远来说可能更具成本效益。”实际上在说,我们不愿意上华尔街复杂到无人能懂的金融衍生品的当,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融通资金,而不是让贪婪者得暴利。
  投资者开始自我保护,手握现金,投资最保守的资产,以求度过严冬:各个市场的投资者均缩减杠杆头寸;投资者转向现金和国债等安全资产。次贷危机,说明金融衍生品应该有明确的疆界,而金融市场趋向保守,是认可了保守的趋向。直至安然度过本轮由次贷引发的经济下行周期,全球金融市场才会重新掉头向上。
  那些曾经信奉美式金融创新制度的国家,会因此变得更加谨慎,他们原本就不信任难以掌控的复杂的金融体系,次贷危机将使他们看到失去监管的金融市场的破坏力,各国主权投资基金与金融创新会更加谨慎。
  但是,可以相信,金融资本主义不可能重回政府管制之路,而是会走向加强监管之路,否则,美国政府会继续帮助雷曼兄弟,以及受到破产威胁的几十家金融机构。可能的监管手段包括,收紧资本金要求,对金融机构的表外资产有更透明的要求,评级机构的失信评级将受到管制,对造假者的处罚会更严厉,谨慎对待金融市场中的政府信用担保。
  次贷危机是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的刮骨疗毒过程,就像1929年大萧条催生了罗斯福新政,安然、世通破产催生了萨班斯法一样,次贷危机会催生新的管制手段、新的金融产品。
  * 对普通百姓来说,他们感受最深不是金融危机,而是经济放缓,没办法从银行借贷,信用卡没办法透支。

  美国当下金融危机是百年一遇成共识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次贷危机终于彻底打破了华尔街神话,继贝尔斯登中弹倒下之后,有着158年悠久历史的全美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曾经声誉卓著的雷曼落到今日这步田地在战后金融史上绝对是具有指标意义的事件。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系统性风险的大爆发。
  当前的世界,正在经历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全球化图景下,这样的危机不可能只关乎美国的事或者有钱人的事,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密切关注它将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看国际变化:

  2008年10月20日,韩政府实施大规模金融救援计划
  2008年10月20日,荷兰政府向荷兰国际集团大规模注资
  2008年10月20日,拉美各国央行将联手应对金融危机
  2008年10月17日,德通过5000亿欧元救市计划
  2008年10月17日,花旗痛失美国最大银行宝座
  2008年10月15日,美股再现“黑色星期三”
  2008年10月14日,美国公布首轮救助方案细节
  2008年10月13日,英国向银行注资370亿英镑
  2008年10月12日欧元区国家通过大规模救助计划
  2008年10月10日,西班牙政府批准组建一个规模为300亿欧元的基金
  2008年10月9日,冰岛政府金融监管委员会宣布接管该国最大的商业银行Kaupthing
  2008年10月8日,瑞典宣布向Kaupthing在瑞典境内分行给予援助
  2008年10月7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陷入财困的当地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
  2008年10月7日,道琼斯指数四年来首度跌破万点,这是2004年10月以来,该指数首度跌破万点关口
  2008金融危机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正是美国家庭的巨大负债,消化了中国不断膨胀的产能
  美国金融危机,首先会带来心理冲击。这场危机必然会在中国资本市场制造悲观气氛,中国持有的这些金融机构的资产会缩水、海外投资者也可能大量抛售中国资产回母国自救,从而对中国资本市场施以向下压力。但更主要的,中国的经济是高度外向的,进出口总值超过GDP的60%,以前正是由于美国人借钱消费,消化了中国的过剩产能,从而使美国的金融和中国的制造双繁荣,现在美国金融一倒,必然终结美国人借钱消费模式,中国制造随之受影响。
  世界范围金融危机的乌云正在聚集,未来两年内,全世界将出现一次新型的金融危机。这一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将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这对中国发展带来了挑战和新的机遇。
  陶冬:中国未大面积受次贷危机影响
  陶冬表示,中国从基础面来讲,是唯一一个真正大面积未受到次贷风暴影响的国家。虽然资本项目的管制又救了中国一次,但金融开放、资本项目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不可避免的……
  申银万国:次级债风波的影响有限
  虽然由于各国央行出手干预,美国的次级债风波一度有所缓和。但近日随着某些问题的进一步暴露,形势似乎变得再度严峻起来,海外证券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剧烈的调整……
  花旗经济学家:次贷危机对中国没有直接影响
  如果美国进入萧条的话,通过测算,美国经济放缓1%,中国经济增长将会放缓1.3%。美国可能在下半年减息0.25%,而明年可能持续1到2次减息,最终在2008年年底达到4.5%的中性利率水平……
  巴曙松: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不大
  对于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巴曙松认为影响不大。他认为,次级债危机对中国股市更多是心理层面的影响,其直接的联系管道就是可能对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有价格争议……
  格林斯潘:美金融危机百年一遇
  格林斯潘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中所见最严重的一次金融危机,可能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并继续影响美国房地产价格。
  罗杰斯:有生之年看不到金融危机触底反弹
  罗杰斯说,这是一条漫长道路,事实上,在我们有生之年似乎都看不到了。他说:“伯南克(美联储主席)和他的伙计们开始来援救了,这可能会把问题掩盖一段时间,当然我不知道他们能掩盖多久,然后灾难就会继续。”
  伯南克提议转移金融公司不良资产
  伯南克提议,将美国金融公司资产负债表中的不良资产转移到一个新的机构中去。 这项计划是保尔森纳和伯南克的又一次努力,此前他们未能恢复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信心。
  保尔森:对美国金融市场弹性持有信心
  保尔森称,健康的资本市场,是具有活力的美国经济的主要骨架,也是美国经济和美国家庭福利的关键。我们对美国的金融资本市场的弹性应持有信心。
  卡恩:明年经济会复苏
  卡恩表示,尽管日前爆发的美国金融风暴增加了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IMF预计全球经济会在2009年逐步复苏。IMF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增速降至约4%,这将体现为美国、欧洲、日本的经济放缓,大多数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势减缓。
  索罗斯:英国是下一个
  索罗斯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采访时,就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和美国国际集团(AIG)陷入困境发表意见。他说:“我担心,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在进入风暴的过程中,而非走出风暴。”
  ---
  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举措一览
  中国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10月9日起暂免征收个人储蓄存款利息税
  美联储联合其他五央行共同降息50基点
  美联储9000亿输血银行体系
  共同降息50基点
  欧盟各国将提高最低存款担保额度
  欧洲央行加大对金融系统注资力度
  英国宣布新救市方案 将动用五千亿英镑
  日本首相下令研拟追加经济对策 规模庞大
  日本央行一日内3次注资货币市场
  俄罗斯向银行大规模注资9500亿卢布
  俄罗斯对股市设立新的涨跌幅限制
  澳央行降息100个基点 幅度为16年之最
  西班牙设立300亿欧元基金支持银行
  荷兰将本国银行存款账户担保额提至10万欧元
  德国政府出台诸多应急措施
  ---
  2008金融危机的幕后元凶
  元凶一:过度消费的投资者
  正是无限制扩张的消费和透支欲在背后使坏。美国依靠资本市场的泡沫来维持消费者的透支行为,市场被无节制地放大了。
  元凶二:腰包鼓鼓的金融从业者
  华尔街打着金融创新的旗号,推出各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不断扩张市场,造成泡沫越来越大。
  元凶三:睁眼闭眼的监管者
  美国较为宽松的监管制度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这次风波,而整个监管体制显然已经无法跟上金融创新的速度。
  元凶四:百依百顺的亚洲国家
  亚洲国家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给了美国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且输送流动性的无限动机,让其有足够的流动性。
  简单的说金融危机就是把钱恩存到银行变成废纸。
  看看这个对你也会有所帮助。http://baike.baidu.com/view/20114.htm?fr=ala0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