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货币、商品、股票、债券之间的关系如何

2024-05-13

1. 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货币、商品、股票、债券之间的关系如何

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期,它本身就是一个结果。
理想状态下,1.货币流通速度下降,流动性减弱,供应紧张。
2.商品销售不畅,库存增加。
3.股票市场低迷,股市指数下行。
4.债券价格上涨,违约增加。

宏观经济处于萧条时,货币、商品、股票、债券之间的关系如何

2. 为什么分析经济周期扩张对利率的影响时,货币市场均衡分析方法优于债券市场均?

因为,在经济扩张期,企业由于需要增加资金以应付企业扩张,会加大债券的发行,即供给。
在供给增加的情况下,企业需要以更高的利率来吸引投资者,从而造成利率上升。
扩展资料:
凯恩斯的利率决定理论;古典利率决定理论;可贷资本理论。
1、古典学派强调资本供求对利率的决定作用,认为在实物经济中,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利息是资本的价格。利率的高低由资本供给即储蓄水平和资本需求即水平决定;储蓄是利率的减函数,是利率的增函数,均衡利率取决于流量和储蓄流量的均衡。即储蓄等于为均衡利率条件。由于古典利率理论强调实际因素而非货币因素决定利率,同时该理论还是一种流量和长期分析,所以,又被称为长期实际利率理论。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由货币供求解释利率决定。他认为货币是一种最具有流动性的特殊资产,利息是人们放弃流动性取得的报酬,而不是储蓄的报酬。因此,利息是货币现象,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决定的流动性偏好,和由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定的货币供给量是利率决定的两大因素。同时,货币供给量表现为满足货币需求的供给量,即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是均衡利率的决定条件。在货币需求一定的情况下,利率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并随货币供给量的增加而下降。但当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中央银行再增加货币供给量利率也不会下降,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大,形成“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把利率看成是货币现象,认为利率与实际经济变量无关。同时,他对利率的分析还是一种存量分析,因而,属于货币利率理论或短期利率理论。
3、可贷资金理论是上述两种理论的综合。研究长期实际经济因素(储蓄、流量)和短期货币因素(货币供求流量)对利率的决定。认为利率是由可贷资金的供求来决定的。可贷资金供给包括:储蓄和短期新增货币供给量,可贷资金需求包括:和因人们投机动机而发生的货币需求量;在可贷资金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利率将随可贷资金供给量的增加或下降而下降或上升;反之,在可贷资金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随可贷资金的需求的增加或下降而上升或下降。均衡利率取决于可贷资金供求的平衡。由此可见,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的区别,在于可贷资金理论注重流量和货币供求的变化量的分析,并强调了长期实际经济变量对利率的决定作用。但可贷资金论与凯恩斯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之间并不矛盾,流动偏好利率理论中货币供求构成了可贷资金理论的一部分。
供参考。

3. 经济萧条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债务清算和廉价抛售。

货币供给收缩,银行贷款清付。

资产价格下降。

商务资本净值下跌,导致破产。

利润下滑。

生产、贸易、就业率下跌。

悲观、失去信心。

囤积货币。

名义利率下跌,通缩调整利率攀升。


  在大萧条前夕的股市崩盘时,法定保证金仅要求10%。换句话来说,投资人每存$1,经纪公司就会借出$9。当行情下跌时,经纪人要求征收保证金,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债务方拖欠债务,存款人集体取款,使得挤兑现象频发,导致银行倒闭。政府担保和美联储的监管则要么无力,要么干脆没有被启用。银行倒闭导致了数亿美元的资产损失。


  未偿还的债务越来越多,这是由于价格和收入下降了20–50%,但债务却依然保持不变。在1929年恐慌后,在1930年的前10个月,美国有744家银行倒闭(30年代总计有约9,000家银行倒闭)。到了1933年4月,倒闭的、吊销营业许可的银行产生了约70亿美元的呆死坏账。


  银行倒闭滚了雪球,绝望的银行家们试图收回债款,但借款人无以还债。未来的盈利看起来十分渺茫,投资和工程要么减缓进度,要么干脆完全停工。在呆死坏账和黯淡的前景面前,苟延残喘的银行们在贷款上个个谨慎到家。[1]银行堆积了准备金,结果却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恶性循环开始了,螺旋式下降加速了。


  债务清算跟不上物价低落。相对于资产控股价值的下降而言,大量清算导致所欠美元的价值提升。人们试图还债,却适得其反。这是自相矛盾的。

经济萧条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4. 会计高手进。求会计论述题答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对股票、债券市场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变化与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并且股票市场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发挥着经济状况晴雨表的作用。当前我国的股票市场正处于发展过程中,政策法规缺乏科学性和持续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调整。针对我国股市出现的较大幅度波动,可基于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分析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动,并从中寻找对股票市场总市值产生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宏观经济政策;线性回归;股市总市值;因子变量 中国的股票市场起步较晚,除了受市场调节之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如货币供给、投资基金数量、期货交易量、利率等。本文选取当前国家经济中十几个变量,通过这些变量对股市总市值进行线性回归,以找出会对当前股市总市值产生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对中国股市的未来发展做出理性预测。 
   
  一、中国股市的特点 
   
  中国股市当前几个独有的特点: 
  1.根本制度尚不完善,存在一定政策干预市场状况。 
  2.主要的外生变量是: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政策、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调控。 
  其中以政府对证券市场的调控最为重要、最直接。 
  3.中国股市是一个新兴的市场,成长快,不规范,但处于快速变化的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 
  4.与其他股市一样,中国股市具有周期波动的运动规律。某一时段的状态与过去的状态相关,在外界作用消失或不变的情况下,股市将按其自身规律运行。 
  可以看出,经济形势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会改变投资者的投资行为。经济形势好,投资者对前景乐观,投资就会积极;经济形势不好,投资者对前景悲观,投资时就会格外谨慎。此外,财政政策对于股市的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改变或部分抵制宏观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从而间接地作用于股市。政府通过扩大投资,就会对部分行业、板块产生有利影响;减税同样会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公司利润,间接促进股市繁荣。 
  同时,可以看出,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是直接而重大的。国家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可以进入股市的资金,为股市上涨创造了条件。同时降低利率,降低了储蓄、债券等其他金融商品的投资回报率,降低了股票投资者机会成本,增加了股市的吸引力,从而有力地推动股市上涨。 
   
  二、线性回归分析对股市发展的影响 
   
  线性回归分析是用来分析某种结果的产生和哪种因素存在线性关系,并找出哪些因素对结果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本文运用线性回归分析对股市的发展产生显著影响的国家宏观政策因素,并在原始变量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变量对股市这个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本文选取一些变量来对股市的总市值进行回归分析,具体的变量为:国债现货成交金额、国债回购成交金额、广义货币供应量、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大连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上海商品交易所成交金额、保费收入、证券投资基金成交金额、上海投资基金成交额、深圳投资基金成交额、黄金储备、国家外汇储备、银行同业间隔夜交易量、银行同业间7天交易量、银行同业间14天交易量(相关的数据来自国研网,采用月度数据,从2000年1月到2008年2月,其中2008年3月数据用于检验模型的有效性)。 
  首先,将总市值作为因变量,各原始变量作为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spss软件)。分析结果,因变量总市值与投资基金、股票成交量、流通市值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与保费、大连商品交易、郑州商品交易的相关性很低。 
  其次,对股市总市值进行线性回归,在回归变量筛选方法上,首先选取逐步筛选法,由表1看出,由于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方程的拟合优度不断变好,其回归方程的估计标准误差在不断减少。而且其F检验的相伴概率都小于0.05。所以可以得出自变量的引入对回归方程都有显著的贡献的结论。由表2也可以看出均方误差在不断减少,从侧面揭示了表1中拟合优度逐步提高的原因。且其相伴概率也是均小于0.05。

5. 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利率(),债券价格()。

您好,我是百度优质老师,很荣幸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下哦~。【摘要】
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利率(),债券价格()。【提问】
您好,我是百度优质老师,很荣幸由我来为您解答问题,整理答案需要一点时间,请您耐心等待下哦~。【回答】
你好,货币市场利率的高低与债券价格的涨跌有密切关系。当货币市场利率上升时,用于债券的投资减少,于是债券价格下跌;当货币市场利率下降时,可流人债券市场的资金增多,投资需求增加,于是债券价格上涨。【回答】

当经济发展呈上升趋势时,生产对资金的需求量较大,市场利率(),债券价格()。

6. 金融概论简答题,纸币的流通规律,股票和债券的主要区别,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关系,金融市场功能,优先股

纸币流通率: 这一规律体现的是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股票债券的主要区别: 1.性质不同。债券体现债权关系,需要到期还本付息;股票体现股权关系,无需还本,只需支付股息。 
2.风险不同。理论上来说,股票风险较高;债券风险较低。 
3.收益不同。收益与风险成正比,所以股票收益较高,债券风险较低。 
4.信用评级不同。股票不存在还本付息,所以基本不存在信用风险,对股票评级是对公司成长性和股息收益等方面作出评估,可以将某公司股票分为投资级和投机级,或者绩优股和垃圾股等。如美国标准普尔公司将股票等级评定为A+——D级。债券存在还本付息,所以信用评级很重要,评级主要是对发行债券的公司进行信用评级。如标准·普尔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BB级、BB级、B级、CCC级、CC级C级和D级;穆迪投资服务公司信用等级标准从高到低可划分为:Aaa级,Aa级、A级、Baa级、Ba级B级Caa级、Ca级和C级。

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可表达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融合、互相作用。

金融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1)便利投资和筹资。 
(2)合理引导资金流向和流量,促进资本集中并向高效益单位转移。 
(3)方便资金的灵活转换。 
(4)实现风险分散,降低交易成本。 
(5)有利于增强宏观调控的灵活性。 
(6)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

主要指在利润分红及剩余财产分配的权利方面,优先于普通股。
优先股股东没有选举及被选举权,一般来说对公司的经营没有参与权,优先股股东不能退股,只能通过优先股的赎回条款被公司赎回,但是能稳定分红的股份。

7. 经济萧条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债务清算和廉价抛售。

货币供给收缩,银行贷款清付。

资产价格下降。

商务资本净值下跌,导致破产。

利润下滑。

生产、贸易、就业率下跌。

悲观、失去信心。

囤积货币。

名义利率下跌,通缩调整利率攀升。


  在大萧条前夕的股市崩盘时,法定保证金仅要求10%。换句话来说,投资人每存$1,经纪公司就会借出$9。当行情下跌时,经纪人要求征收保证金,但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债务方拖欠债务,存款人集体取款,使得挤兑现象频发,导致银行倒闭。政府担保和美联储的监管则要么无力,要么干脆没有被启用。银行倒闭导致了数亿美元的资产损失。


  未偿还的债务越来越多,这是由于价格和收入下降了20–50%,但债务却依然保持不变。在1929年恐慌后,在1930年的前10个月,美国有744家银行倒闭(30年代总计有约9,000家银行倒闭)。到了1933年4月,倒闭的、吊销营业许可的银行产生了约70亿美元的呆死坏账。


  银行倒闭滚了雪球,绝望的银行家们试图收回债款,但借款人无以还债。未来的盈利看起来十分渺茫,投资和工程要么减缓进度,要么干脆完全停工。在呆死坏账和黯淡的前景面前,苟延残喘的银行们在贷款上个个谨慎到家。[1]银行堆积了准备金,结果却加剧了通货紧缩的压力。恶性循环开始了,螺旋式下降加速了。


  债务清算跟不上物价低落。相对于资产控股价值的下降而言,大量清算导致所欠美元的价值提升。人们试图还债,却适得其反。这是自相矛盾的。

经济萧条下,分析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

8. 宏观经济学:货币供给增加一般来说最终会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从而实际货币需求曲线

LM曲线向右上倾斜,在IS曲线不变的前提下,LM曲线向右移动将导致产出增加同时利率下降。但题目中提到的是实际货币需求曲线,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因此货币需求增加时,由于货币供给增加后将保持不变,因此利率会出现上升。
这个题目问的是货币供给增加以后,货币需求曲线如何变动以及这种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并非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影响。就货币政策本身来讲,货币供给增加导致LM曲线向右移动,产出增加利率下降,但产出增加会引起货币需求增加,从而利率上升,只不过这个上升比第一次的下降小,因此总的来看是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