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024-05-15

1. 如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你好,首先看你站在单位还是财政的角度,就单位而言的话,首先当然是熟读预算法,然后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合理编制预算,一般今年的预算都是根据以前年度的收支来进行编制,另外如果有政策变化会影响收支的也要考虑进去【摘要】
如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问】
你好,首先看你站在单位还是财政的角度,就单位而言的话,首先当然是熟读预算法,然后根据政府收支分类科目,合理编制预算,一般今年的预算都是根据以前年度的收支来进行编制,另外如果有政策变化会影响收支的也要考虑进去【回答】
我是中职院校的财务负责人,在做校内预算的时候想请教如何提高科学编制预算,有没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和创新的举措【提问】
这种好像没有可以创新的举措,你是在编制的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吗【回答】
我们学校实行二级预算在布置其他部门编制预算的时候存在预算编制的不准确性【提问】
那就提高准确性呀,最终你们单位的预算审核肯定是在你们那里,那你得审他们的编制,资金用这么多合不合理,是根据什么政策编这么多,最简单的办法,明年的预算马上要开始了,你现在就可以布置下去,就是每个部门需要用多少做个项目明细及支出依据,汇总到你们那边先审核,审核过了才可以编进去【回答】
再请教一下要求各部门编制预算的时候能否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呢【提问】
这个得根据你们单位的实际情况吧,首先你作为财务负责人你得对各个学院的项目至少得了解吧,然后根据以前年度的支出情况,来评估今年应该编制多少资金比较合理,因为现在都是无预算不支出,编少了是拨不了的。就得让她们做具体的测算,举个简单的例子,设备采购,计划明年采购多少台电脑,每台电脑的单价是多少(采购科有数据),总的会支出多少。就是让各部门做预算钱先细化的在你们财务部过一遍在编,最好进行会议谈论,最好会议记录,以后出问题,压减她们的经费【回答】

如何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

2. 对加强预算管理有什么要求 细化预算编制

  1、务必高度重视。
  企业领导和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企业领导应带头遵守预算管理制度,项目审批要严格履行预算审批程序,不能因预算具有不确定性而随意增减预算外开支项目;其次,要配备专门分管预算管理工作的领导成员,有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避免互不买账的现象发生,为预算管理办公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只有在企业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的前提下,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才能顺利完成。
  2、力求精细规范。
  预算管理不能搞“概略瞄准”,如果预留空间过多、弹性过大,在具体操作中就容易被“钻空子。清晰明确的预算是实施预算管理的重要前提。
  一是要合理“翻译”。将专业化的预算语言翻译成人人都看得懂的通俗说法,各部门对号入座,遵循统筹兼顾、量入为出的原则,对各项经济活动作出全面的测算,确保预算数据的科学有效。
  二是要细化预算。将预算制度、责任、指标、费用、定额等进行细化,分解到部门和个人。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企业各项管理活动有章可循;责任的细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扯皮;费用的细化有利于进行成本分析,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助于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对员工的激励。
  三是要划分责任。改变以往财务包办预算的状况,采用集中管控、分类归口的原则,充分发挥项目归口管理部门的作用。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将有关事权和财权通过制度和责任的划分到各执行单位,由执行单位掌握,监督权和处置权则集中于预算管理委员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预算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能激励员工严格执行预算,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
  3、强化结合到位。
  把预算管理作为精、细、实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与质量管理体系贯标相结合。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时,结合质量管理体系贯标要求,该做的必须写到,写到的必须做到,做到的必须有效,有效的必须坚持,坚持的必须控制,控制的必须记录,记录的必须分析,分析的必须改进,能够逐步实现预算编制、调整、执行、控制、分析、考核等各环节的过程控制,避免预算管理体系运行流于形式。二是与对标贯标工作相结合。全面预算管理与标杆管理都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都是一个系统的、持续改进的过程,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了目标才有了方向,在预算编制工作中,可以通过先确定奋斗目标,再合理测算企业的营销计划、费用支出水平、投资规模等经济活动事项。三是与绩效考核管理相结合。绩效考核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核心是促进企业赢利能力的提高及综合实力的增强。企业应把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管理结合起来,通过完善预算考评机制,实现预算考核的科学量化,并将预算考核结果纳入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系统,与员工劳动报酬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四是与信息化管理相结合。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建立由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网络财务、财务分析等五个子系统组成的网络监控平台,可以实现预算信息及时传递、共享,提高预算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财务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实时监控,提高财务信息的内涵;实现对预算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4、谨防监督疲软。
  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内部预算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是对财务会计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与监督,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审计与监督。企业应制定内部预算审计实施办法,将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奖惩等列入审计监督范围,真正做到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充分发挥内部预算审计在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作用。还应把财务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有机结合起来,贯穿预算执行全过程,通过事前监督——用法规制度量,事中检查——用标准规定卡,事后问效——用绩效机制考,把资金运行控制在制度之内,把预算执行控制在监督之内,把预算”弹性“开支变成”刚性“约束,真正让预算执行力硬起来。

3. 对加强预算管理有什么要求 细化预算编制

预算管理工作涉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及预算考核等多方面,一直是财政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财政研究与探讨的焦点,其中尤以预算编制为最重要的一环,预算编制过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它严重制约着财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为推进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我们结合丰台区实际进行了相关调研。

  一、丰台区预算管理主要情况

  (一)财政总体状况。丰台区位于北京南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其他城区,财力状况特别紧,支出压力非常大。近五年来,财政收入居城八区第6位,人均可用财力居城八区最后。1999年区财政总收入7.79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16.7%;1999年财政总支出11.31亿元,近三年平均增长19.0%;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但收支平衡很大程度上仍依靠市对区的转移支付。

  (二)财政收支预算安排特点。我区收支预算的安排,既非简单的以收列支,亦非简单的以支列收。收入预算安排主要依据经济发展状况估算收入额度。实际执行中,一方面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涵养财源,另一方面狠抓税收征管,应收尽收,所以财政收入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支出预算安排鉴于我区财力贫乏的事实,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采取的是厉行节约、适度从紧、有保有压的财政政策,力保各项法律法规要求的支出增长和政策性增支。在保证政权建设支出外,重点放在教育、公检法、城市维护和社会保障支出。

  (三)预算编制程序。我区每年的预算安排,是财政部门给各单位布置预算表,各单位按预算表要求申报预算,财政部门在人大批准的大盘子下给各单位批复预算。从程序上说,属于“一上一下”的方式,但在实际的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项支出都经历了与预算部门及相关单位的反复协商论证,大多数经历了“多上多下”的过程。采取这一方式主要是由于我区财力紧张,这种财力的有限性与各部门事业发展对资金需求的无限性矛盾太大,采取形式上的“两上两下”不易达成供需的共识。

对加强预算管理有什么要求 细化预算编制

4. 预算编制的要求

1.必须按照复式预算方法编制自建国开始至1991年,我国预算均采用单式预算编制方法,从1992年度起,由单式预算编制改按复式预算编制。这是一项重要的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成果。《预算法》以法律形式巩固了这项成果,明确规定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复式预算编制2.实行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预算法》要求中央政府公共预算不列赤字。中央预算中必需的建设投资的部分资金,可以通过举借国内和国外债务等方式筹措,但是借债应当有合理的规模和结构。地方各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3.应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各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按照规定必须列入预算的收入,不得隐瞒、少列,也不得将上年的非正常收入作为编制预算的收入的依据。中央预算和地方各级政府预算,应当参考上一年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收支预则进行编制4.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预算法》要求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贯彻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5.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妥善安排各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中央预算和有关地方政府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扶助经济不发达的民族自治地方、革命老根据地、边远、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事业。各级政府预算就当按照本级政府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6.应当按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预算周转金。各级政府预算的上年结余,可以在下年用于上年结转项目的支出;有余额的,可以补充预算周转金;再有余额的,可以用于下年度必需的预算支出。

5. 如何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要符合《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充分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还要在法律赋予部门的职能范围内编制。
2、真实性原则: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测算,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3、稳妥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重点性原则: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
4、根据重点性原则:要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完整性原则: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思想。各种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5、透明性原则:部门预算要体现公平、透明原则。部门参与性原则:部门预算应为各单位提供一种规范的模式,使部门可以将其所有收支情况通过法定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和使用。部门应根据本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年度预算框架。

扩展资料:
预算编制的标准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收支总额控制制度。
1、收入预算
(1)预算内收入由财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全年的GDP目标进行编制。
(2)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次年的业务工作量、收费项目和标准、实际增减因素进行测算。
(3)经营收入根据年底确定的次年经营指标进行测算。
(4)其他类型的资金(如罚没收入、捐赠收入、往来收入等)按历年经验数据进行测算。
2、支出预算
(1)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和国家确定的工资、省市出台的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数额测算。
(2)公务费用,根据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按实测算。
(3)业务费、设备购置费,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按年初计划的业务项目测算编制。
(4)会议费,按单位会议计划,根据会议次数、规模、人数、天数测算。
(5)修缮费和基建费用,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测算,对年初未列入的作为备选的项目,根据年中实际执行情况分轻重缓急研究处理。

如何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

6.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

(一)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 俗话说: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保证企业有效运转的不竭源泉,如何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成为企业财务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尤其是在目前市场变化无常情况下,科学合理的资金预算是企业统筹安排资金,降低资金成本的有效途径。在以企业负责人为首的资金预算委员会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强化资金预算管理的措施:
� 1、以周资金预算为重点保月资金预算
� 企业应在总结了以前资金管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建立了年、季、月、周的资金预算管理体系,做到以日资金调控保周资金预算,以周资金预算保月资金预算,使企业的资金始终保持良性循环状态。
� 2、建立各个业务部门共同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全面月资金预算体系
� 一个科学的预算需要企业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企业各部门在每月某日前提供本部门的生产计划,如:生产办提供原料采购计划和物资采购计划,基建科提供固定资产的工程用款计划,销售公司提供产品销售计划和应收账款控制计划等。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将有关资料及时提供给财务部门,再由预算委员会办公室于每月月底前将资金预算进行汇总、预审并报资金预算委员会审批。
� 3、建立预算变动报告及执行情况反馈制度。
� 企业里的实际资金流转不可能与预算完全相同,对于有变动的资金预算,必须提供书面报告,并提交资金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以便资金管理人员及时调整预算和调度资金,经批准后方可办理付款手续,对周、月度资金预算执行完后,要及时进行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及时查找形成差异的原因,然后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给各业务单位,以指导今后预算的编制。
� (二)加强成本预算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 作为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何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为了加强各个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应在全面二级核算的基础上,深化、细化班组核算,推行全面成本预算和目标成本管理,具体情况如下:
� 1、加强企业的成本预算,强化目标成本管理。
� 为了加强对预算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应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实行统一管理。每年某月(定期)预算管理委员会要召集生产、销售、计划、财务等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相关指标,结合本年实际编制来年的生产计划、销售计划,预算委员会办公室再根据相关计划编制来年的成本预算,报企业预算管理委员会讨论、审定,然后将成本预算逐项进行分解,并建立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同时各二级单位建立各级成本责任制。按照“纵向到底”的要求,将各项成本预算指标逐一细化分解到车间、班组、工段、以及个人,真正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预算指标体系,做到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考核,保证效益目标落到实处。 
� 2、加强经济活动分析,及时跟踪预算执行情况
� 预算指标一经下达,不得随意更改,为了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以及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企业应建立定期预算分析和报告制度,每月组织生产经营、计划、财务等部门对本月、年累计预算期工作量完成情况、成本费用控制指标完成情况、利润完成情况、财务情况、现金流量、市场需求价格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将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数据对比,找出差异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分析,及时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执行和分析过程中,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 (三)加强绩效考评,保证预算的全面实施。
� 根据分解下达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指标,企业应制定一套比较完整的配套考核办法和奖励办法,实行成本一票否决制度,职工个人利益与预算指标挂钩,同时根据不同单位对成本节约的大小,实行系数分配制度,就是将各单位预算指标考核结果再乘以一个系数作为最终的奖金分配依据,这样一方面可以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体现向一线倾斜和按贡献大小来分配的公平原则,另一方面是将月度预算指标与年度预算指标相挂钩,激励各单位以月保年,切实保证年度预算指标的完成。
� 加强预算管理尤其是资金预算、成本预算管理,目的要真正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7. 如何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要符合《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法律、法规,充分体现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还要在法律赋予部门的职能范围内编制。
2、真实性原则: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加以测算,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3、稳妥性原则: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重点性原则:部门预算编制要做到合理安排各项资金,本着“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在兼顾一般的同时优先保证重点支出。
4、根据重点性原则:要先保证基本支出,后安排项目支出;先重点、急需项目,后一般项目。完整性原则: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思想。各种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5、透明性原则:部门预算要体现公平、透明原则。部门参与性原则:部门预算应为各单位提供一种规范的模式,使部门可以将其所有收支情况通过法定预算的形式进行编制和使用。部门应根据本部门职能、事业发展规划制订年度预算框架。

扩展资料:
预算编制的标准
单位预算由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组成,实行“大收大支”的预算收支总额控制制度。
1、收入预算
(1)预算内收入由财政部门根据社会经济增长水平,全年的GDP目标进行编制。
(2)预算外资金收入预算由各部门根据本单位次年的业务工作量、收费项目和标准、实际增减因素进行测算。
(3)经营收入根据年底确定的次年经营指标进行测算。
(4)其他类型的资金(如罚没收入、捐赠收入、往来收入等)按历年经验数据进行测算。
2、支出预算
(1)人员经费,按编制内实有在职人数和国家确定的工资、省市出台的津贴、补贴标准和奖金数额测算。
(2)公务费用,根据单位维持正常运转所必须的费用按实测算。
(3)业务费、设备购置费,根据单位业务特点,按年初计划的业务项目测算编制。
(4)会议费,按单位会议计划,根据会议次数、规模、人数、天数测算。
(5)修缮费和基建费用,按有关部门批准的计划,根据项目进度进行测算,对年初未列入的作为备选的项目,根据年中实际执行情况分轻重缓急研究处理。

如何理解预算编制的原则

8.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

      导语:由于我国长期的经济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一直相对比较宽松,对于预算缺乏有效的执行与监督。因此,应当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加强财政预算管理,改变传统意识,利用新方法、新理念加强对财政预算的管理,建构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保障预算编制目标的实现和完成。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一:          战略预算管理是外向性的预算管理。 
         战略预算管理的着眼点是外部环境,要求将价值链分析融入预算管理中,对与预算编制与控制相关的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配送、售后服务等各价值链环节进行分析,即把企业预算管理纳入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察。这一点在目前国内的企业预算实务方面比较欠缺。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认同全面预算应以市场为基础编制,但在实际编制预算时仍主要以生产为导向,在此基础上做出的生产与销售决策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就受到很大限制。
          战略预算管理是全局性的预算管理。 
         战略预算管理以企业全局为对象,要求企业预算根据总体发展战略来制定。就目前我国企业现状来看,企业普遍编制生产、销售和费用预算,但一般较少编制资本支出预算、现金流量预算、预计资产负债表、预计损益表等,重经营预算、轻财务预算现象还很广泛。这种偏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预算编制与控制,一方面,导致企业对整体资源缺乏合理的安排和规划;另一方面,也说明企业整体、系统、战略的思考意识不强,对企业长远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动性缺乏必要的分析与判断,这必然导致全面预算的职能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
          战略预算管理是长期性的预算管理。 
         战略预算管理首先立足于企业长远的战略目标,以长期预算指导、约束短期预算,规定短期预算的方向及近期应达到的阶段性目标。长期预算主要是一种战略性管理,短期预算主要是一种战术性管理,在这二者当中,应始终以战略性的长期预算为指导。而我国企业往往把年度预算作为主要管理基础,对长期预算显得较薄弱,此外,随意改动预算指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种做法表明这类企业不仅缺乏对长期预算的'应有重视,而且也人为割裂了长期预算与短期预算之间的内在联系。
          战略预算管理是动态性的预算管理。 
         首先,企业战略目标的确定是和特定的内外部环境相适应,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还要相应做出调整。处于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或衰落期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必然要采取不同的战略方针,并要根据市场环境及企业本身实力变化相应地做出调整。所以,企业战略不是既定不变而是经常变化。这就要求企业随着战略的变化而及时调整经营管理活动。战略预算管理可以更准确及时地反映企业战略方针,通过多种指标业绩考评促使企业经营管理措施的调整。其次,战略预算管理是按月或按季进行滚动性编制,并不是静态的过程,并且可以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制临时预算或项目预算。因此,与传统全面预算管理相比,战略全面预算管理更具有动态控制特征。
         如何加强预算管理二:          一是细化预算编制,严控经费追加。 
         根据部门预算编制要求,及时谋划新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提高年度预算到位率。细化预算编制,强化项目前期管理,各项目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预算支出。强化预算刚性,严格控制预算单位经费追加,除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增加的支出及上级布置的其他重点工作支出外,一般不再追加年度预算。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强化预算执行。 
         根据年度预算安排和项目实施进度等情况,合理安排预算支出进度,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建立健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对预算执行未达到序时进度的,积极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具体的对策措施,加快项目实施,确保项目预算按计划执行。
          三是落实主体责任,加大考核力度。 
         强化预算支出责任制度,预算支出执行率将作为单位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年底项目支出执行率未达到90%的单位,在年终考核中予以扣分。实行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挂钩制度,各单位当年部门预算资金未执行完资金,按财政部、省财政厅的有关规定收回财政统筹安排,同时按未完成预算的一定比例扣减下年度部门预算。
          四是强化预算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推进全口径预算编制体系建设,对政府性基金预算结转资金规模超过该项基金当年收入30%部分,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强化单位存量资金管理,收回各单位两年以上结转结余资金,统筹用于民生项目及重点支出。
          五是打造透明预算,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 
         在县政府门户网专设“财政预决算公开栏”,要求各有关单位按时公开本单位的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信息及相关报表,并对单位运行经费的安排、使用情况等重要事项作出说明,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