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财务制度

2024-04-28

1. 社保基金财务制度

法律分析:1、基金财务管理包括以下任务: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确保各项基金应收尽收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合理编制基金预算,强化收支预算执行,严格编制基金决算,真实准确反映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金核算分析,积极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四)加强基金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完整、可持续。
2、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等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权责发生制。
3、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基金按照险种及不同制度分别建账、分账核算、分别计息、专款专用。基金之间不得相互挤占和调剂,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一般公共预算。
4、财政部门、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管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合并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为卫生计生部门,下同)及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简称“经办机构”)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和监督,逐步实现部门间财务信息共享,促进基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条 国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生育等情况下依法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第三条 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社会保险水平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第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有权查询缴费记录、个人权益记录,要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社会保险咨询等相关服务。 个人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有权监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将社会保险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国家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险资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社会保险事业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 国家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社会保险事业。

社保基金财务制度

2.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介绍

为加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管理,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失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258号)、《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及《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259号)等有关规定,财政部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了《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知。附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

3.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法律分析:《会计制度》适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经办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合并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统筹地区,不再单列生育保险基金)等基金。
法律依据:《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第一条 为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行为,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维护保险对象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关于社会保险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
第三条 本制度所称社会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金”)是指为了保障保险对象的社会保险待遇,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由缴费单位和缴费个人分别按缴费基数的一定比例缴纳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第四条 基金财务管理的任务是: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划集和使用基金;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努力做好基金的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并如实反映基金收支状况;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加强监督和检查,确保基金的安全。
第五条 为保证基金的按时、足额收缴和支付,税务机关和经办机构根据工作需要有权按规定要求缴费单位如实提供用工情况、工资表、财务报表等与社会保险有关的原始资料和数据。
第六条 基金纳入单独的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4.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

社会保险法的亮点体现在制度上的突破:一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二是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模式大体上是一致的,资金来源、筹资方式、待遇标准也正在朝着一致的方向努力。三是突出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利,在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始终以保护参保人的权利、以提供政府服务为重点。 2010年10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万众瞩目的社会保险法草案经第四次审议最终获得了表决通过。作为我国社会保险领域的首部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一次重大的制度突破;同时,它又是一部民生大法,涉及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多项社会保障,它的施行无疑将对每个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在“十二五”到来之际,社会保险法与广大民众见面,既是对“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制度建设的总结,也是“十二五”规划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的施行不仅为下一个5年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也将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有人将社会保险法视为继全民义务教育免费、2006年全国取消农业税之后,我国民生的第三件大事,是一部能够“提高人民幸福生活指数”的民生大法。千呼万唤始出来2007年12月23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社会保险法草案首次提请审议,至今已是“三年四审”。可以说,每一次审议和补充修改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从首次提请确定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险制度方针,到2008年12月22日二次审议做出“将公民身份号码作为个人社会保障号码”的规定,社会保险法从起步到逐步完善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公民社会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为了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二次审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开征求对社会保险法草案的意见。据记者了解,这些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一些基本制度,包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养老保险费负担、政府投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及待遇水平、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监管体制等方面。如当时草案二审稿规定:职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而且还得连续缴足,缴费不足15年的和缴费期间有中断,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很多意见认为,最低缴费年限15年的规定门槛偏高,并且个人账户储存额数量较小,一次返回给本人很难起到相应的保障作用,建议确立“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的待遇计算原则。在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后,2009年12月22日,社会保险法草案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上“三审”时增加一项重要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缴费至满15年,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也可以领取一次性养老保险待遇。”此条规定在缴费方式上更加灵活:允许缴费不足15年的延续缴费或者一次性缴费至15年,或者将其基本养老金一次性支付给本人,从而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养老保险。经过不断完善,草案于今年人大常委会上第四次提请审议。对此,郑功成委员表示:“社会保险法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部基本法,没有这样一部法律通过,今年要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残缺的。同时,社会保险制度改革20多年来,一直是在没有基本法律依据的条件下推进的,现在确实到了急切需要由试验性阶段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阶段。我一直盼望着这部法律在今年能够通过。”很多委员们也都表示,3年中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已经有了重大发展,为该法的出台奠定了基础;同时,草案几经修订也已经基本成熟和完善,具备了通过的条件。10月28日,社会保险法等四部法律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三大亮点凸显制度突破社会保险法关系到国计民生,对于它的出台,社会各界都充满期待。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28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信春鹰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社会保险法的亮点体现在制度上的突破。“一是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我国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保体系,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成就;二是体现了统筹城乡的原则,对城乡居民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模式大体上是一致的,资金来源、筹资方式、待遇标准也正在朝着一致的方向努力;三是突出了参保人员的合法权利,在保险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始终以保护参保人的权利、以提供政府服务为重点。”如果将刚刚通过的社会保险法与3年前一审草案相对比就会发现,当时条文规定的覆盖面还比较有限。在审议的3年时间里,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建设有了非常重大的发展,居民养老保险推进迅速,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经试点,且范围远远超出了当时国务院文件提出的速度,有的省已经达到了80%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也已覆盖90%以上。因此,现在的社会保险法建立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社会保险制度。从草案第四次审议时对“三审”的几处改动,也能看出社会保险法在制度上的突破。如上面提到的有关基本养老保险的最低缴费年限和缴费方式,由原来的“参保15年达到退休年龄才可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修改为“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国务院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保护了参保人员的权益。对于异地就医报销医疗费难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社会保险法也增加了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结算制度,方便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目前,有关部门正在大力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区域统筹,并建立异地协作机制,以便于异地就医参保人员的医疗费用结算。此外,有关社保基金的安全以及监管问题,社会保险法也做出新规定。“不得违规投资运营,不得用于平衡其他政府预算,不得用于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运行费用、管理费用,或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挪作其他用途。”同时,对用人单位和参保人员的信息安全,以及泄露参保信息的法律追究等情况,社会保险法也首次做出明确规定。 对于社会保险法中多处需“国务院另行规定”的授权条款,无论在草案审议时,还是正式文本与公众见面后,都有委员以及记者对此提出疑义,认为授权条款较多可能会使权力集中在基层,一方面影响法律的实施,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各地差异大,带来保险转续更加困难的问题。对此,信春鹰表示,之所以授权国务院规定,主要考虑社会保险制度正在快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新的机制正在建立,有的制度正在探索,所以很难用法律的形式固定化。同时,我国幅员比较大,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又比较短,因此,本着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的原则,国家立法在确定大原则的基础上要给国务院和地方一些空间。据了解,“十一五”是建国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展最快的时期,填补了多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空白。如全面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制定实施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开展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扩大了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建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并开展了试点。此外,还建立并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也在全国普遍实施,从制度上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5年时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起来。但在制度建立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是无法在现阶段通过法律规定解决的,而社会保险法最大的意义在于从大的法律层面将一些基本的原则确定下来。对此,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社会保险制度还在建立健全过程中,有些制度需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完善,立法要为今后的改革和发展留下空间。“社会保险法通过后,人大常委会将督促国务院有关部门尽快制定配套法规。”

5. 社会保险的财务制度

 随收即付制度是指当期所收保险费用于当期的给付,使保险财务收支保持大体平衡的一种财务制度。除养老保险项目外,一般社会保障项目都是采用的这种财务制度。养老保险采用这一制度有利有弊。随收即付制度最大的优点是费率计算简单,同时因为没有巨额基金,不会有保值增值的压力,不会受到货币贬值的不利影响。但这一制度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必须经常重估财务结构,调整费率,而一般地由于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福利水平的刚性等原因,费率一般是日益提高的。同时,从分配关系看,在退休金保险方面,随收即付制度实质上是代际间的再分配关系,日益上升的费率,会加深代际矛盾,造成政治问题。 这种制度是在对影响费率的相关因素进行长期测算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平均费率,并将所收保险费(税)全部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一种财务制度。企业年金制度中及社会保险制度框架下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划下较多采用这种财务制度。这一制度最明显的长处是由于有基金的积累,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保险费率的相对稳定。但这一优点是以基金收益率高于工资增长率为前提的。这一制度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在制度运行初始就要求较高的费率;二是基金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如果基金运用得当,不但社会保险制度能从中受益,而且整个经济将由于基金的有效配置而受益,反之,如果基金不能保值增值,这一制度比随收即付制度的成本更高。 这种制度是随收即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混合物。在初始时,它的费率高于随收即付制度而又低于完全积累制度,在准备金方面,它会多于随收即付制度而低于完全积累制度。这一制度是要在迎接人口老龄化和初始的高保费制度中寻找一条中间道路。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来随收即付制度所交保费中的一小部分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或在原来制度之上提高费率,并将增量部分全部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这一制度也同样面临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中国1997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采用了这种混合财务制度,称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的财务制度

6. 社会保险的财务制度

(一)随收即付制
随收即付制度是指当期所收保险费用于当期的给付,使保险财务收支保持大体平衡的一种财务制度。除养老保险项目外,一般社会保障项目都是采用的这种财务制度。
养老保险采用这一制度有利有弊。随收即付制度最大的优点是费率计算简单,同时因为没有巨额基金,不会有保值增值的压力,不会受到货币贬值的不利影响。但这一制度的缺点也是明显的。必须经常重估财务结构,调整费率,而一般地由于人口结构趋于老化、福利水平的刚性等原因,费率一般是日益提高的。同时,从分配关系看,在退休金保险方面,随收即付制度实质上是代际间的再分配关系,日益上升的费率,会加深代际矛盾,造成政治问题。
(二)完全积累制
这种制度是在对影响费率的相关因素进行长期测算后,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收支平衡的平均费率,并将所收保险费(税)全部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的一种财务制度。企业年金制度中及社会保险制度框架下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划下较多采用这种财务制度。
这一制度最明显的长处是由于有基金的积累,在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能保持保险费率的相对稳定。但这一优点是以基金收益率高于工资增长率为前提的。这一制度的缺陷也是明显的,一是在制度运行初始就要求较高的费率;二是基金受通货膨胀的压力较大,如果基金运用得当,不但社会保险制度能从中受益,而且整个经济将由于基金的有效配置而受益,反之,如果基金不能保值增值,这一制度比随收即付制度的成本更高。
(三)部分积累制
这种制度是随收即付制度和完全积累制度的混合物。在初始时,它的费率高于随收即付制度而又低于完全积累制度,在准备金方面,它会多于随收即付制度而低于完全积累制度。
这一制度是要在迎接人口老龄化和初始的高保费制度中寻找一条中间道路。通常的做法是将原来随收即付制度所交保费中的一小部分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或在原来制度之上提高费率,并将增量部分全部积累于个人账户制度。这一制度也同样面临基金的管理和保值增值问题。
中国1997年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就采用了这种混合财务制度,称之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制度相结合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7. 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什么制度

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关于印发《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的通知(财会字[1999]20号)
一、为了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特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经办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以下简称“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等社会保险基金。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政府批准建立的工伤保险基金和生育保险基金,参照本制度执行。

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采用什么制度

8.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包括什么任务

(一)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依法筹集和使用基金,确保各项基金应收尽收和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发放;
(二)合理编制基金预算,强化收支预算执行,严格编制基金决算,真实准确反映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三)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基金核算分析,积极稳妥开展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运营,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四)加强基金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确保基金运行安全、完整、可持续。
一、影响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因素
(一)我国目前基金投资模式的单一
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性为主,投资模式单一,除保证正常开支外,其结余部分仅限于存入专业银行或购买国债。由于国债的发行量有限,现阶段基金基本上只能存于银行。而近年来,银行的利率不断调低,虽然多数年份银行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但同期的工资增长水平却一直大大高于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尤其是2000年以后,全国的工资增长速度与个人账户的利息率形成鲜明对比,导致二者的差距不断扩大。而在高通货膨胀的情况下,物价上涨率大大高于银行利率和国债利率,使得社会保障基金非但没能保值增值,甚至事实上是在贬值,影响了基金的未来支付能力。
(二)社会保障基金存款过于分散,损失了利息收入,保值率低,使社会保障基金成为银行拉存款、个人搞关系的一项资金来源
一些基金该存两年的存一年,该存定期的存活期,无形中减少了利息收入。已纳入财政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基金,也只是管理的主体变了,同样也存在内部控制和基金增值问题。
(三)一些保险经办机构经费未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使社会保障基金成了弥补政府经费的主要来源
如某市自成立以来,工作经费一直未纳入财政预算,经费无法得到保障,就挤占社会保障基金来弥补。
(四)地方政府部门、保险机构或个人层层挤占或挪用社会保障基金
中国财政部调查发现,早在2006年以前,就已查出十个省区的社会保障基金存在严重的管理问题,社会保障基金成为地方政府随意挪用的小金库,资产流失非常严重。
二、如何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社会保障基金涉及面广,存储时间长,如果不解决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几十年过去后,本来“重于泰山”的社会保障基金则会变得“轻于鸿毛”,关系千家万户的养老问题可能变成社会问题甚至政治问题,以稳定社会为宗旨的社会保障基金甚至可能成为社会动荡的导火索,因此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一)找准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
社保基金的投资方向只能是风险小、见效快、回报率相对较高的项目,如购买政府公债,存入银行获利,购买有价证券等。
(二)社保基金要有银行或专业的托管机构进行管理,社保基金的投资人必须是专业的、谨慎的投资人
由政府委托优秀的专业机构在酱市场上投资运营社保基金已经是大势所趋,应降低政府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直接作用,增强其间接作用。
(三)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运营
对社会保障基金应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模式,要在银行开设账户,将基金收入、支出分别管理。社会保障经办机构不得擅自运用资金,其经费也不得从基金中提取,而是列入财政预算,由财政比照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拨款。基金节余按有关规定购买国债券等,杜绝挤占挪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社保、劳动、审计、财政、人事等部门要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经常开展监督检查,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建立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营。
(四)走多元组合、优化投资,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
从跨世纪长远发展着眼,社会保障基金必须要走多元组合、优化投资的道路,这是国际成功经验所一再证明的道路。展望下个世纪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我国也应借鉴国际经验,采取多元组合优化投资的方式,运用颁布的专门法规,依法投资,依法收益。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的源头,其管理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行。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确保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只有不断积累经验并改进方式,才能一步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发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