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初期实力雄厚的郑国,为何在郑庄公死后就迅速衰弱了?

2024-05-14

1. 春秋初期实力雄厚的郑国,为何在郑庄公死后就迅速衰弱了?

西周末年,周幽王身死骊山之下,西周由此灭亡。随后,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同时开启了春秋时代。
春秋初年,本来有三个受益者,他们分别是秦国、晋国和郑国。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周平王正式册封为诸侯,并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地盘;晋文侯和郑武公则因为护卫王室有功,被周平王重用,其中郑武公更是被周平王封为卿士。
按理来说,这三个国家在周平王东迁一事上获得了最大的利益,本应该迅速崛起。但是实际上最后崛起的国家却只有郑国一个。

秦国因为刚刚立国,且国家周围遍布戎狄,所以此时的秦国连自保都尚且困难,更别说崛起了。而晋国地理位置不错,本应该借此机会迅速崛起的。谁曾想晋国在晋文侯死后就陷入了内乱,史称“曲沃代翼”。因此,晋国的崛起也被耽搁了下来。
只有郑国在郑庄公的英明领导之下,消化了这次的利益果实,并逐渐成长为春秋初期的唯一霸主,后世将郑庄公称之为“春秋小霸”。不过,郑国的霸业也仅限于此了。在郑庄公死后,郑庄公的后代终究是没有继承郑庄公的遗志,郑国也迅速地衰弱了下去,直到战国时期被韩国所灭。
那么,郑国在郑庄公时期,再不济也是一个国力雄厚的诸侯国,为什么在郑庄公死后,郑国就迅速地衰弱了下去,以至于在春秋中后期,郑国都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呢?
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庄公就为郑国的衰弱埋下了伏笔
一、共叔段之乱,消耗了郑国的国力

西周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诸侯王的爵位,由嫡长子继承,这个嫡长子就是大宗,而那些无法获得诸侯王爵位,只好接受分封的嫡长子的兄弟们,则被称为小宗。
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国内曾经爆发过一次很严重的内乱事件,史称“共叔段之乱”。这次内乱的起因和晋国的“曲沃代翼”内乱的起因是一样,都是因为小宗的封地太大,从而使得小宗的实力逐渐提高,最后威胁到了大宗的统治。
这两起小宗篡位事件,其唯一的区别就在于,郑庄公最后消灭了试图篡位的小宗,保住了自己的大宗地位。而晋国的大宗则因为打不过小宗,最终被取而代之。
然而篡位事件无论成功与否,其终归是属于内耗。哪怕郑庄公最后成功地消灭了篡位的小宗,这其中所损耗的资源也是属于郑国的。
二、郑庄公四处征伐,消耗了郑国的国力

郑庄公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攻打周边的国家。这在宣扬了郑国强大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消耗了郑国的国力。这些战役包括:
郑庄公攻打卫国。郑庄公二十二年,共叔段之乱以后,共叔段之子公孙滑逃往卫国,郑庄公便借此机会攻打卫国。后来,郑庄公为了报复“东门之围”,再次出兵攻打卫国。
郑庄公攻打宋国。郑庄公三十年,郑庄公以宋殇公对周天子不恭敬为由,发兵攻打宋国。郑庄公三十一年,郑庄公又和齐僖公、鲁国羽父攻打宋国。
郑庄公攻打许国。郑庄公三十二年,郑庄公和鲁隐公、齐僖公一起攻打许国。
郑庄公攻打周王室。随着郑国的实力越来越强大,周桓王害怕周王室成为郑庄公的傀儡,于是爆发了繻葛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郑庄公击败了周王室的联军,还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
可以看见,郑庄公在位期间,曾经多次攻打周边的国家,其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在春秋初期是十分罕见的。春秋初期,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并不发达,牛耕技术和冶铁技术尚处于萌芽阶段,这意味着这个时期战争对于各国国力的损耗更加严重。这也是为什么春秋时期的战争规模远远不及战国时期的原因。而郑庄公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连年征战,打下了郑庄公的“春秋小霸”之名。
由此可见,郑庄公的这些行为对于郑国的国力损耗有多么严重。
另一方面,春秋初期,虽然周王室的权威已经不足以号令那些实力强大的国家,但是这终归是刚刚开始的,也就是说此时周王室的影响力还是有一些的。否则,郑庄公也无法借助周天子的号令攻打他国。
然而,繻葛之战,郑庄公直接扯下了周王室的遮羞布,这不仅使得周王室颜面无存,更是让郑庄公再也无法借助周天子的命令号令群雄了。因为郑庄公本身就是那个不尊王命之人。
郑庄公死后,郑国国内诸公子为了君位争斗不休,加速了郑国的衰弱

时祭仲与俱,劝使取之,曰:“君多内宠,太子无大援将不立,三公子皆君也。”所谓三公子者,太子忽,其弟突,次弟子亹也。——《史记·郑世家》
郑庄公在位期间,郑国固然是强大的,然而在他死后,郑国马上就陷入了内乱之中。内乱的原因包括:
一、郑昭公和郑厉公之间关于君位的争夺,使得郑国无暇发展,渐渐衰弱
当时郑国太子忽的母亲只是小国出身,背景很小,而公子突的母亲则是宋国之人,有着很大的背景。因此,在太子忽(郑昭公)即位以后,宋国之人为了替公子突谋求君位,就逼迫当时郑国的权臣祭仲,改立公子突为君,是为郑厉公。
郑厉公上位以后,因不满权臣祭仲,于是萌生了杀死他的心思,最后此事败露,祭仲再次废郑厉公,迎郑昭公即位。
然而,此事并没有结束,郑厉公被废以后,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依靠着母国(宋国)赠与的兵力,在栎这个地方据守了下来。而栎这个地方,乃是郑国的大封地。郑厉公这样的行为,已经算是将郑国分裂了。
二、郑国权臣不断的把持朝政,弑君废君,使得郑国无暇发展,渐渐衰弱
在郑国维持多时的君位争夺战中,有两个人物十分关键,那就是权臣祭仲和权臣高渠弥。
权臣祭仲自不必多说,郑昭公和郑厉公多次的废和立,都和此人有关,足可见此人在郑国国内的权势有多么的重。不过,祭仲虽然在郑国权倾朝野,但是他也只敢废立君位。
而权臣高渠弥,则是公然弑君。

郑昭公和高渠弥的恩怨早在郑庄公在位时期就已经产生。郑庄公认为高渠弥是个人才,想要将其拜为上卿,但是郑昭公讨厌他,于是便劝谏郑庄公不要分封他。但是郑庄公没有听从郑昭公的意见,还是将高渠弥封为了上卿。于是,这两人的恩怨就此产生。
及昭公即位,惧其杀己,冬十月辛卯,渠弥与昭公出猎,射杀昭公於野。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乃更立昭公弟子亹为君,是为子亹也,无谥号。——《史记·郑世家》
高渠弥害怕郑昭公回过神以后, 对自己痛下杀手,于是便提早一步,在郑昭公外出打猎的时候,杀死了郑昭公。与此同时,郑昭公死后,祭仲的反应也很令人寻味。“祭仲与渠弥不敢入厉公”,这句话说明祭仲很可能对于高渠弥的行为一清二楚,只是他没有阻止罢了。
由此可见,郑国国内不仅权臣势力庞大,而且还不止一家,高渠弥和祭仲很可能是互相对立的存在(一个立一个杀),这些足以证明郑国的内部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郑国内乱之时,各国都在相继崛起
郑庄公能在春秋初期迅速崛起,这其中固然有郑庄公雄才大略的缘故,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郑庄公在当时并没有什么对手。比如晋国,当时还处于“曲沃代翼”的内乱之中,无暇他顾,而秦、楚两国则尚处于刚刚创业的阶段,无力争霸。唯一有能力争霸的齐国,和郑国则是稳固的同盟关系,且两国之间还有鲁、宋等国,没有什么利益冲突。
眼下的情形却正好相反,当郑国正处于内乱之时,其他各国却纷纷开始了争霸之路。从地图上看,阻碍郑国发展,甚至导致其衰弱的国家有两个,分别是晋国和楚国。
一、晋国
春秋初期,晋国因为内乱的缘故,一直无暇发展,以至于郑国都没有遭到什么强有力的威胁。然而随着“曲沃代翼”的逐渐落幕,晋国的内乱逐渐结束,晋献公上台以后,改革军制,扩充军队为两军,晋献公统率上军,太子申生统率下军,由此军事力量大增。
随后,有着强力军队做后援的晋献公又相继消灭虢、虞、霍等国,极大的开拓了晋国的疆域,为之后的晋文公争霸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楚国

楚国和秦国一样,一开始分封的位置并不好,楚国也被当时的中原诸国称之为“南蛮”,实力弱小。但是由于楚国长期远离中原文化,因此使得楚国的君王对于西周的各项制度并不是十分尊重。比如在西周周夷王时期,当时的楚君就已经轻视周王室,僭越称王了。虽说后来楚王为了保存实力,又去除了王号,但是也足以说明楚国的不尊礼法。
随着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礼乐开始崩坏,各诸侯国之间为了利益开始互相征伐。楚国君王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们乘着中原各国互相征伐之际,开始朝着中原挺进。楚武王和楚文王时期,楚国相继消灭了一些小国,实力大增。《史记·楚世家》记载:“齐桓公始霸,楚亦始大。”齐桓公可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史记中将齐桓公和当时的楚国相提并论,足以证明当时楚国的强大。
楚国和晋国崛起的时机,恰恰是郑庄公霸业消散,陷入内乱之际。此消彼长之下,郑国的衰弱也是意料之中的。
结束语
其实纵观郑国、晋国和楚国崛起的路线,不难看出:郑庄公的霸业只是将名声打出去了,但是郑国并没有获得实际的利益,因为郑国的国土并没有借此增大。而晋国和楚国的霸业,都是以开疆扩土为核心的。
归根结底,是因为郑庄公虽然凭借着周王室的名号达到了称霸的目的,但是其骨子里还是无法摆脱周礼的桎梏。而在郑庄公打败周王室以后,也在无形中为其他诸侯打破了这层桎梏,所以他们才能无所顾忌的吞并小国,开疆扩土。所以说郑庄公的霸业“成也周王室,败也周王室”。

春秋初期实力雄厚的郑国,为何在郑庄公死后就迅速衰弱了?

2. 春秋初时郑国实力强大,为何在郑庄公死后迅速衰败?

春秋初时郑国实力强大,但却在郑庄公死后迅速衰败主要有四个原因:郑庄公在位时期爆发的“共叔段之乱”损耗了郑国的国力;郑庄公好战,当时就消耗了很多国力;郑庄公之后,储位的竞争让郑国的发展停滞不前;郑国权臣把持朝政。

第一,郑庄公在位时期爆发的“共叔段之乱”损耗了郑国的国力。西周的制度是分封地之后的诸侯是要把他的爵位传给嫡长子来继承,而其他的儿子是没法得到爵位的,只能接受嫡长子的安排做一个小宗,小宗往往是在他分封地的地面划一个小区域让小宗来管辖。郑庄公时期,郑国的一个小宗因为封地比较大而且他的发展也很快,威胁到了郑庄公的统治,那时郑庄公就出兵去镇压了,虽然事情被镇压解决了,但是郑国也损耗了不少的兵力。

第二,郑庄公好战,当时就消耗了很多国力。郑庄公之所以能让郑国强大起来,最主要的还是靠战争。当时郑庄公对周边的国家都发动了战役。共叔段之乱被平定之后,他的子孙逃到了卫国,郑庄公趁势对卫国发动了战争,之后郑庄公为了报复“东门之围”再次发动战争。此后郑庄公还攻打了许国和周王室以及其他的小国。在郑庄公时期,很多技术还是处于萌芽时期,但是频繁的战争把郑国的国力损耗得差不多。

第三,郑庄公之后,储位的竞争让郑国的发展停滞不前。郑庄公时候,郑国就进入了内乱,当时太子忽即郑昭公继位,但是宋国插手了进去,宋国扶持公子突继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宋国当时还逼迫了很多郑国的臣子,包括权臣祭仲,后来公子突继位为郑厉公。后来郑厉公想要杀了权臣祭仲,事情败露,郑厉公被废,而郑厉公登基时宋国赠送给他的兵力就留在了郑国帮助他在栎据守了下去,导致郑国被分裂了出去。
第四,郑国权臣把持朝政。郑庄公时候,权臣祭仲权倾朝野,操纵整个朝堂,此外权臣高渠弥弑君想要取而代之,导致郑国一直内乱。

3. 昔郑武姜谋杀郑庄公的历史事实

周举字宣光,汝南汝阳人,陈留太守防之子。举姿貌短陋,而博学洽闻,为儒者所宗,故京师为之语曰:“《五经》从横周宣光。”
延光四年,辟司徒李郃府。时宦者孙程等既立顺帝,诛灭诸阎,议郎陈禅以为阎太后与帝无母子恩,宜徙别馆,绝朝见。群臣议者咸以为宜。举谓郃曰:“昔郑武姜谋杀严公①,严公誓之黄泉;秦始皇怨母失行,久而隔绝,后感颍考叔、茅焦之言,循复子道。书传美之。今诸阎新诛,太皇幽在离宫,若悲愁生疾,一旦不虞,主上将何以令于天下?如从禅议,后世归咎明公。宜密表朝廷,令奉太后,率厉群臣,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郃即上疏陈之。明年正月,帝乃朝于东宫,太后由此以安。  
后长乐少府朱伥代郃为司徒,举犹为吏。时孙程等坐怀表上殿争功,帝怒,悉徙封远县,敕洛阳令促期发遣。举说朱伥曰:“朝廷②在西钟下③时,非孙程等岂立?虽韩、彭、吴、贾之功,何以加诸!今忘其大德,录其小过,如道路夭折,帝有杀功臣之讥。及今未去,宜急表之。”伥曰:“今诏怒,二尚书已奏其事,吾独表此,必致罪谴。”举曰:“明公年过八十,位为台辅,不于今时竭忠报国,惜身安宠,欲以何求?禄位虽全,必陷佞邪之讥;谏而获罪,犹有忠贞之名。若举言不足采,请从此辞。”伥乃表谏,帝果从之。  
举出为蜀郡太守,坐事免。大将军梁商表为从事中郎,甚敬重焉。六年三月上已④日,商大会宾客,宴于洛水,举时称疾不往。商与亲昵酣饮极欢,及酒阑倡罢,继以《薤露》之歌,坐中闻者,皆为掩涕。太仆张种时亦在焉,会还,以事告举。举叹曰:“此所谓哀
乐失时,非其所也。殃将及乎!”商至秋果薨。  
建和三年卒。朝廷以举清公亮直,方欲以为宰相,深痛惜之

昔郑武姜谋杀郑庄公的历史事实

4. 为何郑庄公使郑国空前强大,却很有争议

《春秋左传》记载,郑武公娶了申侯的女儿武姜,武姜后来生下两个儿子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头后出来,让武姜难产。武姜受到了惊吓,给他起名“寤生”,非常厌恨他。而生下共叔段时很顺利,因此对他偏爱,多次央求郑武公改立共叔段为世子,但是武公都没有答应。
                                          
 庄公即位后,面对武姜封制邑给共叔段的请求,他体贴地说:“制邑是个险峻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任何城邑我都可以答应。”于是庄公让他住在京城,封他为京城太叔。太叔在京城任性妄为,作恶多端,还想着杀兄篡位。他先加了城墙,又要求西部和北部边境的臣民听命于庄公时也要听命于自己,他招买兵马,修整兵器铠甲,扩充步兵战车,让武姜做内应,将要偷袭郑国国都。庄公此前一直留意着此事,但是放任他行动到现在,探听到消息后命子封讨伐京城,而京城百姓也反叛太叔,将太叔追到了共国。
  
  
 郑庄公从小遭受冷眼,被母后宠坏的弟弟不但对外嚣张跋扈、心狠手辣,还目无尊长,根本谈不上对他有“悌”道。但是庄公即位后,不但没有明里暗里教训武姜和共叔段,还给他们自由的封地选择权,这说明庄公并没有因为小时候的环境而“黑化”,所以中国文学史上对郑庄公阴险、狡诈、虚伪的评价在这一点上十分欠妥。而对待共叔段造反的一系列举动,庄公的做法却有些天真。
  
                                          
 先不说他的放任让多少子民死在京城太叔一时的寻乐里,那么长时间的武装准备,防御修筑,让活着的百姓也苦不堪言,真是劳民伤财。他自以为百姓在这种强盗统治下会有反叛之心,这符合常理,然而若是共叔段重金悬赏,又有多少人性经得起考验。匹夫之勇,也会给训练有素的军队带来不小的麻烦。他若听取祭仲的几次进谏,早一点处理,仅杀人无数就够降罪了,不但少了共叔段这个祸患,还能集中精力治理国事。春秋战乱,郑国虽然开始酝酿霸主地位,内乱一起,难防谁不会趁虚而入,那他的自信可是自取灭亡了。
  
  
 平定共叔段时,庄公将武姜送出了都城,并称不到黄泉永不相见。但是慢慢地又有些后悔,在臣子的建议下,他真叫人挖了地道,在所谓的“黄泉”与母后相见和好。在那时的礼制下,庄公的这一做法受到不少称赞,甚至可以为其他昏庸的行为洗白。然而对于一国之君,我们或许可以考虑他的做法只是碍于武姜背后有申国这一强大的靠山,况且当时朝臣分化,庄公手下的力量还不足够,必须妥协以保住王位。
  
                                          
 虽然郑庄公颇有政治才干,在对待胞弟共叔段的做法上,还是一个有争议的污点。东汉杨震说:“郑严公(郑庄公)从母氏之欲,恣骄弟之情,几至危国,然后加讨,《春秋》贬之,以为失教。”东周列国志里说郑庄公“狡狯性成,流秽青史”,不过在春秋战国众多王侯中,郑庄公算是排在中上等的一位了吧。

5. 郑庄公去世后,为何郑国从此就衰落了?

春秋时期,为何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就衰落了?原因有以下几点。
郑国内乱不止
春秋的前几十年是郑庄公的辉煌时期,他之所以能够成就霸业,除了其自身才能出众,也离不开众公子和大臣们的鼎力支持。郑庄公在世时,他们是郑国的栋梁之才。然而,郑庄公过世后,他们又在忙些什么?

1)虎父无犬子
郑庄公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几个儿子,尤其是太子忽和公子突。太子忽曾跟随父亲征战沙场多年,并独自为齐僖公驱逐北戎。而公子突也曾向郑庄公献言献策,用计打败强悍的北戎,创造了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
郑庄公在位期间,战事频发,几个儿子常有机会随父从征,多年的历练使他们个个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将帅之才。然而,事情总有其两面性。所谓一山难容二虎,谁也不愿屈居人下。郑庄公过世后,次子公子突便率先发难,夺了太子忽的君位,同时也拉开了长达20年之久的郑国诸公子争夺国君宝座的序幕。

2)昔日贤臣弑杀国君
郑庄公的四个儿子先后做过郑国国君,朝政如此动荡,其中不乏郑国大夫的“出手相助”。
公子突:郑厉公,前700年~前697年在位,被郑大夫祭仲驱逐;太子忽:郑昭公,前697年~前695年在位,被郑大夫高渠弥弑杀;公子亹:郑子亹,前695年~前694年在位,被齐襄公杀死;公子婴:郑子婴,前694年~前680年在位,被郑大夫傅瑕弑杀;公子突:郑厉公,前680年~前673年在位,与郑大夫傅瑕勾结弑杀郑子婴而回国继位。除了郑子亹死于齐襄公之手,其他几任国君皆惨遭郑国大夫的毒手。可见,礼崩乐坏不只是天子与诸侯之间,国君与臣子也是如此。当郑大夫向周桓王射出那一箭之时,郑庄公曾心存不安,然而他的臣子却看在眼里,记在心头。郑庄公过世后,其臣子纷纷效仿之,于是,他的儿子们一个个倒在郑庄公昔日宠臣的屠刀之下。

俗话说,上下一心,其利断金。郑国的君臣关系如此恶化,郑国那里还能复振庄公之霸业?
综上,郑庄公成就自己霸业之时,也培养出一批才华出众的儿子和大夫。令人扼腕叹息的是,郑庄公过世后,他们并没有继续同心协力地延续郑国的霸业,而是忙着争夺自己的私利,以致于郑国朝政为之动荡20多年,从此滑下霸主的神坛。

郑国的地理位置不佳
虽然郑桓公当初为了郑国的东迁绞尽脑汁,最终采纳太史伯的建议,将郑国迁到虢、郐之间,以为会远离别国的侵袭。然而,随着列强不断地蚕食周边小国,郑国渐渐地就成为了四冲之地。南边是楚国,北面是晋国,东边是宋国,西面是秦国。太史伯曾提过这几个国家会崛起,但是,郑桓公从未想过这么快,郑国就成为了春秋四霸之间的夹心饼干。
自从郑厉公之子郑文公即位后,南边的楚国异军突起,郑国作为中原的南大门,饱受楚国的侵袭,后只能认楚国为大哥,苟且偷安。可是,中原诸国不乐意了,先是齐国,后是晋国,屡屡出手教训郑国。郑国这边刚幡然悔悟,重新站队中原,楚国的大棒接憧而至。于是乎,郑国就成了众矢之地。中原诸国,特别是晋国,与楚国争霸的这么多年里,郑国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日被南一拳、北一脚打得是遍体鳞伤,奄奄一息,哪里还有什么机会翻盘呢?

春秋五霸的崛起
郑国的一箭射掉了周王室的威严,从此,诸侯各国在礼崩乐坏的道路上渐行渐远。既然周天子已经无力管控这个大家庭,那么诸侯们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纷纷开始自谋生路。在郑国内乱的20年里,齐桓公率先称霸了,接着便是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郑国内乱结束的那一天,才发现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特别是南边的楚国虽然还没有称霸,但是已经兵临郑国的城下。春秋五霸的迅速崛起,使得郑国不但毫无机会向外扩张,而且常常腹背受敌。于是,还没有来得及重振霸业的郑国,就这样成为了春秋诸霸的必争之地。

结语
郑庄公去世后,内忧外患使得郑国从此一蹶不振。
郑庄公培养出来的公子们和贤臣们因忙着争夺自己的私利,而没有继续同心协力地延续郑国的霸业;四冲之地的地理位置使得郑国成为了众矢之地;春秋五霸如焰火般围绕着郑国依次绽放,他们的迅速崛起使得郑国再无机会恢复昔日的霸业。

郑庄公去世后,为何郑国从此就衰落了?

6. 郑庄公为郑国打下雄厚基础,为何他一死郑国快速走向消亡呢?

春秋时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逐渐的强大,最嚣张的莫过于春秋五霸,但是除了春秋五霸,还有春秋三小霸,也是当时的风云人物。而三小霸里面的第一号人物就是郑庄公了,郑国的第三位国君。此人从小就很有野心,杀伐决断,甚至利用自己的亲人保住自己的地位,正因为他的“心狠”,他才能获得权势和地位,在当时几乎成为中原霸主。
郑庄公一生智勇双全,不仅能搞好外交,军事,国防一样杠杠的,而且还能不计前嫌,化敌为友。但他却以“奸雄”著称,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历史上的奸雄,首当其冲应该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胆大妄为,势力令人惧怕。但通常能做到这些的人都是很有实力的,这也是郑庄公具有的特点,他同样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与周天子的关系。他为郑国打下了如此雄厚的基础,为何他一死郑国就快速走向消亡了呢?


那么他哪里奸猾?首先体现在对待弟弟和母亲的事情上。
武姜生庄公之时难产,过程痛苦,所以导致庄公一生下来就失去了母亲的疼爱,武姜很讨厌他。而弟弟叔段则是顺产出生的,很自然的,武姜就更喜欢叔段。为了叔段,在武公耳边吹枕边风,想要夺取国公之位,没得逞之后又找庄公为她的叔段讨要封地。
庄公都忍了,因为他知道与弟母不和,他们早晚会对付自己,庄公早有了防备之心和对抗策略。叔段得到封地之后就开始整军,占领西部和北部地区,庄公忍,为的就是让叔段自己先造反,这样自己再反抗就不会被说成弑弟,最后弟弟和母亲都得到了惩罚,自己不但报仇雪恨还保住了自己的名声。
《谷梁传》则谓“郑伯之处心积虑成于杀也,犹曰取之其母之怀中而杀之云尔”,也就是说郑庄公是处心积虑想杀自己的亲弟弟,然后上演的这一出戏。
这是他的“奸”,其次是他的“雄”。
说到他的身份,他不但是郑国的国主,还是大周的卿士,这人是真厉害,不但管理着自己的国家,还在周天子手下做事。这样我们又想到了曹操,性质相同,权势滔天,既可掌权自己的国家,又能代替周天子去征讨其他的诸侯国。这样的结果,就使得庄公目无周王,权力太大不能控制。
矛盾自然产生了,而且越来越大,于是就在公元前706年郑国于周王大战于繻葛。此战之中就可看出庄公的军事才华,出神入化,周王完全不是对手,还差点被射死。此战之后,周王也再不敢逞威风了,郑国也成为了中原最强的诸侯国。郑庄公的实力也是人尽皆知。


郑庄公开启了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但是也为他死后郑国的迅速衰亡埋下了伏笔。
郑庄公虽然作战厉害,也能很好的管理好自己的国家,但是对于自己的儿子们和大臣却疏于管理,所以他公元前701年去世之后很快郑国就发生了内乱,政变,这是他始料未及的。但也都是必然的,他在世时威望无限,但是死后国家的很多弊端都显露出来了。他的儿子都是能搞事情的人,庄公去世以后,作为嫡长子的世子忽自然的即位了。
即郑昭公,郑昭公也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治国,带兵打仗都不错,更何况庄公还给世子忽留下了很多能人作为助力,比如庄公最信赖的祭仲。这个祭仲也不简单,根据《左传》记载,祭仲曾为庄公迎亲,而且庄公能顺利登上君王之位貌似与祭仲 也有很大关系,不过祭仲也顶多是起到辅助作用。
郑庄公众多儿子里面,世子忽和公子突是最优秀的两个,本来庄公是想把位置传给公子突的,但是突的军功太大,怕日后兄弟相残的局面发生,于是就传位给了世子忽,还把公子突交给了宋庄公。但是该有的争夺一样也不会减少,庄公去世两个月,公子突就从宋国回来了,他发动了政变,夺取了君王之位,成为了新的君主—郑厉公。


郑昭公的即位看起来就像昙花一现,浮光一跃,变化太快。变化这么快,自然不是公子突一个人能做到的,和另外两个人也离不开关系,祭仲和宋庄公,这两个人都是深受郑庄公恩惠的人,居然是他们两个帮忙策划夺位。动荡的年代,谁也说不准,稍有差错,历史就会改写,如果不是这两个人的背叛,郑国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
内乱,政变,使得郑国元气大伤,内乱争夺持续几十年,郑庄公创下的基业也所剩无几了,衰亡是自然的。

7. 《左传》郑庄公灭邘国的记载 巜左传》记载郑庄公哪一年灭邘国

  公元前743年,邘国被郑庄公所灭,其地归属郑国。
  邘国,又称于国,是中国历史上商朝至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在今河南省沁阳市西北十五公里的西万镇邘邰村。始封之君是武王之子邘侯。
  周王朝建立后,为加强统治,周武王封次子邘叔(姬诞)建立姬姓侯国,春秋时被郑国所灭。

《左传》郑庄公灭邘国的记载 巜左传》记载郑庄公哪一年灭邘国

8. 春秋战国时期,击败周王室第一人郑庄公究竟因何发迹?

郑庄公之所以能够使郑国兴盛,最重要的是他重农兴商,振兴郑国经济,重用人才,远交近攻,使郑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强国。


郑庄公名字叫寤生,因为他母亲生他时难产,所以他母亲很不喜欢他,而是喜欢他的弟弟段,并多次劝说郑武公立段为太子,但是郑武公不愿意废长立幼,郑庄公继位后,他的母亲和段一起密谋夺取他的国君之位,最终被郑庄公击败,段最终自杀而亡。

郑庄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对抗周王室的诸侯王,由于郑国的扩张损害了周王室的利益,再加上郑庄公长久不去周王室供职,在公元前707年,周桓王带领陈国,蔡国,虢国,卫国四个国家攻打卫国,郑庄公接受子元的建议,从两翼进攻,攻打周军,在战斗中,祝聃射中了周桓王的肩膀,导致周军大败,这也是春秋时期第一个与周王室作战的诸侯国,并且射伤周王,之后,为了平息舆论职责,郑庄公派重臣祭足前去慰问周桓王。

郑庄公在位期间,伐卫攻宋,远交近攻,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其他诸侯国的矛盾趁火打劫,从中取利,在内政上,郑庄公注意发现农业和经济,礼贤下士,善于纳谏,但是由于他杀死他弟弟,射伤周天子,也受到了后世不少人的指责。尽管如此,他依然是春秋时期的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后世把郑庄公和齐僖公,楚成王并称“春秋三小霸”,郑庄公为三小霸之首。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