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的文化

2024-05-13

1. 珠海的文化

珠海文化隶属香山文化,与中山、澳门同宗同源。香山文化在地缘上是指包括今天的中山、珠海、澳门在内的地域文化。它在本质上集中体现了岭南文化中广府文化的文化特征,是中原文化、土著文化、西洋文化、南洋文化相互碰撞和不断融合的产物,是相对岭南文化而言的子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珠海是一座具有浓郁代文化氛围的城市。从浪漫的休闲海滩,到欧式的午夜酒吧;从万头攒动的娱乐广场,到温馨宁静的文化馆站,珠海文化的内涵被放大,成为一种具有经济推力的“大文化”。民居文化有170余年历史的会同村,是一处保存完整的清代民居建筑群。占地9.6万平方米的村子里,有会馆、碉楼、祠堂和数十所民居,格局齐整。而梅溪村的陈芳家宅,也有110余年历史,作为清驻夏威夷首任领事陈芳的家庭庄园,占地5.7万平方米的建筑群雕梁画栋,中西合璧,人称“岭南大宅门”。民俗文化珠海的疍家人,是过去被称为“水流柴”的海上渔民。疍家人唱的歌叫沙田民歌,有170多年历史,分为高堂歌、咸水歌、大罾歌等,歌声高亢宏亮。珠海民间还有一种风格原始的祭神求福活动,人称“飘色”,是用巧妙的支撑装置将盛妆的男女幼童,高擎在半空进行表演。2010年广东省珠海市的“鹤舞(三灶鹤舞)”,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舞蹈项目类别,序号4。留学文化135年前,“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在家乡创办了留学预备学校“甄贤学社”,之后“读书拜孔子,留学拜容闳”渐成珠海世风。珠海承办了一系列以留学为主题的国际交流研讨活动,规划并开始建设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中国留学文化研究中心等留学文化设施,“容闳与留美幼童丛书”更受到海内外关注。传记文化丰富的近代史料资源,为珠海提供了历史名人传记写作与出版的沃土。《珠海历史文化书系》第一批成功付梓。这部书系,分四套丛书,首批出版20余种,煌煌百万言,工程浩大,气势磅礴,其涉猎领域之广,历史线索之长,卷帧之浩繁,是一次对珠海地方史志的全面梳理。海洋文化香炉湾的“珠海渔女”雕塑,象征珠海是海洋的女儿;中国海岸线最后一艘保存完好的清代三桅式古帆船,为珠海平添了海洋的神秘;海盗遗踪与海防炮台,记录着古往今来海洋上的风云变幻;而海上丝绸之路的遗存和清代海关的遗址,则昭示着近代中国从大陆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漫长历程。度假文化作为江海交汇、景色迷人的岭南水乡,珠海是海内外闻名的度假胜地。“住水边,食海鲜、玩水面、亲近大自然”的省级白藤湖度假区;有“岭南华清池”之称的御温泉度假城;依山傍水、以酒文化为主题的斗门酒吧城;集会所、枪会、狩猎场、山地高尔夫球场为一体的万盛乡村俱乐部等,都是阖家小住、情侣度假或是亲友欢聚的理想去处。休闲文化情侣路仿佛珠海的城市名片,无论是在月下的礁岩观潮听涛,还是随风中的游艇漂海垂钓。酒吧文化毗邻港澳的珠海,是开放型的国际化城市,酒吧文化是不可或缺的城市色彩。水湾路的酒吧一条街,虽然不及香港的兰桂坊热闹,但掩映在绿色园林中的露天欧式情调、正宗的葡萄牙红酒和德国啤酒,却也吸引了流连忘返的国内外酒客。在湾仔的濠江边和斗门的白藤湖畔,又有两条新的酒吧街即将建成。沙滩文化珠海有340多个海滩,虽然多数尚未开发,但珠海人的海滩情结却难割舍。从市区的菱角咀,到高栏岛的飞沙滩;从东澳岛的南沙湾,到三灶岛的金海岸;从外仃伶的银沙泳场,到荷包岛的大南湾。演艺文化珠海的合唱艺术在海内外颇为知名,多次赴美国、新加坡等国交流。全国教师合唱节也在珠海落户。海泉湾的歌舞晚会将代声光技术融入古老的海滩,女子中乐团则将幽扬的千年中华古韵洒落在年轻的经济特区城市。珠海粤剧团的姚志强、赖琼霞更先后荣获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影视文化珠海因优美的城市环境,成为国内影视摄制单位普遍看好的外景地。每天都有摄制组在珠海拍戏,最多时竟有八部影视作品同时在珠海拍摄。电视连续剧《失乐园》、《绿萝花》、《棋行天下》、《可怜天下父母心》、《相约青春》、《偷心之问》、《命运的承诺》等,均以珠海为主要外景,并由此带旺了珠海的影视制作业和演艺服务业。周星驰著名的电影《少林足球》亦是在珠海拍摄。传媒文化珠海的传媒品种比较齐全。有一张日报、一张晚报、一本时尚期刊、一本通俗文学期刊、一家图书出版社、一家音像出版社,形成了“两报四社”规模的珠海报业集团;三个电视频道、两个立体声广播频道、一张生活类周报,组成了珠海广播电视台。珠海政府网站、“珠海视窗”等网络传媒也迅速崛起。广场文化珠海市50多个大小不等的文化广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9个人民团体分头组织,市财政连年拨款扶持,每年70多万人参与,形成了以人民团体为主,社会各界齐抓共建广场文化的崭新模式。市政府要求:规划与建设部门统一行动,确保2010年前每个街道办(镇)建成不少于一个3000平方米的中心文化广场。堂馆文化从2001年起,市财政每年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5000万元,并逐年递增1000万元,珠海博物馆一期、珠海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珠海大会堂改造工程、珠海图书馆、珠海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古元美术馆等完工并投入使用。生态文化珠海高度注重生态保护,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全国最大的海岸滩涂湿地保护区、全国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全国罕见的水松林保护区、全国惟一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平添了珠海的生态魅力。而横琴岛上依山临海的深井村,被珠海市确定为“生态文明示范村创建点”。宗祠文化珠海祠堂众多。黄杨山一带有多个赵氏大宗祠,均为南宋王朝兵败崖门之后,由散居当地的皇室后代所建,其中南门的绿漪堂保存最为完好;明代的荔山黄氏大宗祠,记录了族人的吏治;清同治年间的杨氏大宗祠,则是杨家将后代南迁后的祖祠,保存有朝廷褒奖的封匾。创意文化珠海的“全球悟空创意行动”,堪称中国民族卡通走向世界的先行者。行动以中国传统的卡通动漫形式与汉语言教学相结合的形式,打造创意文化的核心产业。“火车头设计”则在珠海建立了一个卡通形象设计节目制作品牌形象授权衍生产品及市场营销等各环节相互促进的良性产业链。餐饮文化珠海毗邻港澳,本身又是移民城市。港式海鲜粤菜、港式粤味早茶、澳门葡国菜等,作为高档餐饮的主流特色,洋溢着浓郁的港澳风情。以本地出产物为主、体珠海地方人文特色的“浪漫蚝情”等十大珠海名菜,散透一种质朴的纯真。而风味各异的潮州、湖南、四川、东北、中原、西北菜系,更体珠海餐饮文化的包容性。

珠海的文化

2. 海珠区的文化

 在工业大道与昌岗交界处、同福路海珠区少年宫对面分别发现恐龙蛋片化石,对研究海珠区的地质地貌、矿产资源以及史前生物史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1954~1955年,在新港西路的中山大学校园内红岩土岗出土属于新石器时期的石斧等物,证明广州河南(今海珠区)范围内早有人类居住。1996年7月,在海幢公园南门西侧发现的汉代瓦窑遗址,可证明海珠地区早在汉代就有手工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区内数处出土汉墓45座,墓中各类文物也可见今海珠地区在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明代至民国时期的区内文物建筑,反映了海珠地区建筑艺术及社会发展的文明史。从现存的旧址、名人故居、纪念雕塑,充分反映区内人民可歌可泣的光荣革命传统和敬仰先贤的优良传统。这些名胜古迹已成为海珠区爱国爱乡教育的基地,也是吸引旅游者的可贵资源。

3. 珠海市文化馆的研究成果

几年来组织业务人员撰写理论文章10篇,在全国发表获奖论文7篇。蒯锋毅撰写的论文《群众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催化剂》、郝新豫撰写的论文《当代群众文化主要特点刍议》、梁珠金撰写论文《珠海民歌概况》、贾小平论文《基层文化馆与社区文化之联结》、丁爱军的论文《形成舞蹈作品个性与风格之我见》、梁小龙撰写的论文《群文战线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参加《文化大视野——全国群众文化(图书、博物)论文集》论文评选活动,荣获中国群众文化学会、文化大视野编委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最高奖);郝新豫撰写的论文《诗乐舞——珠海群众文化品牌》获全国群众文化论文评比“优秀奖”; 其中音乐舞蹈部分:宋拉成、贾小平编导的舞蹈《火红的日子》在广东省老年风采大赛中获“金奖”,《杜鹃花开等哥来》在广东省首届岭南舞蹈大赛中获“金奖”。王颖参加广东省《百歌颂中华》合唱比赛中获“金奖”,辅导珠海通信营战士合唱参加广东省通信总站合唱比赛,获“三等奖”。丁爱军表演舞蹈《杜娟花开等哥来》获广东省首届岭南舞蹈大赛“金奖”。丁爱军辅导珠海市电信分公司的舞蹈《五星红旗》、《电信之歌》参加全省电信职工第二届文艺汇演分别获得“第二名”和“第三名”。辅导市质监局诗乐舞《我为质量歌唱》获全省质监系统文艺汇演“第二名”。刘哲辅导学生陆晓玲参加广东省第九届小提琴大赛,获小学组“优秀演奏奖”,辅导学生参加广东省第十届提琴大赛,学生权海韵获初中组“优秀演奏奖”;陆晓玲获大童组“优秀演奏奖”。摄影部分:曾小琤作品《与民同乐》在《大地彩虹》——广东省2002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中获“优秀奖”,《尽情演绎》在《美好生活,幸福未来》——2003年广东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中获“优秀奖”,辅导作品在《创意》——2005广东省青少年儿童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展中获奖,金小愉的《春艳》获儿童组“金奖”,王卓尔的《百美迎春》获儿童组“银奖”,魏托的《我爱中华》获儿童组“铜奖”,袁依楠的《窗花系列》获少年组“金奖”,陈家慧的《京剧面谱》获少年组“金奖”;郑玉莲的《丰收》获少年组“金奖”,曹永艳的《乡间落院》获少年组“金奖”;姚心的《花瓶系列》获少年组“银奖”,黄凯欣的《海上云天,天下珠海》获少年组“银奖”,江歆瑜的《夏日》获少年组“铜奖”,卢美君的《花卉》获少年组“铜奖”,柴俊岩的《静物》获少年组“铜奖”,张丽仪的《新世纪新问题》获少年组“铜奖”;辅导梁力生的作品《幸福荡漾》获广东省第七届美术、书法、摄影作品联“铜牌奖”,广东省第三届青少年美术书法摄影大赛中,选送作品:梁颖萍的《珠海三月花似锦》获美术少年组“银奖”;林智豪的《川江晨辉》获美术少年组“优秀奖”;强海平《飘飞的红绸带》参加广东省《同奔小康路》摄影比赛中荣获优秀奖。珠海市文化馆按照省、市文化部门对基层文化单位提出要求,努力构建文化盛市。在市文化局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馆上下取得共识,充分挖掘潜力,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制订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对本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加大力度,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今后,我们仍一如既往地为繁荣本地群文事业,抓紧学习,提高认识,无论从硬件设施到软件要求等各方面建设,尽最大限度的努力去做,争取能踏上一个新的台阶。

珠海市文化馆的研究成果

4. 珠海有哪些历史文化?

珠海著名李玉麟律师回答: 珠海在公元前221年隶属南诲郡番禺县,汉朝隶属番禺县,晋至陈朝隶属东官郡,隋朝隶属宝安县,唐代隶属东莞县辖。当时在今山场村设立文顺乡,是香山地区最早的行政机构。宋朝以后,因这里盐业和银矿业兴旺,开始在山场村设置香山镇。至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设置香山县,隶属广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明末在前山筑城池,称“前山寨”,既是军事要塞,又兼管澳门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务。辛亥革命以后,香山县隶属广东省。1925年4月15日为纪念孙中山易名中山县。隶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30--1934年中山县政府设在唐家。
  
1949年10月30日,珠海内陆地区解放,1950年8月3日万山群岛海岛地区解放。1951年1月,从中山县划出鸡头角、涌口山、万山群岛、淇澳岛,从东莞县划出万顷沙、五涌、一涌、龙穴岛,从宝安县划出内伶仃、固戊、蛇口、盐田、外伶仃岛、佳蓬列岛等组成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岛管理局珠江分区,后改为珠江专区海岛管理处,隶属珠江专署。1952年7月,海岛管理处移交给中山县,同年10月,在唐家镇设立渔民区人民政府,管理48个大小岛屿和海湾。为加强海边防管理,发展渔农业生产,经政务院批准,于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县,由原中山、宝安、东莞县划出部分沿海地区和海岛组成,隶属粤中行署,县址设在唐家。下设一区(唐家)、二区(前山)、三区(三灶)、四区(万顷沙)。1955年珠海划为边防区,设立上涌、下栅边防检查站和发边防居民证。1956年底,撤区并大乡,并将中山县的翠微、康济、造贝、下栅、官塘、东岸六个小乡划入珠海县。 1958年10月各乡成立人民公社,不久全县成为一个大公社。1959年3月并入中山县。8月,成立珠海工委。1961年4月,恢复珠海县建制,县址设在香洲。1979年3月5日,珠海县改为省辖市建制。
  
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批准,在珠海设立经济特区。特区面积先是6.81平方公里,1983年扩大为15.16平方公里,1988年扩大到121平方公里。1983年5月,斗门县划归珠海市辖。1984年6月,在原珠海县范围管辖区域设立香洲区,为县一级建制。以后珠海境内由广东省管辖的红旗、平沙农场划归珠海,2010年是珠海30十周年庆。

珠海的得名
  
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处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滨海线处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内)以北,珠海全境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岛。
  
有关珠海地名出处的传说颇多,但最经得起推敲的还应该是从地理角度给予的释义。珠海唐家与伶仃洋之间海域,古代就被当地居民称之为“珠海”。在《唐氏族谱》上,有人取名为“唐珠海”(明朝永乐年间)。民国初年唐家三峰小学的《校歌》中,其歌词有“前环珠海,后枕鹅峰”之句。可见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称。因此,珠海建县时,由于这一地区位于珠江出海之处,故称之为“珠海”。

5. 珠海市最汪的文化市场在哪里

珠海市搜索珠海市最旺的文化市场:

1、五福文化广场
地址: 新青六路
2、鼎吉文化用品商行
地址 :同华路33号。

珠海市最汪的文化市场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