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2024-05-16

1.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8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20项。在研的国家科技攻关、863项目和973项目共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1项,部委级项目30余项,年平均科研经费1500余万元。与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开展多项联合研究,产生了一大批应用科技成果。中国塑料加工协会多功能母粒及色母粒专业委员会、非银盐感光协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教育科普工作委员会和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专业委员会5个二级学会挂靠本学院。科研工作的开展不仅产生了大量的基础研究成果,解决了国民经济中的工程技术难题,还为高级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科技平台,在校园中营造出浓郁的学术气氛。学院建有“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拥有现代化的实验室6600平方米。各实验室之间有校园网连接,便于校内及与国内外的快速信息传递。各系和分析测试中心装备有材料合成、加工、样品制备、材料结构和性能评价的各种仪器设备,科研条件比较完备。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科研成果

2. 北京化工大学的科学研究

 截止2014年,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2个发改委批准的基础研究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化工行业工程技术中心、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实验室轮胎设计与制造工艺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科研机构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可控化学反应科学与技术基础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生物加工过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重点实验室新危险化学品评估及事故鉴定基础研究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生产系统故障预防及监控基础研究实验室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膜分离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高端机械装备健康监控与自愈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环境有害化学物质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 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塑料机械与塑料工程研究所化工行业系统仿真工程技术中心化工行业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超重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化工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智能过程系统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生物炼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加工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环境污染控制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水处理环保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市先进弹性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能源生物炼制研发中心教育部弹性体材料节能与资源化工程研究中心文物保护领域科技评价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知识产权研究基地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截止2014年4月,该校已先后建成“插层结构分子材料的组装化学”、“先进炭材料及特种高分子”、“微生物绿色制造技术”、“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绿色制造”等四个“111”引智基地。  馆藏资源北京化工大学图书馆始建于1958年,截止到2011年9月,图书馆纸质资源达到150万册,电子图书170万册,电子学位论文52万篇,购买了CNKI、万方、IEEE、SCI、EI以及CA等39种中、外文数据库。 学术期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化学化工文摘、中国石化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核心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截止2014年,学校先后与英、美、法、德、澳、韩、日等78所大学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签协议单位:01、韩国忠南大学02、日本国工学院大学03、德国巴斯夫公司04、俄罗斯库班化工大学05、德国凯泽斯劳滕大学06、德国汉高公司07、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08、澳大利亚新南维尔士大学材料学院09、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商学院10、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工学院11、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12、莫斯科国立环境工程大学13、乌克兰国立化工大学“科技交流协议”14、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理学院15、法国伯莱斯·帕斯卡尔大学16、大阪大学理学科17、英国萨里大学18、意大利卡拉布里亚大学19、美国戴顿大学20、日本福井大学21、芬兰拉彭兰塔理工大学22、台湾中州技术学院23、日本东京都立大学24、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25、美国InnoCentive 公司26、美国RTD Embedded Technologies, Inc.27、丹麦技术大学28、法国TPA (TOTAL道达尔教授协会)29、美国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30、加拿大University of Manitoba (Canada)31、德国Martin-Luther-University Halle-Wittenberg32、澳大利亚Flinders University33、法国 University Du Maine (Le Mans)34、韩国祥明大学(Sangmyung University)35、英国University of Liverpool36、美国Kenoah Technology 建立实验室37、台湾南台科技大学38、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39、日本丰田工业大学40、日本名古屋工业大学41、日本北见工业大学42、日本早稻田大学43、俄罗斯碦山技术大学44、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Nikolaev无机化学研究所45、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

3.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所授荣誉

学院承担了 20余项国家 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中石化、中石油等纵向科研项目以及众多企业横向科研开发项目。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科研与教学工作互动,全面提高学院整体办学水平,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2项、二等奖 1项、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5项,北京市精品课程 1门,北京市科技成果二等奖 1项。自主开发的计算机仿真教学软件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60所大专院校使用,高校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在全国1037所高校中使用,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软件在国务院76家直属部委办及其2537家下属单位使用。在国际刊物、国内核心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译著30余部。学院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密切关系。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所授荣誉

4.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教师队伍

目前学院有教职工136人(含塑机所),其中教师92人,工程院士2名,正高职17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高职33人。学历分布:博士34人,占教师总数的33%,硕士35人,占教师总数的34%,硕士以上占教师总数的67%。教师年龄分布:教师中35岁以下38人、36-45岁38人、46-55岁有47人,55岁以上13人。专业情况:现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两个本科招生专业。学院现有在读本科生1300余人,硕士生180余人,博士生30余人,工程硕士60余人。

5.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学院展望

步入新世纪,化学工程学院正以“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团队协作、敢为人先”的学院精神,以“人才培养是根本、学科建设是龙头、体系创新是关键、队伍强化是保障”为指导思想,以“体系创新工程”、“创新人才工程”、“安康工程”建设为举措,为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化学工程学院而奋斗。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的学院展望

6.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术交流

学院与多所国际著名大学,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麻省州立大学(罗威尔)、阿克隆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北海道大学、东京工学院大学、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莫斯科生态环境大学、乌克兰化工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忠南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国际著名院系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有多名学者出访,并接待各国专家讲学或开展科研活动。

7.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有一支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爱岗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30人,正教授1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副高职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1人,占教师总数的30.7%,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44人,占教师总数的43.6% 。

北京化工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师资力量

8.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取得成果

在世界银行贷款、“211工程”和“985工程”等项目的支持下,基础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改造,同时添置了一批先进大型仪器设备,如400兆多核核磁共振仪和单晶衍射仪等。同时,实施了大中型仪器设备每天24小时和全年365天开放,这为化学学院师生的教学、科研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化学学院的科研成果丰硕。我院教师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每年都有一批高质量的论文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正在承担包括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杰出青年基金等的科研项目50余项,2006年和2007年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和16项。平均每年到位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化学学院一直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尤其是本科教学工作,一直把本科生教学工作摆在学院发展的中心地位上。师生员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取得了一批又一批的教育教学成果。一些优秀的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成果得到了推广,应邀在国内兄弟院校间交流,并起到了辐射和示范的作用。获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和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级教改项目重点项目1项、国家级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教改项目2项、校级教改项目30余项(其中校级精品课建设项目10项)。主持北京市精品课1门,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位。编写本科生教材30余部,其中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4部、国家“十五”规划教材3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6部和北京市精品教材4部;2007年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项目6项。1名博士获2007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1年通过北京市合格教学评估,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又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化学学院现按照宽口径培养模式招收本科生,设置1个本科专业——化学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约120人、硕士研究生约80人和博士研究生约30人,此外还承担着夜大、专升本函授以及中学骨干教师培训等人才培养任务。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免费师范生。已经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到博士后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本科生考取研究生的平均录取率超过50%,2006年为58%,2007年为53%;本科生和研究生一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的水平,2007年本科生就业率为98%。毕业学生受到了社会的欢迎和用人单位的认同。这一切映射出了百年北京师范大学和近一个世纪的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底蕴所应具有的水平和办学实力!现任院长为方维海院士,分党委书记为卢忠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