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问题及危机

2024-05-13

1.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问题及危机

信用风险、利率风险、声誉风险、国家风险等等问题都有。这些也成为了商业银行危机公关的导火索。因此,处理危机公关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迫在眉睫的工作。
以下是如何防范、应对这些危机隐患,具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
新媒体时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十分贴切的形容了企业与媒体间的密切关系,媒体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革新,信息传播的渠道、速度也在升级,对于商业银行而言一旦爆发舆情危机,一定要正确处理与媒体的关系,做好良好的信息沟通工作,学会借媒体的力,将社会舆论导向对自身有利的一面,以赢得公众的同情与支持,为解除危机公关创造条件。
2.正确处理与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的关系
“顾客至上”的准则在哪里都适用,商业银行在客户面前一定要有良好的形象,切忌与客户争执。
其次是正确处理与内部员工的关系,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内部的团结才能解决后顾之忧,掌握化解危机的主动权。建议可以尝试建立内部问责与奖惩机制,对挽救危机有贡献的员工进行奖赏,对失职或有损银行形象的职员进行严惩。
3.建立商业银行危机公关小组
建立公关小组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处理危机时不束手无策,从制度化层面规范流程。在危机发生时,能够有专职人员进行操作,有领导和处理当次危机事件的相机决策权利等最高权力。
4.舆情监测
网络新媒体的迅速发展,舆情发展瞬息万变,传统的人工收集舆情信息难以避免出现“漏网之鱼”,监测防控不到位,监测处置滞后。识微舆情监测系统,7*24小时实时监测,日处理10亿条互联网数据,及时分析及时告警,为企业危机公关方案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回答摘自识微科技-营销技巧栏目)

我国商业银行存在哪些问题及危机

2. 商业银行存在原因是什么?

一旧的高利贷性质的银行逐渐适应新的经济条件,演变为资本主义银行。在西欧,由金匠业演化而来的旧式银行,主要是通过这一途径缓慢地转化为资本主义银行。
二、新兴的资产阶级按照资本主义原则组织的股份制银行,这一途径是主要的。这一建立资本主义银行的历史过程,在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英国表现得尤其明显。1694年,在政府的帮助下,英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家资本主义股份制的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
它的出现,宣告了高利贷性质的银行业在社会信用领域垄断地位的结束,标志着资本主义现代银行制度开始形成以及商业银行的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说,英格兰银行是现代商业银行的鼻祖。继英格兰银行之后,欧洲各资本主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商业银行。从此,现代商业银行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始普及。

扩展资料:
现代商业银行发展模式
近年以来,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个人和企业的投资、融资渠道都大大增加,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受到了一定影响。
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倾向于在资本市场上直接发行金融工具以筹集资金,有闲置资金的个人或企业也可以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以获得较高的回报。鉴于存贷款业务的萎缩,大部分商业银行开始大力发展非利差业务,如信用卡、私人财富管理、财务顾问、金融产品销售代理乃至投资银行等。
虽然资本市场的发展使商业银行日趋边缘化,但是对于大部分小企业和缺乏投资专业知识的个人来说,商业银行仍然是筹资和投资的重要渠道。商业银行发放的借记卡、信用卡和其他存款凭证,是个人维持日常流动性的重要来源。

3. 我国商业银行有什么缺陷

近几年,金融案件频频暴发,从朱小华、王雪冰,再到近日发生的一系列金融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越来越大,涉案人员级别越来越高,值得国人深思。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金融案件屡查屡犯?根本原因是其制度缺陷造成的。因此,按照市场化取向,从解决制度缺陷入手,打破国有产权制度框架的限制,重塑公司治理结构是遏制金融案件发生的根本途径。  制度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绩效。国有商业银行案件频发是由其制度缺陷造成的,主要表现在:  (一)资本组织制度缺陷  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组织制度为国家独资。这种产权制度固然有国家信誉作保证的优势,但存在很大的缺陷。(1)产权关系模糊。国有商业银行归国家和全民所有,但这种所有权由谁来代表并不清晰,造成产权模糊、资本非人格化和“两权”难以分离。(2)债权债务关系不清。很难形成有效的资产管理,特别是不良资产管理和核销缺乏内在的动力。(3)资本补充能力不足。有关资料表明,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在剥离1.4万亿的基础上,又达到2万亿元之巨,几倍于其自身的净资产,如严格按新巴塞尔协议的有关规定计算,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程度明显不足。  (二)法人治理结构缺陷  法人治理结构又称为公司治理(C o rp o ra te G ove rn an ce)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框架。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单一,董事会、监事会的设置和管理层的任命基本由政府负责,造成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无法对管理层进行有效约束。表现在:1.委托人缺位。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在实践中,缺乏有效的代表国家行使所有者权利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没有一个真正对国有资产负责的持股主体。实际上,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权是支离破碎的,这表现在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和银监会等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利,但财政部享受收益而没有人事权,银监会有监督权却无人事权,而人民银行则左右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这种多头管理造成管理目标不统一、监督效率低下、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使所有者———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2.代理人缺位。由于“委托人缺位”的问题,使国有银行不能保证以经营管理和创新能力来选择经营管理者。当前,国有商业银行的行长都是政府委派的官员,而官员并不等于银行家,两者之间不仅基本职能不同,选拔标准也完全不一样。3.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内部人控制是指内部人代表的是他们自身的利益而非所有者的利益,因而通常倾向于经理人员的偏好,而不是所有者的偏好。在国有独资的单一产权结构下,由于国有金融资产的所有者缺位,加上激励机制薄弱,使经理层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商业银行经理层还利用委托人缺位和信息不对称推脱责任,将经营性亏损归为政策性亏损,转嫁自己的风险。  (三)组织结构缺陷  组织结构(O rgan iza tion a l S tru c tu re)指一个实体内部各部分和生产要素的排列形式、聚集状态和相互间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机构层次设置不合理。机构设置的层次过多,造成了信息传递困难和传导阻滞,使管理成本增大,一级法人制下总行经营决策难以有效贯彻落实。(2)部门设置不科学。一是缺少独立的业务管理部门,一些部门既做经营又负责管理,不符合职责分离原则(Seg rega tion o f D u tie s),导致管理职能弱化,管理质量低下;二是许多银行按业务品种来划分部门,并由几个行长分管,形成业务部门间块块划分的格局。几个业务部门为同一客户提供服务,但部门间缺乏沟通和协调,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无法发挥整体优势。(3)稽核体系建设落后。稽核体系比较松散,稽核部门对同级行领导负责,一些银行的稽核部门甚至纯粹为了应付外部和上级行的检查,不能有效发挥监督、预防、纠错、评价职能,从而掩盖了许多问题。  (四)垄断条件下银行管制制度缺陷  在保持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地位下,必然造成银行管制制度的低效和失灵。理由主要有:(1)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失灵。在官本位制下,无法内生出具有人格化合适委托人。无论在外部还是内部,其委托代理关系都是残缺不全的。其行长、经理作为没有委托人的代理人,实质就是内部控制人。绝对国有产权下的“公共的悲剧”及其中的道德风险,是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失灵的产权制度根源。(2)寡头垄断下内外部竞争失灵。内部竞争失灵主要表现在用人机制上:要么是官本位下的“帕金森定律”起支配作用,要么是上下级串通产生制度性腐败;外部竞争失灵由其寡头垄断地位决定,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僵化与低效率长期共存。(3)“大马不死”与国有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国有商业银行巨大资产规模,必须在其内部和社会公众中引起道德风险。且不论国有与政府担保是一种天然共生关系,从国外经验看,哪怕是私人银行,只要是大银行就存在“大马不死”、“太大不宜倒”的神话。上述问题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银行内部金融犯罪时有发生。  解决制度缺陷的现实选择是实施股份制改造。  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关键在于产权制度创新,其核心是实现产权主体多元化(包括国家、企业、个人,在适当条件下允许外资参股)。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驾马车”独立运行,彻底解决“股东大会不保护股东利益、董事会不懂事、独立董事不独立、监事会不干事”的问题。  1.明晰产权关系,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银行业是竞争性行业,国家没有必要在这个行业继续保持全额资本或者维持绝对控股地位,应当逐步降低国有股权在商业银行中的比重。  2.健全股东大会制度,切实保护各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银行的股权改革要求健全股东大会制度,股东大会作为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有股权的代表、民营企业的代表和个人投资者代表都应参加股东大会,对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工作情况发表意见,确保董事会科学民主决策和监事会对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和业务经营监督作用的发挥,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不被大股东凭借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剥夺。  3.明确董事会职能,引入独立董事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董事会是银行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决策是否科学对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应当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在选择和聘任上具有独立性,不受内部董事影响。独立董事应由财务、金融、经济和市场等方面的专家担任。董事会中应当建立各专门委员会,由专业人士对各专门业务进行决策。还应当建立董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履行董事义务或发生过错的董事进行责任追究,以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  4.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监事会的作用。明晰的银行产权关系要求实现商业银行内部权力的制衡,监事会是进行权力制衡的专门机构。银行应当强化监事会的监督职能,选拔有能力、有知识、有道德、讲原则的人员加入监事会,创造良好条件,使他们能够对银行业务经营和高级管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避免监事会的操作流于形式,从制度上防范金融案件的发生

我国商业银行有什么缺陷

4. 商业银行存在的经济原因

商业银行存在的理由有以下几个:
 
 1、国家可以根据银行的存 贷款 数据,获得经济运行状况的部分资料,为货币等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
 
 2、可以为社会闲散资金提供稳定而又安全的获利渠道
 
 3、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融资渠道
 
 4、可以为资金的汇划提供极大便利。

5. 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

概述全国现有城市商业银行135家(截至2012年11月),2006年末,资本充足率为8 49%,不良贷款率为4.89%,资产总额为2,57万亿元,占全国中资银行(包括农信社)资产总额的6.74%。经过几年的变迁和发展,上海、北京、南京、大连、杭州、宁波等城市商业银行综合实力发展迅速,并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更有望在年内能成功上市。但仍有37家城市商业银行目前处于风险状态.其中有7家处于高风险状态,一部分已资不抵债。据银监会最新统计,截至2010年末,全国城市商业银行存款规模达6.1万亿元,贷款规模达3.6万亿元,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4.4%。同时,城市商业银行不断加强风险管理水平,主要监管指标持续向好。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25.6亿元,较年初减少了51.3亿元;不良贷款率0.9%,较年初下降0.4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257.1%;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8%,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杠杆率处于安全可控范围内。城市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上存在的差距。相比国内其他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历史、体制、环境等原因,在市场细分、产品开发、经营理念等经营策略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市场细分不够没有形成较为鲜明的市场定位。一些商业银行市场定位还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形成自己稳定的客户群体,对潜在的客户也缺少研究.致使目前许多业务还处于粗放经营阶段。业务创新盲目金融产品存在趋同现象。由于对市场缺乏科学的预测、详细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业务创新具有盲目市场跟进色彩,新产品有的不能很好满足客户需求,有的由于无规模不能带来效益,造成业务创新产品缺乏生命力。经营理念落后特色服务不突出。虽然目前各家市场商业银行广泛强调提高服务质量。但是服务的概念比较陕隘,有的只限于改进窗口服务、厅堂服务等,经营理念还比较落后,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不能贯彻到产品、管理、服务、人员等各个方面。信息技术落后信息技术落后制约了产品开发和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先进的信息技术是商业银行有效实施经营管理策略的保障,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资金实力不强、技术基础薄弱等原因,对科技投入不够,信息技术相对于其他商业银行来讲显得落后。银行间合作不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加强。目前城市商业银行每年举行的一次论坛,主要目的还是沟通和交流,对彼此间的业务合作探索不够,主要业务合作还只限于异地结算等方面,其他一些业务领域基本上还没有涉及。发展存在问题自1995年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成立至今,城市商业银行已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历程,而城市商业银行起步之初的发展战略,现在回想起来很是耐人寻味——保支付、防挤兑、稳过渡。目前,这一战略已经迅速转变为“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然而,城商行的底子毕竟太薄了。大发展的动力又更多地来自于加入WTO等外部环境的驱动,因此,当城商行吹响总攻号角时,还牢牢被三条绳索捆着:巨额不良资产、资本严重不足、单一城市制。历史包袱沉重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6月底,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1049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36%(一逾两呆口径),比历史最高点的34.32% 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可以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通过资产置换、增资扩股、利润消化等方式,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历史包袱有所缓解,但还远不容乐观。首先,不良资产比例的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资产规模的扩大,分母的“稀释”效应不容忽视。数据显示,按照 5级分类口径,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2003年末为14.45%,2004年6月末为14.08%,下降了0.37个百分点;但同期的不良贷款余额却由1164亿元上升为1192亿元。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加权风险资产国内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主要是信贷资产。不良贷款率的下降有4种方式:①分母保持不变,分子即不良贷款余额减少;②分子保持不变,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扩大;③分子——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但分母即信贷资产规模却以相对更快的速度增加;④分子减少,同时分母也在扩大。通常情况下,第四种情况是监管当局所要求和期望的。而银行实际上多是第三种情况,为了实现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在无法消化历史不良资产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采取扩大分母的方法,这就是所说的分母稀释作用。其次,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征。以2003年末的数据进行分析,最大两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占比为25%,平均不良贷款率仅为5.6%;60家经营状况基本正常的银行资产占比为75%,平均不良贷款率为6.7%;35家较大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4%,平均不良贷款率为23.41%;而17家高风险类银行资产占比为11%,平均不良贷款率为43.9%。可见,仍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极度恶化,处于破产边缘。再次,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呈现出明显的“悬空性”特征。所谓“悬空性”,是指这部分资产的债权债务关系已无法落实,收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也就是说,近2000亿元不良资产中的大部分只能通过城商行自身消化或当地政府实施资产置换来解决。这无疑是对城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巨大挑战。最后,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并未实现5级分类下的充足拨备。如果严格按照 5级分类要求计提准备,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将因此而由盈利变为亏损,还有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会雪上加霜。从某种程度上讲,在监管当局严格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等监管指标要求的情况下,不良资产的历史包袱已成为城市商业银行发展道路上的首要障碍。造血功能缺失作为有经营风险的特殊金融企业,具备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是商业银行正常开业和顺利运转的前提。而国际上衡量一家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的主要指标就是资本充足率。因此,出于防范风险的考虑,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均要求,本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巴塞尔委员会规定的8%的最低标准。否则,将对其经营活动进行限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3年末,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36%,尚未达到8%的最低标准。而根据银监会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下降2~3个百分点,即下降至4%左右的水平。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的渠道不外乎留存盈利和增资扩股。目前,尽管银监会已经允许并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来补充资本金,但在诸多条件的约束下,上市和发行次级债券对于城市商业银行来讲尚不太现实,至少对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来说是这样的。此外,新的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调高了商业银行一些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使得大多数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变为100%,并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资本充足率达到 8%,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提出更高要求。按照2003年末的数据测算,要达到新规定的要求,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缺口在500亿元左右。而2003年全年,城市商业银行实现的账面利润仅53亿元。如果假定城市商业银行风险资产的增长速度保持在20%,利润增长速度保持在40%,要想将资本充足率从目前的4%提高至8%,至少需要19年左右的时间。显然,仅靠留存盈利来补充资本金的道路是行不通的。理论上讲,增资扩股是一条便捷、迅速的资本补充方式。问题在于,目前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令投资者望而却步。历年的数据显示,全国112家城市商业银行中,有近一半的城市商业银行连年亏损,有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在上述情况下,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和监管当局的资金或政策支持,资本补充将成为相当一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无法逾越的屏障。而银监会提出的“到2006年,各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基本满足8%的监管标准”,也因此成为不可能实现的任务。经营区域受限自城市商业银行成立之初,其经营活动就被限制在所在城市。当然,从当时的经济金融环境和防范风险的角度考虑,单一城市制的经营模式是必要的。在成立城市商业银行之前,大多数中心城市都拥有数十家城市信用社,而其中大多数都经营不善,面临不良资产严重、管理混乱、风险失控等问题,处于破产边缘。可以说,城市商业银行是在一个烂摊子的基础上建成的,其成立初期的任务在于防范和化解风险,而非规模和地域扩张。但是近几年来,单一城市制经营模式的负面效应日益显现,并成为城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分散风险。对于某个城市而言,往往是某几个或某个产业或行业发展较好,可供开发且前景较好的项目也是有限的。如果一家银行被限制在一个城市开展业务,其资金势必集中到这些行业、产业和项目上,造成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客户集中度偏高,带来巨大风险隐患。现在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都面临这一问题,但这一问题比较敏感,很难公开实例。此外,现在的很多企业往往是跨地区,甚至于跨国开展经营活动,这就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按照企业的地理布局为其提供存贷款和资金清算等服务。当前,在缺乏全国统一的信用体系的情况下,银行只能靠企业所在地的分支机构搜集企业的信用资料。比如,一家企业的总部在北京,生产基地分布在全国其它地方,如昆山,当该企业向北京的开户银行要求其为昆山的生产基地提供资金支持时,北京的银行须通过其在昆山的分支机构进行实地调查,这比北京的银行派人赴昆山调查的成本要少许多。但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不准在异地开设分支机构,从而造成城商行在异地信息获取上处于劣势地位,而长期信息不对称会隐含较大的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这是不少城商行当前的燃眉之急。为了尽快解决这一问题,如果就可行性进行比较的话,允许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可行性倒是更大一些。因为要想建立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大中城市的信用体系,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广,前期投入非常大。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商业银行追讨的抵贷资产有很多是借款人在外地投资的资产或债权,且地域分布广泛。城市商业银行在异地没有分支机构,对外地情况不熟悉,也给追讨和管理这些资产带来很高成本。一旦遇到地方保护或债务人阻挠,处置的难度就更大。对于那些处在外地且无法转移的固定资产,通常只能采取低价拍卖或委托管理的方式,这往往会使城市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损失。地域限制不利于城市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产品创新。随着地区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资金的跨地区流动日益频繁,客户对银行服务和产品的要求也日益多元化,尤其是需要商业银行能够跨区域为其提供金融服务。而不论是资金的流入还是流出,都需要一个结算通道。而这恰恰是城市商业银行的软肋。显然,仅资金跨区流动,这就已经超出了城市商业银行自身的能力,从而造成城市商业银行大量客户流失。这也是“很多企业在规模较小时与当地城市商业银行的关系非常好,而一旦这些企业做大,实现跨地区经营,往往就会与城市商业银行分道扬镳”现象的最好解释。此外,受诸多条件的限制,城市商业银行对产品创新往往感到力不从心。城市商业银行由于网点限制,其开发银行卡业务的成本无法分摊,只能自己承担;对于同样的开发成本,国有商业银行能以数百倍乃至数千倍于城商行的网点回收投资。理由如下:假如有两家银行A和B,现在两家银行均发行了银行卡,假定发行成本均为50万元,A银行拥有100个网点,B银行拥有1000个网点。也就是说:A银行拥有100个可以获利的渠道,那么分摊到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为5000元。同理,分摊到B银行每个网点的发行成本仅为500元。A银行的每个网点最少需要获利5000元,才能最终收回投资。而B银行则只需要500元即可。成本效益比在此一目了然。虽然现在所有银行安装的ATM机均可实现银行卡跨行通用,从而使城市商业银行发行的银行卡在地域上得到拓展,但出于成本和方便的考虑,消费者当然还是愿意选择全国性商业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银行卡。这对异地无网点的城市商业银行发行银行卡,也起到了负面的阻碍作用。地域限制也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入世以来,中国金融业的管制程度日益放松,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享受的待遇差距逐渐缩小。在此情况下,用“内外夹击”来形容城市商业银行的处境应当不为过。一方面,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对中心城市分支机构的倾斜力度;另一方面,外资银行也在通过抢夺高端客户等方式慢慢蚕食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市场。这就造成在单一城市从事经营活动的城市商业银行,只能眼睁睁看着当地市场份额的丧失。根据掌握的数据,发展较好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的市场份额大致在8%~10%左右。近几年的数据显示,城市商业银行在当地市场份额达到8%~10%之后,就很难再有大的突破,这可能是各地金融市场份额的饱和点。而新的金融机构的进入,往往又会使原有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却又无法向外地开拓市场。显然,这不利于创造公平竞争的金融环境。

城市商业银行的现状问题

6. 商业银行学问题

1;b、存贷款比率。2; a、抵押贷款 
3; a、库存现金。4; d、工程项目评估
5;b、分支行制银行 6;a、汇款
7;b、资产可转换理论 
8; d、投资房地产
9; c、 国库券利率 
10; c、只对出口方具有较大吸引力

7. 分析我国银行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银行业正处在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的任务相当艰巨,局部地区企业由于结构单一,一些企业的治理结构不规范,加上市场需求的变化,使不少大型企业陷入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破产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大家也应该接受这个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银行不良资产比例有所上升,许多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且占用了大量信贷资源。债权人不主动申请破产,债务人也不申请破产保护,不管是对哪种债券而言都存在潜在的损失。
所以,破产法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还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运用,这样才能盘活存量,保护好生产力,着力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着力于法治经济建设。

分析我国银行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8. 商业银行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存在的意义:
一、调节经济
调节经济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其信用中介活动,调剂社会各部门的资金短缺,同时在央行货币政策和其他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引下,实现经济结构,消费比例投资,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此外,商业银行通过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融资活动还可以调节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
商业银行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二、创造信用
创造信用是指商业银行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上,产生了信用创造职能。
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派生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
三、充当信用中介
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
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借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商业银行成为买卖“资本商品”的“大商人”。
银行为客户和客户之间因商品交易、服务收费、资金借贷等所产生的钱款收付进行清算了结的服务,就是转账结算。我国银行在转账结算中,主要使用支票、本票、汇票、银行卡等作为结算工具。
通过转账结算进行支付,具有以下优点:客户可以节省大量现金清点、保管、押运等劳动,安全性也大为提高;国家可以节省大量印制货币的开支;银行可以通过提供转账结算服务收取手续费。
银行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十分重大。银行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金融服务,是社会经济活动顺利进行的纽带。
商业银行:
1、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2、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广发银行、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
3、地方性商业银行:即各城市本地在原有城市信用社基础上重组改制建立的地区性商业银行,数量较多,一般大中城市都有,如太原市商业银行,烟台市住房储蓄银行等。规模较大有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

拓展资料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之间一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国际上,美日等金融业发达的国家都一直强调和践行银行业与资本市场混业经营的模式,并取得了很好的收效。加入WTO后,为了履行承诺,我国对金融市场进行了逐步地、广泛地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缩写为CB,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自2014年8月1日起有条件免收个人客户账户管理费、年费和养老金异地取款手续费,并降低部分收费标准。个人跨行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最高50元封顶,对公跨行柜台转账汇款手续费200元封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商业银行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