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地产泡沫到底是什么呢?

2024-05-13

1. 日本的地产泡沫到底是什么呢?


日本的地产泡沫到底是什么呢?

2. 日本曾经也有房地产泡沫吗?


3. 日本地产泡沫是如何消除的

日本至今都还没有走出20余年前那场房地产泡沫的阴影。今天我们在此做一个总结以期真实地还原当年的那段疯狂。虽然中国目前不可能发生那样的情况,但人类的贪婪所导致的“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这一点是一致的。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特征:2007年底,六大城市土地价格仅相当于1991年高点的27.7%。绝对价格也只相当于25年前,也即1982年的水平;     三、房地产泡沫期间的调控政策    在泡沫期间,日本政府主要从土地政策和货币政策两个方向进行调控。  土地政策调控不仅没有效果,反而助长了房价的上涨。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和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政策效果显著。  1、土地政策    日本政府1987年开始意识到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开始有意识的通过土地政策来抑制土地价格上涨。如下图所示:到1991年为止,主要出台了六个方面的政策。这些政策总体是非常失败的。    2、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调整利息和控制贷款两个方面:  提高利息:在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间的大部分时间里,银行基准利率都维持在2.5%的超低水平,直到1989年5月,日本银行开始加息。此后的15个月内,日本银行连续5次加息,将基准利率提高到6%;    控制贷款:在加息的同时,1990年3月大藏省推出了不动产贷款总量控制政策,即规定银行对不动产贷款时,增长率不能超过其贷款总量增长率。    四、房地产泡沫的破灭    从表面上来看,在直接融资缩减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突然刚性收缩,企业破产猛然增加,导致内外融资环境恶化,导致土地的有效需求减少;而企业破产增加,企业前期购买土地量的72%左右被迫出售而重回市场,导致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发生扭转,不断减少的货币去追逐猛然增加的土地,土地价格因而下降。金融加速器的逆作用加剧了土地价格下降。这是房地产泡沫破灭的直接原因。  更深层次来看,与前两次价格暴涨不同,1986-1991年的这轮价格暴涨缺乏住宅基本需求的支撑:土地价格的上涨离不开居民的基本住宅需求,这取决于人口数量、人口年龄结构和人口的区域结构。但是到1992年,这些因素已无法支撑高涨的土地价格。  1、直接原因: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关系发生逆转    (1)初始原因: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在1991年的土地购买量缩减64%    股市下滑,1990年后,直接融资额按50%的速度缩减;    不动产贷款总量限制政策导致银行贷款同比缩减85%,由9.5万亿日元降至1.4万亿日元;    1991年,破产企业增加,破产企业负债总额增长5.7倍,由1.2万亿日元升至8万亿日元;    外部融资(新增不动产贷款+直接融资)与倒闭企业负债总额的差额由1989年的35.2万亿日元,下降到1991年的0.8万亿日元,到1992年变成了-1.6万亿日元。企业所面临的恶劣的内外融资环境不言而喻。  控制贷款政策效果非常显著,房地产贷款增长率由1989年的30.3%,突然下降到1990年底的3.5%,成为了房地产泡沫破灭的诱导因素之一。    由于内外融资环境极度恶化,企业购买土地的能力和积极性显著下降:1990年日本非金融法人企业购买了12.43万亿日元的土地,但1991年的土地购买额仅4.46万亿日元,同比缩减64%。企业购买量占居民土地出售量的比重由70%下降到45%。  (2)决定性因素:被作为资产保有而囤积的土地在短期内进入市场    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转变为土地的净卖出方,成为了捅破房地产泡沫的决定性因素。  股票和土地的担保价值随着两者的价格下降而下降。这导致企业净值下降,企业被迫提前偿还贷款;    企业被迫出让股票,土地等资产以避免破产,与此同时大量的破产企业之前所抵押的土地,被银行强制性变现。而金融加速器机制加速了这一进程;    前期被企业大量囤积的土地被迫投放市场。  如下图所示:从1993年企业由土地的净买入方变成了净卖出方,到1998年,日本企业将占1985-1992年购入土地额的55%,购入土地面积的72%。    五、房地产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政策    1、泡沫的代价    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泡沫破灭,日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根据瑞穗证券的数据统计,1992-2004年:  日本企业和银行处理泡沫经济的成本约208万亿日元,年均处理成本占GDP的比重高达3.5%。日本的实质年均GDP增长率不足0.3%;    日本法人企业经常利润累计374.4万亿日元,特别损益-特别利润累计111.3万亿日元,扣除有关税收后净利润70万亿日元,年均5.4万亿日元,年均销售净利润仅率0.4%;    日本银行累计利润86.4万亿日元,坏账处理损失累计额96.4万亿日元,净损失10万亿日元。    2、泡沫破灭后日本政府采取的外汇政策    如下图所示,泡沫破灭之后,日元继续升值,1995年4月底达到最高点84.3日元兑1美元。与之相对应的是,日元计价的出口额同比下降。日本经济增长几乎停滞。  1995年,日美之间签订了反广场协议,允许日本政府干预日元汇率。此后日元加速贬值,日本出口(日元计价)逐渐恢复,对于扭转日本经济衰退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六、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启示    1、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    中国房地产不会发生日本式的泡沫,二者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城市化进程”。85年,日本房地产价格开始上涨的时候,其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76.7%,城市化进程已经接近尾声;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率仅为45%,城市化进程正在处于加速阶段。(详请请参阅2008年7月18日的《中国当代房地产研究专题之一—城市化、人口流动与房价》)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房价,尤其是核心城市房价总体会快速上涨。这正是日本当年“土地神话”的原因。  因此,当年日本在城市化进程尾声的房价大幅上涨是极其不正常的,其泡沫的破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截止到2006年,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房价涨幅总体并没有显著超越35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涨幅。从城市化规律来看,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城市化率还未突破50%,城市化总人口的流动还主要是以从农村进入大城市为主,人口流动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的阶段(城市化率突破50%)还没到来,因而城市间房价涨幅差异不是十分显著。    我们认为,中国城市化总体每年还将继续快速提高;农村进入城市为主导阶段即将结束,未来人口流动将依次进入以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为主导阶段、以大城市郊区化为主导阶段和以都市圈为主导阶段;按照城市化的国际规律,我们认为未来三大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尤其是这些核心城市郊区的房价相对会有更大的潜力。因此中国城市的房价总体是处于上涨过程中的,紧缩性政策导致的房价回调只能是短期的。  2、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在很多人的理解里,日本当年的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和日元升值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  从国际比较来看,85年“广场协议”后,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均对美元升值,1988年与1985年相比,主要货币的升值幅度分别为:德国马克70.5%,法国法郎50.8%,意大利里拉46.7%,英国英镑37.2%,加拿大元近11%。比较来看,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达86.1%。而这些国家并没有发生像日本那样严重的泡沫经济。这说明,“广场协议”与日本的泡沫经济并无必然联系。可以说,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根源在其内部。  就中国来看,现在人民币依然在而且还会继续升值,而股票和房地产却早已下跌。  因此,本币升值并不一定导致房地产价格上涨。  本币升值也只是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提供了充裕资金的可能,房地产价格的最终上涨还需要市场一致预期上涨这一重要条件。  所谓的“升值不止,行情不断”更是表面的片面之言。  3、市场的均衡是短暂的顶 点 财 经    人是理性的,更是贪婪的。当市场的均衡一旦被打破,若没有有效的调控措施,市场会加速上涨或下跌:  日本当年,人们形成了土地上涨的预期,市场的参与者都在疯狂地追逐着土地:银行的行为扭曲了;企业的行为扭曲了;值得一提的是,普通民众的行为也发生了极大的扭曲:当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上涨,日本民众为了逐利,不惜压缩消费甚至节衣缩食以将资金投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压缩消费的一个结果就是:86年日本的CPI居然还出现了负数;    日本当年泡沫捅破之后,市场的参与者也都在疯狂了抛售土地,引致了市场巨幅的惨重下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虽然不会发生日本当年那样的情况,但就市场的均衡而言,确有几分神似:  前年和去年上半年,市场的参与者忽然都一致看好房地产市场的长期前景,居民在囤房,地产公司在囤地。市场的均衡被打破,房价猛烈上涨;    而今,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市场的参与者都预期房价要调整,开发商在降价,居民在观望。市场的均衡同样被打破。房价已经在开始下降。但市场预期房价还将不断下降。而政府认为还需要继续宏观调控,还没出手。

日本地产泡沫是如何消除的

4. 日本曾经也有房地产泡沫?


5. 日本的地产泡沫究竟是什么呢?


日本的地产泡沫究竟是什么呢?

6. 日本房地产泡沫给人什么样的启示?


7. 你知道是什么引发日本的房市泡沫吗?


你知道是什么引发日本的房市泡沫吗?

8. 日本房地产泡沫事件是哪一年?

1991年,岛国房地产市场崩溃,银行破产,房地产价格崩溃,成为历史上最大的房地产泡沫破裂事件之一。大量的银行和房地产企业倒闭,当年所有的买房家庭一夜之间又回到了贫困线上,跌到现在还未回血,每年还要交着沉重的赋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达20年的衰退。
8月房价上涨在一二三线城市联袂上演,南京出现地价突破上限后的“摇号”现象,杭州成为继厦门、苏州之后又一座热点城市……这边厢,房价在“让人有点慌”的氛围中继续上涨,那边厢,调控在“能否起作用”的疑惑中连续出台。

房价为何超预期地持续暴涨?怎么有效预防泡沫破灭?记者试图从资产荒、流动性、土地供应等多个角度来提供这个答案的拼图。资金躁动:资产荒下的“羊群效应”国家统计局19日公布的8月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数据显示。
房价同比、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均有上升一。
二、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同样也继续扩大。涨,成了今年楼市的主题词。不仅是房价涨,地价也在涨,尽管如此,抢房、抢地现象在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城市屡屡上演。诸多资管人士将此轮房价暴涨归因于资产荒下投资资金的主动选择。
在利率下行周期及利率市场化改革态势下,存款的吸引力正逐步降低,而盛极一时的互联网金融在一系列风险事件的冲击下,也正褪去高收益的光环,股市疲软和债市刚兑被打破的风险也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
在大类资产中,20多年长牛行情的房地产时至今日依然是一枝独秀。“中国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房地产不能崩盘”是诸多购房人坚定买房的最大理由,即使未来房价下跌,幅度也有限,是相对最为保值的资产。
这已被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房价走势所验证。在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看来,房地产市场是存在“隐形刚兑”的。最大的“隐形刚兑”来自政府部门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这是因为房地产投资能够带动的行业最多。
如钢铁、水泥、有色、化工、家电、家具等,而且房地产投资在商品房销售畅通的情况下,可以带来可观的现金流回报,而目前基建投资的现金流回报很少,但债务的增长却很快。兴业证券分析师阎常铭认为。
资产荒往往出现在货币宽松周期内,这些过剩的资金大多最终进入以房地产为代表的存量资产领域。日本在1980-1989年代货币环境十分宽松,在此阶段释放的过剩流动性更多地被用来购买存量资产。
即进入土地、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从而形成了日本房地产历史上最大一波牛市。在土地市场上,今年以来,开发商豪掷千亿买地。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31家房企拿地超过百亿。
抢地最积极的房企合计拿地8355.78亿元,合计建筑面积11805万平米。在资本市场,保险资金等金融资本也频频举牌上市房企。中报显示,险资重仓持有56家A股上市房企。前海人寿、生命人寿。
安邦、平安等险资均在重金布局地产股。资产荒下,“买房”成了机构投资者的共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