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昌是什么人物

2024-05-13

1. 周昌是什么人物

周昌是沛县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沛公,沛公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后来他们都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沛公被封为汉王,汉王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汉王团团围住,情况紧急,汉王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杀了魏豹。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于是,汉王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周昌是什么人物

2. 周昌新的人物简介

周昌新,是中国重彩油画的开创奠基人,是第一位一次性全程环岛画台湾的艺术家,他还是中国当代在世的油画家中第一位单幅作品拍卖价格突破1000万元的艺术家。作为一个敢于突破传统、挑战自我的艺术家,周昌新的艺术人生与众不同。 中国的重彩画其实是以中国的敦煌壁画为代表,是一个中西合璧的典范。敦煌壁画在一两千年发展的变革过程中,其实是中国“丝绸之路”里多个国家的艺术语言对中国绘画冲击的表现。中国的重彩画在国际上应该是很有地位的,相比之下敦煌壁画的名气比中国绘画在世界上名气还大。为什么会这样?中国的重彩画已经吸收了西方绘画的表现主义的优点,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里已经有了很好的表现。我在1998年以前一直在搞现代重彩画的创作。我在创作的过程中发现我们的重彩画发展到今天,已经发展出了瓶颈。如果我们不再创新和改革,重彩画发展可能会比较滞后。也不是说没有发展,就是它表现力的要求已经达不到现在表现的要求。第一,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重彩画不管是怎么表现,它都是平面的,一种平面的黑白灰的关系。重彩画可以做版画,可以复制,像我们在国际上的现代重彩,可以做一些数码印刷,它的表现力比较受局限。第二,重彩画的表现材料的表现力也是有局限的。因为我们画现代重彩是用一些宣纸来画,它和中国绘画的体系是紧密相连的。对于一些高难度的、很深入的表现力,重彩画没有。重彩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就是它的装饰性。重彩画的装饰性给外国的艺术家或者观众的感觉会有一种误导,因为重彩画画得再好,它也是一幅装饰画。所以重彩画的装饰性既体现了它的优点,也体现了它的局限性。外国很多人可能会认为真正的绘画艺术不光是装饰画,装饰画的价值有限的。家庭里面随便挂一幅画都是作为装饰品,那就是作为装饰画。当然作为一种真正严肃的艺术,已经超越了装饰以外的感觉。所以,我在98年的时候就发现它有极限。另外,重彩画的保存也有问题的,保存环境潮湿各个方面以上种种原因,我觉得重彩画应该找一个发展的新路,才能进行突破。因为现在中国的敦煌壁画很多人能看到,我们能做得事情就是天天看到它脱落,看着它走向死亡。可能中国的重彩画家中,没几个人敢说:“我的画已经超过敦煌。”所以,重彩画通过敦煌一两千年的发展,我们现在的画家能做得事情已经不是太多了。所以重彩画既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我们要传承和发扬它,我们应该做好什么?所以,从1998年开始不画重彩。

3. 周昌新的介绍

周昌新,1973年出生,广东湛江人。1993年毕业于湛江艺校美术专业,1994年师从中央工艺美院(现清华美院)杜大恺教授学习现代重彩。2000年考入中央美院壁画系硕士研究生班专修壁画艺术。毕业后致力于创作、研究中国重彩画与西方油画的融合,被誉为中国重彩油画的奠基人、中国厚彩瓷创始人、线彩主义绘画之父、真象艺术开创者。周昌新现为周昌新艺术基金名誉理事长,中国重彩油画国际研究院院长,《重彩油画》杂志主编。代表作《中华魂》、《净》、《命运》、《花魂》、《心灵家园》、《秋高颂》、《美丽的过程》、《源》、《长生天》等。

周昌新的介绍

4. 周昌的介绍

周昌,中国清朝官员,本籍盛京辽阳州,1673年进士。1684年由汀漳道调任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为该官职第一人。1686年任满回京。

5. 周昌的介绍

周昌(?-公元前192年),沛郡人,西汉初期大臣。秦时为泗水卒史。秦末农民战争中,随刘邦入关破秦,任御史大夫,封汾阴侯。耿直敢言。刘邦欲废太子,他直言谏止。后为赵王刘如意相,刘如意为吕后所杀,周昌自觉辜负刘邦,郁闷不乐,三年后去世,谥号悼。

周昌的介绍

6. 周昌的人物生平

 周昌是沛人,他和堂兄周苛都在秦时担任泗水卒史。 等到刘邦在沛县起兵的时候,打败了泗水郡的郡守、郡监,这样,周昌、周苛二兄弟也就以卒史的资历追随刘邦,刘邦命周昌担任一名管旗帜的职志,周苛暂时在帐下当宾客。 后来他们都跟从刘邦入关,推翻秦朝的统治。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任命周苛为御史大夫,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前203),楚军在荥阳把刘邦团团围住,情况紧急,刘邦悄悄逃跑出围,命令周苛留守荥阳城。 楚军围荥阳,周苛以“反国之臣,难与共守”杀了魏豹。 楚军攻破了荥阳,想任命他为将领,周苛痛斥道:“你们这些人应该赶快投降汉王,不然的话,很快地就要做俘虏了! ”项羽听罢大怒,立刻就烹杀了周苛。 于是,刘邦就拜周昌为御史大夫。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周苛的儿子周成因父亲为国捐躯的原因,也被封为高景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刘邦休息时进宫奏事,刘邦正和戚夫人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刘邦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刘邦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刘邦想废掉太子,立戚夫人之子如刘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后来,幸好张良为吕后定下计策,使刘邦暂时把此事放下。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刘邦极力争辩,刘邦问他理由何在,因为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高帝听罢,很高兴地笑了。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您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刘如意被刘邦立为赵王,年纪十岁,刘邦担心如果自己死后,刘如意会被人杀掉。 当时有一个名叫赵尧的人,年纪轻轻,他的官职是掌管符玺的御史、赵国人方与公对御史大夫周昌说:“您的御史赵尧,年纪虽轻,但他却是一个奇才,您对他一定要另眼相待,他将来要代替您的职位。”周昌笑着说:“赵尧年轻,只不过是一个刀笔小吏罢了,哪里会到这种地步!”过了不久,赵尧去侍奉刘邦。 有一天,刘邦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赵尧上前请问道:“陛下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 ”刘邦说:“对。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刘邦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 ”赵尧说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刘邦说:“好。 ”于是刘邦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您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 ”刘邦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走一遭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周昌走了以后,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刘邦手拿着御史大夫的官印,轻轻地抚弄着说:“谁才是御史大夫最合适的人选呢?”然后仔细地看了看赵尧,说道:“没有人比赵尧更合适了。”这样,就任命赵尧为御史大夫。赵尧在以前也有军功和食邑,等到他以御史大夫之职跟随攻打陈豨立了功,被封为江邑侯。  刘邦驾崩之后,吕后派使臣召刘如意入朝,周昌让刘如意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刘如意进京。 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戚夫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 ”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又派使者召刘如意,不久,刘如意果然来到了京城。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下毒药死去了。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吕后。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谥号为悼。 爵位从周昌的儿子传到他孙子周意,因周意犯罪爵位被剥除,汉景帝又封周昌的孙子周左车为安阳侯,后也因犯罪被剥除。

7. 周昌全的介绍

周昌全,男,1953年3月生,宜都市枝城镇人。1972年在宜都二中高中毕业后应征到海军南海舰队服役,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6月带薪就读华南师范大学哲学系,于1985年7月本科毕业取得学士学位。现任广州某企业集团董事长。

周昌全的介绍

8. 周昌寿的简历

1888年生于 四川省成都市。1906—1909年 赴日留学,就读于日本第一高等学校。1909—1914年 就读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物理系。19141919年 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深造。1920—1945年 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兼任大夏大学教授(1924—1925,1930—1932)。1937年 随商务印书馆撤至长沙,任第三组组长。1939年 赴香港主持商务印书馆编审部。1940—1945年 奉命回上海保护商务印书馆财物并维持业务。1945—1950年 任上海大夏大学教授、兼理学院数理系主任,中华学艺社理事长、兼任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校教授。1950年1月 病逝于上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