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经济中,为什么政府增加开支或减税会引起利率上升?

2024-05-14

1. 在开放经济中,为什么政府增加开支或减税会引起利率上升?

政府增加开支或减税会引起利率上升的原因:因为IS曲线会右移,导致利率升高,从而收入增加。
只有投机性需求下降才能使货币供需平保持均衡,此时利率就会升高。受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增幅比上年回落2.4个百分点,全国非税收入同比下降4.7%。这些举措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2018年,国内增值税一、二季度分别增长20.1%、13%,三、四季度相继回落至2.2%、0.5%;关税一季度增长6.3%,二、三、四季度分别下降6.4%、2.1%、17%;个人所得税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20.7%、19.9%、23%,四季度转为下降2.7%。
政府增加开支的作用:
财政部门积极盘活资金存量,加大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及时下达预算和拨付资金,加快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和使用。同时,督促部门和地方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更好地推动政策落地见效,尽快形成实际支出。
数据并显示,2018年一季度、上半年和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进度分别达到24.3%、53.2%、77.8%,各节点均超出或接近历年最快进度。

在开放经济中,为什么政府增加开支或减税会引起利率上升?

2.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何不同?

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利率的影响有三点不同:
1、含义不同
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进行调节进而影响经济。
2、内容不同
财政政策内容和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关;货币政策内容与利率、信贷政策等相关
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
财政政策通常由国家制定;货币政策是由央行直接制定的。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扩展资料
从大趋势上讲,反周期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一旦达到,那么扩张性政策的淡出就是一种必然的逻辑。在考虑对扩张性政策力度做出一些合理调整的时候,该政策的代表性事项-长期建设国债,显然应该在保持一定规模的前提下,对其绝对数量作审时度势的酌情调减。
在总量酌减的同时,应该致力于使长期建设国债资金逐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与有选择的"退出"相适应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的生态保护、国土整治、西部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等,显然必须放在今后一段时期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考虑的重点之列。
对原来已经形成的长期建设项目,要考虑继续投入资金来完成续建和收尾。对于社会总体发展需要的缓解公共产品和部分准公共产品瓶颈制约的基础设施项目,长期建设国债资金要继续予以特别关注。
那些与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相关的重大项目,显然也必须作为重点,即在原来已经有所关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资金支持的力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扩张性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扩张性货币政策
参考资料人民网-为什么要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

3. 政府是怎样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

1、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利率降低并改变贷款条件,从而增加投资和耐用消费品消费数量。
2、财政政策: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开支增加,会直接增加支出总量;减税或增加转移支付会提高可支配收入数量,并导致消费量增加;税收刺激政策,例如投资税减免可以导致某个领域增加支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在扩大政府支出。
刺激需求并提高需求总水平上做文章;而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就是仍然要维持一段时间的低利率水平,促使钱能够比较顺畅地回流到企业和市场中去,以此来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使国家的经济形势能够得到根本好转,力争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得以企稳回升。


扩展资料:
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越多。但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需求结构会发生变化,即随着收入的提高,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而对有些商品的需求会减少。
经济学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同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正常品,把需求数量的变动与消费者收入反方向变化的物品称为劣等品。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就会增加。相反当偏好程度减弱时,需求数量就会减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财政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政策

政府是怎样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提高总需求

4. 在开放经济中,怎么理解政府购买支出增加,本国货币升值?

这是因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当购买性支出增加时,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社会总需求增长。这会导致市场价格水平上升,从而使企业增加商品和劳务的供给量、扩大生产规模。在各个企业相互刺激和相互推动的情况下,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导致一系列企业的生产普遍增长。相反地,政府购买性支出的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使社会总需求紧缩,导致社会生产的萎缩。
例如政府支出是社会总需求的组成部分,政府增加购买性支出会导致(市场价格上升),从而使货币升值。供参考。

5. 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我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从2008年开始的美国经济危机,中国政府怕蔓延到本国实体经济,因此开始大量印发钞票,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政策,然则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问题的主要是出口型企业,政府此举相当于是给中国经济吃了一剂壮阳药,我国经济本来就是投资比重大于出口和消费,这样一来的结果就是货币超发,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因此,当前应该采取的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减少民营企业税收,提高央企红利比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
                        提高政府转移支付支出,保证普通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对房地产市场开征房产税,调节房地产市场投机;
货币政策方面: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通过货币乘数流入市场的M2
                        提高居民存款准备金利率,保证居民实际储蓄利率为正;
                        央行发行债券,回收过多货币,保证流入市场的货币达到一个稍微稳定的数量;
                        加大对农副产品等市场的管理,防止投机引起的居民生活水平下降;

结合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的实际情况,你认为我国应采取什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

6. 为什么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

  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是因为:
  1.国民收入增加,国家和个人的购买力也就会相应的增加,同时相对应的产品也更多,这时,就需要更多的钱来完成流通领域的从物到钱这一惊险一跃(惊险一跃语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即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如果货币供给量不增加,则会造成通货紧缩。
  2.国民收入增加,就会需要更多钱来发放工资,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
  3.国民收入增加,从整个宏观经济来看,总产出也增加,这说明生产要素市场需要更多的货币进行设备、原材料等等商品的交换,从而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
  综上所述,本国国民收入增加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加。

7. 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


在开放经济中,不是政府宏观政策最终目标的是?

8. 结合中国经济实际说明如何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宏观调控?

  如何调控的?逐渐转向稳健的货币政策啊。


  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1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加"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社会事业、结构调整、科技创新等重点支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等。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坚持把"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作为主攻方向和着力点,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加强自主创新,切实抓好节能减排,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巩固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啥叫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真得需要职能部门好好的解释。按说,这可是件大政,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方针。以自己的理解,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当是拿出更多的财力来服务社会服务百姓,让老百姓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比如,幼儿园的问题别老是高价的了,该回归公益了,该纳入义务了。再比如,医疗保障的问题,有没有做到了全覆盖,报销率能不能再提高一些。城市社区的文化健身场所的建设问题正纳入办事日程,农民农村的文化体育设施的问题是不是也别总成了被爱遗忘的角落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