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2024-04-28

1.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1987年,18岁的青年雷军手握清华北大的两张入场桊,却选择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2007年,38岁的中年雷军完成了金山的IPO上市,却从金山辞去CEO职务,
   2010年,41岁的雷军已经实现财务自由,却冒着巨大风险成立了小米公司。
   2021年,52岁的雷军公司市值已经达到6665亿元,却宣布未来10年来投资100亿美元制造 汽车 。
      可以说,雷军似乎已经触碰到了一个普通人能够触摸到的天花板。每当已经可以“当个安乐公享尽荣华富贵之时”,雷军总是把自己的筹码全部压上,为了理想和目标开展新一轮的冒险。
   本次小米发布会,雷军罕见地分了两场,以致米粉措手不及。在次日的第二场会上,雷军语气悲壮, “这是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 , “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 。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不成功便成仁之势,以致大家忽视了发布的近20项的新品。
      一般而言,年龄越大在投资上就越偏向保守,是什么“逼得”雷军破釜沉舟?
   2011年,小米在北京推出了第一款智能手机,一款和三星旗舰配置相同、和苹果外观相似、价格仅为1999元的小米1完成了市场上的“通杀”。特别是在年轻人的群体,抢小米的热度和难度不亚于今年的抢茅台。抢到后立即转手可以为带来一笔错的收益。
   从此, 饥饿营销 与 低价、高配 成为了小米的标签。
      然而, 成也低价,败也低价。 
    苹果 凭借着 系统优势 和 客户粘性 占领手机市场 6成以上的利润 , 华为 凭借着 品牌效应 占领 高端安卓市场 , OPPO、VIVO 凭借着广告、线下店占领 中低端安卓市场。 
   虽然小米手机的出货量的一直名列前茅,但利润率始终不高, 小米手机最近两年的硬件业务综合利润率不足1% 。为此,小米成立了低端的红米品牌,着力将小米打造成安卓机皇,以提升利润空间,从2999到3999,再到到现在的6千元以上价位,小米每年以一千元的台阶试探着市场反应,缓步登上了高端区间。
   与此同时,小米努力将IoT(物联网)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打造成收入的另一支柱。2019年年会上,雷军宣布“手机+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双引擎战略,称“这就是小米未来五年的核心战略”,后又升级为“手机 AIoT”。但如今IoT增速也大幅下降,2020年该项业务的营收增幅同比下降33.1%。
       2020年财报发布后,小米股价一度大跌8%,最终报收于23.9港元,股价下跌4.4%,市值蒸发277.21亿港元。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 小米急需要讲好一个    新故事    来向    资本市场    证明自己的潜力 。
   早在2014年,小米就已经嗅到了车联网时代的投资机会,当时小米就注资了地图厂商凯雷德;2015年,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投资了造车新势力蔚来 汽车 。在蔚来 汽车 上市成功尝到甜头后,顺为资本再度投资了小鹏 汽车 。2020年4月,小米又投资了车载服务系统厂商博泰。可以说, 小米很早就进入了 汽车 投资领域,但投资企业和自己投资毕竟不同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如果 汽车 年销售总量是2500万辆, 20%的比例是500万辆 。相较新能源 汽车 在2020年136.7万辆的销量, 市场机会明显 。
       汽车 工业有 系统复杂、投资大、周期长 等特点,极度依赖前期的现金输血,一旦资金紧缺极可能功亏一篑,中途翻车。从公司成立到第一批产品交付, 至少需要三年时间 ,市场上留给小米的时间还多吗?
   国内新势力造车品牌有 理想、蔚来、小鹏、哪吒 等后起之秀,还有 上汽、北汽、广汽 等财大气粗的国企老大哥,尚且还有 国外品牌 虎视眈眈。
   2018年之后,中国的 汽车 行业销量增速达到了顶峰,之后已经连续几年增速放缓,对一线城市来说,私家车的便捷性并没有公共交通和共享 汽车 便利。
   小米生产出来后,如何确保销量?
   蔚来4年烧掉约220亿元,仅2019年便亏损113亿元。2020年,小米集团的 净利润是130亿元 。小米的钱,能烧多久?
      发布会上,雷军一度哽咽,员工激动无比,股市也在当天上涨2.2%,股价报25.6港元。
    资本不相信眼泪,资本只为实力买单。 

小米造车,看似雄心壮志背后的无奈之举

2. 豪掷100亿,小米终下决心要造车

   
        
    “谣言”果然成真,靴子终于落地! 
     
    3月30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正式确认了造车的消息。公告披露,小米集团董事会正式批准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立项,拟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超650亿元人民币)。小米集团首席执行官雷军将兼任智能电动 汽车 业务的首席执行官。 
     
    而就在当天晚上举办的小米春季新品发布会上,雷军也亲口宣布,小米将正式进军智能电动 汽车 行业。 
     
        
     “没有退路的选择”  
     
    近两年,关于小米造车的传闻从未间断过,但小米官方一直采取辟谣的态度。 
     
    去年底,因为一张“造车,我们是认真的”的海报,小米造车传言发酵。事后,这张营销海报被澄清只是一款玩具电动车的宣传图。小米原公关部总经理徐洁云当时对外称:“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今年2月,小米造车传闻再起。小米集团当天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电动 汽车 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在3月24日小米2020年财报发布会当天,小米联合创始人王翔对于造车这样回应:“造车这个事,在我们给联交所的报告中已经有了很明确的阐述,我没有更新的信息,我想大家可以参照前述报告。” 
     
    3月26日,外媒曝出“小米将联合长城合作生产电动 汽车 ”的消息。徐洁云又在其微博上辟谣,称这是“完全扯淡的假新闻”。 
     
    对于小米是否造车,掌门人雷军对外呈现的也一直是犹豫、观望的态度。虽然雷军从2013年起两度拜访埃隆·马斯克,并成为了特斯拉车主,期间还投资了近十家电动 汽车 相关的企业,但在其被外界问及是否会造车时,他也曾表示:“未来三五年内都不会造电动车,不是不看好,是精力有限。” 
     
        
    多番犹豫,为何却在此时毅然下了决心?面对外界疑惑,雷军将其解读为:“这是一个时代大背景下没有退路的选择。” 
     
    作为蔚来和小鹏的投资人,雷军也非常清楚造车的风险,动辄上百亿投资,3-5年才能见效。但,雷军更清楚的是,智能 汽车 是绝对风口。 
     
    智能生态时代,智能出行已是民心所向,智能 汽车 也因此站上风口。特斯拉和国内造车新势力蔚来、小鹏、理想都成为资本传奇,特斯拉股价一年上涨近十倍,市值一度逼近万亿美元,而小米投资的蔚来也一度以千亿美金市值超过小米。反观小米主营的智能手机市场,却已连续多年萎缩。此时小米若从手机行业跨界到 汽车 行业,虽然在时间方面略有弱势,却能在最大程度上享受到 汽车 行业的红利。 
     
    与此同时,曾经与小米并肩而行的 科技 巨头们也纷纷开启了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布局:百度、富士康分别联合吉利造车,阿里联手上汽打造智己 汽车 ,苹果将造车计划提上日程,华为布局了从智能座舱到自动驾驶等众多领域、志在成为智能 汽车 时代的世界级Tier 1供应商...... 
     
    智能生态时代的浪潮汹涌而至,雷军清楚,智能 汽车 已成绝对风口,必须要思考小米何去何从。 
     
        “押上所有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  
     
    在小米官微的一项调查中,2万人参与,92%的人希望小米造车。除了米粉的支持为雷军传达了信心,在小米内部,针对造车一事也是多番研讨。 
     
    雷军表示,从1月15日立项,过去的75天里,密集进行了85场业内拜访和沟通,与两百多位人 汽车 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举办了四次管理层深度的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董事会。 
     
        
    “经过了如此复杂的过程,终于迎来了一次小米 历史 上最重大的决定。”很显然,小米造车并非贸然入局,而是雷军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 
     
    “这一回,我决定亲自带队,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做出这个决定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 汽车 而战;这意味着我要做好再全力冲刺至少5-10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个全新的市场。”雷军豪迈表态。 
     
    耐心需要时间考验,但巨大的投入首先体现在资金上。蔚来 汽车 董事长李斌曾说过,没有200亿元,不要造车。为此,雷军为小米 汽车 准备了100亿美元。与此同时,雷军透露,截至2020年底,小米现金余额1080亿元。 
     
    “我们拥有这样的现金储备,我们不认真打一仗的话,有点愧对小米米粉的支持。”除了现金流外,雷军认为,小米造车的基础还在于强大的研发团队,“今天的小米不是十年前的小米,当时只有三五个人七八条枪,现在的小米,有一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今年预计还会增加五千人。” 
     
        
    雷军强调,小米造车是小米全资投入,不引入任何外部资本。与此同时,经过反复考虑,雷军认为,只有和小米的手机、生态链等产品全部打通,才能提供无所不在的智能 汽车 体验:“过去11年里面,小米已经做成了非常多款产品,已经拥有行业最完善的智能生态,大家相信小米有能力做一款能让大家惊喜的好车。”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用户群体极为庞大。小米财报显示,截至2020 年12月,MIUI 系统月活用户已达3.96亿,且用户黏性很高。“我们有充足的现金流、优秀的工程师团队,还有全球最好的智能生态,说实话,我们亏得起。”雷军自信地说。 
     
    至于未来小米 汽车 将以什么样的方式生产,是自建工厂还是选择贴牌代工,官方并没有透露。对于外界传闻的与长城等企业谈判代工的传闻,也没有做出回应。 
     
    无论如何, 科技 企业争相在 汽车 领域发力已成为趋势,对于小米来说,此时进入 汽车 这样一个投资大、产业复杂、周期长的行业,不仅将有望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3. 独家 | 揭秘小米造车背后的「波折」和「犹豫」

 小米造车已箭在弦上,但小米并未射出,而是选择了暂时放下。
   雷锋网独家获悉,小米此前在“造车”一事上确实有过相关计划——由王川和黎万强这一“王炸组合”带队,成立小米控股,团队持股的新公司,这一造车的新公司起步估值金额高达 50 亿美金。
   不过,有知情人士对雷锋网透露,出于多方面考虑,小米内部暂时搁置了上述造车计划。
   “小米手机冲击高端的脚步还未走稳,造车会分散小米核心业务的注意力,同时合伙人里反对的声浪过大;这应该是雷军没有下定决心的重要原因”,该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有知情人士补充,“在针对造车计划的合伙人投票中,王川和黎万强作为当事人虽然坚持,但也有两个人投了反对票,而雷军选择了弃权,遂成僵局”。
   
   小米在造车这件事情上,确实存在“过去进行时”。
     王川主要负责执行层面,全面摸底智能 汽车 行业,和 汽车 行业的人才见面,对造车技术和工厂都进行了充分调研。
   “黎万强也十分看好新能源 汽车 赛道”,该知情人士表示。黎万强在造车这件事上除了负责 “营销” 的老本行,即品牌营销的事情,同时以 CEO 的名义负责对外融资和政府关系,具体造车还是由担任总裁的王川牵头。
   从过往经历来看,在小米的加持下,“王川+黎万强”这一组合,的确称得上是“王炸水平”。
      在加入小米之前,王川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创业项目包括影音 娱乐 设备公司雷石 科技 、多看 科技 ;后来小米收购多看 科技 ,王川由此加入小米,成为第八位联合创始人。
   此后数年,王川在小米负责了小米盒子、电视等业务,先后担任小米高级副总裁、小米集团参谋长、小米中国区总裁等要职。其中,在王川的带领下,小米电视业务表现得异常出色——2018 年 2 月,小米电视的出货量已经位居全国第一。
   有意思的是,关于王川产品工程能力,雷锋网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在刘德、苏峻等小米设计派看来,小米电视在产品设计上拉低了小米品牌的水准,但在诸多小米一线产品经理看来,王川是小米内唯二的能平衡产品定义、工程实现和渠道营销三位一体的超级大牛。
   在上一轮小米结构调整后,王川也被安排去开疆小米的大家电业务,这是雷军对王川有大杀四方才能的肯定,但这很显然是牛刀杀鸡,王川不甘于此,在把大家电业务迅速带上正轨后,造车这个事情变成了王川的兴趣所在。
      黎万强进入小米要比王川更早,在 2010 年小米 科技 成立之时,黎万强就是小米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虽然他曾两进两出小米,但品牌营销上,黎万强可以称得上是小米的灵魂人物,有人说他也是这个星球上最好的两个人之一。
     消息人士表示,在计划中,小米造车不是在小米体系内进行,而是成立一家新公司。“新公司估值 50 亿美金,小米出 35 亿,占股 70%,王川和黎万强各出 5 亿美金,各占 10%,剩下的 10% 用来吸引小米员工团队入股”。
   相比其他造车公司的巨额投入,50 亿美元似乎“难以上道”。但北极光合伙人吴峰告诉雷锋网,近年来,随着智能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成熟,单车制造成本逐渐下降,这笔初始资金已足以让小米交出 “第一辆以及第二辆小米 汽车 ”。
   按照北极光的调研,蔚来造第一部车花费超过 200 亿美金,小鹏是 100 亿美金,而理想则只有 10 亿美金。虽然蔚来的投资人 BAI 资本合伙人龙宇认为,理想造的只是增程式的电动车,智能驾驶比重不高,并非同一个品种,所以理想造智能车的成本应该在 30 亿美金这个量级——但是以当下富士康比亚迪吉利们的跃跃欲试,智能车的成本以指数级下降是必然的。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听闻小米要造车,诸多主流 VC 都愿意以 100 亿美金的估值马上跟进;所以,拆分出新公司的一个很大目的就是为了很好的融资,而不必受限于小米的业绩。
   资金具备, 汽车 代工产业链不断完善使得造车在品牌定义比例越来越大,加上 “王川+黎万强” 这一王炸组合,小米未尝不能在造车蓝海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这一计划走向落地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波折。
   
   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这一看起来很有前景的造车计划,在一次小米内部高层投票中被否决。“有人投了反对票,雷军选择弃权,最终投票结果就是造车计划暂时放下了”。
   关于“小米暂缓造车计划的原因”,多位消息人士给出了说法,背后有三个可能的因素:
    1. 小米要集中精力冲击高端手机市场 
   消息人士表示,小米接下来要重点发力手机业务,冲击高端市场,拿下华为国内空出来的手机份额。
   2020 年 2 月,在小米 10 发布会上,雷军宣布小米手机全面冲击高端市场。在此后一年间,小米推出了多款售价在 4000 元以上的高端机型;其中在 2020 年 12 月,小米又赶在年底发布新一代高端机型小米 11,其冲击高端市场的节奏,不可谓不急迫。
      不过,尽管小米罕见地在一年里发布两代高端旗舰,但其冲击高端的步伐才刚刚开始。
   其中,在 2020 年上半年,中国 600 美元以上价位段智能机市场上,华为以 44.1% 的市场份额占据首位,排名第三的小米市场份额仅有 4%(IDC 数据);而在下半年,华为手机虽然失势,但在高端市场,小米并未能趁机拿下多少份额。
   相关智能手机行业人士向雷锋网透露,虽然小米在 2020 年发力很猛,但在国产手机高端市场,华为的统治力依然非常强大,在高端品牌层面,小米受到的认可度依然很低,尤其在政企高端客户市场。
   “在现阶段,冲击高端市场对小米来说是更为核心的事情”。
    2. 造车项目会导致公司内部人员失衡 
   基于上一个原因,小米内部更愿意将更多重要人员留在核心业务部门。“造车项目本来就比较热门,比手机的吸引力大,再加上有王川和黎万强在,很多人都愿意过去一起干。”消息人士向雷锋网透露。
   该消息人士补充称,如果太多人员涌向造车项目,原本想要重点发力高端市场的手机业务就容易使不上力。“如果造车项目真的开始施行,内部也会担心基本盘不够稳固”,消息人士表示。
   同时小米高层特别是创始人层面对于造车这个事情分歧也很明显。
      3. 造芯想法尚在,造车容易分散注意力 
   有接近小米的内部人士向雷锋网透露,在手机业务之外,小米对造芯还是有很大的想法,多线并行容易分散注意力,有部分合伙人认为,造芯的优先级是高于造车的。
   雷锋网了解到,小米造芯开始于 2014 年,经过 3 年研发,于 2017 年 2 月发布 “澎湃 S1” 芯片,不过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小米并没有将造芯项目继续下去。
   
   消息人士告诉雷锋网,虽然目前成立子公司由王川、黎万强造车的计划暂时搁置,但并不代表在未来小米不会去造车。
   从小米过往在造车项目上的频频举措来看,小米对智能 汽车 是超级有兴趣的,暂停黎万强+王川子公司造车计划也是出于业务层面优先层级的考量。
   雷锋网了解到,包括雷军个人、小米 科技 、顺为资本三方已经投资了 40 家左右有关造车、 汽车 后市场以及出行的企业。
   另外,智能 汽车 的这一风口依然盛行,且市场存量空间很大,其它互联网公司都在争相进入这一领域并快速布局。
   HIS Market 的报告显示,到 2025 年,全球 汽车 市场智能 汽车 的渗透率将提升到 60%;其中,中国市场的智能 汽车 渗透率将达到 75%。
   此外,根据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新能源 汽车 销量在 2025 年达到新车销售总量的 20%。
   不难看出,近几年正是智能 汽车 的黄金年代。
   “手机厂商去造车,从逻辑上来说,也是非常合理的”,包括来自 OPPO、华为等公司的多名行业人士告诉雷锋网。
   朝景投资的创始合伙人李石也认为,小米造车是小米更上层楼的关键举动。
   实际上,华为虽然多次否决造车传闻,但外界依然有不少声音认为,华为必然会走上造车的道路,不少铁杆华为经销商也表示,华为吸引他们继续坚守的一个重要暗示是马上会有车出来让他们帮着卖。有供应链人士甚至打赌称,7 月前后,华为将推出自己的智能车。
   吴峰也认为,今天造车就是十年前的造手机,他经历过十余年前移动互联网兴起,笃定今天智能 汽车 就是当年的手机,成为行业的制高点。
   他的观点是,今天的手机战场虽然还没有最后定局,但其实已经进入残局,手机战争的诸多生死题,其实会在智能 汽车 赛道中迎刃而解,一如 PC 互联网战争的诸多命运沉浮都在移动互联网江湖里得到了结一样。
   吴峰甚至认为,如果错过造车,将是雷军的终身遗憾。
   “保不准哪一天,雷军也会改变主意,自己领衔造车”,消息人士说道。
   雷锋网注:本文由肖漫、李帅飞共同完成。

独家 | 揭秘小米造车背后的「波折」和「犹豫」

4. 小米造车,可能是新机遇

   大家好,欢迎来到黑马公社  
     
     就在昨天下午四点,黑马听到了一条极其爆炸的新闻:   小米确定造车,由雷军负责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   
     
        
     受此消息影响,小米股价快速拉升涨   超11%   。大家看到那一条直线上升的线了吗?看得出来,外界对小米造车的态度还是蛮认可的。  
     
      那么,小米真的要造车了吗?   
     
        
        随着外界对其的不断质疑,在十几分钟后,小米官方给出了一条回答:   等等看看,暂时没有。   
     
     这模棱两可的回答,让外界产生了无限遐想。  
     
     来来来,黑马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的意思:现在没打算造车,以后说不定会造车。   总之,小米既没有承认自己造车,也没有否认会造车。   
     
        
     对于小米是否会造车这个问题,有相关媒体联系了多位接近小米和雷军的人士,对方均表示未听到小米要造车的消息,其主要原因便是   华为芯片断供   导致产能不足,致使小米在手机市场有大把机会。  
     
     同时,小米并不像百度那样在自动驾驶等领域有核心竞争力。  
     
     这样看来,小米是不会造车了?   非也非也。   
     
     因为还有媒体通过采访一位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手机行业发展已经   趋近天花板   ,相比之下,   智能 汽车 市场反而正处于爆发前期。   
     
      所以,造车反而是一个新机遇。   
     
        
     看到了吗?都是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称,   一个说造车,一个说不造车。   
     
     不过对于黑马而言,黑马更加倾向于小米会造车这种言论。  
     
      那么,如果小米要造车,小米会选择怎么造车呢?   
     
        早在去年末,外界就有传言称小米将要和比亚迪联手打造年轻人的第一台车——青悦S1,售价84999元,最高时速可达210公里。  
     
     虽然被传得有鼻子有眼,但是随后也被小米和比亚迪   联合辟谣   了。  
     
        
     然而这一次,外界传言的小米造车仍旧是小米将要联合比亚迪共同造车。好家伙,这是让小米和比亚迪   “磕CP”   么?  
     
     众所周知, 汽车 是一种很讲究安全性的产品,厂商想要跨界造车通常会有   两种模式   :自己设计,然后找传统车企代工;自己和传统车企深度合作。  
     
     对于小米这类从未涉足过 汽车 领域的厂商来说,联合造车可能是门槛最低的选择。  
     
        (吉利与百度联合造车)  
     
     在众多 汽车 厂商中,百度找到了吉利、阿里找到了上汽、苹果找到了现代起亚(未确定),这个时候,小米在众多车企中选择比亚迪的可能性也就很高了,毕竟比亚迪也是给小米代工了很多手机。  
     
     所以你看,   有时候一些传出的“谣言”也是很讲究逻辑性的。   
     
        
        所谓无风不起浪。那么,小米为什么会造车呢?正如雷军所说的那句话,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  
     
     在过去十年,这个风口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载体智能手机。  
     
     然而十年过去,智能手机的风口逐渐过去,相反,它们的一些缺陷却一直存在,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手机续航、芯片工艺)。  
     
      相比之下,智能 汽车 市场却刚刚开始发展。   
     
     根据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联合天津大学中国 汽车 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发布《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的信息显示,在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售量达到 汽车 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整体超过500万辆。  
     
        
     这是什么,机会啊!对于相关车企而言,无论是从政策还是资本层面上都能看出,   新能源 汽车 是大势所趋。   
     
     在这里,黑马有两个理由认为小米接下来一定会造车。  
     
      第一个理由:智能手机市场如今缺乏创新。   
     不管大家认不认同,反正如今的智能手机差异化越来越小,同时创新也越来越少。  
     
     无论是哪个手机品牌,近几年基本上都是在优化手机已有的功能:更好的拍照、更好的屏幕、更好的外观、更快的充电等。  
     
        
     总而言之,大家的硬件创新基本都是一些   “不痛不痒”   的功能(让现有体验更好而非解决存在的痛点)。  
     
     对于小米来说,虽然目前冲击高端失败,但是好在站在了4000元价位,接下来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小米迟早会站上高端,因为小米最大的对手——华为“休息”了。  
     
     所以,   这时候的小米完全可以适当地步入新赛道以此寻求新机遇。   
     
      第二个理由:新能源 汽车 成本降低了。   
     不知道大家体验过特斯拉的降价没有,随着国产化零部件越来越多,特斯拉的价格是屡创新低,惹得一众车主怒骂特斯拉“割韭菜”。  
     
     而特斯拉的降价,就是因为造车的成本在不断地降低(电池和其他零部件成本都在降低)。  
     
     对于特斯拉这种“ 汽车 界的小米”来说,硬件只要不亏钱就行,因为特斯拉完全可以靠自动驾驶的软件赚更多的钱,当然还有卖碳排放指标。  
     
        
        总的来说,黑马还是比较倾向于   小米会造车的这种说法。   
     
     在智能手机市场逐渐饱和缺乏创新的局面下,小米选择造车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一次,智能 汽车 将是未来十年的风口。  
     
     不过关于小米造车,黑马最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小米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在手机界的那种售价亲民还是和智能 汽车 深度融合的MIUI系统呢?  
     
     总之,黑马是非常期待小米造车的。毕竟年轻人的第一辆车,可能就是它了。  
     
      小米造车,你看好吗?   

5. 小米投入上百亿进行造车,他们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吗?

小米集团一直能够有一个比较好的战略眼光,而且能够让自己着眼于长远利益,能够让自己有一个更好的投资,并且也能够去关注一些比较好的产业。
小米集团是能够让自己不断的去投资的,而且也能够让自己的资产变得越来越多,能够积累更多的财富,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小米投入上百亿进行造车,他们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吗?我认为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他们是能够有比较好的投资眼光的。
在我看来,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的,因为我觉得他们是能够有比较好的投资眼光的,并且他们也能够看一些比较好的产业,并且能够将一些产业发展的越来越好。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在新的市场有个更好的竞争力的,而且他们也能够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能够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他们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
对于我而言,我认为他们是能够不断地进行创新的,而且他们也能够不断地推出新产品。这就会让很多消费者都感到十分的有兴趣,而且能够让很多消费者都被满足需求,这是能够让他们获得更好的声誉的,而且能够让他们在新的市场一个更好的发展。
三、他们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当然我认为他们是能够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的,而且他们本来就有很多的粉丝,如果他们开辟新的市场的话,是能够有很多粉丝都去支持他们的,而且他们也能够在初期有一个更好的消费者的吸引,而且也能够让更多的消费者都想要去购买他们的产品,这是能够促进他们的发展的。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小米投入上百亿进行造车,他们会在新的市场打出一片天下吗?

6. 小米官宣正式造车,手机巨头怎么就走上了造车的道路了?

主要是在电动汽车对燃油汽车的替代下,造车门槛大大降低了,像小米这样的手机公司,也有机会参与造车。在小米新品的发布会上,雷军终于证实了那个谣传已久的新闻,小米要造车了。其实关于小米造车的事情,从去年开始,媒体就开始披露了,不过小米的公关部门一直对外表示,该说法为假消息,小米没有造车计划。尤其从今年开始,该说法传的越来越多了,还有媒体透露,小米将选择长城作为自己的合作方。不过该消息再度遭到否认。

正当大家以为,小米造车可能真的是假消息之后,雷军在其发布会上,竟然公开证实其准备造车的消息。按照雷军的说法,其实从去年开始,小米内部就开始讨论这个话题了,但雷军对造车事宜,表现得很谨慎。因为他也投资了蔚来,小鹏这种造车新势力,知道造车是一件非常复杂并且费钱的事。但就在这几个月内,小米高层密集拜访国内各大车企,做了深刻的调研。

最终雷军决定,单独成立一家公司,雷军亲自做总裁,负责造车事宜。而且为了造车,雷军表示,自己做好准备,未来10年内投资100亿美金,希望能够将汽车业务做好。

参考资料:
如今,“小米造车”正式确定,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小米造车,雷军亲自带队,4月份正式立项,初期投入100亿人民币,未来10年将投入100亿美元,同时,雷军表示,该项目的所有资金全部由小米出,不接受外部任何资金。此话一出,可见小米对造车一事信心十足。 
 而雷军之所以有如此信心,其还要归功于十年创业的小米,拥有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稳健增长的全球第三手机业务、完善的智能生态、“米粉”们的支持、小米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此外,在过去的两个多月,小米管理层经历了85场业内拜访沟通、200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的深度交流、4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两次正式的董事会,无数的调研才使小米做出如此重要的决定。

7. 小米宣布进入造车行业,你会对它有所期待吗?

小米宣布进入造车行业,你会对它有所期待吗?



新能源大方向不变
从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就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发展新能源的决心,而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还比较小,2020年汽总销量2500万辆,而新能源汽车只占了136万辆,因此新能源市场潜力非常大。另外2020年底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显示,虽然当前新能源汽车蛋糕比较小,但在迅速增长变大:



1.小米的战略司机。它不仅是小米集团的业务转型的需求,而且也是小米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创造一切聪明的生态。智能手机行业的竞争基本稳定,国际业务是富有成效的,未来的业务形式应该关注充血。

2.雷军的敏锐感。雷军是对趋势非常敏感的人。他在移动互联网中抓住了三个巨大的风港:智能手机(小米手机),互联网旅行(早期小米司机,后来它的演变方向是一个下降),即时消息(MI聊天,虽然有损失与微信的竞争,促进即时通讯仍然是巨大的。Radijun掌舵的事件一直参与了魏小鹏的投资,这已经与汽车行业联系。



3。出现行业原型。特斯拉,魏,小鹏等一直走到智能电动车的道路,问题几乎是一样的。电池技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有新的突破,部分部分零件低于去年,而且供应链更成熟,行业人才储备更多。更重要的是,在国家战略下,智能电动汽车的发展是非常肯定的。总体而言,目前的小米集团是稳定的,风险汽车较低,一切顺利都是合适的机会。什么是小米?

1.优秀的企业家精神,RADI,以及雷军之间的许多企业家精神。公司成立或帮助公司与小米,金山软件和首都等公司。集成了硬件和软件以创造生态成功经验。





如小米,数百家公司在小米生态链。3.更深入的互联网思维。雷军多年前举起了互联网内核:焦点,终极,声誉,快。与传统汽车公司相比,对互联网和用户的深刻理解是雷军进入汽车行业的武器。4.汽车工业合作伙伴。雷君的隐藏公民投资在首都,萧鹏等。何小鹏也以雷军为一个创业导师,现在导师想去船,你能总是欢迎吗?就像圈子里的人一样,你必须制作这款新能源汽车。2.生产资格。表面上有小鹏资源,武汉和东风并不是不可能的。




小米的经营现金流量238亿(已发行21年报告),资本等资本支持。小米还有什么缺乏?
.小米生态链,准确判断用户需求。随着用户需求的精确判断,基本产品是爆炸。
.自16年以来,小米高度专注于现金流量管理,19年汽车工业人才。每个人的简历都可以准备好,加上永恒,吉奇(百度和吉利),以及华为的未来,汽车行业在两三年内仍有许多商机。但是有更困惑的,朋友注意到哪里是坑,金坑在哪里。




小爱同学&智能家居等联动
其实小爱同学已经在理想汽车上有过实践了,只不过仅仅是小爱同学语音系统。而小米在iot领域有着较多的积累和产品,我个人也是小米智能家居的深度用户

小米在2011年前和之后患有互联网思维的用户创造了很多优秀的案例,所以我担心目前传统汽车公司的情况。小米在汽车中没有经验,但他们对用户的理解,资源的整合,渴望的效率,是传统汽车企业,面对未来的硬件,软件和未来依赖巨大的交通入口来获取互联网服务模式,他们不会无动于衷。可以说,它不适合他们制作跨境,但汽车应该通过所有界限的所有事物都通过。
目前小米造车的消息,冲上了头条,具体是真是假,我们还得等小米的官方发布,不过这个消息迅速冲上了头条,对于很多汽车业内人士也是十分的好奇,小米造车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小米造车会成功吗?

那么作为一个有着汽车行业十几年工作经验的人士来说,我个人认为十米造车的成功率很高的,而且是信心十足。原因有下面几个方面。
第一,资金层面上完全没有问题。小米作为国内的互联网科技巨头,百亿企业,资金有很大的优势。作为造车的入门费用需要10-15亿人民币(建设厂房,招聘人员,搭建供应链,销售网络等),对于大型的科技巨头互联网企业,这十几亿真的不算什么。另外,如果是资本的介入,更会水涨船高。
第二,汽车人才的建设和招聘。作为互联网企业造车,就需要招聘汽车的专业人才,这一点也是难度不大的。因为我国早已经是全球的汽车产销大国,国内的汽车人才非常多,而且专业,广泛的分布在各个领域,包括汽车造型设计,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整车性能验证,实验等,汽车零部件的设计和开发等,每个领悟都有着专业的人才。另外,很多欧美的国外汽车专家也早已经扎根在中国工作,致力于汽车领悟的发展,很多宝马,奔驰,奥地的设计师也更多的跳槽投入到自主品牌的建设中去,因此搭配猎头公司的招聘,一定会搭建起来专业的汽车人才团队。
第三,国内的汽车生态圈,供应链体系全球第一。我国作为全球的汽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生态圈早已经非常完善,汽车发展的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越来越快,尤其是电动汽车。而且汽车的供应链体系非常的完善,对于汽车的任何一个零部件,在国内都能找到很多企业供应商可以来做。无论是底盘件,金属零部件,还是内外饰零件,难度都不大,而且近几年,国内的模具速度发展非常快,新材料,铝合金材料的开发速度也很快,这就导致汽车零部件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快速的开发出模具和零部件,并且零部件的DVP试验验证也很专业。

第四,民营企业的初创精神,会加速企业和项目的成功。小米作为优秀的大型科技民营企业,有着创业的干劲和初心,这一点和特斯拉很相似,据说雷军会亲自带对这个造车的项目,我相信一定会大获成功的。相比于国有企业,和外企,民营企业的打法更加的灵活,效率会更高。
我们坚信,小米的造车一定会给国人带来惊喜,同样会带来惊人的效率。我们期待小米汽车上市的那一天。

小米宣布进入造车行业,你会对它有所期待吗?

8. 小米否认暂时没有造车打算,如果小米造车,你对此有何期待?

  小米造车一直都是一个疑惑的问题,大多数用户都在期待小米造车,但是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小米到底会不会造车,也有很多用户在期待小米造车。小米从前几年开始造手机,一直到如今,可以说对整个手机行业都是一个比较大的打击。很多厂家的价钱也是小米压下来的。 前段时间,有媒体爆料小米和特斯拉进行会面,因此就有大量的用户觉得小米接下来是不是会打算造汽车,但是小米从来没有正面承认过,大多数用户一直在期待着小米造出的汽车,毕竟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比较现代化的社会,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小米带来智能化的体验。目前,小米也已经推出了智能家居,大多数用户也选择了此类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简单便宜好用的东西就是最完美的东西,我们也应该对小米抱有希望,毕竟,小米已经在很多领域有了新的突破。  小米公司的管理层也没有进行相对应的回答,此前,也有多名用户致电小米公司,但是都没得到准确的答复,现在的这个社会,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人们只会希望自己的生活变的越来越方便,比如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现在的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化的家居设备。  我相信小米在未来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突破。因为有大量用户正在默默支持着小米的发展。小米的发展也是被用户看在眼中的,所以我认为小米造车都是未来的事情。他一定会在新的领域给我们带来新突破。作为消费者,我们期待着他造车的成功,同时我也希望他在这个领域有所发展,为我们国家做出科研的贡献。让我们的国家在汽车领域变得越来越强,变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