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基民报告来了,基民们亏得惨吗?

2024-05-15

1. 一季度基民报告来了,基民们亏得惨吗?

在过去的一个季度,投资基金的人亏损还是比较多的。这段时间,多家基金公司联合发布了一份报告,该报告透露了,过去一个季度内,基金投资者的收益状况。从数据上来看,那些持有不超过三个月的基民们,有70%以上都是亏钱的。其实很多报告都经常显示一个问题,就是基金收益是正的,但基金投资者却多数不挣钱。在过去十几年间,很多权益类基金收益超过翻了十倍以上,但真正赚钱的基民们只有40%,也就是说一半以上投资者买基金是不赚钱的。

而不赚钱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投资者过度看重短期收益,追涨杀跌,把基金当股票一样操作。考虑到基金需要支付更多的管理费,可能收益还不如直接买股票。持有时间短是收益低的核心原因,很多基民们耐不住性子,基金一亏或者刚赚点小钱,就卖掉。然后选择其他基金加仓,这种操作最终结果就是很难保证收益率。

从某知名交易平台上的数据显示,放弃定投是投资者亏损的重要因素。其实按照正常的理财观念,只有坚持定投,赚钱的概率是很高的。

参考资料:
富国基金也表示,2021年以来,资本市场波动加大,很多投资者都颇感焦虑、追涨杀跌。但所谓坚持长期做正确的事,水到渠成方能收获时间的复利。投资本就是个长期的事情,莫不要把“马拉松”当作“百米赛跑”。只有长期投资,才能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才能熨平经济和市场波动的风险;只有用“长钱”做投资,才能真正做时间的朋友,因为价格向价值回归是一个周期,上市公司的成长需要时间。 
对于后市,广发基金认为,今年的一致预期是投资回报率会下降,同时市场的波动会加大,这次一致预期大概率会成为现实。

一季度基民报告来了,基民们亏得惨吗?

2. 中国基民为什么不赚钱

这些基民有两大特点
▼
1、持仓数量少:近七成投资者仅申购一只基金。
2、短线操作:80%的投资者持有单只基金不超过3个月就清仓走人。
为什么会这样?
扫一眼基金业的基本面
▼
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2017年06月30日,全国已发公募产品的基金管理公司达117家,公募基金数量4355只,资产规模总计10.07万亿,资产规模较16年末增加 9070亿元,增幅 9.89%。
这里面按投资方向不同分为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货币型基金……
从各类型基金的上半年业绩表现看,QDII基金(投资海外)平均收益率最高,达7.22%,主要受益于港美股市场的良好表现。其次是股票型基金4.78%及混合型基金4.17%。
从基金公司规模看,旗下余额宝规模大幅增长的天弘基金以15186亿元继续蝉联公募资产规模首位。
也就是说目前10万亿的公募基金资产里,天弘基金一家占了15%以上。货币基金占基金业总体规模的一半。
所以基民实际上分出了两个极端
▼
1、买股票型基金的:追求高回报、集中、短炒。亏的都是这部分。
2、买货币型基金的:稳定但低回报的傻瓜式投资。赚零花钱。
一半是自己作的,一半是被逼的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去年底的数据: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偏股型基金的收益最高:年化平均收益率达到16.5%,超出同期上证综指涨幅8.77个百分点。
如果基民用心研究、坚定持有、合理配置,大部分可以分享到中国股市的红利。
但是难就难在这里,历史数据已经显示他们不可能坚定持有和分散配置。
因为普通人几乎没有可能选择到一款他能判定的“好基金”。
这里面涉及到基金的风格、定位、管理人能力、道德风险(老鼠仓)、人员变动、公司决策……太多因素的影响。
对投资者来说,如果能研究透以上环节,他其实完全有能力判断一只牛股了。因为股票有明确的财务数据、行业走势等客观数据。
大部分人,根本没有花功夫去研究基金,也根本没有这个经验和能力去判断。
从买入的时候就不知道边界在哪里:是激进还是保守?风控、止盈止损、仓位、配置,该怎么安排?
没有认知就无法承受波动,无法预知未来,普遍沦为短炒。

3. 最新报告:今年上半年基民亏了6400亿,为何亏损如此严重?

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公司业绩表现不佳,疫情冲击过于严重以及基金市场热度过高。
虽然很多人觉得购买基金是一个理财的好选择,但是从相关数据来看,购买基金的民众却出现了较大的亏损,而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造成的结果。
一、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公司业绩表现不佳。买基金的人如果想要从基金当中获得收益,那么就必须要依靠公司业绩的发展,如果公司业绩表现不佳,那么买基金的人就很难从基金当中获得收益,甚至有可能会存在着被套牢的风险。正是由于公司业绩表现非常糟糕,使得绝大多数买基金的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亏损。
二、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疫情冲击影响过于严重。在疫情的影响下,企业的发展和经营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而基金的行情主要依靠于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情况,在企业发展经营都出现问题之后,基金的行情自然不会取得太理想的水平。正是由于疫情冲击影响过于巨大,所以才使得购买基金的民众出现了严重亏损的情况。
三、买基金的人亏损如此严重,是因为基金市场行情过热。由于很多人觉得基金是稳赚不赔的投资理财项目,这使得很多人都把自己的资金投入到了资金市场,正是由于热钱的大量涌入,导致基金市场的行情过热,在这么多钱无处投资的情况下,买基金的人想要从中盈利,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无法解决基金市场行情过热的问题,那么买基金的人就会处于一直被套牢的状态。
正所谓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大家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千万不要选择风险较高的基金项目。

最新报告:今年上半年基民亏了6400亿,为何亏损如此严重?

4.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是谁的错?

数据显示,2006-2020年的15年间,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19%,但基金业协会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自投资基金以来盈利的客户仅占41.2%。偏股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高达19%,但近60%的基民自投资以来却是亏钱的。这一反常现象便是被广泛讨论的“基金赚钱、基民亏钱”。
问题是清晰的,但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很多人都指向了投资者教育,潜台词是只要投资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这个问题便能有效解决。归根结底,这是把锅推给了投资者的不成熟和不理性。

5.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是谁的错?

在百度上了解到截至2022年3月末,我国公募基金投资者数量达5.41亿,其中,权益类基金(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投资者达1.85亿。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型基金跌幅中位数17.76%,主打稳健投资的“固收+”产品平均下跌3.07%,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也屡现破净。基金亏钱导致基民亏钱,这是正常的,我们想要讨论的是“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反常现象。数据显示,2006~2020年的15年间,偏股型基金指数累计涨幅1295%,年化收益率超过19%,但基金业协会数据表明,截至2018年,自投资基金以来盈利的客户仅占41.2%。偏股型基金的长期年化收益高达19%,但近60%的基民自投资以来却是亏钱的。这一反常现象便是被广泛讨论的“基金赚钱、基民亏钱”。问题是清晰的,但在讨论解题思路时,很多人都指向了投资者教育,潜台词是只要投资者能够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念,这个问题便能有效解决。为有效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亏钱”的难题,仅仅呼吁基民长期持有是远远不够的。基金公司和销售机构该负什么责任?基金公司被广为诟病的一点是“牛市高点发基金”,充分利用基民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发行规模上去了,基民成了高位接盘者;基金销售平台被诟病的则是“什么热卖什么”,喜欢按照近期业绩排名向基民推荐基金,冠军基金大卖,基民却常常高位被套。背后的原因是典型的利益导向,源于收入层面的“屁股决定脑袋”。基金经理有没有责任?这两年,市场兴起了一股基金经理“造神潮”,粉丝文化一度大行其道。好的一面是让优秀的基金经理得到追捧,良币驱逐劣币;不好的一面则是一旦基金经理出圈,就容易成为基金公司做大规模的工具,表现为不停地发新产品,无限制地扩大管理规模,全然不顾基金经理的最优管理上限。更有甚者,机构还会主动下场“造神”,借鉴娱乐明星打造人设的玩法,包装出一个又一个“明星基金经理”。明星基金经理受市场追捧,大量资金蜂拥而入,推动其所管基金规模节节攀升。但规模本身对基金经理是一种“诅咒”,会极大地限制其发挥空间,也会实质性影响基金业绩,于是,追逐明星基金经理的基民再次成为造神运动的“受害者”。投资界有句话叫“规模是业绩的敌人”,巴菲特和芒格常常拿这句话向持有人进行风险提示,提示他们要降低对伯克希尔股票的收益率预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规模太大时,基金经理可选择的投资范围就大大缩窄了。基金公司的盈利方式,主要就是:管理费。按基金保有规模的固定比率,比如股票型基金按年收1.5%的管理费。比如,某基金公司,某只股票型基金的“保有规模”10亿,那它就能每年从这10亿中,收取1500万的管理费。所以你要理解,基金公司希望的是自己管理的资金总量,越大越好;用户资金存续时间,越长越好。那么,基金公司怎么增加自己的“保有规模”呢?1)不断发新产品,现在中国基金市场,总共有9000多只基金;2)不断刷业绩排名,刷收益率,吸引基民;3)但是,收益率又是很大概率会随着规模下降的,怎么办?推明星基金经理。基金投顾模式不同,他们会帮助客户做资产规划,严选投资的产品和组合,会在下跌时为基民做心理按摩,上涨时为基民管理预期,提供及时的市场分析,用答疑解惑等方式时刻陪伴基民,帮助基民对抗人性的弱点,按住躁动的手。这就是买方投顾。盈米基金就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作为买方投顾和客户站在一边的立场以及他们的四笔钱理念也帮助他们把投顾资产规模做到了行业第一。

“基金赚钱、基民亏钱”,是谁的错?

6. 为什么基民整体赚钱效应不足?

谢邀,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望采纳。

近年来,股票市场的上涨,公募基金赚钱效应较为突出,同时也推动了公募基金整体规模的扩大,公募基金规模于2021年突破25万亿。

2022年4月26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总原则明确指出“坚持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且《意见》中也明确“将投资者实际盈利等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倡导将投资者利益与基金经理的利益进行绑定,改变“基金赚钱基民不怎么赚钱”的困局。

数据显示,超六成权益基金产品的基金收益高于基民收益。在全部3114只权益基金中,有1901只产品基金收益高于基民收益。其中,1588只权益基金的基金收益与基民收益绝对差值超过 2%,其中有344只产品绝对差值超过了10%,占所有权益基金数量的11%,将基金收益有效转化为基民收益的产品占比不算高。

基金收益率越高,基金基民收益差距越大。

比如2021 年收益率在30%以上的基金,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在43.07%,但基民的平均收益率却不足27%。高收益基金往往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基民收益,不同投资者申赎时间差异较大,导致基民整体赚钱效应不足。而表现较差的基金往往“套牢”投资者,赎回意愿较弱,基民收益与基金收益较为接近。

较长时间区间下,高波动产品整体的赚钱效应明显变弱,1.虽然近三年高波动率产品基民收益较高,但其主要来自于高波动率产品较高的收益弹性,长期来看,高波动率产品的基民赚钱效应不佳;2.无论短期还是长期来看,高波动率产品的基金收益与基民收益的差均倾向于较高,投资者的收益损耗在高波动率产品中会更明显。

“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是困扰基金行业发展的痼疾,该现象既与基民本身的认知和行为有关,也和基金行业的销售方式有关。从投资者层面看,基民在投资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两个问题,一是资金错配,“长钱短投”或“短钱长投”,使得长期投资的钱收益过低或者短期投资的钱因时间问题最后割肉离场;二是缺乏相应的投资知识和理念,无法正确认识市场波动和产品风险收益特征,导致作出不合理的交易决定。从销售机构层面看,基金行业销售主要以产品为导向,缺乏对客户情况的深入了解,推荐的产品不一定适合客户。同时,“重首发,轻持营”的现象长期存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赎旧买新”现象,增加了客户成本。

盈米基金成立之初确立了以客户利益为核心的“买方投顾”模式,并推出面向个人投资者的投顾服务平台——且慢,立志于客户陪伴,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困局。盈米基金一直倡导“三分投、七分顾”的理念,为客户提供基金投资解决方案。 还有不清楚的可以自己百度。

7. 中国基民为什么不赚钱

1. 货币基金是一种高流动性、高收益、低风险的金融产品。它的流动性接近活期存款,一般可次日赎回,非常方便,但利率要高得多。以今年为例,货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是百分之三点几,是活期存款利率0.3%的10倍以上。
2. 为啥货币基金利率高呢?因为它分享了银行的利益。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和盈余,也会互相借钱,货币基金正是充当了中间人的角色,帮银行解决资金周转的问题,就参与到了高收益的银行间市场。而由于协议的另一头是各大银行,所以安全性也很有保障。
3. 购买货币基金,要把握一个大原则:平衡安全性和收益率。两者不可兼得。所谓挑选,就是结合自身情况,在两者间取得平衡。如果有人告诉你一种货币基金,100%安全,随时可以赎回,没有任何风险,收益还很高,那一定有问题,千万不要相信。
4. 购买货币基金,首先看它散户的持有人比重。散户持有的比例越高,安全就越有保证。建议挑选散户比例超过60%的。
5. 挑选资金规模中等(100亿到400亿之间)的货币基金。规模太小,没有和银行的谈判筹码,无法拿到好的利率,收益一般。规模太大,大家都看好,会有大量资金买入,它的价格会随之飙升,也很难获得高收益。
6. 我们熟悉的余额宝,作为世界第一规模的货币基金,赎回非常方便,流动性和安全性很好,但就因为规模太大,它的收益率在整个货币基金产品中,属于中下水平。当然,对于随时用到的钱,放入余额宝还是很方便的。
7. “7日年化收益率”和“平均万份收益率”,是我们常见的两个指标。啥意思呢?“7日年化收益率”是指用这个基金最近7天的平均收益,计算一年的收益率;“平均万份收益率”是指这支基金当天10000块的收益情况。两者衡量的时间都比较短(七天和一天),数据很容易被某一天的剧烈波动拉低或抬升,单凭一次的数据,很难看出它的收益波动,需要长期观察。
8. 月末、季末、年中和年底的时候申购货币基金。市场上资金越紧张,货币基金收益率就越高。这几个时间点,市场上资金一般比较紧,钱荒会导致利率上升,这时申购,收益率自然比较高。
9. 记住“周五不申购,周四不赎回”。基金交易日是按照工作日计算的,周五申购的话,不仅不能享受周五、周六、周日的收益,连3天活期利息也没有。而周四赎回的话,接下来三天都没有利息,收益也会受到影响。
10. 最后再啰嗦一句:虽然从历史数据和现实情况来看,货币基金投资发生亏损的概率相对较小,但“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这句话永远没有错。

中国基民为什么不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