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储能,成主流发展方向?

2024-04-28

1. 新能源+储能,成主流发展方向?

   9%,可以说是把锂电池和光伏风头都抢了。但这周开始,半导体板块领跌,储能也大幅回调。  
        新能源赛道的火热,又涉及到用电问题。白天是用电高峰期,电力资源供给相对紧张,晚上是用电低谷期,电力资源供给相对充裕。加上新能源发电不具备火力发电那样的调峰功能,供给上的矛盾就涉及电网调峰的问题。  
        现代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加上入夏之后天气炎热,我国地区用电激增,用电量以及用电负荷急剧攀升。  
       那储能有什么用呢?    
      储能主要是指电能的储存和释放的循环过程。   通俗地理解,就是把暂时多余的电以某种形式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使用,就像一个大号的充电宝。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从“碳中和”讲起。新能源虽好,但在大规模并网应用阶段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光伏为例,太阳能发电需要“靠天吃饭”,所以光伏发电站输出的电能其实并不稳定,而且与用电高峰存在着明显的时间错配,如果直接并入电网,可能会对电网的电力调度和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电网公司可能会对某一阶段光伏电站的输出加以限制,一旦超过了一定的水平,光伏电站只能被迫丢弃这部分“多余”的电能。所以,如何使得光伏发电量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同时不浪费来之不易的电力是光伏电站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  
     于是,储能技术应运而生。  
          为何锂电池储能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目前储能技术可以分为机械类储能、电气类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等。  
        虽然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储能装置仍以抽水蓄能为主,但抽水蓄能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加上投资过大、建设周期长的缺点,导致无法大规模的发展。  
     要理解这个问题其实很直观。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家光伏电站的老板,现在你需要把暂时用不上的电力储存起来,到底是在旁边建个大水库抽水容易,还是利用锂电池更方便呢?所以即便撇开建设周期和成本,抽水蓄能对地理条件的依赖度也很高,所以局限性大。  
        电化学储能的优点就在于建设周期短、应用范围广、成本较低。其中,锂电池在电化学储能中占比最高,截止2018年,电化学储能中,锂电池就占比高达86.3%。  
       关于储能的政策支持,近期多次出台。    
     2021年8月1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引导市场主体多渠道增加可再生能源并网规模。  
        可以看出,此后电力企业再也不是单纯的建设、卖电的角色,而是将逐渐承担更多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消纳责任。开发企业若想进一步增加项目并网规模,储能建设、购买辅助服务已经成为必选项之一。  
     7月23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储能行业的发展规划与目标,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累计装机规模30GW以上。  
     一周后的7月29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部署各地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主要目的就是继续拉开高峰、低谷时期的电价,条件具备区域,分时电价可达到4倍。  
       5G的发展也需要储能。    
     对于普通老百姓的认识来说,5G的应用可能就是网速更快,看视频更顺畅,但如果5G仅限于这些应用,那就太浪费了。  
        5G具有高宽带、高流量和高发射功率等特点,同时收发通道数明显增加,但这也导致其功耗的增加。  
     基站本身可以存储低谷电,所以5G基站也是重要的储能装置。  
     现在将储能技术应用于电力系统,弥补电力系统中缺失的储放功能,平衡电力系统,特别是在平衡大规模清洁能源发电接入电网带来的波动性。  
      从电力系统细分的角度看,储能在发电侧、输配电侧、用电侧都不可或缺。   
     新能源赛道下,作为大规模应用光电、风电的必经之路,储能产业还是很有发展前景的,同时产业政策相继出台,支持力度空前。  
        同花顺数据显示,近一周以来储能概念股已经增至116家,20家上市公司累计涨幅超过20%。  
     所以客观地讲,储能作为近期资本市场的最强“扛把子”,这个板块的目前的估值已经不便宜了。  

新能源+储能,成主流发展方向?

2. 新能源大发展催生巨大储能市场

国家能源局印发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优化近海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风电建设示范,稳妥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强实施情况监管。
  
 为了保障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配套储能的建设尤为重要。今年以来,20余个省份明确了新能源配储比例,如天津市的政策表示光伏发电项目承诺储能配置比例不低于项目装机容量的百分之10、风电项目不低于百分之15。2021年至2025年,全球储能市场有望伴随能源转型与下游电力需求建设节奏,分别释放20.1Gw、32.7GW、52.5GW、65.3Gw和93.1Gw的储能建设需求。

3. 未来的新能源储能技术发展趋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宁德时代(002074);派能科技(688063);国轩高科(002074);比亚迪(002594);亿纬锂能(300014);星云股份(300648);均胜电子(600699);科列技术(832432);国电南瑞(600406);华自科技(300490);金风科技(002202);阳光电源(300274);盛弘股份(300693);科华恒盛(002335);科士达(002518)、固德威(688390);阳光电源(300274);科陆电子(002121);南都电源(300068);德赛电池(000049);赣锋锂业(002460)等
本文核心数据: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
全文统计口径说明:1)论文发表数量统计以“energy storage”为关键词,选择“中国”、“论文”筛选。2)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29日。3)若有特殊统计口径会在图表下方备注。
储能产业技术概况
1、储能的界定及分类
(1)储能的界定
从广义上讲,储能即能量存储,是指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循环过程。
从狭义上讲,储能特指针对电能的存储,即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
(2)储能的分类
根据不同储能技术储存介质的不同,储能主要分为机械储能、电化学储能、热储能、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利用这些储能技术,电能以机械能、化学能、热能等形式存储下来,并适时反馈回电力网络。
2、技术全景图:五大细分技术路线
储能分为机械储能、电磁储能、电化学类储能、热储能以及化学储能五大类技术路线。
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
从我国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历程始于20世纪60年代,我国开始抽水蓄能电站研究,并建立第一座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岗南水电站;到20世纪90年代,抽水蓄能电站建设迎来高潮;至21世纪初期,国内开始其他储能技术的研究,包含压缩空气储能、电化学储能等,并于2010年之后加快了压缩空气、全钒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的落地,加快推动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
储能产业技术政策背景:政策加持技术水平提升
近些年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储能产业技术发展相关政策,加速了储能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对储能关键技术做出了标准规范,使得储能技术水平稳步提升。
储能产业技术发展现状
1、储能产业技术科研投入现状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据已公开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2021年我国储能产业技术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共计27项,其中2021年就有22项。
注:2019年未公布储能产业技术相关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A股上市企业研发费用
储能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储能项目广泛应用,行业整体研发投入水平较高。从A股市场来看,2017-2021年,我国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逐年增长,2022年第一季度,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研发总费用约228.45亿元。
2、储能产业技术科研创新成果
(1)论文发表数量
从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来看,2010年至今我国储能相关论文发表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可见储能科研热度持续走高。截至2022年8月,我国已有90294篇储能相关论文发表。
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8月。
(2)技术创新热点
通过创新词云可以了解储能技术领域内最热门的技术主题词,分析该技术领域内最新重点研发的主题。通过智慧芽提取该技术领域中最近5000条专利中最常见的关键词,其中,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关键词涉及的专利数量较多,说明储能领域近期的研发和创新重点集中于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领域。
(3)专利聚焦领域
从储能产业技术专利聚焦的领域看,目前储能产业技术专利聚焦领域较明显,其主要聚焦于储能系统、储能电池等。
主要储能产业技术对比分析
从储能技术成熟度看,目前机械储能市场技术成熟度较高,电化学储能技术(储能电池中)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均步入成熟阶段;液流电池仍处在研发示范阶段;钠硫电池处于部署阶段之中。
其中,成熟度较高的主要储能技术优缺点及应用领域如下:
储能技术发展痛点及突破
1、储能技术发展痛点
(1)成本较高
成本问题是目前储能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以锂离子电池为例,尽管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快速提升和电池规模化生产能力的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所下降;但相比其他储能方式,锂离子电池的成本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对比抽水蓄能和磷酸铁锂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来看,锂离子电池的成本远远高于抽水蓄能,约为抽水蓄能度电成本的1.7倍。
(2)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储能发展需要解决的重点。近年来,国内外多次发生储能电站安全事故,其中多数为锂电池储能。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发生9起储能安全事故,其中“4·16”北京大红门储能电站起火爆炸事故便是由于锂电池内部短路引起。
(3)地理环境限制
地理环境的限制也是储能技术发展的一大挑战,例如抽水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以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为例,首先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条件,例如多为砾岩、砂岩等地下岩石,而且为无地震、台风、洪水、干旱等隐患灾害。其次,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对上、下水库的高度差和水平距离也有所要求。
2、储能技术发展突破
(1)液流电池有望解决安全问题
液流电池具有安全性高、寿命长、规模大等优势,有望解决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隐患问题。
(2)模块化储能技术突破地理限制
目前很多科研人员以及公司都在研究如何让储能技术突破地理上的限制,模块化部署是可以突破例如热岩储能技术、铁空气电池技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等,都已实现了模块化部署,这种模块化的部署能为长时储能带来诸多好处。
储能技术发展方向及趋势:技术路线多元化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推动多元化技术开发,开展不同技术路线分类试点示范。其中,对锂离子电池要求往高安全、低成本、长寿命的方向发展,另外也提出重点发展液流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热储能等长时储能技术。

「前瞻碳中和战略研究院」聚焦碳中和领域的政策、技术、产品等开展研究,瞄准国际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碳中和”开展有组织、有规划科研攻关,促进碳中和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为企业创新找到技术突破口,为各级政府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路径管理咨询和技术咨询。院长徐文强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二十余年来一直深耕于低碳清洁能源和绿色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产品开发和产业化,拥有55项专利、33篇论文,并已将30多种产品推向市场,创造商业价值50+亿元,专注于氢能、太阳能、储能等清洁能源研究。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锂电池行业技术趋势前瞻及投资价值战略咨询报告》。

未来的新能源储能技术发展趋

4. “新能源+储能”如何破局?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核心阅读
  
 全球储能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储能应用领域波动较明显;
  
 行业对标准的迫切需求,将随着在编标准的陆续发布,逐步得到缓解;
  
 配套储能建设的盈亏拐点还没有到来;
  
 只有解决安全性和技术经济性两个问题,我国储能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平稳发展。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储能”已成为储能市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由于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储能将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
  
 虽然配置储能成为新能源并网及核准的前置条件,但业内认为相关政策落地细则有待进一步完善,亟需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储能参与电力市场规则,不断明确储能市场定位。
  
  应用潜力大
  
 “目前全球储能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应用领域波动较明显,产业发展方向和力度取决于不同国家不同政策的引导。”储能领跑者联盟理事长杜笑天认为,电网调频是储能产业的早期应用,但“新能源+储能”将是整个市场未来最主要的趋势。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惠东认为,着力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有效方式,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需要用高比例灵活资源布局。
  
 “目前储能的刚性期盼并没有转化成刚性市场,储能作为一个跨学科、不断更新的技术,其设备生产需求和应用场景也在不断演变。”惠东认为,储能将在电力系统电源、电网、用户侧承担不同的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用户侧的分布式光伏和电动 汽车 等新型负荷导致用电的不确定性增加,再加上极端天气下引发的尖峰负荷问题,将对用户的供电安全、电能质量和配电设施的经济运行产生较大影响。
  
 惠东表示,源网荷储的协同,将推动各层级储能系统在电网有机聚合,实现储能灵活性应用价值在电力系统跨场景、跨市场共享。规模化储能应用价值的共享,不仅能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和充裕度,还能释放源网荷各环节灵活性调节的潜力,实现更大的 社会 效益。
  
  标准需完善
  
 “过去十年,储能产业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但随着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急需完善电化学储能产业相关标准,包括储能系统从设计、运输到安装、投运、验收和后期运维,以及储能系统的灾后处理、电池回收等。”TüV北德集团全球可再生能源高级副总裁、全球光伏运营中心总裁兼大中华区副总裁须婷婷分析称。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龚春景指出,对于储能电站的设计而言,标准尤为重要。“实际设计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与安全有关的标准规范比较少,需要更加科学规范的标准来明确。”
  
 中国电科院新能源研究所主任张军军表示,目前储能系统的相关标准制定,特别是国家标准,制定与颁布的时间周期较长,随着在编标准的陆续发布,行业的迫切需求会逐步得到缓解。
  
 如何明确储能定位,并使其具备独立的市场身份,也是目前行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全球解决方案总经理张跃火表示:“在商业模式方面,储能也没有参与电力市场的合理身份,对大部分企业而言,配套储能建设的盈亏拐点还没有到来,这将导致储能发展受限。”
  
  桎梏待突破
  
 2020年以来,考虑到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对系统调节能力的挑战,新疆、山东、安徽、内蒙古、江西、湖南、河南等20多个省市纷纷出台相关政策,要求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电站加装储能系统。
  
 龚春景认为:“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设备,并明确配置容量和时长,看似简化了设计流程,但事实上,根据当地的太阳能、风电资源等进行重点论证,以匹配合适的功率和时长才是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在龚春景看来,未来配储实际怎么用,应该以利用效果来进行考核而非结果,“一刀切”的做法不太可取。
  
 “对储能而言,安全性是基础,技术经济性是规模化应用的驱动力,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我国储能产业才能真正迎来平稳发展。”张跃火称。
  
 在惠东看来,储能在“十四五”期间还难以成为调节资源的主力,但“十五五”和“十六五”期间,规模化储能的助力作用将开始凸显。

5. 新能源发电的储能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原理,利用太阳电池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不论是独立使用还是并网发电,光伏发电系统主要由太阳电池板(组件)、控制器和逆变器三大部分组成,它们主要由电子元器件构成,但不涉及机械部件。

对于太阳能以逆变器作为输出的能源控制系统,可以选择混合能源控制器来进行系统控制!混合能源控制器可以控制输出断路器的合分闸及逆变器的开机停止、输出功率大小等,根据系统应用可设置为固定功率、母排控制功率和逆变器控制功率等多种模式,可以显示太阳能PV发电的所有数据和状态。


适用于光伏(太阳能)以逆变器为输出的混合能源控制器,能适用于(8-35)VDC电源电压的环境。控制器电源B+和B-到电源正负极连接线的截面积不能小于2.5mm2,如果装有浮充充电器,请将充电器的输出线直接连到电源正负极上,再从电源正负极上单独连线到控制器正负电源输入端,以防止充电器干扰控制器的正常运行。
控制器所有输出均为继电器触点输出,若需要扩展继电器时,请将扩展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增加续流二极管(当扩展继电器线圈通直流电时)或增加阻容回路(当扩展继电器线圈通交流电时),以防止干扰控制器或其它设备。
控制器电流输入必须外接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电流必须是 5A,同时电流互感器的相位和输入电压的相位必须正确,否则采样到的电流及有功功率可能会不正确。

新能源发电的储能技术

6. 储能对新能源发展有什么帮助?

据百度上面最新的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的风电并网装机容量已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光伏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连续7年稳居全球第一。3月29日,能源局印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要稳步推进结构转型,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由此可见,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而且不仅是新能源发电,各类新能源产品也越来越畅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能源汽车了,2021 年新能源乘用车的销量增长 108%,市场规模接近 650 万辆。
我国新能源产业飞速增长的背后,不仅是时代的选择也有着政府的大力推动。
虽然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如火如荼,但还是有着许多的痛点与难点需要解决,其中储能建设则是重中之重。作为电力能源系统的主要调节元素,储能无疑非常重要。没有储能,智能电网,智慧能源就只是一句空话。
乐驾智慧能源是专注于新能源电力、锂电池应用、储能技术物联网、人工智能的高科技企业,致力于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改变新能源电力和新能源出行行业。
乐驾智慧能源储能系统产品包括电芯、模组/电箱和电池柜等,可用于发电、输配电和用电领域,涵盖太阳能或风能发电储能配套、工业企业储能、商业楼宇及数据中心储能、储能充电站、通信基站后备电池、家用储能等。

7. 后续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

 严格地说,化石燃料利用是得益于太阳能,但仅是太阳赋予地球能量的“九牛一毛”,真正取之不尽的是太阳的热和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就期待着太阳能发电技术能带来一场革命,但这场革命仍迟迟没有到来,因光电池成本仍比传统能源发电高10倍以上。科技创新正给太阳光发电带来福音,光电池效率随着新型硅材料的诞生而得到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已由原来的2%提高到20%,有的甚至达到30%左右,接近常规能源发电效率,这无疑是太阳能发电走上产业化之路迈出的第一步。太阳能发电已经受到世界的普遍重视,美国已经开始建造1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厂。更为新鲜的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正成为世界太阳能利用的新潮流,美国最先提出这种新设计。它是将能把阳光转换成电能的半导体直接嵌入在屋顶和外墙上。这种新型光电材料比高档建材便宜,只要花费不到1辆汽车的钱就能买到1套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屋顶,可在25—30年内满足自家的电能需求。对公共建筑,可以像覆盖外墙面一样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美国预计,到2005年这种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的市场可达26亿美元。随着人类将科学的臂膀伸向太空,太阳能太空发电技术也紧锣密鼓地发展着。所谓太阳能发电就是利用卫星或在月球上建造太阳能电站,将得到的电能用微波传送到地球上来。卫星太阳能发电是把卫星发射到地球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或发射到距地球500—8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因为太空无云雾遮挡、太阳光强烈,发电效率高且经济,因此很有吸引力。实现太空太阳能发电首先要在太空设置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巨型太阳能板,将太阳光能转变为电能,再将电能转变为微波能,并发射到地面。在地面设有70平方公里的微波接受器,最后将微波能转变为电能。美国、日本等国都在进行太空太阳能发电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进展。它们都制订了新世纪太空太阳能发电计划,预计在21世纪上半叶可以产业化生产。此外,五花八门的太阳能新产品也层出不穷,太阳能汽车在赛场上大显身手,永不降落的太阳能飞机执行着各种特殊任务,太阳能为火箭助一臂之力,太阳能游船、太阳能自行车、太阳能空调机、太阳能冰箱等形形色色太阳产品在世界各地出现,太阳能供热更为普及,太阳能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太阳能住宅已成为世界投资新热点。新世纪应是太阳能应用技术大发展的时代,太阳能应用产业是有极强生命力的新兴产业。风能利用风靡全球, 风车是古老的动力机械,而风力发电在1980年才供公用事业之用。但20年来,风力发电的巨大发展潜力已为世界公认,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全球风电装机容量从1980年的1万千瓦猛增到1999年的124。4万千瓦。1999年全世界风电投资达20亿美元。大型风轮机、新型叶片设计、高级材料应用、智能更高的电子技术、灵活的轮轱结构及合乎空气动力学的控制装置都有助于风电效率的提高,使风电的产业化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现代风力发电机不但在低风速仍能高效发电,还经得起暴风的袭击,安全度大为提高。从理论上讲,开发地球上1%的风能就能满足全世界能源需求。我国陆上风电资源就有2.5亿千瓦,近海还有7.5亿千瓦,是实现我国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条件。各国都采取激励风电发展的政策,其中包括减免税收的经济政策,及电网优先收购风电的政策。我国正在实施“乘风计划”,加速发展风电。截至2000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34.4万千瓦。我国的风电发展已由过去的试验阶段逐步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 生物质能又能称为“绿色能源”,它是指通过植物(包括树木、青草、农作物、藻类及各种有机废物等)的光合作用而将太阳能以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开发利用“绿色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开源节流、化害为利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措施。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科学和技术,开发干净无污染的绿色植物能源;二是化害为利与改善环境相结合,充分利用垃圾和污泥等作能源。垃圾发电已在世界许多国家推广,技术创新提高了其发电效率并解决了二次污染问题。城市下水道的污泥也被制成燃料,沼气亦越来越受世界各国重视。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开始大批种植植物能源,而且产量很高。美国开发的作为发电燃料的芒属能源植物能很快长到3米高,每公顷可收获30多吨。有众多植物会分泌出类似石油的乳汁,有的果实或枝叶含有很高的油份,只要通过简单加工,便可提取各种植物油;有的还可代替柴油作燃料。美国有一种香槐树,在它长成时,可像割橡胶一样从树的表皮取出一种白色乳汁。这种乳汁只需稍加提炼,便可获得类似石油的液体,可代替石油燃料。还有一种能适应沙漠恶劣环境的名叫霍霍巴的灌木植物,它的果实中含有50%—60%的油性的乳汁,经过提炼可做润滑油。一种“黄鼠草”每公顷可提炼100升石油。我国海南的油楠树,砍掉枝干后油即会源源而出,日产“原油”10—15公斤。世界上森林面积达3彳.42亿公顷,地面上木质生物量达440.5亿吨,是重要的薪柴和林产品的来源。将木质植物加工成液体燃料的技术正在悄然兴起,这种技术在美英等国已达到实用阶段。另外,人类正向海洋索取“绿色能源”,日本正在进行从浮游生物中提取乙醇的研究。一些国家还在海洋里种植巨型藻,试图从粒藻中提炼石油。 正在积极开展的核能应用新技术研究,是21世纪能源持续稳定供应的必要条件在后续能源技术中,最具工业应用和规模发展潜力的是核能新技术。它们包括:先进核反应堆(包括先进压水堆、先进沸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等)、快中子增殖堆、加速器驱动亚临界系统、受控核聚变等。先进堆是在现有核电堆基础上研究开发出来的新一代反应堆,它具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经济实惠的特点,符合当代环保要求。特别是当后石油时代到来时,将具有上佳的经济竞争性。快中子增殖堆可以使铀资源的利用率提高50—60倍,可解决核裂变的高效、长期应用,接替性能良好。快中子增殖堆已接近工业推广应用,法国已建成电功率120万千瓦的大型快中子堆电站,并取得了工业运行经验。随着油价上涨,它将显示出非凡的竞争力。加速器驱动亚临界系统是国际上热门话题。从科学概念考虑,这种系统建筑在加速器技术发展和核反应堆现成技术的基础上,有一定的魅力,科学界正在大力推崇。受控核聚变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永续能源选择,由于该技术难度大,技术发达国家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对其进行坚持不懈的研究。技术开发的接力棒经过艰辛的历程已逐步向成功的终点接近,但其关键技术尚未走出实验室的大门,真正要实现工业应用,还需全世界花费巨额资金,再经历半个世纪才可能达到目的。

后续能源的能源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