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依次是什么的典故

2024-05-15

1.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依次是什么的典故

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孜孜不倦勤奋好学,闭门从早读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时侯到了三更半夜的时侯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愤图强努力读书。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这两个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发愤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目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原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春秋 时, 越王 勾践 战败,为 吴 所执,既放还,欲报 吴 仇,苦身焦思,置胆于坐,饮食尝之,欲以不忘 会稽 败辱之耻。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卧薪事不知所出。后用为刻苦自励,发愤图强,不敢安逸之典。 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依次是什么的典故

2. 卧薪尝胆与悬梁刺股的不同点

执着的人物不朽是卧薪尝胆,而不是悬梁刺股。
执著是坚持不懈,是锲而不舍,是一支永无休止符的进行曲。卧薪尝胆就是坚持不懈,锲而不舍;而悬梁刺股主要表现的是刻苦学习,并没有坚持不懈、锲而不舍之意。
1、执着
执着原为佛教用语,指对某一事物或某一信念极强的渴望,无法释怀,为达目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2、卧薪尝胆
卧薪尝胆出自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
卧薪尝胆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最后果真可以苦尽甘来。
3、悬梁刺股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虽然告诉我们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为了学习也不能一直努力到累垮自己的身体,读书也是需要适可而止的。

3.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这两个成语出自哪里

悬梁刺股:1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2 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卧薪尝胆:《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征着发愤图强。尝胆:口尝苦胆,以锻炼意志。

悬梁刺股,卧薪尝胆这两个成语出自哪里

4. 悬梁刺股的读后感 急需!!!!!

悬梁刺股的读后感 (李贵安)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头悬梁、锥刺股”,这一对古代学子学习成才之艰辛的描绘,发扬“悬梁刺股”精神,首先是讲要心无旁骛,面对着我们的未来,我们必须有苦读的精神。前进途中充满惊险和困难,我们要有百折不回的韧劲,闻鸡起舞的苦干,总之要有古人“悬梁刺股”的志气和奋发,就一定能够“破壁”,一定能够“走通”,一定能够华山登顶、一览众山。孙敬苏秦,不是一个“终成大儒”,一个终于学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