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过后,什么行业崛起了?

2024-05-13

1. 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过后,什么行业崛起了?

答案是文化产业。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异常繁荣,经济总量甚至一度接近美国的七成。美国本身为了减少政府赤字,同时扭转对外贸易的弱势地位,准备降低汇率。与日本、西德、英国、法国签署了《广场协议》,各国介入汇市。这个协议使得日元对美国汇率升值了一倍,而与此同时日本央行却降低了汇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向市场注入流动性,进一步刺激经济。然而由于借贷放开,大量的热钱没有流入生产端而是进入了股市和房地产,这导致日本资本市场的异常火爆,催生了巨大的泡沫。
最终在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38915.87点之后,开始急挫下跌到34000点。这引发恐慌效应,导致后续股市和楼市持续崩盘。个人和实体投资者的财富化为乌有,银行积累了大量的坏账。之后日本经济便陷入到了长期的萧条,失业率高涨,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有人将此形容为失去的十年,之后由于经济状况仍未有改观,便又称其为失去的二十年,直到2012年后安倍晋三再次上台。
经济萧条,工作难找,让很多人精神压力开始增大,日本自杀率长期居高不下。人们在精神空虚对生活失去动力的时候就会寻找慰藉,在这种情况下使得文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包括影视剧、电子游戏、动漫、音乐艺术等。另外上世纪90年代也是互联网的大发展时期,日本文化产品也不在局限于传统传媒,而是一拖互联网向亚洲和全世界扩散。日本的文化和周边产业的产值已经占到了日本GDP的20%左右。文化产品也成了日本对外贸易生力军和文化输出的重要媒介。比如一个《灌篮高手》动画片至今仍然影响着大多数八零后。
与传统产业相比,文化产品本身需要大量的创意,主要依靠人的脑力劳动和表演来体现,其附加值非常高。然而想要发展文化产业本身并非是很容易的事,其需要相应的条件。日本本身有着宽松的文化创作环境,可以让作者尽情发挥,而日本又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这让日本的文化产业从业者有着无穷的灵感。他们既可以做出《三国无双》这种以中国古代历史背景的游戏,又可以制作出《生化危机》这种西方科幻丧尸题材的IP。
文化产品本身的开源性就决定着,其很容易被剽窃或者盗版。日本也有非常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和保障体系,为创作者的创作活动和成果保驾护航,有从而形成一种非常良性的循环。这是最值得我们最需要学习的。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日本上世纪80年代的房地产泡沫过后,什么行业崛起了?

2. 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停滞不前?

在政府部门主导下,在日本型经济体系中,虽以市场经济为法则,但尽量回避市场调节,更多地采用契约关系的方式,长期合作。像终身雇佣制、企业集团的结合、总公司和承包公司、主银行和企业的关系等都是一种长期契约,所以说日本的市场经济是长期契约型经济。繁荣时限50年的原因就是强势政府所带来的社会结构固化,只能在一代人的主导下强大,而不能获得制度的保证,随着激发社会全体成员奋发图强的社会背景消失和制度保障的缺失,社会经济自然会陷入绵绵不绝的衰退。
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自明治维新以来的140多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日本人民的勤劳和社会各方的勉力而为成就了日本的强盛。有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国力强盛和国内市场狭小促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实不然,真正促使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恰恰是使日本走向强盛的“明治维新”,它的另一面就是政府部门主导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
在日本经济起飞的同时,日本政府部门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不论是妄图恢复封建政权的失意武士还是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民权论者都死于明治政府的屠刀之下。由大地主转变而来的大资本家深深明白依靠政府权力谋得自身利益的优势所在,三菱重工集团就是典型案例。即使是在二战以后成立的和平政权也沿袭了日本的这一经济政治紧密结合的典型发展模式。不过,日本因为模仿而成就了一时的繁荣,但强势政府对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的破坏导致了社会经济陷入了“结构性低迷”。经过50多年的发展强大,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将日本拖下了深渊;再经过将近50年的发展强大,1990年代初期再次陷入衰退。
日本经济的20世纪90年代被称为失去的十年,进入21世纪后日本经济仍然不见起色,甚至出现了通货紧缩型经济衰退的严峻局面。日本经济目前的困境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既有国际经济环境趋紧和出口下滑的直接原因,也有10年来扩大内需政策未见成效各种矛盾积累的政策后果。其深层次的原因是日本政府干预过多、国际竞争力下降以及被动的体制转轨破坏了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

3. 为什么日本80年代经济繁荣,90年代却落后于美国?

日本在80年代,准确的说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繁荣是泡沫时代的产物。80年代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不同于第一次的由制造业带来的经济腾飞,第二次经济大发展依靠的却是资本,是投机者对股市和土地的大量投资,没有实业作为支撑,短短5年,这次繁荣就随着泡沫破裂而戛然而止了。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虽然国内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这也给了日本一次重塑产业结构的机会,加之美国为了制衡中苏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而选择了扶持日本政府,日本迅速从二战的失利中走了出来。经过60年代的腾飞,日本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时日本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是坚挺的,即使经历了70年代石油危机,日本仍有坚实的基础再次发展。【摘要】
为什么日本80年代经济繁荣,90年代却落后于美国?【提问】
日本在80年代,准确的说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繁荣是泡沫时代的产物。80年代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第二次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但不同于第一次的由制造业带来的经济腾飞,第二次经济大发展依靠的却是资本,是投机者对股市和土地的大量投资,没有实业作为支撑,短短5年,这次繁荣就随着泡沫破裂而戛然而止了。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虽然国内在二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但这也给了日本一次重塑产业结构的机会,加之美国为了制衡中苏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而选择了扶持日本政府,日本迅速从二战的失利中走了出来。经过60年代的腾飞,日本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时日本的支柱产业是制造业,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是坚挺的,即使经历了70年代石油危机,日本仍有坚实的基础再次发展。【回答】

为什么日本80年代经济繁荣,90年代却落后于美国?

4.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5.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时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2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5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另外,当时还有下列背景:
  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日本的银行烦恼于向优良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案件,于是开始倾向于向不动产、零售业、个人住宅等融资。
  1980年代以来,全球性的通货紧缩形成了股票市场的上升通道。
  形成泡沫的原因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中,国内有2种针锋相对的观点:
  日元升值是经济泡沫形成的主要原因:日元升值后出口下降,导致日本被迫采取低利率政策,引入大量热钱,因而导致经济泡沫。
  日元升值本身不是经济泡沫的原因,而是低利率政策:降低利率对国内基本消费需求没有刺激作用,但对投资行为却能起很大的促进的作用,当时采取这样的政策,本身就是以虚假的经济泡沫去粉饰经济增长的数据。

日本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6.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的原由?

以下是转发


泡沫经济主要是因为日本货币政策的失误。

  1.教训一:货币政策应该是圆润的、稳健的,过度扩张与突然收缩都有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在泡沫经济破灭的时候,突然收缩的货币政策又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不少人认为,日本的泡沫经济是由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升值造成的。本文的研究表明,“广场协议”之后,日元的确出现了大幅升值,但真正对日本经济产生破坏性影响的并不是日元升值本身,而是当时极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广场协议”之后,日本当局允许日元大幅升值,但又担心货币升值带来的通货紧缩问题,因此,在1986-1988年实行了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结果导致了20世纪80年代末的严重资产泡沫(黑田东彦,2003)。

  从1986年到1987年2月,在短短的14个月里,日本银行连续5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大幅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而且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1987年,日本政府减税1万亿日元,追加5万亿日元的公共事业投资,后又补充2万亿日元财政开支。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日本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1987-1989年,日本银行的货币供应量(M2+CD)增长速度分别高达10.8%,10.2%和12%,造成国内过剩资金剧增。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大量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暴涨。  与货币政策的极度扩张一样,货币政策的突然紧缩也同样会给国民经济带来灾难。“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并引发危机,至少从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银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结果”(清水启典,1997)。因为在泡沫无法自我支撑时,正是经济系统存在流动性压力和危机的时候,此时的正确做法是采取“凯恩斯疗法”,即先放松银根,然后再慢慢收缩,这样能够使泡沫在一种有序的政策引导中有一个时间过程去慢慢地释放。而1989-1990年,日本银行紧急收缩信贷的做法“无异于拒绝向一个掉进冰窟中的醉汉提供他所需要的酒和毛毯一样,可能致他于死地”(罗宾斯,1979)。实际上,面对经济泡沫,如果只是简单地采取收紧银根政策,必然会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破坏性影响,这是一种非常愚蠢的行为,就好比城里有房子失火,消防队不是向房子喷水,而是掘堤淹城一样(三木谷良一,2002)。

  2.教训二:货币政策决策应是科学的,慎重的,任何重大的失误都有可能把经济推入绝境。同时,货币政策应是灵活的,必须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如果日本银行能在1987年或1988年就提高利率、紧缩银根的话,日本的泡沫经济问题或许可以避免”。

  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过程中,至少有两次因为日本银行对形势的判断的失误,错过了货币政策调整的最佳时机,造成了无可挽回的后果。一次是1986年,日本出现了“日元升值萧条”,实际上,这次经济衰退的时间非常短暂,完全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很快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然而,日本政府由于判断失误,作出了过度反映,并由此开始实行极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另一次是1987年秋天,当时世界经济出现了较快增长,1987年9月底,美国、德国等开始调高利率,日本也准备于1987年年底以前提高中央银行贴现率。恰在此时,1987年10月19日,“纽约股灾”爆发。“黑色星期一”之后,世界经济很快恢复增长,西方主要国家纷纷寻找机会,提高利率,日本银行却决定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维持中央银行贴现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日本银行是在1989年5月份才提高贴现率的,这时距离黑色星期一已经19个月了,距离日本银行实行超低利率已经27个月了(见图9、图10)。“长期的超低利率政策,使得本来资金已经十分富裕的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引发了资产价格的恶性膨胀”(铃木淑一,1993)。现在看来,“如果当时日本银行及时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的话,日本的泡沫经济问题就有可能避免”(清水启典,1997)。  

3.教训三:货币政策应该是独立的,不应该过分迁就行政干预和国际压力。货币政策的调整关系到宏观经济稳定和国民福利水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货币政策作为政治交易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当贝克的“国际经济协调新措施”开始实施时,中曾根政府与里根政府正处在外交政策上的密切合作期,此时,日本政府曾把货币政策作为改善美日贸易关系、提升日本国际形象的一个重要政治工具。

  比如,1986年,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固然有应对“日元升值萧条”的原因;同时也是受大藏省干预而不情愿作出的。大藏大臣竹下登同样也是屈服于中曾根和美国的压力。如上所述,在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中央银行贴现率的行为中,第四次降息在很大程度上是日本政府与美国政府讨价还价的结果;第五次降息更是日本政府为了能够在七国首脑会议中获取政治上的主动权而采取的行动。

  又比如,1987年10月“黑色星期一”之后,由于日本经济增长较快,日本银行打算提高利率、收紧银根,而且此前美国和德国已经上调了其中央银行贴现率,但是,由于美国政府对“黑色星期一”心有余悸,认为此时日本实行紧缩性政策、提高日元利率可能会导致日元大幅升值、美元大幅贬值,从而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所以,一再要求日本和德国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日本银行最终放弃了提高利率计划,一直到1989年5月。正是这一拖延造成了日本资产价格的剧烈膨胀。与日本的情况相反,德国政府置美国反对于不顾,1988年开始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1988-1992年德国贴现率由2.5%提高到了8.7%,保证了经济的稳定运行。

  实际上,德国也是当时参与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国家,但是,由于德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所以,每当美国就货币政策问题向德国政府施压时,德国政府总是以德国《中央银行法》为依据,毫不含糊地向美国政府表明,德国的货币政策是由德国中央银行完全独立作出的,德国政府无法影响之,更无法干预之。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日本一桥大学清水启典教授曾说过,德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成就了德国经济;日本中央银行的依附性损害了日本经济。很明显,日本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西方七国中最弱的一个(清水启典,1997)。

  4.教训四:虽然理论和实践都表明低通胀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在低通胀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资产价格膨胀;并且在低通胀条件下,资产泡沫破灭可能会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危害,因此,即使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形势下,中央银行也要对资产价格膨胀保持警惕。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为什么日本银行无视资产价格的剧烈膨胀,坚持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呢?一个重要原因与其货币政策目标有关。根据日本《中央银行法》规定,日本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维持物价稳定,防止通货膨胀。从物价水平上看,日本在20世纪整个80年代中都非常稳定,即使是在资产价格急速上升的1986-1990年间也是如此(见图11)。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的现实使日本银行相信日本经济仍处在正常运行之中,忽视了资产价格的膨胀。资产价格过度膨胀是造成日本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对资产价格的忽视是日本中央银行的一个深刻教训。日本银行在反思泡沫时期的货币政策时认为,当时拘泥传统的物价水平目标,忽视了资产价格是一个重大失误。  传统经济学认为,在一个物价水平低而稳定的环境中,可以保证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地增长。但是,日本的案例表明,即使在低通胀条件下,仍有可能发生资产价格膨胀。因为当物价稳定,名义利率下降时,“货币幻觉”会使人们误认为实际利率也在下降,从而发生大规模的借贷活动。同时,在低通胀期间,中央银行容易认为货币供应量上升是货币实际需求增加或货币流通速度减缓的结果,从而继续扩大性货币供给。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低通胀条件下,资产泡沫破灭可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更大的危害,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资产价格的实际调整只能通过名义价格的大幅下降来实现,而名义价格的急剧下降会对家庭、企业和金融部门的资产负债状况产生严重冲击,进而危及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安全。不仅日本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经济学家Kent and Lowe通过对澳大利亚20世纪70年代初与80年代末两次房地产泡沫比较分析后发现,虽然这两次资产价格实际跌幅相近,但由于前者发生在通货膨胀率较高时期,后者发生在物价水平较稳定时期,因此,后者的名义价格跌幅更大,造成的经济衰退更严重。为了避免资产价格膨胀和最终崩溃所带来的破坏,应当把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监测目标范围之中。即使是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时期,中央银行也应该对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提高警惕。

原文: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557099373.html

7. 日本90年代的经济衰落的原因

1,日本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步伐加快:
在日本历史上,1985年是一个极具特殊意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发生了许多足以影响日本历史、改变日本命运的大事。
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了经济、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20世纪80年代,这一进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发表了《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揭开了日本经济、金融全面自由化、国际化的序幕。
2,日本政治国际化进程加速: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从一个“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在1985年的“广场会议”和1986年的“卢浮宫会议”中,日本均成为美国最坚定的盟友。
3,日本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从1980年起,国际社会要求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1985年的日本《经济白皮书》指出: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和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扩展资料;
1,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
第一,汇率的调整并不能阻止经济的泡沫化,第二,尤其在CPI的稳定时期,我们更应该当心资产的泡沫化。
我们应处理好眼前的经济繁荣与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我国当前反对加息的理由之一是,经济过热并非全局性的,所以加息有可能影响经济繁荣。
2,日本泡沫经济的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当时美元汇率过高而造成大量贸易赤字,为此陷入困境的美国与其他四国发表共同声明,宣布介入汇率市场。
此后,日元迅速升值。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账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90年代的经济衰落的原因

8. 80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

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非常奇特的经济过热现象, 即一般商品的价格和服务收费非常稳定, 而作为储蓄手段的资产价值,尤其是最具代表性的股票价格和土地价格,却出现了突飞猛涨的局面。这种资产价格脱离了经济实体而突然增大的现象很像气泡的膨胀,因而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为 “泡沫经济” 。
1989年末开始, 就已出现 “裂缝” 。 同年 ,新的一届日本银行总裁上任仅8天就着手整治过热的经济和虚假的繁荣实施所谓的“电激疗法”。几个月内,多次提高政府的贴现率, 并对商业银行施加压力, 停止其对不动产企业及股票投机者贷款。这一系列措施使日本的“泡沫经济同被利针戳了一下,开始泄气了。其导火索虽然是日本政府和中央银行的紧缩政策,但根本原因无疑是泡沫经济本身。正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泡沫的”、“虚拟的” 资产价格的上涨, 并没有现实经济的条件为基础, 所以迟早会破灭。 更何况, 泡沫经济的形成以及迅速膨胀, 本来就是以金融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政策所造成的。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