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事政治

2024-05-13

1. 高中时事政治

像上海世博,冬奥会等等这些现在热点的话题,还有就是像改革开放啊,能源啊,环境啊这些老掉牙的话题,其实时事政治考的不多,只要把老师发的小本本里的内容背一下和老师发的提纲背一下就行了。 一、改革开放30周年 
  1.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2.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举世注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提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也是我党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的体现。 
  3.改革开放时空格局变化,是一种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产业结构变化和完善。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二、科学发展观
  1.21世纪,中国的发展进程不可避免地遭遇到如下的6大基本挑战: 
  (1)人口三大高峰(即人口总量高峰、就业人口总量高峰、老龄人口总量高峰)相继来临的压力;(2)能源和自然资源的超常规利用;(3)加速整体生态环境“倒U型曲线”的右侧逆转;(4)实施城市化战略的巨大压力;(5)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并逐步解决三农问题;(6)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和国际竞争力的培育。 
  2.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第二,全面发展观;第三,协调发展观;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上述内容,可以说都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核心内容之一。比如“协调发展观”,从地理的角度,可以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等;具体来说,能联系“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等四大工程。 
  三、金融危机:产业调整(品牌意识) 
  1.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相似、又有不同;发生原因有经济学原理等可究。 
  2.历史上发生的历次重大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的影响及其对策是可以借鉴的。 
  3.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源地、波及地与这些地区的区域特征是密切相关的。 
  4.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发生一般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 
  四、资源能源
  1.资源、能源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关联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能源的全球流动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体现,它影响着当代国际政治、国际关系。 
  3.世界性的资源、能源获得,使得国际交通要道的地位日益提高,比如亚丁湾的海盗猖獗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交通要道的重要性。 
  4.中哈输油管道的铺设,是中国第一条获得境外能源的输油管道。我国与中亚诸国的经济联系的加强,直接关联到我国与中亚以及周遍的国家的关系。 
  5.海洋资源开发,涉及到海洋空间、海洋资源、海权的划分,影响到国际关系。从某个国家角度出发,也是一种国家战略的体现。

高中时事政治

2. 高一政治 急

(1)政府的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4分)
(2)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以下职能:①政府具有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完善民主法制、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体现了这一职能。(3分)②政府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致力于“共同富裕”、保障民生之本、激发社会活力,体现了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职能。(3分)③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增强全民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打造创新型国家体现了为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的文化职能。(3分)④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强化公共服务,实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体现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3分)

3. 高一政治、

(1)第一位经济学家强调的是人民币升值的有利方面,例如:我们可以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兑换更多的美元,可以买到更多的外国产品。当然神气啦。
(2)第二位经济学家强调的是人民币升值的不利方面,例如:人民币升值,就不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因为对进口国来讲要买同样多的中国产品需要花费更多的本国货币才能买到,也就是说中国产品在进口国价格升高了,所以他们对中国产品的需求量就减少了,我们的出口也就减少了,这会导致我国的出口企业商品积压,卖不出去,进而企业倒闭,工人失业。
(3)第三位经济学家强调的是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好处,例如: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增强了国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对稳定中国乃至周边地区和世界经济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如果汇率稳定,进出口企业不用担心汇率波动带来的这些风险问题,如果说人民币突然升值了,会带来一系列的后果,包括像出口企业减少生产等。稳定的汇率政策是对投资者信心的保障,外来投资者到中国来投资,如果汇率总在变动,会增大投资成本和风险,他们也不愿意来投资,一个稳定的汇率水平,和一个相对稳健的汇率机制,与吸引外商投资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对外贸易有比较好的发展,有利于咱口袋里的人民币还会多起来,出国时还能神气起来。

高一政治、

4. 高一政治急

①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也是实现公民权利的重要保证。
②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③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5. 高一政治知识

必修一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
①含义②必须具备的条件:
③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①货币产生   ②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本质)是商品。
原因:产生:它本身是一种商品,作用:它同一般等价物一样,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③货币的职能:    
4、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不平衡引起的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
①实质:供小于求,表现: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生活水平下降,商品销售困难,经济秩序混乱。
②实质:供大于求,表现:物价下降,纸币升值。影响;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民有好处,但长时间大范围下降会影响企业生产与投资积极性,使经济萧条,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市场消费不振,对经济长远发展,人民长远利益不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①影响价格的因素: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A、卖方市场:含义,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不应求,卖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即使提高价格,也能把商品卖出。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A、买方市场,是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B、表现;由于供过于求,买方在市场交易中处于有利地位,价格通常趋于下降。
3、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①A、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商品价格的高低,因为它们所含价值量不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商品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
(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
①价值量的决定因素:不能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A、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指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的需时间。
B、个别劳动时间即商品生产者个人生产某种商品所用的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商品耗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量越大,反之越小。
(3)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生产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劳率’↑生产品量↑劳时’↑
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一定社会生产率的表现,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引起。
③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的价值量,但可改变个别劳动时间,改变同一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量关系图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①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②表现形式: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③作用:调节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使资源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实现优化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内部实现优化配置)导致商品生产的优胜劣汰。(使资源在企业之间实现优化配置,总之,即有利于资源优化,合理,高效配置)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1、消费类型:
(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较低层次的需求,是最基本消费;发展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发展的要求;享受资料消费能满足人们享受的需求,是最高层次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特点: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个人经历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往往不同,使消费带有复杂性。
(2)消费心理复杂性的表现有: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6、做理智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考点一: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人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生产决定消费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二: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要性: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2、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考点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而言,主体地位--整个公有制地位)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四、公司经营与发展
1、企业。①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②在我国,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并存,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公司经营成功的因素。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那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会被兼并或面临破产。
9、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考点五:劳动和就业
1、劳动和就业的重要性。(1)劳动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光荣属于劳动者。
2、我国严峻的就业压力。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而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传递系统不畅通。所有这些,使得我国的就业问题比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繁重和紧迫。
④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
3、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1)树立自主择业观。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决定干什么。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调动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创造性。
(2)树立竞争就业观。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来实现自主择业。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和素质,改变观念,积极主动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3)树立平等就业观。各种正当职业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只要能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就能有所作为。
(4)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诸如自由职业、弹性工作日、临时工等就业方式不断增加,可以更加灵活地选择。人们还可以通过职业介绍所、媒体广告、网上人才市场、招聘会等选择职业,实现就业。
考点六: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3、做法: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因此,自觉地履行劳动者的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我国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采用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要求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进行维权,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考点七: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指个人将属于其合法的所有人民币或者外币储蓄机构,储蓄机构等具存折或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存折或存单可以支取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一种活动。
2、我国的储蓄机构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以及邮政企业等依法办理储蓄业务的机构。
3、人们储蓄存款的目的各不相同,但都能获得利息。利息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利息的多少取决于三个因素:本金、存期和利率水平。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在我国,存款利息收入的20%要作为税收上缴国家。
4、储蓄存款的分类。目前,我国的储蓄主要有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两大类。作为投资对象,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与低收益相对应,因为银行的信用比较高,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的风险,以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考点八:股票、债券和保险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
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的性质: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2、内容与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意义: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结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
6、按劳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主要包括按个体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考点二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坚持效率优先:
①含义: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人们总是追求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成果。
②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影响。因为分配是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生产决定分配,但分配又仅作用于生产。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伞兵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
③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因。
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国情决定的。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因此在分配中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含义:公平含义较宽泛,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这里说的公平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中,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既对立又统一。
①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提高经济效率,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公平没有效率作为前提和基础的公平,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穷。
②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正确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含义。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率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
②兼顾公平,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如何体现: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如何贯彻这一原则:
①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带动地区和个人致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带后富。
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就是要将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充分调动人们参与社会财富创造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得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实现合理的公平分配。
第八课、国家收入的分配
考点三、财政及其作用
1、财政收入与支出
2、财政收入
3、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和分配政策的制约是其主要因素。
4、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通过财政资金的分配,国家的职能才得以实现,也就是说财政支出是政府实现职能的物质条件,财政支出的状况反映了政府的政策。
6、①财政收支平衡与财政赤字: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对比,不外有三种情况:收大于支,存在节余;支大于收,出现赤字;收支相等。
②在国家财政预算和决算中,收入和支出相等是最理想的状态,它表明国家筹集的财政资金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得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财政收支完全相等的情况几乎不存在。
③财政收支平衡,是指当年的财政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或支出大于收入,略有赤字。
④财政赤字,是指当年的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部分。财政赤字意味着要靠借债过日子,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7、财政的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 
(2)人民生活有保障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点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永无止境的,但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社会能够加以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如果用于生产某种产品的资源增加,用于生产其他产品的资源就会减少。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2、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3、市场经济:
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②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主要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行情的变化,由市场来安排和调整的。
③哪种商品在市场上好卖,人们就扩大生产;哪种生产要素昂贵,供应紧张,人们就减少这种要素的使用。市场中就好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商品生产者、经营者、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4、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途径)及优点。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市场能够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出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能够很好地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考点二、市场秩序
2、市场规则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1)市场规则是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作出具体的规定。
(2)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其中,市场准入规则规定符合什么条件的企业、商品可以进入市场。市场竞争规则用于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市场交易规则主要是对交易方式和行为作出规定。市场交易规则是市场规则中的核心。
3、市场交易原则:
(1)主要包括: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它们从不同的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
(3)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有了这个原则,市场主体从事各项交易活动便有章可循,买卖双方才不致引起不必要的纠纷,从而使交易顺利进行。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考点三、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并非所有行业和领域市场者能起作用,市场不能调节的领域有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枪支弹药惯用语危险品,麻醉品等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因为如果听任经营者自由经营这些产品,会严重危害公民的身心健康,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安定。
2、市场调节存在固有的弊端:
(1)市场调节的自发性。(2)盲目性(3)滞后性。
考点4、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1、必要性: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指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
2、宏观调控的含义,主要目标及手段。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考点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2、基本特征: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因为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二者运行的基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上,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②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协调发展: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5)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6)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意义:牢固树立并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社会就能和谐发展,就能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就会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向前进。
二、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为什么要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在于更好地发展。
(2)既长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又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怎么样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十二课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面对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文化人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经济风险全球化、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1)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协作不断深化、加强,世界各国的生产相互联系、相互协作,各国的生产活动成为世界生产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2生产的全球化有利于世界各国充分发挥优势,节约社会劳动,使生产要素达到合理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
(2)贸易全球化将极大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强大物质基础。
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具体表现为,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1)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这种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
(3)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国际风险。
经济全球化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日益相互依赖、相互渗透。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震荡可以迅速波及全球,也就说明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正确的态度应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4、(1)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影响
1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我国对其他世贸组织成员的出口不仅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且可以享受世贸组织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最惠国待遇,因此,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出口贸易,我国可以利用谈判来解决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贸易上的摩擦,维护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权益;可以获得大量的经济信息,了解国际贸易的规模、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以及国际贸易变化的新动向。
2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
(2)中国"入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意义。
    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高一政治知识

6. 高一政治 急

选B,李某的行为体现的是监督权。
监督权是指公民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7. 高一政治

两个方面,一方面得分析物价上涨带来的收入的相对减少,使得消费意愿降低,这会导致下降,另一方面会说由于物价上涨,购买相同的物品会花更多的钱,所以水平会上升~~然后要具体分析情况····这个和商品的价格弹性有关系,所以对于不同的阶层,效果会不一样

高一政治

8. 高一政治

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加强学生自治,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民主理论相信,社会成员作为整体,其智慧和能力可能会超过少部分人。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等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加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而非绝对的服从学校和班级制定的一切制度,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体的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些活动贴近实际生活、避免了空洞枯燥的说教,其中所蕴涵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学生自理、自立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有利于中学生将公民意识内化为自己不自觉的行动。
3、充分利用“隐性课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隐性课程”一词是由美国学者杰克逊于1968年在《教育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在正式课堂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说明学校教育的结果,除了这些之外,学生还从学校生活的教育中获得了态度、动机、价值观和其他心理的发展。如升旗仪式、节日庆典、实践活动、校园文化等。
过去,我们一直比较侧重于显性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系统的理论教育,而且容易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或者说教育的有效性不理想。尤其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条件的变化,单纯的显性教育显然已难以完成道德教育任务。
4、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目前,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应该说在教材中全方位地凸现了公民意识。例如在政治史中它通过“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探讨了民主和法制的起源,通过“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以及“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阐述了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毫无疑问是有利于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
5、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相辅相成,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又可以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就是要优化环境因素,发挥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的导向、监督、教育功能。公民教育的环境建设应从教育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从小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校园文化环境;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美的事物、美的情境可使人赏心悦目 ,身心愉快,并自觉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利用广播站、校报、校园网、宣传橱窗、学生刊物、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校园媒体加强舆论导向均是加强校风建设的重要途径,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社会大环境的建设特别重要,如果违法乱纪者得不到严惩、如果民主法制建设得不到落实、如果社会风气得不到有效纠正、如果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得不到制止,那么公民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系统的学校公民教育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因此,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珍视权利选贤任能

  甘肃会宁县 阎晋平

  村委会直选是关系到每一位村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情。选对人、选好人,村民就有了带路人、主心骨,集体经济就能持续、健康发展,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就能不断改善;选错人、选偏人,让别有用心的人当选,其个人利益、家族利益就会凌驾于集体利益和村民利益之上。因此,每一位村民都要郑重行使好自己手中的神圣权利,真正把组织放心、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选进村委会领导班子,让他们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致富奔小康。

  村民应当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按我国宪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没有被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由于高龄、重病不能融入社会或者没有文化等原因,使得一些村民连自己在村委会选举中有哪些权利都不了解,这无疑会影响到整个选举的公正性和准确性。对此,乡镇有关组织一定要通过上门咨询服务和指导家庭成员帮教等形式,确保每一位村民都全面了解自己的权利。

  村民应当牢牢掌握自己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村委会选举中,村民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站稳立场,擦亮眼睛,用心思考,坚定其行,不能为各种邪恶势力左右选举留下可乘之机。对明火执仗或施放暗箭破坏选举者要做坚决的斗争,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敢于和善于捍卫自己的权利。

  村民应当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首先,每一位村民都要有全局意识,把村委会直选放到集体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切不可只顾一人一家的小私利,更不可为日常生活交往中的恩恩怨怨所羁绊,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选举对象。要重品行、看能力,切实把组织的放心人、群众的贴心人选进村级领导班子。

  “领头雁”要精挑

  福建省漳平市永福镇 陈开冬

  在农村,选好“领头雁”并非小事,而是事关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大事,需要认真对待。毋庸置疑,选好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领头雁”并非易事,需要配套措施跟进。要精心组织,进行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政策、法规和工作纪律的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群众民主法制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要抓住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深入了解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引导群众在选好配强“领头雁”上下功夫,拓宽视野,打破身份、地域限制,多渠道选人,让年富力强、有科技意识,群众基础好、有奉献精神的人员进入村级班子。对于选举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依法依规进行打击和查处,营造风清气正的换届选举环境,确保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有序进行。

  作为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搞得好不好,将直接关系到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影响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局。眼下,不少地方正值村“两委”班子开始换届,因此,村民选举要从大局出发,选好“领头雁”,把那些政治坚定、公道正派、群众拥护,能够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的优秀人才选进村班子,才能更好地让他们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营造公正透明的选举环境

  湖北省天门市 魏常勇

  笔者认为,上级组织在维护公正透明的村民选举环境上下功夫,是提高村级换届选举参选率的保障。

  上级组织特别是乡镇党委要切实加强对村级换届选举全过程的监督和引导,通过选派工作专班、组织专门培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村级组织及村民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选举,同时,及时发现和制止选举过程中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确保每名选民都能顺利行使选举权。

  选举监督机构要推选群众公认的村民组成,对监督委员会成员被确定为村委会候选人的,一定要按规定退出监督机构。同时,切实增强群众参与村级选举的广度和深度。

  创新制度维护选民权利

  山东武城县 王玉磊 王召华

  村民的选举权是人民通过宪法“创造”的权利,选举权的利益性、意志性,体现在它能够决定未来“当家人”的品质优劣,这关系到农村选民直接切身的利益。但是在一些地方的农村,选民认为“选谁”和“谁干”都一样,其主观认识不到位成为影响正确行使选举权的根本原因。

  近年来,山东省武城县在农村选举问题上,积极引导农村选民重视手中选票的意义,让选民正确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一是创新宣传方式,提高村民的法制意识、民主意识、发展意识。在各乡镇、村通过广播、公开栏、发放明白册等,向村民广泛宣传有关村委会换届选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让村民珍惜并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选出品德优和领富能力强、协调本领强的村干部,并引导选民提名和选举优秀的妇女为村委会成员。二是建立“能选就选”制度。把选民资格审查作为选民资格审查的重点,不图省事、怕麻烦,确保所有有选举权的公民依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三是建立失职失察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影响选民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行为,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处置。对群众举报或人大、纪检、民政等部门反馈的信息不作处置或处置不当,导致选民不能正确行使选举权的,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失职失察责任。四是积极探索“契约式选举”制度。该县有关部门在选民登记时与选民签订了保证承诺书,约定正确行使选举权,否则自愿等额或数倍赔偿选举无效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对选民施加不正当影响的,调查属实后取消本人和指使者的选民资格,发现犯罪线索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通过这种民事赔偿、精神谴责等措施,有效地保证了选民的选举权。

  依法打击选举中的违法行为

  湖北省竹山县潘口乡 梁时存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央对农村惠农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及对村级组织建设的重视,使得村组干部的物质待遇、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乡村能人参与村委会选举,但因相关法律知识普及和引导工作的不完善,出现了影响村民正常行使民主权利的现象,因此,基层党委政府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从实践上看,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广泛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全体村民的法制意识。要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教育,使他们了解村委会选举的基本程序,珍惜民主权利。要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宣传村委会选举的政策法规,形成正面引导的强大声势。要引导候选人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对待自己、其他候选人和村民,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促进理性公平竞争。同时,对《选举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宣传教育不仅仅是对农民群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干部当中进行农村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以此带动农民群众提高法制意识。

  二是完善村委会选举程序。要着重做好对候选人治村设想或竞职承诺的审核把关工作,治村设想或竞职承诺不得有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相抵触的内容。要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对候选人承诺捐助村集体的资金或物资,不应由候选人在选举前或选举后私自决定分配方案,而应交由依法选举产生的村委会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讨论决定。要规范候选人的竞争行为,搭建公平选举平台,禁止候选人或候选人指使的人私下拉票,变地下选举为阳光选举。要全面设立秘密画票处,普遍实行秘密写票制度,保障农民群众在无干扰的情况下自主表达自己的选举意愿。

  三是从重打击利用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敛财谋私的违法犯罪行为。对重大舞弊、贿选案件,纪检、监察、司法机关对责任人要及时依照程序立案办理。排除干扰,敢于碰硬,不护短,不养奸。做到取证、处理、纠正三到位,对于选举舞弊的典型案例公开处理,媒体曝光,敢于亮丑,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利用一切传媒的宣传舆论作用,给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制造良好的民主气氛。从而使一些利用民主选举之际变相敛财,或者拉帮结派搞政治腐败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

  村民权利需要尊重和教育

  浙江省龙游县 欧阳锡龙

  对于“村委会直选,村民应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这个问题,笔者认为,一要尊重,二要教育。

  所谓“尊重”,说到底是尊重村民参与政治行使民主的权利意识。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村民要做到自我尊重。不能自轻自贱,而要珍惜自己作为底层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角色。有些村民对选举不选举抱有无所谓的态度,甚至于把自己手中的选票随便转手给别的人,这是对自身权利无视。二是选举委员会应该尊重选民。选举委员会从村民中来,被村民公推出来,那就必须代表绝大多数村民为直选做好服务工作,因此他们应该依法办事,而且要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对于选举,他们只有宣传、引导、组织的义务,而不能越权,更不能越俎代庖实行包办。有些选举委员借口农民文化水平低、民主观念差,而自作主张替村民填票选票,这实质上是在剥夺农民合法的政治权利。三是上级政府要尊重选民。村民直选,符合国家法律规定,应该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尊重与保护。如果一个村在选举期间多次出现贿选、“村霸”威胁和拉帮结派等不正当行为,而上级政府并没有认真调查依法处理,结果只能导致村民对上级机关的不信任,自然也会导致村民参与选举的积极性下降。民主政治大体包括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四个环节。从村民直选的经验看,我国目前只完成了选举环节,而后面的三步多有脱节。也正因为这样,导致某些人在当选村委主任后立马为自己捞钱,不惜损害村民的利益,农民群众对此反响强烈。

  “教育”也从三个方面分析:一是提高农民的民主政治意识。不少农民对如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权利缺乏认识,以致对应有的权利如何行使和保护不够重视。有不少农民只看到眼前的个人利益,对于某些贿选者的钱财照收不误。也有些农民不愿得罪人,也就放弃了正确的是非观和正义感。因此加强教育与培训更显迫切。首先从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开始。二是教育培养村民的法制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农民群众宣传有关村委会选举的相关法规,重点向农民介绍什么是贿选及法律对贿选的处罚规定。三是强化村民的责任意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国家法律赋予公民的神圣权利,珍视与捍卫这样的权利,于国于民于自己都是有益的。对于某些“以钱谋权”、“以权谋私”的贿选者,要引导农民群众认清其实质及危害,从而坚定认同正确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慎重对待选举权

  江苏省丰县凤城镇 李丙海

  大家都知道,学生考试是比较严肃的,特别是高考。然而,村民选好自己的当家主任,权利很重要,选不好就等于“考”不好。过去曾听说过外地一些不良选举现象,比如选票交由一人填写,或让几个要好的人填写,许多村民还不知东西南北,就把村官选出来了,结果意见很大。一沓沓选票竟让一人甚至几个人“当家做主”了,这是强奸民意。对此,笔者认为:村委会在直选过程中,应当由上级组织部门像发学生“考卷”一样,召集村民填写,在填写过程中,还应行使好监督权,一旦发现弄虚作假,取消其选举资格,对玩弄手段、欺骗百姓的村干部还应取消其当选资格。因此,采取慎重的态度,是村民行使好选举权的前提。

  出于公心监督到位

  云南省昌宁县 张金武

  在欠发达地区,村民参与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意识较淡薄,村民的选举权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笔者认为,在选举中要充分行使好自己的选举权,一要出于公心;二要不怕威逼,不被利诱;三要用好监督权。

  村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端正参加选举的态度,以绝大多数村民利益为重,以大局为重,以个人利益或少数群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在进行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真正选出大公无私、秉公为民办事、切实能代表大多数村民利益、能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当家人。极少数地方在选举中可能出现家族势力、黑恶势力干扰或者威逼利诱等情况,村民应该明辨是非,秉公选举,不惧威逼,不被利诱,坚持真理,坚持标准,对不符合条件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坚决不选,使别有用心的图谋不能得逞。在选举中若发生黑恶势力操纵或者暗箱操作等违法违纪行为时,要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及时向选举委员会和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反映、举报,使之得到及时纠正。

  投票要有原则

  河北省玉田县杨家套乡 崔振永

  笔者认为,村民在行使自己选举权时,不要将手中的一票仅仅视为交换一点眼前利益的筹码。做事要有原则,选人要有标准,投票本身也是自己综合素质的体现。

  选村官,要让有德者居之。对于那些一门心思谋私利,做事不公,缺少诚信,恃强凌弱等人,要坚定地不投他一票。其次,要选择“实干家”而不是“吹牛家”。好说大话的人,话虽很好听、很动人,但只能“听”,见不到半点实际效益,而“实干家”却在行动上给村民实实在在的利益,办实实在在的事。第三,要选择有知识有眼光的创新型人才当村官。村子要大发展,要跨越式发展,必须不断探索创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创新型的村官在这里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政府应加强引导

  云南省宣威市 蒋绍庭

  近些年的选举中,存在“村霸”把持选举并进行贿选的现象,是由于政府的引导不到位,引导能力不强,宣传不够充分,没有把村民直选的意义切实贯彻到村民心中。笔者认为,如果引导力度加强,村民自会充分认识手中选票的沉甸甸分量,认清村霸土匪流氓的本性,把群众信得过、能干事、干成事的村民选进村委班子,脚踏实地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