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展示给世人的,从来不是正面照?

2024-05-13

1.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展示给世人的,从来不是正面照?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它的侧面能给人一种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动态美感,也正是因为这一力学之美,使“马踏飞燕”成功入选为国宝级文物,但是它的正面照,因为遮挡住了它飞跃奔腾的姿势,相反还因为马奔跑气喘吁吁的表情,给人一种滑稽的感觉,严重影响了它作为文物的庄严肃穆感,所以专家展示给世人的,永远是它的侧面照。

“马踏飞燕”这件国宝级文物,于1969年被我国一位普通的村民发现,虽然在一同出土的共有二百多件铜器,但是“马踏飞燕”设计构思巧妙,以及良好的寓意,在一众铜器中脱颖而出。
“马踏飞燕”并不是一个大件铜器,它的高度仅达到34.5厘米,长度也只有45厘米,宽度约为13厘米马,但是它的重量却足有7.15公斤,由此可见,当初在设计的时候,是用了真材实料的。

最难能可贵是的,这匹马奔腾雀跃的姿势,它的右前脚向前飞扬,左前脚用力往后平伸,右后脚使劲往后蹬离地面,还有一只脚踏在飞燕上,不但给人一种风驰电掣向前奔跑的动感,而且还难能可贵的考虑了力学平衡原理,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由此吸引了世人的眼光。

但是从正面来看,腿部的运动线条美全部被遮掩住了,而马由于用尽力气向前飞奔的表情,却被人误解成咧着嘴在那儿傻笑,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文物本身的气质荡然无存,所以为了将它最美的一面展现于人,“马踏飞燕”一直以侧面示人。

著名国宝“马踏飞燕”为何展示给世人的,从来不是正面照?

2. 马踏飞燕这一国宝是怎么发现的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3. 马踏飞燕是国宝么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小燕子背上,小燕子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马踏飞燕是国宝么

4. 国宝“马踏飞燕”的正面究竟有什么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中学时代的运动会,其中最让人激动的项目就是田径,特别是接力赛和短跑,大家是扯着喉咙拼命喊,给自己班上的队员加油,甚至恨不得自己冲进去跑步!再看看队员们,两条腿跑得飞快,汗水飞溅开来,快到面部表情都“扭曲”了,现在想想真是美好的回忆。

那么这个话题和本文要说的“马踏飞燕”有什么关系呢?咱接着看。
时间要回到1969年,那是一个备战备荒的年代。9月份的一天,武威县新鲜人民公社新鲜大队第13生产队的村民们正在“哐哐”地挖防空洞,那是相当得卖力,突然有位村民发出了“诶唷”的喊声,大家立马朝他看去,原来是他挖到了什么坚硬的东西,给他弹开了。
大家伙儿立马扶起他,然后刨开了旁边的地方,竟然刨出了一个墓室!这下子大家慌了,赶紧找来干部,准备对墓室进行查看。十分可惜的是这个墓已经被盗墓贼“光顾”过了,但考古工作者们依旧不放弃,清理出了200多件完整的文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39件神态各异、体格健壮的青铜奔马,但这个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些小小的铜马有什么价值,其中有一匹马的造型最独特、“最搞笑”,它就是著名的“马踏飞燕”。
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郭沫若成了这批铜奔马的伯乐,根据现场的人员回忆,他们说道:“郭老先生当时直接说这些马拿到北京就会引起轰动,让我们好好宣传下。”这时候当地的老百姓才知道它们的价值。

“东汉铜奔马”,又名“马踏飞燕”、“铜奔马”、“马超龙雀”等,是东汉时期的青铜器,它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重7.15千克。它的动作非常漂亮,头微微偏向一侧高昂着,仿佛因为跑步发出了喘息,头顶的鬃毛和后面的马尾一致向后方飘飞起来,它浑圆的身躯呈流线型,四肢非常修长,三蹄腾空,想必跑起来是十分轻松、轻盈的。
它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你仔细瞧瞧,它脚下还有一只小鸟,那只小龙雀(也有说燕子)正惊恐地抬头观望,似乎想知道是谁踩到了它头上。这个细节侧面体现出了这匹骏马的快,快到凌空飞腾、快到追上龙雀。表达了汉代人勇武豪迈的气概、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
看到“马踏飞燕”的郭沫若当时就直鼓掌,觉得“它既有风驰电掣之势,又符合力学平衡原理,无疑是一件稀世珍宝。”郭沫若确实没说错,没过多久,这匹马就在北京展览会上一鸣惊人,成了举国闻名的国宝。
1973年,东汉铜奔马参加了古代历史文物出国展,在英国和法国展出,获得了外国人的赞赏;1983年,它成了中国旅游的标志;2002年,它入选了我国的学生课本中。相信不少朋友还记得历史书上那张“马踏飞燕”的照片。

但是问题来了,大家不妨想想,为何每次我们见到的马踏飞燕都是侧面照?难道铜奔马也讲究“拍摄角度”?
去过甘肃省博物馆的朋友一定知道真相——它的正面照实在太“搞笑”了!从图中大家可以直观地看到,整匹马的正脸高度还原了什么叫“极速奔跑”的马应该有的表情,它的嘴巴大张、眼睛瞪得圆圆的,似乎舌头都要被甩出来了。

大家不妨再回忆一下开头说到的短跑运动员们,他们跑起步来的脸是不是也挺“搞笑”的,这时候你要是给他们“咔嚓”拍张照,估计运动员们下场就要追着你打。

当初拍摄“马踏飞燕”的工作人员也觉得“搞笑”的正脸照会让各位观众突然爆笑,影响观感,学生们要是在课堂上看到这张脸,不得情绪失控吗?还是要给国宝一个“面子”,而且侧身照也很“帅气”,索性就不拍正面照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难看到马踏飞燕的正脸照。
参考资料:《美术大观》《铜奔马》

5. “马踏飞燕”这件稀世珍宝,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马踏飞燕”这件稀世珍宝,是古人的智慧,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6. “马踏飞燕”贵为国宝,却为何只有侧面照?看到正面忍不住笑出声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