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2024-04-29

1.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企业家创业的  故事  ,感受他们勇于创业的精神,激励自己的斗志,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成功的  方法  。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一些关于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希望能够引起您的共鸣。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一         股灾之下他和小伙伴们 用一个模型将150万
         变成750万去年的股灾让不少股民损失惨重。然而,他和小伙伴们用一个数学模型运作的资金,却几乎毫发无损,还有正收益,这或许就是量化投资的魅力。而他就是实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CEO凌山,一个敢想敢干的85后创业者。
         兴趣是成功最初的开始
         2009年,凌山从广东工业大学  毕业  后,进入某大型商业集团从事技术工作。每天监控设备、维护网络的工作,让他觉得难以忍受。
         凌山说,自己从小就对数学特别着迷,到了高中接触到微积分、概率等知识后,他更觉得数学是个神奇的东西。“高中时,我也喜欢看  足球  ,但别人看球是享受比赛,我想的却是球赛的胜负中是否有规律可循。”于是,他开始研究这些比赛中比分的内在规律,并有了用智能自动交易方法来实现盈利的想法。
         兴趣或许就是成功最初的开始。对数学的喜爱和持续钻研,让他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还让他遇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位导师——北京一家量化研究院的数学专家,教给了他一整套  学习方法  和策略。学习后,他发现这样的方法是可以应用在商品、金融、股票、债券、外汇等多个市场的。凌山惊叹:“这才是数学的主战场啊!”并萌生了借此创业的想法。
         熬过“99%”的出租屋死亡时光
         2010年中,凌山辞职开始创业。初创期的目标很简单,研发出一套自动交易软件,去资本市场获利。
         “我和几个小伙伴跟亲朋好友借了个遍,凑了150万元,租了个四、五十平米的出租屋,购买了电脑和一些简单设备就开始了。”凌山称,初始有5名创始人,都是同学朋友,大家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目标走到了一起。
         创业的日子很苦,每天就是编程、修改、测试,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一口。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辛苦工作,他们终于设计出一套自动交易软件。软件出来了要测试,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艰难地又凑来150万元后,他们利用这个软件将钱全部投向了国际市场,有的套利,有的利用波动赚点差价,同时进行量化对冲,短短几个月就赚到了600万元,150万变成750万,交易系统测试成功!
         “可以说,99%的创业者最终都倒在了出租屋时光。那时候,我们也差点熬不住,可我一直告诉自己,坚持,坚持,再坚持一下,当你觉得坚持不住的时候,哪怕再多坚持一分钟,你也可能离成功更近一步。”
         想做量化投资界的“平安”
         赚到了600万元后,凌山和小伙伴们成立了实盈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专注于量化投资和私募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2013年,将公司总部搬到了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一年三百多万元的租金让他感觉“更有动力”。
         然而,理想和现实总是存在差距,想把投资系统推销出去并非易事,更何况是认知度很低的量化投资。电话营销、熟人推广、陌生  拜访  ,种种方法他们都用过,开始很难,但随着在熟人圈推广,做口碑营销和机构营销,局面慢慢打开,管理的私募客户资金也越来越多,目前已稳定增长到3个多亿,凭借着4%-5%的管理费收入,还清了债务、实现了盈利。
         真正的转折来自于2015年新的三位创始人的加盟。他们是著名投资人柯利明和另外两位有着深厚金融背景的海归派人士。新的资源使公司进入快车道,除了做好本业,他们也开始计划涉足影视娱乐界,将量化投资法应用到更多行业。
         “如果一定要让我说一个奋斗目标的话,那我的理想就是成为量化投资界的‘平安’,立足本源,拿到金融全牌照,扎扎实实地打造一个世界500强企业。”凌山称。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二         普通人的逆袭:从下岗工到产值上亿的企业家
         在中江,只要说起代明生,人们都不陌生,因为他的路灯杆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大年初八,工人们还没有正式上班,代明生已出现在办公室,忙开了。
         从最初在丝绸厂打工到后来下岗,再到白手起家创业,今年48岁的代明生已是德阳中江一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的总经理。他说,当年创业最艰辛时都想放弃了,是一帮老伙计的支持让他挺了过来。直到现在,代明生还是喜欢没事时就泡在生产车间,“这样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1987年,刚满19岁的代明生来到中江县凯江丝绸厂,当上了机修工。这个踏实肯干的小伙子用5年时间,成长为技术科科长。
         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丝绸厂破产改制,代明生下岗了。他跟几个同事在外承包安装灯杆,看到了市场商机,于是琢磨着自己搞生产。
         没有技术,代明生便到江苏丹阳一家灯杆厂打工,顺便“偷师学艺”。几个月后,他回到中江开始创业。买不起弯曲钢管的专业设备,他就用土办法来试验,最后发现用卷扬机拉弯很实用,且成本只有采用专业设备的十分之一。
         有了产品,他们又四处找市场,最终在绵阳安县秀水镇赚到了第一桶金——差不多20万元。从秀水为起点,他们拿下了周边乡镇的灯杆弯臂业务,并由此一步步拓宽市场,走出省外、走向全国。
         如今,代明生的企业年产值已上亿,其灯杆产业已发展到第四代。指着窗外的工地,代明生说,项目建成后,将年产集成式LED模组10万套、一体化LED节能照明产品10万套。
         代明生说,自己是踩着黄泥巴长大的农民,已习惯了生产车间的生活,“只要不在办公室,不跑业务,我就到车间和工友们一起烧电焊,琢磨创新的事儿。”
         从机修工到下岗工人,再到年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家,代明生已实现了“普通人的逆袭”,可他依然喜欢走进生产车间钻研琢磨,如今公司已取得80多项专利,“在西南地区,有城市的地方就有我们的产品。”他说,只有在生产一线,才能把技术和产品结合起来,摸着电焊机切割机才能找到感觉,才会有发明创造、创新的冲动。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相关内容  
               

成功企业家的创业经历

2.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

      现如今创业的人有很多,但是真正能成功的却很少,成功创业者他们是怎样走向成功的呢?下面就是我整理的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一:华人巨子霍英东         他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只读过几年书,后来做过渡轮加煤工、机场苦力、修车学徒、铆工等。同样是他,这个有些倔强,一身傲骨的毛头小子,当他挥手离开人间的时候,已成为香港十大富豪之一,坐拥290亿人民币身家,可以和李嘉诚比肩的华人巨子。他就是被媒体誉为红色资本家的霍英东。然而,老人留给世界的,不仅是让人艳羡的万贯家财,更是他顶天立地的做人风范。
         我敢说,我从来没有负过任何人
         当霍英东成为富豪之后,曾有人问他是否担心被绑架。霍英东坦然地回答说:“我从不担心别人会绑架我,因为我这一辈子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人!”
         霍先生不只一次对人说,无论是从政还是做生意,无论你属于哪个行业,最重要也最根本的,就是做人。霍英东早年在和一个合作者共同开发新项目时,对方公司突然出现危机,急需现金,霍先生主动并巧妙地将利润重新划分,不仅不露声色地帮助对方渡过了难关,还保护了对方的尊严。在那之后的几十年里,当年的合作者及他的后代都将霍先生看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霍英东是香港超级富商中唯一一个敢不带保镖独行的人。数十年来,市民们常常能看见霍先生独自一人散步、爬山,沿途还不时和热情的市民们打着招呼。
         “做人,关键是问心无愧!”霍先生不仅是这样说的,并且用其一生为后人做出了榜样。霍英东叱咤商界半个世纪,至今,尚未听过关于他的商业行为或其他任何行为的负面传闻。霍英东一生都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看得比金钱更重要,在很多时候,他宁可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维护他人的尊严和利益。他认为,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人们更多的尊敬。而这样一个处处得到人们尊敬,人人都愿意为他尽力的人,想不成功都难!
         霍英东坦荡的胸怀,毫不做作的为人,真诚的处世方式,为他赢得了无数的朋友,也为自己辉煌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不惹事,也决不怕事
         霍先生一生与人为善,但同时也坚守着自己的做人底线与原则。霍英东先生是商人,与普通商人所不同的是,霍先生是位有血气的商人。广州着名的洛溪大桥是霍英东无偿捐款所建,而当地某政府部门却肆意收取过桥费,此事使霍先生倍感愤怒。于是,霍先生委托别人在报上发表声明,说明自己并没有收到过一分所谓的“过桥钱”,以此“敲山震虎”,通过人大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当地政府部门认识了错误,还了霍先生一个公正。
         一滴雨露可以折射整个世界,一件小事便能检验人的品格。有些商人为了讨好相关部门,一味捐款,哪怕捐款的钱用起来不大干净,捐款的商人也不会有丝毫计较。而从此事可以看出霍先生的人品是多么高贵,如同他的身价一样。身价与人品等值,这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霍先生一生历险无数,尝遍人情冷暖却从未放弃,靠的就是这股不服输,不低头的血性精神。霍先生,是顶天立地的血性男儿!
         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华男儿
         霍英东先生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家、实干家,更是一位可亲可敬的爱国主义者。当年,西方国家对大陆进行封锁,霍英东先生冒着巨大的危险向大陆提供紧缺物资。当后来有人谈起这段历史时,半开玩笑地问大陆给了他什么好处,霍先生当即慷慨激昂地回答道:“大陆当然给我好处了,没有大陆,就没有身为炎黄子孙的我,我一生都为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当年来到广州建设白天鹅酒店时,霍先生被同胞们贫穷的生活状态深深震撼了。那一次大陆之行,让一向坚强的霍英东落泪了。从那之后,他便以个人名义不停向祖国捐款。自1977年成立“霍英东基金会”以来,霍英东已经先后向内地捐款达40亿港元。
         酷爱体育运动的霍英东,每次在世界性的竞技比赛中,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在国外的奥林匹克赛场上飘扬的时候,都激动万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让霍先生每次大赛过后,都要拿出巨款来嘉奖和表彰运动员的成绩。而每一次奖励,霍先生都尽量低调处理,丝毫没有炒作的成分,完全出于一片爱国的赤子之心。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站在时代潮头的霍先生有着无数傲人的资本:财富、地位、名誉、事业,然而霍先生对这一切却有很独到、很透彻的见解。他一生追逐财富,却不为财富所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霍先生一直用一种淡然的心态看待过往云烟。霍家子孙从很小就被告知要勤恳做人,整个家族都崇尚俭约朴素、勤奋向上的生活态度。
         在谈到自己的孙子与一些演艺圈儿的当红女影星交往时,霍英东语重心长地说道:“她们出名,有自己的实力,也有媒体的元素。别人出名是别人的事情,我只会教育我的子孙远离名利场,做个不被浮名所累的真性情的好人。”霍英东一生谨慎做人,时时刻刻不忘教诲子孙低调处世,这一份淡泊名利的自在洒脱,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他用一生的足迹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要做就做大写的人!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二:王永庆卖米的故事         1932年,16岁的王永庆在台湾嘉义开了一家米店,从此踏上了艰难的创业之旅。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怎么打开销路呢?王永庆想起父亲常说的一句古训:“不惜钱者有人爱,不惜力者有人敬。”他没钱,惟一能做的是不吝惜时间和力气。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一天晚上,天下着倾盆大雨,王永庆忙完店里的活计,已是深夜。他上床躺下,迷迷糊糊刚睡着,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了。开门一看,原来是嘉义火车站对面一家客栈的厨师。厨师说客栈来了几位客人,还没吃饭,刚巧厨房没米了,请王永庆帮忙送一斗米过去。当时,卖米的利润极其微薄,一斗米只能赚一分钱。从心情上来说,王永庆不愿冒着这么大的雨赚这一分钱,但为了维持平日的信用,他二话没说,量了一斗米,披上一条麻袋当雨具,将米送到客栈。回来时,全身都湿透了。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每次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都要打听这家有多少人吃饭,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这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米送过去。
         不过,由于嘉义大多数家庭都靠做工谋生,收入微薄,少有闲钱,主动送米上门,如果马上收钱,碰上顾客手头紧,会弄得双方都很尴尬。因此,每次送米,王永庆并不急于收钱。他把全体顾客按发薪日期分门别类,登记在册,等顾客领了薪水,再去一拨儿一拨儿地收米款,每次都十分顺利,从无拖欠现象。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王永庆成功的例子说明,不要以为创造就非得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把一粒米这样细小的工作做好同样也是一种创造。
         成功企业家创业故事三:柳传志         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柳传志:做“倒爷”被骗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后来因为听说倒买一台彩电能赚1,000块,联想也跟着去做。当时有说法“骗子比彩电还多”,尽管柳传志小心谨慎的叮嘱要看到电视才付款,他们也的确看到了电视,不过等钱汇过去,对方却消失了,联想一下被骗去14万元。公司一下子更加艰难。
         到了1985年,所有可能为公司带来收入的各种业务几乎试了一个遍。其中最重要的事情是将计算所倪光南主导开发的“汉字系统”带到了公司,成果产品化后就是后来知名的“汉卡”。当时电脑大部分靠进口,全是英文系统,必须装上汉卡,每台电脑经过改装后利润高达一、两万元。联想在6个月内至少销售出了100套,为公司带来了约40万元毛利润。

3. 著名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苦难史

 著名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苦难史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40岁时虽贵为公司副总裁,却被毫无颜面地开除出公司,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迁到陌生的纽约重新开始,另外他还官司在身,面临牢狱之灾。
    
          乔布斯 
         在校女大学生怀孕了,因父母的极力反对,不能跟男助教奉子成婚,孩子生下后被送到福利院。这类不幸的故事发生在了史蒂夫·乔布斯身上。戏剧化的一面是,小乔布斯被领养不到一年,这对年轻的夫妇成功结婚了,且还生下了一个女儿,一家子好不融洽,这位妹妹后来还成为著名电视剧《辛普森一家》中的人物原型。
          贝佐斯 
         继谷歌之后,第二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出身也可用“不幸”来形容。
         贝佐斯是一位16岁女高中生的孩子,这位叫吉斯的女孩,父母倒非常开明,不仅在小婴儿出生前,出钱让女儿和上高三的男朋友结了婚,还为女婿的学业和事业奔走。不过,贝佐斯的这位亲生父亲乔根森烂泥扶不上墙。
         为他付了新墨西哥大学的学费,没多久他却辍学了。后来岳父又为他在新墨西哥州警察署谋了一份差事,也没干多久。乔根森还嗜酒如命,经常和朋友畅饮到半夜。最后,1965年6月,当贝佐斯17个月大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夫妇离婚告终。
         也就是说,乔布斯、贝佐斯这两位世界级创业大佬所用的都不是自己的本姓。比较起以下提到的创业大佬的生活辛酸,贝佐斯、乔布斯已属万幸了,他们遇到了不错的养父、继父,他们的困难只是父母婚姻上的变故。
         非凡者不仅要克服事业上非同一般的重重困境,生活上也要历经磨难,所谓九九大难,终念真经。
          托马斯·沃森 
         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40岁时虽贵为公司副总裁,却被毫无颜面地开除出公司,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从俄亥俄州的代顿市迁到陌生的纽约重新开始,另外他还官司在身,面临牢狱之灾。
          立石一真 
         欧姆龙公司的创建者立石一真的命更苦,欧姆龙公司后来成为了全球知名的自动化控制及电子设备制造厂商,ATM、车站自动售检票系统等就是它首创。立石一真49岁时公司正处于濒临破产边缘、苟延残喘之际,妻子去世,留下7个孩子,最小的是刚出生的婴儿,后来立石一真能创下大业,需要何等毅力,需要忍耐何等的`苦痛!
          保罗·高尔文 
         摩托罗拉创始人的生活也曾一团糟。经过两次创业失败后,1928 年9 月,高尔文制造公司在芝加哥哈里森街847 号的一幢出租的大楼里诞生了,这家公司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摩托罗拉公司,但创办人保罗·高尔文的命运并没因此转好,伴随着1929 年10 月“黑色星期五”的降临,高尔文公司因库存过多濒临破产。更大的打击是生活方面的,先后5 个月内,高尔文相继失去了父亲、母亲和岳母等几位亲人,一个又一个打击使他连悲痛的力量都没有了。
         不幸并没有因此终止。就在高尔文的事业如日中天时,1942 年10月的一个晚上,高尔文的妻子被闯人行窃的强盗杀害了。再以两个典型人物做重点阐述。
          爱迪生 
         其一是屡遭背运的爱迪生。爱迪生作为大创业家的身份总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爱迪生是两百多年商业史上最成功的兼具发明家与企业家两重身份于一身的人。1879年,爱迪生创办“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1890年,爱迪生将其各种业务组建成为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除了作为伟大GE公司的缔造者之外,鼎盛时期,爱迪生创建或控制着13家大公司。
         我们把爱迪生归为发明天才和伟大的企业家,但也不能忽视他经历的极大失败和无数磨难,如果把他整个创业历程的悲惨遭遇罗列出来,能看出爱迪生也够悲催的。
         在84年的岁月中,爱迪生遭受了比常人更多、更大的磨难。
         1、上小学时,爱迪生因“太笨了,接受不了老师讲授的内容”不得不退学;
         2、少年时,被陌生人重重地扇了一耳光,致使耳膜破裂,此后一直处于半聋状态。
         3、打工期间至少被开除过两次;许多专利并不能得到市场认可;
         4、37岁那年,妻子去世,爱迪生一人带着3个年龄分别为13岁、8岁和6岁的孩子生活
         5、一场大火曾毁掉他绝大多数的发明装置……
          松下幸之助 
         最悲惨的要属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松下幸之助在1917年开始创业时,全身上下只有100日元,外加不到4年的正规教育。他毫无背景,还背负着家庭的一部辛酸史。27岁那年,父母兄长姐姐全都逝去,10人大家庭只剩下他一人了。33岁就成为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的约翰?科特,讲述松下的苦难创业史时,科特用“受到诅咒的一家”来形容。
         1、4岁因父亲做稻米期货生意破产,而陷入赤贫、5岁失去一位兄弟,6岁又失去两位,并且在9岁时被迫离开母亲……松下晚年回忆说,“我母亲苦恼的脸孔和因疲倦而低垂的肩膀,一直是我鲜明而痛苦的记忆。”
         2、独子夭折。对松下而言,“受诅咒”的命运并无停滞迹象。赶走创业初期的梦魇,至1927年,创业10年有余,事业已经大有所成时,满心以为不怕任何打击,2月的一天又受到了诅咒:独子幸一在襁褓中夭折,这让他痛不欲生,心灵的创伤终身难以修复。
         3、被赶出自己的公司。公司经营方面,松下历经1929年全球危机,1945年日本战败被赶出自己一手创业的公司,经历生平第一次违背个人意愿的裁员等,可谓困苦重重。
         爱迪生、松下等创业大家创造商业奇迹,处处显示出一个最基本的结论:如果你想建立成功的事业,那么,悲观的世界观以及对人类潜力抱有消极看法,只会坏了大事。悲观会打击雄心勃勃的目标,破坏个人和组织同时成长所需要的冒险精神、倾听技巧、以及谦逊、开放的心胸。
        ;

著名企业家创业过程中的苦难史

4. 企业家告诉你如何创业

 企业家告诉你如何创业
                      企业家能在平凡之中走出来,用自己超凡的目光看待这商场的风云,他们具备的也不仅仅是这些,下面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企业家告诉你如何创业,听听他们的创业建议。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总是时间有限。我已经达到这样的地步:如果不随时思考我如何才可以推动我的业务需求,我就连气都喘不上来。如果你想赚大钱,你就需要让你每一秒时间都具有价值。
    当上个月我在Kickstarter(创意方案的众筹网站平台创意方案的众筹网站平台)发起活动来为我的创业公司筹资时,前三天我都几乎没有睡觉。不过,结果还好,在第3天结束时我们实现了15000美元的融资目标。但我发现,启动和运行一个公司会耗尽你的时间。
    我是一个满载课业负担的大学二年级学生。同时我还是我所在大学学生会的理事,我们的创业公司的副总裁,学生国际商业理事会的市场营销主任和汉语言学会的老师。我管理这一切以及我的公司:Yes Man Watches。
    为了在每天的工作中有效地管理时间,我学到了三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我意识到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一天24小时,但你必须抽出时间来考虑,如何最好地利用你的大部分时间。如果你觉得有人能用他的一天做更多的事,那么你可以得出结论:你没能有效地利用你的时间。
    1.为实现长期目标而设定短期目标。此种方案可应用于几乎任何事情。例如,当发起我的Kickstarter筹资活动时,我制定了一张待办事项清单,除了公司事务以外,还包括制作我的活动页面、拍摄我的视频、联系各位博主等等。我的长期目标是实现Kickstarter平台上的筹资,而我的待办事项清单则包括可以进一步细分的短期目标。比如,拍摄视频可以分解成这些部分:找到一个有信誉的`摄影师、写剧本、做情节串连的图版。
    我也在学校活动中应用这一目标设置方法:如果我有一个八页的英文论文两周之内要交,那么我的长期目标就是要完成我的论文,而我的短期目标则可以分解为什么时候完成它的提纲。
    2.使用应用程序。技术可以帮助你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在我的iPhone里一个我最喜欢的工具就是我的提醒程序。每天晚上睡觉前,我写下第二天的至少三个目标。这有助于当我醒来的时候,有一个得心应手的日程表,并且我也试着在设定第二天的目标之前不去睡觉。
    现在的社交媒体花费了人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尽管社交媒体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数字工具,但是如果你想要限制你在Fa*ebook、推te(Twi**er)或任何其他网站上的时间,那么你就应该开始使用谷歌浏览器(Google chrome)上这个扩展程序:全神贯注(StayFocused)(让你保持专注的Chrome浏览器扩展插件)。这一提高效率的应用程序可以限制你花在任何网站网页上的时间。我限制每天使用Fa*ebook 30分钟。只要到了30分钟,Stayfocused就会阻止你继续使用。
    3.规划你的一天。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你已经被工作限制好的时间,而是要关注你的自由时间是否被有效地分配了。我查了我的课程表,看了我有多少空闲时间,并且根据它来更新我的日常提醒。如果你是在做全职工作,那么你就应该认识到你的朝九晚五的工作仅仅占据了你一天的三分之一而已。重塑你看待每一天的方式,你就会意识到你拥有比预想的更多的时间。
    一旦你弄清楚了你的日程中的空闲时间段,就应该开始计划用它们做什么。作为一名企业家,我建议你利用这样的空闲时间,去实现那些能帮助你达到长期目标的短期目标。例如,当我为发起我的Kickstarter活动而接触媒体机构时,在录制视频片段的间隙,我利用20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将一些相关的博客添加到我的媒体联络名单上。
    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资产就是时间。一旦你了解了如何有效地管理你的时间,你就会更充分地认识到它的价值。正如迈克尔勒伯夫(Michael LeBoeuf)所说,“浪费金钱时,你失去的只是金钱,而浪费时间,你失去的将是你生命的一部分。”
  ;

5. 年轻企业家创业故事

 年轻企业家创业故事
                      新明珠陶瓷集团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永楷,他现年不过而立之年,却掌管着一个国内最大型最先进的陶瓷生产企业。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稳健、有才华、精明强干的企业家。
    
     脚踏实地 从企业基层做起 
    叶永楷出生于陶都——佛山,父母都是知名陶瓷企业家,自幼随父母在商海中闯关,养成了勤奋好学、精于管理的性格。1999年,在父亲的安排下,他从企业最基层的生产工人做起,与企业员工们同甘共苦,使他懂得劳动和创业的艰辛。2000年,他被安排到南海市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做业务销售。2001年,他被安排到佛山格莱斯陶瓷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2003年,参与三水新明珠建陶工业园的筹建工作并任公司生产副总经理。2007年,新明珠陶瓷集团公司正处在一个飞跃期,企业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年轻有为的叶永楷担任了广东萨米特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在陶瓷企业,无论是生产还是营销管理,他都样样精通,他带领的团队曾创造了许多经典范例,为国内同行所津津乐道。近10年的工作历程中,叶永楷深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一道理。正是这种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作风和对工作的热情执着,方锻炼出他精明干练的气派和老成持重的风范。
    在任该公司总经理期间,他使这个已运行了8年的新兴陶瓷企业创造了多项中国建筑陶瓷企业纪录,成为了国内最大型最先进的陶瓷生产企业。禄步生产基地建设一年多来,他带领企业在生产管理、工艺操作及产品标准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新研究和改造。目前该企业已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了一系列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工作,致力建设全国绿色环保示范工业园区。该公司禄步生产基地已走上了新型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关爱员工 履行好社会责任 
    叶永楷有着令员工钦佩的工作业绩和管理艺术。他提出了“企业爱员工、员工爱企业”的管理思路,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他身为总经理,却从不摆架子,经常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员工们也都爱和他说说话、谈谈心,企业干群关系十分融洽。夏天到了,员工们可以领到公司补助发放的电风扇。文化娱乐活动和电视、电影都基本实现常态化,进一步活跃和丰富了员工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该公司每年都组织员工参加旅游观光活动,让大家游览祖国的秀丽河山,回来后舒心工作。正是有了这种和谐的劳资关系,使员工们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促进了企业的不断发展。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的生产形势一度处于低迷状态。针对目前的经济现状,叶永楷确定了“稳定队伍,安全生产,调整结构,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组织员工正视困难,迎接挑战,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还组织技术攻关,大刀阔斧对企业产品进行开发与设计。今年,该企业产品优等率与同色号等都创下了同行业的新标杆,并创出了单月销售收入过亿元的经营业绩。
    针对电力供应不足、供电困难等诸多制约企业发展因素,叶永楷以睿智眼光,提出了自筹建变电站的策略,根据企业的电力需求,制订了长远发展规划。他决心将企业打造成为促进高要经济发展的一张优秀名片。
    熟悉叶永楷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沉稳低调的人。然而,低调的背后,却蕴含着运筹帷幄、决战商海的机智和锐意进取、做大做强企业的豪情。他专注于多领域多角度提升自己,从国内外优秀企业那里学习管理创新,从朋友和客户身上学习成功经验,从专家教授身上学习理论知识……他每天都心无旁骛地扑在学习和工作上,并积极与当地政府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热心参与我市文化体育活动等公益事业,先后参与了高要建市十五周年庆典和禄步镇2008“双庆”篮球赛等,为推动我市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贡献了力量。为了支持四川灾区人民抗震救灾,他积极发动企业和员工捐款献爱心,成为国内陶瓷行业捐款献爱心的首家企业。在企业属地的禄步镇白土一村、二村,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每人都能收到一份敬老养老金,今年已发放敬老爱心金近100万元。他敬老献爱心之举成了禄步镇的佳话。就连“六一”儿童节,附近的小学生都能收到他亲自购买的文具等。由于他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从而受到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和认可。他先后被评为“高要市荣誉市民”、“肇庆市青年企业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等。
    叶永楷一贯坚持“依法治企”与“以德治企”相结合,今年以来,企业与禄步镇委、镇政府密切合作,企业成立了党支部、团支部、工会和妇女组织,目的在于推进企业依法治企,以德引导企业进步。如今,该公司禄步生产基地已走上了规模化发展轨道,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目前,“萨米特”商标及其产品更被授予“中国驰名商标”、“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环境标志产品”、“中国陶瓷行业名牌产品”、“广东省用户满意产品”等众多称号,在国内行业享有很高的声誉。
     80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 
     自主创业始于实干 
    1995年,13岁的黄少彬初中毕业后,来到在深圳做小生意的父亲那里。在深圳读完高中后,他想外出务工。父亲难以说服倔强的儿子,就依了他。没有一技之长,黄少彬只能做体力活:当搬运工、做建筑工地散工、当玩具厂工人。
    吃苦,农村出身的黄少彬并不害怕。黄少彬说,2005年,他进了一家生产LED电子显示屏等产品的企业。拼命地学习、请教、积累,使他脱颖而出。很快,他被提拔为公司的领班,直至部门主管。最后,企业老总把整个公司交给他管理。4年之后,这家小企业在黄少彬的管理下,成为一家上规模的LED产品生产企业。
    看似少语、腼腆的黄少彬,其实有一颗果敢、坚定而激情奔放的心。谈起LED行业,他脸上露出自信的微笑。
    2012年,黄少彬的“野心”开始膨胀。他在考察市场后认为:LED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屏、景观装饰、民用照明、电器等,而目前国内LED产品只应用到了十分之一的市场。而且,LED产品最大的优势是节能。他说,如果全国所有家庭都有LED照明灯,一年可以节约一个三峡电站的发电量。              

年轻企业家创业故事

6. 创业型企业家的介绍

企业家的形成是我国走向市场经济的标志之一。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初步形成了一批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可称之为创业型企业家,这是最值得珍惜的宝贵财富。

7. 做企业家

1、成功企业家 
是一个带动者。带动员工不断进取。管理者要能够真正地带动员工,一定要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的丰富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经验与能力。 
2、成功企业家 
不能孤军奋战,要培养起能够将把影楼所有人员积极性调动起来的能力,给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潜能的机会,同时又能形成团队力量。 

3、成功企业家 
应培养自身的沟通能力,影楼是由具备不同的工作技能和不同社会背景、有着不同性格的员工构成,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形成凝聚力的基础。 

4、成功企业家 
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但要承担对公司生存、发展的重任,也要对员工工作、生活负责,并以此为自己人生价值之所在。 

成功企业家 
老板/经理的行为活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影响着企业的成败,使我们老板/经理的行为结果具有必然性,成为领袖型的成功企业家 




第一、敬业精神是管理者所应具备的非常重要的一种品质。只有懂得敬业,才能热爱自己的企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过去在党政机关工作时,常常碰到某些企业会有这样的现象,比如有的管理者在外边对本企业说三道四,甚至出现董事会的决议都贯彻不下去的情况,这在国外是不可想象的,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然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第二、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管理者应具备承受各种困难和压力的能力,越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越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俗话讲“办法总比困难多”,因此要善于在重重困难的夹缝中,选准解决困难的突破口并采取具体措施。 

第三、重实效,凭业绩说话。做企业管理工作不能夸夸其谈,要实事求是,立说力行。同时做任何事情要符合客观规律,更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开展工作。否则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麻烦。 

第四、终身学习,提高学习力。社会在飞速发展,管理者是否能快速地反应并接受新鲜事物、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潮流,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因此管理者必须及时“充电”,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第五、重视团队精神。一场战役的胜负,除了指挥员对敌情客观地分析、正确的判断和果断的决策外,更重要的任务是把团队中每位高素质的战士团结起来,产生巨大的战斗力。我们开发的每一个项目,也如同每一场战役,只有把每一位员工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能取得成功。所以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如同一支能征善战的优秀军队,除了指挥员正确果断的决策外,它还需要整个团队的精诚合作。 

第六、牢固树立市场竟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二十一世纪既是竞争的年代,又是合作的年代,也就是在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也有竞争。要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管理者必须树立牢固的忧患意识,特别是企业在每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要找准阻碍发展的症结和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永不知足,知足就是落后,落后就会被淘汰。
这样可以么?

做企业家

8. 大企业家

D·洛克菲勒  创建的石油公司曾经垄断全美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真是历害啊。
美国知名企业家戴维·洛克菲勒也是一位有名的人物,还有企业家比尔·拉福 。。中国的有1、荣毅仁: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柳传志:联想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他40岁下海,将联想从一个院办企业发展成为横跨PC、IT服务、风投、地产等几大领域,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旗舰型企业集团
3、王石:一个引领着万科走过20余年持续增长之路的人,一个堪称中国地产界的“教父”的人。王石精明、叛逆、外向、果断;他说话热情洋溢又充满机智,语感极佳,经常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李嘉诚:香港著名的塑胶商、房地产巨商,杰出的企业家。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已捐出28亿用于资助香港和内地的教育事业,兴建医院和敬老院。
5、刘永好:白手起家,依靠激情和头脑,快速造就了一个横阔多领域的大型农业企业。创业几十年,他始终专注农业。新希望涉足金融地产等领域,最终都服务于他建立世界级农牧业龙头的目标
6、张瑞敏:20多年时间,张瑞敏披尖执锐,将一家频临倒闭的冰箱厂塑造成了国际著名家电企业。海尔的成功,是张瑞敏经营管理能力的巨大成功。海尔模式被无数企业争相效仿。
7、任正非:当思科正在接受全球传媒和资本市场的广泛赞誉和顶礼膜拜之时,它却不得不为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头疼不已。这家企业就是华为,而它的带头人原来是解放军的一名团级干部——带有军人作风的任正非。
8、董明珠:专注于空调行业不动摇,对于精品产品的苛刻要求,她言:没有精品的企业是丑陋的。她撇开国美,自创销售渠道。
9、王永庆:他是一个小学毕业生,在极其艰苦的岁月,他是一个小米店的学徒,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从父亲借来200元开办一个小米店,他的创业就开始了,到他创办的企业进入“世界企业50强”的企业,是中国和台湾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强的大企业,只有小学文化的他,却创造出一套科学用人之道,其中最为精辟的就是“压力管理”和“奖励管理”两套方法。
10、马云: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