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桓英为什么称先生呢

2024-05-14

1. 李桓英为什么称先生呢

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才有的对某些在一个领域(主要是文学领域)有突出成就和巨大影响力的女性的称谓。是近代和当代女先生均为对德高望重的妇女,有突出贡献的妇女的尊称。也就是说,但凡德高望重的人,都可以被尊称为“先生”,有表示尊敬的意思,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如冰心先生、杨绛先生等等。李桓英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等数十项荣誉。
先后荣膺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麻风防治先进个人、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李桓英“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2]。
2017年12月6日,“敬佑生命·2017荣耀医者”公益评选授予李桓英“生命之尊”奖[6]。
2019年9月25日,李桓英被授予“最美奋斗者”荣誉称号[3]。
2021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8]
2021年8月,全国妇联作出决定,授予李桓英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0]
2022年3月,入选2021年度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14]
2022年3月,被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公布为2022年“最美巾帼奋斗者”。

李桓英为什么称先生呢

2. 李桓英的简介

李桓英研究员心怀病人,面向基层,1999年98.6%的县(市)已消灭麻风病。为此,她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成功地推行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用利福平等三种药物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于1983年率先用短程联合化疗方案在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的曼南醒麻风寨,进行我国首例现场防治试点,经2年的努力和之后的十年监测,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并于1985年在云、贵、川三省全面推广,得到WHO的认可,于1994年建议在全世界各国推广。她连续十多年亲自深入麻风地区,对接受治疗的病人进行观察研究,她极力支持对麻风病人应该开放,实行院外规则治疗,在治疗中正常就业、就学,使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她积积宣传麻风病是一般传染病,对麻风病人不应嫌弃,不应隔离,应及早发现,及时上MDT(联合化疗),。她借助我国社会主义三级防保网的优势,率先在云南省文山州对基层防保人员进行麻风病防治培训。二十年来,她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和多次请国际专家授课,为基层培养了大批麻风病防治骨干。经她为云、贵、川地区申请与世界卫生组织协作项目治愈的麻风病患者至今已达一万多人,年复发率仅为 0.03%,大大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1%)。短程联合化疗取得完全成功,为我国的麻风病防治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取得了世界水平的成果。李研究员在国内外发表论著14篇,综述7篇,努力为基层普及现代麻防知识。获国家级科技成果1项,省级科技成果6项,局级科技成果2项;每年数次被邀请出席国际、WHO麻风会议,讨论麻防策略,报告我国麻防成就。目前,她又在麻风病防治中开辟新的领域,力争为麻风病的早期诊断研究提供实验诊断基础。

3. 李桓英的介绍

李桓英,女,一九四五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现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麻风协会副理事长;同时兼任国际麻风学会理事,WHO麻风病专家及顾问;马海德基金会理事;印度麻风协会终身会员;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名誉主编,全国政协第七、八届委员,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并先后荣膺全国“五 一”劳动奖章、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麻风防治先进个人、中国医学基金会首届“‘圣洁杯’医德医风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11年获得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李桓英的介绍

4. 李桓英结婚了吗?

李桓英没有结婚。李桓英女,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  ,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现任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医生,  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

人物经历:
1921年8月,李桓英出生于北京 。1945年,李桓英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细菌学和公共卫生学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微生物学系助理研究员 。1950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李桓英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推荐为世卫组织首批官员 。

5. 李桓英的人物档案

李桓英,1921年出生于北京,1945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一年后留学美国名校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研究院。1950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的第一批官员,1958年世卫组织又对她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但她却依然选择了回国。李桓英教授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候选人等数十项荣誉。2005年11月8日,以她名字命名的“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成立。

李桓英的人物档案

6. 李桓英的成就

1998年,第十五届国际麻风会议在北京召开,这也是对我国在麻风病防治工作这一领域作出的成就和贡献的肯定。在这次会议上,李桓英教授被推选担任本次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她开展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被誉为全球最佳治疗行动。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紧紧握着李桓英教授的手说:“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如今,李桓英教授已经86岁高龄了,虽然不能像年轻时那样常年战斗在防麻第一线,但她仍然坚持每年到那里调研一次,并已于2002年开始更上一层楼——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开展早发现工作,以达到早治疗、预防残疾的防治麻风病的最终目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时值今日李教授仍不断向人们提醒:“目前,虽然我国麻风发病人数很少,但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发病和就诊往往打破了流行地域的界限而松散出现,不能忽视。”她同时告诫医生:“麻风病诊断应及时而慎重,凡是有麻木、不疼不痒的皮肤损害就需与皮肤科、神经科等多种疾病相鉴别,遇有诊断怀疑时,应转诊或列为观察病例,定期就诊或随访,做到既防止漏诊又应避免误诊。”李桓英在自己的暮年,仍致力于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勤勉不辍。李桓英教授终生未婚,对医学的孜孜追求,几乎成了她生命的全部。记者曾问起她的业余爱好,答曰:“古典音乐,看国际时事,百家讲坛、科技新闻。”她觉得,古典音乐可以使自己拥有难得的清净,那是一种形式美好的精神休闲;百家讲坛、科技新闻使她思想永葆青春,可以使她接下来的工作更加精力充沛和富有成效。连片刻休闲的目的也是为了事业,这就是我们敬爱的李教授的心灵一隅,一位傲立于中国麻风界的女巨人的滴水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