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目前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多少?

2024-05-13

1. 中国目前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多少?

在“中国统计年鉴”上可以查。
储蓄存款指:
(1)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设定的一种存款。储蓄存款基本上可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
(2)活期储蓄存款虽然可以随时支取,但取款凭证-存折不能流通转让,也不能透支。传统的定期储蓄存款的对象一般仅限于个人和非营利性组织,且若要提取,必须提前七天事先通知银行,同时存折不能流通和贴现。
(3)目前,美国也允许营利公司开立储蓄存款帐户,但存款金额不得超过15万美元。除此之外,西方国家一般只允许商业银行的储蓄部门和专门的储蓄机构经营储蓄存款业务,且管理比较严格。

中国目前的居民储蓄存款总额是多少?

2. 2013底我国居民存款额有多少

2013年8月我国居民储蓄余额调查统计
 作为普通居民家庭财富的主要体现,目前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超过40万亿元,最近三个月更是持续站在43万亿元关口之上。
  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到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已连续三个月突破43万亿元,位于历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过16万亿元,定期存款超过27万亿元,显示出存款定期化的趋势。
  过去10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实现加速度增长,分别于2003年9月、2008年8月、2010年12月和2013年1月突破10万亿元、20万亿元、30万亿元和40万亿元大关,且每突破一个10万亿元大关所用时间不断缩短。
  特别是最近5年来居民储蓄增速明显加快,目前已较2008年8月的20万亿元规模翻了一倍还多。与之相伴的,是其间持续了24个月的负利率现象。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储蓄金额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均储蓄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居民储蓄已经超过3万元。相应的,我国也是目前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目前居民储蓄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3.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较高的现象

长期以来,广大居民的高储蓄率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不断攀升的存款余额,也折射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问题。  一、从高储蓄看消费信贷  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发布了《关于开展个人消费信贷指导意见》,消费信贷业务陆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个人住房贷款、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个人助学贷款、汽车消费信贷、个人住房装修贷款和旅游贷款。开展消费信贷的初衷是推动个人消费,降低存款余额,以扩大内需,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这一政策已经实施8年多,从目前我国消费信贷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实际的效果并没有如人们所期望的那样。  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处于一种短缺状态。在这种经济环境下,广大居民养成了节俭的习惯,并且成为一种为人们所称道的美德。广大居民投资意识不强,再加上投资工具短缺,有钱存银行成为广大居民的习惯性做法,多年来我国都是储蓄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在传统的“量入为出”“将今天的钱留到明天使用”“永远买你能够买得起的东西”等节俭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数居民的储蓄只是一种个人积累行为,存款利率的高低影响甚微。    二、从高储蓄看收入水平  2001年,我国GDP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98年增长近2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六位。2002年,GDP总值超过10万亿元,达到102,398亿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2004年,我国人均GDP为10,561元。随着我国广大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日常消费开支所占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的恩格尔系数为39.2%,农村居民为49.1%,而2004年,这一系数分别下降为37.7%和47.2%.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广大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本的来源保证。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认为,如果其他情况保持不变,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平均消费倾向趋于下降,而平均储蓄倾向则趋于上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的平均储蓄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与该理论是相一致的。这说明,在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储蓄不断上升是合理的经济现象。  三、从高储蓄看社会保障体系  对于多数的居民而言,预期收入(主要是工资收入)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伴随着我国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改革措施的实行,广大居民的预期支出却呈现递增的趋势。为了应对这种远期支出,广大居民只能抑制自己现时的消费需求,除了最基本的和必要的开支以外,尽量节约,以为今后的生活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储蓄成为广大居民积累未来消费支出的首选方式,也就成为当前我国居民的一种合理行为。由于目前广大居民进行储蓄的主导动机并不是追求货币增值,而是一种预防性的积累行为(如:养老、子女的教育开支、防病防灾等),因而具有一定的刚性。利息收入也只是被作为一种额外的收益。虽然利率一降再降,同时加征利息税,但由于未能从根本上迎合现时广大居民的储蓄动机,储蓄存款一再增加就成为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  基于以上分析,目前我国居民的储蓄行为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备条件下的一种必需的行为。现在不储蓄,未来就极有可能面临生活上的风险。所以说,就业、住房、养老和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将居民储蓄存款维持在一个较合理水平上的前提条件。通过建立和健全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有助于减少人们对未来支出不确定性的忧虑,从而有助于增加广大居民的现时消费,降低用于储蓄的比例,进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良好运行。  近年来,我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保障范围涉及养老、医疗、失业、住房、工伤等项目,已经具备了基本的保障功能,对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广大居民依然热衷于储蓄来看,他们对未来的忧虑并未因此而有较大的改观,仍然注重自身的积累,说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相对于社会需求而言还是不够的。因而,可以看出,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后顾之忧之日,才是储蓄存款余额下降之时。  四、从高储蓄看投资工具  (一)投资工具短缺  现在,我国居民可用其剩余的资金购买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金融产品。但实际上,真正迎合现阶段广大居民投资心理,并具有一定吸引力的投资工具并不多。目前可供普通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工具主要是股票、债券和投资基金,而投资基金的最终投资对象仍然是股票和债券。广大居民投资股票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但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短,再加上股市诸多非理性因素的存在,从而形成一个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面对这样的市场,广大居民自然不会将其用于未来支出的储蓄投入股市,更多是保持一种观望和无奈的心态。而在债券市场,对广大普通居民而言,其主要的投资对象是政府债券,尤其国债,更是得到广大居民的青睐(如下表所示)。由于市场上投资工具的短缺,广大居民的选择余地十分狭小,未能转化为投资工具的资金只能存入银行。  由于投资工具的短缺,其最直接的后果是资金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出现矛盾:一方面,有大量的资金在寻找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巨大的资金需求却得不到满足。具体到我国现在的情况而言,一方面有10多万亿元的存款余额,另一方面又有很多的企业和建设项目,因为缺乏资金而不能正常生产、建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资金供需之间的媒介———融资工具的短缺,导致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不能很好地实现对接。投资工具短缺所导致的另一个后果是,使得社会对资金的需求不得不依赖效率偏低的银行信贷机制。由于受贷款项目建设期限、流动性、风险性的制约,那些前景好但风险大、期限长的项目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相反,那些风险小、期限短的项目则容易获得贷款,但这些项目往往并不是综合效益最好的。另外,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的资金投放所依据的贷款利率,是通过贷款前的调查和评估来确定的,由于对未来风险的担忧,商业银行对贷款项目收取一定的风险资金。这种做法虽降低了银行的信贷风险,却不利于社会资源整体的合理配置。从这个意义上说,良好的投资工具不仅可以实现资金供给与需求的合理对接,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二)投资工具创新  安全性是广大居民在选择投资时考虑的首要因素,而储蓄则是目前最安全的投资方式,自然容易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鉴于日益增加的未来支出压力,面对险象环生的股票市场,想让广大居民将其“以备不时之需”的储蓄存款更多地投入股市是很难的。广大居民需要安全的投资工具,而目前我国却缺乏与储蓄和国债的安全特性类似的投资工具。  多年来,为了加快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大规模发行国债支持地方的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为控制风险,以国家信用和国债代替地方政府信用和地方债券,从而造成我国债券市场以国债为主导,地方债券的规模非常有限的格局。这种局面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其积极作用,由于其发行规模有限等局限性,仍满足不了需求。  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为了迎合广大储蓄型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一个可行的方法就是加大我国债券市场中地方政府债券的比重。因为以地方政府为发行主体的债券具有仅次于中央政府信用的安全性,必然会得到广大居民的信任。以地方政府的信用为保证,只要承诺一定的收益就可以吸引大量的国内投资者。通过地方政府债券这一投资工具,既可降低地方政府公用事业投资的投资成本,又可为储蓄型投资者提供安全的投资工具,从而实现广大投资者既是公用事业、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者又是项目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的“多重效应”。以此为基础,再适时地推出和推广其他金融产品,以满足广大投资者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投资需求。通过投资工具创新,扩大储蓄型投资者投资工具的选择范围,从而实现银行储蓄资金的合理转化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居民存款储蓄余额较高的现象

4. 2014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是多少

据统计,2014年末我国住户存款余额高达50.3万亿元。而央行公布的今年2015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报告显示,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4.15万亿元。
2014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远低于外贸顺差,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国经济复苏和量化宽松退出推动美元走强,人民币贬值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结售汇意愿降低。在这样的预期下,我国通过一定程度的外汇市场干预,保持了人民币的坚挺。2014年这一年中,人民币平均汇率反而较上年升值0.8%。

5.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2015年以来,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综合运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提供了充裕的流动性,引导利率水平下行维,持货币信贷平稳较快增长,加大对实体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

货币总量增速较高。截至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为1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3.7%,比2014年末高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5.7%,连续3个月增速达到两位数,比2014年末高12.5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为6.0万亿元,同比增长3.2%,比2014年末高0.3个百分点。前11个月现金净投放41亿元,同比多投放177亿元。2015 年以来M2增速总体明显上升,前11个月M2新增14.6万亿元,同比多增4.4万亿元。商业银行通过购买地方政府债券等证券投资供给了大量货币。目前M2增速高于名义 GDP 增速较多,货币供应总体较为充裕。

存款增长较快。11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1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3.1%,增速比2014年末高4.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1.9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外币存款余额为6305亿美元,同比增长0.9%,比年初增加570亿美元,同比少增965亿美元。

从人民币存款部门分布看,各部门存款增速均有所上升。11月末,住户存款余额为53.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比2014年末高4.4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5.2万亿元,同比多增2.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为41.5 万亿元,同比增长10.0%,增速比2014年末高2.9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多增1.2万亿元。财政存款余额为4.9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3万亿元,同比少增4868亿元。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5.6万亿元,同比增长55.1%,增速比2014年末末高42.3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12.8万亿元,同比多增10.1万亿元,主要因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和SPV 存放(包括表外理财、证券投资基金、信托计划等)等大幅增加所致。
http://guba.eastmoney.com/news,hxnc,240103907.html

2015年我国城乡居民存款余额

6. 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金额连年上升,据权威机构统计:2010年末,全国居民存款余额为71.3万亿。如何认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数量大,储蓄率高,这一经济现象应一分为二地从两个方面辩证地去分析。(1)储蓄率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进入消费积累阶段,消费心理已趋向成熟,消费水平提高。(2)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说明我国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①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不完善,居民社会安全感低,求稳怕险,以防万一,因此国家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②反映我国居民的投资形式单一,缺乏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国家应健全其他投资市场,鼓励居民购买股票、债券、保险等。③目前我国居民消费形式单一,消费观念传统,不利于国家启动消费,拉动经济的增长。   

7. 我国存款总额达192.2万亿元,人均存款,你达标了吗?

存钱,一直都是中国人固有的好习惯,甚至可以说是执念。特别是老一辈人,不管收入高低,总是能想办法挤出一部分收入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正是因为老百姓都爱存钱,所以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都是全球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储蓄大国”。
     
 根据央行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1月份,中国存款总额达到了192.2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7.8万亿美元左右,仍然位居世界第一。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债的规模已经突破了26万亿美元,而我们中国的存款总额达到了27.8万亿美元。一个是负债,一个是存款,这也间接体现出中国居民和西方居民在消费方面的文化差异。
     
 而我们中国则不同,虽然近些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老百姓的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大多数人依然非常喜欢存钱。不过,需要大家知悉的是,192.2万亿元人民币看起来很多,但并非全部都是居民存款,其中还有很多是企业存款。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家庭部门存款余额为72.44万亿元,按照14亿人口计算,人均存款约为5.19万元,相较2018年的人均存款,上涨了3倍有余。此外,2019年我国的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这些数据均表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老百姓的收入和存款也有了巨大的提升。目前,只要你的存款在5—7万元之间,那么你就已经达到了全国的平均水平。
  
 不过,虽然我国的存款总额和居民储蓄率仍然位居世界第一,但有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去重视了。随着西方观念的传入,现如今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西方化”,不仅月光,而且还“超前消费”。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普及,借钱似乎变得越来越容易,但由于很多年轻人没有自制力,往往会深陷债务漩涡。
     
 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的储蓄率达到了 历史 高峰51.8%,之后便开始逐年下跌,目前已经降至46%。之所以下降这么多,主要就是因为很多年轻人不存钱了,并且迷恋上了超前消费。根据一家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90后的债务收入比高达1850%。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让大家多花钱,毕竟只有老百姓积极消费,国家经济才能快速发展。只不过消费也应该理性,而不是大量“超前消费”、“借贷消费”。
  
 就拿今年年初的“风波”来说,由于无法出门上班,很多人直接就没有了经济来源。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有存款、无欠款的人自然是不慌的,但那些有房贷、车贷、花呗、信用卡且没有存款的人,就有些“难受”了。由此可见,古人“未雨绸缪”的做事方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所以在消费方面,还是一定要理性。

我国存款总额达192.2万亿元,人均存款,你达标了吗?

8. 下表为我国近几年城乡居民的个人储蓄存款余额。 ?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单位:亿元) 资料来自于中国人民银

     D         解答该题的关键在于弄清算法,必须清楚存款收益的实际购买力应该等于名义上的利息收入减除应交利息税,然后再扣除这一部分利息因为物价变动带来的损失,按着上述公式,应该能够轻松得出正确答案为836元。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