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减持对股票有什么影响?简单通俗点,不要复制!

2024-05-15

1. 大小非减持对股票有什么影响?简单通俗点,不要复制!

大小非大多都是一些经营实业的法人或自然人,他们对企业的估值方法是从实业经营的角度去判断的,在以前他们手中的股票无法自由流通时,无法向市场传达他们对企业估值的看法,现在慢慢的可以流通了,他们的力量就一下子显得不可轻视了.在以前,上市公司股票估值的话语权在一些大机构,比如基金,保险,QFII等,现在则是由他们说了算,由于他们是企业经营间接或直接参与者,对企业的价值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他们认为股价高估时,他们就会抛出股票,低估时就买进股票,对现存的价格估值体系形成了最直接的冲击.

大小非减持对股票有什么影响?简单通俗点,不要复制!

2. 大小非减持的时候股票是上升还是下降?为什么?

如果减持的话必然下跌,因为是在大量卖出股票自然对股价形成打压态势。一般所说的是大小非解禁期,也就是到某天大小非就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流通了(在此之前是禁止买卖的),因其本身所持股价成本比市价低很多,如果出售便可套现获利。但也不是说解禁就一定会出现大小非减持情况,视大股东对后市判断和现金流需求不同而定。

3. 股市里,什么是大小非?大小非减持是利多还是利空,为什么?

你好,大小非指的是股票中的非流通股,也就是限售股,我们在公告中经常看到的“限售股解禁”,指的就是大小非解禁了。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
  通常来说大小非减持股价会下跌,因为会增加大量卖盘打压股价,大小非减持股票之所以会对整个股市产生影响主要还是因为大小非的持股占比太高了,每年解禁出来的限售股按照当时股价的市值计算的话资金面都达到了好几千亿元的,这么多的资金解禁之后如果持股股东将解禁股票进行全部抛售的话,对如今的股市行情来说是致命性的打击,会掏空股市现有资金,让股民血本无归。
  比如说2019年大小非减持只是减持15%的话,那么就会从现有股市中抽走5467亿元的资金,如果减持30%的话就是从股市抽走数以万亿元的资金了。上述情况还是在大小非不完全减持的情况下来计算的,如果大小非将手中解禁的股票,进行完全减持套现操作的话,整个股市会面临断崖式下跌的资金压力。
  有相当部分的股票是已经全流通的,比如说三一重工,投资这样的股票就不会面临减持的压力,刚上市不久的新股也没有大小非减持之忧,大小非要减持的话也是三年后的事。
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股市里,什么是大小非?大小非减持是利多还是利空,为什么?

4. 大小非解禁是什么意思啊?它对股票的影响是什么啊?

大小非其实就是公司股份制改革时的限售股,俗称原始股,大小非在公司上市后不能马上流通,都是有限售期的,必须经过限售期后才可上市交易卖出。这里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大非,大非一般指公司控股最多的一个或几个大股东,一般持股5%以上,限售期一般为上市后36个月,即3年,小非为股改时公司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一般持股5%一下,限售期一般为上市后12个月,
由于大小非是在公司股改时入股的,持股成本都相对很低,限售期过后会有比较大的减持股票的意愿,所以会对二级市场造成一定的冲击,造成股价的下跌

5. 大小非减持对未来股市的影响

大小非减持之后卖盘增加,对该股是一个利空,股价一般都会下跌!尽量回避这类股票,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大小非减持对未来股市的影响

6. 什么是"大小非"?大小非的减持对股价有何影响?中国经济能否成功"软着陆"?

2008年3月份股市在制度缺陷上充分暴露,政策面对之又没有说法的情况下,出现了存量资金多杀多的惨剧,演变成为全面的空头市场,大盘指数再度暴跌。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自2005年底以来市场之所以在短短两年里涨幅高达500%,除了GDP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流通股股东从非流通股股东手里接过了对价股,数量巨大的非流通股股东据此获得了流通权,而当解禁期过后,大量的非流通股流向市场,原有的价格均衡被打破了。一方面股市的“供给量”在短期内急速提高,中国股市的买家现实上怎么消化?更具历史性意义的是,大量产业资本通过该种方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利润的看法与原有的机构投资者、散户、上市公司本身都有所不同,有着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对“落袋为安”的偏好。新鲜资本的进入改变了市场原先约定俗成的估值体系,由于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和人文背景以及因香港的间接欧美市场关联性,在期货市场上做空中国股市,股市出现了恐慌,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非理性的抛售成为唯一的选择。原本在5000点上就已套劳的散户表现得多么地无奈和毫无依靠地自悔,2008年1-3月股市跌破了多个关键的技术支撑,问题的症结是随着大小非在全流通解禁后加入到市场博弈当中,原有的估值体系被具备绝对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所打破,存量资金被迫出逃,市场通过股价的下跌来重建各方博弈达到均衡的估值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在暴露出的制度问题实际是股权分置改革留下的手尾,对此政策面有义务进行修正,如果单靠股价的下跌来解决问题,最终中国股市将会是一个恐怖的市场,股改等于是做无用功。 
  对此可以预期政策面会出头措施来稳定市场,但是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如何组合,依然是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技术面严重超跌的状态下,反弹的诱发和有多大空间,都受政策面的制约。对于市场来说,制度的改革是最大的利好,但出台的难度也最大。 
  投资者现在不宜盲目杀跌割肉,应耐心等待政策面发生变化,等大盘反弹出现之后再通过仓位调整来取得操作的主动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3月,沪市个人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60.1%。

       从2001年开始至2005年的5年时间,股市经历着漫长熊市,而期间中国的GDP 仍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速增长,两者显然背离。但这种情况却在2007年之后发生了扭转:流动性、CPI、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GDP增速、出口增速等专业财经术语成为社会最流行的话题,而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也从来没像现在对股市产生如此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与经济发展的“步点”越来越趋向一致,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国机构投资者类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一般法人、QFII、保险公司、券商自营及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主体,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我国私募基金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但其在运作模式、内部控制、资金托管等方面亟待完善。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3月,沪市个人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60.1%。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8月,深市机构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为35.3%,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例将近64.7%。我国A股市场仍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截至2007年底,个人投资者在我国A股流通市场上的持股份额总计约51.29%。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和低价股,他们持股的时间通常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投资者持股期限基本上低于3个月。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持股期限普遍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2007年前3个月,在各类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中,持股低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85.6%;在机构投资者中,持股期限低于三个月的账户比例高达96.74%。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统计,2006年和2007年前8个月,各类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也较短,平均集中在三个月以内。2006年,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68.7%;2007年前八个月,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77%。其中基金、QFII和社保基金三类机构账户中,54%的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99.2%均不足一年。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仍然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同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平均换手率偏高,其中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是机构投资者的两倍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更高,并在2005年至2007年间呈逐年递增态势。 
  中小个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比例依然较高,所占市场交易金额比重也偏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的账户比例依然偏高。截至2007年底,我国A股市场累计开户数达1.4亿。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在深交所开户的账户中,真正持有股票的账户数量不足累计开户数量的三分之一。2005年、2006年及2007年1月至8月底,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均持股账户数目分别为1119万户、1055万户和1237万户,占同期累计开户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3%、28%和26%。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至3月上交所现金及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数量占该交易所全部账户数量的98.8%。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8月间,深交所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该交易所总交易金额的88.53%。其中,现金及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的持股账户数量占该交易所实际持有股票账户数量的99.3%,参与交易的账户数量占总数的99.3%,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金额的73.6%。


 2008年3月份股市在制度缺陷上充分暴露,政策面对之又没有说法的情况下,出现了存量资金多杀多的惨剧,演变成为全面的空头市场,大盘指数再度暴跌。

       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影响:自2005年底以来市场之所以在短短两年里涨幅高达500%,除了GDP以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完成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流通股股东从非流通股股东手里接过了对价股,数量巨大的非流通股股东据此获得了流通权,而当解禁期过后,大量的非流通股流向市场,原有的价格均衡被打破了。一方面股市的“供给量”在短期内急速提高,中国股市的买家现实上怎么消化?更具历史性意义的是,大量产业资本通过该种方式成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对利润的看法与原有的机构投资者、散户、上市公司本身都有所不同,有着与生俱来的危机感和对“落袋为安”的偏好。新鲜资本的进入改变了市场原先约定俗成的估值体系,由于中国股市的游戏规则和人文背景以及因香港的间接欧美市场关联性,在期货市场上做空中国股市,股市出现了恐慌,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非理性的抛售成为唯一的选择。原本在5000点上就已套劳的散户表现得多么地无奈和毫无依靠地自悔,2008年1-3月股市跌破了多个关键的技术支撑,问题的症结是随着大小非在全流通解禁后加入到市场博弈当中,原有的估值体系被具备绝对优势的非流通股股东所打破,存量资金被迫出逃,市场通过股价的下跌来重建各方博弈达到均衡的估值体系,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现在暴露出的制度问题实际是股权分置改革留下的手尾,对此政策面有义务进行修正,如果单靠股价的下跌来解决问题,最终中国股市将会是一个恐怖的市场,股改等于是做无用功。 
  对此可以预期政策面会出头措施来稳定市场,但是政策出台的时机和如何组合,依然是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在技术面严重超跌的状态下,反弹的诱发和有多大空间,都受政策面的制约。对于市场来说,制度的改革是最大的利好,但出台的难度也最大。 
  投资者现在不宜盲目杀跌割肉,应耐心等待政策面发生变化,等大盘反弹出现之后再通过仓位调整来取得操作的主动权。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3月,沪市个人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60.1%。

       从2001年开始至2005年的5年时间,股市经历着漫长熊市,而期间中国的GDP 仍保持每年8%以上的高速增长,两者显然背离。但这种情况却在2007年之后发生了扭转:流动性、CPI、宏观调控、货币政策、财政政策、GDP增速、出口增速等专业财经术语成为社会最流行的话题,而宏观经济的风吹草动也从来没像现在对股市产生如此直接的、巨大的影响。“股市是宏观经济的晴雨表”,股市与经济发展的“步点”越来越趋向一致,这也是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我国机构投资者类型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一般法人、QFII、保险公司、券商自营及券商集合理财、社保基金、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等。其中,证券投资基金是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中的主体,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等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参与不足。我国私募基金近年来有长足发展,但其在运作模式、内部控制、资金托管等方面亟待完善。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3月,沪市个人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高达60.1%。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8月,深市机构投资者持股流通市值比例为35.3%,个人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比例将近64.7%。我国A股市场仍然以个人投资者为主体。截至2007年底,个人投资者在我国A股流通市场上的持股份额总计约51.29%。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和交易小盘股和低价股,他们持股的时间通常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投资者持股期限基本上低于3个月。与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持股期限普遍较短、交易较为频繁。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统计,2007年前3个月,在各类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中,持股低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85.6%;在机构投资者中,持股期限低于三个月的账户比例高达96.74%。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统计,2006年和2007年前8个月,各类投资者平均持股期限也较短,平均集中在三个月以内。2006年,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68.7%;2007年前八个月,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的账户占总数的77%。其中基金、QFII和社保基金三类机构账户中,54%的持股期限小于三个月,99.2%均不足一年。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目前仍然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真正的长期投资者。同境外成熟市场相比,目前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的平均换手率偏高,其中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是机构投资者的两倍以上,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资金周转率更高,并在2005年至2007年间呈逐年递增态势。 
  中小个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比例依然较高,所占市场交易金额比重也偏高。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中小个人投资者的账户比例依然偏高。截至2007年底,我国A股市场累计开户数达1.4亿。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在深交所开户的账户中,真正持有股票的账户数量不足累计开户数量的三分之一。2005年、2006年及2007年1月至8月底,深圳证券交易所市场平均持股账户数目分别为1119万户、1055万户和1237万户,占同期累计开户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3%、28%和26%。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至3月上交所现金及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持股账户数量占该交易所全部账户数量的98.8%。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的统计,2007年1月至8月间,深交所个人投资者交易金额占该交易所总交易金额的88.53%。其中,现金及持股市值在100万元以下的个人投资者的持股账户数量占该交易所实际持有股票账户数量的99.3%,参与交易的账户数量占总数的99.3%,交易金额占总交易金额的73.6%。

7. 股市中什么是“大小非”及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股市的“大小非”指公司的限售股,公司一旦上市后会有一部分股份会流通在二级市场可以交易买卖,另外一部分股份是有时间性限制,等解禁后才能上市交易买卖,这部分就是指“大小非”。
什么是“大小非”?
“大小非”总体指非流通的股份;
“小非”就是小限售股,定义为小于总股本的5%的限售股,在股改一年时间后可流通。
“大非”就是大限售股,定义为大于总股本的5%的限售股,在股改二年时间后可流通。
“大小非”对市场有什么大影响?
一般有“大小非”个股要解禁的时候对股价肯定会有影响的,一旦公司“大小非”解禁后股价会下跌,抛压筹码加大,导致卖盘增多。二级市场只要有股份减持的个股很大程度会下跌,因为怕这些解禁筹码套现出逃,一旦出逃股份供大于求股价自然要跌!
“大小非”解禁前要怎么样知道?
这个就是跟“大非”和“小非”的区别!总体“大小非”信息可以进入盘面按F10键,找到股本结构里面有详细信息。
从上市公司公告也是可以得到信息!但“小非”(小于总股本的5%)一般解禁前是不需要提前公告的,所在只能从二级市场发展。“大非”(大于总股本的5%)解禁前都会提前公布的,所有观看公司公告也可以得到解禁信息。
股票市场大小非对于股票是有一定的影响,大小非成了大股东减持套现的利器,大股东只要口袋没有钱了,就会想法设法通过股市来捞钱,从而非常精准的把股票出在高位。
A股市场大股东疯狂减持,清仓式减持,让很多股票都是倒在了大小非,一旦有大小非出来,很多股票就会呈现下跌趋势,就开始收割韭菜,让散户高高再上的站岗。

股市中什么是“大小非”及对股价有什么影响?

8. 大小非减持对不减持的股票有什么影响吗

没有影响,但是如果减持造成大家恐慌会波及不减持的股票造成系统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