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2024-05-14

1.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那么幸存者偏差起着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到视频中一探究竟。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2. 什么叫幸存者偏差


3.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
 
 著名的数学家瓦尔德在二战时因排除众议建议美军在飞机引擎处安置装甲,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美军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因此产生了著名的"幸存者偏差"理论。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常常偏信来自于幸存者的资料、数据,而不去探究"死亡者"的信息,因而资讯与真实情况存在偏差。现实生活中,小到个人生活大到商业运作,"幸存者偏差"现象无处不在。
 
 
 
 作为学生,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择校、选择补课班。家长们选择的标准通常依靠的是升学率、高分学生的数量和成绩,而不去看低分学生的占比和分数,更不去考虑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师资力量、和是否因材施教。尽管家长们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是有独立个性、学习习惯、兴趣特长的个体,也承认很多优秀的学生本身就是天资过人,但由于"幸存者偏差"的误导,他们仍一叶障目,心存侥幸。
 
 今天对于全中国975万考生来讲都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寒窗苦读数十载,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为的是什么?就是为了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知名学府。因为家长和考生们看到以往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好工作,拥有较同龄人更高的收入。可是,正因为"幸存者偏差"效应,媒体争相报道的都是高等学府优秀毕业生的案例,而不去追踪、探究那些毕业即失业的学生现状。毕竟,社会鼓励宣扬正向、积极的.思想,以慰藉读者,给人以希望。这就给普通老百姓造成一种错觉,即顶尖名校毕业的所有人都是优秀的。
 
 
  
 
 那么,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从中国顶尖学府毕业的学子怎么会找不到工作或工作一般、收入平平呢?这里面其实同样蕴含着"幸存者偏差"现象。从大的概率上讲,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好,就能考上知名大学,就会拥有一片光明的就业前景,因而拥有完美人生。可人们往往不知道或选择不听、不看、不相信,很多仅仅关注学习成绩的学生,由于知识面狭窄被挤出职场;由于兴趣贫乏、不擅长与人沟通、合作,余生寡味;甚至,一些成绩优秀,习惯被人仰视的毕业生,人生中遭遇一点小挫折就选择结束生命。
 
 
 
 跳出个人学习、生活的小视野,放眼看社会,理顺一些商业发展的规律、脉搏,不难发现,很多人和事的失败往往是由于受"幸存者偏差"的影响。拿从前年开始在全国各地上演的如火如荼的共享单车来举例。当一些共享单车初现成功的时候,很多人觉得自己看明白了盈利者成功的商业模式,也顺而跟风为之,可忽略了其他做该项目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和诸如市场饱和率、占有率的问题。
 
 因为"幸存者偏差",人们常常以偏概全,结果导致跟风而上、一味效仿,而不去正视"死亡者"、"失败者"的经验教训。即便是特效药,也只是对某一部分群体有效,不可能对所有人都奏效。即便是成功的商业模式,也是经过不断历练、修正建立的,而不能一味盲目照搬。道理其实每个人都懂,"幸存者偏差"这个理论,人们虽然以前可能不知道它的确切名称,但也略知其中道理,只是人们倾向于从主观上选择让自己轻信"幸存者"的经验、教训,而不愿意听"死亡者"说话,毕竟,他们也不能说话。

幸存者偏差

4. 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Survivor bias),另译为 "生存者偏差" 或 "存活者偏差",是一种常见的 逻辑谬误 。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日常表达为 "沉默的数据"、"死人不会说话" 等。可以用 对照试验 和贝叶斯公式来消除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意思是指,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因为死人不会说话),此资讯可能会存在与实际情况不同的偏差。此规律也适用于金融和商业领域。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被视为 "传奇",它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而其实有些也许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幸存下来了而已。
  
 在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 "我亲戚吃这个药好了" 或者 "我一个朋友去找了这个医生" 等等。不管你的亲戚和朋友和你关系如何好,如何值得信任和尊重,在客观规律面前他们都是等同的。疾病和医药不会因为你的喜好而照顾或者偏袒你的亲朋。所谓 " 兼听则明 " 也是这个道理,抛掉对个案的迷信,全面系统的了解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生活中的例子 
  
  袜子总会丢一只 
  
 因为两只袜子都丢了就不容易发现袜子丢了,所以往往注意到袜子丢了的时候都是只丢了一只袜子。
  
  读书无用论 
  
 如今很多人在说,谁谁谁当初没好好上学如今照样挣大钱,而好多用功读书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那些没好好学习的人混得好。并且因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所以很多人得出"上学没有用处","读书无用"的结论。
  
 这些其实只是个例,因为基数太大,所以看起来有很多 。2010年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的官方口径,可以算出来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仅占总人口的8.7%左右。 可以看出学历低的人数远高于学历高的人数,所以即便低学历者成功率远低于高学历者,也照样会导致低学历者出现大批成功人士。
  
 对于高学历者,普通人既会关注成功的人,也会关注那些没成功的人,并且高学历却落魄的人尤其受关注,容易被当做新闻报道;而对于低学历者,普通人往往只关注成功者,忽视了广大学历低又没成功的人。正是因为忽视了这些"沉默的数据",才产生"读书无用"这种错误结论。
  
 我联想到了自己考研的时候,参考的大部分是经验贴,只看到了那些成功的人是如何成功的,却忽略了失败的人是 如何失败的。考研名额是确定的,不是你上岸就是别人上岸。因此上岸的人,成功也并不仅仅是只靠实力,更是有运气的成分存在。只要比其他失败的人强一点是不是就可以上岸了呢。因此我们看待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善于思考,不能陷入逻辑陷阱。

5. 幸存者偏差是指什么

最近多次看到“幸存者偏差”这个名词,专门百度了解这个理论。
  
 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对人、事物的判断,仅来自于幸存者,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中的筛选因素,会导致得到的资讯和做出的判断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这个理论产生的背景是二次大战。1941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应军方要求,参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降低炮火击落的几率”课题研究。
  
 沃德通过对数据的对比研究,认为机翼是最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是最少被击中,他的结论是: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机翼最易被击中”。
  
 而沃德教授认为:统计的样本只涵盖了平安返回的轰炸机,而机翼多次被击中还能够返航,机尾不是不易被击中,而是被击中后即无法返航,寥寥几架能返航的飞机主要依赖引擎完好。
  
 军方后来采用了沃德教授的建议,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看不见的弹痕才致命。这个故事后来被概括成一个词语“幸存者偏差。”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只看到结果,而忽视了产生这种结果的过程。比如,我们常认为“长得好看的人收入高”,是因为我们看人往往会更关注长得好看的人,而如果这些人恰好薪水都很高,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还有一部分长相一般薪水也很高的人,我们没有注意到,这样就导致了结论的偏差。
  
 再比如在投资领域,我们也经常有“抄作业”不成功的案例。大V们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人也经常用,为什么只有这几位大V成功了呢。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在认识这一事件时,自动过滤了不成功的人,只剩下这些成功人士。所以说“成功是不可复制”的。
  
 专家给的建议是,如果你想模仿大V的投资策略,就要全部模仿,而不能只看到他成功的部分。
  
 前几天发布的“关于瑜伽老师为什么单身的多,也有好几位读者在评论区留言,认为是“幸存者偏差”的原因,我只看到瑜伽姑娘至今未婚,而这几位又正好是教过我的瑜伽老师。
  
 那些不是瑜伽老师的大龄未婚青年,不在统计范围内。
  
 读者博闻,也教会了我一些新知。所以有人说,公开写作是通过与读者互动共同完成的“完整写作”。

幸存者偏差是指什么

6. 什么是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指的是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幸存者偏差,是由优胜劣汰之后自然选择出的一个道理:未幸存者已无法发声。人们只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举个例子,一家卖降落伞的店好评都是100%,这是为什么?因为会给差评的人已经遇难了。
  
 这就是只考察幸存者特征造成的偏差。
  
 幸存者偏差告诉我们人们往往给成功者戴上光环,以为他们的行为导致了他们的成功,其实也有可能他们的做法是错的,只是幸存下来了而已。
  
 因为没有幸存下来的人可能做法是一样的,只是没有机会出来讲。
  
 此规律也适用于金融和商业领域。存活下来的企业往往被视为“传奇”,它们的做法被争相效仿。而其实有些也许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幸存下来了而已。最明显的办法当然是让死人”说话。
  
 双盲实验设计和详细全面客观的数据纪录都是应对“幸存者偏差”的良方。所谓兼听则明”也是这个道理,抛掉对个案的迷信,全面系统才能克服这个偏差。

7. 如何看待幸存者偏差?

                                                                                             01                                                              含义:  幸存者偏差,顾名思义,即幸存者与偏差。幸存者即从生活的暴击中幸存下来的人,换一个词,即幸运儿。偏差即误差,指人们判断一个事物采用了结果推理过程的方法,幸存是结果,而过程有很多种,有非幸存——丧生。因此,在推理过程中就必然会产生偏差。
                                                                                                                                                                                                                                  02                                                              幸存者偏差的表现:  最近有一则笑话,即有记者在火车站台上采访别人是否买到了火车票。大家都应该知道,只有买到火车票的人,才会去站台,因此,当这位记者得出一个结论,大家都买到火车票了,你也一定可以买到或者票的,这就是幸存者偏差的表现。
                                                                                                                                                                                                                                  03                                                              人为什么会有幸存者偏差呢?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你不仅看不到墙角灰暗的地带,反而被幸存者吸引了目光,因此,你凭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来判断事情,就会得出一个片面的结论。  在统计学里,有一个经典的案例,英国人曾经对飞回来的战斗机做过一个统计,战斗后的飞机受损部位主要在机翼而不是机腹,因此,我们应该减少对机腹的安全装置而增加机翼吗?这多么荒谬呀,机腹受到攻击的飞机大多的坠落了,而飞回来的都是幸存机,机腹当然不会有事。
                                                                                                                                                                                                                                  04                                                              怎样减少幸存者偏差呢?  第一:丰富自己的知识,不要总是拿自己的直接接触来作为判断问题的首要依据,而应该把一些你间接学到的专业知识作为看待问题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眼见其实真不一定为真,耳听也是一样。
                                                                                                                                                                                                                                  05                                                              第二:学会分析你所见、所闻。有一句话叫作”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事实上,受过高等教育的群体在个人素质、处事方式上是要好很多的,反而,屠狗之徒,由于自身环境的局限,”负心“的概率会略微大一点。  但常规的案例未免太败兴,好像个例才更值得拿来作为谈资,才更能哗众取宠,因此,“仗义的读书人”,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夸赞的,可是”负心的读书人“就是一个劲爆的谈资。
                                                                                                                                                                                                                                  06                                                              第三,去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群体。有一句话叫做“努力一定会成功”,很多人直到现在仍然把它当作真理,其实努力不一定成功,成功往往是幸存者,如果你想要去论证这句哈,那么,经过自己努力之后成功的人会告诉你,当然是真的,你看我,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就成功了;而失败的人面对这样的问题往往选择了沉默,还有一类人,因此,这样的论证本就不具有科学性。
                                                                                                                                                                                                                                  07                                                              以上三点,是大多数人常见的误区,希望大家看完之后可以收获一些东西,要有自己的思想,这样在人生的浪潮中,你才可以比别人走更少的弯路,祝福你,亲爱的朋友!
                                                                                                                                                                                                                                                  

如何看待幸存者偏差?

8. 幸存者偏差

“哎呀,谁谁谁买股票赚大了,刚换了辆车”“哎呀,那谁谁买比特币还他妈发了呢,换了个房子”,类似的句型你会在生活中经常听到,如果不是被割过韭菜的人,可能会产生:股票市场和区块链市场这么赚钱的啊。
  
 虽然不一定会自己行动,但会不自觉地高估在这个市场里赚到钱的概率。这就是 幸存者偏差 。
  
 每一个成功的投机者背后都有数以万计的失败的投机者,如果你有机会去他们的“墓地”和他们聊聊天的话,你会发现,他们竟然和那些成功的投机者用的策略是一模一样的。
  
 幸存者偏差的危害: 增强你的侥幸心理 。
  
 有两个方面:1)警惕成功者的经验分享,问问自己:这里面究竟有多少是运气成分?2)既然幸存者偏差的成因原因 被动感知 到成功案例,那么解决方法之一就是你要 主动去搜寻 失败案例。并做以下思考:
  
 拿投资举例,就是搜索“区块链 破产”“股市 杠杆 跳楼”,或者主动进入这些人存在的社区,去关注那些吐槽的声音。这么做的时候虽然短期来看会伤感,但长期来看一定能够避免做出一些过度乐观的决策。
  
 其实,这是一种 反向学习法 ——通过学习别人的错误来让自己变得更加精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而且成本很低,因为 不需要自己承担犯错的后果 。反复地观察思考记录和总结,假以时日,你不光会规避了幸存者偏差的影响而且还会变成一个别人眼里的“一等人”—一等人用眼教。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