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带来哪些新机遇?

2024-05-13

1. 上海自贸区带来哪些新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自贸区方案获批强化了市场对自贸区带来的行业转型升级预期。在此背景下,受益于自贸区以开放促改革的经济发展新格局,物流、地产、商贸等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黄金期。
  上海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是更高层次的自由贸易,比如跨国企业的资金账户管理,金融人才的交流,外资金融业务的管制放开和随之而来的服务技术的引进等,也就是要素贸易的开放。
  海通证券分析认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货物状态监管等将促进贸易改革,将有助于厂商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消费者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能吸引各国货物到自贸区集散转口,有助推动自贸区航运物流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自贸区依赖的港口吞吐量上升,进出口总额上升。这有利于自贸区内的物流和贸易类企业,参股相关公司的园区公司将直接受益。此外,更多类型的公司进入自贸区,极大地丰富自贸区的商贸和产业类型,企业和消费者的增加有助于促进园区公司的商业物业和商品房的销售,利好房地产板块。
  伴随新的试点区域逐步扩大,开放促改革的‘制度红利’有望辐射至全国。申银万国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认为,在相关行业中,与自贸区直接相关的贸易、航运、港口、物流、建筑、地产、金融等领域将最为受益。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李东认为,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对长三角地区是个突破性的利好,江苏也将获得明显的发展红利。自贸易区将为长三角地区尤其是江苏的企业打开窗口,不但利于出口还能把国际新技术引进来。尤其是江苏的装备制作业、新能源行业等,今后利用好自贸区的窗口优势,有利于引进国际最新的技术。
  上海本地制造业相当发达,远胜香港;两翼的苏、浙两省都是制造业发达的省份,腹地的皖、赣、两湖、川、渝等省市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也在快速发展,足以为上海货物贸易发展提供长久支持。上海自贸区转口贸易的发展将进而给其两翼和长江沿岸的港口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并带动该区域发达的出口加工业升级。
  一位港航业内人士说:上海港已经将长江沿线的众多大港收在旗下,像武汉、九江、江阴、南京、重庆、宁波、连云港等大港,上海港都占有大量股份,所以上海自贸区的开设不仅仅是上海的问题了,而是涉及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利益,涉及到长三流域城市商品的转运、外销、进口等。
  重庆商界人士分析说:重庆加工业、国际贸易业、服务业等行业将面临一个新机遇,但金融、物流等行业在短期内将受冲击。
  上海自贸区对其它申请成立自由贸易区的地区(包括重庆)而言,短期内的影响是相对负面的。相关产业面临上海自贸区的竞争,或者会损失一些发展的机会。短期内这些地区(包括重庆)的现代金融服务、物流、商业贸易、餐饮旅游等行业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因此也需提前制定一定的应对措施。当然,重庆企业也有一些利好机会。

上海自贸区带来哪些新机遇?

2. 自贸区扩容增至21个 专家:未来还会增加

 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大家庭再次扩容,迎来3名新成员。
   9月21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在北京、湖南、安徽三省市设立自贸区。与此同时,国务院还发布了《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扩容,距离去年8月26日公布新增6个自贸区,时隔不过逾一年。至此,我国已先后产生六批共21个自贸区,分布在全国21个省份,实现沿海省份自贸区全覆盖,形成了东西南北中皆有,沿海成片、内陆连线的新格局。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继续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自贸区需与全球开放趋势相适应,与全球国际经贸规则相对接,在国际经贸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次我们进行自贸区的进一步扩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 探索 ,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9月21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表示。
      进一步向中西部拓展 
   与此前的自贸区定位一致,新自贸区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并被赋予更大的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 探索 ,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
   同时,自贸区要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服务于我国对外开放总体布局。
       早在9月4日,中央就已经宣布,支持北京设立以 科技 创新、服务业开放、数字经济为主要特征的自贸区。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的北京、湖南、安徽自贸区的实施范围,以及浙江自贸区扩区范围均为119余平方公里,并均涵盖三个片区。与其他自贸区不同的是,北京自贸区的三大片区并未指定具体位置。
   此次自贸区再扩容,为何挑中北京、湖南、安徽和浙江4省市?
   据王受文透露,这4个省市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增长也比较快。去年,这4个省市加在一起利用外资占全国的21.4%,进出口额占全国的21.7%。“在这4个地方新设或者扩区,可利用这4个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的特点,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有助于 探索 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从区域发展的布局来看,沿海地区自贸区已经相对成熟,需要将自贸区进一步向中西部拓展。而且内陆地区开放的条件已经具备。”刘恩专分析认为,在新的发展战略之下,凸显北京在高质量发展和服务业开放中的地位,作用巨大,符合国家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战略。而湖南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在中非合作中起到很好的先行示范,同时又与大湾区发展密切相连,“可以成为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之间区域发展的自由贸易通道”。 
   至于安徽,在现有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及在空港经济示范区发展等特殊开放区域中,安徽的发展形态多样,实践得较为成功,在促进长三角发展中不可或缺,同时对促进中西部发展有重要意义。
   此外,浙江自贸区多次提出要实现“一区多片”的扩区思路,这也符合浙江的实际,因为浙江无论是在自身发展还是区域发展中,地位都越来越重要。
    北京自贸区肩负特殊使命 
   对此次新增的3个自贸区,相关方案均围绕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 科技 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预期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从国内区域发展布局来看,新自贸区都有其独特的战略地位。”刘恩专说道。
   其中,北京自贸区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是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科技 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在刘恩专看来,北京自贸区使命较为特殊,“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定位是最大亮点。“北京数字经济基础好, 科技 产业基础好,把这两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任务交给北京自贸区,是合适的。”
   目前,中国对外开放存在不平衡现象,服务业开放受较多限制,开放空间仍然较大。先期金融业的基础性开放都在上海充分释放,面对新的形势,北京作为国家银行业中心,“在中国金融业的开放上先行先试,责无旁贷。”刘恩专说。
   具体而言,北京自贸区涵盖的三个片区分别为: 科技 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方案明确,在功能划分上, 科技 创新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 健康 、 科技 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投资中心、 科技 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
   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点发展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 健康 、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
   高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大 健康 等产业,建设 科技 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在政策措施上,北京自贸区将支持设立重点支持文创产业发展的民营银行, 探索 赋予中关村科创企业更多跨境金融选择权;支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设立金融 科技 中心,建设法定数字货币试验区和数字金融体系。
   虽然北京自贸区的三大片区尚未指定具体位置,但外界已经猜测纷纷。目前中关村软件园一带、朝阳金盏国际合作服务区及大兴机场等地呼声较高。
    尚余10地无自贸区 
   随着3个新自贸区的新增,中国自贸区发展迈入新阶段。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从此,耸立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醒目的“海鸥门”插上翅膀,带着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步步飞向更广阔的天地。
   2015年4月,广东、天津和福建第二批3个自贸区挂牌成立;2017年4月1日,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陕西第三批7个自贸区正式挂牌;2018年10月16日,海南自贸区落地;2019年8月26日,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等6省区设立自贸区。
   对于此前18个自贸区的发展成绩,王受文如此评价:从少到多、从无到有,大胆试、大胆闯,形成了多领域复合型综合改革开放态势,为我们国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七年多来,自贸区一共贡献了260项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试点经验。”王受文表示。
   而作为对外开放高地,自贸区今年以来在稳外贸稳外资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18个自贸区进出口总额达2.2万亿元,占全国的15.6%;实际利用外资807.8亿元,占全国的17.1%。
   随着北京、湖南、安徽三省市新自贸区的落地,我国自贸区的版图从前期的“1+3+7+1+6”,进一步扩容为“1+3+7+1+6+3”,呈现出“雁阵引领、东中西协调、陆海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至此,中国已拥有21个自贸区。目前还没有自贸区的省、自治区只剩下10个,分别是江西、贵州、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和吉林。
   面对外界有关“自贸区数量多了,效果会不会减弱”的质疑,孙元欣坦言这种观点不可取:“自贸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而不是政策优惠洼地,参与创新主体越多,效果越大。”
   刘恩专则认为,自贸区的逐步扩容,与我国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布局密切相关,此后,国家还会根据各省市的自身条件逐渐增加自贸区数量。“目前这种增加节奏安排,还是比较客观的,未来还会有新的自贸区。只要看一下目前海关总署设立的保税区、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园区的分布,就能知道我国未来自贸区可能的区域分布点。”

3. 中国新设三个自贸区带来哪些发展的机遇呢?


中国新设三个自贸区带来哪些发展的机遇呢?

4. 为什么要建自贸区,自贸区有什么好处

  根据商务部对中国加快全球自贸区战略的解读,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涵盖议题快速拓展,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知名海外投资专家郑晓军教授日前接受国内记者的专就也提到在当前,在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格局中,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TPP、TTIP和欧日自贸区等自贸区谈判,推进某些大国为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获得新的全球竞争优势。对中国而言,产生的最大影响将是国内企业对外出口更加困难,如纺织服装贸易、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将面临冲击,除了因为关税因素而造成价格上没有优势以外,还会受到更严重的法律和社会歧视,因为TPP不仅仅是贸易关税协定,而是涵盖关税、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多个领域。中国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新议题谈判。加快推进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规则制定,才可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寻求到海外去设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发起,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参与建设的自由贸易商业园区)为例,在自由贸易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投资、企业)中,货物贸易完全没有关税、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资没有负面清单、企业和个人税收还全免。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设,相当于我们在加勒比海建立了桥头堡和根据地,企业只要过去做产业就行了。

5. 要将自贸区打造成什么集聚区?

打造成科技创新集聚区。
自贸区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国家级经开区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试点经验,率先将国家科技创新政策落实到位,成效明显的可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打造成为科技创新集聚区。
自贸区可以在服务业开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强制度创新,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

扩展资料
在制度创新方面,自贸区要在深化“放管服”改革方面走在前列,通过优化机构职能、优化管理体制、优化激励机制,支持开展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等创新举措,营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
在开放创新方面,自贸区要充分发挥经开区对外开放平台作用,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领域通过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拓展空间,进一步激发对外经济活力。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

要将自贸区打造成什么集聚区?

6. 中国新设的3个自贸区,这对当地会带来什么影响?


7. 新增7个自贸区 自贸区有什么好处

自贸区的好处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制度改革先行

注册资本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实行认缴制,外商投资企业实行《负面清单》外备案制,对外投资由 
发改委和商务委的双部门审批改为备案制,简易流程化处理对外投资。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制度改革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很多现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政策最初都是在自贸区先行实施。

2、外商投资企业的负面清单

外商投资企业(含中外合资企业)的设立,实行《负面清单》制度,即不在《负面清单》内的行 
业,外资企业和内资企业一样享受国民待遇,由商务委审批改为商务委备案,简化了外商投资企业的 
设立程序,设立时间从最初的40个工作日左右直接缩短到15个工作日甚至更短,之前需要提供的格式文件也大大减少。

3、更开放,更少限制

电信增值业务、演艺经纪机构、建筑设计、投资管理、广告、培训机构、法律咨询、医院等之前不对外商投资企业的行业,也开始减少限制,例如电信增值业务等很多行业已经放宽了投资比例的要求。 
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个更开放,更少限制的地区。

4、保税区政策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外高桥、浦东机场和洋山深水港地处保税区内,拥有一般的保税区政策,转口 
贸易、来料加工免流转税,境外购物平台(B2C方式)按照个人商品标准征收关税,是进口商品成本 大幅下降,价格更低。汽车平行进口政策也在有条不紊的实施。

5、金融制度改革

金融制度的改革是自贸区的重头戏,按照《总体方案》,利率市场化可大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资本金意愿性结汇使外商投资的资本金免受汇率影响,从事保理业务的公司也可在自贸区登记设立, 
融资租赁境外租赁物也可享受保税政策。自由贸易账户也已经开设,并开通跨境人民币和外币功能。

新增7个自贸区 自贸区有什么好处

8. “自贸区”时代来临,我们准备好了吗?

9月21日,继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之后,我国自贸区总数已达21个,覆盖了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可以说 “自贸区”时代已经来了, 那么“狼来了”的时代,我们准备好了吗?
     
  “自贸区”会不会让我们再次“剁手”?  
  
 “自贸区”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在家门口可以买到更多 “洋货”。当前,受疫情影响,世界诸国出现经济衰退,我国经济虽已经复苏,但被房地产掏空腰包的消费者群体,在经历疫情之后,出现了暂时的消费低迷。
  
 新的消费方式总是巧合出现。2003年,“非典”施虐,电商应运而生。电商就像一个幽灵,想着法子让你从钱包里掏钱,一时间竟产生了“剁手”一族,面对“双十一”廉价的商品,不少人只恨自己钱包里的钱不够多。
  
 时值“新冠病毒”大疫之后,在经济“投资和出口”两驾马车乏力之后,我国提出经济“双循环”, “自贸区”作为“双循环”驱动战略的重要内容,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
  
 其实在这之前,我国加入“WTO”后,多数人对于“洋货”早已耳闻,只是这次更猛而已。无疑,对于缺乏消费自制力的一族,自然会有吸引力。
  
 能够产生消费的“购买力”,一是购买欲望,二是钱袋子,三是商品价格。当下,很多人经受了“房子”的压榨,购买力受损,加上就业形势严峻,“钱袋子”空瘪,“自贸区”再从为数不多的“钱袋子”分一杯羹,或许会难上加难,毕竟填饱肚子是一切消费的基础。
     
  消费升级或将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你可以捂紧“钱袋子”,但你挡不住消费升级的步伐,或许就连你喜欢吃的零食都多了些“洋味儿”。
  
 我国的消费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温饱消费过渡到更高级消费,经历了不断升级,除了部分工业品 科技 含量较高,其它仍是低端消费,更有一些人至今还在温饱线徘徊。
  
 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提出两三年,但见大批产业被淘汰,未见新型产业诞生,这除了 科技 因素,更多的是国内市场缺少外力参与。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淘汰产业除了行政手段,市场的生态还未形成。
  
 自贸区时代产业竞争加剧,会倒逼国内产业升级。自贸区内不仅意味着“洋货”充斥市场,更意味着国外资本将会把工厂建到我们家门口。资本是趋利的,金融的国际化、工厂的世界化、消费市场的统一化、产业的竞争 科技 化,将倒逼国内产业升级。
     
 “自贸区”时代,“国妈”将不再给落后产能提供保护伞,“国货”是骡子是马,与“洋货”赛一下,不管你“鹦鹉学舌”的模仿,还是“卧薪尝胆”的技术研发,市场说了算,消费说了算。
  
  “投资拉动”弱化以后,就业怎么办?  
  
 有研究表明,每100万元的投资,可提供就业岗位重工业400个,轻工业700个,而第三产业可达1000个。但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效用降低,在经历了长期的投资拉动之后,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边际效用已经出现。
  
 而且,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消费才是拉动经济增长跨越中等发达阶段的必经之路。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报告,发达国家的消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般在8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一般在70%以下。目前我国消费支出仅占GDP的比例在55%~65%。
     
 自贸区的建立,一方面激发国内市场消费活力,另一方面,就业压力也将继续会增加。因为我国人口素质普遍偏低,虽然开放会带来更多创业机会,但对于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普通劳动者来说,生存空间会被挤压。
  
  金融开放后投资者的“危”与“机”  
  
 货币国际化需要国家实力的支撑。为什么美元是世界货币,因为美元绑架了石油,PK了黄金,又有军队护航。而人民币有14亿人口的庞大消费市场支撑。
  
 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在路上。自贸区的大量建立,必将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金融的开放与自贸区是一对孪生兄弟。
  
 自贸区不是单边市场,商品“一进一出”必将伴随金融开放。金融开放一方面给资本带来极大机遇,给了国内普通投资者直接参与国外投资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会暗藏巨大风险。
     
 毕竟对于“年轻”的中国投资者来说,与世界资本大鳄比起来无论经验,还是实力都不可相提并论,或许未来的资本和金融市场玩家将会吞噬更多的中小投资者。
  
 关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