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晚年为了自保给北京的委托书上写了什么?

2024-05-16

1. 杜月笙晚年为了自保给北京的委托书上写了什么?

1949年4月,叱咤上海滩的枭雄杜月笙走到了穷途末路,老蒋在撤退之前多次召见他,希望杜月笙能跟着一起撤退,而不是留在即将被解放的上海。杜月笙心里明白,老蒋名义上盛情邀请,实际上是不放心,不过如果违逆老蒋的意思,依老蒋的性格,杀身之祸也不是不可能。于是,杜月笙想了一个折中的主意,他以哮喘病复发为由,不能适应岛上湿热气候,所以请求先去香港治疗,等康复之后,再去追随老蒋。




不久之后,杜月笙包了一艘荷兰轮船,拖家带口来到了夹在两岸之间的香港,他的门生替他租了一间三房一厅的住所,远不如上海滩杜公馆气派。另外,由于杜月笙走的匆忙,上海滩还有很多生意没有理清,例如,他仍是中国银行的大股东之一,与他持股相当的还有张公权、宋汉章、李铭、陈光甫等人。


1950年左右,解放后,中国银行进行改组,需要召开股东大会,为了争取杜月笙这些有着特殊影响力的人物,北京秘密派了专员来邀请他们前往北京参加改组会议,其用意不言而喻。不过,对于这个消息,众人都下不了决心,一部分人想去应邀前往,一部分人又担心被秋后算账,所以犹豫不决,便让陈光甫请杜月笙做主。


得知消息后,杜月笙并没有立即出主意,而是让陈光甫把在港人士都约上,在青山大饭店聚一聚、议一议。当天晚上,大伙酒过三巡、寒暄过后,便开始言归正传,仍在去还是不去北京的问题上僵持不定、争吵不休。杜月笙在一旁静静地听着,等大伙都议论的差不多了,他才慢慢地站起身来,大概说了三句话——


一是,大家都是一条道上的老朋友,不管去还是不去,都要立场一致,不能起内讧,让外人看笑话。这句话很中听,也号准了众人的脉,如果不是为了立场一致,他们也不会坐在一起来谈,而杜月笙挑明了谈的底线,反倒让大家安了心。
二是,香港乃是弹丸之地,绝非长远之计,是去北京还是追随老蒋,目前还很难说,不能两边不是人,但是,既然北京给了面子,盛情邀请,我们也应该礼尚往来,做个顺水人情。这番话让人有些糊涂,于是很狐疑地问“杜先生的意思是回去北京?”而杜月笙却环视一周,胸有成竹地说“不!不是我们亲自去!是大家联名写一份委托书,派代表去北京开会,各位意下如何?”


在众人看来,杜月笙这一计谋的确高出一筹,有进有退,两边都不得罪,相当圆滑。不过,这里面也藏了杜月笙的良苦用心,他想拉着所有人一同签名,共进退,这无疑是绑架了所有人。所以,当另一个未参与讨论的旁观者钱新之得知消息后,原本也想参与此事,但得知需要联名委托时,便悟出了其中利害关系,犹豫之后,终于不肯签字,还说“这字一签,这辈子就只能陪杜先生种花闲聊了!”其他人得知之后,自然也是恍然大悟,都开始支支吾吾,遮遮掩掩不肯签字了。

杜月笙晚年为了自保给北京的委托书上写了什么?

2. 杜月笙的最后一天:告诫女儿不可寻债,然后焚尽一保险柜的欠条

追溯民国时代,大部分的记忆都离不开一个地点:上海滩。所有的奢华,富贵,危险都集结在这个美丽神秘的地方。电视剧《上海滩》讲述的是一个民国时代发生在上海滩的爱情故事,剧中男主人公的角色取材于一位著名的黑道教父杜月笙。
  
 民国时代上海滩的变化就与这位教父密切相关,人们提到他,或惊讶或恐惧或崇敬,杜月笙的手上,确确实实沾过不少人的鲜血,但他也曾创办学校,让没钱念书的孩子们学习知识。
  
 杜月笙并非坏事做尽,导致人们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他死后,对家人曾说了一句话,免除了一家人的灾难,使杜氏一族长久地生存下去。这位上海滩的枭雄究竟察觉到了什么呢?
     
 杜月笙出生于江苏省川沙,从小家境贫苦,幼年失去双亲后,舅舅不忍心让杜月笙一个人漂泊,便把他接回家中抚养。舅舅家中条件也非常有限,为了不给舅舅一家平添负担,杜月笙十四岁时只身来到上海闯荡,渴望在上海有一个家。
  
 刚来到上海的杜月笙选择在一家水果行当学徒,水果行在一条热闹的街上,生意兴隆,一些混混,流氓偶尔也会光顾。杜月笙觉得这些混混行为打扮都十分帅气,便模仿他们的穿着举止。
  
 杜月笙下班后便跟着这些混混,想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混混来到一个赌场,好奇的杜月笙也跟了进去,这一进让杜月笙染上了赌博的陋习,后来还因为钱被赌光跑去和人打架,没过多久他就被水果行开除了。
     
 那个时候的杜月笙年纪还小,心智不够成熟,一心认定做个混混是不错的选择,便拜青帮陈世昌为老大,正式加入青帮,开始了他全新的生活。杜月笙为人机灵,因为多年在外漂泊,非常会察言观色,深得陈世昌重用。
  
 进入青帮成为得力助手的杜月笙有了进入上海黄金荣公馆的机会。他在公馆里做一个跑腿的小厮,黄金荣公馆是个消息四通八达的地方,杜月笙一边跑腿,一边留心听一些关于上海商业的消息,杜月笙不希望一辈子给人打工,他也想有出人头地的一天。
     
 杜月笙常常出入黄金荣公馆,他的机灵能干很快得到了黄金荣的赏识,有了这份赏识,杜月笙离自己的理想也就不远了。在杜月笙的请求下,黄金荣把自己经手的一处赌场交给杜月笙,让他好好经营管理。杜月笙经手后不久,原本门可罗雀的赌场变得热闹非凡,可见杜月笙有经商之才。
  
 杜月笙在赌场内听到人们谈论鸦片的事情,便留意让手下打听了一下,听完手下的报告后,他敏锐地嗅到了鸦片的利益庞大,于是自己创办了一家公司,和黄金荣联手垄断了整个上海滩的鸦片生意,杜月笙也因此赚的盆满体钵。
     
 杜月笙挣足了金钱也有了一定的 社会 地位之后,从小没有感受过家的温暖的他非常渴望拥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便开始张罗自己的婚姻大事。
  
 杜月笙除正房外,还娶了五名姨太太,夫人们一共为他哺育了十一位子女。
  
 虽然杜月笙自己没有念过书,但对子女学习要求十分严格。如果子女成绩不好,杜月笙便拿出家法惩罚他们,直到下次考出令人满意的成绩才作罢。虽然家境优渥,但子女们从不偷懒荒废学业,反而个个都有所成就。
  
 1951年,杜月笙已经63岁了。他的身体越来越差,已经没办法下地走路,只能依偎在床上,勉强用枕头支撑自己的身体,说话也有些困难,还没说几句就要喘气好半天。
     
 杜月笙预感自己时日不多,便把大家聚集到身边,交代了遗产分配。然后让自己的大女儿从保险箱内拿出一沓借条,全部扔进火盆烧毁了。众人大惊,忙说这些借条打算日后去要债,这样烧毁,杜家会损失了一大笔钱财。
  
 杜月笙此时告诫女儿一句话:万万不可寻债。并解释说,自己身故后,若家人贸然前去追债,欠债人不认就会想法子杀了家人,他不希望因为金钱导致家人命在旦夕,杜月笙这辈子帮助过的人也很多,若这些人记得杜月笙的恩情,杜家有难时,也会来帮扶一二。钱财乃身外之物,万不可因为钱财损失了杜月笙这么多年积累下的人情。
     
 这番话说完的第二日,杜月笙突然昏厥,家人叫来救护车连忙把他送进医院救治。经过几个小时的抢救,杜月笙勉强恢复神智,之后的一段时日,一直依靠药物和手术又在世上多活了几日。8月16日下午,杜月笙停止了心跳。一代枭雄,至此终年。
  
 人们很难通过那个时代的只言片语去评判杜月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从 历史 的角度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但他在抗战期间,拒绝日本人拉拢,坚决维护中国尊严,绝不含糊,在人情世故方面,杜月笙也极其圆滑通世故,交往过的朋友都称他仗义豪迈。临终前烧毁借条,可见他深思熟虑,为杜家的长远发展所打算,这份算计和心思,非常人所能及。
     
 古言: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人们在做一件事的同时也应当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去考虑,就像下棋一样走一步看三步,把未来的趋势走向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遇到变化,也能及时根据情况做出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从未来的角度追寻现在所做事情的目的价值,从这件事的结果追溯这个过程的意义,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善,我们就具备了远见,能够看多远,就决定了你的成就会有多大,不要贪图眼前的利益,错过了远处的成功,有远见,有目标,人生才会更有动力。

3. 当杜月笙落魄时,哪位交集不深的友人给了他一张支票?

提到民国时期的大佬,想必大家心中都有几位合适的人选吧!其中为大家都比较熟知的人物中,相信杜月笙一定是位列其中的,透过杜月笙的一生,我们能够看到功成名就的喜悦,也可以看到肝胆相照的侠义,更能看到落魄潦倒之际的无奈。今天我们就来具体为大家介绍一下杜月笙这位人物。

首先得说在前头的是,杜月笙并非是家境优渥的公子哥,而是一个毫无背景可言的穷小子。很早的时候他的父母就相继离开了他,十四岁那年他自己独自在上海打拼,很快进入到了上海青帮,并且迅速得到了上级的信任,掌管着公兴俱乐部的相关的事宜。杜月笙这个人的头脑也比较的机灵,很有经商的头脑。借着他义父陈世昌的人脉,他很快就走向了一条自我创业的道路。当时外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情况屡见不鲜,杜月笙从中看到了无限的商机,于是将自己的创业领域定位到了鸦片走私上去。
杜月笙说干就干的性格,让他以极快的速度垄断了整个法租界的鸦片提运,在当时的上海商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能有人会说,杜月笙干的这个行当实在是太不仁义了,鸦片走私让中国人陷入到了无止尽的悲伤于痛恨之中,为了更好的发展自己的业务,尽可能的让自己的项目遇到更少的阻力,于是杜月笙积极的游走于各个官家名流之间,试图和官家们打好关系。杜月笙在当时的那一段时间里的地位是非常高的,活脱脱的商业新秀的形象。之后杜月笙还趁着外面的时局混乱,发起了一些政治性质的活动,广泛的运用到了群众的力量,甚至还在当局那里弄到了一个清闲的职位。回顾杜月笙一生所涉及的领域,有非常多的领域,其中比较引我们注意的是杜月笙还进军到了金融业。

说到他的生意,杜月笙比谁都要正经,他是不允许自己的工作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的,另外在商场上的杜月笙也是非常的机灵的,只有多赚从来就不会少赚钱的情况。表面上我们看杜月笙是一个视钱如命的人,貌似就是一个一毛不拔的铁公鸡,但是实际上抛开杜月笙的商人身份之外,我们还会发现杜月笙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曾经的一段时间里,日本侵略者一直都在试图去拉拢杜月笙,希望杜月笙能够和自己统一战线,但是被杜月笙自己狠狠的拒绝了。

后来伴随着社会局势的逐渐紧张,杜月笙没有了心情再去顾及自己的生意,而是选择了避开风头。在四处流亡的过程中,原先积累的财富都被家中的兄弟姐妹给挥霍的差不多了。杜月笙在自己实在没有钱的情况下,碘着脸找到了自己曾经帮助过的一个人。原先杜月笙还觉得刘航琛应该是不会帮助自己的,但是没想到刘航琛很痛快的和杜月笙表示,真的很感谢杜月笙当年,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今天杜月笙有难,怎么可以不帮了,遂即就拿出了一张未填写金额的支票,很大方的告诉杜月笙,随便他填多少钱都行。并表示当初要不是杜月笙的慷慨解囊,自己肯定不会有今天的地位。其实论交际来说,杜月笙和刘航琛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的深,充其量只算有过一些细微的交集。曾经杜月笙还很发达的时候,出于江湖上的道义帮助了刘航琛,没有到这一小小的举动会在很多年后惠及自己。

当杜月笙落魄时,哪位交集不深的友人给了他一张支票?

4. 杜月笙晚年烧毁所有欠条,家人不舍,杜月笙:我是在救你们


5. 杜月笙何许人也以及他的传奇。

杜月笙(1888
8.22-1951
8.16)
,原名月生,后由国学大师章太炎建议,改名镛,号月笙(典出《周礼太司乐疏》:西方之乐为镛,东方之乐为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

http://baike.baidu.com/view/84446.htm?fr=ala0_1_1

杜月笙何许人也以及他的传奇。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