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塔斯曼集团的介绍

2024-04-28

1. 贝塔斯曼集团的介绍

贝塔斯曼集团拥有176年历史,是《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是在世界上居于领导地位的媒体和服务集团。贝塔斯曼在世界上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电视(RTL集团)、图书(兰登书屋RandomHouse)、杂志(古纳雅尔G+J)、服务(欧唯特集团arvato)和媒体俱乐部(直接集团DirectGroup)等业务。2008年8月5日,索尼宣布收购贝塔斯曼所持有索尼贝塔斯曼另50%股权,成为100%美国索尼子公司,并更名回为“索尼音乐娱乐”(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Inc.,简称SMEI)。

贝塔斯曼集团的介绍

2. 贝塔斯曼集团的发展历史

1835年7月1日,卡尔·贝塔斯曼(CarlBertelsmann)(1791年─1850年)在距特斯洛创建了C.BertelsmannVerlag,主要出版神学方面的书刊。1910年左右,成为著名传教出版商,员工人数达到80人。1930年到1950年间,出版了一些与纳粹相关的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甚至反犹太主义的一些作品,成为军方的最大书籍供应商,印刷地点遍布欧洲。1941年,由于官方调整,公司不再出版神学书籍。1950年6月1日,成功建立了“书友会”这种销售模式。1956年,建立“乐友会”,进军唱片市场。1962年,建立在西班牙的书友会,开始跨国扩张。1964年,购入德意志银行的Ufa股份,进入电影和电视行业。1969年,以25%的股权参股汉堡出版社古纳雅尔,进入杂志领域。1971年,贝塔斯曼集团形成,这是一个私人有限公司。1977年,贝塔斯曼基金会建立,1993年大部分股份转移到这个基金会。1987年,全球音乐业务整合到BMG(纽约)。1995年,与AOL美国在线合作,进入互联网时代。1997年,进军中国,建立上海书友会。1997年1月,UFA与卢森堡电视公司合并,成为欧洲最大电视公司。1998年,接管兰登书屋。2000年,又与英国皮尔逊公司合并成立RTL集团。2002年,接管世界最大独立音乐公司Zomba,加强BMG的地位,使之成为世界第三的音乐发行公司。2004年7月,BMG同索尼音乐合作,成立新力博德曼(纽约)。2006年7月,股权发生变动,形成现有股权结构。全部表决权在BertelsmannVerwaltungsgesllschaft(BVG)。该次变动意味着集团自1973年以来第一次没有外界股东。2006年12月,第四家海外总代表处在北京成立。2008年6月13日宣布:终止其全中国范围内(包括北京、深圳、青岛、苏州、无锡、南京、西安等18个城市,上海八家门店除外)之36家零售连锁门店服务;同年7月7日宣布终止其中国书友会(网上书店)与上海贝塔斯曼文化实业有限公司营运业务,包括仅余之上海八家门店。2008年8月5日,索尼宣布收购贝塔斯曼所持有索尼贝塔斯曼另50%股权,成为100%美国索尼子公司,并更名回为“索尼音乐娱乐”(Sony Music Entertainment Inc.,简称SMEI)。2014年10月23日,据Reuters报道,贝塔斯曼集团欲以上亿美元的价格从 Vista Equity Partners 手中收购美国在线教育公司Relias Learning。这项交易正在等待反垄断机构的审批,预计将于2014年年底前完成。

3. 贝塔斯曼集团的集团规模

RTL集团是欧洲居领导地位的娱乐内容制作和传播公司,其网络覆盖欧洲11个国家的45个电视频道和31个广播电台,并在全球拥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节目制作公司。兰登书屋是全世界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集团,是一家在文化和商业两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公司。兰登书屋每年出版的新书有1.1万多种,包括精装书、平装书和电子书等,涉及17个国家/地区的不同语言,每年销售5亿多册图书。兰登书屋拥有众多世界上著名的作家,包括政治名人、诺贝尔奖得主和畅销书作家。印刷与出版公司古纳雅尔是欧洲最大的期刊杂志出版商。古纳雅尔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超过500种期刊,并提供大量网上杂志和信息服务。欧唯特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联网的媒体和沟通服务供应商之一。集团的六万多名员工为世界各地的企业客户设计并实施各种业务流程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产品组合覆盖所有和服务相关的环节,包括印刷、数字存储和内容转换及发行、数据管理、客户服务、客户关系管理和服务、供应链管理、金融服务、专业信息技术服务和海关IT服务、教育媒体直销,等等。 2013年4月12日消息贝塔斯曼正与国内知名SNS社交网站开心网积极洽谈合作,“曲线返华”的可能路径便是通过开心网开展相关母婴产品的合作。

贝塔斯曼集团的集团规模

4. 贝曼的介绍

美国怀俄明州大学咨询心理学博士,享誉国际的作家、治疗师、教育家,注册婚姻及家庭治疗师,加拿大和美国心理学协会的成员,当今世界最顶级的萨提亚模式治疗师和培训师之一,萨提亚太平洋学院培训总监。2005年首次来京开展萨提亚专业工作坊,后持续发展了中国大陆的萨提亚专业课程,2009年建立贝曼萨提亚中国管理中心。2010年因为其对中国家庭治疗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被剑桥国际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为“年度人物”。撰写过《萨提亚模式在自杀干预中的应用》,与萨提亚、玛莉亚等联合编著《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还著有《萨提亚冥想》,《萨提亚成长模式的应用》,《萨提亚转化式系统治疗》,《当我遇见一个人》等有关萨提亚模式的书籍。

5.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贝塔斯曼虽然拥有全球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但在中国13奶奶却一直未能实现盈利,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贝塔斯曼在中国需要大把资金维持高昂的支出费用;其次,强制消费是它让中国读者最为厌恶的协议。
这一协议没有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然后,图书定位狭窄,价位高,也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此外,其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和它在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也是致命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不能和当地的文化融合,加快了其倒闭的进程;最后,一些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给其带来巨大冲击,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贝塔斯曼的失败给我们很多启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我们看待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其特点,不可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贝塔斯曼没能考虑到其在国际与在中国经营模式的联系与差别,而是一味地继续采用海外的经营模式,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此外,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贝塔斯曼不能跟随市场的变化,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遵循其客观发展规律,了解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贝塔斯曼“折戟”中国,正说明了“成功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永恒发展中的,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一位成功者必然解决了当时的一系列问题,而现在的攀登者必的道路上必然有另外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相互联系,但又各有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自然不尽相同。而完全复制一个“成功模式”只能会有失败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矛盾,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向成功。


扩展资料:
贝塔斯曼在中国失败的原因:
归结到一点,就是贝塔斯曼太自大,把自己在欧洲那套垄断企业作风搬到中国来了,殊不知中国藏龙卧虎,竞争比欧洲激烈多了,这个大前提判断错误,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了这个自大,才会出现欺负怠慢读者和供货商,管理费用奇高,图书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的现象。
如果他重视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就会改善服务品质,不敢搞什么强买强卖的黑社会条款,就会招募真正内行的购书经理,满足专业书籍读者的需求,而不是格调越来越低下。这就是一个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快速膨胀的外企的下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塔斯曼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6.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标准外企的管理实际上让贝塔斯曼书友会和直营店喘不过气来。图书销售是一个微利行业,“几千万图书销售额居然需要700多员工,这在业内遭到耻笑。”黄育海说。“外企”的名号让它运营成本远远高于本土民营书店,入不敷出也在情理之中。而“空降”的管理层百万年薪,这在其他图书销售企业是难以想象的。
2001年,贝塔斯曼书友会业务在华达到顶峰,活跃会员有150万之巨,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但这些让德国总部心动的数字背后的代价则是高昂的宣传、广告费用。
有数据显示,仅会员宣传手册每月花费就达300万元人民币,《读者》十年中从贝塔斯曼获取的广告费用更是天价。仅这两项支出就几乎可以吃掉书友会图书销售所得微薄“利润”。这样一种不计代价的宣传方式,在许多企业看来是自杀式的。



扩展资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贝塔斯曼给中国传统的图书行业带来了图书俱乐部的新的业务模式,它也是在中国邮政之外,最早建立起自己的送货上门和客户服务系统的公司之一。在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之前,图书俱乐部的模式,为边远地区的中国读者提供了获得图书信息和享受送书上门服务的宝贵渠道。
本世纪初,贝塔斯曼欧唯特公司进入中国,成为在中国发展外包服务行业的最早的一批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之一。 至今,欧唯特中国成功地在上海、北京、广州、厦门、深圳等地陆续建立了其业务部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为中国同行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塔斯曼书友会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13年历程水土不服 贝塔斯曼中国书友会成为历史(2)

7.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标准外企的管理实际上让贝塔斯曼书友会和直营店喘不过气来。图书销售是一个微利行业,“几千万图书销售额居然需要700多员工,这在业内遭到耻笑。”黄育海说。“外企”的名号让它运营成本远远高于本土民营书店,入不敷出也在情理之中。而“空降”的管理层百万年薪,这在其他图书销售企业是难以想象的。
2001年,贝塔斯曼书友会业务在华达到顶峰,活跃会员有150万之巨,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人民币。但这些让德国总部心动的数字背后的代价则是高昂的宣传、广告费用。
有数据显示,仅会员宣传手册每月花费就达300万元人民币,《读者》十年中从贝塔斯曼获取的广告费用更是天价。仅这两项支出就几乎可以吃掉书友会图书销售所得微薄“利润”。这样一种不计代价的宣传方式,在许多企业看来是自杀式的。



扩展资料
20世纪90年代中期,贝塔斯曼给中国传统的图书行业带来了图书俱乐部的新的业务模式,它也是在中国邮政之外,最早建立起自己的送货上门和客户服务系统的公司之一。在电子商务时代来临之前,图书俱乐部的模式,为边远地区的中国读者提供了获得图书信息和享受送书上门服务的宝贵渠道。
本世纪初,贝塔斯曼欧唯特公司进入中国,成为在中国发展外包服务行业的最早的一批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之一。至今,欧唯特中国成功地在上海、北京、广州、厦门、深圳等地陆续建立了其业务部门,不仅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也为中国同行带来了宝贵的国际经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塔斯曼书友会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13年历程水土不服贝塔斯曼中国书友会成为历史(2)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8. 贝塔斯曼为何折戟中国案例分析

贝塔斯曼虽然拥有全球资本运作的成功经验,但在中国13奶奶却一直未能实现盈利,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贝塔斯曼在中国需要大把资金维持高昂的支出费用;其次,强制消费是它让中国读者最为厌恶的协议。
这一协议没有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经济能力,同时背离了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然后,图书定位狭窄,价位高,也不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经济能力。此外,其标准外企的管理模式和它在海外的出版运作模式也是致命问题。
这种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资金,而且不能和当地的文化融合,加快了其倒闭的进程;最后,一些大型网络书店的迅速崛起,给其带来巨大冲击,最终不得不退出中国市场。贝塔斯曼的失败给我们很多启示,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
我们看待事物的联系要遵循其特点,不可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贝塔斯曼没能考虑到其在国际与在中国经营模式的联系与差别,而是一味地继续采用海外的经营模式,违背了事物的客观规律性。此外,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贝塔斯曼不能跟随市场的变化,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我们对待事物要遵循其客观发展规律,了解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贝塔斯曼“折戟”中国,正说明了“成功模式绝不可能完全复制”这一观点。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在永恒发展中的,而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一位成功者必然解决了当时的一系列问题,而现在的攀登者必的道路上必然有另外一些矛盾。这些矛盾相互联系,但又各有特点,表现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
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因此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自然不尽相同。而完全复制一个“成功模式”只能会有失败的结果。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矛盾,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才能走向成功。


扩展资料:
贝塔斯曼在中国失败的原因:
归结到一点,就是贝塔斯曼太自大,把自己在欧洲那套垄断企业作风搬到中国来了,殊不知中国藏龙卧虎,竞争比欧洲激烈多了,这个大前提判断错误,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有了这个自大,才会出现欺负怠慢读者和供货商,管理费用奇高,图书品种单调质量不高的现象。
如果他重视这是一个激烈竞争的市场,就会改善服务品质,不敢搞什么强买强卖的黑社会条款,就会招募真正内行的购书经理,满足专业书籍读者的需求,而不是格调越来越低下。这就是一个因为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快速膨胀的外企的下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塔斯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