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出一个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事例

2024-05-15

1. 请举出一个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事例

一、全球化 

1.什么是全球化 

“ 全球化 ” 通常指 “ 经济全球化 ” ,它是近几年来新闻媒体和学术界使用频率较高,同时又是内涵界定争议较多的概念之一。 

经济全球化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事件,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自然历史过程,或者说是资本扩张的必然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指出: “ 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 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 

到今天,虽然这个全球化过程还远没有完成,世界上还有反对全球化的个人和团体,但全球化已经是谁都无法回避、必须正视的现实。正如 1990 年 1 月 8 日的英国《金融时报》上发表的 “ 国际化市场与全球化经济 ” 一文所说: “ 当前世界大公司的老板正在考虑的战略转移是全球化。进入 90 年代,若估计不到国际化这一强大发展趋势,就无法决定工业发展的前景。 ”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鲁杰罗对工商界人士说: “ 经济全球化是被贸易发展推着走的一列高速火车,迅速发展的技术也是推动力。 …… 认为可以阻挡全球化的人必须告诉我们,他们准备如何阻止经济和技术发展。阻止全球化,等于说要阻止地球自转 ”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它的运动方向就是全球化,最终形成全球统一大市场。 

经济全球化是通过各种经济资源在世界市场上相互流动来实现的。所以,经济全球化主要是指商品、服务、资本、技术、劳务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跨越国际的大流通。随着流通程度的扩大和深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也逐渐增强。到现在,经济全球化已经表现得很清楚的内容是一系列经济要素全球化的组合,即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投资全球化、人力资源全球化、消费全球化等等。 

经济要素全球化组合的速度与规模,可以说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跨国公司的出现既实现了生产组织的全球化又实现了组织生产的全球化。到 2l 世纪初跨国公司已有 6 万多家,其中最大的 200 家就垄断了世界经济活动的 l/4 ,跨国公司的生产总量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 1/3 ,其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技术转让费用占全球 2/3 。无怪乎有人说, 20 世纪是跨国公司在民族国家中经营的世纪, 21 世纪则是民族国家在跨国公司的网络中生存的世纪。因此,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大转折过程中跨国公司是主要的推动力量;毫无疑问,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尤其是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随着技术开发的国际化和全球技术市场的形成,科技开发的产业化与全球化也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2.什么是国际化和一体化 

人们在谈论全球化问题时,还经常使用 “ 国际化 ” 、 “ 一体化 ” 等相近的词汇。而且学者们对这些词语的解释也互有差异,这是许多新领域发展过程常见的现象。 

“ 国际化 ” 和 “ 全球化 ” 在许多场合是经常被交替使用,甚至不加区别。如果一定要加以区别的话,可以说 “ 国际化 ” 表示经济全球化过程的初始阶段, “ 全球化 ” 则侧重于过程的目标、结果或其成熟阶段。由于当今的全球化还不能说已达到成熟阶段,因此用国际化来表达也无多大妨碍。这两个概念的科学界定有待于全球化经济学的诞生。 ‘ 

“ 一体化 ” 也有一些类似的概念,如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等等。国外有的学者把 “ 国际经济一体化 ” 又叫做 “ 区域化 ” ,并将其定义为: “ 各个独立的国民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集团或共同体,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指在地理上相近的国家相互采取更为开放的政策,从而结成一体化的集团 ( 组织 ) 。这些概念实际上都是指 20 世纪 80 年代起,特别是冷战结束以来,一些国家为了减少贸易壁垒,形成某种互惠的国家联合体。其中影响较大的除欧洲经济共同体外,还有北美自由贸易区、东南亚国家联盟、中美洲共同市场、海湾合作组织、马格里布联盟等。 

“ 一体化 ” 或 “ 区域经济一体化 ” 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它是相邻国家之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必然结果。成立区域组织的初衷可能各不相同,但区域经济发展会增加各地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地区内部的商品流通成本,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如能健康发展,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经济的稳定成分。 

二、全球化的特征及其表现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往的经济模式和经济现象都在迅速地发生变化,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是多角度的,这里仅罗列与本课题关系较为密切的几个方面: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请举出一个促进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事例

2. 论述列举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双重影响有哪些?

我们在看到全球化的积极作用的同时,对其逐渐积累的负面作用也不能忽视。

(一)经济危机。随着全球经济链条日益紧密,能源价格大幅攀升、金融秩序严重失控、大国经济明显衰退诱发全球经济衰退甚至危机的可能性增大。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其传导的速度、影响的深度可能远远超过以往的世界经济危机。此外,气候变化、环境恶化等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最终会威胁全球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社会动乱。全球化导致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如美、英、法等发达国家传统产业大量外移,失业问题突显,社会风潮增多。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的机率都在增大。

(三)大国对抗。有的国家背离全球化的演进方向、背离人类历史前进的步伐,没有放弃搞霸权主义,没有放弃搞战略扩张,没有放弃搞军备竞赛,没有放弃遏制其他新兴大国。特别是它还将在一二十年内保持战略优势,一旦摆脱当前的战略困境,仍有再次挑起大国对抗的可能,那将对国际体系的转型、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产生严重危害。

(四)地区动荡。全球化中边缘化的国家、霸权主义、恐怖主义、核扩散等,可能使用21世纪头20年内地区热点不是随全球化深入逐步减少而是继续增多,使地区热点对全球安全形势的牵动作用增大,使国际形势在总体和平状态下局部动荡继续加剧。

三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3. 用实际事例分析“全球化”,怎么分析?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用实际事例分析“全球化”,怎么分析?

4. 用实际事例分析“全球化”,怎么分析?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制造)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6个国家的l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40%。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全球产品”——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全球产品”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如零件加工)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如开发设计)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如总装配)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全球产品”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GATF到'WTO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1995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l000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32,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300万,中东石油输出国10年间劳工数增长10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国际投资)量,近乎天文数字,仅1995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50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100倍。
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1950~1970年间,日本仅仅花了60亿美元,引进2600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3倍的投资和10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2012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0%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5. 用实际事例分析“全球化”,怎么分析?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制造)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6个国家的l5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空中客车”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40%。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全球产品”——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全球产品”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如零件加工)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如开发设计)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如总装配)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全球产品”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GATF到'WTO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1995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5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l000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20世纪80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32,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300万,中东石油输出国10年间劳工数增长10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国际投资)量,近乎天文数字,仅1995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500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100倍。
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1950~1970年间,日本仅仅花了60亿美元,引进2600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3倍的投资和10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2012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60%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用实际事例分析“全球化”,怎么分析?

6. 经济全球化的典型事例

1.企业跨国经营和商品跨国生产 

    在以往的年代里,某一特定产品是由某一特定企业独家制造的,这是天经地义的。如王麻子刀剪肯定出之于王麻子刀剪铺工匠之手,本田发动机是由日本本田公司生产的等等,也就是说产品是专属于某国家的某企业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这一概念越发不清楚了。现今的国际市场中流通的商品出于管理上的需要虽然也钉上某厂、某地或某国生产 ( 制造 ) 的牌子,但实际上已不是独家生产,甚至不是某一国制造的产品。众所周知的波音喷气客机,名义上是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其实参与生产的企业包括 6 个国家的 l500 家大企业和 15000 家小企业。再如,欧洲的 “ 空中客车 ” 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企业除法国外,还有德国、英国、西班牙、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国的航空公司,只是在法国的图卢兹最后总装,法国制造的零件还不到 40 %。不仅这类结构复杂的大型设备是这样,就连许多小型产品也是这样生产出来的。这类产品的原产地或生产国的概念,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说这是事实上的 “ 全球产品 ”—— 经济全球化的杰作。 

    “ 全球产品 ” 是商品跨国生产的结果,商品跨国生产之所以发展得如此迅速和成功,主要是由于企业的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的发展。资本的全球扩张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发展的动力。在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的最优配置,并生产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品,这是企业跨国经营和跨国公司这一组织形式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命力的重要原因。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被分解为若干阶段或环节,按照以往的生产模式,这些阶段或环节便是企业内部的生产分工,但在跨国经营的企业里,却变成了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分工。有些环节 ( 如零件加工 ) 在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进行,有些环节 ( 如开发设计 ) 在拥有高素质专家的地方进行,有些环节 ( 如总装配 ) 则在主要的销售市场附近进行。因此,可以说 “ 全球产品 ” 是全球性资源最佳整合的结果。 

    2.商品和资源的跨国大流动 

    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从 GATF 到 'WTO 都是要使这个市场更大、更无阻力和更自由,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这就是市场经济那只看不见的手的巨大作用。 

    今天国际市场商品和资源流通规模之大,已达到令人难以想像的程度,仅 1995 年世界商品贸易额就达到 5 万亿美元,相当于平均每人购买了 l000 美元进口商品。世界贸易年增长一般都在两位数,并且持续地超过产出增长的速度。这就是说,世界产品中越来越大的部分参与了国际贸易,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存度显著增大,自觉不自觉地投入了全球经济的怀抱。 

    今天世界范围人口的流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其规模之大,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都超过了任何一次民族大迁徙。从上个世纪 70 年代开始,各工业发达国家对外籍劳工的吸纳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首当其冲,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西欧也开始大批招收外籍劳 32 ,其中英国和法国各达 300 万,中东石油输出国 10 年间劳工数增长 10 倍。中国东部沿海城市的民工潮以亿计算。 

   今天世界范围的资金流动 ( 国际投资 ) 量,近乎天文数字,仅 1995 年世界外汇交易总额就达 500 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年商品贸易额的 100 倍。 

    3.世界范围的技术交流 
    当今世界已经摆脱了以往那种严格控制技术外流的传统,技术也以商品的形式进入了市场。世界技术市场上通过合法方式出售和购买技术专利、技术特许权、提供有偿技术服务、版权交易、购买成套设备和生产线等等方式的技术交流十分活跃。这种技术的广泛流动使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周期显著缩短,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创造更大的效益。以日本为例, 1950~1970 年间,日本仅仅花了 60 亿美元,引进 2600 项技术,创造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的奇迹。据专家分析,如果不引进外国技术而由自己开发的话,大约需要 3 倍的投资和 10 倍以上的时间。 

    世界范围内信息的高速与大量流动,几乎不受地理限制,世界确确实实变成了地球村。信息在经济、技术乃至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比任何时代都重要,信息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超过现今的任何一个产业。据预测到 2012 年仅集成电路行业年销售额将达 1 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 2000 年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国民经济总产值增长部分的 60 %与集成电路有关。 

    上述 3 个方面描述的仅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从中可以发现这种经济模式对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优越性,它的磅礴气势和动人前景。同时,电会发现这个世界规模的经济列车的高速安全运行,确是一大难题。如果这个国际市场没有统一的共同遵守的规则,流通的商品和各种资源没有可靠的质量,没有较高的信任度,其后果将是何等的不堪设想。

7.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实例有哪些

先给你一组数据,后面是例子。占全球1/5的人口生活在收入水平最高的国家,他们拥有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86%,全球出口市场82%,外国直接投资的68%,全球电话总数的74%;而占全球人口总数1/5的贫困人口在上述几项上的占有率仅约1%。在平均收入方面,贫富国家之间相差74倍, 而在1960年,这种差距还仅为30倍。此外,200 名最富有者的资产超过占世界总人口41%的人的收入总和。在过去4年里,这200名富翁的财产增加了两倍,达一万亿美元以上,相反,每日收入少于一美元的穷人仍维持在13亿左右。
经济全球化的利:以中国加入WYO后的变化为例。数据是以加入WTO那年和09年相比。这五年来中国的市场开放使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最明显的就是汽车。五年前,中国汽车发展很慢,汽车的进口税特高,五年后汽车便宜多了,中国也成为汽车的生产大国。从电信市场来说,中国的电信企业重组,形成了新的电信竞争,老百姓也从中受益不少,五年前的电话初装费就是几千块,电话在家庭的普及率还不太高,现在一般农村家庭都可以装电话。移动电话的普及率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普及率较高的国家。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8.19亿户,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普及率分别达到28.3%和33.9%;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23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7700万。争取到2010年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0亿户,互联网用户达到2亿户。中国是世界上通信领域最大的市场,已经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移动电话和固定电话服务最大的市场,并且将在明年超越美国,成为宽带用户最多的国家。 经济全球化的弊:一、经济全球化之后受到伤害的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局长杨益在12日举行的第七届中国企业竞争力年会上说,截至今年11月初,全球共有19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发起了101起贸易救济调查,涉案总额超过116亿美元,这是2002年以来,我国年度遭受贸易调查首次突破100起大关。除了显性的贸易保护外,发达国家开始利用技术、气候、碳关税等实施隐性贸易保护的意图也更加明显。二、1984年12月3日凌晨,在距首都新德里以南750公里、地处印度中部丘陵地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市附近的一家农药厂,装有液态剧毒气体甲基异氰酸盐的储气罐内温度上升,压力过大,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色气体从储存罐内渗漏出来,在博帕尔市内外以浓雾状游移于地表附近,经久不散。这次事故使储气罐内45吨剧毒气体泄漏殆尽。仅2天内就有2500余人丧生,另有60万人受毒气不同程度的伤害。到1994年死亡人数已达6495人,还有4万人濒临死亡。1964年,印度农业“绿色革命”运动正如火如荼,中央政府多年为亿万饥民的危机所困扰,急于解决全国粮食短缺问题,而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有无足够的化肥和农药。因此,当时世界著名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提出的开办一座生产杀虫剂农药厂的建议,对印度政府来说正中下怀,求之不得。1969年,美国和印度专家就此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方案。同年,一家小规模的农药厂在博帕尔市近郊应运而生,试产3年后双方都表示满意。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颁发了在印度制造杀虫剂农药的生产许可证。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终于在博帕尔市郊建成。

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的实例有哪些

8. 用经济生活说明企业的全球化之路对对我国推动企业发展有何启示

(1)、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 的竞争优势。 (3)、企业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企业要实施兼并、强强联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5)企业要依据市场,调节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6)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保障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遵守自觉遵守市场规则和市场交易原则,遵守社会 公德,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7)企业经营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形成以技术、品牌、 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8)企业要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经营者的素质,建立劳动者培训机制和 发展机制,提高企业职工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劳动力合理再生 (9)企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 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 路,(10)、增强规则意识和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利用好世贸组织规则维 护企业利益,有效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及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等。